2023年顧城的詩讀后感(大全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0-05 05:45:03
2023年顧城的詩讀后感(大全8篇)
時間:2023-10-05 05:45:03     小編:雨中梧

“讀后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白x”是“感”的基礎(chǔ)。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么都沒有掌握,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dāng)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rèn)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什么樣的讀后感才能對得起這個作品所表達(dá)的含義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顧城的詩讀后感篇一

顧城,也算是個偉大詩人了,可是他卻和很多偉人一樣,自己拿著生命的花瓶,摔在了地上。

他的詩集一,我最喜歡,孩子與母親,母親和孩子,孩子犯了錯,母親從不手軟,孩子有困難,母親從不袖手旁觀,這首詩,那么輕盈、樂觀。但是我完全想象不到,他卻殺了自己的妻子,自己又自殺身亡。也許他事業(yè)受挫,也許是不受關(guān)注,更也許是沒能擺脫陰影,可是,他為什么不能把他詩中樂觀開朗帶到生活中,這樣一顆文學(xué)明星也許就不會熄滅,繼續(xù)放射明亮的光芒,照亮黑暗的人間。

再想想我們自己,我們也許也沒有把自己寫東西的情感,真用在生活中,偉大永遠(yuǎn)是口頭禪,文章中寫得驚天地、泣鬼神的感情生活卻很難做到,何不從現(xiàn)在開始,打開心扉,吸取自己所產(chǎn)生的精華,不再是紙上談兵,而是實兵演練,所有人都做個“偉大的人”。

顧城的詩讀后感篇二

記得一年前讀這本書時,也許是因為心不夠靜,總是一目十行,很多句子只是掃了一眼,而今再讀時,一字一句地讀,心便真實地沉浸到這充滿夢幻和童稚的詩中,沉浸到這淡淡的卻又似鉛一樣沉重的憂傷中。

最初認(rèn)識到顧城,是看到他對爸爸說的一段話:“爸爸,我最神往的地方,就是你年輕時去過的西藏。我認(rèn)為沒有一個夢境,是睡在現(xiàn)代化的摩天樓里,它總是隱藏在云深霧濃處,冰山雪嶺中。越高的地方,越接近天國?!笨吹竭@段話的那一瞬,我振奮了,仿佛在布滿齒輪的城市,在狹小混亂的街巷中看到一個會唱很多安靜而悲壯的歌曲的靈魂抬頭凝望著接近黎明的天空,我聽見他說:“我要心?!迸?,是的,是的,我們的心在那最純凈的雪域,在那會盛開大片大片格?;ǖ牟歼_(dá)拉宮的山巔,在那最接近天國的地方。

在中考后,爸爸說要帶我旅游,我便站在中國地圖前,長久地看著西藏,長久地看著那塊青紫色的版圖,可是我放棄了這次去西藏的機(jī)會。因為我不知道,當(dāng)我看到現(xiàn)代化的、被柏油馬路分割得支離破碎的西藏時,我有沒有接受幻想瞬間崩塌的能力。西藏在我的心中已然太過神圣,寄托了太多我的夢境。它如今現(xiàn)實的樣子,我不愿、也沒有勇氣看到?;蛟S,顧城也是這般,他一生都沒有踏進(jìn)西藏一步。

顧城是一個悲哀的孩子,始終沒有長大。他喜歡一個人靜靜地凝視雨云下忙于搬家的螞蟻,在護(hù)城河里游動的蝌蚪和魚苗,在屋檐下筑窩的燕子和覓食的麻雀…… 可他不太凝視人,似乎人是種令人生畏的動物。就像。他從始至終都沒有學(xué)會凝視現(xiàn)實。他一直神往古老的文明,崇尚清新的夢幻。只有在那遠(yuǎn)古的夢境中,他的眼睛,才有星云的流動。

他是一個任性的孩子,一個被幻想媽媽寵壞的孩子。他希望,用彩色蠟筆在心愛的白紙上畫出笨拙的自由,畫下一只永遠(yuǎn)不會流淚的眼睛,畫下最年輕的沒有痛苦的愛情,畫下未來,畫下因為熱愛未來而熄滅的心。他說:“我想在大地上,畫滿窗子,讓所有習(xí)慣黑暗的眼睛,都習(xí)慣光明?!笨墒牵麤]有領(lǐng)到蠟筆。一個讀過太多書的人,一個太過敏感而細(xì)膩的人,一個憎惡現(xiàn)實、與自己用幻想建起的世界相依為命的人,再多走一步,便會是整個生命和世界的坍塌。他在自己想像的完美世界上付出了所有的情感,然而這愛,卻像最透明而清脆的琉璃。

或許,他也曾掙扎著想要融入現(xiàn)實。他曾這樣寫過:“我像孩子一樣,緊拉住漸漸模糊的你,徒勞地要把泡影,帶回現(xiàn)實的陸地?!笔呛牵颐靼祝热糇屗邮墁F(xiàn)實,讓他放棄那些從夢海深處升起的遠(yuǎn)古的夢境,對他來說,無異于毀滅。是的,在激流島,一切還是真正地毀滅了。愛,把新鮮的死亡帶來。像顧城這樣透明而脆弱的生靈,無論如何都不適合整日出沒于霓虹閃爍的地方,不適合在金融界賺大把大把的錢,不適合影視歌三棲,不適合政壇勾心斗角,也不適合活到七老八十、子孫滿堂地坐著等待老死。慘烈而決絕地拒絕在銹蝕的死亡上尋找一絲生的空間,或許是他最好的選擇。

我愿意相信,天空和海上迸濺的水滴會覆蓋一切,覆蓋那無法尋找的墳?zāi)?。我知道,那時,所有的草和小花,都會圍攏,在燈光暗淡的一瞬,輕輕地親吻他的悲哀。

顧城的詩讀后感篇三

初次接觸顧城的詩是因為那首“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焙髞恚澳?,一會看我,一會看云,你看我時很遠(yuǎn),你看云時很近”也讓我印象中的顧城多了一份浪漫氣息。但直到我真正看完了他的詩集后,我才對他有了更全面的認(rèn)識。

從他詩中我能夠感受到他豐富而溫柔的內(nèi)心。他的詩就像是一個孤單而又笨拙的小孩。不論是《野草》中略帶寂寞的無名小花,又或是《遠(yuǎn)和近》中因為感情而蒼涼的心思,還是《結(jié)束》中悲壯的被上帝藏進(jìn)濃霧的砍殘的月亮,都看得到他如同晶石般在不斷低吟,吶喊的心。

這本新的詩集帶給我的是另一個顧城,一個寫著古體詩和寓言敘事詩的顧城。他的不少古體詩會讓人驚訝,才高凌天庭,狂歌萬世行。自嫌天地小,卻到山???。詞若清泉酒,命如黃花消。塵世葬千回,詩魂總輕飄。字里行間透著一股子同李白一般的飄逸與灑脫。寫朦朧詩后,古體詩變得少了,也依然斷斷續(xù)續(xù)地寫著,味道卻和他晚期的現(xiàn)代詩一樣,有一種澄清的悟性。詩集中后半部的寓言詩寫得十分生動,想象豐富又鞭辟入里。

顧城認(rèn)為詩是理想之樹上閃耀的雨滴,他要用心中的純銀,鑄一把鑰匙,去開啟天國的.門,去表現(xiàn)純凈的美。他在用稚氣的理想拯救天地,他要在大地上畫滿窗子,讓所有習(xí)慣黑暗的眼睛,都習(xí)慣光明。悲涼又崇高,崇高又圣潔。一語洞悉了大世界的斑駁,用孩子般的夢想訴說這一切大概比成人的吶喊更具震撼。

北島呼喊著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時,顧城卻在執(zhí)著的畫著笨拙的自由,他讓小河快樂,讓長滿淡淡的茸毛的丘陵相愛。他沒有詛咒黑暗,而是把自由和光明搬進(jìn)詩中,就像一場暴風(fēng)雨后,一切都十分平靜,世間甚至沒有一星半點的塵埃飄動,受了洗禮般變得干凈,心也不染風(fēng)塵。在物欲橫流的人寰世界里,會出現(xiàn)一個十分無辜的小孩,便是顧城。我很長一段時光無法理解顧城最終殺妻后又自盡的行為,我父親說正是顧城到末了也沒有看透人情與世故,才沒有舒婷一樣的超然與恬淡。此刻想來顧城大概是看透了的,但最終也無法理解和妥協(xié)。正是看透了,所以黑暗更加黑暗,正是因為與生俱來的高潔才更加憎惡丑惡吧,終究是無法容忍了,于是有了精神分裂的結(jié)局。

可是無論最后結(jié)果怎樣,從顧城的詩中卻始終都能感受到他清澈、純凈的心,裹這一種與生俱來,對心靈上的光明的憧憬。塵世紛雜,便多給自己留一席清凈之地吧。

顧城的詩讀后感篇四

陽光,幾經(jīng)波折地鉆進(jìn)了我的房間,輕灑在書桌上的一角。長吁一口氣,合上了灰白色的書頁,我望著封面上一動不動的顧城,他頭上用牛仔褲自制的、未封頂?shù)闹蓖裁弊印约八乔锼愠纬旱暮⑼难劬?。我閉上眼睛,捕捉著這如同游絲的感覺。

但是,洞察力卻不是篩子。真與善融入了他的腦海,他滿足;假丑惡濺起了水花,沉入漆黑的底端,他不安。他發(fā)現(xiàn)他沒有領(lǐng)到那彩色的蠟筆,潔白而又鋒利的白紙給他留下的,只有手指的創(chuàng)痛。

顧城開始尋找屬于他的愛情,他想,他的愛人從未見過陰云,只會用晴空顏色的眼睛一直地注視著他,一直。

顧城,他的一生愛過兩個人,謝燁和英兒,但是最終英兒跟著外國老頭去尋找“愛情”了,還有綠卡。英兒作繭自縛的行為令他痛苦不堪。不禁讓他感嘆著世間的是非,是多么令他不解。

隨后便是謝燁的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溫暖了顧城的受傷的心,為了報答謝燁,顧城想把他們的故事寫成一本書,叫《英兒》。書主要是突出謝燁的高貴和容忍。在書完成后,顧城打算和書里寫的一樣自殺。他自己洋洋得意地說:我如果和書里寫的一樣自殺,書肯定可以熱賣。他想通過這本書給謝燁留一筆錢。

后來書寫完了,但并不是謝燁想要的樣子,謝燁覺得里面的英兒被美化了。所以很不高興。更可怕的是,書寫完了,顧城竟然不想自殺了。

顧城說,有天晚上,他看到了在月光下的兒子小木耳。頓時心里明亮了。他決定放棄自己的理想王國,接回小木耳,過正常人的日子。他對小木耳說“我要你帶我回家”。

顧城激動地把他的心情告訴謝燁,但謝燁卻冷冷地說:一切都已經(jīng)晚了。

不解,如同孩子般的不解令他憤怒、令他失去了理智。終于在某一天謝燁提出了離婚,他兩眼無神地盯著謝燁的身后,拾起身旁的冰冷的斧頭,輕輕地靠近,再靠近一點......

鮮血伴著如撕裂絹絲的尖叫聲緩緩流淌。顧城,呆望這一切,又在隨后的倉促之中寫下幾封遺書,上吊于一棵大樹。

他成了一個謎,有人說他既是任性的孩子,又是殘暴的君主。我看來,他不過是個可憐而可悲的失敗者罷了。而失敗的原因,是這任性孩子的智慧與敏銳。

有時,敏銳到看透一切的人是不配擁有幸福的。恰如列夫托爾斯泰一般,被詛咒的黑豹般的眼睛,是他不得不直面沉寂的黑暗。無知有時便是智慧,是在這個世界上最好的盔甲與財富,因為你盡可以無恥的、沒心沒肺的活著。

而顧城,這個孩子,是社會產(chǎn)物的失敗品,理想和現(xiàn)實的沖突不得不讓他好好思考一番自己的意義,他也曾說過人生不能有目的,因為目的是空的;人生不能沒目的,因為人生是空的。

我雖然貌似只有十三、四歲,但我自認(rèn)這要比他們好太多了,平凡、毫無特點的我感到幸運,因為我沒有他們偉大的想象力、沒有世人肯定的冠冕、沒有光彩照人的一面,這就夠我竊喜一陣子了。

重新睜開眼,不禁一笑,這不便是我的感觸嗎?

人生在世,難得糊涂。

顧城的詩讀后感篇五

“死了的人是美人”,“死了的人都漂亮”。1992年,顧城離開人間世的前一年,他在《鬼進(jìn)城》一詩中,寫下了這樣驚悚而艷絕的句子。

死亡似乎是終于解決了一切的難題。死亡終于使一切的不確定性都固定了下來。死亡的整容術(shù)精心修飾了死者體面的尊嚴(yán)和悲傷。死亡和已經(jīng)喪失存在價值的敵意言和。死亡帶來了所有朋友和敵人的輕易的諒解。死亡消解了蒙蔽在傳說中的一切云遮霧繞的悔澀和怪癖,穿透了一切虛華表面的不實之詞的形容和淺薄的推崇。死亡呈現(xiàn)出詩人玻璃般透明清麗而無用的特質(zhì),使我們心存敬畏,警慎猶豫,而更加難以言說。

感謝江蘇文藝出版社為我們奉獻(xiàn)的這厚重而沉郁的兩大卷《顧城詩全集》,使我終于能更全面而準(zhǔn)確地去理解一個天才詩人在塵世中掙扎和受難的真實生命,思考他纏繞糾結(jié)的詩學(xué)理想所觸發(fā)的矛盾沖突和悲劇?!额櫝窃娙分薪^大部分的詩篇,我都是現(xiàn)在第一次讀到,我不能不感受到心情復(fù)雜的嘆息和扼腕。

上個世紀(jì)八十年代,那是詩人們狂歡的節(jié)日,天才的閃光層出不窮,新的思潮狂飚突進(jìn),喜劇和鬧劇至今還延續(xù)在紛然出演,舞臺的帷幕遲遲不肯落下,詩人們表演的沖動即使在遭遇物質(zhì)現(xiàn)實世界的無情嘲弄和冷眼,也依然澎湃汪洋,沒有人愿意謙卑地退后。但是詩人們中最純潔的一位,卻過早地燃燒盡他的激情,將自己放得更低,低到泥土和灰燼,低到塵埃落定。

一切的毀譽(yù)其實都已是多余。一個天才的詩人就是這樣在詩篇中將生命孤注一擲。人民渴望英雄,詩人渴望神性。神也許是太孤獨了,他需要尋找人間最精致華美的犧牲和祭品。是命運也是自己的選擇,顧城就是這樣獻(xiàn)祭出他的詩篇和短暫而凝縮的人生。

我一次一次地翻閱這兩大卷《顧城詩全集》。我看到語言的飛翔、沖鋒和交戰(zhàn),透明和純凈的品質(zhì),還有無數(shù)紛繁難解的隱喻、暗示,可怕的讖言,我再次確認(rèn)了二十多年前讀到顧城詩歌的那種感受,超凡脫俗而又讓人不忍和抗拒。

將顧城貼上童話詩人這樣俗氣的標(biāo)簽,無疑是淺薄和幼稚的,是缺乏思考的似是而非。童話只是一種對夢境簡單和庸?;谋磉_(dá),它具有一種過分的明確性,有的只是一種世俗夢想的幻美和欲望的直接呈現(xiàn)。在多年來我讀到諸多對顧城詩歌的評述中,我發(fā)現(xiàn)評論家們都容易去強(qiáng)調(diào)顧城詩歌的意象和神秘直覺,強(qiáng)調(diào)他對夢幻的訴求和秘密的愿望。然而,我更想指出的是,作為一個天才的詩人,顧城的詩歌最能讓我們敬佩和動心的是,他敢于承擔(dān)的那種在詩歌語言上執(zhí)著于簡單的風(fēng)險。

在江蘇文藝出版社2010年舉辦的《顧城詩全集》首發(fā)會上,應(yīng)邀的幾位成都詩人分別做了發(fā)言,然后各自朗誦了一篇顧城的詩作。我不能不說這是一種神秘的巧合,我隨手翻開《顧城詩全集》的上卷,竟然是停留在第489頁,那里赫然在目的是我們曾經(jīng)在上個世紀(jì)八十年代熱烈討論過的最耳熟能詳?shù)囊皇自姡骸痘【€》?!傍B兒在疾風(fēng)中,迅速轉(zhuǎn)向少年去撿拾,一枚分幣葡藤因幻想,而延伸的觸絲海浪因退縮,而聳起的背脊”。我朗誦了這首詩,我說:“這是為了紀(jì)念顧城,也是為了紀(jì)念我們八十年代的詩歌?!痹谖抑笫抢收b的是詩人柏樺。再一次神秘的巧合讓柏樺訝異不已,他當(dāng)時就承認(rèn),他本來也是想選擇這首詩來朗誦的。

如果說《弧線》在語言的張力中還體現(xiàn)了“朦朧詩”特有的對象征和意象的著迷,那么我的朋友,詩人吉木狼格選擇背誦的《遠(yuǎn)和近》這首詩,就特別能指明我們對顧城詩歌語言所推崇的詩學(xué)理想和趣味?!澳?,一會看我,一會看云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yuǎn),你看云時很近”。

這首詩品質(zhì)的純粹和可貴,不在于一般的評論家所謂的“新穎深刻的表現(xiàn)力”,“人與自然事物的關(guān)系更近于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20世紀(jì)中國文學(xué)史孔范今主編山東文藝出版社1997年版),“對‘遠(yuǎn)’、‘近’的感受實際上是對生命存在的評價、對人的評價”等坐實之詞,而在于對語言本身純粹的美感的發(fā)現(xiàn)。這種異質(zhì)的刀法和技藝,與傳統(tǒng)師承的學(xué)習(xí)無關(guān),它來自與詩人冷暖自知的秘密操練和驚喜發(fā)現(xiàn)。這同樣也使顧城在他的那一代“朦朧詩”人中顯得另類和卓爾不群。

然而,顧城終于還是不能擺脫他的悲劇。與其說顧城的詩歌是逃避在極端的夢幻之中,不如說他是逃避在語言的樸素和本真之中。也許顧城已經(jīng)秘密地認(rèn)識到,這個讓他困惑不安難以融入其中的塵世,其實本身就是紛繁復(fù)雜難以確定和把握的語言所呈現(xiàn)出來的世界。那么,回歸到語言的簡單和純粹之中,也就成為顧城抗拒和反叛世俗和平庸的一種非常手段。

在那個時代的“朦朧詩”人當(dāng)中,顧城無疑是一個天才的異端。他的詩歌的語言風(fēng)格,如此的呈現(xiàn)出一種異質(zhì),太過明顯地區(qū)別于其它的那些朦朧詩人,這甚至?xí)屗约憾几械嚼Щ?,也許這才是他最大的孤獨和難題所在。他是生不逢時,他被誤解和誤讀,錯誤地置身于并不屬于他的文學(xué)潮流之中。

他似是而非地游離于“朦朧詩”潮的邊緣地帶,內(nèi)心卻有一種巨大的鴻溝,將他置身事外,也將他置身于獨創(chuàng)的榮耀之中。當(dāng)他的那些貌合神離的“朦朧詩”人同志,在詩歌的語言上無可復(fù)加地做加法的時候,他卻因命運的指引,身不由已地獨自嘗試著進(jìn)行減法的運算。他的語言因為難以承受之輕而獲得一種特殊的重量。他一方面為之欣喜和迷狂,另一方面卻因為獨創(chuàng)的重力而被壓得喘不過氣來。

這其中到底有什么樣奇怪的宿命,也許現(xiàn)在很難加以細(xì)細(xì)分辨。但我更愿意以這樣的方式來理解顧城。他的痛苦和迷茫,表面上是因為離群索居與現(xiàn)實的隔離,而更深層次的原因卻是他在詩學(xué)理想上的分裂和錯亂,他因自身的天才而已覺察到了一種獨享的榮光,但他卻最終無法解放自己,掙脫那個時代已經(jīng)溶入他骨髓中的觀念的束縛。

“看到那么大的月亮,我知道我要死了,安排好最后的事,每一刻都有無限的時間,書架和孩子”這是顧城在辭世兩個月前寫下的詩:《睡眠是條大河》。死亡讓塵世的有限變成無限。死亡讓錯亂和瘋狂變得簡單、清沏而透明。死亡使夢想的矛盾和糾結(jié)穿越了思想花園的交叉小徑。死亡使詩人回歸到永恒,使他擺脫了幻覺和迷醉。死亡呈現(xiàn)出一種神性般的寓言,讓我們這些依然在語言的迷宮中掙扎和尋找突破的凡人,在困惑中停下了腳步,猶豫地四下張望,尋求暫時的喘息,然后繼續(xù)懷疑。

顧城的詩讀后感篇六

顧城是當(dāng)代的朦朧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故他的詩歌具有朦朧浪漫美。讀泡影,大家的感覺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精心為你整理顧城泡影讀后感,希望你喜歡。

兩個自由的水泡猶如一對熱戀的人,在理想的國度悄悄顯現(xiàn),唯美自主,激起一陣漣漪。有一層銀霧包裹著他們,猶如襁褓之中的溫暖。一陣微風(fēng)襲來,卻吹散了霧,也吹散了本應(yīng)相守的兩人。

心里萬般不舍。突然開始恨,恨自己的無知,畏懼。更恨這風(fēng)來得如此迅速,讓我來不及抓住你。

我從未問過你是否愿意離去,也怕自己妄下結(jié)論。只能慢慢忘記,你的身影,相貌,習(xí)慣。你的一切一切開始逐漸模糊,我想這樣我就可以把你忘記。但是我從未料到我們之間那樣的刻骨銘心。我無奈又想你了,想狠狠地抓住你,再也不放手。

物是人非事事休,我讀著我們的影子,想著我們的故事。愿這影子能夠再續(xù),我要將它帶回現(xiàn)實的陸地。

【拓展閱讀:顧城的詩】

早就知道顧城是當(dāng)代的朦朧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忙于工作一直沒有拜讀過。這次仔細(xì)的品味了幾首詩,確實如此,詩中表現(xiàn)出一種純稚風(fēng)格、夢幻情緒,用直覺和印象式的語句來詠唱童話般的少年生活,心中浮想聯(lián)翩,特別是名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眴拘蚜宋覍ν甑幕貞?,充分表達(dá)了我們那一代人的憂傷,覺醒后的憂傷,是覺醒的一代人看到眼前現(xiàn)實而產(chǎn)生的憂傷。

回想我們走過的路,孩童時期夢想著成為華羅庚式的科學(xué)家,成為和雷鋒式的英雄……,充滿著遠(yuǎn)大的理想和抱負(fù),正如“我想在大地上畫滿窗子”,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幻想而掙扎、奮進(jìn)、努力拼搏,表達(dá)的正是龍的傳人的精神血脈,表現(xiàn)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渴望?!拔沂且粋€任性的孩子”,愿意編織美好的畫,畫下未來,去尋找光明的前程。

但現(xiàn)實的路并不是想象中的美麗,所有的幻想就像肥皂泡一樣,一個一個的破滅,“我只有我,我的手指和創(chuàng)痛,只有撕碎那一張張,心愛的白紙”。現(xiàn)實的生活需要自己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才能夠?qū)崿F(xiàn),從來就沒有嗟來之食,需要腳踏實地學(xué)習(xí)和工作,經(jīng)歷生活風(fēng)雨的磨煉,最終才是美麗的彩虹。

“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不斷地畫,不斷地努力,最終會尋找到我的歸宿,雖然許多的夢想破滅,但實現(xiàn)了人生的價值,傳承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我是“一個被幻想媽媽寵壞的孩子,我任性”,每當(dāng)讀到這一句時,我就想呼喚:祖國-我偉大的母親。

聯(lián)想到當(dāng)代,社會進(jìn)步非常大,生活條件優(yōu)越,不能坐吃山空,依靠前人的成果,更應(yīng)該大力倡導(dǎo)和弘揚我們民族的精神血脈,發(fā)揚中華龍的優(yōu)秀傳統(tǒng),任性地堅持、任性地傳承,為民族永遠(yuǎn)的屹立在東方添磚加瓦。我任性,“一個被媽媽寵壞的孩子”,這是一個偉大民族的脊梁。

【拓展閱讀:顧城的詩】

正回過神來。無盡的遐想更加深了我對這本書的興趣。于是信手拿起這本書。翻開。閱讀。書頁。一頁接著一頁。從一到十再到一百。最后。我竟然一口氣看完了。此時我對這句話的意思。也更深了一層次。也許黑夜便是作者所處的社會。而這社會也給予了他如此的生平??晒虉?zhí)的他。卻不安現(xiàn)狀。對社會不滿。正如他自己所說。自己就如一個任性。叛逆的孩子,可這個孩子卻固執(zhí)。卻堅毅。我想黑夜給了他黑色眼睛。同時也給了他一只黑色的筆。在那個黑暗文革時期。他吶喊。他彷徨、他斗爭、他注定要用這支筆書寫那一代人的心聲!

可如今文革時期以不復(fù)存在?,F(xiàn)在的我們擁有著光明的一切:光明的白晝,光明的眼睛。我是否應(yīng)該為此感到慶幸。我不如顧城有令我不滿的社會。我也無需去撰寫文章去對祖國評頭論足。白晝給了我光明的眼睛我要讓自己成為什么?去完成什么?我想,我雖不如顧城那般勇敢,雖不如他那般堅毅。但是我卻有我自己的夢想。有我自己的追求。

如果你問我,你的理想你的追求是什么。我會回答,我要做一名老師。平凡的人民教師。在大家看來。這個職業(yè)不怎么被看好,既無多大用處。也無豐厚的薪金。甚至有時這份薪金也不夠養(yǎng)活一家子。有的只是天天與書卷打交道,加深幾分書卷氣而已。而我卻想成為一名人民教師。

不僅是因為我愿意時刻保持這份書生氣。愿意在課堂上,聞著書香,聽著書聲,將我所學(xué)的知識傳授給我的學(xué)生。與學(xué)生們暢談著這節(jié)課的體會。

也因為,我可以享受做一名名學(xué)生可以在我的調(diào)教下變成一名有用的人的過程。我可以為國家獻(xiàn)上自己的一分綿薄之力。

如今白晝已給了我光明的眼睛。我會讓自己成為一名人民教師。

顧城的詩讀后感篇七

一看這個題目就覺得新鮮,也有許多個問題。那我們就帶著新鮮感和許多問題。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圣地亞哥是一個與眾不同的牧羊少年。一、牧羊少年一般不會看書,也不愛看書。但他會、也愛看書。二、牧羊少年只負(fù)責(zé)養(yǎng)羊,與羊沒有感情。但他的生命竟然和那些羊的生命聯(lián)系在一起,就是因為感情。感情居然可以把兩個人并和成一個人。這讓我有些吃驚!三、他做牧羊少年的理由于平常的牧羊少年不同。他是因為想四處飄游,多走幾個地方。大部分的人做牧羊少年的理由是養(yǎng)活自己。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因為圣地亞哥對羊群好,所以羊群才對他好。他對羊群好在于,給它們充足的水和草,認(rèn)為它們能聽懂他說的話,給它們讀一些給他留下的書籍。羊群對他好在于,羊群了解了主人的作息時間。

無論學(xué)習(xí)什么,只要努力了,都有收獲。有一次,我學(xué)畫畫,開始我的作品還不行。我因此畫了許多張,日積月累,我畫的畫終于好看了!

這本書既好看又讓我學(xué)到了東西!真好!

顧城的詩讀后感篇八

二十三歲的顧城在《一代人》中寫道:“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這位以詩為生命的作家用自己童話般的人生描繪出最有詩意的篇章。

顧城的詩一直充滿著童趣天真,就像他的詩《安慰》:

“青青的野葡萄

淡黃的小月亮

媽媽發(fā)愁了

怎么做果醬

我說:

別加糖

在早晨的籬笆上

有一枚甜甜的

紅太陽”

他好像從來沒有長大,又從來充滿最高的智慧,他的詩很少會陰郁沉重,相反,他有著一個成年人不該有的天真,他的詩也隨著他的人生路程有所改變,像《安慰》這種單純明麗童心的作品逐漸被依然保持濃郁童話色彩,但有了更深內(nèi)涵的詩作所取代,顧城開始思考現(xiàn)實與理想的沖突了,他不能一成不變地只寫詩了,不得不處理內(nèi)心的矛盾,所以在這段時期,像《表達(dá)》:

“我要到大世界去

去看那些小玩具

這邊刷刷漆那邊刷刷漆

玫瑰

如血之日

如水之時

一些簡單的詞

‘如花似玉’

在眾人中傳奇

我害怕

瘦弱的人看過的春天”

這種詩不再只有可愛的童心,倒是像用童心來解決自己的困惑一般,知道他人生的后期,寫詩對他來說已經(jīng)是一種最基本的純自然生命現(xiàn)象,他的詩會寫在任意地方,他完全獨立在時世之外,跟從的是夢與靈感。童話之美一直貫穿在顧城的作品中,他直到老依然用孩童的眼光看世界。

讀顧城的詩,會被他的童稚之心所吸引,他構(gòu)造了一個屬于自己的、隔離外界的世界,他的這種童心,獨特至極,其實他的作品遠(yuǎn)遠(yuǎn)不止童話美這一個內(nèi)涵,其中的幽暗的、人性的深刻問題和疑惑都包含在他的詩中。顧城寫詩大部分靠的是感覺,感覺至上,他習(xí)慣了用心去觀察,也正是因此,他才能寫得出安靜、舒緩、抑郁,又不缺少生機(jī)的新詩出來。

詩,從不是為了寫詩而寫,而是一種靈魂的舒展,是一種自然地流露,顧城在后期創(chuàng)作中,真正理解了“以詩為生命”,他的詩寫在報紙上,餐桌上,他不會放過每一個從腦海竄過去的靈感,他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童年,那個真正的童年,以孩童真實的眼光打量這個有自己截然不同的世界,只是有著成人成熟的身軀罷了。當(dāng)一切陷入困境時,不妨回到最開始的地方,重新來過,重新活過,只要堅守自己的本色,對于顧城來說,童話之美則是他的生命本色。在這個日趨繁忙嘈雜的世界,有時候被世俗所包圍時,不妨回到自己的出發(fā)點,一孩子的眼光看這個已經(jīng)成熟的身軀,總會有詩意般的感受。

顧城的一句話最適合總結(jié)他的所有:

我知道我的道路是最美的。

【本文地址:http://www.mlvmservice.com/zuowen/3635380.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