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論學習的教案(專業(yè)12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5 06:27:12
孔孟論學習的教案(專業(yè)12篇)
時間:2023-12-05 06:27:12     小編:文軒

編寫教案有助于教師系統(tǒng)地組織教學,提高教學效果。教案的編寫應當注重反思和改進,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精選一些教學活動設計的教案,幫助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孔孟論學習的教案篇一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p>

(《論語?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p>

(《論語?為政》)。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p>

(《論語?公冶長》)。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論語?子罕》)。

孟子曰。

孟子曰:“無或乎王之不智也。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見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為數(shù),小數(shù)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p>

(《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無敵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p>

(《孟子?盡心下》)。

譯文。

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學習,三十歲能自立,四十歲能不受迷惑,五十歲能懂得自然規(guī)律,六十歲能聽到別人說的話,不用怎么想就能明白,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超過規(guī)矩?!?/p>

孔子說:“只學習不思考就會迷惑不解;只思考不學習就會危險?!?/p>

子貢問孔子:“孔圉憑什么借謚號為‘文’?”孔子說:“他勤奮好學,不以對身份低微的人請教為恥,因此稱孔圉的謚號為‘文’?!?/p>

孔子說:“比如堆積土山,只差一筐土而沒有堆成,停止,我自己要停止!比如填平洼地,即使只傾倒了一筐土,繼續(xù),我自己要繼續(xù)!”

孟子說:“大王的不明智,沒有什么是不可理解的。即使有一種天下最容易生長的植物,如果曬它一天,又凍它十天,也沒有能夠再存活的了。我和大王相見的次數(shù)太少了,我退居在家把王冷淡到了極點而那些諂諛小人就乘機來到王的身邊,我怎么能使王的善良之心萌發(fā)呢?現(xiàn)在下棋作為一種技術是小技術;但不專心致志地學,就不能得到收獲。弈秋,是全國最擅長下棋的人。讓弈秋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一心一意,只聽弈秋的話;另一個人雖然也在聽著,卻一心覺得有天鵝將要飛來,想著拿弓箭把它射下來,雖然與另一人一起學習,卻比不上那個人學得好。這是因為他的聰明才智比不上另一個人嗎?回答是:不是這樣的。”

孟子說:“完全相信《尚書》的內容,就還不如沒有《尚書》。我對于其中的《武成》篇,不過取信它兩三頁罷了。仁道的人天下無敵,憑極仁道的周武王征伐最不仁道的殷紂王,怎么會使許多血讓木棒都漂浮起來了呢?”

孔孟論學習的教案篇二

1.了解儒家代表人物關于讀書學習的觀點,領會讀書學習的基本道理。

2.比較孔孟言論的語言特色。

3.識記古漢語詞句的有關知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

疏通文句、理解文意。領會讀書學習的道理。

三、教學時數(shù)。

3課時。

四、預習要求。

1.誦讀并抄寫課文的前面七節(jié)(即《論語?學而》、《論語?為政》(三節(jié))、《論語?公冶長》《論語?雍也》《論語?述而》。

2.參照注釋,口譯這七節(jié)課文。

3.把預習中遇到的問題記起來。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

1.檢查誦讀(1—7節(jié))情況(小組讀、個人讀)。

2.同桌二位同學相互檢查抄寫(1—7節(jié))情況,并對錯別字進行登記。

3.教師在黑板上對錯別字進行匯總,并與學生一起進行訂正。

4.請學生說出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加以解答(也可以留待課文討論時解答)。

(二)導入課文。

學習第一節(jié):《論語?學而》。

1.分別請二位學生口頭翻譯這一節(jié)。

2.請其他同學評價這二位同學翻譯的情況(如有誤譯,要指出來)。

3.教師總結學生的口譯和其他同學的評價,訂正誤譯并說出自己的翻譯。

重點解釋:而(而且)習(溫習)說(通“悅”,高興)。

4.請學生交流本節(jié)內容所說道理的經驗或體會。

學習第二、三、四節(jié):《論語?為政》(三節(jié))。

5.分別請二位學生口頭翻譯這三節(jié)。

6.請其他同學評價這二位同學翻譯的情況。

孔孟論學習的教案篇三

學習了《孔孟論學習》后,我感到收獲頗多,特別是對于自己的日常的學習有了深刻的啟發(fā)。我認為學習過程中,興趣和愛好是非常重要的,愛因斯坦也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好是成功之母?!弊非髮W問首先在于愛學、樂學,這是最關鍵??鬃诱f:“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他的目的就是強調興趣和愛好的重要性,事實上也正是真正愛好學習的人,為學習而快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記得小學時有一個同學調皮異常,學習積極性不高,上課多不注意聽講,有一次老師讓他上黑板默寫生字詞,居然十個錯九個,而且筆畫筆順錯誤甚多。

老師就讓他在黑板上抄寫三遍。要平時,在本子上抄他根本沒有自覺性給它抄完。在全班同學和老師的共同監(jiān)督下,他很認真地一字不漏地抄寫著。并再次對他進行聽寫,效果比第一次好。以后他學習一偷懶,老師就叫到黑板上去聽寫,他居然每次都欣然同意,而且完成得相當不錯。比起以前讓他在練習本上自己去抄寫的效果要好得多。我們同學就有些不明白,于是問他為什么,他說,“我喜歡到黑板上寫字”。后來逐漸他對語文學習產生了很強烈的興趣,而且有幾次考試語文成績都名列前茅。可見,興趣對于學習是多么地重要埃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過類似的經歷,感興趣的,特別喜愛的學科總會學的很好,而興趣不大或反感的學科自然成績會很不理想。所以我們一定要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培養(yǎng)自己的學習興趣,那樣,我們就會成為一個愛好學習的人,一個學習成功的人。()。

孔孟論學習的教案篇四

1、孔子:

孔丘(前551—前479)字仲尼,世稱孔子,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孔丘在魯國做過官,又曾游說四方,但總的來說,一生是郁郁不遇的。其主要活動是聚眾講學,由此建立了中國古代第一個私家學派——儒家。他還整理過許多重要的古代典籍??浊鹗枪糯拇笏枷爰?、教育家,在民族文化的發(fā)展史上是一個極重要的人物。

“仁”的思想在孔子思想結構中是核心部分。一般認為“愛人”是“仁”的主旨,所謂“仁者愛人”?!皭廴恕保础凹河⒍⑷?,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衛(wèi)靈公》)。

孔孟論學習的教案篇五

知識與能力:掌握文中重點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過程與方法:熟練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及重點句子的含義。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習古人深邃的讀書精神,培養(yǎng)良好的讀書、學習習慣。

教學方法:

閱讀法、討論法教具課文音頻資料。

教學重點:

掌握文中難解詞句,疏通全文,熟讀背誦。辨析古漢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

教學難點:

背誦課文,理解文中每則大意。

教學過程:

一、設疑自探。

1、導入。

2、作者簡介。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于孔子言行的記錄,共二十篇。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jù)。南宋時,朱熹把它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成為儒家的重要經典。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詩》《書》等古代文獻,并把魯國史官所記《春秋》加以刪修,成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孔子曾大力宣傳“仁”的學說。首創(chuàng)私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相傳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F(xiàn)存《論語》一書,是研究孔子學說的主要資料。

孟子(公元前372——約前289),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鄒(今山東鄒縣)人。他是儒家學派中思(子思)孟(孟軻)學派的主要代表,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睹献印罚敲献拥牡茏觽冋淼拿献友哉?,其間雜有弟子的話語?!睹献印番F(xiàn)僅存“內書”七篇?!睹献印芬粫岁U述儒家的“仁”的主張外,還提出了“義”的觀念,提出了“性本善”、“養(yǎng)浩然之氣”等一系列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有重大影響的命題。

3、整體感悟。

第一則:學過了,然后按一定時間去實習它,不也高興嗎?

第二則:溫習舊的知識,不斷吸取新的知識,就可以做老師了?;颉皽亓暸f知識時,能有新體會、新發(fā)現(xiàn),就可以做老師了?!?/p>

第三則:學習卻不思考就不能解決疑難問題。只思考卻不學習也不能解決疑難問題。

第四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聰明。

第五則:聰敏而又熱愛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辱。

第六則:對于一件事,了解它不如熱愛它,熱愛它不如發(fā)自內心地喜歡研究它。

第七則:不到他苦苦思索而仍然領會不了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說又說不出的時候,不去啟發(fā)他。教他一個方面,他不能推知其它三個方面,就不再教他。

第八則:接受教育,注重請教,怎么會不順利成功?

第九則:誦讀《詩經》《尚書》,就好像與古人生活在一起;誦讀《詩經》《尚書》,就好像與古人一起商討,交談。

第十則:君子遵循正確的方法以獲得很深的學問,并想自己找到正確的方法。自己找到了正確方法,所學的東西就能掌握牢固;知識掌握得牢固了,那么學問積累就多;學問積累得多,就用之不盡,取之不竭。所以,君子都想自己找到正確的方法。

第十一則: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長的植物,如果一會兒曬它,一會兒冰凍它,沒有能夠生存下去的。……現(xiàn)在,圍棋作為一種技能,是小的技能;如果不專心致志地學習,也學不會。一位名叫秋的圍棋手,是全國最擅長下圍棋的。讓他教導兩個人學習圍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從秋的教導。另一個人雖然也聽從秋的教導,但心里卻總是想著天鵝將要飛來,想著拿弓箭來射它,雖然和另一個人一起學習,但不如另一個人學得好。是因為這個人的智力不如另一個人嗎?答案是:不是這樣的。

第十二則:做學問就像挖井,井挖得很深了,還沒有泉水,還是一口廢井。

〖質詢疑點〗。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言句要遵循什么原則?

“信”:忠實于原文,字字落實,句句落實,不隨意增減;“達”:表意明確,語言通暢,語氣不走樣;“雅”:用簡明、優(yōu)美,富有文采的現(xiàn)代漢語把原文的內容、形式和風格準確地表達出來。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文章主旨。

在于“學以致用”。

二、重點語句。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解析孔子講的學習,包括禮(包括各種儀節(jié))、樂(音樂)、射(射箭)、御(駕車)、詩、書??鬃又v學習,不是學過了就算,要求按一定時間去實習。在學習中還要有體會,有心得,所以說不也喜悅嗎?正因為學了有體會,所以感到喜悅。學習時有朋友來共同切磋,比一個人學習好,所以說有朋友來,不也快樂嗎?這樣,孔子講的學習,不光講學習書本知識,還要實習各種技能,還要跟德育結合,提高品德教育。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解析這一句講學和思的辯證關系。正確的知識,如科學一定要由淺入深、按部就班去學習。不學習而光思考,不按照科學知識去思考,容易陷入迷誤。只有學習與思考結合,才能學到正確的知識,不致胡思亂想,陷于迷誤。思而不學,只是空想,不知道自己想的問題是否前人已經解決,倘前人已經解決了,那再去想不是白費了?倘前人沒有解決,不知道從前人已經研究過處繼續(xù)前進,再從頭開始,是再走前人已經走過的路,也是浪費。所以一定要學與思結合才行。

三、文章思路:

(1)要有好的'求知態(tài)度。

好學——謙虛老實——以學習為樂。

(2)要有好的學習方法。

按時復習——總結復習,發(fā)現(xiàn)新知——學思結合——注重啟發(fā)。

(3)要有好的學習原則。

居之安,則資之深——積累重要——堅持不懈。

(4)要有好的學習原則——修養(yǎng)身心。

四、寫作特點:

論學的這幾則也能充分地體現(xiàn)《論語》的文學特點。首先,它們全是用當時的規(guī)范性口語寫成的,可以說是明白如話。其次,語言自然流暢,簡約樸實,不事雕琢,不求辭采,卻能表達出深刻的道理。再次,它們有一種從容不迫、多方啟發(fā)的風格,體現(xiàn)出所謂“文如其人”的文章規(guī)律,使讀者如同親眼目睹那位被學生們譽為“循循善誘”的師長。最后,《論語》不以善譬稱;但偶爾也有生動確切的比喻,使讀者耳目一新。

作業(yè)布置: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1.溫習的重要(第一,二則)。

2.學習與思考缺一不可(第三則)。

3.虛心好學(第四、五、八則)。

4.情感、態(tài)度于學習具有更重要的作用(第六則)。

5.啟發(fā)式教學原則,學習主體的第一性原則(第七則)。

6.學習經典是與大師、先賢對話、交流(第九則)。

7.學習、深造的正確途徑是依靠自己主動學習,主動獲得(第十則)。

8.學習的關鍵在于專心致志(第十一則)。

9.做學問要有成就必須持之以恒,堅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廢(第十二則)。

10.讀書、學習要有懷疑精神(第十三則)。

課后反思。

教研(備課)。

組長簽字教務處。

(抽)檢查。

孔孟論學習的教案篇六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最先提出一個人對學習的態(tài)度和意志來決定對他們的教育方法。

本文中,孔子的言論有四則,告訴了我們一些學習的道理:少年時的學習是為一生的成長與發(fā)展打下基矗學與思要緊密結合,學習要勤奮,不恥下問;學習要堅持不懈,不得半途而廢。有人曾講過:少年時期學習,就像迎著初生的太陽走路;中年時期的學習就像頭頂著正午的太陽跑步;老年時期的學習,就像提著燈籠在黑暗籠罩的迷宮中尋路。這些都充分說明少年時期的學習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最高效的、最重要的學習時間段。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要學,還要會思。只學而不思考則會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若只思不學,則因無新知識的不斷汲取,此思就成為空想。善于學習的人,還是一個不恥下問的人,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熝桑趯W習中要做到勤學、善思、多問,要學會謙虛,不要覺得向別人請教就是不如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只有虛心好學,勤奮好學的人,成功才會眷顧與他。學習中遇到挫折與障礙,不要退縮,成功往往在最后一次失敗之后出現(xiàn),切不可半途而廢,在學習上就是要堅持學到一點就是一次進步。

從《孔孟論學》的兩篇文章中可知,學習需要的就是持之以恒,不可一曝十寒,在讀書與學習的過程中,還需要有批評與懷疑的精神。

課文學完了,關于文章內容的理解,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見解,知識的獲得在課內,更在課外。知識的交流在課內,更在課外。我們班級的同學在課外,寫下了許多自己對孔孟論學的獨特見解,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想起了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再次拿起書本,尤其是讀到和課文相關的部分,聯(lián)系同學們寫的感悟,彼此交流的過程中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

孔孟論學習的教案篇七

2。抽生發(fā)音,讓讀的好的學生當小老師教讀。

3。你會了嗎?開火車發(fā)音,正音。

4。kh的教學方法同上。

5。出示gkh卡片,開火車讀,正音。

6。鞏固。

游戲:找朋友(老師:gg在哪里?學生舉出相應的卡片,gg在這里。)。

7。想寫一寫嗎?

哪個孩子最能干來當小老師教其他小朋友寫?

8。抽生示范書寫,學生觀察筆畫筆順,跟著書空,然后抽生說書寫的筆畫筆順。

9。學生在課本上描紅,練習書寫,然后小組內展示評價。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孔孟論學習的教案篇八

孔子和孟子,被后世奉為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他們的學說對中國文化乃至整個東亞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通過學習他們的思想,我受益匪淺,對于人生的價值觀、修養(yǎng)以及教育模式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在這段學習過程中的體會和心得。

首先,孔孟學派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他們認為,一個人應該首先修養(yǎng)自身,通過修身來達到內心的和諧與平衡。我深深理解到,只有不斷追求自我完善,不斷提高自己的人格品質,才能夠在家庭、社會甚至整個世界中產生積極的影響力。對于修身齊家,我體會最深的是如何做到量力而行,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只有在平衡的狀態(tài)下,才能做到事半功倍。治國和平天下,則是通過充實自己的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為他人做出更多貢獻。通過孔子和孟子的學說,我認識到我應該積極地參與社會,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為社會做出貢獻。

其次,孔孟學派對于教育的重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認為教育是培養(yǎng)人的人格和道德的最有效途經,孔子更是提出了"望諸官"和"以天下為己任"的教育理念。通過學習,我明白了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和人文素養(yǎng)。尤其是在當今社會,道德和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只有通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文精神,才能夠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有責任感和仁愛心的人才。

再次,孔孟學派鼓勵人們追求智慧和認識真理。他們認為只有通過不斷地學習、探索和思考,才能夠不斷提高自己的智慧和認識水平。我深受啟發(fā),認識到我需要終身學習的態(tài)度。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工作中,都應該不斷追求進步,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通過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面,不斷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才能夠更好地應對復雜多變的社會環(huán)境。

最后,孔子和孟子的學說都強調了為人處世的道德規(guī)范。他們提出了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的道德準則。學習他們的思想,讓我更加明確了我的行為榜樣和底線。無論是在個人生活還是在工作中,我都應該始終堅持道德的底線。只有通過真誠、寬容和公正的態(tài)度與他人相處,才能夠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才能夠在社會中取得成功。

總之,通過學習孔子和孟子的思想,我對于人生的價值觀、修養(yǎng)以及教育模式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他們的學說為我樹立了人生的目標和追求,使我更加堅定地追求真理、培養(yǎng)自己的道德品質,并且充滿了對于未來的信心。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將繼續(xù)遵循孔孟學派的教誨,努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孔孟論學習的教案篇九

1.把握每段的要點,明確孔孟二者的差異。

2.作者是如何看待孔孟的,二者之間差異的根源是什么。

3.學習結合時代背景分析文化現(xiàn)象的方法。

4.積累詞語,掌握成語的用法。

5.感悟文化與文化現(xiàn)象。

[教學重點]。

1.作者是如何看待孔孟的,二者之間差異的根源是什么。

2.學習結合時代背景分析文化現(xiàn)象的方法。

3.孔孟思想的具體特點。

[教學難點]。

積累詞語,掌握成語的用法。

[教學設想]。

由孔孟之說引出話題的歷史原因,領悟作者的思想方法。思考孔孟的思想言行有哪些不同。并從文中找比較他們的不同之處,進而分析造成這些不同的原因.

[教學方法]。

主要采用討論式和啟發(fā)式。

[媒體設計]。

運用多媒體教學。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本課屬于自讀篇目,課文結構清楚,層次清晰,闡述的觀點也并不深奧,再加上高三學生此時對孔孟已有不少的接觸和了解,相關的文化常識也比較熟識,因此本文比較適合于自學。自學并不等于放羊,應該引導學生自學,在45分鐘內盡可能收到吸收文化和培養(yǎng)能力的最大益處。本篇課文的課后練習,比較適合于作為邊閱讀邊思考的激發(fā)點使用,應該充分運用,這樣學習本課的效果似乎更加切實些。

在教材處理上,這一課時把教學內容切分成三大板塊,先是整合課文內容,其次是晶詞味句重點突破,然后適當擴展,溫故知新。課后提供一篇逆向思考類文章,為的是能讓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得以有效的訓練。

一、導入語。

上一篇課文我們了解了莊子,其實在先秦諸子百家中,我們最為熟悉的不是道家而是儒家,孔子、孟子、顏淵、子路我們如雷貫耳。同時,我們還通常把孔孟并舉。提到大成至圣,我們就會想到亞圣,這兩個人總是如影隨形,有時孟子的光輝甚至還會把孔子遮掩著。其實,孟子與孔子生活于不同的時代,大家都知道孔子生活的時代是春秋時期,孟子生活的是戰(zhàn)國時代。據(jù)《史記》,孟子是孔子的門人于思的學生,這兩人真的能夠如出一轍嗎?讓我們一同來閱讀著名學者黃仁宇先生的《孔孟》。

二、整體初讀,歸納提要,整合課文內容。

快速閱讀課文,把每一節(jié)當中的重點語句劃出來,然后對本文內容作一個提要。這個工作主要目的在于:一是訓練學生的速瀆能力,速讀要講求質量,所以第二個目的在于訓練學生在快速閱讀當中迅速抓住每一節(jié)中的關鍵信息。之所以分解到每一節(jié),是因為段節(jié)的層次性不很復雜,而它又是一篇課文骨架,學生思考問題的難度會相對小一些。

(明確:本文的內容提要:孔子和孟子有很多不同的地方??鬃犹故幱崎e,輕松愉快,孟子則凡事緊張。孔子認為性惡來自于先天,孟子則持性善論。孔子對“禮”非常重視,而孟子則不大拘泥于禮??子鄣牟煌?,主要是因為局勢起了變化,孔子處在春秋時期,周禮還有一定的約束力,戰(zhàn)事尚未波及全民,戰(zhàn)事的方式如同競技,還不足以造成社會全面動蕩。因此孔子認為東周那樣的社會秩序仍可恢復,他提倡克己復禮,正名復古。孟子處在戰(zhàn)國前中期,戰(zhàn)國七雄已經準備長期的大廝殺,戰(zhàn)爭已有相當規(guī)模,戰(zhàn)事已經相當殘酷,社會全面動亂。因此,孟子認為出路在于改弦更張,他的種種主張都是突破“禮”的約束的)學生在回答問題,可以通過量化來考查學生的閱讀品質:如孔孟的三個不同,主要原因在于局勢起了變化。

三、品詞析句,探究質疑。

明確:主要闡述孔孟二人的相同,而第二段的開頭又有“但是”的轉折,然后進而論述了二人的不同。

2.說孟子“凡事緊張”,“緊張”一詞含義是什么?

提示:所謂“緊張”,與上文的“輕松愉快”相對,可用“沉重痛苦”來對解,但是還要結合下文來具體回答,是為尖銳的社會矛盾、兇險的前途而焦慮、憂心、痛心這樣的情緒。

3.“雖為圣賢,仍要經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從這個話里怎么見出“性惡來自先天”?

提示:經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就是認為人的修養(yǎng)是用理智不斷克服性惡的過程,也就是認為惡是人的本性,是天生的。

5.“他的閑雅代表著當時的社會”一句是什么意思?

提示:當時社會還相當寧靜,整個社會心態(tài)都比較閑雅,孔子的閑雅代表著當時的社會心態(tài)。

6.為什么說“全民為什伍”是以一種軍事組織的原則加之全民?

提示:“什伍”是戶籍編制,五家為伍,十家為什,相聯(lián)相保?!笆参椤庇质枪糯娛戮幹疲迦藶槲?,十人為什。所以說是以一種軍事組織的原則加之全民。

7.為什么說孟子的性善論帶著一種強迫性的推論?

提示:由性善論這個前提推論到對人的道德要求,不過是要求保持天性,回復天性而已容易做到而做不到,就可以斥之為“失其本心”,所以帶有強迫性。

8.何謂“低水準平等思想”?

提示:低水準是指生活水平低。如“樂歲終身飽”,但求吃飽肚子而已。

提示:《孟子》和《四書》全部都是有其歷史背景的,并不是句句話都適用于任何歷史條件。政治哲學,是研究政治的本質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和政治理論的概念體系,包括《孟子》在內的《四書》含有政治哲學的成分,但是不能一體視之為政治哲學。如果不考究其歷史背景,一概奉為經典,是要犯錯誤的,在這個意義上說“盡信書不如無書”。

10.學習了本文,你認為應該怎樣來研究古代文化現(xiàn)象?

提示:(1)善于同中求異。(2)要進行歷史的考察,探究其精神實質象,要掌握大量的歷史資料,并以之為依據(jù)。

四、拓展延伸。

翻譯《寡人之于國也》,并結合本文說說孟子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研究歷史文化現(xiàn)。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對曰:“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虬俨蕉笾故蕉笾埂R晕迨叫Π俨?,則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痹唬骸巴跞缰耍瑒t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洚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呛萎愑诖倘硕鴼⒅?,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譯文]粱惠王說:“我對于國家,總算盡了心啦。河內遇到饑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遷移到河東去,把河東的糧食轉移到河內;河東遇到饑荒也是這樣。考察鄰國的政治,沒有像我這樣用心的。鄰國的老百姓沒有再減少,我的百姓沒有再增多,這是為什么呢?”孟子回答說:“大王喜歡打仗,讓我用戰(zhàn)爭作比喻吧。咚咚地敲響戰(zhàn)鼓,兩軍的兵器已經接觸,扔掉盔甲拖著武器逃跑。有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來,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來。憑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恥笑別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樣呢?”梁惠王說:“不行,只不過沒有跑上一百步罷了,那也是逃跑啊!”孟子說:“大王如果懂得這個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鄰國多了。不耽誤農業(yè)生產的季節(jié),糧食就會吃不完。密網不下到池塘里,魚鱉之類的水產就會吃不完。按一定的季節(jié)入山伐木,木材就會用不完。糧食和水產吃不完,木材用不完,這就使百姓對生養(yǎng)死葬沒有什么不滿了。百姓對生養(yǎng)死葬沒有什么不滿,這是王道的開端。

五畝大的住宅場地,種上桑樹,五十歲的人就可以穿絲織品了。雞、豬、狗畜養(yǎng),不要耽誤它們的繁殖時機,七十歲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畝大的田地,不要耽誤它的生產季節(jié),幾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饑餓了;認真地舉辦學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愛兄長的道理反復講給百姓聽,須發(fā)花白的老人就不會背著或頭頂著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歲的人能夠穿上絲織品,吃上肉食,百姓沒有挨餓受凍的,這樣還不能統(tǒng)一天下而稱王,是不曾有過的事。

—貴族家的豬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餓死的人,不知道開倉賑濟。百姓餓死了,卻說:‘這不是我的過錯,是因為年歲不好?!@種說法與拿刀把人殺死后,說‘殺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歸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會來歸順了?!?/p>

從本文的第一句話可以想見當時戰(zhàn)事頻仍,孟子給梁惠王提出的方案是發(fā)展生產,注意民生,之所以提出這樣的建議,是因為由于戰(zhàn)爭,殺人盈城,殺人盈野,對生產造成了嚴重的破壞,給民生帶來了嚴重的危害。孟子關于王道的主張就是針對當時的局勢提出來的。由此我們可以感受到人民的災難深重,社會矛盾的尖銳,也可以體會孟子慈悲為懷的胸懷,為民請命的激切。

孔孟論學習的教案篇十

等分是生活中的一個數(shù)學活動,探索性強。小朋友喜歡自己分點心、分玩具、分學習用品,也常常因分得不公平找老師幫忙。設計二等分的數(shù)學活動要注重幼兒原有的經驗,充分發(fā)揮幼兒的能動性,讓幼兒自主探索對不同形狀物體進行二等分的方法,在新要求與舊經驗的交織中,實現(xiàn)認知的平衡,獲得發(fā)展。

1、讓幼兒學習把一個物體等分成兩份,知道部分小于整體,整體大于部分。

2、讓幼兒運用二等分知識,合作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體驗成功的喜悅。

1、材料紙:圓形、五邊形、心形、平行四邊形、花形、樹形等。

2、實物:花生、白果、紅棗等。

3、故事教學掛圖:笨熊新傳;部分與整體關系圖。

(1)欣賞故事《笨熊新傳》。

狗熊媽媽有兩個孩子,一個叫大黑,一個叫小黑。一天,哥兒倆撿到一個香噴噴的面包。大黑怕小黑多吃一點,小黑又怕大黑多吃一點。正鬧著,狐貍大嬸來了,幫他們把面包分成了兩塊。哥兒倆一看,急得叫起來:“不行,不行,一塊大,一塊小?!焙偞髬鹫f:“你們別急,這塊大一點的,我咬它一口。”哥兒倆一看,那塊大的變小了,小的變大了,又急得叫起來:“不行,不行,一塊大,一塊小。”……就這樣,大黑、小黑只吃到了一點點面包,還不知道上了狐貍的當呢。

(2)教師提問:“假如請你幫忙,你會分嗎?怎樣才能分成一樣大的兩塊面包?”

(3)教師提供圓形紙,引導幼兒想辦法把它分成一樣大的兩份。幼兒操作。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是怎么分的?怎樣證明你分的兩份是一樣的呢?”教師鼓勵幼兒想出各種辦法加以證明。

師:“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各種圖形,請小朋友想辦法把它們分成一樣大的兩份?!?/p>

幼兒操作,老師參與小組活動,鼓勵幼兒探索圖形的各種分法。

(1)小組交流,鼓勵幼兒在小組里大聲講述自己的分法。

(2)集體交流,先請幼兒講述正方形二等分的各種分法。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是怎樣把正方形分成一樣大的兩份的。怎樣證明這兩份是一樣大的?還有誰用不一樣的方法把正方形分成了一樣大兩份?”(教師和幼兒一起重疊驗證是否一樣大,去掉不是二等分的操作,其它圖形的`交流討論同正方形。)。

(3)教師小結:“通過對折,我們把這些圖形分成了一樣大的兩個部分,這就是二等分?!?/p>

(3)師生共同合作,深入探索正方形的其他分法。教師為每個小組提供一塊泡沫正方形,讓幼兒用小棒在上面任意擺一擺,分一分,看看不對角分,也不以邊為中心對折分,是否也能得到二等分。(教師根據(jù)幼兒操作情況幫助驗證。)。

(4)引導幼兒理解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師:“我們剛才用不同的方法把圓形、正方形、心形分成了一樣大的兩份。請小朋友看看以分出來的一半和原來的圖形比,哪個大?哪個小?分出來的一份是原來圖形的多少?(一半)”

(1)提出新問題。

師:“1塊面包,1塊點心,小熊哥兒倆分著吃,每人只吃到一半。如果有2塊點心,2塊面包,小熊哥兒倆分著吃,每人吃到多少?如果有4顆小棗,哥兒倆各吃幾顆?”

(2)分實物。

教師提供花生、白果、紅棗等,讓幼兒二等分。告訴幼兒,每個材料盒里都有一份八寶飯的配料。座位靠在一起的兩個小朋友扮小熊哥兒倆。我們一起來分一分這些配料,分好后互相檢查,看兩人的配料是否一模一樣。

孔孟論學習的教案篇十一

孔孟學派是中國古代的兩位偉大思想家孔子和孟子的學說。他們的思想貫穿了中國古代歷史幾千年,具有深遠的影響。通過學習孔孟學派的理論,我深刻認識到其智慧與價值,從中汲取了許多寶貴的心得體會。

首先,孔孟學派教導學習者要堅持“仁”的理念,即對人的關愛和尊重??鬃诱J為,一個人應該首先修養(yǎng)自己的內在品質,然后才能正確地對待他人。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了“仁”的力量。當我與同學們相處時,我關注到他們的需求和困難,并試圖提供幫助和支持。這種善待他人的態(tài)度不僅建立了和諧的人際關系,也使我意識到我在幫助他人的同時,也在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其次,孔孟學派強調學習者應該追求博學多才。在孔子看來,不僅要學習經典的文化和道德,在社會各個方面都應有廣博的知識。在我的學習過程中,我努力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和閱讀廣度。為了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我積極參加各類講座和學習班,多閱讀各種書籍和雜志,豐富自己的知識庫。通過不斷拓寬視野,我深刻體會到,只有累積了廣博的知識,才能更好地應對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和問題。

此外,孔子和孟子都注重人的自我修養(yǎng)??鬃诱J為,只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才能讓世界變得更好。而孟子則主張要以身作則,言行一致。在我自己的學習過程中,我意識到只有腳踏實地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才能真正影響他人。我時常反思自己的言行舉止是否符合道德的標準,并積極調整自己的行為,努力做到言行一致。通過不斷修身養(yǎng)性,我逐漸變得更加堅強和自律,同時也感受到了孔孟學派在實際生活中的指導意義。

最后,孔孟學派強調要尊重和傾聽他人的意見??鬃诱J為,不同的觀點可以相互交流和包容。在我自己的學習中,我時常與他人進行討論和交流,希望能夠從不同的角度了解問題。通過與他人的交流,我發(fā)現(xiàn)了許多自己沒有想到的觀點和見解,這為我提供了更多思考問題的角度,也讓我意識到了包容和尊重他人觀點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通過對孔孟學派的學習,我從中獲得了許多寶貴的心得體會。堅持“仁”的理念,追求博學多才,不斷修身自律,尊重傾聽他人的意見,這些都是我在學習中的寶貴財富。我會繼續(xù)努力,將這些理念應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學習中,不斷提高自己并為社會做出更多貢獻。

孔孟論學習的教案篇十二

好書需要慢慢讀,需要反復讀,而《享受學習――魏書生與陶繼新的智慧教育》無疑就是這樣一本值得我們反復讀、慢慢讀的好書。

在讀《享受學習》的過程中,我不時會停下,細細品味、思索中魏老師和陶老師所傳遞給我們的人生智慧,聆聽他們對我們的生命提醒,感悟他們?yōu)榻逃⑿牡牟┐笮貞?。我知道,我放慢閱讀的腳步,也是在等一等我的靈魂,不讓她因為我腳步的匆匆,而追趕得太累。有時也會什么也不想,只是呆呆地坐著,享受閱讀后內心的那份寧靜祥和。更多的時候,我在反復提醒自己,一定要將享受學習作為自己人生的一部分。

陶老師在書中說:生命需要提醒。是的,在前行的路上我們很多時候會迷茫,會停滯不前,而這個時候,我們最需要的就是智者的提醒。而《享受學習》就是肩負這一使命的一本書。

在《享受學習》中,魏老師和陶老師都把“以德為本”放到了學習的首位。

生命需要提醒,是的,魏老師和陶老師就是在我們身邊不斷為我們搖旗吶喊、加油助陣的人,他們用自身經歷和豐富的人生閱歷提醒我們,要享受學習,享受學習所帶的快樂。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享受精神之花綻放的美麗,享受心靈超越的欣喜,享受靈性覺醒的愜意。

所有的好書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能激發(fā)讀者真善美的愿望,從而讓他們行動起。在《享受學習》一書中,始終貫穿著魏老師和陶老師對我們做真、善、美之人的殷切呼喚,而他們自身,早已是真善美的踐行者。

魏書生老師提出“做求真、向善、求美”的人,陶繼新老師倡導“讓世界因我個人的存在而更加美好”,兩位都把做人放到了學習的第一位?!耙缘聻楸尽?,做真善美之人,做利他之人,做“達人”之人。魏老師說:索取不是愛,奉獻才是愛。人的幸福,主要不是取決于自己得到別人多少愛,而在于他輸送給別人、輸送給國家和民族多少愛。陶老師一直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作為自己的人生信條。在諸多急功近利與物欲橫流中,我們再品讀魏老師和陶老師的話,回顧他們?yōu)榻逃龤椌邞]、無欲無求的行動,內心會升起莫名的.震撼和感動。

魏老師和陶老師幾乎有著同樣的生命磨難,他們被“整治過”,在后的工作中,被誣陷過??墒撬麄儗⑸钯x予他們的磨難和命運的打擊全部吸納、消化,九轉成丹,他們回報給社會和他人的是滿滿的感恩,是無私的奉獻,是真摯熱烈的大愛。

在讀了《享受學習》后,我明白了魏老師成功的秘訣之一,那就是他幾十年如一日,從不松懈、從不倦怠地享受學習的精神。學習,思考,是他智慧的頭,是他奇思妙想的發(fā)祥地,創(chuàng)新是他破解困難和挫折的靈丹妙藥。在創(chuàng)新和奉獻中,魏老師實現(xiàn)了他的人生價值。

陶繼新老師在教育界,無論是學識還是人品,都堪稱領軍人物。他謙遜、溫和的個性,他慈善、親切的笑容,他堅定、從容的步伐,他豁達、寬闊的胸襟,他淵博、通透的智慧,使每一個見過陶老師的人都被折服。學習,是陶老師一直的生命狀態(tài)。他說,他在東教育社的2年,所有的星期六星期天,幾乎都是處于學習狀態(tài),包括除夕的上午、春節(jié)的下午都是在辦公室學習,要么讀書,要么寫作。他認為,天地萬物皆可為師。天地無語的沉默,動物的奔跑追逐,植物的隨風而舞,在陶老師的眼中,都存在著大智慧。

退休后的陶老師,依然為了自己摯愛的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為了廣大教師的幸福,為了眾多學生的健康成長在奔走呼號。陶老師無論是采訪、寫作,還是作報告、讀書,都在向我們傳遞著生命的正能量。他在享受著學習的收獲,享受著工作的快樂,享受著奉獻的幸福,享受著自己多彩的人生。同時他還在用字和行動啟迪他人,幫助他人,奉獻社會。

《享受學習》一書中,魏老師和陶老師將自己的智慧轉化成質樸的語言、生動感人的事例,將自己人生的感悟化為生命中最溫暖的字傳達給我們。閱讀此書,你會感覺到心靈正在凈化,你會聽到心靈深處覺醒的呼喚,你會覺得正能量正在向你匯聚。我極愛這本書,極愛魏老師和陶老師的智慧之言。

《享受學習》,于我,是貼心的溫暖,是美麗的相見。相信您也是。

【本文地址:http://www.mlvmservice.com/zuowen/17341434.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