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心得體會對于我們是非常有幫助的,可是應(yīng)該怎么寫心得體會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阿q正傳讀書心得體會400字篇一
結(jié)果反而總會引起我心神不定,神經(jīng)緊張,說難受,心塞各種情緒都有。不是說寫的不好,是不能緩解心境,反而增加心理負擔。
作者經(jīng)過書信的方式敘述出來??坍嫵龅娜宋镄愿瘢枋龀龅哪腥伺说膬?nèi)心世界,著實很細膩。
“我們素昧平生,可我對你的愛卻從來沒有變過”......“我的一生從認識你開始?!?/p>
一個女孩,在情竇初開的年紀里,進入了感情旋渦。從13歲開始,默默的愛了一個男人,之后還是在被男人以為她是妓女的情景下生下男人的孩子。
最終還用絕筆的形式告知這個男人所有的一切,唉!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她這一生,窮其一生,只為愛他,等一扇不開啟的門。
只是想不通,一個女人對男人的情感到如此卑微和無視。這個女人的影子時刻都在我頭腦里出現(xiàn),對作者突然有喜歡又有憎惡之情。
一個這樣的畸形情感世界里面,一種在卑微的基礎(chǔ)上建立起來的愛,會有好結(jié)果嗎?我真想問問作者,這就是所謂的感情?
我時不時的會問著自我,原先這個世界上還真有人為了感情,而不顧一切,至死方休。即使是在小說里,電影里,我都感覺很真實的存在。而我突然又很矛盾,又期望看到這樣的真實的感情,又十分覺得不可理喻。
總之,也突然明白,生長環(huán)境,真的會影響一個人的感情觀;眼界也決定了你會愛上什么樣的人。
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記了自我,不求結(jié)果,不求同行,不求以往擁有,甚至不求你愛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里,遇到你。
世間這樣的感情是真實存在的。
阿q正傳讀書心得體會400字篇二
《萬歷十五年》這樣的“大歷史”不糾纏于歷史的細枝末節(jié),而是將歷史高度抽象,從而上升為理性的思考,更加深刻地分析歷史、分析當今。我們學習研究歷史,不是為了歷史而歷史,“觀今宜見古,無古不成今”,歷史的作用是指導人們正確地看待自己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最終的目的是人的關(guān)懷,而《萬歷十五年》便是這樣一部史書。《萬歷十五年》是一本寫作方法決然不同于前的歷史著作。它的語言極其生動,有時還帶有調(diào)侃;結(jié)構(gòu)上沒有明顯的痕跡,像講故事的小說,又像抒情的散文,還像諷刺的雜文——總之,不是干巴巴的“歷史文”;對一個重要問題的闡釋,也不厭其煩地前后從幾個角度反復(fù)分析,將一個普遍真理掰開了了、揉碎了,然后融入讀者的觀念當中。
對于明朝的印象一直很不好,記憶中總是充斥的是宦官專政,無能的皇帝等等。
萬歷十五年,粗看題目便會想,那是特殊的一年嗎?值得作者用時幾年完成的一本巨作。在腦海里搜索里一下,發(fā)現(xiàn)完全沒有有關(guān)這一年的印象。去找了資料發(fā)現(xiàn)這一年并沒有發(fā)生特殊重大的事情。而這本書的英文題目《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也明確的告訴我們這一年很平凡。
談到這本書先說說黃仁宇教授其人。黃仁宇,湖南長沙人,曾經(jīng)學過工科,在報社工作過,當過兵,后來又在美國攻讀歷史。豐富的人生經(jīng)歷使他對歷史有了自己獨特的思考。他在自序中提到他與明史的聯(lián)系,他的博士論文做的就是明代的漕運,因為對明代歷史的興趣及為了解決自己的困惑,他用了兩年半的時間讀完了《明實錄》133冊,再加上寫書的時間,一本不厚的書竟用了7年的時間!如此嚴謹?shù)膽B(tài)度,堅持不懈的精神都是令人敬佩的。而正因為他的嚴謹?shù)闹螌W作風才有可能寫出如此精彩,有影響力的巨著。
在看黃仁宇教授的書很愉快,似乎在進行一次歷史的旅行。這本書非小說,但讓看的人有看小說的感覺,著作中對環(huán)境、人物形象和心理環(huán)境描寫細致入微卻又不偏離歷史;它是一本歷史著作,卻不枯燥,很是生動,也不深奧,這不是說教授講的很淺,而是講的細致入微讓我們可以理解。更值得一提的是,教授常常在引用古文或詩句時,會細心地解釋一下,讓我們可以更好的理解他的想法和觀點。
看其他歷史著作總是看到的是不厭其煩地從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宗教等方面來論述王朝命運的起伏或是重要人物的悲劇原因等等。而作者卻反其道而行之,從張居正、海瑞、戚繼光、申時行等明朝重要人物的命運梳理后來看明朝社會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存在的弊端和問題。
明朝稅重民窮,水深火熱是眾所周知的??炼惷陀诨?,《萬歷十五年》之前的很多作品都認為稅收過多是百姓貧困的首要原因。但黃仁宇教授則認為民窮的根本原因在于律制的僵化和政府的低能腐敗。國家稅率低,受惠者并非農(nóng)民,只是鼓勵了小地主加重剝削以及官僚鄉(xiāng)里額外加征,自肥腰包。同時政府極力維護落后的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不愿發(fā)展商業(yè)及金融的做法正是中國在世界范圍內(nèi)由先進的漢唐變?yōu)槁浜蟮拿髑宓闹饕?。書中所記述的萬歷皇帝、大學士張居正、首輔申時行、南京都察院督御史海瑞、薊州總兵戚繼光、以知府身份掛官而去的哲學家李贄,他們或身敗名裂或壯志難酬郁郁而終,沒有一個人功德圓滿。這一切都是因為制度已經(jīng)山窮水盡,不光是庶民、官員,乃至天子,都無不成為這制度的犧牲品。
在書中我看到了世態(tài)炎涼,做一個好官特別是做好一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首輔是多么的困難。由于萬歷皇帝繼位時非常年幼,張居正又當老師,教育培養(yǎng)小皇帝,又為了國家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大力改革以其非凡的魄力和智慧,整飭朝綱,鞏固國防,推行一條鞭法,使奄奄一息的明王朝重新獲得勃勃生機。但由于居官高位,獨攬大權(quán),有時候也難免有一些錯誤和問題。但這些個人的私欲,缺點引起的問題在張居正死后被朝中大臣利用,翻出各種證據(jù)使皇帝無法容忍,張居正一生為國任勞任怨的功德,換來的竟是家族子孫的大難。神宗于是下令抄居正家,并削盡其宮秩,迫奪生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以罪狀示天下,還差點開棺戮尸。他的家屬餓死的餓死,自殺的自殺,流放的流放,逃亡的逃亡,一代能相之家竟落得如此可悲的下場。人亡而政息,居正在位時所用一批官員有的削職,有的棄市。而朝廷所施之政,也一一恢復(fù)以前弊端叢生的舊觀。致使剛剛中興的明朝,又走開下坡路。整個神宗一朝,沒有人敢為居正呼冤。然而國衰而思良臣。直到天啟二年(1620xx年),明熹宗為激勵臣下,才想起昔日的大功臣張居正,予以復(fù)官復(fù)蔭。然一切俱已晚矣,正如作者小標題所寫的“世間已無張居正”!
《萬歷十五年》并非就只寫萬歷十五年間的事情。本書也正是緊緊圍繞萬歷十五年發(fā)生的一些事一些人對從前和將來的發(fā)展展開詳細,獨到的訴述。作者無一不再說明這一個詞,一個影響著中國二千多年歷史的詞——道德,在中國曾經(jīng)一直以道德代替著法律,到了明朝已達到頂峰,這也使其把明朝推向了黑暗的深淵。
作者在書中末段指到了:“當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各人行動全憑儒家簡單粗淺而又無法固定的原則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創(chuàng)造性,則其社會發(fā)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補助技術(shù)之不及?!弊髡咭徽Z便點出了我們這個龐大的帝國王朝的癥結(jié)所在,這也是我們大明王朝乃至我們所有的封建王朝的晚期所需要改革的地方。
阿q正傳讀書心得體會400字篇三
對這部據(jù)說是晦澀難懂,堪比《紅樓夢》的諾貝爾文學獎作品聽說已久,卻無緣拜讀。有幸從朋友那里借了來,用了近一個月的時間將之讀完。讀完以后,覺得自己也很孤獨,很多寓意難以理解和揣摩。除了可以強烈的感受到荒誕和離奇下的那種壓抑和死亡的氣息以外,其他的幾乎讀不出來什么。反復(fù)不斷,周而復(fù)始的家族成員命名,錯綜復(fù)雜的人物關(guān)系,現(xiàn)實與幻境之間來來回回的切換,正敘與倒敘的穿插回復(fù),不得不讓我一遍又一遍的翻閱前面的內(nèi)容,梳理書中的故事情節(jié)的來龍去脈。
布恩迪亞家族從始至終都被孤獨的陰影籠罩,被孤獨的幽靈侵蝕著軀干,每代人的命運仿佛是幾組平行線,在滑向時間和空間的盡頭中,永遠不會交織……看似凌亂的人物關(guān)系,熱鬧非凡的荒誕故事,暗合著孤獨無處不在,無孔不入。從馬孔多的創(chuàng)始者世者第一代布恩迪亞和妻子烏爾蘇拉,到第二代,何塞阿爾卡迪奧,奧利雷亞諾上校,到第三代奧利雷亞諾直至第六代奧利雷亞諾,即使是女性成員都是孤獨的守望者,阿瑪蘭妲和麗貝卡,美人兒蕾梅黛絲,費爾南達,梅梅直至最后一代的阿媽蘭妲烏爾蘇拉,每個人都在孤獨的精神世界中驕傲的活著,精力充沛,理由充足,絲毫不受外人的影響和干擾。
拋開這本書在世界文學史上大而宏的文學價值,值得深思的是作者對人性中深層次的孤獨的深刻描述和刻畫。通過不同的人物,展現(xiàn)了不同的孤獨狀態(tài)。
一、愛情與倫理的孤獨
布恩迪亞家族的人物同樣飽受愛情孤獨的困惑和折磨。比如:
何塞阿爾卡迪奧,在被弟弟奧利雷亞諾問及愛情的感覺是,他說,像地震。認識了妓女庇拉爾特拉內(nèi)爾后,對其情欲上的義務(wù)反顧,不能自拔,之后的他遠走他鄉(xiāng),回來后已經(jīng)變成了野人,食量驚人,可以一頓飯吃下半頭豬崽,然而對愛情的渴望仍然折磨著他,把自己關(guān)在小屋里,不于外人接觸和交流,幾近極限的他卻與自己的妹妹麗貝卡迸發(fā)了愛情,雖然被烏爾蘇拉警告并把他們趕出家門,在縱欲的狂歡中釋放者無盡的孤獨。最后,麗貝卡把自己關(guān)在幽閉的小屋中,以至于被人遺忘,認為她已經(jīng)死掉。
阿媽蘭妲是布恩迪亞家族的老處女,和妹妹麗貝卡同時愛上了鋼琴技師皮埃特羅克雷斯皮,為此倆人之家展開了奪愛的戰(zhàn)爭,甚至發(fā)誓不惜從她的尸體上走過去。然而,當麗貝卡轉(zhuǎn)念和自己的哥哥在一起的時候,她卻又拒絕了這位鋼琴技師,直至鋼琴技師的自殺。阿媽蘭妲后來遇上了馬爾克斯上校,然而還是拒絕了他的愛。此后的歲月中,她獨自一人不停的為自己織壽衣,織了拆,拆了織,反反復(fù)復(fù),只為打發(fā)孤獨的時光,最后的她甚至看到了死神的樣子并與之對話,想大家宣布自己的死期,并荒誕的對自己的葬禮進行了預(yù)演。
荒誕的愛情再次在阿媽蘭妲烏爾蘇拉姨媽和外甥奧利雷亞諾之間產(chǎn)生了,倆人的結(jié)合導致了詛咒的發(fā)生,一個豬尾巴孩子的降生,與此同時,經(jīng)歷百年滄桑的布恩迪亞家族也走到了盡頭。最后,一群螞蟻吞噬了整個家族?!敖?jīng)受百年孤獨的家庭不會再有第二次機會在大地上出現(xiàn)”
布恩迪亞家族的人們習慣了保持孤獨的驕傲姿態(tài),所以當愛情來到身邊時不是害怕就是承受不了,唯有通過與自己的親屬之間的荒誕戀情和情欲來滿足自己。孤獨是人性中深層次的特質(zhì),當感覺缺少另一半的時候,便是孤獨產(chǎn)生的時機,于是追求愛情,希望可以通過愛情超越孤獨的力量。然而,因為愛情和孤獨猶如魔鬼和天使之于一體,愛情的痛苦便是孤獨的痛苦。二、
二、自由與保守之間的孤獨
第一代何塞阿爾卡迪奧布恩迪亞是馬孔多的創(chuàng)立者,自從從吉卜賽人梅亞爾基德斯來到這個封閉落后的鎮(zhèn)上,帶來了一些未曾見過的先進技術(shù)和玩意,放大鏡,煉金術(shù)……,他從此便醉心癡迷于研究上,以致最后的發(fā)瘋,把自己綁在在一棵栗子樹下瘋癲的活到死。
奧利雷亞諾的妻子費爾南達出身貴族,一直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布恩迪亞家族的現(xiàn)狀,然后最后也只能無功而終。費爾南達的女兒梅梅被送往修女院接受基督教義的熏陶,另一個奧利雷亞諾則被向著教皇的方向培養(yǎng)。
這兩個人物的命運,可以說是對外來文化的象征,一個渴望接受外來文化,一個則希望通過自身的文化形態(tài),改變布恩迪亞家族的現(xiàn)狀乃至馬孔多人們的意識形態(tài),最終個人的努力始終無法扭轉(zhuǎn)強大的家族影響。他們是孤獨的。
奧利雷亞諾布恩迪亞上校發(fā)動了保守黨和自由黨之間的戰(zhàn)爭,進行了三十二場大大小小的打仗,在戰(zhàn)爭中因為一夜風流而留下17個私生子,為了辨認他們,在他們的額頭刻上十字印記,最后在為何而戰(zhàn)的疑問中靠打造小金魚排遣寂寞,不斷的做好,融化,然后再重復(fù),周而復(fù)始,最后在孤獨中死去。
三、理想與現(xiàn)實的孤獨
美人兒蕾梅黛絲天生單純爛漫,光彩照人,美若天仙,純潔無瑕,崇尚自由生活,好洗澡,經(jīng)常在家里面裸體著自由出入,看到男人直視其胴體而又渾然不覺羞愧,凡是愛上她的男人都會死去,她蔑視家族陳規(guī)陋習,因為與家庭規(guī)制格格不入而顯得孤獨,最后隨著一襲白色床單升天而去。
若說蕾梅黛絲的刻畫是一種理想化的人格特征,并且因此與現(xiàn)實之間的沖突而孤獨,第一代烏爾蘇拉則是一種現(xiàn)實的孤獨,她勤勞,善良,干練,有主見,態(tài)度積極,富于很強的進取精神,從事小糖果生意來養(yǎng)家,不惜將積攢的金幣挖出來支持第一代布恩迪亞的研究,當?shù)诙稳柨ǖ蠆W離家出走時,苦苦尋找其丟失的孩子,含辛茹苦的收養(yǎng)奧利雷亞諾上校的私生子,阻止和警告何塞阿爾卡蒂奧與麗貝卡之間的愛情,即使到了失明的時候,也仍在自己堅韌的毅力下支撐著布恩迪亞家族,被她的第五代孩子們戲弄和玩耍……然而這位長達120歲高齡的女性仍然擺脫不了布恩迪亞家族成員孤獨命運的拖累,盡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仍然不過是從零到零的結(jié)果。她也是孤獨的。
孤獨的根源在于什么?
這本書即是答案。
“不懂愛情,不懂人道,這就是他們孤獨和受挫的秘密”
【本文地址:http://www.mlvmservice.com/zuowen/835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