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論語》讀書筆記1500字10篇(精選)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05 11:19:35
2023年《論語》讀書筆記1500字10篇(精選)
時間:2023-04-05 11:19:35     小編:zdfb

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論語》讀書筆記1500字篇一

我讀完這本書后終于明白了它為什么被視為兒童的啟蒙讀物了。書中有這樣幾大部分:學而篇,為政篇,里仁篇······。這些篇目中的言論和故事告訴我們如何做學問,如何做人······

比如其中有這樣一句話:”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為好學也已矣?!白酉牡倪@句話意思是:”每天學習不知道的知識,每月都不忘自己學過的知識,這樣就算是好學之人了?!斑@里我還看到了一個叫孫敬的好學之人,他經常把自己關在屋子中,不分晝夜,廢寢忘食地讀書。他刻苦到夜里讀書困了,怕自己打瞌睡,就把繩子栓在頭發(fā)上,把另一頭固定在房梁上,這樣他就不會看著看著睡著了。他就是憑借這樣的刻苦學習精神,使自己成為了一代鴻儒。如果我們現(xiàn)在學習都能有他的這股頭懸梁的勁頭,還有什么學不成的呢?我想到自己看書時,看一會兒就想去玩,真是慚愧!對,我也要成為好學之人。只要下定決心,我能做到的。

再比如其中的這樣一句話:”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始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耙馑际牵骸彪m然會背《詩經》三百篇,但是把國家政治交給他,卻不能治理;讓他出使諸國,不能獨立辦事,雖背得多,但不會運用,又有何用呢?“讀到這里我腦中立刻浮現(xiàn)了一個故事——《紙上談兵》。故事的主人公趙括把兵法背的滾瓜爛熟,談起打仗,他父親是趙國有名的大將都說不過他??哨w王讓他去帶兵打仗,他卻不會根據實際靈活變通,結果誤國誤民,慘死在戰(zhàn)場上。這又讓我明白了:我們既要成為好學之人多讀書,同時也要學會靈活運用,做個會學之人,活學活用,知識才能轉變成智慧。

書中還有許許多多深刻的道理,我仔細咀嚼,久久回味,像是親自聆聽了孔子的教導,也希望同學們有空來讀一讀這本書,體味經典,對話圣賢,它會讓你終身受益,帶你走向不遠處的輝煌!

《論語》讀書筆記1500字篇二

《論語》一部充滿深刻哲理的著作,但又是那么貼近我們的生活。每周五我們的語文老師都會開展一節(jié)閱讀課,專門講解并誦讀《論語》,一則一則耐心地教我們,告訴我們背后的故事。漸漸的,我們的語文老師和我印象中的孔子形象重合,老師和孔子一樣因材施教,不因為某某學習不好就對他態(tài)度不好,一視同仁。因為老師我第一次走進《論語》,《論語》從而成了我現(xiàn)在最愛讀的一本書。孔子的儒家思想一直延續(xù)到今天,“仁和禮”的思想已經深入到我們中華文化的精髓之中。早在孔子之前,就有人提出“仁”的看法,但都只是泛泛而談,沒有廣博而深刻的內涵?!墩撜Z》賦予了“仁”新的內涵,但在書中,孔子給“仁”下來太多豐富而又模糊的意義,所以試圖用一兩則語錄來詮釋“仁”是不可能的,而是要縱觀全書,才能對“仁”有些許皮毛的領悟。

老師也是個知書達理的人,有一次監(jiān)考,我坐在第二排,她沒帶表,于是問第一排一個同學:“同學,請問現(xiàn)在幾點了?”同學漫不經心地回答之后,她依然說:“好的,謝謝?!备杏X老師對《論語》很感興趣。我們經常能看見她在早讀課上和我們一起大聲誦讀《論語》,她對《論語》理解很透徹,總能結合實際生活解析,讓我們感覺兩千多年前孔子所說的話依然那么和藹可親、那么明晰深刻,給予我們很多啟發(fā)。

老師每上一則就要求背誦,這段時間通過對《論語》的背誦,使我對孔子各個方面有了深入的理解??鬃幼鳛閭ゴ蟮慕逃?,實行“有教無類”,只要“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他教育學生從不分貧富,只要拿十條干肉作學費,他沒有不教育的,使教育不再是貴族的權利,他開創(chuàng)了私人教育的先河。從這一點來看,他不愧為是個偉大的教育家。他對學習和思考的論述非常精辟,比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學習不思考,就會糊涂;只思考不學習,便會疑惑不解。說明“學”與“思”結合才是學習的正確途徑。

我最喜歡的一句話:“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辈还茏鋈魏问虑槎嫉孟襁@句話所要表達中的一樣,可我們現(xiàn)在的社會,卻連這一句話都做不到,工作中很多人不懂裝懂導致了多少失誤甚至慘劇。

讀完《論語》讓我豁然開朗,有如明媚的陽光照進櫥窗,驅散了我內心的陰霾。我們要把這些道理銘記在心,時刻做一個具有高尚人格的人?!叭省笔且环N品德,首先是內在,是以感知而得到的,它是有實踐性的,能在現(xiàn)實生活中體現(xiàn),我們能隨時隨地的行善,又何樂而不為?

《論語》讀書筆記1500字篇三

《論語》的編輯者不止一個人,有千千萬萬的人。

《論語》的語言簡潔精練,含義深刻,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被世人視為至理。它以極具典范意義的語言?!墩撜Z》中所記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啟發(fā)論辯,侃侃而談其中不少對話場景栩栩如生,生動傳神。書中不僅有關于他的儀態(tài)舉止的靜態(tài)描寫,而且有關他的個性氣質的傳神刻畫。

《論語》成功描寫了一些孔門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魯莽,子貢的聰穎善變,顏回的溫雅賢良,都稱得上個性鮮明,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還讓我知道了,孔子是個十分守禮節(jié),連顏回死后,他都還守著禮節(jié),不肯把車子賣掉,可見孔子多么深明大義?。?/p>

《論語》是國學經典,涉及到人們生活諸多方面,如:如何從政,如何塑造正人君子,如何教育弟子,如何與人交往,堪稱中國傳統(tǒng)智慧的源泉和寶庫,千百年來一直指導著人們修身養(yǎng)性,治國安邦。它所反映出來的兩千多年前的社會精論,富有哲理的名言名句,是中華民族文明的歷史展現(xiàn)。

讓我們慢慢的開始背《經典》,從底做起,知道古人的思想,從世代相傳的經典中,學習到人生的`哲理,豐富自己的人生!

《論語》讀書筆記1500字篇四

看完了《詩經》再看《老子》,一部部幾千年前的不朽經書讓我獲益,并讓我不禁迷惑;幾千年前的先秦諸子百家是如何悟到這些道理的呢?但是這些字字珠磯的作品對我來說還是有些太深奧了,咬牙讀了幾本后,我把信心全部放在《論語》上了。

《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

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學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被學生片片斷斷記錄下來,這些以課堂筆記為主的記錄由他的學生匯集片酬,后來就成了《論語》。中國歷史上從漢武帝開始,尊儒學為統(tǒng)治思想,《論語》治天下??梢姟墩撜Z》在古代社會生活中發(fā)揮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對它的推崇。

大家別以為,孔夫子的《論語》像一座大雪山,只有那些專業(yè)人士才能攀上去,其實不然。在我看來,《論語》更像一碗熱騰騰的雞湯,喝下去后讓心靈得到一次洗滌,不,應該用一次升華??鬃拥摹墩撜Z》很少由長篇大論,每一則都很簡練。因為無言也是一種教育,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這句短語就是最好的敘述。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是一路跌跌撞撞,一身傷痕闖過來的。全世界都驚嘆于我們,因為我們的一種信念,孔夫子就是一個很叫信念的人。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明信子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比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先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笔前?!兵、食物都是護生的,人都有一死,還不如信念重要了。對待生活,孔子最愛顏回,他曾夸獎道:“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論語》像一位智慧老人,給我指引人生。在處世方面,子曰:“何以報德?以直抱怨,以德報德。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痹唬骸安粦n不懼,斯謂之君子矣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優(yōu)何懼。人以群分,物以類聚,交友需要謹慎。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妄,損矣。子曰:“三軍可多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讓我明白志向重要。

《論語》的真諦就是教我們過上心靈的那種生活。古人半部《論語》治天下,我想用它來洗滌心靈,修身養(yǎng)性跟更好罷了。

《論語》讀書筆記1500字篇五

孔子及其所代表的儒家學說成為華夏文明區(qū)別于世界上其他文明和文化最本質最核心的精神內核,也成為最能代表中華文明的文化元素,儒家學說博大精深,而作為承載著這種文化精髓的儒家重要經典《論語》,更是成為歷代國人最佳人格、思想、道德的啟蒙書之一?!墩撜Z》文字并不多,整本書文字精簡達練,一些道理初讀起感覺似乎很淺顯,但是隨著讀得深入,不斷地回味,方才覺得并不是那么簡單,在字里行間無疑都透露著圣人的智慧。

或許即使窮盡畢生精力,我們也無法完全領悟儒學全部的內涵,畢竟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儒家文化是經過歷朝歷代的大儒學者耗盡畢生心血的結晶,面對這種博大與精深,我們會頓時感覺自己有如滄海之一粟般的渺小,唯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方能領會《論語》中博大的智慧。我個人覺得,在當前浮躁和焦慮的社會環(huán)境下,讀《論語》無疑是最好的一種凈化心靈的修身之旅,讀《論語》也無疑是一次與先圣思想交流與對話的難得機會。

初讀論語之前,了解論語的一些常識相關背景是很有必要的,此外我覺得還有必要在讀之前首先從整體上把握《論語》稍微梳理一下它的結構?!墩撜Z》全書共分為二十篇,從第一篇學而篇,一直到最后一篇堯曰篇為止,共凡計四百九十九章。

不同的篇所論述的事情各有其側重點:第一篇學而篇讀后,我感覺這一篇可以看成是初讀《論語》的入門篇,主要目的是引導你進入儒學的道德之門,學而篇主要論述的是對儒學基本范疇“為學”、“孝悌”、“仁”、“自省”、“忠”、“義”、“信”等的概括闡述。

第二篇為政篇則在涉及前面一些內容如“為學”、“孝悌”基礎上,突出了為政以德的重要性,在這里,孔子以“眾星共北辰”為喻,強調為政者只有廣泛推行德政,才能團結群眾,為人民所愛戴。在當今的社會下,又有多少為政者腐化墮落,最終落得個眾叛親離的下場?

第三篇八佾篇除了圍繞仁、德、孝的主題外,孔子突出對當時社會上禮崩樂壞的現(xiàn)實的憂慮和憤懣,孔子堅持維護周代的禮樂制度,在面對當時魯國的權臣季氏在庭院里用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八佾”之舞作樂,孔子憤然說“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孔子不僅在言語上而且將他維護周禮付諸于實踐,孔子每次拜謁太廟則必溫恭儉讓,每事問,當有人認為他既然懂禮為何每事都問,孔子則說,這才是禮啊。在對待禮的態(tài)度上,孔子則認為雖然禮是一種形式的東西,但確實一種內在虔誠的表現(xiàn),因而當子貢打算撤掉祭祀用的活羊時,孔子說了這樣一句話“爾愛其羊,吾愛其禮”,或許有人會認為孔子很虛偽,羊也是生命啊。實際上孔子這種做法,體現(xiàn)他對禮的認識,禮應該是內在情感和外在形式的有機統(tǒng)一,兩者應缺一不可。

在第四篇里仁篇里,與前幾章類似,仍然圍繞德、仁、孝,此外有一句話可以說是家喻戶曉,每當人們談論利與義的辯證關系時,往往會引用這一句話“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這種義利觀反映了孔子心中理想的君子形象:“忠義理智性溫仁恭儉讓”精神的有機統(tǒng)一體。其中,孔子對義很看重,當然今人在考察這種義利觀時,顯然顯得更加有彈性了,尤其在改革開放后提出所謂的“鼓勵人們追求物質利益,但反對一切向錢看”。

在第十篇先進篇里,主要談論了孔子諸弟子的行為志向和孔子對他們的看法。在這一篇中,有一章這樣敘述大意是指季路問孔子如何侍奉鬼神,孔子顯然在生死問題上是有所回避的,這也是儒學的一貫傳統(tǒng),注重現(xiàn)世,對那些虛妄的來世則不重視。因而孔子這樣回答季路的問題“未能侍人,焉能侍鬼”,“未知生,焉知死”。顯然,孔子這回答十分巧妙,從另一個角度含蓄而又委婉表達了孔子的生死觀。在這一篇里從孔子對學生的評價中,有這樣的描述“嚴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從中我們看出嚴淵應該是孔子最欣賞的學生之一。盡管,孔子對仁德好學的嚴淵十分欣賞,但孔子也批評嚴回的“亦步亦趨”,不肯輕易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孔子認為教學應該相長,學生不應該僅僅是亦步亦趨,應該積極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另外還有一篇印象也很深,就是第十二篇嚴淵篇,在這一章孔子集中闡述了他心目中仁的觀念。其中有很多我們耳熟能詳?shù)拿淙纭翱思簭投Y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死生有命,富貴在天”等??鬃有闹械娜视泻芏嘀睾x,在與嚴淵談到仁孔子指出克己復禮是仁;在與仲弓談及仁孔子指出“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也能達到仁;在與脾氣暴躁的司馬牛談及仁義,孔子又說“仁者其言也仞”,意思是說話慎重也是一種仁;而在與樊遲論及仁時,孔子又說“愛人”、“知人”能夠做到仁者愛人,智者知人,舉直錯諸枉,才能達到仁。顯然,孔子心目中仁是多方面的。

記得學而篇的最后一章是這樣一句話“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令人印象深刻,具有很大的現(xiàn)實意義,在我們當前這個有些浮躁和物欲橫流、同時特別注重人際關系與人際交流的社會。我們時常會陷入這樣一種困惑,為什么別人總是不了解我,我也不受到重視,好像所有人對我都很冷淡。沒有永遠的朋友,沒有永遠的敵人,難道人與人的關系就只能是一種利益關系?這種困惑困擾了很多人,我也曾受這種困惑困擾。一次偶然,無意間看到《論語》中的這句話,頓時感覺到一種無言的震撼,自己仔細想想,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是執(zhí)著于自己的利益得失不能自拔,整日患得患失,悶悶不樂,就像雙眼被一片樹葉遮住看不到太陽的光輝那樣。我們在為別人不了解甚至誤解我們的時候,我們真得考慮過他人的感受嗎?佛說過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亦無無緣無故的恨,所有一切都在于你的作為。敞開你的心扉,打開心靈的窗戶,霎時間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論語》讀書筆記1500字篇六

孔子一直在追求做一個道德上完備的人,以至于后來被尊稱為圣人。然而世界上并沒有圣人,孔子也是人,只不過比我們更加懂得道德之于我們的重要性,更加懂得堅持。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痹谡紊?,唯有以德治國才能使國家長治久安,使百姓順而趨于正道。當子禽問夫子聞其政的奧秘于子貢時,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庇纱丝芍鬃又匾晜€人的道德修養(yǎng)。德是一個人立身的根本,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每一個人,并逐漸內化為一個人的氣質,從而影響著一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孝”,這是永恒不變的話題。天下之大,“孝”字當先。古今中外,“孝”都是人之所以為人的第一標識。有子曰:“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孝悌是仁之本,本立而道生!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比绻o你時間,去想一想我們父母的年紀,你會不會突然感到心頭一振?“樹欲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還記得那首歌里寫道:時間都去哪了?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時間都去哪了?還沒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每次的動容應該化作積極的行動才有意義,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父母需要的也只不過是兒女的陪伴罷了。樊遲問孝,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比欢?,我們并不希望等到他們再也感受不到了,我們才想到要好好盡孝。盡孝要趁早!

助人為樂是中華傳統(tǒng)美德。從小到大,無論是教科書,還是電視劇,我們都一直被鼓勵著要學會助人為樂。那時候的我們還不懂,但是越長大就越能明白,幫助他人是真的能令我們實實在在感到快樂的一件事。

但是助人為樂有時也會演變成為另外一種極端。助人為樂本是一件值得宣揚的好事,它是施善者出于自己的好心,主動奉獻自己的力量去幫助他人達成某種目的或愿望的一種行為。然而如今卻存在一種社會現(xiàn)象,有些人總喜歡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去評判他人的行為,對他人造成“被道德綁架”的困境。讀到這里,你難道還會相信“助人為樂”是一個人人都能懂得并能學會的道理嗎?看似再簡單不過的道理卻仍被我們中的一些人所褻瀆。國民素質提高、教育發(fā)展的道路仍是任重而道遠,作為大學生我們更應該有所擔當。

《論語》中的“學”字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學做人,二是學知識。好學、善學、樂學也是一門藝術。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本?,吃東西不要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謹慎,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好學不僅是好學知識,更是好學如何做一個道德完善的人。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fā),回也不愚?!睂τ趯W習學問來說,有自己獨立的思考是最重要的要素。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辈凰伎季蜁兴曰螅貌坏饺魏问斋@,更不能轉變成自己的實力。

誠信是一個道德范疇,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證”,民無信不立。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誠信是立身之本,是處世之寶,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護身符。沒有誠信的人,猶如一片荒漠,即使是一片廣闊的土地,也只是荒蕪一片,沒有生機。正如孔子所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言必信,行必果。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一個人要經常反省自己是否做到了以誠信待人處世,才能少一點欺騙、少一點冷漠。承諾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愿望、要求答應后進行實現(xiàn)的過程。但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做出承諾,因為只要已經作出承諾,我們便承擔起了一份責任。承諾既出,就一定要親力親為地努力去做,即“言必信,行必果”。經驗告訴我們,唯有人最本真的東西才最讓我們的生活感到輕松幸福,唯有靠自己的努力與汗水換來的果實滋味才最甜美。人的一生,不忘初心,才方得始終。

《論語》讀書筆記1500字篇七

看因講《論語》所體現(xiàn)出知性氣質而被眾人所熟知的于丹女士的專訪,她這樣描述孔子:我不主張從性別的角度去看孔子。在我的心目中:孔子只有溫度,沒有色彩。

專訪在笑聲中結束,而隨之而來的是一個巨大的困惑。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孔子?換言之,孔子及《論語》究竟能給我們帶來什么?

古人云:五色令人目盲。五色在現(xiàn)實中的意義重點在于作為誘惑出現(xiàn)。眼睛作為對外界認知的一個通道,似乎更易被現(xiàn)實所亂,從而蒙蔽內心。色彩是斑斕無常的,正如每一種誘惑與欲望,而能夠抵之御之的唯一辦法即是強大、堅定自己的內心。

而溫度,正是內心的良藥。

《論語》教與人天地和諧共處之道為先,其意很是明確:一個人可以閉世隱居(而這點確實由許多人難以揣測的社會因素造成),但他必須活在世上——意味必須先學會與自然相處,儒家所講的類似與道家的“天人合一”便在此有所體現(xiàn)。而第二要務即為心靈之道,我覺得這足以體現(xiàn)孔子這個圣賢對人生把握太到位了,只要心靈足夠強壯,那么便可以做到寵辱不驚,在人生的風口浪尖上依然神定氣平;同樣,是要給心靈找到正確的歸途,那么仁、義、禮、智、信自然成為其準則,黑白清濁也就自然分明。國外的情詩中總說:we should be strong enough to fight for this love。雖然情感亦屬錯綜復雜,充斥人性境遇的,但一個“足夠強壯”也與孔夫子所倡的心靈之道不謀而合。

明白這兩點后,理想、交友、人生都已不是問題?!盀榇笫抡卟痪行」?jié)”主要的路徑已確定,自然就難墮迷途。我們確實能從《論語》中看到一個真實的孔子,他擁有一個常人應有的率性,也擁有一個圣哲的豁朗與通徹;也會對天發(fā)誓,也會“知天命”而慨嘆?!@就是孔子所提的人生,嚴格要求心靈,放松生活狀態(tài)。

在現(xiàn)代社會紛雜之中,人生需要一個自己心靈的樂土,而《論語》的意義在于“道不遠人,讓我們在圣賢的照耀下踏上歸途。”

《論語》讀書筆記1500字篇八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p>

釋義:魯哀公問孔子:“你的學生里哪個好學?”孔子說:“顏回。他有怒氣不遷移別人身上,犯過錯誤不會再犯,可惜去世了。而現(xiàn)在沒有好學的了。”

解讀:“不遷怒,不貳過”是很難做到的,因為我們習慣于把脾氣發(fā)在別人身上,比如,把工作的脾氣發(fā)到家人身上,把愛人的脾氣發(fā)到父母身上。把長輩的脾氣發(fā)到子女身上,把上司的脾氣發(fā)到下屬身上等等。原因在于我們不愿意為他人考慮,只顧自己痛快。

“不貳過”也難,它并不簡單是我們說的“不在同一個地方摔倒兩次”。不摔倒兩次,有可能是你避開了危險,比如,繞開了石頭,但也有可能是石頭已經不在了。所以,“不貳過”不是像“不摔倒兩次”那樣的從結果上講不再發(fā)生錯誤(繞開石頭),而是從原因上講,根本上改正錯誤(搬走石頭),使再犯沒有可能。

”不遷怒,不貳過“已經觸及了“仁”的范疇,因為它從根本上要求關愛別人,改進自我。難怪孔子說顏回以后,就沒有看到這樣的人了。

但是孔子并不因為這樣的事情難以做到,就不給解決方法,他開出的藥方是:學習。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學”,不是學歷和學識,而是前面所說的,自我能力的發(fā)掘和提升。這種能力我們每個人都具備,只看你愿不愿意而已。

《論語》讀書筆記1500字篇九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首先由讀友對這句的背景做簡單介紹,孔子去曹適宋遇小人惡勢力,身危情險之下說了這句話。在讀各家注釋的過程中,問題主要集中在“德”字如何理解,孔子為何說這句話的討論上。鄭玄注認為德為圣性,天欲使孔子制作法度。朱子注認為孔子說天賦我如是德,桓魋必不能違天害己。劉寶楠認為德為天所命,德合天地,吉無不利。戴望注解釋為孔子受天命制作禮樂,將孔子視為素王。康有為注則從上天授予孔子改制換新使命的角度來闡發(fā)。

讀友們同時針對“德”字是指天佑之德的一種自信還是孔子本身具備的一種圣人之德展開了討論。趙老師認為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孔子代表正義自然不能懼怕邪惡,道是“體”,德是“用”,這里說“天生德于予”而未說是“道”,也體現(xiàn)了孔子作為賢圣對天道的敬畏和對自我認知限度的自覺。王老師闡發(fā)到,古語有云,上天有好生之德,這里的德也可能表達這方面意思。老師們也提到,這里也表達了孔子的一種天命觀。從字面意思理解,“德”字是一種圣性。更深層次理解,它是一種天命、使命。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玆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后死者不得與于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這一節(jié)發(fā)生的背景是孔子在外被誤認為惡人陽虎而被匡地人圍困,在此境況下,孔子說出了文未喪,匡人終必不害我的話。讀友們主要針對“文”字的理解以及孔子要表達的主要意思展開了研讀和討論。鄭玄注主要解釋了孔子對天未喪文故我必不為害的論證。朱子注中“文”的解釋為道之顯者蓋禮樂制度之謂,其余與鄭玄注并無太大差別。劉逢祿《論語述何》中解釋禮樂制度為三代損益,乃文王之法也。宋翔鳳則認為此章言“五始”之在王也?;寿┲小拔摹苯忉尀槲恼碌囊馑?。康有為解釋文為文明之道統(tǒng)。

讀友們展開了精彩的討論,有同學提出了“文”和“知”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有同學提到,被人誤解而身臨險境時,當“內文明而外柔順”,采取柔順的手段去化解。最后,由李明老師為大家做一個跑步健身,陽光鍛煉的活動宣傳。

李明老師講到,跑步健身運動和讀書一樣,在一個團體里,大家熱愛并堅持下去,是多么美妙快樂的事,最后受益的是我們每一個人。健康的飲食,合理的讀書和運動,心靈的成長?!皼]有能不能,只有想不想?!边@是李明老師的體會和感悟。讀書,運動,乃至于做任何有意義的事都是如此。趙海燕老師最后說到:“分享是種美,堅持更是美。”

《論語》讀書筆記1500字篇十

對于《論語》,我們并不陌生,可是真真正正坐下來閱讀它還真的是第一次,可能我們對于《論語》中有很多經典名句很熟悉,但是你從深處挖掘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這些最簡單的句子里面蘊藏著最深刻的道理。

《論語》是一本記錄圣人孔子言行的書。在讀了之后,其實我們可以感受到孔子的理想和抱負,而且書里面也記載了很多他教人的道理,并且他也十分嚴謹?shù)囊?guī)范自己,以自己實際行動來做出表率。我想:他之所以被后人稱為圣人,就是因為他把平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累積起來,成了我們現(xiàn)在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孔子的言論很多,而我在這里只是把讀到的一些我自己很有感觸的話想要拿出來分享一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墩撜Z顏淵》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自己不喜歡的,就不要強加給別人。比如說:饑寒是自己不喜歡的,不要把它強加給別人;恥辱是自己不喜歡的,也不要把它強加給別人。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從自己的利與害想到對別人的利與害,多替別人著想,這是終生應該奉行的原則。這句話其實說著很簡單,但是在我們做起來總有一些困難,可能我們現(xiàn)在強加給別人的不是有形的物體,很多時候,我們總會在無形中把一些情緒強加給別人,就像我們經常說的: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我想這個是不可取的,所以這句話依然是我們要學習的一種態(tài)度。

欲速則不達?!墩撜Z子路》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想要快反而達不到目的。孔子的弟子有一些做官的,孔子教育他們干出政績不要急于求成。任何事物發(fā)展有它的規(guī)律性,在學習上我們要循序漸進,打好基礎,在工作上我們同樣要這樣,很多人都想著我們做到怎么怎么樣的業(yè)績,可是光想著怎么樣能夠快點的完成目標,做出成績,卻忘記了很多事情基礎很重要,過程也很重要,只想著快點到終點,而忽略了旅途中的風景,我想這并不是成功。很多時候,我們要放平心態(tài),規(guī)劃好,腳踏實地地一步一步實現(xiàn),這樣才會看到更美更長久的風景。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子罕》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消逝的時光像河水一樣啊,日夜不停地流去。現(xiàn)在我們很多人都喜歡享受生活,把時間浪費在一些吃喝玩樂上面,等到年齡大了,才發(fā)現(xiàn)很多事情并沒有實現(xiàn),心里就有很多后悔,可是時間卻在也回不去了??粗鬃诱f的這句話,在當時的社會,孔子都有如此感觸,說明無論世界怎么樣發(fā)展變化,真理的東西還是永恒不變的,而我們也要時刻謹記這句話,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時間,為自己的理想而奮斗,不要等到失去了才來后悔。

我讀了《論語》后,知道里面很多道理放在我們現(xiàn)今社會還是經典,而且也是我們要做到的,就像于丹老師說得:《論語》沒有很嚴密的邏輯性,很多是就事論事,里面也很少有長篇大論的文字,幾乎每一則語錄都很簡短,它就是一種態(tài)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

【本文地址:http://www.mlvmservice.com/zuowen/2306749.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