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編寫需要注重教學理論和實踐相結(jié)合,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編寫教案前要充分了解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重點和難點。編寫教案時,可以結(jié)合教學資源和教學技術(shù),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zhì)量。
三年級語文電子蘇教版教案匯集篇一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三、四自然段。
2學會生字、新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準備:
生字卡、投影片、有關(guān)王勃的有關(guān)資料。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少年王勃。
學生齊讀。
2課文講誰?注意多音字“少shao”。
3簡介王勃:他在少年時,在藤王閣的宴會上,一氣呵成寫成了千古傳誦的名文《藤王閣序》。請同學們自己來學學課文。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
2檢查。
南昌滕王閣整修一新宴會。
都督邀請一篇文章。
凝視秋景水天一色突然。
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筆走如非拍案叫絕千古傳誦。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指名領(lǐng)讀、開火車讀、齊讀。
3分小組讀課文。
4分段讀課文(讀后評議)。
5交流不理解的詞語:(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
南昌探望藤王閣都督孤鶩拍案叫絕。
三、學習生字:探昌篇章突讀共絕。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圍繞“王勃很有才氣”學習理解課文,理解文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詩句。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課文講了誰?
他是怎樣的一個人?指導讀好第一自然段。
板書:很有才氣。
二、圍繞“王勃很有才氣”學習課文。
1課文的那些語句說明王勃很有才氣?請把他找出來讀一讀。
(小組討論學習)。
2全班討論交流。
相機出示:
一位姓閻的都督正準備在藤王閣舉行宴會,聽說王勃很有才氣,便邀請他也來參加。
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敢答應(yīng)。
王勃邊看邊想,突然回轉(zhuǎn)身來,胸有成竹地說:“讓我來試試吧!”
他文思如泉,筆走如飛,不一會兒就寫成了。
當那位都督聽人讀到……“奇才,真是奇才!”
王勃寫的這篇《藤王閣序》……名文。
3《藤王閣序》中的哪一句詩寫得最好?
出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學生齊讀。
這句詩寫了什么?請同學自己在書上找找答案。
4指導學課文的第三自然段。
正因為王勃觀察得很仔細,所以他寫成了千古傳誦的名文。
三、齊讀全文。
第三課時。
教學要求:
練習背誦課文;完成練習。
教學過程:
一、齊讀全文。
二、背誦第三段。(出示投影片)。
看圖指名背、齊背。
三、練習背誦第四段。
四、補充練習。
1組詞。
篇()絕()誦()思()。
遍()決()通()恩()。
2填合適的詞。
()的云霞()地飄蕩。
三年級語文電子蘇教版教案匯集篇二
教學目標:
1、認識本文的6個生字,會寫8個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參照“我的詞語庫”和課后習題自主積累好詞好句。
2、通過識字、讀書活動,引導學生采取多種方法識字;通過誦讀課文,展開想象,感悟、積累語言;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引導學生感受語言美,想象文中描繪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麗,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識字與寫字,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寫字;想象文中描繪的情景。
教學準備:
有關(guān)蟈蟈的知識;課外讀物《金色的草地》。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趣引入:
1、播放蟈蟈發(fā)出的聲音,猜一猜這是那種昆蟲發(fā)出的聲音?
2、介紹蟈蟈的有關(guān)知識,如果讓你給蟈蟈的歌曲一個好聽的名字,你會去什么樣的名字?
3、板書課題《綠色的歌》,為什么歌是綠色的?
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
二、初讀感悟,自主識字:
1、初讀課文,標出生字詞和自然段的序號。
2、小組合作識字,學文。
3、檢查識字情況。
4、鞏固月字旁的字,找出“真摯”的近義詞,“樸素”的反義詞。
三、朗讀評比:
1、學生分組朗讀課文,做好競賽的準備。
2、學生匯報朗讀課文,全體參與評價。
3、老師評價朗讀情況,重點指導第2自然段的朗讀。
四、學寫生字:
1、出示要寫的生字,仔細觀察。
2、自由發(fā)言:你認為哪個字最難寫?為什么?
3、教師范寫,學生認真觀察。
4、獨立練習,揣摩,老師巡視,指導。
5、書寫評價。
五、課堂小結(jié):
請同學們說說本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六、作業(yè)設(shè)計:
1、把課文讀給爸爸媽媽聽。
2、想想你還聽過哪些小動物的歌聲?
3、積累形容詞。
()的晚霞()的月亮。
()的秋天()的心情。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導入:
1、認讀生字卡。
2、出示本課學習任務(wù)。
二、精讀課文:
1、要求學生齊讀課文,熟悉課文內(nèi)容。
2、說說每一段寫了什么?有哪些小動物唱歌?
3、哪一段寫了蟈蟈的歌好聽?畫出各個時間蟈蟈的歌有什么不同?找出比喻句。
4、自由發(fā)言:小歌唱家在什么地方歌唱呢?
5、討論:為什么說是“綠色的歌”呢?
飄著“金色的夢”又是怎么回事?
三、指導朗讀:
1、激趣:誰愿意把課文有感情地朗讀給大家聽?
2、重點指導朗讀方法。
3、師生一起讀感悟。
四、語文實踐活動:
1、想想,你還聽到過哪些昆蟲的歌聲?由此你會產(chǎn)生什么感受?
2、抄一抄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五、課堂小結(jié):
這篇課文是按總—分—總的順序來寫的,寫得非常優(yōu)美,我們也可以用這樣的寫作順序來寫作文。
六、作業(yè)設(shè)計:
1、背誦課文。
2、推薦學生閱讀《金色的草地》。
三年級語文電子蘇教版教案匯集篇三
1.出示:“盯、鸝、竿、裂”四個字,說說這四個字的形旁和聲旁。
1)師:“盯”:“目”(形旁),“丁”(聲旁),“目”表示“盯”的意義與眼睛有關(guān),“丁”表示讀音。
2)指名分別說出其他三個字的形旁和聲旁。
2.觀察這四個漢字的形旁和聲旁分別在什么位置。
1)指名說。
2)教師總結(jié)“左形右聲,右形左聲,上形下聲,下形上聲”
3)齊讀。
3.講解“內(nèi)形外聲、外形內(nèi)聲”。
1)出示“悶”字,指名讀。
2)說說“悶”字的意思。
3)指名說它的形旁和聲旁,分別在什么位置,總結(jié)出“內(nèi)形外聲”。
4.同法學習“閣”,總結(jié)出“外形內(nèi)聲”。
5.教師小結(jié)形聲字的六個結(jié)構(gòu)類型。
三年級語文電子蘇教版教案匯集篇四
1.教小:今天我學了形聲字,知道形聲字由形旁和聲旁兩個部分成。利用形聲字的構(gòu)字特點,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記憶生字表中的漢字。
2.作業(yè):
1)把生字表中的形聲字根據(jù)6個結(jié)構(gòu)類型進行歸類。
2)漢字家族中還有象形字、會意字等漢字造字方法,大家利用課后時間進行自主學習。
三年級語文電子蘇教版教案匯集篇五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了解關(guān)于長城和運河的史實,理解她們的特點,激發(fā)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熱情。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詩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在我們中國,有兩大建筑奇跡,一個像巨龍,一個像綢帶。
板書:長城和運河。
你們了解長城和運河嗎?(運用課件)。
初讀指導。
自學課文。
(1)自讀課文,畫出不理解、不認識的字詞。
(2)正確朗讀課文。
檢查自學情況。
學習課文。
1、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作者為何要通過自己的“駕駛著飛機航行”引出奇景呢?
講讀。
比較:a一個奇異的景象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
b我看見一個奇異的景象。
你覺得長城怎樣?
最后兩行在第一部分起什么作用?
指導朗讀。
2、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聽錄音并跟著默讀第二部分,然后畫出作者感嘆的句子。
講讀。
觀察書中插圖,填空并回答問題。
你從“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這句話讀懂了什么?
指導朗讀。
四、總結(jié)課文。
三年級語文電子蘇教版教案匯集篇六
一、關(guān)于教材。
小學三年級語文(s版)上冊第八單元以“神話傳說”為主題,安排了三篇民間傳說和一篇神話故事。這些文章內(nèi)容具體豐富,情節(jié)生動有趣。其中的英雄傳奇令人神往,先人的智慧讓人贊嘆,能有力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放飛學生想象的翅膀,從中感受到文化藝術(shù)的絢麗多彩。
《炎帝創(chuàng)市》是本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是一篇我國古代傳說。講述的是相傳炎帝創(chuàng)立了市,讓人們互相交換產(chǎn)品,給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故事按炎帝“為什么創(chuàng)市——怎樣創(chuàng)市——創(chuàng)市的結(jié)果如何”的順序來寫,條理清楚,適宜小學生閱讀。
二、關(guān)于教學目標。
依據(jù)《課標》要求,結(jié)合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我設(shè)定了一下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朗讀課文,了解炎帝創(chuàng)市的故事,感受炎帝關(guān)心百姓生活。處處為百姓著想的精神。
2、引導學生在閱讀課文時,積累好詞佳句,培養(yǎng)主動積累語言的良好習慣。
3、學習本課要求會認13個生字,會寫的6個生字;要求掌握的詞語:擺手、獸肉、鼓勵、多余、麻煩、反復、比較欣喜。
4、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炎帝創(chuàng)市的經(jīng)過;難點是感受炎帝關(guān)心百姓生活,處處為百姓著想的精神。
三、關(guān)于教法。
1、通過談話激發(fā)學生閱讀本文的興趣;。
2、通過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感情,感受炎帝關(guān)心百姓生活的。精神品質(zhì);。
3、采用“讀——議——感悟”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
四、關(guān)于學法。
采用“以讀為主,讀中感悟”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積極思考,主動探究,提高感悟理解能力。
五、關(guān)于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了解現(xiàn)代市場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2、了解山區(qū)趕集的交易形式;。
3、你想知道山區(qū)這種“集市”的交易形式是誰最初創(chuàng)立起來的嗎?相傳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帝王叫炎帝,是他創(chuàng)立了“市”,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炎帝創(chuàng)市》這篇課文,來了解炎帝是怎樣創(chuàng)市的。
4、出示課題,引導學生明確課題意思。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引導學生針對課題質(zhì)疑。
2、學生帶著疑問自讀課文。
(1)借助課文里的注音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
(2)把不認識的字。不懂的詞語畫下來。
3、讀后想一想議一議:炎帝創(chuàng)市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什么?
4、指導學生自學生字、詞語。
(三)細讀課文、理解感悟。
1、讀課文第2、3自然段及第4自然段前兩句,了解炎帝產(chǎn)生創(chuàng)市想法的緣由。
(1)指導學生朗讀文中對話,體會炎帝關(guān)心百姓生活的品質(zhì)。
(2)討論:炎帝為什么要鼓勵大家和別人交換東西?
a、農(nóng)家:只會種莊稼,不會打獵。捕魚,一年到頭只吃谷物和蔬菜。
b、獵人家:打獵,并用獸肉與農(nóng)戶交換,桌上不僅有獸肉,還有一些谷物和蔬菜。
c、炎帝從中受到啟發(fā):拿吃不完的東西,跟別人交換自己需要的東西,這真是個好辦法!應(yīng)該鼓勵大家都這樣做。
2、讀課文第。4、5、6自然段,了解炎帝創(chuàng)市的經(jīng)過。
(1)讀第4自然段后半段,討論:為了鼓勵大家交換,炎帝又想到了什么問題?
麻煩——大家交換就沒有積極性。
方便——人們交換的積極性就高。
(如果規(guī)定一個時間和地點進行交換,不是方便了嗎?)。
(2)讀第5自然段,討論:炎帝為什么要把交換的時間定在正午?
a、冥思苦想靈機一動:對呀,把交換的時間定在正午不是很好嗎?
b、這個時刻人們既容易記住,又有充足的時間趕到交換地點,交換后,還能在天黑之前趕回去。
(3)讀第6自然段,討論:炎帝是怎樣規(guī)定交換地點的?
(經(jīng)過反復比較,他決定每天正午,在人口聚居的中心地帶,讓人們互相交換產(chǎn)品。)。
(4)說說炎帝創(chuàng)市經(jīng)過,討論:炎帝是怎樣創(chuàng)市的?
(炎帝為了鼓勵大家交換產(chǎn)品,圍繞“方便”二字,想了很多問題(又想。冥思苦想。靈機一動。反復比較),最終決定每天正午,在人口聚居的中心地帶,讓人們互相交換產(chǎn)品。這樣他為人們創(chuàng)立了“市”。
3、讀課文第7自然段,感受市場的熱鬧場面,體會炎帝創(chuàng)市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1)市場上人們怎樣在交換產(chǎn)品?
(2)老百姓為什么覺得生活方便多了?
4、回讀第1自然段,說說人們?yōu)槭裁捶浅鄞餮椎?,總結(jié)全文。
(1)你喜歡炎帝嗎?為什么?(炎帝關(guān)心百姓生活,處處為百姓著想。)。
(2)總結(jié)全文:當了解到農(nóng)家一年到頭,只能吃些谷物和蔬菜時,炎帝心里很難受。當聽到獵人說說:“這些東西是我打獵經(jīng)過一戶農(nóng)家的時候,拿獸肉跟他們換的”,炎帝馬上稱贊道“這真是一個好辦法!應(yīng)該鼓勵大家讀這樣做”。為了人們交換產(chǎn)品的方便,炎帝“冥思苦想”“靈機一動”“反復比較”,“決定每天正午,在人口聚集的中心地帶,讓人們互相就會產(chǎn)品”。炎帝就是這樣創(chuàng)立了市,給人們生活帶來了極大方便。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炎帝關(guān)心百姓生活,處處為百姓著想精神品質(zhì)。所以課文開頭說“人們非常愛戴他”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拓展延伸。
1、把這個故事講給小朋友聽。
2、在網(wǎng)上收索有關(guān)炎帝的故事讀一讀。
(五)鞏固練習。
1、認讀生字。詞語。
2、課文中有許多四字詞語,比喻“四面八方”,請你再找出幾個來,寫在采集本上。
六、關(guān)于板書設(shè)計。
三年級語文電子蘇教版教案匯集篇七
由于時間關(guān)系,這節(jié)課上,我們的自畫像只能畫到這兒,相信許多同學還有很多真心話要對同學或朋友說,也很想把自己的卡給更多的人看,讓更多人了解自己。我們還可以相互交流,你可以把別人的祝?;蛑腋嬗浽诳ㄉ?。到期末,我們再來搞一次活動,相信到時,你們的自畫像會更完美。
附板書:我的自畫像。
朋友。
讓同桌更了解我,多幫助我。
大家認識自我,認識他人。
三年級語文電子蘇教版教案匯集篇八
1.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指名讀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這一段共有幾句話?每句話寫什么?
北大荒的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點?(一碧如洗)理解"一碧如洗"。
天空的的陸云是什么樣兒?
指名讀第二句。
"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色彩真多呀!課文中把流云比作什么?(五彩斑斕的錦緞)。
"五彩斑斕"什么意思?
請同學們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
練習朗讀和背誦。
小結(jié):這一自然段描繪了北大荒的秋天的美麗。
2.學習第三自然段。
輕聲自由讀第三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主要寫什么?
填空:
小河(),如同(),靜靜地躺在()。一全小魚()游過去,()水面上頓時漾起了().
理解"清澈"。
為什么把"小河"比作"一條透明的藍綢子"?
指名朗讀和背誦。
小結(jié):這一自然段描寫了北大荒的秋天小河的美麗。
3、學習第四自然段。
默讀第四自然段,數(shù)一數(shù)一共有幾句話,那一句話能概括這一段的意思,用"-----"劃出來。
指名回答。(原野熱鬧非凡)。
"熱鬧非凡"是什么意思?(十分熱鬧,超出一般)。
那幾句具體寫"熱鬧非凡"?
讀這句話時,要把農(nóng)民豐收在望的喜悅心情讀出來。
練習朗讀,指名讀。
練習背誦。
4、學習第5自然段。
指名讀第5自然段。
理解:"大豆搖鈴千里金""茫茫""草甸子""沉甸甸"。
練讀第5自然段。
小結(jié):北大荒的秋天不僅景色優(yōu)美,而且物產(chǎn)豐厚。
5、齊讀第6自然段。
用贊美的語氣讀。
三年級語文電子蘇教版教案匯集篇九
(1)樂趣一:引導學生讀出“我”興奮的語氣。小結(jié):浪花回頭,有趣;追趕浪花,更有趣。(板書:追浪花)。
(2)樂趣二:引導學生抓住“咦”、“哦”來體會作者的心情;通過“武將”和“俘虜”的對比,及“伸”、“捏”、“只一……就……”的理解來體會作者的成就感。
(4)樂趣四:小伙伴捉螃蟹。交流、示句:“那邊一個小伙伴――夾住了他的手!”想一想、說一說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有趣的,最后一起通過朗讀把這件事的有趣表達出來。
三年級語文電子蘇教版教案匯集篇十
人是生活在各種人際關(guān)系之中的,與他人交往是人的一種心理需要。社會越先進人際關(guān)系越會顯示其特有價值。從兒童、青少年的成長和發(fā)展來說,學會交往具有特殊意義?,F(xiàn)在的學生絕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yǎng),以自我為中心,往往只看到自己成功的一面,認識不到自己的缺點。他們對自己缺乏全面的認識,也很少主動去了解他人,使自己與周圍人們之間的關(guān)系失衡,產(chǎn)生矛盾,在今后的人際交往中常常會失控,而處于失敗之地。
認識自己,認識別人是人際關(guān)系中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人際交往的第一步。讓學生認識了解自己和他人,有很多方式和途徑,而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則更為重要。本活動在課前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愛好,自制一張個人檔案卡,課上通過猜猜演演、討論、交流等學生樂于接受的形式,使學生在寬松、活潑的氣氛中,主動向他人展示自我,從他人的評價中認識自我,也通過集體活動增進同學間的相互了解。
課前準備:歌曲錄音帶《手拉手》、小紅星,學生各制一份個人檔案卡。
三年級語文電子蘇教版教案匯集篇十一
教學目標:
學習本課生字。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通過這個故事讓學生學習達麗瑪知錯就改的勇敢精神,以及老師真摯的愛,激發(fā)他們對老師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1、讀懂課文內(nèi)容,體會師生之間真摯的情感。
2、在朗讀、討論、感悟中理解課題“春天的雨點”的含義。
3、抓住第1和第20自然段體會達麗瑪?shù)淖兓?,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p>
教學策略: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討論、感悟,體會課文最后一段的深刻含義,懂得“春天的雨點”指的是師生之間細膩、真摯的情誼,并引導學生感受、表達這情意。還可以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談一談老師對學生的關(guān)愛。
教學準備:
學生讀一讀課文,認一認生字。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內(nèi)容:
熟讀課文,15個生字。體會老師對學生的愛。
學習過程:
(一)導入。
俗話說:“春雨貴如油,再這如油般貴重的雨滴下會發(fā)生什么故事呢?
1、師:同學們昨天都預習了課文,誰能給大家講一講你了解了哪些詞語?
2、檢查生字的讀音(小黑板出示)。
特別提出多音字:蒙、調(diào)(通過組詞來掌握)。
3、找同學讀課文(每人一段)。
[設(shè)計意圖:
1、培養(yǎng)學生整體把握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2、一步鞏固生字。
(二)學習課文。
1、教師幫助學生總體感知課文脈絡(luò),滲透學習方法和寫作方法。
這篇課文是按什么順序?qū)懙?(時間)。
有哪幾個時間?(上課、補課、回家、第二天)。
分別在什么地點?(課堂、辦公室、路上、師門前)。
2、學習1-3自然段(課堂上的故事)。
哪幾個自然段寫了課堂上的故事?(學生舉手表示)。
(1)請同學自讀1-5自然段提出問題。
初讀課文后,提出自己的疑問。(培養(yǎng)學生的質(zhì)疑能力)。
將學生的問題寫在黑板上,因勢而問。
(2)請同學們帶著以下幾個問題自學課文:
[培養(yǎng)自學探究能力。引導學生體會出老師的認真負責和對學生的愛]。
3、自學4-6自然段。
(1)朗讀課文第4-6自然段。說說達麗瑪為什么有了這樣的變化?對此你有什么感想?
學生暢所欲言,將自己的感受表達清楚,從而體會深厚、真摯的師生情。
(三)有感情朗讀全文。
回到整體,再次品味。
三年級語文電子蘇教版教案匯集篇十二
1、使學生有一定的時間去思考挖掘自己的特點,同時從別人的評價中對自己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2、通過學生對自己的優(yōu)缺點、性格、興趣、愛好、特長等內(nèi)容的小結(jié),使同伴對他有更多的認識與了解。
教學形式:集體活動為主,做一做,猜一猜,演一演,說一說,寫一寫,議一議。
教學重點:使學生坦露自我,進一步了解自我。
教學難點:在組織活動過程中,注意避免學生之間的相互比較好壞及封閉自我。
三年級語文電子蘇教版教案匯集篇十三
(一)啟發(fā)談話,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喜歡禮物嗎?誰能向同學們介紹介紹,你在什么時候收到過親人送的什么禮物?(學生交流)。
2、師小結(jié):當你過生日時,當你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時……,家人都會滿懷關(guān)愛和期盼地送上一份禮物。這些禮物,寄托著親人的關(guān)愛和期盼。我們的學習小伙伴冬冬也和你們一樣,收到過很多親人的禮物。她把自己的感受寫成了一首小詩,題目就是《禮物》,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看看小作者收到了什么禮物?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
1、學生自由讀文,要求正確流利,困難的多讀幾遍。
2、同桌互讀互評,然后再讀課文。
3、把自己讀得最滿意的地方讀給全班同學聽聽。
(三)再讀課文,初步體驗。
1、默讀課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2、分小組合作解決,篩選出難解之疑。
3、小組匯報學習結(jié)果。
(四)品讀課文,體會發(fā)現(xiàn)。
1、讀一讀:
(1)自由讀文,想象詩歌描寫的畫面。
(2)小組朗讀,并派代表在班上讀。
(3)班級賽讀,評選班級“朗讀能手”。
2、說一說:
(3)讓我們齊讀課文最后一段,體會親人的關(guān)愛之情。
(4)你覺得家人對你還會期待些什么?
3、背一背:
鼓勵學生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背下來,評選“背誦能手”。
(五)仿寫詩歌,積淀語言。
2、師生交流。
3、讓我們仿照課文1—4自然段作詩。
4、自己練說,小組內(nèi)說,指名說,教師相機指導。
5、學生自由作詩。
6、評選班級“小詩人”。
(六)作業(yè)超市,自主選擇。
任選以下兩項作業(yè)內(nèi)容,獨立完成。
1、摘抄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2、讀一讀,背一背詩歌。
3、收集的有關(guān)親情的文章或詩句。
第二課時。
一、朗讀課文。
二、交流資料。
交流收集的有關(guān)親情的文章或詩句。
三、學習生字。
1、學習生字(教師重點指導:博、套、綿、)。
2、抄寫文中好詞(7頁抄一抄)。
3、選用抄下的好詞造句。
四、指導書寫。
1、讓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橫中線上的筆畫。
2、寫字。注意把字寫端正。
五、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詞3遍。
2、背收集的有關(guān)親情的文章或詩句。
三年級語文電子蘇教版教案匯集篇十四
教學過程:
一、巧設(shè)導語,激發(fā)興趣。
(板書課題)敦煌莫高窟是古代無數(shù)無名的工匠創(chuàng)造的藝術(shù)寶庫。敦煌的塑像,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藝術(shù)品,每一幅壁畫都是那么精美動人。因此,敦煌莫高窟吸引著許多中外游客。你們有誰去過嗎?能給大家談?wù)劯惺軉?其他同學想不想飽覽一下莫高窟的塑像和壁畫呢?(學生談內(nèi)心的想法)。
同學們都盼望一睹敦煌莫高窟的風采,老師今天就帶你們?nèi)ァ?/p>
二、教師范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
1、教師范讀,學生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nèi)容?
2、敘述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課文具體介紹了敦煌莫高窟的塑像和壁畫)。
三、自瀆課文,檢查預習。
1、指名讀課文,糾正讀音。
2、出示生字詞卡片,讓學生自讀、識記、交流。
3、引導敘述借助工具書,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詞語。
四、理清課文層次。
1、默讀或自由輕聲讀課文,按自然段邊讀邊畫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詞語和句子,然后歸納各自然段段薏。
第1自然段:介紹了敦煌莫高窟是浩瀚沙漠里的一顆閃光的珍珠。
第2自然段:介紹了莫高窟中彩色塑像和壁畫的數(shù)量多。
第3自然段:介紹了敦煌的虛象和壁畫的精美。
第4自然段:具體描寫了敦煌的壁畫。
第5自然段:贊美了敦煌的壁畫。
2、給課文分部分,概括段意。
課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總體介紹了敦煌莫高窟是浩瀚少摸里的一顆閃光的珍珠。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體介紹了敦煌的塑像。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贊美了敦煌的壁畫。
五、朗讀課文,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1、自由讀課文。
2、小組內(nèi)談?wù)勎闹心男┱Z句寫得生動優(yōu)美。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聽寫生詞。
二、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指名學生讀第一部分。
2、質(zhì)疑、合作探究。
作者把莫高窟比作什么?
這一段寫了什么內(nèi)容?用簡單的話概括這一段的主要內(nèi)容。
三、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自由讀課文,體會課文內(nèi)容。
2、學生匯報對課文的理解。
3、抓重點句子進行理解。
a、“在保留下來的492個洞窟中,共有彩色塑像2000多尊,各種壁畫45000多平方米?!薄霸诒A粝聛怼闭f明還有很多洞窟沒有被保存下來,這個句子從數(shù)量方面介紹了敦煌的洞窟多,彩色塑像多,壁畫多。
b、“的佛像有九層樓那么高,最小的菩薩還沒有一個手掌大。”這個句子介紹了敦煌的和最小的菩薩,是從大小兩個方面介紹的。把“的佛像”和“九層樓”進行比較,“最小的菩薩”和“一個手掌”進行比較,分別表現(xiàn)了佛像的大和菩薩的小,表現(xiàn)了敦煌塑像的精美。
c、“在萬紫千紅懂得鮮花叢中,有些描繪的是古代勞動人民打獵、捕魚、耕田、收割的情景,有表現(xiàn)的是人們奏樂、舞蹈、演雜技的場面,還有許多講述的是佛教故事。”“萬紫千紅”,是說敦煌的壁畫非常多、精美。這個句子具體介紹了敦煌壁畫的內(nèi)容,敦煌的壁畫不但十分精美,而且內(nèi)容豐富,題材廣泛,藝術(shù)成就很高,充分體現(xiàn)了古代勞動人民的非凡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
d、“站在壁畫前,眼前的一切仿佛都活了起來,能聽到流水淙淙和琴聲丁冬,能看到奇妙的舞姿和會說話的眼睛?!边@句話寫了敦煌壁畫栩栩如生,精美動人的特點。
4、教師領(lǐng)讀課文,學生齊聲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象畫面。
5、討論交流。
你認為課文中描寫敦煌壁畫的句子,哪些最生動?哪些詞語用得好?說說他們的意思。
6、學生匯報,讀中品位、感悟。
四、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1、教師范讀,學生齊讀。
2、思考:最后一段寫了什么內(nèi)容?(贊美了敦煌的壁畫)。
找出概括敦煌壁畫特點的詞語。(精美動人)。
最后一段說明了什么?(敦煌壁畫精美動人,藝術(shù)成就高)。
【本文地址:http://www.mlvmservice.com/zuowen/19210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