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去年的樹教案設計(模板1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10 09:36:14
小學語文去年的樹教案設計(模板19篇)
時間:2023-12-10 09:36:14     小編:薇兒

教案是教師反思教學過程的產物,能夠幫助教師發(fā)現不足并進行改進。在編寫教案時,教師需要考慮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探討教案的編寫和教學實施中的問題,促進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和改進。

小學語文去年的樹教案設計篇一

(1)知識與技能:通讀課文,品味課文中的重點詞語,借助對重點詞句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學會多元交流、多向對話。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小鳥與大樹間的真摯的友情。使學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的。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對“信守諾言,珍惜朋友間的情誼”有所感染。

難點:讀悟文中的角色對話,體會童話角色的心理。

三、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直入主題。

1、《去年的樹》是一篇童話故事,故事的開頭是這樣寫的,誰來讀?

2、一棵樹、一只鳥、一首歌,多么美好的日子,多美的畫面,一起讀。(學生齊讀故事的開頭)。

3、想一想,鳥兒可能在什么時候給樹唱歌?

生:開心、難過;早上、晚上;春天、夏天。

師:那么多的可能你是憑這段話中的哪個字看出來的?我們再來讀一讀故事的開頭,注意把“天天”的味道和感覺讀出來。

師:看,鳥兒站在樹枝上,就這樣天天給樹唱歌(配樂)當太陽升起,引讀——“鳥兒坐在樹枝上,天天給樹唱歌。樹呢,也天天站著聽鳥兒歌唱。”

當月亮掛上樹梢,引讀——“鳥兒坐在樹枝上,天天給樹唱歌。樹呢,也天天站著聽鳥兒歌唱?!?/p>

雪都融化時,引讀——“鳥兒坐在樹枝上,天天給樹唱歌。樹呢,也天天站著聽鳥兒歌唱?!?/p>

樹葉在秋風中飄落時,引讀——“鳥兒坐在樹枝上,天天給樹唱歌。樹呢,也天天站著聽鳥兒歌唱。”

迎著風,迎著雨,引讀——“鳥兒坐在樹枝上,天天給樹唱歌。樹呢,也天天站著聽鳥兒歌唱?!?/p>

走過冬,走過夏,引讀——“鳥兒坐在樹枝上,天天給樹唱歌。樹呢,也天天站著聽鳥兒歌唱?!?/p>

鳥兒坐在樹枝上唱著優(yōu)美的歌,引讀——“樹呢,也天天站著聽鳥兒歌唱。”

鳥兒坐在樹枝上唱著夏日小情歌,引讀——“樹呢,也天天站著聽鳥兒歌唱?!?/p>

鳥兒坐在樹枝上唱著晚安小夜曲,引讀——“樹呢,也天天站著聽鳥兒歌唱?!?/p>

師:有這兩個“天天”,你體會到什么?

生:(1)鳥兒和樹是好朋友。

(2)鳥兒和樹的感情很好。

(3)鳥兒和樹之間的感情很深厚。(板書:深厚)。

4、想認識這棵樹嗎?想看看這只鳥嗎?展開你想象的翅膀,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一棵怎樣的樹?一只怎樣的鳥兒?寫下來,不要忘記前面加上——“特別”。

師:森林里有千萬棵樹,而我們的鳥兒只喜歡為這棵樹唱歌它長得?森林里有千萬只鳥,而我們的樹只喜歡聽它唱歌它長得?(生交流,教師隨即板書:高大,粗壯,嬌小,可愛)。

5、師:故事的開頭,寫了樹的高大嗎?寫了樹的粗壯嗎?寫了鳥兒的嬌小嗎?寫了鳥兒的可愛嗎?(生答沒有,師擦去詞語)既沒有寫樹的外貌,也沒寫鳥兒的外貌,這樣的開頭生動嗎?具體嗎?(板書:不寫外貌、平淡)。

師:那么故事接下來還是這么平淡地寫的嗎?自己接著讀課文。(學生自由讀課文)。

(二)、品讀對話,體會情感。

1、師:讀完這個故事,我想在你的腦海中一定會浮現五個會說話的人物,你還記得嗎?

生:樹、鳥兒、門、樹根、小女孩。

師:這五個會說話的人物,他們之間說了些什么呢?(指名讀對話)五個人物,四次對話,構成了這個童話最重要的內容。

2、分角色朗讀。(一女生讀鳥兒的話,各組分別讀其余人物的對話,師讀提示語)。

生:有形容詞。

師:每段話當中有一個詞提醒了你。我們這個故事有提示語嗎?有形容詞嗎?加一加,能夠表示鳥兒和樹心情的詞。(板書:些表情)。

生:(1)樹依依不舍地對鳥兒說:“再見了,小鳥!明年春天請你回來,還唱歌給我聽。”

(2)鳥兒難過地說:“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來,給你唱歌,請等著我吧!”(指名朗讀加上提示語的對話,板書:依依不舍、難過、)。

生:(1)再見了小鳥!明年春天請你回來,還唱歌給我聽。

(2)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來,給你唱歌,請等著我吧!

生:可是樹不見了,只剩下樹根在那里?!傲⒃谶@兒的那棵樹,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鳥兒焦急地問樹根。(指名朗讀加上提示語的對話,板書:焦急)。

生:她心急如焚地問大門:“門先生,我的好朋友樹在哪兒?您知道嗎?”(指名朗讀加上提示語的對話,板書:心急如焚)。

師:是的,她心急如焚,她能不心急如焚嗎?然而答案再一次令人不愿意相信,因為她知道她的朋友樹被切成細條條,此時鳥兒感覺自己的世界已經沒有了春天,又跌入到了那個可怕的冬天,然而在她的耳邊又一次響起。指名讀——(樹和鳥兒的約定)。

生:(1)再見了小鳥!明年春天請你回來,還唱歌給我聽。

(2)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來,給你唱歌,請等著我吧!

生:鳥兒傷心欲絕地問女孩:“小姑娘,請告訴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兒嗎?”(指名讀,板書提示語傷心欲絕)。

師:我們看黑板。真的沒有想到原來在鳥兒和樹的內心有那么豐富的感情啊!當一對好朋友分手的時候,一個是那樣:依依不舍;一個是那樣:難過。第二年春天鳥兒回來需找她的好朋友——樹的時候,她發(fā)現樹不見了。這時她的內心是如此:焦急。當她知道自己的好朋友被伐木人砍倒,拉倒工廠去的時候,她的內心是如此:心急如焚。當她知道自己的好朋友樹已經被切成了細條條,做成了火柴的時候,她的內心又是那樣的:傷心欲絕。我們可以感受到鳥兒對大樹的感情是如此——深厚。

(三)、品讀結尾,體悟永恒。

1、師:這個故事的結尾有一個細節(jié),很不起眼,是鳥兒唱歌前和唱歌后發(fā)生的。一個動作,一個字——看(課件上放大:白色空心字);意味深長地讀——看;輕輕地讀——看。

師:是的,只有一個字“看”(板書:不寫心理)。誰都知道,鳥兒為了這一刻經歷了千辛萬苦,經歷了那么長時間的等待,現在卻只能看著,鳥兒在看什么?(昔日的朋友)。

生:(1)燈火。

(2)看到了它的好朋友樹。

師:是的,她看到了樹,那已經是去年的樹了,此時她的心里有多少話想對好朋友樹說呀,讓我們再一次強烈地感受到了,鳥兒和大樹之間的那一份感情,那就是——(板書深厚)。

師:如此深厚的感情,在我們這個故事當中卻不見一個字,不見一句話。出現在我們眼前的只有這樣一個簡簡單單、平平常常的動作,那就是——看(板書平淡)。

生:(1)他會有一點自責,他會怪自己沒有等到好朋友來。

(2)他會有點責怪人類把他砍到了。

(3)他會擔心鳥兒。

生:是作者想留給讀著想象的空間。

師:是的(在框內板書:想象)正是留下那么多的想像空間,這個故事才留給了我們這樣一份巨大的語文的魅力——用最平淡的語言調動人們的想象,表達最深厚的感情。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個故事。

(四)課后拓展,延續(xù)“友情”

1、將這個故事講給你的爸爸、媽媽或身邊的小朋友。

2、閱讀同類有關友情的故事,并講給同學聽。

四、板書設計。

根據板書設計的直觀性和目的性原則,我采用的是圖文式板書,使學生更好的理清文章思路,展開大膽的想象,理解文章的主題,我的板書如下:

平淡深厚。

平淡深厚。

平淡深厚。

五、教學反思。

這篇童話主要通過對話展開故事的情節(jié),推動故事的發(fā)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對話。告訴我們做人要信守諾言,珍惜朋友之間的情意。在設計本課時,我充分體現了“以生為本,自主發(fā)展”的教學思想,深化“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這一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自讀感悟、角色對話、演讀體驗、拓展想象等過程,順利完成教學目標,突出重難點。

優(yōu)點:

《去年的樹》是側重于人文性的課文。因此,為了體現這一點,我運用把文字讀成畫面,讓學生深深體會誠信,友情。在課堂中我試圖把學生帶入文本,帶入作者的心靈。因此,我把指導學生朗讀作為重點,讓學生帶著憂傷,帶著對大樹的同情深深的去體會,去感悟。因為方法到位,大膽放手,課堂基本達到了自己想要的那種境界。

缺點:

小學語文去年的樹教案設計篇二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更深入地體會小鳥和大樹的情誼。

2、引導學生拓展思維,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再創(chuàng)造。

3、個性化地理解課文,學會透過文字去理解課文背后的聲音。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體會小鳥和大樹的情誼,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再創(chuàng)造。

2、引導學生拓展思維,學會透過文字去理解課文背后的聲音。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t:《去年的樹》講了一件什么事?

s:略。

二、回憶別離。

s:會戀戀不舍地告別。

t:這個詞用得很好。

s:會很傷心。

s:會很痛苦。

s:回哭著告別。

s:會擁抱在一起。

t:是啊,這對好朋友都舍不得倆開對方,他們的感情是那么深厚(板書:依依不舍別)。

三、訴說思念。

t:鳥兒依依不舍地飛走了,她飛過森林,飛過高山,飛過江河,終于來到了南方。沿途的疲勞擋不住深深的思念,遙遠的距離擋不住友情的傳遞,一安定下來,小鳥就立刻給大樹寫了一封信。

(出示課件:信的內容,錄音朗讀)。

大樹:

祝你。

身體健康!

你的朋友小鳥。

12月20日。

t:大樹收到了這封信,大樹會怎樣回信呢?

s:大樹會說:親愛的朋友,我很好,你不要擔心。

t:安慰朋友。

s:大樹,你放心,那些寒風是不會把我凍壞的,沒關系。

t:請朋友放心。

s:親愛的朋友,分離一個多月,我也很想念你,可是要等到春天我們才能相見。

t:也在思念對方。

s:你這么關心我,我真為有你這樣的朋友而自豪!

t:為有這樣的朋友自豪!

t:把那份思念之情都表達出來了。看來這對好朋友多在思念、關心著對方。

四、千里飛回。

s:去年給大樹唱的歌。

t:為什么。

s:因為去年小鳥非常喜歡唱,大樹也喜歡聽,現在肯定也會喜歡。

t:所以就多加練習。

s:她會唱給大樹的每一首歌曲,她把她的把嗓子練好,就可以在大樹身旁,唱著最美妙的歌。

t:用最美妙的聲音來唱。

s:她一定會唱關于朋友的歌曲,因為她和大樹是朋友。

t:來表達友誼。

s:會唱以前沒有唱的新學的歌,因為她想讓讀樹看看她唱得好不好聽。

t:哦,讓大樹來評一評。

s:她會唱祝福的歌。

s:這么就沒有看見朋友了,肯定會唱關于朋友的歌。

t:你說的很有道理,小鳥這樣日夜不停、滿懷期待、快樂無比地飛回來,就是為了早日見到好朋友,(課件出示)。

t:可是,樹不見了,只剩下樹根留在那里。

五、尋找大樹。

t:怎么辦?

s:去找樹。

t:怎么找?

s:問樹根。

s:怎么也要他找到。

t:是啊,朋友不見了,肯定要去找。(板書:找)她問了一些什么人?

s:問樹根問大門問小女孩。

(課件出示)。

“立在這兒的那棵樹,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鳥兒問樹根。

她問大門:“門先生,我的好朋友樹在哪兒,您知道嗎?”

鳥兒問小姑娘:“小姑娘,請告訴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兒嗎?”

t:請你們自由地幫小鳥問問,好嗎?(學生齊讀)。

t:這是自己在問嗎?自己問自己的,好嗎?(學生自由讀)。

t:看來同學們都問完了,那小鳥到底是懷著什么樣的心情來問朋友的呢?請同學們把你所要表達的心情寫在卡片上。

(課件出示)。

“立在這兒的那棵樹,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鳥兒問樹根。

她問大門:“門先生,我的好朋友樹在哪兒,您知道嗎?”

鳥兒問小姑娘:“小姑娘,請告訴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兒嗎?”

t:寫完的先讀一讀。

t:誰來說說第一句怎么讀?

s:“立在這兒的那棵樹,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鳥兒奇怪地問樹根。

t:為什么。

s:因為她不知道怎么了?

t:是啊,到底到哪里去了?你有不同意見。

s:“立在這兒的那棵樹,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鳥兒怪異地問樹根。

s:“立在這兒的那棵樹,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鳥兒擔心問樹根。

t:為什么擔心呢?

s:她好不容易回來,卻只看到樹根,朋友被砍掉了,是不是被殺掉了。

t:所以就擔心。

s:“立在這兒的那棵樹,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鳥兒詫異問樹根。

t:又驚奇又懷疑。

s:她急噪問大門:“門先生,我的好朋友樹在哪兒,您知道嗎?”

t:有急又煩了。

s:她焦急問大門:“門先生,我的好朋友樹在哪兒,您知道嗎?”

s:她心急如焚問大門:“門先生,我的好朋友樹在哪兒,您知道嗎?”

t:這個詞用得真棒!

s:鳥兒絕望問小姑娘:“小姑娘,請告訴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兒嗎?”

t:為什么。

s:因為自己的朋友已經變成了火柴。

t:是啊,曾經那么強壯的身體已經變成一根根火柴了。

s:鳥兒灰心問小姑娘:“小姑娘,請告訴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兒嗎?”

t:能說說原因嗎?

s:他覺得自己的樹朋友已經沒有救了。

s:鳥兒滿懷希望問小姑娘:“小姑娘,請告訴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兒嗎?”

t:你用了滿懷希望,為什么。

s:因為雖然變成了火柴,還可以對著火柴唱歌。

t:看來同學們還有不同意見,下面就按你所寫的詞語把它有感情地讀一讀。

t:那一聲聲焦急的詢問,那一句句急切的話語,無不體現出小鳥對大樹的深深情誼,每一次地問,每一次地尋找,都讓我們感動,當她從遙遠的南方飛回來,知道大樹已被伐木人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此時,我仿佛看見:

5(出示課件:范文的內容)。

t:小鳥聽了樹根的話,看著四處怒放的鮮花,想到自己的朋友曾經那么生機勃勃,枝繁葉茂,如今卻只剩下光禿禿的的樹根,眼淚不知不覺地滑落下來。想到朋友還不知身在何方,已經筋疲力盡的她趕緊隨口吃了幾顆野果,撲撲翅膀,又飛了起來,她一邊飛一邊對自己說:“大樹說過要我唱歌給他聽的,他是我的好朋友,他一定不會騙我的,他一定是在和我玩捉迷藏,我一定要找到他?!毕氲竭@兒,她心中又燃起了希望,用盡全身力氣向山谷方向飛去。

t:同學們,這是老師在讀到“鳥兒向山谷里飛去”時,這句話時想到的。

同學們,你覺得寫得怎樣?

s:非常好,非常感人。

t:具體哪里感動了你。

s:已經筋疲力盡的她趕緊隨口吃了幾顆野果,撲撲翅膀,又飛了起來,

t:還寫出了。

s:動態(tài)。

s:寫出了神情。

s:還寫出了她心里聯想到的。

t:是啊,老師就是把她看到的、想到的、怎么做的、心里話都寫了出來,自然就具體感人了,課文中有這樣三句話,都可以充分發(fā)揮你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像老師這樣把它寫具體生動,好嗎?待會我們比比誰寫得最棒(課件出示)。

你想選哪一句就寫哪一句(學生練習寫片段。)。

t:誰寫了第一句,請舉手。

s:鳥飛回來了,想到就要見到自己的朋友,小鳥高興地唱起歌來,雖然已經很累了,可她不想聽下來,為了早點見到朋友,她寧可自己多辛苦一點。她心想:朋友,想不到我這么快就回來了吧,有可以聽到我唱歌,你一定會很高興吧。

t;你把小鳥那急切想見朋友的樣子表現出來了。

s:小鳥飛回來了,在路上她一下也沒有休息,餓了,就吃點野果,渴了,就喝點泉水,這么辛苦就是為了早日見到自己的朋友。

s:大樹,我就要見到你了,我心里好想你啊,好想為你唱歌。

大樹朋友,我又新你學了一首好聽的歌曲,要是喜歡就為我加油啊,我還準備參加森林的演唱會呢!

t:老師也想聽這只鳥兒的歌聲了。

s:鳥兒含著眼淚,一邊哭一邊飛,她著自己說:“別著急,我一定會找到自己的朋友的”說完,她拼命向山谷飛去。

t:這是在安慰自己,為自己鼓勁。

s:小鳥從遙遠的南方飛回來,已經筋疲力盡了,可為了找到自己變成火柴的朋友,從山谷里又向村子里飛去。她還是堅持著,她在村子里找火柴,好象大海撈針,可他還是找到了聽她唱歌的朋友。

t:如同大海撈針她還是要找。

s:鳥兒拖著沉重的翅膀,心情越來越沉重,為了找到好朋友,她連一口水也沒有喝,一邊哭一邊喊:大叔朋友,你在哪里?我來為你唱歌了!“她太累了,她一次一次地掉了下來,又一次一次地飛了起來,為了朋友,她什么事情都可以做。

t:是啊,老師看到了一只疲憊的小鳥正忍饑挨餓千辛萬苦地許找著好朋友。(板書:千辛萬苦找)。

六、訴說心聲。

t:小鳥拖著疲憊的身子,扇動著柔弱的翅膀,不斷的尋找,不斷的擔心,不斷的呼喚,終于見到了自己的朋友,(出示課件)。

t:她會想些什么呢?

s:這就是你嗎?我的朋友?

t:懷疑,對嗎?

s:我終于找到你了,我又可以唱歌個你聽了。

t:兌現諾言。

s:這是你嗎?我的朋友,你怎么變成這樣了啊?

t:是啊,不敢相信又不得不相信。

t:她飽含深情地唱起了大樹最愛聽的歌,(板書:飽含深情唱)。

t:因為是好朋友,所以她才。

s:依依不舍別。

t:因為是好朋友,所以她才。

s:千辛萬苦找。

t:因為是好朋友,所以她才。

s:飽含深情唱。

t:這是為朋友而唱,這是為友情而唱,這是為諾言而唱!

小學語文去年的樹教案設計篇三

一棵樹和一只鳥兒是好朋友。鳥兒站在樹枝上,天天給樹唱歌。樹呢,天天聽著鳥兒唱。

日子一天天過去,寒冷的冬天就要來到了。鳥兒必須離開樹,飛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

樹對鳥兒說:“再見了,小鳥!明年春天請你再回來,還唱歌給我聽。”

鳥兒說:“好的,我明年一定回來,給你唱歌。請等著我吧!”

鳥兒說完,就向南方飛去了。

春天又來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鳥兒又回到這里,找她的好朋友樹來了。

可是,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樹,不見了,只剩下樹根留在那里。

“立在這兒的那棵樹,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鳥兒問樹根。

樹根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鳥兒向山谷里飛去。

山谷里有個很大的工廠,鋸木頭的聲音沙沙地響著。

鳥兒落在工廠的大門上。她問大門:“門先生,我的好朋友樹在哪兒,您知道嗎?”

大門回答說:“樹嘛,在廠子里給切成細條條,做成火柴,運到那邊的村子里賣掉了?!?/p>

鳥兒向村子里飛去。

在一盞煤油燈旁,坐著一個小女孩。鳥兒問女孩:“小姑娘,請告訴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兒嗎?”

小女孩回答說:“火柴已經用光了??墒?,火柴點燃的火,還在這盞燈里亮著?!?/p>

鳥兒睜大眼睛,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兒。

接著,她就唱起去年唱過的歌,給燈火聽。

唱完了歌,鳥兒又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兒,就飛走了。

小學語文去年的樹教案設計篇四

文明不斷進步的今天,很少人再去尋找身邊悄然消失的東西。但是這些消失的東西往往是我們發(fā)展的時候忽略或破壞掉的美的東西。一方凈土,一片森林,在人類發(fā)展的巨斧下默默隱退,剩下的是自然獨自的慨嘆。如何解決人類發(fā)展與自然的關系,成為當今人們關注的焦點。本文就人與自然的和諧問題進行了探討,因此我們在教學的時候要引導學生注意到身邊的變化和用心傾聽自然的呼喊。認識到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發(fā)展觀。

在教學的時候,注重引導學生通過現象看本質,從感知老樹的形象入手,品析文中含蓄而深沉的語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而體會托物寓意的手法,體悟文章的主旨。

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的生字詞,積累詞語,理清文章脈絡。

2.學習文章含蓄、深沉的語言風格,體悟字詞間流露的情感。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悟文章的主旨。

4.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樹立正確的發(fā)展觀。

教學重難點。

1.了解樹的生命歷程,通過樹的形象、情感體會作者的情感。

2.揣摩語言的特點,學習從字里行間分析形象,把握主題的方法。

3.樹立正確的發(fā)展觀。

學生課前準備。

1.學生搜集自然遭到破壞的有關素材。

2.有條件的地區(qū)可以在課前對當地的自然環(huán)境進行簡單的調查,小組交流。

教師課前準備。

根據有關材料截取一段有關樹木被砍伐、特寫的年輪的片段。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導入。

每當我們看到參天的大樹被砍伐,成群的野羊被追殺,大批的鳥兒被迫遷移……我們是否想到生活在自然界里的任何生物都有情感,他們也有痛苦,也有感情,也有生存的權利,但是人們往往在發(fā)展自己的文明的時候忽略了和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使自然成為發(fā)展的犧牲品。即使是一顆老樹也難逃人類的傷害。你是否聽到有隱約的呻吟,是那樹……(用情景創(chuàng)設一種氛圍,引導學生進入情景,在解說的同時播放有關影音片斷)。

文學常識和人物背景介紹:

1.王鼎鈞,臺灣散文家。山東臨沂人。他的創(chuàng)作很廣,有小說,散文,隨筆,雜文,小品,電視劇,影評很多。

2.作品:《人生三書》(《開放的人生》《人生試金石》《我們現代人》《人生觀察》《長短調》《世事與棋》《情人眼》《碎玻璃》《靈感》,小說《單身漢的體溫》《透視》《王鼎鈞自選集》《鐘》。

整體感知課文:

1.全體快速瀏覽,用筆劃出文中出現的生字詞,以及在瀏覽的過程中發(fā)現的不容易讀的長句子和優(yōu)美的詞句。

學生用3分鐘完成。

3.師:下面請同學們自由的結組,完成整篇文章的閱讀??梢圆扇∧阈〗M內認可的形式。完成下面任務:

(1)結合工具書解決文中的生字詞,注意字詞的音、形、意。

字詞處理:認讀并記憶字型。

倒塌佝僂踝骨默契紊亂虬須周道如砥引頸受戮星臨萬戶。

(2)找出老樹生命的幾個階段,給文章劃分層次,并做好記錄。

第一部分(從開篇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描寫早期的大樹。作者在這部分寫大樹的形象、經歷和對人類“友善”的情況。概括地說寫了三方面的內容。大樹有奇特的容貌:它老態(tài),佝僂,但堅固穩(wěn)定,繁密茂盛,這是粗看時的容貌;它有霉黑潮濕的皮層,有隆起的筋和縱裂的紋,樹身像生鐵鑄就,這是細看時的容貌。大樹生活在特殊的環(huán)境中:站立在泥濘的馬路邊,周圍有幾處老式平房,一片破敗、荒涼景象,此情此景遠離現代文明。大樹對人類大有功德:面對肆虐的臺風屹立不動,連一片樹葉都沒有掉下來,成為生命界蔑視和抗擊臺風的榜樣;有人到樹身的洞里插一炷香,祈求平安,獲得心理安慰;在炎熱的夏天,它撐開千掌千指托住陽光,給行人陰涼和清靜,給鳥兒棲身之所;在夜晚,給情侶們以溫馨的感覺;它還“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擴張著蔭庇的面積,滋潤著周圍更多的泥土,為人類帶來更多的福利??傊髽錉蠲膊环?,實為世間珍奇之物,又代表著一種古老的田園風光,一種平和、安詳的精神;大樹通人性、講人情,不見其利己,只見其利他,為人類造福。

第二部分(從“但是,這世界上還有別的東西”到“在星空下仰望上帝”):描寫近期的大樹。在這一部分里,可以看出現代文明對大樹生存的負面影響,造成人類發(fā)展和自然環(huán)境保護的難以調和的矛盾。首先寫了大樹與外界環(huán)境的矛盾沖突。高壓線、公寓、公路、公共汽車、計程車……接踵而來,大樹領地古老的田園風光一去不復返了,大樹自身也淹沒在滾滾黃塵里和焦躁惱怒的喇叭聲里,“那一片清陰不再有用處”,也就是說人們竟然質疑大樹存在的必要性。其次寫了大樹自己內心的矛盾沖突。作者假定大樹有感覺、知覺,有靈魂、性情,所以引發(fā)大樹的深刻自省。大樹一方面明知早晚面臨引頸受戮的命運,另一方面又不可能遷徙逃亡,只能“效死”于泥土,“綠著生,綠著死”。但即使這樣,大樹仍默默地作貢獻,在一重又一重死魚般的灰白包圍之下,連根須都被壓路機碾進灰色底下,它仍在雨后顯出蔥蘢滴翠,綠得深沉;在比貓步還輕的毛毛細雨中,醞釀著詩意,“冒死掩覆已失去的土地,作徒勞無用的貢獻”。由此可以看出大樹無私奉獻的精神和豁達、忍辱負重的胸懷。

第三部分(從“這天,一個喝醉了的駕駛者”到結束):描寫現時的大樹。此前是對大樹的一般性敘述;到了這一部分,文章轉為具體描寫,作者對大樹的最終命運作了關鍵性的描述,并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憤恨之情。這是全文寫作重心所在,大致寫了四件事:一是醉漢駕車出事,二是電鋸鋸倒樹身,三是清道婦講述螞蟻國故事,四是挖樹根、平路面。這幾件事本身具有隱含的傾向性、思想性。首先,這幾件事似是前后相關聯,有順承關系,但是后三件事竟由醉漢駕車生禍這一事而來,顯得頗為滑稽、不合情理,可以體會到作者的批判態(tài)度。其次,電鋸鋸倒一棵親近人類善待人類的大樹,有違仁義之心,“電鋸從樹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這樣的描寫真慘不忍睹;借清道婦之口講述螞蟻國大搬家,“它們來參加樹的葬禮”,充滿悲壯的氣氛,從動物王國里也看出惻隱之心。動物王國的惻隱之心也是作者的惻隱之心。此情此景,不須特意點明,讀者即可明了其中的意蘊。

4.小組推薦朗讀好的同學,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聽讀的過程中思考:

(1)文中描寫的老樹的形象有哪些句子?用筆劃出來。

(2)結合課文內容說說老樹有什么品格,最終遭到了什么樣的命運?

學生讀文,學生討論回答以上的問題。

總結:

這一課,我們就著老樹的一生命運進行了初步的探討,了解到老樹不同尋常的一生,在課下思考是什么原因使得老樹有如此的命運呢?在頭腦中連成一段話,表達出來。

第二課時。

前一課回顧。

老樹的命運如何?可以結合書上的句子表達你的看法。

全文分析探討:

1.老樹在三個生命歷程中,有不同的形象找出來,比較分析一下。

明確:

第一階段,“那樹有一點佝僂,露出老態(tài),但是堅固穩(wěn)定,樹頂象剛炸開的焰火一樣繁密?!薄懊购诔睗竦钠由?,有隆起的筋和縱裂的紋,象生鐵鑄久的模樣。幾丈以外的浮土下,還看出有樹根的浮脈?!薄扒д魄е竿凶£柟狻?。

第二階段,“連根須都被壓路機碾進灰色之下,但樹頂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襯托,綠得更深沉?!?/p>

第三階段,“電鋸從樹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薄叭展庠氯A,周道如砥,已無人知道有過那么一棵樹。”

2.(1)結合課文,大家探討一下,老樹在不同時期對人們有什么影響?

學生討論,做好發(fā)言記錄。

明確:

(1)三個不同時期表現的形式不同,但是,從始至終,老樹表現的都是默默的奉獻,和對人們的恩澤,同時也有無奈和忍辱負重的情感。在文中,作者把老樹當作有感情,有思想的人,面對,人類的破壞無可奈何。作者并借助近似與內心活動的文字表現老樹的思想:““啊,啊,樹是沒有腳的。樹是世襲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綠在這里,綠著生,綠著死,死復綠”。它至死都賦予人們綠的生機。

(2)老樹的消失,甚至被遺忘,并不僅僅是一個酒后駕駛者的死亡所表現的那么簡單。它的消失是一個必然,在此之前已經有了預示:高壓線、公寓、公路、公共汽車、計程車……接踵而來,大樹領地古老的田園風光一去不復返了,大樹自身也淹沒在滾滾黃塵里和焦躁惱怒的喇叭聲里,“那一片清陰不再有用處”,也就是說人們竟然質疑大樹存在的必要性。我們看到了一個喧囂的世界,沒有了大樹生存的空間,現代文明的不斷沖擊,使得人們開始厭惡大樹的存在,其實是對純自然的東西的一種破壞,和對環(huán)境的虐待。造成了人與自然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霸谝恢赜忠恢厮吏~般的灰白包圍之下,連根須都被壓路機碾進灰色底下,它仍在雨后顯出蔥蘢滴翠,綠得深沉;在比貓步還輕的毛毛細雨中,醞釀著詩意,“冒死掩覆已失去的土地,作徒勞無用的貢獻”。人們已無視它的存在,覺得是一種負擔,這種單方面發(fā)展而忽視自然不正確的認識,將在未來的文明發(fā)展中出現更為嚴重的矛盾。所有的事例證明,大樹的消失是一個必然的結果。只有人們解決了文明發(fā)展與自然相調和的問題之后才能更好的使大樹物盡其用。

3.生總結作者借用大樹要表達什么樣的主旨?

明確:

總的說來,作者似在表達一種思想或感受,那就是大樹命運引發(fā)了他深重的思考和感慨。作者的命意表面看簡單,其實有一定的復雜性。作者認為人與自然應該和諧共存,人類的發(fā)展不應該以犧牲環(huán)境為代價,正如課本里的有關資料所說:“文明砍伐了叢林,卻蓋起不見天日的大廈;文明驅走毒蛇猛獸,卻制造市虎;文明消滅瘴癘瘟疫,卻散布原子塵;文明消滅了人體內的寄生蟲,卻代之以有害的色素和防腐劑……”這顯然是對人類文明發(fā)展的質疑,可以作為我們理解課文主題的一個重要參考。如此一來,很容易給人造成一種印象:作者反對人類文明,主張回到過去田園生活時代。實際上作者的頭腦并不簡單地執(zhí)著于一條思想路線,而是辯證地看待事理,也就是說,他對人類文明的兩面性看得深透。且看他在上面引用的同一篇文章中的話:“人類以他最杰出的才智,最艱辛的奮斗,最漫長的過程,沖出洪荒,握緊文明,難道現在后悔了嗎?不,我們決不后悔,人類的幼苗不再大批大批的死于肺炎和猩紅熱,沒有什么可后悔的;人類可以在一天走完從前一生也走不完的路,立業(yè)四海,沒有什么可后悔的;人類可以一小時做完從前十年也做不完的工作,從各方面改善生活,沒有什么可后悔的。對付文明造成的災害,是用進一步的文明,不是否定文明!”看來作者只是反對文明發(fā)展的負面影響,對文明進步主要還是持肯定態(tài)度的。

拓展探討:

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辯論:

正方:發(fā)展也要與自然協(xié)調統(tǒng)一。

反方:發(fā)展就要毀壞自然。

讓學生通過辯論的形式認識到:自然永遠是人類發(fā)展的航母,破壞了自然就等于失去人類生存的基礎,要發(fā)展也要調和與自然的關系。

課外延伸:

(大地上最悅目的顏色是綠色,大地上站立最大的群體上森林,但是在今天,許多地方的森林被吞噬……假如你是一棵樹,目睹著你的“兄弟姐妹”不斷的倒下,你面對人類有什么話要說。)。

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教師適當引導。

課外推薦:可網上查詢或資料,閱讀文章《人類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

小學語文去年的樹教案設計篇五

教學目標:

1、感受小鳥離開好朋友后哀傷的心情,喚發(fā)起學生熱愛自然,愛惜生命的情感。

2、以本文為載體,學習本課七個一類字和一個二類字。

3、理解“聆聽”、“究竟”等詞語的含義。

4、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

教學重點:體會小鳥離開好朋友后哀傷的心情,培養(yǎng)學生關愛生命,關愛自然的情感。

教學難點: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編排課本劇。

教學準備:多媒體軟件、照片。

教學時數: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節(jié)。

教學內容:1、初讀課文,理解課文大意。

2、學習一類字和二類字。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讀題質疑。

二、師范讀課文。

三、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四、指名讀課文。

五、學習生字。

(1)認讀生字卡片。

(2)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生字。

基礎知識:

生字:

聆:lling左右結構查耳字旁組詞:聆聽聆教親聆。

融:rrong左右結構查蟲子旁組詞:融合融化交融。

戈:gge獨體字查戈旁組詞:戈壁兵戈干戈。

伐:ffa左右結構查單人旁組詞:伐木砍伐伐樹。

斧:ffu上下結構查父字旁組詞:班門弄斧鬼斧神工刀斧。

砍:kkan左右結構查石字旁組詞:砍柴砍刀砍伐。

吱:zzhi左右結構查口字旁組詞:吱聲吱吱叫。

鋸:jju左右結構查金字部組詞:鋸齒鋸條電鋸。

燃:rran左右結構查火字旁組詞:燃燒燃料點燃。

3:區(qū)別字:

燃()據()斧()伐()融()。

然()鋸()釜()代()溶()。

六、認讀二類生字嘎(ga)。

七、復習鞏固生字。

八、指導書寫一類生字。

九、布置作業(yè):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寫生字,一字一行,組一個詞。

第二節(jié)。

教學內容: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播放多媒體軟件,激趣導入。

二、教學新課:自由讀課文。

思考:課文的哪部分令你感動?找出來,畫一畫。

1、教學第一部分(1—5自然段)。

分角色朗讀。

思考:這一部分告訴我們什么了?

想象:小鳥唱什么歌?樹會和它有怎樣的對話?

指導朗讀。

2、教學第二部分(6—9自然段)。

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這部分。

思考:去年的樹今年怎么了?

小鳥看到它的朋友,心情會怎么樣?

指導朗讀。

讀了課文,你最想說的是什么?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布置作業(yè):1、排練課本劇。2、搜集關于樹木作用的資料。

第三節(jié)。

教學內容:1、指導造句。

2、編故事、聽故事。

3、教學“看圖、讀文、思考”。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1、指名讀文。2、表演課本劇。

教學新課。造句:

聆聽:細聽。

例句:學校里,我們聆聽老師的教誨,一天天長大。

究竟:到底。

例句:這只小鳥沒了,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二)編故事、聽故事。

1、發(fā)散想象:課文結尾省略的是什么?編個故事,講給大家聽。

(1)小鳥為小火苗唱起了那支歌,小鳥唱到······。

(2)小火苗聽了小鳥的歌,想起了難忘的往事······。

(3)小火苗聽了小鳥的歌,想到從前的那棵小樹又再生了······。

1、學會聆聽。

(1)聽別人說話要有耐心,這是尊重別人的一種表現。

(2)聽別人說話要用表情回應。

(3)聽別人說話要抓住主要意思。

(三)看圖、讀文、思考。

1、多媒體出示四幅圖。

2、讀文字。

3、你最喜歡哪幅圖?

4、你最想說的話是什么?說一說、寫一寫。

去年的樹。

小鳥唱歌。

友誼。

樹—火柴—火苗聆聽。

四、板書設計:

小學語文去年的樹教案設計篇六

《那樹》這篇文章,作者以形象的語言和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為我們講述了那樹的生命歷程,用形象打動人心,尤其是那樹“綠著生,綠著死”的形象更是給大家震撼。因此,在學習這篇文章時,我讓學生以那樹的身份進入課文學習,為的是與作品融為一體,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更好把握那樹形象,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力求使學生在語文學習、認識自然方面都有收獲。

首先設置情境,創(chuàng)設氛圍。

課前播放歌曲《好大一棵樹》,用優(yōu)美的歌聲,創(chuàng)設濃濃的氛圍,以歌曲中對那樹的贊頌拋磚引玉,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有效調動學生的情感,然后順勢導入。

進入第一個環(huán)節(jié),默讀課文,感悟形象。由于本課篇幅較長,我采用了默讀。對于本課字詞,我采用了助讀卡形式。一可以節(jié)省時間,讓學生更多的閱讀。二是我不想因提問字詞使創(chuàng)設的氛圍消失。問題設置以一問概括全篇內容,以主問題帶出次問題,問題看似簡單,實則不然,要想回答好,學生必須在整體感知、提煉、歸納后才能生成答案。從而,鍛煉了學生分析、概括、表達能力。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品讀課文,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這個環(huán)節(jié)以讀促講,朗讀是不講之講,是熏陶。朗讀文本時,語氣的輕重緩急,聲音的抑揚頓挫,無不傳遞著對作品內容的理解、感悟與態(tài)度。通過朗讀增進了對文章的理解,對文章的深入理解又推動了朗讀。先讓學生從文中找出具體語句,品析重點詞語,體會作者的這種情感,并通過自己的聲音傳達出作者的情感,然后交流,交流時加強對朗讀方法指導。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理解主旨。在學生準確感悟那樹的形象,充分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上,我及時引導學生探究本文主旨,水到渠成。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各抒己見,我口說我心,以樹的身份對人類訴說心聲。這個環(huán)節(jié)引發(fā)了學生的思考,答案涉及課文又超越課文,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將人類與自然、文明進步與詩意生活,對生命的認知與感受以簡練而恰當的文字展現,使思維得以深化,能力得以提升。

板書清楚明了地顯示了課文主要內容,使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有了系統(tǒng)、完整的印象。那樹對人類無私奉獻與慘遭人類殺戮形成鮮明對比,對比中引發(fā)學生深深思考。

這節(jié)課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讓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教師充當的是學生學習上的同行者、陪伴者。老師講得少,學生讀得多,,想得多,說得多。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老師適當的點撥、環(huán)節(jié)的合理設計,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還提升了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美的體驗和情感的熏陶。

本節(jié)課,存在的問題還有很多。學生的思維還不能完全放開,答題角度有些單一,雖然一再啟發(fā),但效果不太理想。由于課堂更多的是生成,有些學生回答不到位或回答沒有涉及到的地方,老師點的稍多一點。

以后,我會向著高效的語文課堂奮進,使學生每節(jié)課、每個人都能學有所得,學有所獲。

小學語文去年的樹教案設計篇七

《去年的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三組的一篇講讀課文。本文屬擬人體童話,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鳥和樹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給樹聽,將要飛回南方時,鳥答應了樹的請求——還要回來唱歌給它聽??墒堑诙甏禾?,當鳥飛回來找它的朋友時,樹卻不見了。鳥四處尋訪,最后找到由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燈火。朋友不在了,友情還在,諾言還在,于是,它心里充滿了憂傷和惆悵,面對著由朋友的生命點燃的煤油燈,唱起了去年的歌。

這篇童話的語言樸實無華,全文沒有華麗的詞句,主要通過對話展開故事的情節(jié),推動故事的發(fā)展。全文共有四次對話,分別是鳥和樹、樹根、門先生以及小姑娘之間的對話。這四次對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課文所說明的道理也在這四次對話以及后來鳥的表現中逐步顯現出來。對話通俗易懂,適合引導學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生已有的認知以及本組教材特點和課后習題,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1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正確讀寫“融化、剩下、伐木、煤油燈”等詞語。

2、分角色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童話揭示的道理。

4、想象鳥面對燈火時的心理活動。

5、學完故事,對鳥、樹、伐木人等說說心里話,并試著寫下來。

二、說教法和學法。

1、以讀為本,讀中理解。

“讀”是學生課堂語言實踐的主要活動形式,也是理解課文內容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重視“讀”的訓練,唯有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才能完成學生學習語言、發(fā)展思維、培養(yǎng)能力的教學目標。本文語言淺顯易懂,宜讓學生在自由朗讀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然后再分角色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說寫結合,提高能力。

對于四年級學生來說,不光要有讀的能力,還要有一定的思維、表達能力。所以,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我讓學生想想人物的心理活動,談談自己學文所悟,跟文中人物聊聊天,并試著寫下來。于是,把讀、想、說、寫等有機地結合起來。

三、說教學程序。

我計劃用兩個課時授完課。

(一)激趣導入。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上課伊始,我播放歌曲——《朋友》,緊隨著談話導入。師:同學們,你們有沒有感情較深厚的朋友?這個問題相信學生會爭先恐后地各抒己見。師再問:你們離別過嗎?今天,我們將要學習一篇關于朋友離別的童話故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教師對個別難寫的字加以指導,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互相交流讀書所獲。

[這環(huán)節(jié)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分角色讀,加深理解。

本文對話語言較簡單,但要讀出恰當的語氣和情感,還有待進一步的探究學習。于是,我先采用自讀、同桌合作讀等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悟,悟中讀,摸索出恰當的語氣和情感。如:樹和鳥離別時,讀出依依惜別、難舍難分之情;鳥答應樹的請求——回來唱歌給樹聽,讀時語氣堅決、肯定;當鳥一次又一次找不著樹時,心情一次比一次急切,讀時要突出一次比一次傷心,一次比一次難過等。然后通過分角色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發(fā)展想象,直奔重難點。

有的學生會說:我會熱淚盈眶,再來個熱烈的擁抱。

有的會說:樹朋友哇,我終于找到你了,我來給你唱歌了。

有的會說:樹哇,我找你找得好辛苦哇!

……。

師:唱完了歌,你要走了,會說些什么?

有的學生會說:樹哇,我唱的歌你聽到了嗎?再見了,朋友!

有的學生會說:樹哇,我會永遠記住你的!你有無私奉獻的精神,人們會感謝你的。

……。

2、暢所欲言,揭示道理。

經過上幾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學生對課文已經有了一定深度的理解,此時讓學生談談自己所體會的道理應該不成問題。有的學生從鳥的身上會悟出:要信守諾言、珍惜友情;有的從樹身上得到啟示:要有無私奉獻的精神;從伐木人伐木悟出:要保護環(huán)境,愛護樹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同發(fā)展……教師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說出自己的見解,只要能從課文中找出支撐理由,不脫離文本的本意,都可以加以肯定。

3、拓展訓練,完成課后“小練筆”。

學完課文,你肯定還有很多話要說,你想對哪些人物說?

有的學生可能想對鳥說,有的想對樹、對伐木人說等等。

小學語文去年的樹教案設計篇八

生:鳥兒坐在樹枝上,天天給樹唱歌。樹呢,也天天站著聽鳥兒歌唱。

生:(略思考一會兒)朝夕相處。

師:多好的一個“朝夕相處”。(師同時板書這詞)。

師:鳥兒和大樹天天在一起,不能分離。這時你又想到了哪個詞語?

生:形影不離。

師:多聰明呀,回答得多棒呀?。ㄍ瑫r板書)遇到這此好詞語應該怎么辦?

生:記起來。

師:怎么記?

生:記在書本上。(生把這兩個詞語記在書本上)。

……。

練筆目的是讓學生學會表達和應用。因此,課堂中引導學生聯系舊知,學會積累也是一種方式。在本案例中,通過教師語言的巧妙引導,讓學生回憶學過的詞語,喚起學生的舊知。同時通過抄寫,完成積累。又讓學生學會正確地運用“形影不離”和“朝夕相處”這兩個詞語。

片斷二。

……。

師:鳥兒歷經千辛萬苦,四處尋訪,終于找到了由樹做成火柴點燃的燈火。此時,鳥兒一定有很多的話兒要說。

出示:鳥兒睜大眼睛,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兒,好像在說:“?????????????????????!?/p>

師:這時你就是這只鳥兒?你想說——。

生1:“我終于找到你了,我最好的朋友!”

師:是呀,很不容易。

生2:“好朋友,你為什么會變成這樣?”

師:就是,不是我一路問來,我還不相信呢?

生3:“真的是你嗎?去年你可是非常粗壯的呀!”

師:害和找得好苦。

出示:接著就唱起去年唱過的歌給燈火聽。唱完了歌,鳥兒又對著燈火看了一會兒,好像在說:“?????????????????????!?/p>

生:“我明年還會來看你的,一定!”

師:多珍重友情的鳥兒呀!

生:“我是不是唱得還和去年一樣好聽?我會一直想念你的!”

師:多守諾言的鳥兒。

生:“真希望再看見去年的你,嗚……嗚……”

師:多傷感的鳥兒中呀,大樹一定會感動的。

引導學生說話,是中年級課堂中隨文練筆最為重要的一種方式,要讓學生真情流露,有話可說,教師就必須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情感自然流露。以上這個案例中,我通過語言的描述,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使學生進入到了角色中,讓他有話想說,說的過程中,通過人文性的評價,更加調動學生說的積極性。這個過程既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又培養(yǎng)了他們的表達能力,更使學生感受到了鳥兒內心的悲傷、對大樹的懷念。

片斷三。

課外小練筆。

……。

出示:我有很多話要對鳥兒說,我先說一說,再寫下來。

師:同學們可以從鳥兒的品質進行贊美,也可以說一些安慰鳥兒的話,同樣也可以表示對鳥兒的祝福。同學們可以課后互相說說,再寫下來。

附學生練筆:

鳥兒,你那么地守信用,大樹一定會很感動的。我也要象你一樣做一個信守諾言的人。(羅穎)。

鳥兒,你別難過了,大樹它沒有被人類白砍,它為人類做出貢獻了。我們活著不就是想為別人、為社會做貢獻嗎?(黃煌輝)。

鳥兒,你對樹的那種真摯的情誼感動了我,我們要和同學們友好相處,到老了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林欣)。

課后的練筆,學生有更加充裕的時間去思考,句子的表達也更為通順,情感也更為豐富。

小學語文去年的樹教案設計篇九

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

2、通過指導學生朗讀,體會詹天佑的杰出才能和愛國熱情。

3、激發(fā)學生學習主人公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教學重、難點:

1、了解詹天佑是如何克服一系列困難來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鐵路。

2、引導學生感受“杰出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的事跡,激發(fā)學生對祖**親的熱愛之情。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時空轉換,帶領學生進入清朝末年光緒年間,師出示光緒帝的一道手諭。(生讀)。

二、自學引導。

(一)來看看老師有那些不懂的吧,出示自學提示:

1、詹天佑是在什么情況下接受建筑任務的?

2、在修筑的過程中,詹天佑遇到那些困難?他是如何想的?如何說的?如何做的?畫出來讀讀。

(二)學生自主學習,同桌交流討論,師巡視指導。

(三)反饋學習情況。

1、詹天佑是在什么情況下接受任務的?

2、詹天佑毅然接受任務,你有什么體會嗎?

(四)學習最后一自然段。

1、過渡:就這樣,詹天佑出色完成任務,給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一有力的回擊。作為一個中國人真是自豪啊!

2、朗讀最后一段,注意語氣、感情。

3、說一說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三、強化訓練。

1、光緒帝看見詹天佑出色完成任務,十分高興。于是,他準備下一道詔書來獎賞詹天佑,你能幫皇上寫好嗎?(課件出示詔書)。

2、生動筆自主寫作。

3、指名匯報。四、歸納總結。

《四季》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孫俊兵。

教學內容: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上冊課文第二課《四季》。

教材分析: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詩歌。通過對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幾種代表性的事物的描述,表現四季的特點。詩歌采用擬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語言親切、生動。讀起來瑯瑯上口,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于學生觀察和想象。

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方面:掃除生字詞障礙,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方面: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方面:了解課文內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產生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大自然的美。

設計理念:《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北驹O計力求體現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位置,著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為學生設計形式多樣的求知活動,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活動中理解課文、積累詞匯、拓展思維空間。激發(fā)學生課前搜集材料的興趣,整合音樂、美術學科的方法,使靜止的語言符號流淌出音樂的旋律,圖畫的意境。使語文課堂變得“充實”、“厚實”起來,喚起一年級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從而真正喜歡我們的語文教學。

教具準備:生字的卡片《四季》的課件草芽、荷葉、谷穗以及雪人的頭飾。

教學過程:

一、歌曲導入。

師:今天啊,老師帶來了一首動聽的小兒歌,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聽聽看啊?好,現在就讓我們一同聽歌。聽歌的時候老師有一個小問題,那就是一年有幾個季節(jié)?(播放歌曲)。

師:歌曲好聽嗎?那現在誰來說說歌里面有幾個季節(jié)啊?你有什么想對大家說?(指名回答)。

師:四季的景色可真美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描寫四季的小詩。(板書:2、四季)老師讀一遍課文。

二、復習生字。

(出示生字,復習所學偏旁)。

師:同學們你們讀的真棒。你看,這些調皮的生字寶寶有一蹦一跳的回到課文里面,你們還認識它們嗎?現在翻開課本,輕輕的讀一遍,讀的時候要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流利。

(同學自由讀課文,指名讀課文。)。

三、自主選擇喜歡的季節(jié),指導朗讀,感悟四季的美。

師:通過剛剛的朗讀,我相信你們一定找到了自己最喜歡的季節(jié)。現在,大聲的讀一讀自己喜歡的季節(jié)。讀一遍之后就坐好了。

(找同學來說說自己喜歡的季節(jié),并讀一讀,按照學生選擇的順序進行講解。)。

(一)春天部分。

師: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郊游,走進美麗的春天。(板書:春)。

師:通過讀課文,老師有一個小問題不明白。小草芽是什么啊?它是什么樣子的呢?你能做個動作嗎?我們知道草芽是尖尖的,這是它的形狀,那小草芽的顏色呢?請你想象一下,小草芽摸起來是什么感覺呢?那這么嫩的小草我們讀起來應該怎樣讀啊?(輕輕的)。

師:那小草會對小鳥輕輕的說什么啊?(我是春天)為什么它說自己是春天呢?因為我們知道,春天來了,小草就從地里鉆出來了,它是春天的象征。

師:那現在就請你變成小草,輕輕的讀讀課文。(指名讀)。

師:你讀的真好,我也想和他比一比。(教師范讀)。

師:你們發(fā)現老師是怎樣讀的?那么你能像老師一樣有感情的朗讀嗎?(指名讀)。

師:聽完你們讀課文,我好像來到了春天一樣?,F在讓我們看看春天還有哪些美麗的景色。(幻燈片出示春天的事物)。

小學語文去年的樹教案設計篇十

《去年的樹》是小學人教版課標本語文第七冊第三單元第11課。本單元共4篇課文,分別是精讀課文《巨人的花園》、《去年的樹》、《小木偶的故事》和略讀課文《去年的樹》。這些課文都是中外童話。由此看來,我認為第三單元教學目標是了解童話故事的特點,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童話的興趣。積累優(yōu)美的詩句,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的欲望,為學生創(chuàng)作童話提供參考。提升對童話的認識。

這是日本女作家新美南吉一個優(yōu)美動人的童話故事。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鳥兒和樹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給樹聽,將要飛回南方時答應樹的請求-----回來再唱歌給它聽??墒堑诙甏禾?,當鳥兒飛回來找它的朋友時,樹卻不見了。鳥兒四處尋訪,最后只找到由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燈火。于是,鳥兒在燈火前唱起去年的歌。在通俗易懂的語言中蘊涵著“信守諾言,珍惜友情”,“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警醒人們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大自然刻不容緩”等深厚的人文精神。文中那一個個人性化的角色,深深感動著我,相信通過教學也一定會感動孩子們純真、善良的心。

參考中年段閱讀教學的`三個加強點:感受識記、理解應用、拓展積累,根據小學童話教學的個性目標感受童話,了解童話特點和啟發(fā)想象,編織心中的夢,并在童話中受到思想啟迪。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要求和《去年的樹》教學目標進行整合,教學本文我的切入點??是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讓學生親歷閱讀,以讀為主。學生通過自主讀文、角色對話、演讀體驗、拓展想象等過程,感悟文本中所蘊涵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從而實現學生心靈與文本之間真誠的對話,進而實現語言因素和人文精神的最佳結合。

(全文分兩大塊教學內容1、去年的情景(1?5自然段)。2、小鳥尋找去年大樹的過程(6??18自然段)。

1、理解文章內容,訓練有感情地朗讀對話培養(yǎng)語感;主要是分角色讀書,力求讓學生入情入境感受童話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2、突顯重點。重點在對“信守諾言,珍惜朋友之間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其他人文精神因素略帶。體會小鳥與大樹之間的真摯情誼,感悟真正的友誼是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的。

3、完成小練筆??《小鳥,我想對你說》(結合課后練習)。

讀悟文中的角色對話,體會童話角色的心理。懂得童話蘊涵的道理,并且受到感染。

學生課前預習課文、多媒體課件。

兩課時。

1.導入課題;齊讀課題。

2.課題質疑。你有什么疑問嗎?(以生為本,抓住學生的困惑點、興趣點等結合本課教學目標迅速梳理整合,以學定教。)。

1.自由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課文按什么順序寫的?哪幾個自然段是寫去年的事?哪幾自然段寫的是今年春天的事情。理由是什么?試著分成兩大段。

小學語文去年的樹教案設計篇十一

1、知識與技能:

(1)掌握本課生字,學習“讠、蟲”等3個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圖文結合理解詩歌內容,知道四季的一些特征。感受各個季節(jié)的美麗。

2、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個季節(jié)的美麗。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個季節(jié)的美麗。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藥追利惖膱D畫,你們想看嗎?(播放四季景物——擬人化的可愛的草芽、荷葉、谷穗、小雪人圖片的課件。)。

3.師:它們呀,給美麗的大自然寫了一首優(yōu)美的詩歌——《四季》。

(二)整體感知,質疑問難。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邊讀邊圈出課文生字,多讀幾遍。

(2)有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標記。

(3)再數一數課文中有幾句話,把它讀通順。

2.小組交流,看看小伙伴間能不能把你不理解的問題解決。

3.反饋。

(1)課文有幾句話?每一句話講了什么?

(2)提出難點,全班交流解決。

(三)朗讀詩歌,識記生字。

讓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筆順,老師示范書寫。

老師引導學生在田字格中書寫:四、是、天三個字。

學生練習,獨立書寫,評講,看誰寫得美觀。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出示生字卡,老師隨機抽取,讓學生開火車讀出卡片上的生字。

2.師:火車順利到站,讓我們一起接著去領略四季的美景吧!

(二)學習第一小節(jié)。

1.學習課文,指導學生按(讀,說,問,讀,演)的方法學習第一節(jié)。

(1)讀:請一位同學讀第一小節(jié)。

(2)說:從第一小節(jié)你知道了些什么?能和同學們說說嗎?(草芽尖尖)。

2.師:(看圖)青青的小草剛冒出地面,很尖很嫩。所以我們可以把“尖尖”讀得輕一點,細一些。(課件出示課文)范讀,讓學生自由舉手讀。

3.師:讀了這一節(jié),你們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嗎?(老師可適時點撥)。

4.師:草芽對小鳥說了些什么?(“我是春天?!?。

5.師:草芽跟小鳥都不會說話,為什么作者都用“說”字呢?(學生互相討論,明確作者把草芽當作人,當作小朋友來寫了,這樣我們讀起來的時候很有趣,很高興。)。

6.指導朗讀,師拓展小結:春天里小草悄悄探出了頭,露出尖尖的小芽,傳達出春的訊息,它就是春的使者。聰明的你發(fā)現春天里還有哪些景物呢?(指名學生說,師相機出示課件圖片。)。

(三)學習第二至四小節(jié)。

3.指導學生學習第二至四小節(jié)(方法如第一小節(jié))。

(四)拓展練習。

1.欣賞四季景色。(課件逐一出示四季的圖畫,指導學生用文中的句式說一說)。

2.師:各種美麗的景物組成了美麗的一年四季。你們也可以用自己的小畫筆把這四個季節(jié)畫下來,你看老師這里就有一幅畫,也是一位小朋友畫出來的。

3.讓學生自由畫畫,鼓勵學生給畫涂色。

小學語文去年的樹教案設計篇十二

設計理念:

本設計體現了“以生為本,自主發(fā)展”的教學思想,深化了“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這一新課程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自主讀文、角色對話、演讀體驗、拓展想象等過程,感悟文本所蘊涵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從而實現學生心靈與文本之間的真誠對話。

教材分析:

《去年的樹》是人教版語文第七冊(四年級),課文講述鳥兒和樹是好朋友,她天天唱歌給樹聽,鳥兒將要飛回南方時,答應了樹的請求——還回來唱歌給他聽??墒堑诙甏禾欤旞B兒飛回來找她的朋友時,樹卻不見了。鳥兒四處尋訪,最后找到由樹做的火柴點燃的燈火。朋友不在了,友情還在,諾言還在,它心里充滿了憂傷和惆悵,面對由朋友生命點燃的煤油燈,唱起了去年的歌。

這是一個文淺意深的童話故事,帶有些許傷感色彩,贊美了真摯的友情。文章語言樸實無華,用白描手法寫出了鳥兒和樹的真摯情誼,略去了鳥兒在尋找朋友過程中以及面對燈火時的心理描寫,給讀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間,在平淡的語言中有一種深摯透明的美,讀完此文,鳥兒對樹的那種濃濃深情便印入腦中,揮之不去。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小鳥與大樹之間真摯的友情以及人、動物、植物(環(huán)境)之間的和諧發(fā)展。

教學重、難點:

讀懂文中的角色對話,體會小鳥與大樹之間真摯的友情以及人、動物、植物(環(huán)境)之間的和諧發(fā)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課題。

1、出示的媒體課件(小鳥與大樹),生欣賞。

2、同學們,這幅畫面美嗎?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圍繞著這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和這只可愛的小鳥,讓我們一起來讀一則感人的故事——去年的樹。

3、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二、自主讀文,初步感知。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全文,讀通課文,讀準字音。

2、讀了課文,你有什么想說的呢?你的感受,你的疑問……一起來交流。

三、演讀課文,傾心對話。

(一)感悟小鳥與大樹分別時的對話。

1、課文在語言上有什么特色,以什么為主?快速讀文共有幾組對話?分別是哪幾組對話?(以對話為主,分別是小鳥與大樹、樹根、門先生、小姑娘之間的對話)。

3、想一想,這對好朋友在分別時是怎樣對話的?請你也就近找一下你的好朋友,來練這組對話。

4、指名朗讀,引導生感悟好朋友之間難舍的心情,并讀出鳥兒答應明年春天回來唱歌時堅定的語氣。

(二)練讀,交流小鳥與樹根、大門、小姑娘的對話。

1、這對好朋友就這樣依依惜別了,第二年春天,鳥兒回來了,它迫不及待地去找好朋友大樹,但是,樹朋友卻不見了,它著急地找了又找,問了又回。

2、出示其它三組對話,請學生在四人小組內練讀,交流。

3、小組展示讀,引導學生欣賞并評價,體會鳥兒焦急傷心的心情。

(三)感悟、體會小鳥的三句問話。

1、作為主角的小鳥的話應好好體會、把握。接下來讓我們重點來練讀小鳥的問話,出示三句問話。

2、讓學生在座位上自由練讀后,指名讀,并評價,再次體會小鳥對大樹的牽掛。

(四)演讀小鳥找大樹的對話。

1、多媒體出示《星星劇場》的美麗畫面,配樂,讓學生演讀小鳥與樹根、門先生、小姑娘的對話。

3、師小結:小鳥對大樹的這種焦急、牽掛、關心,就是奉獻給大樹最珍貴的友誼,讓我們再一次深入地和課文傾心交流、對話,來體會這份情。

三、引導想象,升華感悟。

1、出示課文最后三小結,師引讀:村子里,煤油燈旁,一對好朋友又見面了,鳥兒……(生齊讀)。

2、讀著,讀著,你們又有什么新感受和疑問了?

3、出示改寫成第一人稱的最后三小節(jié),生配樂讀。

4、師采訪:親愛的小鳥,你終于看到好朋友了,你睜大眼睛,盯著看了一會兒,想說什么?(指名說)你要走了,可又對著燈火看了一會兒,你想說什么?(指名說)。

5、師總結:小鳥與大樹在分別時是那樣難舍難分,因為它們是——(好朋友),小鳥歷盡千辛萬苦,百折不撓地去找大樹,也因為它們是——(好朋友),如此面對化為燈火的大樹,仍舊信守承諾,唱起去年的歌,更因為它們是——(好朋友)。

四、拓展延伸,多向對話。

1、作為這篇課文的讀者,你還有什么話想說嗎?想對誰說?讓我把心里話說出來,好嗎?

2、出示:我會說。(任選一題)。

(1)我想對小鳥說:

(2)我想對大樹說:

(3)我想對伐木工人說:

(4)我想對……。

3、小結:如果世間萬物都能真正交流對話,那我們的世界將變得多么美好。

五、作業(yè)超市(多媒體出示)。

出示作業(yè)要求,請一位學生以播音員的身份朗讀作業(yè)要求:

必做題:

1、這篇童話很感人,我們來分角色讀一讀。

2、小練筆:我有很多話要對鳥兒說,我先說一說,再寫下來。

選做題(任選一題)。

1、收集關于友誼的名言。

2、童話是一座巨大的寶庫,我要收集自己喜歡的童話,認真讀一讀。

六、板書設計:

信守諾言情意真摯。

鳥兒————————樹。

樹根。

門先生。

小女孩。

小學語文去年的樹教案設計篇十三

自主識字,合作學習,主動探究,加強積累。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

學習目標。

1、引導學生發(fā)現偏旁歸類識字的方法。

2、積累詞語、句子并鞏固生字,提高朗讀能力。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我的發(fā)現。

1、老師知道同學們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讀一讀這些生字,看你能發(fā)現什么?(出示偏旁和部件用兩種不同顏色的筆寫出來的生字卡片:餓、餅、飲、餃)。

2、說一說:這些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發(fā)給各小組生字卡片:猴、貓、狗、獅、豬、狼。

(1)讀一讀。

(2)把字剪開,分成偏旁和部件兩部分。

(3)把這些字的偏旁歸在一起,說說發(fā)現了什么。

二、自主識字,我會認。

1、自己學習生字:餅、飲、餃、豬、狼(師巡回指導)。

2、小組內交流匯報學習情況,互助學習。

三、開動腦筋,我會填。

1、出示漢字“今”,學生回憶:在學過的字里,哪個字里有“今”?(念)。

2、說一說:這個字的偏旁。(心)。

3、想一想:給“相”加上偏旁,可以變成什么字?

4、試一試:小組內每個學生給此題中的一個漢字加上偏旁,組成新字。

5、比一比,新發(fā)現:這幾個字可以同時加“心”,變成另外的幾個漢字。

四、課堂小結:填上一個字,就能變出很多字,真是太有取了!

第二課時。

一、讀讀記記,積累句子。

1、讀一讀:自由朗讀讀句子。

2、說一說:你對這兩句話的理解。

3、背一背:自己背過后,背給同桌聽。

4、集一集:小組內展開交流,背誦自己課前搜集到的.認為有道理的話,比比看誰搜集的多、背誦的的多。

二、我會寫,積累反義詞。

1、讀一讀:反義詞“冷---熱”

2、說一說:這兩個字字義上的關系,并說出與其它五個字意思相反的字。

3、學生在田字格里書寫(提醒注意間架結構)。

三、我會讀,我喜歡讀。

1、激趣入題:同學們喜歡還記得上學期學過一篇課文〈雨點兒〉嗎?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略)看來同學們真的是喜歡雨點兒。今天小雨點兒又跑來了,想再認識他嗎?先把短文讀正確。

1、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同桌互讀,互相評價、正音。

3、匯報: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4、有感情地練讀: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

5、指名有感情朗讀,讀后評議。(被的同學可以向讀者提問:哪句話你為什么要用……語氣讀?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用不同的語氣來讀,師相機范讀。)。

6、配樂朗讀,感情升華。

小學語文去年的樹教案設計篇十四

1.了解文藝性政/lw/論文的特點。

2.學習辯證分析豐富的人生體驗的思維方式。

3.品味語言的哲理性。

文藝性政/lw/論文的特點和語言的哲理性。

.課件或小黑板。

讓學生熟讀課文,從感性上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其次教師加以理論上的指導了解文藝性政/lw/論文的特點。以此合作探討語言的哲理性,加深對哲理語言的理解,提高語文閱讀能力,達到學習目標。

有人說過:當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時,那你必然也會錯過月亮和星星。關鍵是你應該如何對待錯過。(板書課題及作者。)

介紹作者。(出示.課件1)

劉心武,當代作家,四川成都人。1977年發(fā)表短篇小說《班主任》獲首屆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要求:記住作者及作品。)

(出示.課件2)

師范讀課文,學生自主完成下列題目。

1.熟讀課文,識記字詞。

2.了解本文的.寫作內容。

3.找出文章中富含哲理的語句。

4.比較和其他文體的異同。

1.找出不理解的語句,小組內交流。

2.說說讀完本文后的感受,同位交流。

小學語文去年的樹教案設計篇十五

1.知識與能力目標:讀通課文,品味重點詞句,會入情入境地研讀課文,抒發(fā)感受。

2.過程和方法目標:學會多元交流,多向對話,學會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體會小鳥與大樹之間真摯的友情,使學生感悟到信守諾言是多么高尚美好。

通過更多的事例明白要信守諾言這一道理。

多媒體課件。

2教時。

第一課時。

一.媒體激趣,導入新課。

1.播放媒體課件:聽,一只美麗的小鳥坐在大樹上,正動情地為他的好朋友??大樹唱歌。樹呢,搖曳著茂盛的枝葉,正入神地聽著……這是一幅多么美麗動人的圖畫呀!圍繞這只美麗的小鳥和這棵枝繁葉茂的大樹,讓我們來讀一個美麗的故事。

2.板書課題:去年的樹(齊讀)。

二.自主閱讀,初步感知,質疑問難。

1.請大家讀課文,哪里不明白的,打個問號。

(學生讀,教師巡視,隨即點撥:有的小朋友在讀第二次了,真認真??!有的小朋友結合課后問題去讀,這是一個閱讀的好習慣。)。

2.交流初讀心得。

讀到現在,你想說點什么?

預設疑問:

a.“歌唱”和“唱歌”有什么區(qū)別?(這兩個詞很接近,但用的地方不同,“歌唱”一般帶有贊美什么的意思,比如“歌唱祖國”,“歌唱家鄉(xiāng)”,“歌唱美麗的景色”,而“唱歌”不含這些意思。

b.鳥兒為什么要對著燈火唱起去年唱過的歌?題目為什么取“去年的樹”?

(你的問題很有價值。還有哪些同學也有這個疑問?這個重要的問題待會兒我們一邊深入地研讀課文,一邊思考著解決好嗎?)。

……。

3.小結:同學們初次與課文親密接觸就有這么大的收獲,真會讀書!

三、初步研討,合作學習,主動探索。

1、請大家默讀課文,用“??”勾出描寫小鳥和樹友情的詞語或句子。哪里讓你感動的,在邊上畫一顆心。

同學們靜下心來,細細地讀這些句子,讀到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動?同時也結合著思考剛才孩子們提出的問題。

a、學生讀書,勾畫批注,主動思索(巡視,個別指導)。

b、把自己的意見說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有可以把你的意見說給另一個組的孩子聽聽)。

c、學生在小組活動中交流自瀆時所得,相互啟發(fā)、促進。

小結:孩子們讀書很認真,積極思考,積極地在小組內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為我們下節(jié)課的全班交流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相信孩子們在下節(jié)課中會有更出色的表現。

第二課時。

一、深入研讀,互相交流,表達情感。

師:誰能把上節(jié)課找到的描寫小鳥和樹友情的詞語或句子,讀給大家聽聽,讓我們交流交流。

相互交流。

1、“天天……”一句。

讀著這個句子,你心里想說什么?

(一個天天唱歌給對方聽,一個天天聽對方唱歌,那樣的相依相惜,真是一對朝夕相處令人羨慕的好朋友啊?。?/p>

多么幸福啊,讓我們再來感受一番,美美地讀!

2.分別時的對話。

師:讀著他們分別時的話,你能體會他們當時的心情嗎?(難舍難分,有些傷感,無奈)樹的話該怎么讀?小鳥的話該怎么讀?跟你的同桌練一練。(鳥兒是在向樹保證、承諾,應該讀得堅定些,寬慰樹的心情。

請男女生對讀。

小結:寒冬將至,鳥兒跟樹要分別了。他們約定,明年鳥兒還回來唱歌給樹聽,這是他們之間的約定。(板書:約定)。

3.鳥兒找了很多地方。

師:為了找到自己朝思暮想的好朋友,小鳥可是歷盡艱辛。你還可以用哪些詞來說?(百折不撓,心急如焚,堅定不移,千里迢迢,不顧一切,不辭辛勞,萬分著急,費勁周折)。

鳥兒的心急如焚,你從哪兒看出來?

4.出示小鳥向人詢問的三次話。

(1)站在這兒的那棵樹,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2)門先生,我的好朋友??樹在哪兒,您知道嗎?

(3)小姑娘,請告訴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兒嗎?

任選一句話,指名讀,點撥:

(1)自己的好朋友找不到了,你的心情會怎么樣?“到什么地方去了?”語速都加快了,說明心里很急。

(3)小鳥一路風塵仆仆地找來,他的好朋友樹還在嗎?此時他。

的心里充滿了憂傷。他難過得都快要哭出聲了。師:讀著,讀著,你們是不是也被小鳥感動了?小鳥在尋找大樹的過程中,那份焦急,擔心,急切,就是奉獻給大樹的最深厚的友情??!讓我們一起再來感受一次。

二、引導想象,補充對話。

好朋友樹已經不在了,但他化為的燈火還在。

1.于是,村子里,煤油燈旁,兩個好朋友相聚了。讀課文最后一段。

2.這回,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和疑問了?

什么“睜大眼睛”、“盯著’、“看了一會兒”、“又看了一會兒”?為什么唱起去年唱過的歌?從鳥兒的這些動作里,你體會到他怎樣的心情?(這兩個“看”字飽含了多少真情,多少留戀?。。ǘ嗝词匦诺男▲B?。。ㄐ▲B那么舍不得離開自己的朋友。)(第一個“看”是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朋友已化為了眼前的.這一盞燈火,他有點傷心,說不出話來。他想努力從燈火中找到朋友的影子,所以睜大了眼睛。)。

3.想象說話。

b、小鳥飛走了,帶著淡淡的傷感飛走了。但他給大樹留下了歌聲,留下了友情,留下了世間最最寶貴的誠信。這是一只多么重情、守信的小鳥??!

當小鳥在煤油燈旁,深情地為他的好朋友唱起去年的歌時,我們也在心里為小鳥的美好心靈唱起了贊歌。是啊,真摯的友情是可貴的,信守諾言是美好的,送大家一句話:誠信是生命之樹開出的最美麗的花朵。愿每位同學都能將這朵花開在自己的心上!

三、想象寫話,深化主題。

師:故事學到這里,似乎已經結束了。但老師總在心里想,鳥兒是這樣的信守諾言,那么樹呢?樹是不是也這樣?當伐木人來砍他的時候,他會對伐木人說些什么呢?請想象一下這個情景,寫下來。

四、拓展延伸,多向對話。

師:今天的課到此結束了,也許同學們的心里還有很多話要說,對小鳥,對大樹,對伐木人,甚至作者,那么回去后,拿起筆來,把你心里要說的話寫下來。

小學語文去年的樹教案設計篇十六

1、通過學習引導孩子們在自己的生活中“發(fā)現母愛”。

2、培養(yǎng)孩子“平中見奇”在平凡的生活中發(fā)現素材的能力。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全文、背誦全文。

4、會認生字9個,會寫生字10個。

5、嘗試用《媽媽的愛》的格式寫一段。

2、后兩節(jié),媽媽的愛體現在對“我”思想成長的關懷和幫助上,可以讓學生自己說說,媽媽教導你時,你有什么想法?是怎樣做的?怎么做?不要唱高調,避免這種愛變得枯燥乏味。

3、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爸爸媽媽的教育方法有時不夠適當的做法。關于這一點可以組織一次學生和媽媽談心的活動,或者把孩子的討論錄音、寫下來的話交給家長,組織家長討論。

4、對于個別失去媽媽缺少母愛的同學,老要特別給以關注,與他們單獨交談,談閱讀的體會,讓孩子體會老師的愛和文中媽媽的愛是一樣的。

一、比一比,再組詞。

清校傘切。

睛較平地。

二、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

一夜晚一扇子一衣服。

一雨傘一往事一批評。

三、學著課文的樣子,再編一小節(jié)。相信你能行。

字詞卡、錄音帶、課件。

一、創(chuàng)設情景,再現母愛。

1、播放錄音《媽媽的驕傲》。

2、你能夸夸自己的媽媽嗎?

說到自己的媽媽,老師看得出你們都很自豪,今天老師還給同學們帶來了一首贊頌媽媽的.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讓我們來一起聽一聽。

二、初讀課文,感受母愛。

2、師配樂讀課文。

3、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自己想辦法解決。

4、指名讀課文,隨機評價。

三、自主合作,愉快識字。

1、生字娃娃想知道你們用什么辦法認識它們的?

學生說說自己識字的方法,師適當點播,補充。

2、游戲識字。

(1)老師說一個字,學生找到字卡就舉起來。

(2)分組練習找生字娃娃。

四、感情朗讀,體味母愛。

1、同學們自己推選出自己最喜歡的5名同學開火車讀課文。

2、自由讀文與小組內讀文相結合。

(1)選擇你最喜歡的一節(jié)詩歌來讀,通過這一小節(jié),你明白了什么?

(2)小組內讀文,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教師巡視,了解情況,指導。)。

3、匯報學習情況。

誰愿意讀讀自己最喜歡的一節(jié)詩歌?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這一小節(jié)?

(1)當學生匯報到第一小節(jié)時,引導學生抓住“媽媽正給我扇扇子,汗水卻濕透了她的衣裳”體會媽媽不顧勞累,忍著酷暑為“我”扇扇子的愛,明白為什么“媽媽的愛是清涼的風”?然后指導學生帶著媽媽的愛去讀讀這節(jié)詩歌。

(2)當學生匯報到第二小節(jié)時,引導學生從“一把傘遮在我的頭頂,雨水卻打在媽媽身上?!斌w會媽媽無私的愛,即使雨水打在身上也全然不顧。

(3)當學生匯報到第三小節(jié)時,引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讀,體會媽媽“摸著我很燙很燙的額頭”時那著急的心情,從而理解為什么“媽媽的愛是滴落的淚”?然后有感情地朗讀,再次體會媽媽偉大的愛。

(4)當學生匯報到第四小節(jié)時,引導學生結合實際,體會媽媽“責備的目光”也是愛。

(5)學生匯報到第五小節(jié)時,引導學生結合實際談談、理解為什么“媽媽的愛是親切的教誨”?然后感情朗讀。

4、配樂通讀全文。

五、聯系生活,贊美母愛。

1、學生從生活中舉例說說媽媽對自己的關心與愛護。

2、引導學生把夸媽媽的話,整理成小詩的樣子說出來。

3、小組內互相討論、幫助,老師及時指導,然后指名叫幾位同學說說。

4、把自己說的小詩寫下來,然后小組內評評。

5、把小詩讀給爸爸媽媽聽,也可以請他們指導。

六、指導書寫,鞏固識字。

小學語文去年的樹教案設計篇十七

《船長》一文講述了哈爾威船長在“諾曼底”號客輪遭到“瑪麗”號大輪船猛烈撞擊即將沉沒的時候,鎮(zhèn)定自若,指揮60名乘客和船員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脫險,自己卻屹立在船長崗位上,隨著客輪一起沉入了深淵,歌頌了哈爾威船長忠于職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1、通讀全文,初步了解全文內容,能夠簡單復述故事情節(jié)。

2、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簡單分析哈爾威船長的形象。通過朗讀和感悟課文片段的練習,讓學生感受哈爾威船長忠于職守、舍己救人的精神。

其中,目標3既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第一課時中我安排三讀:一是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通順,掃除字詞障礙。二是檢查讀,指名學生分段讀課文,其間,重點指導讀好幾個外國人名、地名、船名,通過聯系生活實際、聯系上下文、等方法初步理解“肇禍、屹立”等詞語的意思。三是默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了解段與段之間的聯系。最后,布置作業(yè),抄寫詞語。

下面重點談談第二課時的教學:

(一)把握人物品質,直奔文章中心

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通過上午的學習,哈爾威在你心目中是怎樣的一名船長。通過這樣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使學生整體把握人物品格,為后文教學奠下感悟的方向。

(二)品詞析句,體會精神

接著,組織集體交流,重點討論以下語句

1、哈爾船長站在指揮臺上,大聲吼道:“大家安靜,注意聽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婦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員斷后,必須把60人全都救出去!”

引導學生聯系前后文,緊緊抓住“吼”字指導學生感悟,讀懂當時的危機和慌亂,體會船長在大難臨頭時的沉著與鎮(zhèn)定。通過剖析哈爾威的吼聲,使學生進一步豐滿船長舍己救人的精神。

2、船長與洛克機械師、大副的對話

我分二個層次進行:

(1)質疑:哪個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開槍打死他!

聯系前文“必須把60人全都救出去”,再讀讀這句話,你有什么話要問船長?引導學生聯系第五自然段,體會船長下達了死命令是為了控制混亂的場面,保證讓更多的人逃生。

(2)分角色朗讀,體會這組簡短那有力的對話。

3、船長哈爾威屹立在艦橋上,一個手勢也沒有做,一句話也沒有說,隨著輪船一起沉入了深淵。人們透過陰森可怖的薄霧,凝視著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

這組句子的教學,圍繞為什么人們安全獲救而船長卻沒有逃生徐徐沉入大海而展開,努力營造一種悲壯的、凄慘的美,進而感悟船長舍己救人的光輝形象。

(三)、心靈碰撞,激發(fā)情感

通過一段相似的錄像場景,使學生從形象上感知,災難發(fā)生時的慌亂與可怕,進而理解船長的鎮(zhèn)定、忠于職守、舍己救人是使本次災難減少到最低點的主要原因。然后借助紙筆,拉近時空的距離,讓學生與哈爾威展開心與心的交流。

(四)、形象升華

通過這是一名忠于職守、舍己救人、視死如歸的船長和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的誦讀,力圖使哈爾威船長的形象能深入學生的心靈。

小學語文去年的樹教案設計篇十八

教學內容:復韻母aieiui與聲母的拼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熟練掌握ieiui三個復韻母和它們的四聲及與聲母的拼讀。

2.過程與方法:練習復韻母ieiui拼音,正確、熟練地讀準每個音節(jié)。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知道學習漢語拼音能幫助識字和閱讀,學習普通話,學好漢語拼音。

教學重點:能準確拼讀聲母與ai、ei、ui組成的.音節(jié)。

教學難點:正確、熟練地讀準每個音節(jié)。

教學準備:字母卡片。

教學過程:

一、課前復習。

1.開火車讀aieiui。

2.通過老師給學生打電話的形式,復習什么是復韻母。

3.聽讀練習:聽老師讀兒歌,找出這幾個老朋友。學生邊聽邊一起找出帶調韻母,師鞏固。

一對小姐弟,姐姐高來弟弟矮。弟弟要砍樹,姐姐急忙制止他:“哎!哎!哎!別砍,別砍!愛護小樹,人人有責!”天氣漸漸轉涼了,姐姐圍圍巾,既溫暖又好看。

二、創(chuàng)設情境,學習新內容。

1.出示:藍貓和淘氣:他們準備到拼音王國旅游,遇上智慧姐姐,玩起了闖關游戲。

2.第一關:拼音娃娃bph與復韻母ai的拼讀、、

小學語文去年的樹教案設計篇十九

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別人是怎樣幫助你的?當別人遇到了困難,你又是怎樣伸出援助之手的?每個同學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吧,請你寫一件別人幫助你的事,或你幫助別人的事。

1、要選擇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寫。

2、要把自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

3、寫好后要認真修改。

1、繼續(xù)練習寫敘事文,并學習、鞏固通過主要內容的描寫表達自己真情實感的表達方法。

2、通過本次習作,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人與人之問的真情,培養(yǎng)學生的奉獻精神。

二課時

一、連接本習作內容,做好選材準備。

請你寫一件別人幫助你的事.或你幫助別人的事。”

l、先進行同學問自由交流,相互啟發(fā)。

2、再認真回憶個人經歷,自己幫助別人 別人幫助自己

二、明確習作要求,確定習作材料。

1、比較分析所選事例,看看哪一件是印象最深的,為什么會有如此深的印象。

2、要把事情的經過和你最感動的地方寫清楚。

三、樹立事件發(fā)展過程,確定習作重點。

1、先引導學生體會“要把自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

2、再讓學生回憶清楚事件發(fā)展的全過程。

最后,引導學生通過對應比較,確定自己習作重點內容。

一、學生完成習作。

動筆前,讓學生把主要部分說一說,在說的過程中進行指導。

指導重點放在“怎樣敘述事件才能更好的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二、寫好后,讀一讀,認真修改一下。

三、組織學生進行評議。

四、個人根據評議情況,再次修改自己的習作。

【本文地址:http://www.mlvmservice.com/zuowen/18394848.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