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一個人內心深處的回響,是對作品和自己思考的一種交流。那么如何寫一篇優(yōu)秀的讀后感呢?首先,我們要全面理解書中的內容,仔細品味每個細節(jié),嘗試從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其次,我們要注意提煉出書中的主題和核心思想,這樣才能在讀后感中表達清晰明了。同時,我們要加入自己的思考和感受,不僅僅局限于書中的故事情節(jié),還要加入一些個人觀點和體驗,讓讀后感更加生動有趣。此外,我們要注意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流暢度,用恰當?shù)脑~匯和句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使讀者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我們的讀后感。以下是一些讀者對這本書的整體評價和看法,值得我們一起來探討和思考。
紅星照耀中國的讀后感篇一
成長同樣為這本書中的的重要精神,也同樣是整個共產黨,整個紅軍的的重要精神。中國的共產黨組織同樣是經(jīng)歷多種挫折,在險惡的環(huán)境中緩緩成長,這也同樣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成功的來之不易;紅軍同樣如此,五次的國民黨剿共戰(zhàn)爭,每次的勝利都不驕不躁,每次的失敗都能總結經(jīng)驗,所謂的成長便是如此,不斷地經(jīng)歷挫折,不斷地總結。
在這本書中,最令我動容的反而是每個紅軍戰(zhàn)士在背后的生活的模樣:在吳起鎮(zhèn)的兵工廠里,工人們會打籃球,愛唱歌,愛跳舞,一起辦墻報,做演出,識字育兒;在紅軍軍隊中,士兵們跳遠跳高,賽跑跳繩,吃完飯就積極地打乒乓球,聽著繳獲來的留聲機里的音樂;保安里的干部和指揮員們,和斯諾打網(wǎng)球,打撲克牌,做巧克力蛋糕,每個這些令人尊敬的人物,原來他(她)們也與我們相同,有著自己的生活,原來他(她)們的生活也如此絢爛多姿,仿佛他(她)們的形象就躍然眼前,仿佛他們臉上的每一個生動的表情,他們逼人的英氣與活力,都浮現(xiàn)眼前,我們也就真的與他們會心一笑,仿佛淘氣的.歪過頭,笑著同時說出:“我們都是一樣的啊!”。
最后讓我們回歸到我們的這個標題吧,“紅星不僅照耀中國”,我認為,這個紅星不僅代表著蘇維埃,代表著共產黨,更是每個人在擁有了自身信仰后,或是在實現(xiàn)自身價值,追求理想的路上,那個擁有著充實生活的自己,是向目標努力沖刺時的那份心情,是為了信仰不顧一切,奮力向前的執(zhí)著與拼搏。所以,我希望的是,每個人都能努力的生活下去,不再為了小事爭吵,不再戰(zhàn)爭,讓千千萬的理想與和平構成閃耀的紅星,照耀世界。
紅星照耀中國的讀后感篇二
整本書以第一人稱視角來寫的,向我展現(xiàn)了以前的紅色中國是什么樣子的。當時有很多關于中國的謠傳,作者斯諾為了探尋關于紅色中國的真相,穿過了國民黨的封鎖線,找到了一些大人物,或者是一些紅軍戰(zhàn)士、老兵、農民、還有“小鬼”,向他們提問、談話,說一些關于紅軍、共產黨的話題。
書中的描寫都會有鮮明的對比。比如說,那些外國人都在悠閑地喝著酒、打球、閑聊,而在中國卻是人間疾苦。被懸賞幾萬元甚至幾百萬元的革命者,毛澤東、徐海東、朱德等,卻仍然悠然自得地走在街上,像普通老百姓一樣;而國民黨的委員長蔣介石,乘坐著他的私人飛機大駕光臨。窮苦的農民被地主官僚的壓迫壓得透不過氣來,饑荒肆虐、苛捐雜稅,致使賣兒賣女成了農民中常有的事,家里的家畜根本賣不了多少錢,或者被沒收了,有的農民甚至都沒有衣服穿;而那些地主們吃著豐盛的食物,他們享受著榮華富貴,不放糧給農民,過著奢侈的生活,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地主馬鴻逵,當時我看他征收窮人的稅務就寫了整整幾行,我不由得大吃一驚,我可以從斯諾寫的一些對話中看出人們對馬鴻逵的憎恨,也反映了窮苦人民對地主官僚的憎恨。紅軍是人們可以自愿參加的,而白軍卻是強制征兵。這些描寫令我印象深刻,可以說斯諾與別人交談的經(jīng)歷非常真實,描寫也很細致。
里面還有關于紅軍的種種。聽毛澤東的講述,就占了幾節(jié)的篇幅,講了各種關于政治、軍事方面,該怎么做啊,這個和那個有什么關系啊,目前的問題和現(xiàn)象之類的。還有紅軍每次來到新的地方,都會趕走民團,沒收地主的土地,還會進行政治宣傳,告訴人民什么是紅軍,斯諾曾多次問過一些農民和小孩為什么喜歡紅軍,他們都說:“紅軍幫助農民打地主,不壓迫農民,我們怎么不喜歡?”有的父母就把他們的兒子送去當紅軍,紅軍中還有“紅小鬼”,他們大多是從貧困的家庭里或是師傅那里逃出來參加紅軍的。紅軍還會設露天劇場來表演,每天都會有遠處的農民不遠千里趕來,只為了看表演,臺下到處都坐滿了人,就連毛澤東和毛夫人也融入了人群。他們表演舞臺劇,表現(xiàn)一些地主官僚壓迫人民的情景,或是日本主義的殘忍霸道,臺下觀眾連連稱好;還有表演唱歌的,大家也跟著一起唱和。
通過這本書,我們不僅可以了解關于革命前輩的一些故事,還可以從紅軍身上,斯諾身上,或是其它方面學到一些優(yōu)秀的品質和精神。
紅星照耀中國的讀后感篇三
《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是美國的埃德加?斯諾寫的。是埃德加?斯諾在1936年深入中國內部時為世界進行的一場對中國革命的報道,使外國人真實地了解到中國的革命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方式、歷程。
在整本書中,記錄的所有事情是以埃德加?斯諾尋找毛澤東這件事記敘的。在此書中我最喜歡的人,大概就是作者本人,他冒著生命危險,進入陜甘寧地區(qū),為全世界進行了一場報道,澄清了外界對中國革命的誤解。而書中也有介紹毛澤東,彭德懷等領導人的故事。
二萬五千里的長征是極震撼的,雖然埃德加斯諾那時并不在場,但他通過他人的敘述也記錄了下來。在這段歷程中,不知死去了多少人,這些人有的被餓死,有的被凍死,有的陷入泥沼,有的滾下山坡,但始終沒有阻斷紅軍堅定的步伐,他們彼此扶持著,為了一個統(tǒng)一的目標努力著,不分彼此,共進退,同生死。
感謝他們吧。因為他們的努力,才會有現(xiàn)在的生活。不要總想著自己失去了什么,未曾擁有什么,而是要想著你擁有著什么,你又獲得了什么。人的一生如此短暫,你做不到灑脫、快活,做不到冷漠旁觀,淡泊名利,無欲無求,那至少要做好你自己,好好的活著。
紅星照耀中國的讀后感篇四
毛主席的家境并不富有,父母都是農民。他每天都要幫父親算賬,打理田地,頂著烈陽勞動。小時候一直過著普通農民家庭的生活,但是他與其他的一些孩子略有不同。他酷愛閱讀,讀歷史、地理和小說等。毛主席小時候不愛讀經(jīng)書,覺其甚為乏味。他大一點之后,對書的渴望再次加重,為了不讓父親發(fā)現(xiàn)這些“無用的書”,還要偷偷地讀,藏起來讀。因為上學與父親發(fā)生過不少口角,盡管自學,也要用力學習。
毛主席的成功,離不開他夜以繼日地閱讀,日復一日地探索,這樣的人,有什么理由不成功?每個成功的人,背后一定付出過不為人知的努力。因此,成功=努力努力再努力。
紅星照耀中國的讀后感篇五
翻開封面,我懷著一顆好奇的心。合上尾頁,我無法平復內心的震撼。這本書讓我知道了,在八十多年前,有一群中華兒女在此刻我們腳下這塊土地奮勇殺敵,誓死捍衛(wèi)祖國的疆土。那時的中華兒女,什么都沒有,只有不先進的裝備,和一顆誓死捍衛(wèi)祖國的心。在那些侵略者看來,我們的反抗是不自量力,是垂死掙扎。但作者斯諾,卻被我們的百折不撓,被我們的永不放棄深深地震撼。
書中的一句話令我過目難忘: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事業(yè)猶如一顆閃亮的.紅星不僅照耀著中國的西北,而且必將照耀全中國,甚至照耀全世界。
正如斯諾所說,八十多年后的今天,革命事業(yè)已經(jīng)照耀了全中國。中國也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上了繁榮昌盛的道路。越來越多的人對我們刮目相看,豎起大拇指。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里,享受著陽光雨露,卻忘了八十多年前,革命戰(zhàn)士們在戰(zhàn)場上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如今的安逸?,F(xiàn)在的孩子們,在抱著電子產品玩得開心時,卻忘了翻開書頁,看一看中華兒女的抗戰(zhàn)史;忘了走進陵園,祭奠為國捐軀的生靈。
在那硝煙彌漫的年代,國民黨宣揚鼓吹,說共產黨是無知土匪強盜。然而斯諾卻用事實,狠狠地駁斥了國民黨刻意扭曲的宣傳,號召中國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用行動告訴了那些侵略者,中華兒女有風度,有氣質,也有能力守衛(wèi)自己的國家。
斯諾還在書中寫到:還是孩子的少年先鋒隊員為斯諾不叫他同志而不高興,他寫到我想,這些孩子真了不起。我從來沒有在中國兒童中間看到過這樣高度的個人自尊。
對于毛澤東,他這樣著墨:然而毛澤東還是一個精通中國舊學的有成就的學者,他博覽群書,對哲學和歷史有深入地研究,他有演講和寫作的才能,記憶力異乎常人,專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尋常,個人習慣和外表落拓不羈,但是對于工作卻事無巨細都一絲不茍,他精力過人,不知疲倦,是一個頗有天才的軍事和政治戰(zhàn)略家。
這些言辭,看似樸實無華,卻真實的寫出了毛澤東主席的良好品質,精干才學。寫出了我們中國孩子的自強自立。暗喻中國在這么一個優(yōu)良領導者的領導下,定會走上巔峰。
歷經(jīng)八十多年,硝煙散去,鳥語花香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但在欣喜的同時,同學們不妨抽出時間,翻開這本《紅心照耀中國》,看一看是什么成就了中國今天的繁榮昌盛。
紅旗飄揚,紅星永照。紅日當空,熱血永存。
紅星照耀中國的讀后感篇六
作者生活的年代,也是中國最困難的時候,軍隊如同一道長城,連綿不絕,使中國紅區(qū)宛如一座孤島,可作者并沒有退縮,而是選擇越過那道長城。他并不了解中國紅軍是怎樣的一支隊伍,他可以把非議置之度外,勇敢地踏入這片土地,在這條路上,他遇到許多困難,白匪軍的追殺等,但他終于排除萬難,開始與紅軍接觸,把他之前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
文中的作者遇到問題時,他選擇去探究,去試驗,直到自己了解真相,他不怕任何困難,勇往直前。
但我就沒有這種毅力,我遇到問題時,很輕易地放棄,遇到困難時,我會選擇逃避,而不是去面對。做任何事總是缺少那一份勇氣,一份毅力,使我很難做成功一件事,因此我的成績也很難提高上去。
以后我必須改掉自己的惰性,以文中的作者為榜樣,學會勇敢,學會堅強,遇到困難不退縮,做什么事情都不放棄,堅持到底,多一份探究的勁,使自己不斷完善,做一個男子漢,將來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做一個像作者那樣勇敢的人。
讀了《紅星照耀中國》的前兩章,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吸引著我,影響著我,作者還會經(jīng)歷什么事呢?請聽下回分解。
紅星照耀中國的讀后感篇七
跟官方史書比起來,《紅星照耀中國》(以下簡稱《紅星》)的語言更加生動,更加吸引讀者的興趣。幸好“探險家”斯諾來到中國的西部世界,探索了中國的一隅并記錄了生動的故事。
《紅星》里許多可歌可贊的故事不在本文記述,謹以此文記錄本人一些膚淺的收獲。
1
革命者。
《紅星》中記述了一些革命者,不知道斯諾會不會驚訝,但是我感嘆紅軍中的一些大人物做的是“推翻”自身利益的事情。他們中有富農子弟,小資產階級子弟,甚至大資產階級家庭,竟然站在了革命的一側。原因是什么呢?通過仔細閱讀,我尋找到一個答案----他們是中國人,革命不單純是為自己洗心革面,更是為了整個民族自立自強。這不就是那句老話“格局打開”
2
格局。
格局打開了,信念堅定了,可以邁開步伐向前走了。走路是要有方法的,大步向前,跬步徐行,三步一回頭,都是優(yōu)美的步伐。紅軍沒少走彎路,但終是走上了正確道路。白軍沒少走彎路,但縱然走上了不歸路。誰的步伐好,歷史給了答案。我們個人怎樣才能走出這樣的步伐和人生旅程呢?我認為要因時而異,乘事而行,造勢而進,不要忸怩,不可故步自封。
3
明天的太陽照常升起。
斯諾是戴著白區(qū)售賣的有色眼鏡前往紅區(qū)的,但是他能夠、愿意、也確實是為了摘掉有色眼鏡才來到這片地區(qū)的。如今,各種意見領袖漫天飛舞,豐富咨詢撲面而來,反轉劇情超脫劇本。人們該如何增強定力保持獨立思考,能不能給自己點兒時間看子彈飛一會兒,謀定而后動,知止而有得。
4
選擇。
讀書識字是有用的。如今我們不能滿足于字面意義的讀書識字。這個時代,難再有舊式文盲,誰還不會識字讀書,認得幾門外語的也大有人在。識了字,要讀好書,要會讀書,還要會用書。《紅星》里面的人物,讀哲學、政治、歷史,取其精華。我們不跟偉人比,我們只跟自己較勁。爭取每周拿出5%的時間,讀一讀好書,每年讓出一周的時間到外面“讀一讀”世界,會是有好報的。不要拋棄讀書,不要拋棄自己和世界。
紅星照耀中國的讀后感篇八
作者埃德加.斯諾,懷著對中國革命戰(zhàn)士的重重疑問,以一名記者的身份,冒生命危險奔赴當時被刻意曲解的革命根據(jù)地,與革命領導人進行談話,然后他運用平實、質樸的`文字把一段波瀾壯闊激情燃燒的歲月鮮活的呈現(xiàn)在了這本書上。
紅星照耀中國的讀后感篇九
近日,在老師的精心帶領下,我又重讀了《紅星照耀中國》。
《紅星照耀中國》是一部紀實性文學作品。1936年,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帶著他當時無法理解的諸多關于中國紅色政權革命與戰(zhàn)爭的問題,冒著生命危險進入中國西北革命根據(jù)地,斯諾用客觀而不乏激情的語言記錄了這一段由中國共產黨人所創(chuàng)造的奇跡,第一次向全世界解釋了中國的紅色革命,讓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人民了解到紅軍不可征服的戰(zhàn)斗精神和勇于改變世界的熱情與力量。
他寫毛澤東先寫了“他面容瘦削”、“個子高出一般中國人”、“一頭濃密的黑發(fā)”、“雙眼炯炯有神”等外貌特征,讓我對這位偉人有了大致的直觀印象,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毛澤東酷愛讀書,精通中國舊學,也愛研究哲學,甚至可以花三四夜的工夫,心無旁騖地專門研究幾本哲學書,他每天工作十三四個小時,從來都一絲不茍,有著過人的精力和忍受艱難困苦的能力,從中我可以看出,毛澤東是一個有著相當深邃感情的人以及一個非常偉大的人物。
在斯諾幽默風趣的敘述里,一些幾乎一筆帶過的情節(jié)里,“紅小鬼”的形象鮮活而可愛,他們身上有著在當時中國兒童普遍缺少的高度個人自尊,他們愉快樂觀,生機勃勃,他們耐心勤勞聰明,努力學習,給紅色中國增添了無限的希望與活力。
而紅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作為本書高潮部分,充分展現(xiàn)出紅軍戰(zhàn)士不懼犧牲奮勇拼搏的英雄氣概。長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工農紅軍所取得的軍事奇跡,也是中國貢獻給世界的壯麗英雄主義史詩,紅軍戰(zhàn)士在極度惡劣的困境中所迸發(fā)出的不屈與頑強,所展現(xiàn)的快樂與自信,都是中華民族無比珍貴的精神與財富。
《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猶如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像一顆璀璨的紅星一般,時刻提醒著我們回望歷史,并引領我們腳踏實地,勇敢走向未來,加油,中國少年!
紅星照耀中國的讀后感篇十
讀完了埃德加·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有一些小小的感悟,所以要及時寫下來。
最近幾年,關于原生家庭的論斷受到了熱烈的討論和追捧,很多人把自己終其一生的不幸歸結為原生家庭的不幸福。
可是我在書里看到了主席的原生家庭,也并非盡善盡美。他雖然衣食無憂,但是卻有一個苛刻吝嗇小家子氣的父親,他的父親經(jīng)常打罵他,說他懶,逼得年少的潤之一度要跳池塘自殺,主席一度在書里說,他恨他的父親。可是即便如此,也沒能阻擋主席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一個心系天下蒼生的人。
而且在那個革命的年代,不光主席一個人,其他如彭德懷、朱德等革命前輩,童年生活也都是辛苦異常。彭德懷小時候有個后母,他的后母苛待他,他的父親和祖母曾一致決定要溺死他,逼得他在九歲時便一個人外出闖世界,當放牛娃、做曠工、挖水渠。朱德也說過,他的親生父親待他很壞,最終把他過繼給了別人當兒子。
所以我意識到,不論經(jīng)歷怎樣的困苦,其實人是可以自我救贖的,所謂的原生家庭,不應該成為我意志力薄弱的借口,更不應該成為我完善自己品格的障礙。如果把自己的所有毛病,全部歸結為外因,而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那才是真的懦弱和不堪。所謂活到老學到老,不應該只學習文化知識,也應該包括,不斷學習為人處世的方法,不斷改正自己身上的缺點,努力完善自己的品格,成為一個完美的人。
主席無疑是見過世面的,甚至他自己就是世面,他的世面,來自于深刻的社會責任感,以及對勞苦大眾感同身受的愛和悲憫。可是作為一個卑微而又渺小的普通人,生活在這個俗世里,我對世面二字,也有著自己的理解。曾經(jīng)我以為,所謂“世面”應該就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只有見過高山和大河,看過遠方和田野,胸中有丘壑,才算得上有點世面。
可是在那個革命洪流奔涌的時代,在大多數(shù)同期領導人都是法國、德國、日本留學歸來的背景下,主席在十六歲的時候,才第一次離開韶山?jīng)_那個小山村,而且也沒有任何留學背景,但是這卻絲毫不妨礙他對中國社會深刻的洞察,絲毫不妨礙他自己就是世面。
還有我的同事,他說,他去過最遠的地方就是天津。當他自然而然地說出這句話時,只讓人看到了他的從容、淡定,內心的自信,和生活的充實。有無去過哪里,從來都不影響他人格的善良和高貴。還有,小美告訴我說,康德一生沒有出過他居住的那個小鎮(zhèn),但這也并不妨礙他成為一名偉大的哲學家。
所以說,一個人有無見識,和他去過多少地方,有關系,也沒關系。
紅星照耀中國的讀后感篇十一
知道這本書很久了,但真正坐下來靜靜的細細的翻看卻是第一次。打開它,一幅幅畫卷躍然眼前,一個個故事向我們訴說,沒有濃墨重彩的渲染,革命先烈們卻都有血有肉的站在了我的面前,向我們展示了一群有氣魄有力量有風度有抱負的革命先驅、一段令我們驕傲自豪的歷史。
紅色之旅對斯諾來說是一段神秘而又奇妙的旅程,一個外國人竟然和千萬里外的東方古都的農民、戰(zhàn)士有了緊密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
斯諾的這本書,我理解他分為5個部分,探索紅色中國,中國共產黨的由來、長征、同紅軍在一起、回到白色世界,全篇他帶著疑問,走進了紅軍生活的地方,從這里他認識了毛澤東、朱德、周恩來,他也對共黨產生了最初步的認識,慢慢的與他們一起生活一起戰(zhàn)斗?!靶切侵?、可以燎原”,中國共產黨給大家?guī)砹诵碌乃枷牒托碌闹笇?,讓老百姓的生活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中國紅軍長征的`第一步是要突破敵人嚴密的封鎖線,巧奪大渡河、飛奪瀘定橋,過草原,頭上頂著戰(zhàn)斗機,面前迎接著大自然帶來的挑戰(zhàn)。掉隊,互相團結,重重困難沒有壓倒他們??涩F(xiàn)在的我們呢,一點挫折也受不起,自殺,跳樓一件又一件,甚至,還有的大學生,為找不到工作而,輕生難道生命就如此的不珍貴嗎?你想想看,我們如今的物質生活比紅軍那時候好多了,為何這樣的生活還支撐不起你強大的內心?知足吧,沒有紅軍那樣的團結一心,我們至少要有他們堅定不移的信念。什么信念?為正義,為祖國拼命的熱血情懷!如今的中國,全是建筑在死去紅軍的血肉之上,不為你自己,也要為祖國,那是多少人逝去的青春,又是多少人夜以繼日的努力。我們還有什么理由自殺,這樣的革命價值,是警鐘是不可估量的。生命只有一次,我們起碼要珍惜好它,才談得上自身為祖國的奉獻。
再說說,紅軍外有敵人,內有憂患,自己人都想至紅軍于死地,這樣一只兩面受夾擊的軍隊,卻成為最后的勝利者,他們紀律森嚴,不沾染一切惡習,堅持不拿人民群眾的一針一線,他們?yōu)闊o產階級的人民打仗,幫助貧民,人們都惦記著他們的好,自愿參軍,錚錚男兒血本性。而如今的社會,男生沒有血氣,做美妝博主,不務正業(yè),寧愿在家啃老,也不愿參軍,化妝,打耳釘不在話下,想想在戰(zhàn)場上殺敵的男生,頭破血流,都是家常便飯,他們才拿出了男兒的本色,超越了自我,這是男兒,這是革命時期最man的人。
我敬佩他們,男生應該忙于事業(yè),為社會奉獻有奉獻,因此,革命中的紅軍是覺醒的東方雄獅,既有血性,又有信仰,他是我們所有人的榜樣。
在那個硝煙紛飛,槍聲起伏的戰(zhàn)場上,有一群紅軍戰(zhàn)士在草叢里埋伏,他們一定是這場戰(zhàn)爭的勝利者!
紅星照耀中國的讀后感篇十二
哈嘍!大家好!好久不見,沒錯,是我——海洋。這周我給大家推薦的書是《紅星照耀中國》。下面,跟我一起去走近它吧。
這一本書寫了一個不為我所知的紅色革命,它給我留下了深刻而不可磨滅的印象,是那些紅軍們用那堅強的意志和那必死的決心換來了我們今天的生活。
這本書主要記載了美國記者帶著當時無法理解的關于革命與戰(zhàn)爭的無數(shù)問題,六月間由北平出發(fā),經(jīng)過西安,冒了生命危險進入陜甘寧邊區(qū)。他達到了目的。他沖破了國民黨以及資本主義世界對中國革命的嚴密的新聞封鎖。他來到了當時蘇區(qū)的臨時首都——保安,和毛澤東同志進行了很長時間關于長征以及他個人故事的討論,同時也從很多戰(zhàn)士的長征經(jīng)歷。然后經(jīng)過長途跋涉,他到達了寧夏南部的預旺縣,這已經(jīng)是和國民黨中央部隊犬牙交錯的前沿陣地了,最后他冒著炮火重新折回保安,保安順利到了西安。在這期間他對毛澤東同志以及其他戰(zhàn)士的采訪會編成了一本書,便是這本《紅星照耀中國》。
這個美國記者就是埃德加。斯諾,也是這本書的作者。漫長的四個月旅行中,讓一個資產階級報紙的新聞記者是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人以及革命的戰(zhàn)士們有了真摯的熱烈的感情,而對于在革命與戰(zhàn)爭的激浪中的中國,有了一個全新而又深刻的了解。
其實這本書讓我很有觸動,讓我感受到了清末政府統(tǒng)治的腐敗,以及日本帝國主義者的殘忍與霸道,還有那些偉大的革命先輩斗爭的艱苦,讓我知道了現(xiàn)在的和諧生活是多么的來之不易以及寶貴。
我們一定要珍惜當下的生活,好好讀書,長大后成為國家棟梁之才,同時為偉大而復興的中國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讀完這本書后,我暗下決心一定好好學習,并且要珍惜當下的生活,長大后我要建設祖國報效國家。
我一定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紅星照耀中國的讀后感篇十三
1949年前的中國,也許并不完美,但是她卻擁有一群完美的締造者。
——題記。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無疑是每一個中國共產黨人的豐功偉績,但是卻只被濃縮成了幾個偉大的`代名詞;無數(shù)英烈光華閃耀的姓名,僅僅只是被“共產黨”,“紅軍戰(zhàn)士“這樣籠統(tǒng)的稱謂所代替。
我,不知所言。
今天,我想有些人,也應該被銘記,比如“鄧發(fā)”。
鄧發(fā)作為一個共產黨員,在國共內斗,共產處于下風之時,依然鋌而走險,深入敵內,不斷提供重要情報??梢哉f,共產黨的勝利,鄧發(fā)功不可沒。
在《紅星閃耀中國》中,作者埃德加·斯諾對于鄧發(fā)有如下一段描寫:“他的青銅色的臉上露出惡作劇的笑容,在他卸掉那副墨鏡以后,你一眼就可以看出,他的制服是件偽裝,他并不是個坐辦公室的官僚,而是個戶外活動的人。”
短短幾行,卻飽含了不少的訊息:鄧發(fā)是個臥底,他熟知作者身份,且經(jīng)常鍛煉,身體健康。
在書中對鄧發(fā)并沒有太多的文字去描繪,只有寥寥數(shù)百字,而字字皆為精髓,我讀到的是一個幽默風趣,在敵人的狼窩中,憑著冷靜睿智,與敵人周旋,也依然保持著強大的心態(tài),不畏任何危險的偉大共產黨員,一個置生死于度外的,為國無私奉獻的鄧發(fā)。
我想,新中國的成立,也是有著許許多多像鄧發(fā)一樣的人,發(fā)著光,發(fā)著熱,盡管最后泯于無形。如果樹立一個紀念碑,或許應該有許多從未耳聞,卻立下豐功偉績的英烈被銘刻吧。
也許1949年前的中國并不完美,但是,她有一群完美的締造者,正是有他們的努力,才有今天這個前途無量的中國。
紅星照耀中國的讀后感篇十四
如果中國沒有解放,在一個個充滿槍聲。炮聲的日子里,百姓是多么痛苦?。∥蚁肽銈兌荚诜比A的城市生活,我們今天的幸福,誰又想過這些都是怎么來的呢?這些都是誰得來的呢?這都是工農紅軍得來的`這幾天我懷著好奇地心情讀完了《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這本書用講故事的形式,詳細介紹了工農紅軍如何用智慧和斗志戰(zhàn)勝蔣介石。勇猛戰(zhàn)斗,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戰(zhàn)勝敵人,在失敗中不灰心,不氣餒,在途中幫助過許多百姓,深受百姓的愛戴。這本書其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官帽山上的300多名紅軍被敵軍重重圍困。紅軍團長許光達突然看見有一條長長的藤羅,馬上帶領300多名紅軍戰(zhàn)士用藤羅順利下官帽山。紅軍戰(zhàn)士用智慧和勇敢突圍了。
【本文地址:http://www.mlvmservice.com/zuowen/13482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