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鐘叔河先生主編一套《走向世界叢書》,展示了自一八四〇年鴉片戰(zhàn)爭以來,中國有志向的知識分子,逐步走出國門,向世界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和興國之道;近代中國走向世界,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尋求救國真理過程中的一幅幅畫面。鐘先生在每種書的前面,撰寫一篇介紹該書作者生平、寫作時代背景和評論該書思想內容的敘論,向讀者展示了一幅十九世紀中葉到二十世紀初年的中國人描繪世界的圖卷,勾勒了當時“走向世界”的中國人物的群像。他在這一篇篇敘論的基礎上,寫成《走向世界》一書,引起錢鍾書先生的高度重視,還破例為這本書作了序。錢先生在序言中說:“我首次看見《讀書》里鐘叔河同志為《走向世界叢書》寫的文章,就感到驚喜,也憶起舊事。差不多四十年前,我用英語寫過關于清末我國引進西洋文學的片段,常涉獵叔河同志所論述的游記、旅行記、漫游日錄等等,當時這一類書早是稀罕而不名貴的冷門東西了。我的視野很窄,只局限于文學,遠不如他眼光普照,察看歐、美以及日本文化在中國的全面影響;我又心粗氣浮,對那一類書,沒有象他這樣耐心搜羅和虛心研讀……叔河同志正確地識別了這部分史料的重要,喚起了讀者的注意……給研究者以便利,這是很大的勞績?!贝送?,對中外文化交流史素有研究的李侃先生,也為這本書作了一篇長序。這二位先生,不是一般學者,他們的評價,自然非同泛泛,特別是錢鍾書先生,不論為人還是治學,都以嚴謹著稱,不會輕易稱贊一個人。鐘叔河先生在編書之余,勤于動筆,除了為各種書撰寫序言跋語,還寫作大量散文雜文,可不可以說著作等身,不好下這個定論,不過他的著作,確實不少,有《書前書后》《念樓學短》《學其短》《青燈集》《小西門集》《與之言集》《左右左》《念樓隨筆》等文集問世,我讀過《書前書后》《小西門集》《左右左》等幾本,他的文字,樸實無華,讓人讀的舒服。在寫作上,他一直強調短一些,《學其短》《念樓學短》等,就是他的典型的論短的著作。作為一名編輯,一名文字工作者,文字就是自己的生命,他卻不斷地強調,文字要短一些,這里面的含義,很值得寫作者深思。
鐘叔河先生是怎樣一個人?張中行先生的評價,是“書呆子一路……他的行業(yè)是全套書呆子一路,由讀書、寫作直到編輯、出版。讀書和寫作,閉門家中坐的事,不可見,也就難說。說容易見的編輯和出版,總的說是成就非常大”。黃俊東先生則稱他是“文化播種人”。都是很高也是很中肯的評價。我年輕時和鐘先生有過一點通信,都是與書有關的事,其時他已經頗有名氣,而不以名人自居,還愿意與年輕人交流,給人以教益,實在令人感佩。這是我對鐘叔河先生的一點了解和一點感想。為學其短,也為功德考量,就此打住。?
【本文地址:http://www.mlvmservice.com/zuowen/134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