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工程合同管理師優(yōu)質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2-12-31 14:24:31
最新工程合同管理師優(yōu)質
時間:2022-12-31 14:24:31     小編:zdfb

現今社會公眾的法律意識不斷增強,越來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合同協(xié)調著人與人,人與事之間的關系。那么一般合同是怎么起草的呢?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yōu)秀的合同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工程合同管理師篇一

市場經濟在某種意義上說是法制經濟,是契約經濟、合同經濟。

現代社會可以講是合同社會。

一個企業(yè)的經營成敗和合同與合同管理有密切關系。

因此,必須十分重視合同及合同管理。

工程合同管理必須是全過程的、系統(tǒng)性的、動態(tài)性的。

全過程就是由洽談、草擬、簽訂、生效,直至合同失效為止。

我們不僅要重視工程合同簽訂前的管理,更要重視工程合同簽訂后的管理。

系統(tǒng)性就是凡涉及合同條款內容的各部門都要一起來管理。

動態(tài)性就是注重履約全過程的情況變化,特別要掌握對我方不利的變化,及時對合同進行修改、變更、補充或中止和終止。

切不可以為簽了合同就萬事大吉,我們要防止由于合同管理不善而遭到的懲罰。

1、建筑施工企業(yè)工程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合同簽訂階段的問題。

1.1.1合同主體不當。

合同當事人主體合格,是合同得以有效成立的前提條件之一。

而合格的主體,首要條件應當是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的合同當事人。

這里要防止兩種傾向:一是雖然具有上述兩種能力,但不是合同當事人,即當事人錯位,也是合同主體不當;二是雖然是合同當事人,但卻不具有上述兩種能力,同樣是合同主體不當。

1.1.2合同文字不嚴謹。

不嚴謹就是不準確,容易發(fā)生岐義和誤解,導致合同難以履行或引起爭議。

依法訂立的有效合同,應當體現雙方的真實意思。

而這種體現只有靠準確明晰的合同文字。

可以說,合同講究咬文嚼字。

1.1.3合同條款掛一漏萬。

就是說不全面、不完整、有缺陷、有漏洞。

常見漏掉的往往是違約責任。

有些合同只講好話,不講丑話;只講正面的,不講反面的,不懂得簽合同應當“先小人后君子”的訣竅,一旦發(fā)生違約,在合同中看不到違約如何處理的條款。

1.1.4只有從合同而沒主合同。

主合同是指能夠獨立存在的合同,如工程施工總承包合同等。

從合同是指以主合同的存在為前提才能成立的合同,如建筑工程分承包合同及保證合同、抵押合同等。

沒有主合同的從合同是沒有根據的合同,是“無源之水”,而“無源之水”是不存的。

1.1.5違反法律法規(guī)簽訂無效合同。

《合同法》規(guī)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簽訂的合同屬于無效合同,而無效合同是不受法律保護的。

目前不少建筑施工企業(yè)所簽訂的合同,有些是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實質也是無效合同。

1.2合同履約階段的問題。

1.2.1應變更合同的沒有變更。

在履約過程中合同變更是正常的事情,問題在于不少負責履約的管理人員缺乏這種及時變更的意識,結果導致了損失。

合同變更包括合同內容變更和合同主體的變更兩種情形。

合同變更的目的是通過對原合同的修改,保障合同更好履行和一定目的的實現。

作為承包方的建筑施工企業(yè),更重要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關鍵在于變更要及時。

1.2.2應當發(fā)出的書面函沒有發(fā)。

在履約過程中及時地發(fā)出必要的書面函,是合同動態(tài)管理的需要,是履約的一種手段,也是建筑施工企業(yè)自我保護的一種招數,可惜這一點往往遭到忽視,結果受到懲罰。

《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把雙方有關工程的洽商、變更等書面協(xié)議或文件視為合同的組成部分。

因此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

1.2.3應簽證確認的沒有辦理簽證確認。

履約過程中的簽證是一種正常行為。

但有些施工企業(yè)的現場管理人員對此并不重視,當發(fā)生糾紛時,也因無法舉證而敗訴。

1.2.4應當追究的卻過了訴訟時效。

建筑行業(yè)被拖工程款的情況相當嚴重,有些拖欠沒有訴諸法律,但當起訴時才發(fā)現已超過了兩年的訴訟時效,無法挽回損][失。

超過了訴訟時效等于放棄債權主張,等于權利人放棄了勝訴權。

1.2.5應當行使的權力沒有行使。

《合同法》賦于了合同當事人的抗辯權,但大多數建筑施工企業(yè)不會行使。

發(fā)包方不按合同約定支付工程進度款,施工企業(yè)可以行使抗辯權停工,但卻沒有行使,怕單方面停工要承擔違約責任,結果客觀上造成了墊資施工,發(fā)包方的欠款數額愈來愈大,問題更難解決。

1.2.6應當重視證據法律效力的卻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并不是所有書面證據都具有法律效力的。

有效的證據,應當是原件的、與事實有關的、有蓋章或簽名的、有明確內容的、未超過期限的。

不具備法律效力的書面證據只是廢紙一張。

2、建筑施工企業(yè)合同管理中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2.1歷史根源。

當今的建筑施工企業(yè),特別是老的國有企業(yè),大多數人是從計劃經濟時期走過來的,不少企業(yè)領導和管理人員的思想方法和管理方式以及管理制度都帶有計劃經濟的色彩。

在計劃經濟年代,建筑施工任務是上級下達的,是按地域分工承擔施工任務的。

一切都在上級計劃控制之內。

建筑施工企業(yè)只管生產,無須講經營,更不講什么效益。

發(fā)包方給任務只需一紙“委托書”,雙方根本不講什么合同不合同,只要有“委托書”就行,甚至委托書也沒有。

同樣總分包之間不講什么合同。

因此,在計劃經濟年代里,建筑施工企業(yè)基本上沒有合同這回事,因此也就不存在什么合同管理了。

隨著計劃經濟逐步轉向市場經濟,出現了市場競爭,施工任務的取得是通過招標投標,中標的施工單位與發(fā)包單位簽訂施工合同。

建筑業(yè)的廣大從業(yè)人員開始接觸合同,引入合同意識和合同管理,合同管理在當初的起步階段是很不規(guī)范的,也沒有什么示范文本,合同的內容過于簡單和粗糙,甚至有漏洞,并由此引出了不少教訓,交了不少學費。

一項工程辛辛苦苦贏得的只是一點點利潤,到頭來由于合同的漏洞,一場官司就輸掉了,甚至賠上了老本。

目前,建筑施工企業(yè)的合同管理進一步完善,可以說基本到位。

但受計劃經濟體制的殘余影響,至今在合同與合同管理上仍然存在諸多問題。

2.2認識根源。

主要是建筑業(yè)不少從業(yè)人員對市場與合同、合同與合同管理兩對關系缺乏認識。

合同的成立必須以市場為前提,沒有市場談不上什么合同。

合同是市場的產物,是市場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

有些業(yè)內人士不了解市場與合同的必然聯(lián)系和相互依存的關系,只顧到市場承攬任務,卻不去簽訂合同或者草率簽訂,結果遇上糾紛就沒有協(xié)商與調解的依據,或者依據不足。

其次,是對合同與合同管理的`關系缺乏認識。

這也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系。

合同管理是合同洽談、草擬、簽訂、履行、變更、中止、終止或解除全過程的管理。

合同產生在合同管理的前期階段,在這一階段往往受到高度重視。

一旦合同簽訂了,施工任務到手了,合同就束之高閣了,甚至忘記了,忘記了合同履行過程是實現權利義務的過程,而僅僅把它看成是生產過程,因此,合同管理的問題大多數產生在中期和后期履行階段。

但這并不是說前期階段就沒有問題,前期階段所出現的問題,多數是由于急于簽成合同而過于草率或者對發(fā)包人的遷就。

2.3法律根源。

主要指的是合同的法律根源存在兩個滯后:合同法律滯后和我們的合同法律意識滯后。

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我國的合同法律是滯后的。

我們所處的合同法津環(huán)境是不完善的。

由于合同法律滯后,再加上上述的歷史根源和認識根源,我們建筑企業(yè)的從業(yè)人員的合同法律意識更為滯后,

最明顯的表現是不認識合同與合同法律的關系,訂立和履行合同往往離開合同法律,想怎么寫就怎么寫,想怎么簽就怎么簽,缺乏依法訂立和履行的意識,造成不少失誤和損失。

2.4制度根源。

企業(yè)缺乏一套嚴謹的合同管理制度,對合同管理未能體現規(guī)范化、法制化和科學化的要求。

企業(yè)合同管理制度滯后,跟不上合同管理的客觀要求。

建筑業(yè)改革開放初期,企業(yè)只有合同而沒有合同管理。

由于吃虧交了學費,于是開始建立企業(yè)的合同管理制度,但很不完善。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和各項法律法規(guī)的不斷完善,合同管理制度才不斷補充完善,由合同的洽談、簽訂、履行、變更到中止或終止、解除全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用制度規(guī)定下來。

到目前為止,企業(yè)的合同管理,可以說基本上有章可循,但由于諸多原因,加上舊的習慣勢力的影響,有章不循的現象還不時出現。

在實際的合同管理工作中,制訂制度很重要,執(zhí)行制度更為重要。

無章可循不行,有章不循也不行。

而且,隨著市場的規(guī)范運作和市場形勢的發(fā)展變化,合同管理上也會不斷產生新的問題,提出新的要求,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完善原有的合同管理制度。

3、解決建筑施工企業(yè)合同管理中存在問題的主要對策

3.1提高合同管理人員素質。

提高合同管理人員素質是企業(yè)合同管理的首要任務,又是當前的迫切需要,可從下述幾個方面著手:

3.1.1選好人員。

【本文地址:http://www.mlvmservice.com/zuowen/976376.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