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六年級語文教案全冊教案部編版(匯總21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2 15:34:02
優(yōu)秀六年級語文教案全冊教案部編版(匯總21篇)
時間:2023-11-02 15:34:02     小編:BW筆俠

教案的編寫需要具備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和靈活性,以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教學環(huán)境的變化。教案應該注重教學過程中的引導和啟發(fā),要鼓勵學生思考、探究和合作,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的能力。接下來是一份教案參考資料,大家可以根據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內容。

六年級語文教案全冊教案部編版篇一

一、復習導入。

1、今天繼續(xù)我們的阿聯酋之旅。居住在阿聯酋的阿拉伯人都相信天使,可天使并沒有給他們厚待,而是給了他們一片“不毛之地”。(出示第一句,齊讀)

2、但阿聯酋人卻在這片土地上創(chuàng)造了太多奇跡,他們建設了世界上最高的塔——迪拜塔;建造了世界上最豪華的賓館——七星級賓館;他們還在沙漠里建造了世界上第三大室內滑雪場……這一切似乎都不可能,但都發(fā)生了。然而阿聯酋人創(chuàng)造的最大奇跡都不是這些,而是他們在沙漠里建造了綠洲。(出示第二句話,齊讀)

3、這樣的綠洲多不多,你從哪兒可以看出來?

4、齊讀第一段。

二、學習第2、3、自然段。

1、談話:迪拜就是這眾多綠洲中的一個,看圖,誰能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柏油馬路四通八達,各式車輛川流不息,摩天大樓鱗次櫛比。與之相伴的還有綠樹成陰,鮮花夾道,芳草成坪,好一個一個生機勃勃的都市。

3、過去可不是這個樣子,看圖,說說那時的迪拜是個什么樣子。(學生回答)課文是怎么介紹的.呢?引讀第三段中句子,相機理解“不毛之地”。(板書:不毛之地)

4、讓不毛之地上綠樹成陰鮮花遍地容易嗎?阿拉伯朋友是怎么告訴我們的?引讀第三段第一句話。教師相機板書:花大代價。什么叫代價?(估計學生會回答指錢)

5、到底需要多少錢呢?引讀第二句。

7、這么多錢,都花什么地方去了?能用書上的句子告訴我嗎?(生讀3節(jié)中的話。)

這段話中有很多表示動作的詞語,再讀一讀,你們能感受到什么?

8、我們來齊讀一下寫迪拜人民怎樣花大代價的句子。

9、老師相信了。老師覺得“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在這里,培育一棵樹的費用抵得上培養(yǎng)一個孩子”的句號可以改一下。

10、看迪拜人民為此做了那么多工作,不僅花了錢,其實更多的還花了——精力,真是用心良苦。所以呀,“代價”這個詞不光有花錢的意思,還指為達到某種目的所耗費的精力。(再讀“阿拉伯朋友——花很大的代價培植的?!保?/p>

11、過渡:是什么讓人們有這么大的決心去建設這樣的綠洲呢?

引導認識: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指導學生用“自豪”的語氣讀好“人類有了綠樹、鮮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麗?!边@句。

12、也正是因為這樣,在迪拜,我們看到――引讀“地上沒有一片……或是在草地上行走?!?/p>

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么?

三、學習第4、5、6、7自然段。

1、過渡:迪拜人民花大代價讓不毛之地種上了植物,要讓它們長得好長得美還需做什么?請同學們自讀課文4—7自然段,看看你又知道了些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精心侍弄

4、師:能通過讀6節(jié),把你們內心的感受告訴我們嗎?

四、總結課文,拓展練筆。

1、阿拉伯朋友說:“人類有了綠樹、鮮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麗?!卑⒙撉跞嗣癫幌б磺写鷥r改造環(huán)境,他們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自己創(chuàng)設了一個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

2、出示一組“迪拜”街頭的照片,讓學生以“迪拜街頭風光”為題,寫一段介紹

3、交流。

4、總結:生活在沙漠的人們,他們竭盡全力的想把沙漠改造成綠洲;生活在綠洲的我們,有時卻無知地把綠洲改造成沙漠。不要要等到悲劇發(fā)生的那一天,我們才從夢中驚醒——我們的綠色家園呢?讓我們記住阿拉伯朋友的話吧:“人類有了綠樹、鮮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麗?!保R讀)

六年級語文教案全冊教案部編版篇二

一、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揣摩重點語句,感受作者對親生母親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揣摩重點語句,感受作者對親生母親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

三、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談話導入

同學們,課前我們來做一個交流,你們知道“國寶”指什么嗎?(是什么?生:熊貓)對,是我們國家的大熊貓被稱為國寶,然而在北京大學曾經有一位九十多歲的老人也被稱為“國寶”,你們知道他是誰嗎?(生:季羨林)回答得非常正確,正是季羨林老先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一篇散文,題目是《懷念母親》。(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2、走進季羨林

在了解作者這一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都做了預習,手頭有有關季羨林的相關資料。在做匯報時,師應引導學生放下手頭資料,口頭表述自己所知道的季羨林,可以簡短,可以只說一點,忌學生照著資料讀。

師:同學們都說出了自己所了解的季羨林,那么退去我們剛才所聽到的那些耀眼的光環(huán),今天他是以一個兒子的身份出現的,我們要品味的是他平凡而真摯的情懷。

3、生字新詞

相信同學們已經預習了這篇課文中的生字詞,文中的生字詞會讀了嗎?好,那老師就要考一考你們了,同學們來看小黑板。請生讀:

真摯朦朧凄涼可見一斑

篇目薄暗棄養(yǎng)頻來入夢

沮喪奔喪寢不安席

心潮騰涌思潮起伏終天之恨

小結:多音字有奔;薄

(在講解多音字的時候要給學生解釋清楚,什么時候讀什么音)

奔:奔走;急跑;趕忙或趕急事;逃跑--讀一聲

直向目的地走去;年紀接近--讀四聲

?。号c厚相對應,薄板、薄紙--讀bao,二聲

合成詞,單薄,淺薄,紅顏薄命--讀bo,二聲

薄荷、薄荷糖--讀bo,四聲

師:大家讀的都非常準確,老師希望大家在讀的時候聲音可以放開,再響亮一點,好,我們來一起讀一遍。

2)形

小結:斑(班);朦朧(月字旁,指景象、事物模模糊糊,這是一個形聲字,用形聲字的方法識記漢字,這是一個好方法);篇(下面一橫);頻(不是少)

師:同學們現在打開語文書,翻到25頁生字表部分,就我們剛才說的這幾個字,容易寫錯的,你在生字表旁邊的空白的地方一個字寫一個,要求清楚嗎?好,開始。(寫字的時候要注意坐姿,對)

寫完的同學抬頭,好,我們現在已經會讀會寫了,那文中的詞語的意思你都理解了嗎?(小黑板加小三角號標注)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小結:查字典是我們學習的好方法。我們對這些詞語的理解都是借助了字典這個工具書來理解的,那么接下來我們還要將這些詞語放在文章里聯系上下文做一個深入的理解。

這個環(huán)節(jié)的增加是為了讓學生對相關詞語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為課文探究環(huán)節(jié)的抓重點字詞理解字詞及情感打基礎、做準備。

4、課文探究

1)朗讀課文,梳理脈絡;

師:請同學們在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的基礎上,自由朗讀課文,思考在這篇課文里,作者提到了幾位母親?并試著理清課文的層次,劃分段落。

2)梳理課文脈絡,理清層次

生:提到了兩位,一位是親生母親,一位是祖國母親。

師:說得非常好,那么他對這兩位母親懷著怎樣的感情呢?

生:“我對這兩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

師:很好,你能告訴大家你從哪找到的嗎?

生: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師:生齊讀“我對這兩位母親……”,再讀:要讀得整齊,更要讀得有感情。

3)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著重研究研究,季老對他的親生母親這種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下面請同學們看學習要求3。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2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從哪些句子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對親生母親的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正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朗讀課文的時候記得拿起筆來在書上做適當的批注、勾畫,還可以寫上自己的感受。要求清楚了嗎?好,開始。

師:如果你自學好了,就可以進行小組討論了。

師:好了,同學們,可以了嗎?誰來說一下。

【生讀課文相關語句。體會感情。答題思路:通過什么(關鍵詞)體會到了什么(感情)】

分析:

a“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

母親的去世,讓作者感到無比的傷心,一連痛哭了好幾天,而且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可見作者多么愛自己的母親。

b“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恨”,終天之恨。作者當時是什么心理?非?;诤蕖K诤奘裁茨??六歲離開,大二棄養(yǎng),20歲,離開了母親多少年?十四年,相處時間很短,整整十四年幾乎沒有見過,當他想見母親的時候,他的母親卻走了,還沒有等到孩子報答恩情母親就棄養(yǎng)了。他悔,悔自己為什么要離開故鄉(xiāng)離開母親,他恨,恨自己為什么沒有為母親承擔更多的家務,為什么沒有替母親分擔更多的憂愁。

靈魂不全:母愛是我們自身靈魂的一部分,如果失去了母愛將會使靈魂殘缺。作者將失去的母愛看成是靈魂缺失的一部分,可見失去母親對作者的打擊是非常大的,以至于讓作者抱憾終身。同樣,一個沒有了母親關心。嘮叨的人生活就也就變的毫無意義,一切都變的空虛和寂寞了。

在帶學生領會“終天之恨”時,讓學生出示自己課前預習搜集到的有關季羨林寫母親的文章,師簡單點評,有學生出示了《賦得永久的悔》,師重點范讀第一和第四自然段及第五自然段的重點語句,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作者對母親去世的終身遺恨。

c“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p>

師總結:母親為孩子付出了全部??墒窃谀赣H臨終的時候有沒有見到作者?沒有見上作者一面就永遠的離開了自己的孩子,離開了這個世界,所以作者的內心充滿了悔恨,充滿了痛苦。

(2)朗讀:

a,個別生讀(悔恨)

b,生齊讀“我痛哭了幾天……數十年如一日”。

師:孩子們讀的太好了,這里我們深刻地體會到了作者失去母親之后的傷心、痛苦和悔恨。

5、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課文中的生字詞,了解了作者,主要學習了作者對親生母親的那份情,那么作者對祖國母親又是怎樣的情?我們下一節(jié)課再來學習。

6、作業(yè):繼續(xù)預習課文,有感情朗讀課文。

六年級語文教案全冊教案部編版篇三

教材分析:第一單元是圍繞“樂趣”安排了一下五篇課文:《養(yǎng)花》《古詩二首》《山中雜記》《爸爸帶我去爬樹》《美猴王》。這五篇課文,其中《養(yǎng)花》《古詩二首》和《山中雜記》要求精讀,《爸爸帶我去爬樹》、《美猴王》要求略讀,這五篇課文涵蓋勞動之趣、田園之趣、動物之趣、游戲之趣,同時蘊含著辛苦之樂、農家之樂、和諧之樂、學習之樂、群居之樂。本單元突出的特點就是圍繞“樂趣”展開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生活中有許多趣事。只有熱愛生活,才能享受生活之趣,熱愛自然,就能體會自然之樂。單元學習目標:

1.學習生字詞,把握課文大意。了解作者不同經歷和不同的心理感受對抒發(fā)自己情感的作用。并通過作家繪聲繪色地描寫理解“樂趣”的含義。

2.能用簡練的語言準確說明文章所寫的事例;學習選擇小事例“以小見大”以突出人物情感。

3.引導學生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快樂,使自己擁有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和情緒。學習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從養(yǎng)花中得到的樂趣。

2.寫自讀筆記,學習圍繞中心從不同角度選材的方法。學習本文語言自然樸素的方法。3.獨立自主學字詞。認字3個,寫字2個。

4.理解“計較、奇花異草、置之不理、秉燭夜游”等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從養(yǎng)花中得到的樂趣。2.寫自讀筆記,學習圍繞中心從不同角度選材的方法。3.學習本文語言自然樸素的方法。

學生:課前認真預習課文。(了解作者,了解作品,了解文章內容,自學生字詞。)教師:制作課件,搜集資料。

柏合學校教學案設計

1.學習本課3個生字;2.背誦并默寫兩首古詩;

3.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所描寫的景象,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4.感受鄉(xiāng)村生活,陶冶愛美的情趣,養(yǎng)成積累的習慣。

1.背誦并默寫兩首古詩;

2.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

所描寫的景象,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師:課文的相關寫作背景,課堂練習題。學生:預習,搜集相關資料

1.基礎知識目標:掌握本科生詞生字,在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詞語的意思。2.能力目標:

學習用詳略結合的手法敘事。

繼續(xù)學習用平淡、自然、流暢、親切的語言敘事。

理解作者平和心態(tài)以及從大自然得到的樂趣。

六年級語文教案全冊教案部編版篇四

1、學會9個生字,理解課文內容,領悟文章首尾呼應的表達方法。

2、能結合重點詞句,深刻感悟“沒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為可貴”的道理。

一、引入揭題

1、故事引入:

上課之前,我們先來聽一個故事:一個夏天的晚上,有一家人坐在院子的大樹下邊乘涼邊談話,忽然談到房子的風水問題,大兒子說:“哎呀,我們這個房子結構太不好了,四面都是高墻,中間一棵樹,樹就是木,這加起來不就是困難的困嗎?難怪我找工作呀、做生意呀處處碰壁,不行,明天我要把這棵樹砍掉,不能讓咱們天天生活在困難之中?!奔胰艘宦牐X得有理,就都同意了。第二天,他們就把這棵樹給砍掉了,個個都很高興,以為從此就可以擺脫困境,這家的老二看著院中砍掉的大樹,越看越別扭,想了一會兒,忽然大聲說道:“哎呀,不好,這下更糟了。”

我想問問大家,怎么更遭了呢?(板書:囚)原來是困難的困,遇到困難還可以克服,可現在變成囚。“囚”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會意字,就像一個人被關在四面密封的高墻之中,目之所及都是那狹窄的四角的天空。

3、下面,就讓我們走進文本,走進作家趙麗宏純真的童年時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大家打開書69頁,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懂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1、文中的這些詞你會讀嗎?

出示:飼養(yǎng)寧可驚惶不安餅干屑窸窸窣窣威風凜凜

2、誰來說說“我”和妹妹為什么想養(yǎng)螞蟻?

出示:童年時認為所有的動物都可以由人來飼養(yǎng),而且可以從小養(yǎng)大。

3、兄妹倆幾次養(yǎng)螞蟻?每次養(yǎng)螞蟻的結果如何?

4、根據剛才的回答,完成這樣一個練習,

出示:“我”和妹妹想養(yǎng)螞蟻是因為()第一次(),結果()。第二次(),結果()。

5、哪幾自然段是寫兄妹倆第一次囚蟻?第二次呢?

6、不知不覺,我們已經理清了課文的條理,弄清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下面,我們先來學習兄妹倆的第一次囚蟻。

三、精讀課文,深入感悟

(一)學習第一次囚蟻。

1、默讀2、3、4自然段,我們是怎樣養(yǎng)螞蟻的?邊讀邊勾畫,并寫下自己的感受。

出示:找一個有蓋子的玻璃藥瓶,然后將螞蟻捉到瓶子里,我們一共捉了15只螞蟻,再旋緊瓶蓋。

大家都來讀讀這句話,哪個詞讓你強烈的感受到這是在“囚”蟻?(點紅旋緊瓶蓋)

“旋緊瓶蓋”,這個看似普通的小動作,對15只螞蟻意味著什么?

2、除了這個詞,還有一個詞也讓我們?yōu)槲浵伕械綋模l找到了?(點紅藥瓶)

3、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螞蟻受不了?(指名說)

出示:我和妹妹興致勃勃的觀察螞蟻們在瓶子里的動靜,只見它們不停地搖動著頭頂的兩根觸須,急急忙忙地在瓶子里上下來回的走動,似乎在尋找什么。

哪些詞語觸動了你?

引導學生抓住“不停地”、“急急忙忙地”、“上下來回地”,體會螞蟻的難受和焦急。

相機引導1、你們知道螞蟻的觸須有什么作用嗎?它們可能在相互說些什么?

相機引導2、螞蟻在瓶子里急急忙忙地、上下來回地干什么?

4、指導學生讀好這句話,讀出當時難受、焦急的心情。

師述:時間在一分一秒的過去,藥味還是那么濃烈,它們現在不僅僅是難受了,而是十分痛苦。哪句話可以看出來?(指名說)

5、哪些詞語讓你感受到螞蟻的痛苦?

引導學生抓住“驚惶不安”“奔跑”“大聲喊叫”體會螞蟻害怕、恐懼的心情。

相機引導1、什么叫“驚惶不安”?它們?yōu)槭裁础绑@惶不安”?

相機引導2、螞蟻們此時為什么喊叫?在喊叫什么?

6、我們來看看這句話中的三個詞與上句話中的三個詞有什么聯系:剛開始螞蟻們急急忙忙地在尋找出口,發(fā)現找不到,所以現在變得(),剛開始螞蟻在藥瓶中不舒服很難受,來回地走動,而現在是十分痛苦,所以在(),剛開始它們用觸角傳遞信息,說著、交流著、詢問著,而現在發(fā)現生命受到了威脅,所以在()。

讀著這些詞,讀著這句話,你感受到螞蟻此時怎么樣的心里?

7、指導學生讀出螞蟻驚慌害怕的心情。

師述:可惜螞蟻的吶喊呼救,螞蟻的害怕恐懼,對于當時年僅五歲的我來說,聽不見也不明白,這是在養(yǎng)螞蟻嗎?這分明是在囚蟻。

(二)學習第二次囚蟻

請大家默讀課文5——7自然段,看看第二次兄妹倆又是怎么養(yǎng)螞蟻的?邊勾畫句子邊寫下自己的感受。

1、學生默讀5——7自然段。

2、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扎洞眼、剪稻草、放餅干屑、貼著耳朵聽

3、從兄妹倆為螞蟻做的這一件件事中你感受到什么?(指名說)

4、這次,兄妹倆為螞蟻付出了真心與努力,算不算囚蟻呢?(指名說)

5、誰用一句話告訴我螞蟻后來的結果?出示句子:不到兩天時間,火柴盒里的螞蟻全都逃得無影無蹤。

這句話中的“全都”和“無影無蹤”給你怎樣的感受?

比較句子:不到兩天時間,火柴盒里的螞蟻逃走了。

7、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只小螞蟻,你會怎么選擇?對你來說,你覺得最重要的是什么?

8、我們來看看螞蟻們的真實想法。出示:我也終于明白,螞蟻們是不愿意被關起來的,它們寧可在墻角、路邊和野地里辛辛苦苦的忙碌搏斗,也不愿意在人們?yōu)樗鼈冊O置的安樂窩里享福。請大家讀讀這句話。

六年級語文教案全冊教案部編版篇五

本學期我擔任六(x)班語文教學工作,現將本學科教學工作設定計劃如下:

本班是我新接手的班級,分別由來自五所不同小學的學生組成,成績參差不齊。從上學期期末考試成績來看,學生整體水平一般,優(yōu)秀率x%,及格率x%。學生具體情況還有待開學后逐步摸清。

本冊教材共分八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國在我心中、心靈之歌、珍愛我們的家園、初識魯迅、輕叩詩歌的大門、人與動物、藝術的魅力,除去第六單元,共有二十八篇課文,精讀課文、略讀課文各十四篇。

第一單元: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之美的情操,品味優(yōu)美的語言,豐富語言積累。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大自然,體會作者如何進行觀察展開聯想和想象,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

第二單元:讓學生通過讀書感受愛國之情,感受中華兒女的愛國情懷,為祖國的日益強大感到驕傲。同時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第三單元:體會真情帶給人們的感動,樹立講誠信,動真情,樂于用自己的愛心幫助別人的品質。學習作者通過環(huán)境描、人物心理活動等方面的描寫,刻畫人物形象。

第四單元:感悟人類生存與自然的密切關系,懂得珍惜資源,保護環(huán)境。學習本組課文,注意把握主要內容,聯系實際,深入思考。同時,積極行動起來,為了我們家園的美好明天,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五單元:通過學習魯迅的作品及回憶魯迅的文章,從正面、側面不同的角度認識魯迅。注意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并繼續(xù)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

第六單元: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更多地了解詩歌、搜集詩歌、欣賞詩歌,也可以試著寫一寫。

第七單元:本組課文向我們講述了發(fā)生在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動物豐富的感情世界。學習時,注意體會課文表達的情感。

第八單元:走進藝術的百花園,欣賞各種藝術形式的美,感受藝術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培養(yǎng)熱愛藝術的情操。同時學習作者展開聯想和想象進行表達的方法。

1、認真?zhèn)湔n上課

在備課方面,我要注重對教材的鉆研,切實加強課堂研究,避免上課馬虎,然后搞題海戰(zhàn)術的做法。

上課方面,我要加強課堂管理,督促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時以情感人,以飽滿的熱情和教學藝術點燃學生學習情感,形成規(guī)范、和諧的課堂氛圍。

2、重視識字和積累。在課堂教學中對生字新詞經常進行聽寫、運用等訓練,對于課文中需要背誦的內容將老師考和小組長考相結合,同時經常鞏固舊的知識。

3、立足于課堂培養(yǎng)閱讀能力。精讀課的教學中,根據教材特點指點學習方法;略讀課的教學,放開手,讓學生運用在精讀課中學到的方法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閱讀能力。

4、注意書寫訓練,要求使用鋼筆書寫,有一定的速度,重質量輕數量,提高書寫能力。

5、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積累、運用范文的語言,學習范文的寫作方法,并能遷移運用到習作中來。

六年級語文教案全冊教案部編版篇六

1、認識“斟、酌、怔、敝、宗”5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了解課文講了怎樣一個故事。

2.從三個人爭畫中,你覺得他們有哪些共同的特點?

體會三個人之間的情感。

一、揭題

1.板書課題,讀了題目之后你有什么問題?(誰和誰爭畫?他們?yōu)槭裁礌幃嫞繝幍氖鞘裁串??爭畫的結果如何?)

2.簡單交流上述問題。

二、學前準備

根據自己了解的材料,講一講對毛澤東、齊白石和郭沫若的了解。為讀懂課文做一個鋪墊。

三、初讀課文

1.默讀課文,看看誰和誰爭畫?課文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2.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盡量通過查字典、聯系上下文感悟。

3.解決不了的問題,留待討論時與同學、老師研究。

四、再讀課文

1.思考:三人爭畫的原因是什么?結果如何?

2.組織學生討論,解疑。達到基本理解課文內容。

五、小結

1.談談自己讀了課文后的感受。

老師小結:從毛澤東、郭沫若、齊白石爭畫這篇文章中我們深深體會到了三位大家的知識淵博,才思敏捷,不愧當代的偉大人物。同時也感受到了他們之間的默契,對中國歷史文化的獨到理解。

2.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誦讀。

六、作業(yè)

摘抄自己最喜歡的語句。

六年級語文教案全冊教案部編版篇七

1、(播放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戰(zhàn)爭場面。)教師描述:1662年2月,民族英雄鄭成功率領軍隊打敗了荷蘭侵略者,收復了臺灣,為中華民族立下了不朽的功勛。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題目就是鄭成功。

通過課前的預習,你有什么問題嗎?

大家提了這么多問題,真愛動腦筋。下面你就確定一個或幾個感興趣的問題上網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根據需要你可以獨立研究,也可以和別人合作學習。

(在學生上網學習的過程中)大家在網上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有了感受和體會,可以打開“自由論壇”這一窗口,把它寫下來,與同學一起分享。

1、下面我們來交流一下學習的收獲。

a、寶島臺灣

引導學生自由發(fā)言,感受臺灣的美麗富饒。

(利用網絡教學的功能顯示學生打開的網頁)

過渡:是??!寶島臺灣多么美麗、多么富饒,它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稍诿鞒陂g被荷蘭殖民者強占了38年之久。此時,你們有什么想法?在1662年,鄭成功駐軍廈門時,就下定決心收復臺灣。聽,他在說(網絡出示句子)教師范讀。

誰也想讀一讀?指名讀;多么慷慨激昂的話語??!一起讀。(齊讀)

b、收復臺灣

過渡:那鄭成功是怎樣收復臺灣、建設臺灣的呢?

(引導學生暢所欲言,感受體會鄭軍官兵的`神勇。)

讓我們回到1662年硝煙彌漫的臺灣戰(zhàn)場,感受一下鄭軍官兵的神勇。(播放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戰(zhàn)爭場面,并配以文字錄音。)

看了剛才的畫面,你想說什么?

引讀課文第6自然段:多開心,多痛快呀!曾經殘酷奴役臺灣同胞的荷蘭侵略者們得到了應有的下場,臺灣同胞個個,他們,高山族的酋長也送來,鄭成功為了表示感謝,也回贈給他們。

這一天,是臺灣的不眠之夜,街頭巷尾。

“載歌載舞”什么意思?人們在什么情況下,會載歌載舞?(自由暢談)

(如果學生沒能就具體事情說,教師引導:你能具體地說一說嗎?)

說得真好,大家都能留心生活,都有一雙會發(fā)現的眼睛。

c、建設臺灣

過渡:除了這些內容,你從網上還了解到了什么?

引導:鄭成功是怎樣建設臺灣的呢?

(利用網絡教學的功能顯示學生打開的網頁)

d、除了收復臺灣、建設臺灣以外,你還了解到其它關于鄭成功的資料嗎?(引導學生全面感知鄭成功的情況,從而對鄭成功其人有正確全面地評價。)

1、學到這兒,你知道為什么稱鄭成功為民族英雄了嗎?

3、課文的最后一段話表達了我們共同的心聲,誰來讀一讀。(網絡出示句子)

4、是啊,這位令世人景仰的民族英雄將永遠銘刻在我們的心中。來,我們一起讀。

1、今天,我們運用網絡學習了鄭成功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想法?

2、在這個網站上可以查找到你需要的內容,大家課后可以帶著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繼續(xù)登陸網站學習研究。

“在兒童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保ㄌK霍姆林斯基)作為六年級的學生來說,已初步具備了學習語文的能力,但他們仍處于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年齡階段,這就需要以各種方式來激發(fā)、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如果只有老師空洞的講解,不僅信息少,效果差,還會嚴重影響學生對本課知識探究的興趣。所以我在教學中中不僅提供了大量的文字資料,還收集了大量的圖片資料,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氛圍中主動建構知識結構?!百|疑問難,確定任務——上網瀏覽,自主學習,交流討論,合作學習,發(fā)情感,延伸學習”的教學模式,讓我的教學如虎添翼,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六年級語文教案全冊教案部編版篇八

教學目標:

1、通過自學識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指尖的世界”的含義。

3、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盲人教育工作者的奉獻精神,喚起對生活的自信與樂觀。

教學準備:

布置學生自主預習,自學生字新詞,讀順課文;教師準備一些身殘志堅的典型人物圖片。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揭示課題,帶著“我”的世界走向“他們”的世界。

同學們,美麗的春天已經到來了,你們看到了嗎?你看到了什么?從早上睜開眼睛到現在,還有哪些美好的事物進入了你的眼簾?小結揭題:是啊,這一切是多么美好,可是,同學們,你們知道嗎?這美好的一切,他們看不見!他們看不到美麗的鮮花,他們看不到媽媽的臉龐,他們也看不到鏡子里自己的模樣,他們的世界是由指尖開始的。(板書:指尖的世界)因為他們是一群盲孩子。

二、初入文本,整體感知,把握課文內容和情感

1、由“盲孩子”聯想到什么?

2、預習了課文,從中了解了盲孩子學校生活的哪些方面?

3、讀了課文,你又有怎樣的感受呢?(能感受到孩子們在盲人學校里生活得很快樂、幸福)

三、深入文本,精讀感悟,在品味中碰撞心靈,交流情感

理解課題,再讀重點,擴展想象,豐富文本內容,感知“指尖的世界”。

1、瀏覽課文,思考:為什么說“他們的世界由指尖開始”?理解“觸摸”。

2、文中講了孩子們指尖世界的哪些片段?

3、啟發(fā)想象:在指尖的世界里,他們還可能做些什么?

小結:是的,在學校里,他們用觸摸來讀書,寫字,彈琴,畫畫,擺弄玩具,用觸摸來指導自己行走,感受友誼:在家里,他們可能用觸摸來做更多的事情。所以,對于常人來說,世界在我們的眼睛里,而對于他們來說,世界在他們的指尖上。

個性品讀,賞詞析句,體驗盲童生活,引發(fā)情感共鳴,走進“心靈的世界”。

1、引讀:每一個場景都是一幅生命躍動的畫卷,文中的哪一個場景最打動你?讀一讀,試著把自己的理解讀出來。

2、組織讀書交流。

交流中品讀詞句(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相機有選擇地指導理解)

詞語理解:凹凸陶醉完美色彩斑斕等“厚厚的盲文課本,由許許多多凹凸的小點組成。孩子們靜靜地讀著,指尖靈巧地移動,仿佛走在通向光明世界的長廊里?!弊R記“凹凸”,重點指導寫法;體驗“觸摸”,想象神態(tài)、動作、心理?!皩W校里有琴房,琴聲悅耳,一個孩子正陶醉在音樂里。他的指尖輕快地在黑白琴鍵上移動,演奏心中已十分熟悉的曲譜。對喜歡音樂的盲孩子而言,音樂是另一個世界,一個自己創(chuàng)造的完美世界?!?/p>

讀出“陶醉”,感受“完美”。

3、小結談話:世界對于每一個孩子來說,都是新奇的,盲孩子除了學會用指尖去觸摸,還會用耳朵去傾聽,用鼻子去聞,更多的是用心去感受著周圍的一切。所以,作者說,“雖然看不見,但他們的心能感知;盡管無光,這依然是一個美好可愛的世界?!?/p>

聯系上下文,全面了解學校生活,品味文字背后的意蘊,解讀“愛的世界”。

1、承上:是誰給了他們這個美好可愛的世界?(建學校的人,學校的老師,工作人員——“善良的人們”)

2、從課文的哪些描述中感受到他們的付出與奉獻?從課文的哪些描述中感受到他們的付出與奉獻?(學校美設施好想得細致周到老師好)是啊,“這個偏僻的世界不斷地溫暖著一個又一個失去光明的心靈”,也正因為如此,“這里,成了許多孩子世界中最鮮亮的部分”。

3、你覺得善良的人們除了給盲孩子提供好的環(huán)境,給予他們生活上幫助,還給了他們什么更寶貴的東西?(信心,樂觀堅強的生活態(tài)度——培育“美好的心靈”)讀解:?!八业氖牵傆猩屏嫉娜藗冊敢饨o他們營造一個美好的。環(huán)境;他們相信,無法驅走黑暗的時候,美好的心靈更是可貴的明燈?!?/p>

4、師生小結:所以,作者說,“雖然看不見,但他們的心能感知;盡管無光,這依然是一個美好可愛的世界?!币驗檫@是一個充滿愛的世界——他人的愛心,盲孩子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同樣讓他們擁有了快樂幸福的生活。

四、走出文本,拓展升華,在閱讀中收獲成長

六年級語文教案全冊教案部編版篇九

本單元圍繞“體育精神”這一主題,《苦練》一文節(jié)選自魯光的報告文學《中國姑娘》?!吨袊媚铩钒l(fā)表于1981年,寫于中國女排首次奪冠之前。作者沿著中國女排的足跡,記錄了她們遭受挫折時的苦悶,奪得勝利后的歡樂和激蕩在她們心中的對祖國、對人民的摯愛,介紹了她們的訓練、比賽、國際交往、老運動員的愛情生活以及理想和情操?!犊嗑殹酚洈⒘伺徘蚬媚镪愓墟芬泽@人的毅力完成訓練任務的故事。作品情節(jié)生動,文筆樸實,抒情意味濃烈,富有生活氣息。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從陳招娣的兩次罷練,最終又繼續(xù)加練的過程中體會永不服輸、堅強不屈的精神。

3、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對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及心理活動的描寫表現人物品格的。

4、認識3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通過對人物語言、動作、神態(tài)以及心理活動描寫的揣摩,體會陳招娣為什么能在兩次罷練后重新加練,感受陳招娣永不服輸、堅強不屈的體育精神。

六年級學生內心世界比較豐富,隨著知識的積累和對事物體驗的深化,除了注意事物外表的形式之外,更注意對事物的分析和主觀體會,對很多問題都可以做出自己的回答。

古人說“親其師信其道”,教師應該在課堂中為學生構建一個平等、和諧、民主的平臺,給學生一個充分展示自我,自由交流合作的舞臺。老師是以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身份和學生站在平等的平臺上進行對話交流。

第一課時

(一)情境鋪墊,導入新課

播放女排比賽取得勝利的實況(節(jié)選)。勝利是喜悅的,然而在這喜悅的背后,又有怎樣的艱辛?(板書課題:苦練)怎樣的練習,才能稱得上苦練呢?請同學們帶著問題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

(二)自主讀文,整體感知

自由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是圍繞誰來寫的?中國女排為什么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戰(zhàn)績?

引出陳招娣及中國女排。師生共同介紹中國女排的事跡:在教練袁偉民的帶領下,中國女排在1981年第三屆“世界杯“、1982年第九屆世界女排錦標賽、1984年第二十三屆奧運會、1985年第四屆“世界杯”、1986年第十屆世界女排錦標賽練練奪冠,獲得了“五連冠”的殊榮。

出示本課生字詞檢查識字情況

討論文章圍繞“苦練”二字,寫了什么事?

匯報初讀收獲,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再讀課文,深入感悟

1、接讀課文

生生評價,師生共同正音。

2、課文哪些地方給你印象最深?

3、課文按“加練”的起因、經過、結果將課文分三部分。

(1)、抓住重點語句作批注

(2)、陳招娣為什么要加練?

(4)、如果你和陳招娣的隊友一起在旁觀看她的訓練,你有什么話想說?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引導歸納:訓練苦,還自我找“苦”吃,表現出陳招娣的倔強、好勝、不認輸、不屈不撓的性格和為祖國榮譽銳意進取、刻苦訓練、頑強拼搏的精神風貌。

(五)積累內化,拓展升華:

通過我們課前看到的比賽,你覺得陳招娣成功的背后究竟經歷了多少次這樣的“苦練”寫下自己的讀后感。

(六)教師總結(略)

(七)布置作業(yè)

收集資料,了解袁偉民、陳招娣其人,了解現在的女排,進而了解中國女排的輝煌成績及給我們帶來的種種啟示。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yè),整體導入

交流同學們搜集的材料

(二)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識字寫字“猝”不能讀成“碎”和“粹”。

注意寫好“袁、憊、毅”等筆畫復雜的字。

強調學生書寫習慣。

(三)自主選擇,積累語言

自己選擇好詞好句寫在積累本上。

(四)板書設計:

2、苦練

袁教練征練陳招娣請戰(zhàn)

為祖國榮譽刻苦訓練頑強拼搏

六年級語文教案全冊教案部編版篇十

教學目標:

1.掌握和運用兩種識字方法,認識7個生字。

2.正確地讀詞語,感受四季不同的氣候特點。

3.會讀會背26個大小寫字母,并能正確排序。4.會讀會寫不同韻母的生字,對不同結構的生字會分類。

5.收集描寫春天的語句,感受春天的美景。

6.會讀拼音兒歌,養(yǎng)成課外閱讀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1.認識7個生字,會正確認讀9個詞語。2.熟練地背誦26個大小寫字母,并會正確排序。

3.熟練朗讀日積月累中的四字詞語,及本單元拼音韻文。

4.學會講故事時,態(tài)度落落大方,故事情節(jié)連貫。

課前準備:

1.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2.搜集有關春天的詞語、古詩、歌曲等。(學生)

3.看有關老鼠和貓的動畫片。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1.自由讀,把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

2.指名讀,小組讀,比賽讀,把三組詞讀熟。

3.全班齊讀,說說你發(fā)現了什么?

4.鞏固生字,并口頭組詞,選擇詞說句。

(一)讀一讀,記一記

1.多媒體課件出示26個大小寫字母,師范讀。2.師教讀。

3.各種形式讀,直到背熟。

4.指名背誦26個大小寫字母,并檢查排序。

(二)讀一讀,寫一寫

1.師黑板出示生字“見”“萬”等8個生字卡,指名讀。

2.“小老師”領讀,開火車讀。

3.指名說說每個字韻母的不同。

4.接韻母分類,指名上臺書寫,其余學生完成書上田字格書寫,全班交流評價。

(三)讀一讀(拼音韻文)

1.自由讀讀拼音韻文,圈出不會讀的生字的讀音。

2.學生小組內互讀,互相正音,互評。

3.指名讀,其他同學為其正音。

4.師多媒體出示難讀生字,生詞的讀音,范讀。

5.全班齊讀,提醒學生不能唱讀。

6.理解韻文大意;知道春天到了,但由于我國幅員遼闊,祖國南方、中部、北方等地在春天卻呈現出不同的氣候特點。(用多媒體課件演示),讓學生們在課件展示中,了解韻文大意,了解祖國的大和廣,激發(fā)孩子們的愛國熱情。

7.配樂齊讀韻文,讓孩子們在朗讀中再次涌起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無比熱愛之情。

課外收集有關描寫春天的詞語、句子去讀一讀、背一背。

第二課時(日積月累、口語交際)

(一)歌唱春天

1.播放收集到的有關春天的歌曲。

2.唱一唱你會唱的春天的歌曲。(小組唱、齊唱、單獨唱)

3.比賽背誦學過或課外自學的有關春天的詩文。

(二)我看到的春天

1.先在小組里說一說自己看到的春天,可以運用以前學過的詞語。

2.指名說一說自己看到的春天。

3.四人小組交流收集到的圖片、資料。

4.派代表全班展示、交流。

(三)我要描寫春天

1.多媒體展示日積月累中描寫春天的詞語。2.學生自由讀并圈出生字。3.指名讀難點字,全班正音。

4.指名讀四字詞語,不會讀的同學請其他同學幫忙。

5.師講解四字詞語的意思,讓同學們邊聽邊想象這些詞語所展示的畫面。

6.用各種形式誦讀詞語。

7.用自己喜歡的詞語造句,師生共同評價。

(四)我畫的春天

1.自由畫春天。

2.小組交流你畫的是什么,為什么這樣畫。

3.評一評誰畫得好,講得好。

4.派代表在全班展示交流。

(一)播放多媒體課件:老鼠嫁女

1.通過觀察、討論,了解故事中老鼠和貓各自的形象特點。

(1)觀察老鼠爸爸和媽媽的形象。(指導語:老鼠爸爸和媽媽想把女兒嫁給世界上最厲害的人,什么叫厲害?你們覺得誰最厲害?)

(2)結合課本上的插圖,觀察圖上各種事物的形象,討論了解各形象的特點。(指導語:老鼠的爸爸媽媽覺得誰最厲害為什么?)

2.再次觀看課件欣賞故事,了解故事中各人物的關系,理解故事內容。

(1)完整欣賞課件,傾聽故事。

(2)老鼠爸爸找了誰?它是最厲害的嗎?為什么?

(3)小組內互講故事,并推選講得好的同學上臺講。3.生上臺講故事。

全班評價:故事是否完整,講解人聲音是否洪亮。

4.角色表演故事,體驗故事的完整性和幽默感。

(二)布置作業(yè)

把《老鼠嫁女》回家講給家長聽。

板書

教學反思:

六年級語文教案全冊教案部編版篇十一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談自己的讀書收獲。

師:讀了課文,你讀懂了什么?

生1:我覺得天安門前燈光非常美麗。

生2:我覺得這篇課文寫燈光的目的是懷念郝副營長。

生3:郝副營長為了能讓孩子們用上電燈,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師:你們都很會讀書,發(fā)現的問題真不少。誰能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學生自由說。

2.理清課文敘述順序,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快速瀏覽課文,并說一說:課文哪些地方是寫現在,哪些地方是寫往事?(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寫的是現在,其余寫的都是往事)

(2)引導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生1:在我們圍殲敵人的一次戰(zhàn)斗中,在千鈞一發(fā)的時刻,郝副營長點燃了書,戰(zhàn)斗勝利了,他自己卻犧牲了。

師:你把關于燈光的往事概括得很準確,但全文可不僅僅寫了往事。

生2:每當看到天安門前璀璨的燈光,我都會想到郝副營長英勇犧牲的往事。

師:這兩位同學對主要內容的概括都有比較好的方面。如果能合在一起說,就比較全面了。既說明是從現在想起來的,又詳細說明郝副營長是怎樣獻出生命的。

3.再讀課題,初步把握文章情感。

師:讓我們再讀課題,(學生讀題)這一次你看到的還僅僅是明亮的燈光嗎?

生1:我仿佛看到了戰(zhàn)斗中一位偉大的戰(zhàn)士。

生2:我感到很傷心,因為郝副營長為了戰(zhàn)斗的勝利,為了能讓孩子們用上電燈,自己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師:同學們已經看出來了,文章題目是燈光,但主要內容卻是寫郝副營長英勇獻身的事情。并且,從你們的發(fā)言中,我還聽出了你們的感受?,F在,我們還要仔細地讀一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你感受深的句子,還可以在句子的旁邊把自己的體會、感受或者疑問記下來。(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劃,做批注,教師巡視)二、細讀課文,感悟理解。

(一)抓住“燈光”,品析人物情感。

1.默讀課文,找出描寫“燈光”的句子,并用筆勾畫下來。

2、學生匯報自己勾畫的句子,并指導討論交流和朗讀感悟。

六年級語文教案全冊教案部編版篇十二

1.學習掌握生字新詞。

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寫心理活動的。

4.了解課文是通過哪些事例來寫“盼”的。

默讀課文,知道課文寫了哪些事例。

體會文章是怎樣圍繞“盼”這一中心意思來寫的,學習從不同方面或選取不同事例,表達中心思想。

1.學習掌握“袖、篷、縮”等15個生字,理解新出現的詞語。

2.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了解課文中心思想。

課件

一、揭示課題,簡介作者

1.老師出個謎語,看看誰能猜出謎底。“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陽出來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氣?!保ㄓ暌拢?/p>

2.雨衣圖片

教師解題:我們課文的題目是什么,大家讀一下。你有沒有“盼”過某些事情?把你盼望的事情和同位說一說。課文中的故事和雨衣有關,學習了課文,我們就知道是誰在盼,盼什么,愿望實現了嗎?(板書:16.盼)

3.簡介作者:這篇課文的作者鐵凝,是一位女作家,1957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趙縣,河北省作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1975年開始發(fā)表文學作品,主要著作有《玫瑰門》、《大浴女》、《沒有鈕扣的紅襯衫》、等100余篇、部,作品曾6次獲包括“魯迅文學獎”在內的文學獎。由鐵凝編劇的`電影《哦,香雪》獲第4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大獎,以及中國電影“金雞獎”“百花獎”。部分作品已譯成英、俄、德、法、日、韓、西班牙、丹麥、挪威、越南等多國文字。

二、檢查預習,糾正指導

1.認讀書寫生字。

重點指導:

(1)“筒”與“桶”在用法上要區(qū)別;

(2)“篷”與“蓬”字形區(qū)別,意義不同;

(3)指導書寫“嚷、醬、唇”等生字。

2.查字典并結合課文內容解釋詞語。解釋詞語要依據“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原則,聯系上下文準確地理解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思。

喧鬧:喧嘩熱鬧。

理直氣壯:理由正當充分,膽子壯,說話十分有氣勢。

小心翼翼:原形容嚴肅虔誠的樣子,現用來形容舉動十分謹慎,絲毫不敢疏忽。

三、理清段落,概括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詞的基礎上,默讀課文。聯系課文加強對生字、新詞的記憶與理解。

2.學生默讀課文,思考:課文為什么以“盼”為題,圍繞題目寫了哪些內容。(全篇課文都是講一個小朋友盼望下雨穿新雨衣的事情,所以以“盼”為題目。文中“媽媽送我新雨衣”“下雨沒能穿雨衣”“終于穿上了雨衣”等情節(jié)都是圍繞題目來寫的。)

圍繞“盼”寫了哪些內容,學生可能總結不全,教師指導學生讀有關句段來幫助學生概括總結。

3.給課文劃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寫媽媽送“我”新雨衣。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寫盼望下雨。

第三部分(第4—17自然段):寫盡管下雨還是未能如愿。

第四部分(第18—21自然段):寫“我”終于穿上雨衣。

分段時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對段落的劃分,學生會產生分歧。對學生有道理的分段方法教師都應予以肯定。

四、朗讀課文,體會心理

1.找出自己喜歡的部分讀一讀,讀完后想一想,這段文字是圍繞什么意思寫的。

2.分角色用相應的語氣讀一讀蕾蕾和媽媽對話的部分,體會這兩個人物此時的心理活動。

3.你自己認為哪一部分寫得,讀給同桌聽一聽。

1.逐段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領悟圍繞中心意思,掌握從不同方面或選取不同事例來寫的寫法。

課件

一、復習檢查,引入新課。

指名三名學生有感情地讀出自己喜歡的部分。并簡單說說文中的蕾蕾盼什么?哪些地方看出她在盼?引導學習課文。

二、學習課文,理解內容。

(一)第一部分

1.各自輕聲讀第一段,思考:這一段先寫了什么?再寫什么?(先寫媽媽送給我一件新雨衣,再寫我在晴天里迫不及待地穿上新雨衣。)

(板書:媽媽送我新雨衣)

2.課文中哪些詞語寫我十分喜歡新雨衣?為了穿新雨衣我做了什么傻事?(戴上雨帽,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響穿上雨衣熱了一身汗)

3.“你瘋啦?”說明什么?(媽媽對蕾蕾的做法非常不理解。從側面也看出蕾蕾的做法出人意料,同時說明蕾蕾太盼望穿雨衣了。)

(二)第二部分

這一部分寫得很簡略,也容易理解,教師可用簡練的語言一帶而過。每天都在想,盼著下雨。

(板書: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三)第三部分

1.默讀第三段,思考:從全段來看,圍繞什么中心意思來寫的?

(板書:雖然下雨了,但是沒如愿)

2.分角色朗讀課文中的對話,討論回答問題。

(1)作者認為什么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

(下雨天,穿上新雨衣到外面去。)

(2)“我興奮地仰起頭,甩打著書包就大步跑進了樓門?!蔽覟槭裁催@么興奮?

(外面在下雨,我可以穿上雨衣到外面去玩了。)

(3)填空后,體會作者的心情。

(學生完成后先提問,然后出示答案)

我興奮地跑進樓門,媽媽讓我____________________

(準備聽英語講座)

還差半小時,媽媽讓我____________________

(休息一會兒)

我想去買醬油,媽媽說____________________

(她已經買了)

我說燉肉需要很多醬油,媽媽說____________________

(她沒說要燉肉)

我說爸爸說要燉肉,媽媽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相信)

(4)“我”把雨打玻璃窗說成“敲著鼓點”可以看出什么?

(雨對“我”的吸引力非常大,為我?guī)黼y以抑制的激動。)

(5)“我”為什么盼著雨停下來?

(讓雨留到明天再下,因為今天“我”沒機會出去了。)

(四)第四部分

1.“我的心才又像要從嗓子里蹦出來一樣”是因為什么?

(沒想到又下雨了,“我”的愿望終于可以實現了,這真是意外的驚喜。)

2.“我”這次為什么會“理直氣壯”?

(媽媽沒有理由不讓“我”穿雨衣了。)

3.“小心翼翼”是因為什么?

(怕弄壞了新雨衣)

4.讀課文最后一段話,你從中看出作者什么心情?

(興奮、滿足、高興)

(板書:雨天幫助我,穿上新雨衣)

三、整體回顧,體會寫法

(一)出示問題

1.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通過哪些事例來寫“盼”的?

2.課文哪些地方具體描寫了“盼”這一心理活動?選出你認為最生動的兩處,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二)學生匯報,教師指導

1.學生匯報課件第一題,師生評價,教師指導:課文通過以下事例來寫出我的“盼”

(1)晴天穿雨衣,熱了一身汗。

(2)“我”每天盼著變天。

(3)看外面下雨,“我”想找借口出去,穿穿新雨衣。

(4)“我”盼著今天的雨留到明天再下,那樣就可以穿新雨衣了。

(5)看見雨點落在許多馬路、小楊樹上的樣子想象出雨點落在新雨衣上的樣子。

2.學生匯報課件第二題,師生評價,教師指導:課文具體描寫“盼”這一心理活動的地方:

(1)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還有雨可下嗎?還是留到明天吧。

(2)可雨點要是淋在淡綠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瑪瑙還好看。

四、暢談收獲,課下練筆

1.請同學們說一說,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師總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看到了一個急切盼望下雨,一心想穿上新雨衣的孩子。課文圍繞“盼”這個中心意思,選取了好幾個事例來寫。我們也要學習這種寫法,從不同方面或選取不同事例,表達中心意思。

3.課下,請同學們從下面的意思中選一個,并以此為中心寫一段話。

六年級語文教案全冊教案部編版篇十三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遠征”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詩意,感受毛澤東及中國工農紅軍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

重點:朗讀課文

難點:理解詩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了解長征

1、同學們,在80年前,在我們中國的革命史上,有一個偉大的勝利,前不久,我們的黨和國家作了隆重的紀念,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勝利嗎?……這就是長征,就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所進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2、交流對長征的認識。

課內:

課外:

課件展示課后的“資料袋”。

過渡:漫長的二五五千里長征,發(fā)生了許多感人肺腑的故事,也誕生了許多壯麗的詩篇,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七律.長征》就是其中最輝煌的一篇。

二、自讀詩句,讀通讀順。

1、解題:體裁、題目

2、自讀,讀通讀順詩句,生字詞多讀幾遍。

3、檢測初讀情況。

(1)抽學生讀

(2)認讀生字:重點字音:磅、岷

(3)指導書寫生字

三、交流理解、指導朗讀

1、同學們,根據你對長征的認識,如果讓你也來一次長征,你會覺得怎么樣,請選用詩歌中的一個字來表達。(難)你選“難”,面對長征之難,面對遠征之難,紅軍的態(tài)度是“不怕”,紅軍不怕遠征難,所以二萬五千里的萬水千山在紅軍眼里——“只等閑”。

解釋等閑:平常、平平常常、稀松平常。

讀出紅軍的無畏、讀出紅軍的輕蔑。

這兩句總寫“紅軍不怕遠征難”,“遠征難”難在哪里?(萬水千山)怎樣的萬水千山啊?紅軍又是如何地不怕?這需要我們大家認真地去研讀。

2、結合課下注釋和老師提供的詞語注釋自讀理解詩意。

3、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對詩意的理解。

4、師生交流探討。

難在哪里?又是如何地不怕?

千山:五嶺逶迤,烏蒙磅礴(結合圖片和當地山嶺認識五嶺和烏蒙山的大、高,體會千山之難。)但是在紅軍的眼里它們不是高大的山脈,不是廣袤的山嶺,而是騰起的細小的浪花,只是滾動的泥丸。

指導朗讀。

萬水:金沙水拍,大渡橋橫(結合圖片、視頻,進行語言解說,體會萬水之難)云崖暖,紅軍心里也是暖的,鐵索再怎么寒光閃閃,也嚇不住英勇的工農紅軍。

指導朗讀:

還有什么困難?

千里岷山。怎樣的岷山?(結合圖片,語言表述,合理想象)

面對千里雪山,紅軍沒有絲毫畏懼,而且喜笑顏開,開懷大笑。

是啊,過了岷山,勝利在望,紅軍戰(zhàn)士怎能不喜笑顏開呢?

指導朗讀。

5、多么壯麗的詩篇,你能把它變成通俗的語言嗎?

(1)同桌互說。

(2)抽人說,師生補充點評。

6、小結

同學們,經過我們的學習,你們想對紅軍說些什么或者用什么詞來贊美他們呢?(備選詞:英勇無畏、豪邁氣概、視死如歸、樂觀主義)

四、深情朗讀,深入感悟

過渡:讓我們讀出紅軍的英勇吧!

詩歌朗誦會開始了!

1、聆聽名家讀。

2、老師也想讀——來點掌聲吧。

3、同學們快快參與吧!

4、齊讀。

5、男女讀。

6、多么鏗鏘的詩篇呀,我們一起背一背吧。

五、課外作業(yè),拓展延伸

1、欣賞毛澤東的其他詩篇。

2、我們不應忘記長征,課后要看一些有關長征的書和電影、電視,你一定會發(fā)現你的身上也會充滿紅軍的勇氣。

六、總結詩歌,升化情感

1、同學們,毛澤東同志說“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 “長征”已成為中華民族的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就是“自強不息,百折不撓”——連呼三遍。我們需要長征精神嗎?你們的父母需要長征精神嗎?我們人人都需要長征精神。

2、讓我們在“長征”之歌中揮手再見吧!(起立,行隊禮)

附:板書設計 七律.長征

金沙江

萬水

大渡河

五嶺

千山

烏蒙山

六年級語文教案全冊教案部編版篇十四

教學目標

1.采用多種方法誦讀《姓氏歌》,正確、規(guī)范姓氏讀法。2.了解姓氏。

教學準備、資料百家姓資料、ppt課時安排2課時

第1課時教學過程:

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我國的經典詩文有哪些,你們知道嗎?學生討論交流。

(出示課件:告訴學生,我國的.經典詩文有《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guī)》《千字文》《論語》等。

(出示《百家姓》課件。)

1、集體齊讀《百家姓》趙

周吳

王馮

衛(wèi)

楊朱

張孔

有多少同學愿意參與都可以,能說多少說多少

提示:誰知道中國姓氏的來歷呢?其實每一個姓氏背后都有一個傳說。

誰愿意告訴大家,你知道哪一個姓氏的故事呢?

1、同桌商量、準備交流

2、老師引入故事話題

1)教師講張氏背后的故事吧。

在很久遠的過去,皇帝的第五個兒子的兒子揮很聰明,喜好狩獵,發(fā)明了弓箭,被任命為弓正,賜姓張;此外,晉國大夫解張,字張侯,他的子孫也稱為張氏。

張姓氏的名人有:西漢大臣張良;東漢科學家張衡、書法家張芝和著名醫(yī)學家張仲景;著名的《清明上河圖》就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偉大作品;還有現代國民黨愛國將領張學良等。

1、出示課件,讓學生讀一讀(邊拍手邊讀《姓氏歌》)你姓什么?我姓李。

什么李?木子李。他姓什么?他姓張。

什么張?弓長張。古月胡,口天吳。

1)介紹前,老師先要提出要求。要求同學在介紹時,聲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楚,面帶微笑看著全體同學來介紹2)開火車,來介紹。3)同學評一評,誰介紹的好。

4)同學之間交流一下自己知道的有關中國姓氏的一些趣事。

4、觀看有關中國《百家姓》的表演唱視頻。

5、活動總結:同學們,中國的古代傳統(tǒng)文化,流傳至今。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課外閱讀中,學到更多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知識。

6、結束語:

大家一起來說:不管我們姓什么,我們都是中國人!

第2課時教學過程:

1.聽老師讀課文,邊聽邊畫出要求認識的生字,自由練讀。2.指名朗讀句子,注意停頓。3.播音樂,加動作,自由輕聲讀課文。

1.按順序出示詞語卡片,讀生字、組詞,齊讀課文。

讀讀:自由朗讀、同桌互讀、正音糾錯做游戲:師生互動,說姓氏

例:你姓什么?我姓張。什么張,弓長張。介紹自己姓什么,可以用不同方法。說說你還知道什么姓?背背:自由練背,積累詞語。

板書

教學反思:

六年級語文教案全冊教案部編版篇十五

在北京城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這就是紫禁城?,F在人們叫它故宮,也叫故宮博物院。這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是我國現存的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群,有近六百年歷史了。

紫禁城的城墻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門:南面午門,北面神武門,東西面東華門、西華門。宮城呈長方形,占地七十二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間。城墻外是五十多米寬的護城河。城墻的四角,各有一-座玲瓏奇巧的角樓。故宮建筑群規(guī)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統(tǒng)一,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獨特風格。

從天安門往里走,沿著一條筆直的大道穿過端門,就到了午門的前面。午門俗稱五鳳樓,是紫禁城的正門。走進午門,是一個寬廣的庭院,彎彎的金水河像一條玉帶橫貫東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漢白玉石橋。橋的北面是太和門,一對威武的銅獅守衛(wèi)在門的兩側。

進了太和門,就來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臺基上。臺基有三層,每層的邊緣都有漢白玉欄桿圍繞著,欄桿上面刻著龍鳳流云,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一千多個圓雕鰲頭,鰲頭嘴里都有一個小圓洞,是臺基的排水管道。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高二十八米,面積兩千三百八十多平方米,是故宮的殿堂。在湛藍的天空下,那金黃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頂,顯得格外輝煌。殿檐斗拱、額枋、梁柱,裝飾著青藍點金和貼金彩畫。正面是十二根紅色大圓柱,金瑣窗,朱漆門,同臺基相互襯映,色彩鮮明,雄偉壯麗。

大殿正中是一個約兩米高的朱漆方臺,上面安放著金漆雕龍寶座,背后是雕龍屏。方臺兩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龍金柱,每根大柱上盤繞著矯健的金龍。仰望殿頂,中央藻井有一條巨大的雕金蟠龍。從龍口里垂下一顆銀白色大圓珠,周圍環(huán)繞著六顆小珠,龍頭、寶珠正對著下面的寶座。梁枋間彩畫絢麗,有雙龍戲珠、單龍翔舞,有行龍、升龍、降龍,多態(tài)多姿,龍身周圍還襯托著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在紫禁城的中軸線上。這條線也是北京城的中軸線,向南從午門到天安門延伸到正陽門、永定門,往北從神武門到地安門、鼓樓,全長約八公里。

太和殿是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禮和元旦等,都在這里接受朝賀。每逢大典,皇帝端坐在寶座上,殿外的白石臺基上下,跪滿文武百官,中間御道兩邊排列著儀仗,大殿廊下,鳴鐘擊磬,樂聲悠揚。臺基上的香爐和銅龜、銅鶴里點起檀香或松柏枝,煙霧繚繞。

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這是一座亭子形方殿,殿頂把四道垂脊攢在一起,正中安放著一個大圓鎦金寶頂,輪廓非常優(yōu)美。舉行大典時,皇帝先在這里休息。

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雍正以后,這里是舉行一級考試——殿試的地方。

從保和殿出來,下了石級是一個長方形小廣場。廣場西起隆宗門,東到景運門。它把紫禁城分為前后兩大部分。廣場以南,主要建筑是三大殿和東西兩側的文華殿、武英殿,叫“前朝”。廣場北面乾清門以內叫“內廷”,是皇帝和后妃們起居生活的地方,主要建筑有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和東六宮、西六宮。

乾清宮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批閱各種奏章的地方,后來還在這里接見外國使節(jié)。

乾清宮后面是交泰殿,交泰殿后面是坤寧宮。坤寧宮是皇后宮,也是皇帝結婚的地方。

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合稱“后三宮”。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樣,但莊嚴肅穆的氣氛減少了,彩畫圖案也有明顯的變化。前三殿的圖案以龍為主,后三宮鳳凰逐漸增加,出現了雙鳳朝陽、龍鳳呈祥的彩畫,還有飛風、舞鳳、鳳凰牡丹等圖案。

后三宮往北就是御花園。御花園面積不很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多座,但毫無擁擠和重復的感覺。這里的建筑布局、環(huán)境氣氛,和前幾部分迥然不同。亭臺樓閣、池館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壇盆景、藤蘿翠竹,點綴其間。來到這里,仿佛進入蘇州園林。

從御花園出順貞門,就到了紫禁城的北門——神武門,對面就是景山。據說景山是明代修建紫禁城的時候,用護城河中挖出的泥土堆起來的,現在成了風景優(yōu)美的景山公園。站在景山的高處望故宮,重重殿宇,層層樓閣,道道宮墻,錯綜相連,而井然有序。這樣宏偉的建筑群,這樣和諧統(tǒng)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驚嘆。

六年級語文教案全冊教案部編版篇十六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內容,感悟人物品質。

2. 抓住人物外表、內心的語句描寫,體會文中重點句子的含義。

3. 體會作者對沙俄時代窮人悲慘生活的同情和對窮人美好品質的贊揚。

【教學重點】

1.抓住重點語句,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漁夫夫婦的高尚品質。

【教學難點】理解桑娜復雜的心理活動,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第二課時

【教學準備】

1、教師:練習、重點語句課件。

2、學生:熟讀課文,找出文中人物內心描寫的語句。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以“讀”導入

課件演示(按課文填空)

桑娜和漁夫從早到晚的干活,還只能___________;孩子們沒有___________;吃的是___________,菜___________魚。

丈夫 出海,這時候還沒有回來。桑娜聽著 和 ,感到 。

西蒙的兩個孩子她一個人張羅,如今又加上病。寡婦的日子___________! 一只蒼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從___________垂下來。

母親在臨死的時候,拿___________蓋在他們的身上,還用__________包住他們的小腳。

師:在《窮人》這篇課文中所寫的主人翁??漁夫夫婦,在生活極端窮困的情況下依然關心別人,這體現了一種怎樣的優(yōu)良品質?現在我們接著上節(jié)課的內容繼續(xù)學習《窮人》。

設計目的:這樣的導入設計,讓學生復習回顧已學的內容,了解窮人的窮困生活,體會窮人的美好心靈,為學習下文作鋪墊。

二、活動二:感悟“富有”

1、導語:同學們,課文除了題目之外,文中一個“窮”字也沒有,但我們卻從文中深刻地感受到了窮人的“窮”。同樣文中一個“富”字也沒有,但在字里行間同樣能感受到。

2、默讀課文,討論、交流:課文哪些內容體現了他們的“富有”?

3、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感悟漁夫夫婦的美好品質。

六年級語文教案全冊教案部編版篇十七

有一天,媽媽下班回來,送給我一個扁扁的紙盒子。我打開一看,是一件淡綠色的、透明的新雨衣。我立刻抖開雨衣就往身上穿。怎么?雨衣上竟然還長著兩只袖筒,不像那種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縮著,什么也干不了。穿上這件情況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我一邊想,一邊在屋里走來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響。直到媽媽聲喊:“蕾蕾,你瘋啦?嫌身上沒長痱子嗎?”我才趕忙把雨衣脫下來。摸摸后背,襯衫已經讓汗水浸濕了,渾身涼冰冰的。

有一天,快到家時,路邊的小楊樹忽然沙啦啦地喧鬧起來,就像在嘻嘻地笑。還用問,這是起了風。一會兒,幾朵厚墩墩的云彩飄游過來,把太陽也給遮蓋住了。天一下子變了臉色。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卻放慢了腳步,心想,雨點兒打在頭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果然,隨著幾聲悶雷,頭頂上真的落上了幾個雨點兒。我又伸手試了試周圍,手心里也落上了兩點。我興奮地仰起頭,甩打著書包就大步跑進了樓門。

“媽媽!”我嚷著奔進廚房。

“蕾蕾回來得正好,快把頭發(fā)擦擦,準備聽英語講座!”

“可是……還差半小時呀?!蔽亦洁熘南?,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那就休息一下?!眿寢屨f完,只聽吱的一聲響,原來她正往熱油鍋里放蒜薹呢。

“我今天特別特別不累。媽媽,我給你買醬油去吧,啊?”我央求著。

“你看,醬油我下班帶回來了?!眿寢寷_我笑了笑,好像猜著了我的心思。

“可……是還要燉肉嗎?燉肉得放好多好多醬油呢?!蔽乙贿呎f,一邊用眼瞟著窗外,生怕雨停了。

“我什么時候說過要燉肉?”媽媽燜上米飯,轉過身來看了我兩眼。

“你沒說,爸爸可說過?!边@話一出口,我就臉紅了。因為我沒見爸爸,也沒人告訴我要燉什么肉。

“真的嗎?”媽媽問。

我不再說話,也不敢再去看媽媽,急忙背過身子盯住碗架,上邊的瓶瓶罐罐確實滿滿當當,看來不會有出去買東西的希望了。再看看屋里的鬧鐘,六點二十,我只好打開電視,不聲不響地聽英語講座。

吃過晚飯,雨還在不停地下著,嗒嗒嗒地打著玻璃窗,好像是敲著鼓點逗引我出去。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張望著。望著望著又擔心起來: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還有雨可下嗎?還是留到明天吧。

說來也怪,雨果真像我希望的那樣停了。四周一下子變得那樣安靜。我推開窗子,涼爽的空氣撲了過來,還帶點兒腥味。路燈照著大雨沖刷過的馬路,馬路上像鋪了一層明晃晃的玻璃;路燈照著路旁的小楊樹,小楊樹上像掛滿了珍珠瑪瑙??捎挈c要是淋在淡綠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瑪瑙還好看。我撲到自己的床上,一心想著明天雨點打在雨衣上的事。

第二天早晨一睜眼,四周還是靜悄悄的。我決心不再想什么雨不雨的。誰知等我背著書包走到街上,腦門又落上了幾滴水珠。我還以為是樹上掉下來的,直到我仰著頭躲開樹,甜絲絲的雨點兒又滴到我嘴唇上時,我的心才又像要從嗓子里蹦出來一樣。我?guī)撞脚芑丶?,理直氣壯地打開柜門,拿出雨衣沖媽媽說:

“媽媽,下呢,還在下呢!”

媽媽一歪頭沖我笑了笑,幫我系好扣,戴上帽子。我挺著脖子,小心翼翼地跑下了樓梯。

《盼》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1.學習掌握生字新詞。

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寫心理活動的。

4.了解課文是通過哪些事例來寫“盼”的。

教學重點

默讀課文,知道課文寫了哪些事例。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是怎樣圍繞“盼”這一中心意思來寫的,學習從不同方面或選取不同事例,表達中心思想。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掌握“袖、篷、縮”等15個生字,理解新出現的詞語。

2.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了解課文中心思想。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簡介作者

1.老師出個謎語,看看誰能猜出謎底?!耙患』ㄒ?,真是好稀奇。太陽出來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氣?!?雨衣)

2.雨衣圖片

教師解題:我們課文的題目是什么,大家讀一下。你有沒有“盼”過某些事情?把你盼望的事情和同位說一說。課文中的故事和雨衣有關,學習了課文,我們就知道是誰在盼,盼什么,愿望實現了嗎?(板書:16.盼)

3.簡介作者:這篇課文的作者鐵凝,是一位女作家,1957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趙縣,河北省作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1975年開始發(fā)表文學作品,主要著作有《玫瑰門》、《大浴女》、《沒有鈕扣的紅襯衫》、等100余篇、部,作品曾6次獲包括“魯迅文學獎”在內的文學獎。由鐵凝編劇的電影《哦,香雪》獲第4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大獎,以及中國電影“金雞獎”“百花獎”。部分作品已譯成英、俄、德、法、日、韓、西班牙、丹麥、挪威、越南等多國文字。

二、檢查預習,糾正指導

1.認讀書寫生字。

重點指導:(1)“筒”與“桶”在用法上要區(qū)別;(2)“篷”與“蓬”字形區(qū)別,意義不同;(3)指導書寫“嚷、醬、唇”等生字。

2.查字典并結合課文內容解釋詞語。解釋詞語要依據“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原則,聯系上下文準確地理解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思。

喧鬧:喧嘩熱鬧。

理直氣壯:理由正當充分,膽子壯,說話十分有氣勢。

小心翼翼:原形容嚴肅虔誠的樣子,現用來形容舉動十分謹慎,絲毫不敢疏忽。

三、理清段落,概括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詞的基礎上,默讀課文。聯系課文加強對生字、新詞的記憶與理解。

2.學生默讀課文,思考:課文為什么以“盼”為題,圍繞題目寫了哪些內容。(全篇課文都是講一個小朋友盼望下雨穿新雨衣的事情,所以以“盼”為題目。文中“媽媽送我新雨衣”“下雨沒能穿雨衣”“終于穿上了雨衣”等情節(jié)都是圍繞題目來寫的。)

圍繞“盼”寫了哪些內容,學生可能總結不全,教師指導學生讀有關句段來幫助學生概括總結。

3.給課文劃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寫媽媽送“我”新雨衣。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寫盼望下雨。

第三部分(第4—17自然段):寫盡管下雨還是未能如愿。

第四部分(第18—21自然段):寫“我”終于穿上雨衣。

分段時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對段落的劃分,學生會產生分歧。對學生有道理的分段方法教師都應予以肯定。

四、朗讀課文,體會心理

1.找出自己喜歡的部分讀一讀,讀完后想一想,這段文字是圍繞什么意思寫的。

2.分角色用相應的語氣讀一讀蕾蕾和媽媽對話的部分,體會這兩個人物此時的心理活動。

3.你自己認為哪一部分寫得,讀給同桌聽一聽。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逐段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領悟圍繞中心意思,掌握從不同方面或選取不同事例來寫的寫法。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引入新課。

指名三名學生有感情地讀出自己喜歡的部分。并簡單說說文中的蕾蕾盼什么?哪些地方看出她在盼?引導學習課文。

二、學習課文,理解內容。

(一)第一部分

1.各自輕聲讀第一段,思考:這一段先寫了什么?再寫什么?(先寫媽媽送給我一件新雨衣,再寫我在晴天里迫不及待地穿上新雨衣。)

(板書:媽媽送我新雨衣)

2.課文中哪些詞語寫我十分喜歡新雨衣?為了穿新雨衣我做了什么傻事?(戴上雨帽,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響穿上雨衣熱了一身汗)

3.“你瘋啦?”說明什么?(媽媽對蕾蕾的做法非常不理解。從側面也看出蕾蕾的做法出人意料,同時說明蕾蕾太盼望穿雨衣了。)

(二)第二部分

這一部分寫得很簡略,也容易理解,教師可用簡練的語言一帶而過。每天都在想,盼著下雨。

(板書: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三)第三部分

1.默讀第三段,思考:從全段來看,圍繞什么中心意思來寫的?

(板書:雖然下雨了,但是沒如愿)

2.分角色朗讀課文中的對話,討論回答問題。

(1)作者認為什么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

(下雨天,穿上新雨衣到外面去。)

(2)“我興奮地仰起頭,甩打著書包就大步跑進了樓門。”我為什么這么興奮?

(外面在下雨,我可以穿上雨衣到外面去玩了。)

(3)填空后,體會作者的心情。

(學生完成后先提問,然后出示答案)

我興奮地跑進樓門,媽媽讓我____________________

(準備聽英語講座)

還差半小時,媽媽讓我____________________

(休息一會兒)

我想去買醬油,媽媽說____________________

(她已經買了)

我說燉肉需要很多醬油,媽媽說____________________

(她沒說要燉肉)

我說爸爸說要燉肉,媽媽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相信)

(4)“我”把雨打玻璃窗說成“敲著鼓點”可以看出什么?

(雨對“我”的吸引力非常大,為我?guī)黼y以抑制的激動。)

(5)“我”為什么盼著雨停下來?

(讓雨留到明天再下,因為今天“我”沒機會出去了。)

(四)第四部分

1.“我的心才又像要從嗓子里蹦出來一樣”是因為什么?

(沒想到又下雨了,“我”的愿望終于可以實現了,這真是意外的驚喜。)

2.“我”這次為什么會“理直氣壯”?

(媽媽沒有理由不讓“我”穿雨衣了。)

3.“小心翼翼”是因為什么?

(怕弄壞了新雨衣)

4.讀課文最后一段話,你從中看出作者什么心情?

(興奮、滿足、高興)

(板書:雨天幫助我,穿上新雨衣)

三、整體回顧,體會寫法

(一)出示問題

1.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通過哪些事例來寫“盼”的?

2.課文哪些地方具體描寫了“盼”這一心理活動?選出你認為最生動的兩處,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二)學生匯報,教師指導

1.學生匯報課件第一題,師生評價,教師指導:課文通過以下事例來寫出我的“盼”

(1)晴天穿雨衣,熱了一身汗。

(2)“我”每天盼著變天。

(3)看外面下雨,“我”想找借口出去,穿穿新雨衣。

(4)“我”盼著今天的雨留到明天再下,那樣就可以穿新雨衣了。

(5)看見雨點落在許多馬路、小楊樹上的樣子想象出雨點落在新雨衣上的樣子。

2.學生匯報課件第二題,師生評價,教師指導:課文具體描寫“盼”這一心理活動的地方:

(1)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還有雨可下嗎?還是留到明天吧。

(2)可雨點要是淋在淡綠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瑪瑙還好看。

四、暢談收獲,課下練筆

1.請同學們說一說,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師總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看到了一個急切盼望下雨,一心想穿上新雨衣的孩子。課文圍繞“盼”這個中心意思,選取了好幾個事例來寫。我們也要學習這種寫法,從不同方面或選取不同事例,表達中心意思。

3.課下,請同學們從下面的意思中選一個,并以此為中心寫一段話。

(板書:圍繞中心意思,從不同方面或選取不同事例來寫)

板書設計:

16.盼

媽媽送我新雨衣

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雖然下雨了,但是沒如愿

雨天幫助我,穿上新雨衣

圍繞中心意思,從不同方面或選取不同事例來寫

《盼》教學反思

《盼》是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媽媽給“我”買了一件新雨衣,而從那以后“我”每天總是盼著下雨。一天放學后,終于掉了雨點兒,“我”想出了各種借口穿上雨衣到街上去,都沒有實現。第二天早上,“我”背著書包上街突然掉下了雨點兒,“我”趕忙興奮地跑回家讓媽媽幫助助“我”穿上了新雨衣。走在街上,滴答的雨滴讓“我”欣喜不已。課文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恰如其分地表達了想要穿上雨衣的“我”對雨天的渴盼,穿著雨衣在雨中行走的.快樂。這篇課文為我們呈現了一幅美好的童年生活的畫面,文中的“我”心底的渴盼更能觸動孩子們的心靈。

一、教學效果

本課圍繞著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首先,我引導學生自由地朗讀課文,在讀書中發(fā)現問題,并學會探究文本,從簡簡單單的文字里感受“我”對雨衣的喜愛之情。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體會文中語句中蘊含的“我”的情感,引導學生明白:寫人記事類文章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寫出人物的感情很重要。

2、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寫作特點。文章通過對天氣和環(huán)境的描寫,烘托出“我”在下雨前、下雨時不同的心情。通過心理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相結合,刻畫了一個純真可愛的小女孩的形象。

二、成功之處

我引導學生展開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們走進課文,學會在讀中感悟。另外,這篇課文以“盼”為題目,文中始終圍著“盼”這條線索寫出了“我”盼望穿上雨衣時的不同的心理活動。通過引導學生體悟個別語句,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這種心理,從而引起共鳴。

三、不足之處

在這一課里,雖然抓住了“盼”這個線索,但是在板書上體現不明顯。板書沒有一條明確的線索穿起來,所以略顯凌亂,不能使學生一目了然。也不能使學生在回顧這一課時,明確本文的主要內容,教學效果稍微欠缺。如果重上這節(jié)課的話,我會以“盼”為線索,把“我”盼下雨不下雨時的著急、失望的心情,和終于下雨時穿上雨衣的欣喜若狂的心情串起來在板書上列出來,引導學生前后對比,這樣更能突出“盼”這個題目的含義,教學效果會更好。

六年級語文教案全冊教案部編版篇十八

1.學習生字、詞語。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文中人物的對話描寫。

4.通過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體會“八兒”一家的其樂融融。

文中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

體會“八兒”一家的其樂融融。

學生查找資料,了解“臘八粥”的相關民俗。有條件的可以找來沈從文《臘八粥》的全文,仔細閱讀,對小說全文的大概內容先有一個整體的把握。

今天,我們學習《臘八粥》,請一個同學來讀一下課題。

1.指名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請其他同學們認真在心里跟著讀。

3.這篇文章圍繞臘八粥講了一件什么事?

4.學生匯報,教師點撥。

1.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誰?——“八兒”。

2.“八兒”這個人物并不是一層不變的,請默讀圈畫相關語句

3.學生圈畫后匯報。

4.教師及時總結:

他的心理活動變化構成了本課的線索,可以此為突破口。從“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親見時的驚訝”。

1.文章中有關臘八粥熬煮的.描寫也不可忽視。如第一自然段寫的:“把小米,飯豆,棗,栗,白糖,花生仁兒合并攏來糊糊涂涂煮成一鍋,讓它在鍋中嘆氣似的沸騰著,單看它那嘆氣樣兒,聞聞那種香味,就夠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況是,大碗大碗地裝著,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2.學習作者語言的妙處。

3.當堂積累下來。

六年級語文教案全冊教案部編版篇十九

1、知識要求:(1)理解標題“勇氣”的含義;(2)分析人物形象。

2、能力要求:(1)訓練學生把握重點、準確復述課文內容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通過分析人物肖像、語言、行動描寫,歸納人物性格特點的能力。

3、情感目標:(1)學習法國人民為爭取和平自由、捍衛(wèi)自己的信仰的獻身精神。

(2)培育學生堅韌不拔的品質和在困難面前不低頭的人生觀。

(二)教學思路

語文出版社七年級(上)的《勇氣》選擇諾曼底登陸戰(zhàn)役前一天,平靜地敘說了不平靜的情節(jié),表現了戰(zhàn)爭中的人性美一一讓侵略者無法理解的“勇氣”。我的教學思路是“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一討論領悟,合作探究一拓展延伸,張揚個性”。

二、過程設計

(一)教法學法

情景式教學法和自主、合作、探究式學法。

(二)教學流程

1.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

(2)搜集有關勇氣的名言或詩詞;

(3)收集閱讀描寫勇氣的文章或故事。

2、激發(fā)興趣,引入話題。

3、背景資料,進入情境。

播放課文中故事發(fā)生的背景資料。

4、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速讀,以美國傘兵的口吻復述課文。

5、討論領悟,合作探究。

(1)分組討論,分析人物形象。

(2)結合背景,思考他們?yōu)槭裁茨鼙憩F這樣的勇氣。

(3)小結:從他們身上學到什么。

6、拓展延伸,張揚個性。

(1)中外各領域名人實例。

(2)學生交流自己的經歷。

(3)有關勇氣和信仰的格言。

7、結束。

點明反戰(zhàn)和崇尚和平的主題。祝愿大家勇氣無限。

8、作業(yè)。

寫一篇《勇氣》的讀后感。

(三)板書設計

六年級語文教案全冊教案部編版篇二十

教學目標:

了解課外閱讀的基本途徑,體會課外閱讀的樂趣。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好一項課外閱讀成果展示,如,講一個故事,背一首兒歌,展示認識的一個字。2.準備“故事大王”“兒歌大王”等榮譽卡片。3.做好家庭親子閱讀調查。教學過程:

經典誦讀《贈汪倫》

師生談話,交流平時在家里做的事。

1.出示情境圖一,讀懂圖畫和文字的內容。(1)引導學生說說圖上畫著誰,在干什么。

(2)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畫面,說說從哪些地方看出讀故事書很有意思。2.請經常和家人一起閱讀的小朋友說說自己課外閱讀情況。(1)爸爸媽媽每天都陪你讀書嗎?(2)你們一般在什么時候一起讀書?(3)爸爸媽媽陪你讀書,你的`心情怎么樣?(4)你和爸爸媽媽一起讀了哪些書?從書中,你知道了哪些知識、哪些有趣的事?通過情境圖走進班級學生真實的生活,再通過“采訪”的形式,交流親子閱讀帶來的快樂與收獲,有效地激發(fā)學生閱讀的愿望。

1.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讀書有什么好處。學生展示閱讀的收獲,根據學生的表現,適時肯定和鼓勵,頒發(fā)“故事大王”“兒歌大王”等榮譽卡片。

2.出示情境圖二,觀察圖畫,聽老師朗讀文字,明白情境圖的意思。小結:讀很多書,會講很多故事,成為“故事大王”,就能交到很多朋友了!本環(huán)節(jié)立足學生真實的生活,讓他們充分展示自己的閱讀收獲,體驗閱讀的成就。

1.出示情境圖三,討論圖中的小姑娘是怎么做的。2.引導學生討論,書還可以從哪里來。

3.鼓勵孩子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去書店、圖書館等地方讀書、買書、借書。通過討論和交流,得出更多的找書途徑,幫助孩子解決書籍來源問題。

1.交流課外閱讀過程中,遇到過什么煩惱。

2.出示情境圖四,看圖,說說學習小伙伴們的好辦法是什么。示范讀“學了拼音,我就可以讀更多的書了”。

3.學生自由說說,馬上要學拼音了,自己將準備怎么做。

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激發(fā)學生學習拼音的熱情,為下一階段的學習做好心理準備。

1.怎樣讓班級里也有一個“快樂讀書吧”呢?讀書吧里的書從哪里來?2.怎樣運用“快樂讀書吧”里的書來閱讀呢?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旨在引導學生真正投入到閱讀中去。

六年級語文教案全冊教案部編版篇二十一

2.正確朗讀課文,注意“入”與“人“的不同,背誦課文。

3.結合插圖了解春夏秋冬的特征,知道春夏秋冬是個美麗的季節(jié)。

教學重點:1.認識四季特征。

2.掌握生字詞寫法。

3.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1.流利地,有節(jié)湊感地朗讀課文,學會用重點詞進行口語訓練。2.按順序(遠近、左右)觀察圖畫的方法。

3.利用愉快教學法讓學生更好有興趣掌握課文中心思想。課前準備:

1.教師談話:小朋友們,一年有哪幾個季節(jié)?你最喜歡哪個季節(jié)?為什么?2.出示圖片,做游戲。猜猜出示的圖片分別是哪個季節(jié)。

1.出示課文中的四季圖。認識“春風”“夏雨”“秋霜”“冬雪”。(1)仔細觀察插圖,說說看到了什么。先跟同桌說一說,然后告訴老師。(2)根據交流出示詞語:春風夏雨秋霜冬雪(3)借助拼音自由朗讀詞語。(4)指名讀、小老師領讀、開火車讀。

(1)交流:你們生活中見到過“霜、雪”這兩種自然現象嗎?

(2)教師講解有關霜的小知識。雨字頭的字大都是一種天氣現象。大家看,借助字的偏旁,我們還能認識這些字。

(3)相機識記生字。認識部首“雨字頭”。

(4)仔細觀察,說說“雨”作部首時,在寫法上有什么變化。(5)教師范寫生字“雪”,學生書空,并口頭說出筆順。4.教學詞串:春風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飄(1)出示短語。學生借助拼音自讀。(2)說說春風吹過來的感覺。

(3)比較被夏天的風、秋天的風、冬天的風吹有什么不同的感受。(4)說說夏天下雨的情景,讀出雨下得大的感覺,讀好“落”。

(1)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按照一定順序觀察圖上畫了哪些景物。(2)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話交流。(3)出示詞串三和四。

(4)小組合作,借助拼音等方法朗讀詞串,相互正音。(5)指名朗讀,開火車讀,齊讀。6.仔細觀察,自主識記生字。

(1)仔細觀察本課的生字,說說自己是怎樣記住的。(2)小組內互相交流好方法。

1.指導書寫生字“春、冬、花、入、風、雪、飛”。(1)學生抽讀生字,復習鞏固生字的讀音。(2)分析生字,記憶生字,了解結構。(3)示范指導,學生書空筆順,認真練寫。

重點關注“春、冬”:兩字的撇和捺要舒展。“冬”的兩點要在豎中線上?!叭搿钡腵第二筆要長,并且要出頭。“風”和“飛”的橫斜鉤要寫得穩(wěn)當。

復習書寫姿勢:書寫時要做到哪“三個一”?(胸離桌子一拳遠;眼離書本一尺遠;手離筆尖一寸遠。)

2.學生當小老師給老師講一講每一個筆畫應該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遇到學生說不準的地方,教師重點講解。

3.學生完成書中的寫字練習,先書空筆順,再觀察每一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點看清難點筆畫的寫法,然后描紅,最后練習書寫。(提醒學生注意書寫姿勢。)4.教師巡視,對個別學生予以指導。5.利用投影儀進行書寫展評。

1.學生組成四人學習小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梢园凑照n文順序讀,也可以打亂順序自己調整讀。2.班內交流讀。

方法1:按照詞語——詞組——詞語——詞組的順序。

方法2:調整次序,如:春風——春風吹夏雨——夏雨落秋霜——秋霜降冬雪——冬雪飄

3.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方式讀。4.教師總結。布置作業(yè):

板書

教學反思:

【本文地址:http://www.mlvmservice.com/zuowen/6788660.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