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七律·長征的教案(模板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0-29 22:13:02
優(yōu)秀七律·長征的教案(模板16篇)
時間:2023-10-29 22:13:02     小編:琴心月

教案的編寫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教學經(jīng)驗和教學方法,能夠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進度進行適當調(diào)整。教師要時刻關(guān)注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時進行評價和反饋。教案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參考資料,你可以從中學習到一些教學設計的思路和方法。

七律·長征的教案篇一

1、認識了3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正確理解下列詞語:只等閑、逶迤、騰細浪、磅礴、走泥丸、云崖暖、鐵索寒。

2、理解詩意,感受毛澤東及其中國工農(nóng)紅軍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有感情地朗誦全詩,感受詩的節(jié)奏和韻律,背誦全詩。

重點:理解詩句含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難點:通過重點詞句體會毛澤東和紅軍戰(zhàn)士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領(lǐng)略毛澤東作為詩人的豪情和作為一代一偉人的博大胸懷、高昂氣質(zhì)。

1、教學課件。

2、學生查找有關(guān)長征的資料并自學生字詞。

1.課前布置學生查找有關(guān)資料,了解長征的相關(guān)知識,上課時講述你所了解的長征。

2.借助工具書及注釋讀懂課文。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走近長征。

1、了解“單元導讀”。

(1)師:(出示毛澤東圖)認識他嗎?沒錯,他就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lǐng)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之一——毛澤東。這單元,我們將要隨著課文的學習,走近毛澤東,去感受他偉人的風采和凡人的情懷。

(2)生讀“單元導讀”。了解怎么學?

2、導入新課。

師:今天我們先通過一首長征詩來走近毛澤東。關(guān)于“長征”,你們知道的內(nèi)容有多少?(出示長征示意圖和閱讀“資料袋”幫助大致了解長征。要點:中國工農(nóng)紅軍為了北上抗日,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圍剿,保存自己的實力,于1934年10月從江西瑞金出發(fā),一路跋山涉水,披荊斬棘,翻山越嶺,擊潰了敵人的多次圍追堵截,行軍二萬五千里。1935年10月,紅軍主力終于勝利到達陜北,完成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師:因此,可以說,長征是永載中國革命史冊的光輝歷史,齊讀課題——

也可以說,長征是中國人引以為豪的一段歷史。齊讀課題——

二、初讀詩歌,感知大意,質(zhì)疑問難

(一)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歌

1、師:當1935年10月紅軍勝利在望,毛主席回顧長征走過的路程,心潮澎湃,激動地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而且還親自向紅軍戰(zhàn)士朗讀了這首詩。(師范讀:背誦全詩)

3、朗讀詩歌,把詩讀通順,生字讀準確,找出韻腳。

(生自由朗讀詩歌)

師:看看同學們課文讀得怎樣了?其他的同學仔細聽,從正確和流利兩方面進行評價。(課件出示詩歌《長征》)

指名讀—全班齊讀。(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打著節(jié)拍讀)

4、再讀課文,思考:

全詩圍繞哪句寫的,你是怎么理解的?

5、生交流,指導朗讀這一總領(lǐng)句。

(二)讀書思考,查資料批注

師:同學們真會讀書,一下子就抓住了這首詩的總領(lǐng)句。下面我們就圍繞這句來學習?!斑h征難”詩人是怎么體現(xiàn)的?而“紅軍不怕”又從何看出?請你們再讀詩,畫出相關(guān)詞句,借助課前收集到的材料及相關(guān)知識,把自己的想法在文旁作批注。

生自學,師巡視輔導。

三、作業(yè)。

1、讀詩,思考,批注。

2、抄寫生字新詞。

3、《叢書》一到五題。

一、復習導入。

1、這首詩是圍繞哪一句來寫的?

二、再讀詩歌,讀悟結(jié)合,理解詩意,指導背誦

(一)體會“遠征難”。

1、你是從詩中哪些地方看出長征中的“難”?

生答,師板書:逶迤、磅礴、千里雪、云崖、鐵索。

2、從這些詞句中怎么看出紅軍“遠征難”的?

(1)逶迤、磅礴:師板畫并出示課件體會五嶺的長與烏蒙山的高。

(2)千里雪:看影片《豐碑》理解雪山的可怕。

(3)云崖、鐵索:金沙江和大渡河的難渡。

3、師小結(jié):五嶺、烏蒙山、雪山只是紅軍過“千山”的代表,像這樣難越的高山總共有18座。長征難不難?金沙江、大渡河只是紅軍過“萬水”的代表,像這樣難渡的天險有24條。長征難不難?(難?。?/p>

4、指導感情朗讀,讀出萬水千山的“遠征難”。

(二)體會“紅軍不怕”。

1、長征這么難,紅軍怕不怕?(不怕?。暮慰闯觯?/p>

(1)師板畫引導學生比較:逶迤——細浪,磅礴——泥丸。

為什么毛主席和他所領(lǐng)導的紅軍會這樣看待?(革命樂觀主義)

(2)請生講“巧渡金沙江”的故事,引導學生理解“暖”。

(3)看影片《飛奪瀘定橋》,理解“寒”(心驚膽寒)。

(4)請生談對“喜”字的理解。

2、生感情讀,讀出紅軍的“不怕”。

(三)體會感情。

1、師:長征這么難,但在紅軍眼中均只是平平常常的事,紅軍均不怕。此時,你感受到毛主席和他所帶領(lǐng)的紅軍的什么精神?請用一個詞來概括。(英勇無畏……)

2、師:是啊,正因為紅軍英勇無畏,所以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了!毛主席說:三軍過后盡開顏。

從這名詩中,你又體會到什么?(毛主席和紅軍勝利后的喜悅)

3、再有感情的朗讀全詩。

三、情感升華,背誦全詩。

1、師: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你們愿意聽一聽《七律。長征》這首詩譜寫的歌曲嗎?(播放歌曲)

2、你覺得自己有沒有走近毛澤東了?他在你心中是什么形象?(樂觀的、英勇無畏的)

3、讓我們滿懷激情,齊背《七律。長征》來表達自己對毛澤東主席的緬懷及敬佩。

七律·長征的教案篇二

1.通過詞語的品析,朗讀的觸摸感受,體會詩句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中國工農(nóng)紅軍戰(zhàn)勝種種艱難險阻,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通過資料的適時呈現(xiàn)和學生的朗讀想象,加深對詩歌的領(lǐng)悟,以期引領(lǐng)學生走進長征的深度空間。

二.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詞語的品析,朗讀的觸摸感受,感受中國工農(nóng)紅軍戰(zhàn)勝種種艱難險阻,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三.推薦讀物

《萬水千山》、《長征》、《百年歷史回眸》

四.教學過程:

一.回憶文本——知曉“長征難”

1.紅軍長征翻過一座座山,又涉過一條條水,表示山水很多,用什么詞?(萬水千山、

千山萬水)

2.紅軍長征除了萬水千山的障礙,天上每天有幾十架敵機偵察轟炸,地下有幾十萬敵軍圍追堵截,遇到了許許多多艱難險阻。表示艱難險阻很多,也可以用什么詞?(千難萬險)

要戰(zhàn)勝這千難萬險,紅軍該吃多少辛苦,又可以用什么詞?(千辛萬苦)

小結(jié):要越過這萬水千山,紅軍歷盡千難萬險。

3.這說明要進行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長征怎么樣?用一個字概括。(描紅:難)

5.指導朗讀: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6.這首詩要贊頌的就是“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的英雄氣概,這兩句是全詩的總領(lǐng)句,再讀一遍。

二.走進文本——展現(xiàn)“征難圖”

1.讓我們一起重溫二萬五千里漫漫征程。師范讀。

2.自由默讀全詩,思考:從哪些詩句、詩詞中可以看出“紅軍不怕遠征難”?你是怎么想的?可以在書上圈圈畫畫,把感受寫在旁邊。

3.交流:

三.融入文本——感悟“遠征難”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1.請學生板畫。五嶺的逶迤? 烏蒙的磅礴

2.五嶺的逶迤——詩人一直追溯到長征開始,那逶迤的五嶺仿佛又在眼前。你們看(粉筆示意圖) 五嶺是五個山嶺的合稱,它綿延江西、湖南、廣東、廣西、貴州五省,山勢起伏、蜿蜒,長達數(shù)千里?,F(xiàn)在你能說嗎?“五嶺____________。”

3.烏蒙的磅礴——紅軍大隊人馬翻過五嶺又來到烏蒙山下,烏蒙山海拔二千三百多公尺,有我們700多層教學樓那么高。 那你能說烏蒙___________。(危峰兀立、高山峻嶺)

4.這里用'逶迤''磅礴'寫出紅軍要翻過這樣的高山峻嶺會怎么樣(難)

6.指導朗讀: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讀時要突出五嶺的綿延不絕、烏蒙的氣勢磅礴,而“騰細浪”、“走泥丸”則要讀得平淡,表現(xiàn)出紅軍的“不怕難”。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1.教師講故事:

3.剛才你們聽的時候心里怎么樣?這時你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什么?

4.學到這里你們有沒有想到'金沙水拍云崖暖'是什么意思?云崖暖:心里暖(讀)

5.長征途中紅軍和敵人的斗爭有智取,也有惡戰(zhàn)。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則是一場惡戰(zhàn)。

6.大渡河是天險,敵人滿以為能阻擋紅軍的腳步,但是天險也被紅軍逾越了那毛主席為什么又說“大渡橋橫鐵索寒”?誰能有條理地說說:導語:紅軍來到大渡河上,眼前橫著一座鐵索橋。橋上_______橋下________橋頭______紅軍______。

7.指點:天險逾越了,但現(xiàn)在回想起那場面,還叫人膽戰(zhàn)心驚。

8.指導讀。

9.“暖”,寫出了巧渡成功的愉快?!昂?寫出了強渡的驚心動魄,又進一步突出了“難”。

11.師:這么艱難的事紅軍戰(zhàn)士還是平常地對待,一“寒”一“暖”,一“喜”一“悲”,這正是--生讀“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p>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1. “更喜”喜什么?為什么“盡開顏”?

2.困難像雪球一樣砸來,但紅軍戰(zhàn)士依然以平常心來對待,你體會到了什么?

3.正是因為有這種大無畏的精神,紅軍戰(zhàn)士克服了像雪球一樣砸來的一個又一個困難。這正是——(生讀中心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4.最后兩行應讀出歡欣鼓舞的語氣,因為紅軍歷經(jīng)千辛萬苦終于翻過了終年積雪的岷山,“更喜”二字既是紅軍現(xiàn)時心情的寫照,也是紅軍對革命征途的展望。

5.同學們也帶著這種豪邁回到《長征》這首詩中讀一讀吧!(生齊讀)

四、走出文本——贊頌“紅軍情”

1.這是在紅軍登上了岷山之后,最后一座山,毛澤東寫的。大家試著讀。

清平樂?六盤山 : 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 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2.你們也帶著這種豪邁回到《長征》這首詩中讀一讀吧!(生齊讀《長征》。)

3.僅僅五十六個字就寫出了紅軍不怕艱難險阻,豪邁樂觀的精神,這樣的好詩,你們愿意記下來嗎?可以邊讀邊想像,自由背背吧!

4.七律詩有和諧的韻律與鮮明的節(jié)奏感,一般都能譜成曲,大家看《長征》mtv。

5.學完了,看完了,你最想對紅軍叔叔說些什么?

6.長征壯舉讓世人驚嘆,長征精神永世流芳。多少文人墨客為長征譜寫了一曲又一曲贊歌。同學們: “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老師把毛澤東的這句詞送給你們,希望你們在今后學習中不懼挫折、勇往直前!

五、作業(yè)設計

1.? 完成小練筆。

2.? 自學《清平樂?六盤山》。

板書設計: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藐視困難? 積極樂觀

七律·長征的教案篇三

1、認識3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遠征、逶迤、磅礴、騰細浪、走泥丸、云崖暖、鐵索寒、盡開顏”等詞語,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這些詞語在詩中的含義。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默寫課文。

3、理解詩意,感受毛澤東及其工農(nóng)紅軍的英雄氣概和革命精神。

1、小組交流《長征》資料,了解長征中的動人故事。

2、自學生字、新詞,注意正確書寫難字:丸、崖、岷。

3、初讀全詩,詩眼是__。“遠征難”的意思是__,“只等閑”的意思是__,一、二行詩句意思是__。

4、“逶迤”的意思是__,“騰細浪”的意思是__,磅礴的意思是__,“走泥丸”的意思是__,三、四行詩句意思是__。

5、五、六行詩句中,“云崖暖”的意思是__,“暖”的含義是__;“鐵索寒”的意思是__,“寒”的含義是__,詩句意思是__。

6、七、八行詩中“盡開顏”的意思是__,詩句意思是__。

1、背誦、默寫全詩。

2、把全詩改寫成400字以上的記敘文。

找出詩眼,初步感受紅軍的英雄氣概和革命精神。

五嶺騰細浪

烏蒙走泥丸

遠征難 金沙 云崖暖(喜悅)

只等閑 大渡橋 鐵索寒(驚險悲壯)

岷山千里雪

體會作者毛澤東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七律·長征的教案篇四

1.學會“礴、崖、丸、岷”四個生字,理解“等閑、逶迤、磅礴、騰細浪、走泥丸、云崖暖、鐵索寒、盡開顏”等詞語的意思。

2.了解詩歌大意,感受紅軍在長征過程中經(jīng)歷的艱難險阻,體會毛澤東及其中國工農(nóng)紅軍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3.初步了解律詩的寫法。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理解長征中紅軍遇到的艱難險阻和戰(zhàn)士們對待困難的態(tài)度,領(lǐng)會全詩的思想感情。

了解律詩寫法。

一、直接板題,揭題。

1、了解背景:

請看:(課件出示:紅軍長征路線圖)1933年10月,國民黨調(diào)動50萬重兵對中央紅軍根據(jù)地發(fā)動第五次圍剿,紅軍反圍剿失利。1934年10月,紅軍北上轉(zhuǎn)移。他們從江西瑞金出發(fā),開始了長征。一路上,他們翻越了18座大山,淌過24條大河,走過荒無人煙的草地,擊潰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圍追堵截,于1935年10月到達陜北,與陜北紅軍會師,整個行程約二萬五千里。紅軍當時的境地是上有敵機,下有追兵,敵強我弱,只能走無人能走的地方,可謂“絕地求生”

師:回顧這漫漫的二萬五千里征程,毛澤東心潮澎湃,揮筆寫下——《七律長征》這首詩。

2、介紹七律詩相關(guān)知識。

關(guān)于七律,你了解多少?

律詩每首有四聯(lián)(即八句),每句五個字的是五言律詩,簡稱“五律”,每句七個字的是七言律詩,簡稱“七律”。律詩的第一、二句稱為“首聯(lián)”,三、四句稱為“頷聯(lián)”,五、六句為“頸聯(lián)”,七、八句為“尾聯(lián)”。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個字必須同韻。(由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

3、讀題。

強調(diào):注意到中間的間隔號了嗎?前面表示詩的形式,后面表示詩的內(nèi)容。讀的時候要停頓一下。

【設計意圖:直接揭題,介紹長征;了解七律格式,建立知識結(jié)構(gòu)?!?/p>

二、初讀,讀順詩文

1、自由讀。

師:請大家自由地讀讀這首詩。把不好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學生自由讀時,老師巡視,注意學生讀書習慣。)

師:讀得很專心、很投入,好!讀書要的就是這種狀態(tài)!

2、檢查生詞。

(1)指名讀

(2)齊讀

師:讀得真準。來,像他這樣我們一起讀。

(3)指導多音字及易錯字。

這里面有個多音字,你發(fā)現(xiàn)了嗎?

老師還擔心有個字會跳出來為難大家,注意看云崖的崖,它是什么偏旁的?書字的時候要注意上短下長。這樣寫得好看點,跟著老師一起,在課本生字旁邊再寫一個。

(4)檢查讀。

師:把生詞送回詩里去,和同伴互相讀讀這首詩,看看字音讀準了沒有,詩句讀順了沒有?

師:誰來讀給大家聽?

(指名讀)

(5)范讀。

師:聽老師讀,用斜杠線劃出詩歌的節(jié)奏。

(6)讀出節(jié)奏

你能按這樣的節(jié)奏來讀嗎?

指名,全班。

三、再讀,抓住詩眼

1、抓詩眼

師:字音讀準了,詩句讀通順了,這是讀詩的基礎(chǔ),更重要的是把詩讀懂。

生:“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保ò鍟?/p>

2、理解詩眼

學古詩,我們可以通過對照注釋的方法去理解,請大家看注釋,同伴之間互相說說這句詩的意思。

3、匯報理解(相機指導朗讀)

指名說,你能讀出這種感覺嗎?

指名說,把你的感受送進詩里,讀。

是啊,紅軍不怕長征途中的艱難險阻,把跨越的萬水千山只看作平平常常的事。這就是——齊讀。

4、點明詩眼作用

這兩句是全詩的首聯(lián),起到了統(tǒng)領(lǐng)全詩的作用。

過渡:詩中哪些地方具體寫到了遠征難呢?

【設計意圖:以中心句輻射全詩學習,脈絡清晰。并點明詩眼在七律詩中的地位及作用。】

四、品讀,感悟詩情

(一)品山

師:(課件出示:五嶺圖)看,這就是一座連著一座的五座山嶺。

如果此時讓你用一個詞來形容眼前的五嶺,你會想到哪一個詞?

師:彎彎曲曲連綿不斷的樣子,這就是逶迤啊。知道這逶迤的五嶺到底有多長呢?它縱橫四省,綿延千里,像一條蜿蜒的長龍。而且一路上都是崎嶇的山路。你能把蜿蜒連綿的感覺讀出來嗎?(逶迤)

師:這就是磅礴。(讀出這種氣勢雄偉)

但是,在紅軍的眼里,逶迤的'五嶺就像——

磅礴的烏蒙就像——

讀到這里,你知道這頷聯(lián)的意思了嗎?說說它的意思。

你體會到了什么?

把你的體會讀出來。

師:讀得真好,連綿不斷的五嶺,氣勢雄偉的烏蒙仿佛就出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

師:妙啊,你不但讀出了山的氣勢,還讀出了只等閑的豪邁。

回環(huán)讀:老師從大家的朗讀中感受到了紅軍藐視困難的英雄氣概,這就是——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頷聯(lián)中的這兩句詩,承接了首聯(lián)中的千山。

那么,哪兩句詩承接了首聯(lián)中的萬水呢?

(二)品水

1、自品。

師:是的,如果說翻越五嶺、烏蒙是展現(xiàn)紅軍在長征途中克服自然的困難,那么渡過金沙江、大渡河,就是展現(xiàn)紅軍克服戰(zhàn)斗的艱難。(課件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保┳杂删毩曌x這句詩。

通過朗讀來表現(xiàn)你對句詩的理解吧。指名讀

2、想像

聽老師讀,邊讀邊想像,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匯報。

3、結(jié)合資料理解

看一下資料袋,你一定會有新的體會。

巧渡金沙江:1935年5月,紅軍來到金沙江南岸。在渡口,他們幸運地找到了一條船。原來這條船是送探子來南岸探查情況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后來,他們又在當?shù)剞r(nóng)民的協(xié)助下,從水里撈出了兩條破船。

然后,他們乘坐這兩條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敵人的哨兵以為探子回來了,不以為然。他們來了個突然襲擊,控制了兩岸渡口。后來,他們又找到了五條船,紅軍主力就靠這7只小船從容地過了江。擔任后衛(wèi)的9軍團則奉軍委命令一直在黔江繞圈子,調(diào)虎離山,牽制了敵人部分兵力。結(jié)果紅軍不費一槍一彈,不損一兵一卒在敵人眼皮底下,巧妙地渡過了金沙江。

飛奪瀘定橋:1935年5月,紅軍來到了天險大渡河,河對岸敵人重兵把守,身后幾十萬追兵即將趕到。而唯一通道瀘定橋上的橋板早已被敵人抽掉,只剩下13根寒光閃閃的鐵鏈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22位勇士冒著槍林彈雨展開了奪橋之戰(zhàn)。戰(zhàn)士們背著槍,一手抱木板,一手抓著鐵鏈,邊前進邊鋪橋板。當勇士們爬到橋中間時,敵人在東橋頭放起大火、妄圖以烈火阻擊紅軍奪橋。勇士們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烈焰,奮不顧身地撲向東橋頭,抽出馬刀,與敵人展開白刃戰(zhàn)。這一戰(zhàn)艱險而壯烈。

聯(lián)系這些背景資料,你對詩句有新的理解嗎?4、學生匯報理解

師相機指導朗讀:

暖:

師:。是呀,不費一槍一彈,不損一兵一卒,沒有想到困難重重的長征路上,也會遇到如此大快人心之事。這使得紅軍戰(zhàn)士們士氣大振哪!

你能讀出這種欣慰嗎?(指名)

我們一起來體會一下戰(zhàn)士們獲勝的歡欣鼓舞吧。(齊)

寒:

師:一暖一寒,兩場戰(zhàn)斗、兩種心情。來,把這兩種不同的感受讀出來。(指名讀)

生:“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p>

師:我聽出了巧渡金沙江的歡欣!還聽出了飛奪瀘定橋的悲壯!

來,男同學一起讀。

師:女生一起讀。

回環(huán)讀:頸聯(lián)中這一暖一寒再一次寫出了——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5、仿寫頷聯(lián)與頸聯(lián)

課件出示:頷聯(lián)與頸聯(lián)的四句詩。

詩中這四句詩只是萬水千山中的代表,紅軍在長征途中翻越了18座大山,趟過了24條大河。

看看老師給大家的資料紙中,紅軍戰(zhàn)勝的其它山水之難,用上這其中的山與水,我們一起來做小詩人,仿寫出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

請注意: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必須要對偶,比如在頷聯(lián)中,五嶺對烏蒙,地名對地名,逶迤對——(),這是山的特點;騰細浪對——()這表現(xiàn)了戰(zhàn)士們對困難的藐視。

學生仿寫,匯報讀

(三)品喜

師:(課件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保┙?jīng)歷了無數(shù)的艱險,只要再翻過岷山,長征就要勝利結(jié)束了。自由讀尾聯(lián),讀出自己的感受。

你讀出了什么?指名讀。

補充資料:

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在長征開始時人數(shù)是8萬6千多人,最后到達陜北的只有七千多人。這些幸存的戰(zhàn)士和紅二軍、紅四軍勝利會師,保存和鍛煉了革命的基干力量,為以后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

指導朗讀:這是來之不易的喜悅啊,把這份欣喜送進詩里吧,請女生讀;

把戰(zhàn)士們的激動大聲地表達出來吧,請男生讀;

為這夾雜著血與淚的勝利而歡呼吧,全班齊讀。

回環(huán)讀:老師聽出了,這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歡呼,這歡呼也同樣在宣告著:——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配樂朗誦:同學們,長征已經(jīng)過去了70多年,那段紅色的歷史可能已經(jīng)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但是,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有責任牢牢記住那段歷史。試著背誦這首詩。

(播放音樂)請全體起立!讓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齊聲誦讀這首詩,把長征這個人類歷史上堅定無畏的豐碑牢牢地立在心中。

七律·長征的教案篇五

1、學習紅軍長征中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理解關(guān)鍵詞的含義及其飽含的感情。

3、了解毛主席詩詞的創(chuàng)作風格:藝術(shù)的概括和夸張。

1、預習要求:

學生對長征的有關(guān)知識缺乏了解,課前布置學生查找有關(guān)資料,了解長征的相關(guān)知識,上課時講述你所了解的長征。

2、教法、學法:

教師組織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

3、課時安排:一課時

4、教具準備:投影儀、錄音機。

(一)、導入

1、由學生講述自己所了解的長征。

2、教師介紹此詩的寫作背景。

(二)、整體感知課文

1、播放朗讀錄音。

2、學生聽后自由朗讀,體會詩意。

(合作學習:

1、正音。

2、借助工具書以頁下注合作弄懂課文意思。)

3、學生齊讀課文。

4、指導朗讀,從節(jié)奏、重音、韻腳、感情幾方面讀出詩中表現(xiàn)出來的紅軍的英雄氣概和樂觀精神。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三)品味詩中畫面

1、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

(請學生在書上自主圈點勾畫,然后合作交流,引導學生理解詩歌運用藝術(shù)夸張手法突出紅軍的樂觀主義精神。)

2、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

(學生思考,小組合作,教師組織交流評價)

3、紅軍長征途中歷經(jīng)千難萬險,而詩中為何只描寫了這幾幅畫面?

(引導學生理解詩歌高度的藝術(shù)概括性。)

(四)播放長征歌曲,以唱帶誦。

(五)作業(yè)

1、背誦并用規(guī)范的正楷鋼筆字抄寫這首詩。

2、課后探究:

“大渡橋橫鐵索寒”一句中的“寒”字寓意深刻,給人多樣化的理解,你對此字有何見解?

板書設計:

七律長征

遠征難:只等閑:

逶迤、磅礴細浪、泥丸(夸張)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水拍云崖、鐵索寒和樂觀主義精神

千里雪更喜、盡開顏

首聯(lián):(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賞析:該聯(lián)直接抒情,總寫,高度概括紅軍百折不撓的英雄氣概和的頑強勇敢的革命精神?!斑h征難”總括紅軍長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艱難險阻,“遠征”說明行程之遠,時日之長;“難”說明犧牲之大,經(jīng)歷之苦。“不怕”“等閑”充分體現(xiàn)紅軍戰(zhàn)士頑強勇敢、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積極、自信的英雄樂觀主義精神,為全篇定下豪邁、樂觀的基調(diào)。

頷聯(lián)(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賞析:寫山,以五嶺、烏蒙為代表。上承“千山”,形象地概括了紅軍長征途中經(jīng)過的崇山峻嶺?!板藻啤?,彎曲綿延的樣子,形容山嶺綿延不斷,“磅礴”形容山氣勢高大壯觀,“騰”“走”化靜為動,以動寫靜,突出五嶺氣勢的奔騰和紅軍行軍的急速。該聯(lián)采用以動寫靜和反襯的表現(xiàn)手法,運用比喻、夸張、對偶的修辭手法,句式整齊,富有節(jié)奏感和音律美,充分表現(xiàn)紅軍頑強、勇敢、豪邁、樂觀的英雄氣概。

頸聯(lián)(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賞析:寫水,以金沙江、大渡河為代表,上承“萬水”,既寫紅軍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這兩次戰(zhàn)斗,又虛寫紅軍長征途中的無數(shù)激流險灘?!芭?,既寫5月春暖時節(jié)金沙江風高浪急、水氣蒸騰的實景,又烘托出紅軍戰(zhàn)士渡江脫險后的激動、喜悅之情和一片沸騰的景象。“寒”烘托瀘定橋環(huán)境的險惡,照應上文“暖”字,表現(xiàn)紅軍處境的艱難和危急,反襯紅軍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氣壯山河的豪邁氣概,寄托對死難烈士的無限哀思。

尾聯(lián)(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賞析:總結(jié),想象,突出紅軍翻越岷山后的喜悅之情,充分表現(xiàn)詩人對紅軍指戰(zhàn)員們的殷切希望和無比信任,表達了作者對奪取長征全部勝利的信心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跋病弊旨缺憩F(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在極其艱苦條件下的樂觀主義精神,有表現(xiàn)他們對革命前途的美好向往和自信。

典型知識點

1、五幅“征難圖”:騰躍五嶺圖、疾跨烏蒙圖、巧渡金沙圖、飛奪瀘定圖、喜踏岷山圖。

2、相關(guān)常識:“七律”七言律詩的簡稱,交代文章體裁,“長征”是題目。

《七律長征》是毛澤東同志為紀念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而作。作者以其軍事家高瞻遠矚的眼光和詩人豪放熱情的氣概,回顧了長征的艱難歷程,謳歌了紅軍戰(zhàn)士英雄無畏和樂觀精神,抒發(fā)了作者勇往直前,無往而不勝的豪邁情懷。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了解寫作背景

一、精彩回放,走進長征。

首先介紹有關(guān)長征的資料,使學生對長征有一定的了解,再通過課文中注釋,從字里行間大致了解課文內(nèi)容。

二、以讀代講,感知長征。

特別引導學生高聲朗讀課文,領(lǐng)會和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詩歌是很講究煉字煉句的具有音樂美的一種語言藝術(shù)。因此,讀詩對語言要進行咀嚼,反復地深入地體會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句話有所表現(xiàn)的豐富的內(nèi)涵,還要通過吟誦,體會詩的音韻美和節(jié)奏美,逐步培養(yǎng)欣賞和朗誦詩歌的能力。

三、文本對話,深入長征。

詩人展開夸張的手法,創(chuàng)造出新的藝術(shù)境界,例如: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突出了烏蒙山的高大險峻,可在紅軍戰(zhàn)士眼中它們不過是細浪和泥丸而已。足見紅軍的頑強和樂觀。在學習課文時,把詩歌反映的具有高度集中性和跳躍性的生活內(nèi)容,人物形象通過想象加以充實,加以補充,使畫面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很好的理解課文內(nèi)容。

四、誦讀延伸,升華長征。

把這一課真正上成讀書課,通過反復情感朗讀,讀出詩的意境,讀出紅軍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七律·長征的教案篇六

1.知識與技能:理解詩歌中高度的藝術(shù)概括性和夸張手法的巧用

2.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紅軍在長征途中所表現(xiàn)出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1、關(guān)鍵字詞的含義及其飽含的深情。

2、高度的藝術(shù)概括性和極度夸張的手法。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導出新課

了解長征歷史:

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中國工農(nóng)紅軍舉行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在長征結(jié)束時,毛澤東回顧長征一年來紅軍所戰(zhàn)勝的無數(shù)艱難險阻,他滿懷喜悅的戰(zhàn)斗豪情,寫下了威武雄壯、氣勢磅礴的詩篇《七律長征》,總結(jié)了艱苦卓絕的長征。

以極其輕松的筆調(diào)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偉大詩篇。

(二)自學互助

1、整體感知詩歌詩意和感情

(1)、結(jié)合書下注釋及個人理解,自主質(zhì)疑,合作釋疑,理解詩歌大意,體會詩歌的感情基調(diào)。(合作討論)

(2)、學生大聲自由朗讀,讀出你體會的感情,個別學生表演朗讀

(3)聽范讀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4)、紅軍長征可謂是艱苦卓絕,了那些困難,才勝利到達陜北?(合作討論)

騰越五嶺、疾跨烏蒙山、巧渡金沙橋、飛奪瀘定橋、翻越岷山

要用56個字來描寫長征豐富浩大的歷史內(nèi)容和不可勝數(shù)的英雄業(yè)績,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作者必須選擇最能表現(xiàn)紅軍偉大精神和不朽業(yè)績的典型戰(zhàn)例場景。

作者選取典型的事件突出文章中心

(6)作者為什么要突出紅軍長征時的艱難險阻?

作者借此歌頌紅軍戰(zhàn)士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

2、品讀語言,突出重點

(1)聯(lián)系全篇內(nèi)容,你還能從哪些詩句體會到的他們的這種精神的?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2)你認為以上兩句對表現(xiàn)紅軍戰(zhàn)士戰(zhàn)勝困難的英雄氣概那一句感染力更強?為什么?

作者運用比喻和夸張的手法,把綿延不斷的五嶺看做是微波細浪,而氣勢磅礴的烏蒙山看做小小的泥丸,極言其小,反襯紅軍戰(zhàn)士敢于戰(zhàn)勝困難的高大形象和英雄氣概。

詩句語言要富有表現(xiàn)力就必須使用修辭手法。

3、變式訓練,互評自糾。

(1)《四渡赤水出奇兵》中“橫斷山,路難行”為什么出現(xiàn)兩次?

(2)《過雪山草地》是從哪些方面來表現(xiàn)紅軍戰(zhàn)士的頑強意志和樂觀主義精神。

4、應用轉(zhuǎn)化,拓展延伸

毛澤東在《七律 長征》中歌頌了紅軍不怕困難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在蕭華的《長征組歌》中夜得到充分體現(xiàn),請你在大聲朗讀中體會。

三.作業(yè)布置

完成《補充教材》第一第二課部分習題

四、板書設計

藝術(shù)概括、比喻夸張

五、教學反思:

讓學生在充分了解長征歷史背景和紅軍所經(jīng)歷艱難險阻基礎(chǔ)上去感受詩中所歌頌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從而學習運用夸張等修辭增強語言感染力的寫作方法。通過一節(jié)課的學習,課文基本上都能背誦,但紅軍長征的經(jīng)過及所遇到的困難學生知之甚少,所以對紅軍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理解不夠。學生的朗讀比較到位,絕大多數(shù)學生愿意朗讀,聲音響亮,能讀出節(jié)奏和重音。

七律·長征的教案篇七

1.學習生字,積累詞語。

2.熟讀課文,讀出詩的韻味。

3.體會中國工農(nóng)紅軍在二萬五千里長征中戰(zhàn)勝種種艱難險阻所表現(xiàn)出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初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關(guān)鍵字詞的含義及其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課件、長征路線圖

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請大家回憶我們曾經(jīng)學習過哪些描寫紅軍長征的文章?你能談談自己的感受嗎?

2.我們所了解的一般是用故事的形式來寫的,而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描寫長征的詩,題目就叫做《七律•長征》。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是毛澤東。(板書課題)

二、解題,補充課外資料

1.同學們通過預習,查找了哪些與長征有關(guān)的資料?

2.學生匯報:

a.介紹二萬五千里長征的一般情況。

b.介紹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路線。教師出示紅軍長征的路線圖及相關(guān)圖片。

c.介紹這首詩的體裁。

這是一首七言律詩。言,就是字,每句有七個字。

3.教師小結(jié):非常感謝同學們給大家?guī)淼倪@些資料。通過同學的介紹,我們知道這是一首七言律詩。那么,現(xiàn)在我們自由讀讀這首詩,體會詩的韻律與節(jié)奏。

三、誦讀品味,領(lǐng)略詩境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詩里面有2個生字,我們來讀一下。(指導運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

2.教師從節(jié)奏、重音、韻腳、感情幾方面指導讀。

3.借助多種形式的讀,讀出詩的意境。

四、再讀詩句,質(zhì)疑解疑

1.這首詩我們已經(jīng)讀得很好了,那么在這首詩中,有許多山名和水名,大家發(fā)現(xiàn)了嗎?請你標注出來。

2.那么這些山和水在哪兒呢?(教師指圖講解)

3.還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可以提出來。

五、總結(jié)

紅軍在一年的時間里,連續(xù)行軍二萬五千里。就是在平地上走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何況還要翻越那么多的高山大川,再加上天上的飛機轟炸,地上幾十萬敵軍的追趕、攔截,這長征真是太難了。那面對艱難險阻,紅軍戰(zhàn)士怕了嗎?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我們先來看一段錄像。(課件播放長征場景)看過這段錄像,大家想到了什么呢?

2.我的眼前仿佛又浮現(xiàn)出長征途中那一幅幅壯闊的畫面:那五嶺、烏蒙山上飄揚的紅旗;那金沙江畔回蕩的歡聲笑語;那瀘定橋上的斑斑血跡;還有那千里岷山映照著的張張笑臉。我們繼續(xù)學習毛澤東的這首詩——《七律•長征》。

二、讀詩

1.請大家把詩讀兩遍。

2.指名讀,指導讀,齊讀。

三、講詩意

1.這首詩大家已經(jīng)讀得挺好了,那么這首詩什么意思呢?先自己練習講一講,然后幾個人再商量商量。如果還有不明白的地方,一會兒可以提出來。

2.匯報。(一個人完整講,其他人補充)

3.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可以提出來?(學生置疑)

重點理解:“騰細浪”“走泥丸”“暖”“寒”。其中“暖”和“寒”,教師可以結(jié)合兩次著名的戰(zhàn)斗,幫助學生理解。

4.誰來把這首詩的意思完整地講一下?

四、感情誦讀

1.我們來欣賞一首歌曲,讓我們在歌聲中進一步體會紅軍戰(zhàn)士不怕艱難的英雄氣概。(放《長征七律歌》)

2.大家練習把這首詩有感情地讀一讀。(指名讀、范讀、齊讀)

3.這樣壯麗的詩篇,我們應該牢記在心中。大家練習把它背誦下來。

4.我們一齊背誦一下。

五、總結(jié)

七律·長征的教案篇八

教案課題:七律·長征(毛澤東)

1、理解詩作的深刻含義,學習紅軍戰(zhàn)士不畏艱險、樂觀積極的斗爭精神。

2、了解“七律”的特點,體會詩歌中藝術(shù)的概括和夸張手法的運用。

目標1、2

朗誦法、討論法

教學時數(shù):兩課時

一、閱讀序幕

長征是中共歷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镀呗伞らL征》真實而藝術(shù)地記錄了這一歷史。讓我們循著詩人的筆觸去體會那一段歷史,去體會融入那一段歷史、與那段歷史息息相關(guān)的的精神。

二、閱讀主場

(一)介紹知識

七律:

1、八句,每句七字。

2、四聯(lián)(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

3、二、四、六、八句尾字押韻。

4、至少中間兩聯(lián)對仗。

(二)研讀課文

1、引導學生理解首聯(lián)與其他三聯(lián)的關(guān)系、關(guān)鍵詞語的含義

首聯(lián)是總綱,其他三聯(lián)是細目(綱舉目張)。

“遠征難”:行程之遠,時日之長,代價之大,經(jīng)歷之苦;自然中的'險山惡水、嚴寒酷暑,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張國燾的分裂。

“只等閑”:經(jīng)歷多而顯得平常,尋常、平常又顯現(xiàn)出紅軍戰(zhàn)士鋼鐵般的意志和無所畏懼的斗爭精神。

2、引導學生概括總綱下五個畫面(細目)的意思,理解其中幾個關(guān)鍵詞語表達上作用。

概括畫面:

(1)騰躍五嶺

(2)疾跨烏蒙

(3)巧渡金沙

(4)飛奪瀘定

(5)喜踏岷山

關(guān)鍵詞語:“騰”“走”“拍”“暖”“橫”“寒”“喜”“開顏”。

(三)指導朗讀

1、學生試讀

2、教師指出其不足,并作示范、指導。

第一聯(lián)朗讀稍慢,讀出磅礴氣勢,注意體現(xiàn)紅軍戰(zhàn)士鋼鐵般的意志和無所畏懼的斗爭精神。二、三聯(lián)用輕松的語調(diào)朗讀,再現(xiàn)什么困難也難不倒紅軍戰(zhàn)士的意境。尾聯(lián)注意體現(xiàn)出欣喜、喜悅,表達出紅軍戰(zhàn)士獲得勝利時難以抑制的心情。

(四)教唱《七律長征》

三、閱讀尾聲

(一)研究、討論學生預習中提出的問題。

(二)研究、討論“探究·練習”各題。

(三)課外延伸閱讀:《中國歷史》或其他資料中關(guān)于“長征”的記載。

(五)課外作業(yè):

1、從《課課練·長征》中任選兩題。

2、跟家長交流閱讀《七律·長征》的感受,并以“為長征立碑——讀《七律·長征》有感”為題,寫一段短文。

七律·長征的教案篇九

1.通過詞語的品析,朗讀的觸摸感受,體會詩句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中國工農(nóng)紅軍戰(zhàn)勝種種艱難險阻,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通過資料的適時呈現(xiàn)和學生的朗讀想象,加深對詩歌的領(lǐng)悟,以期引領(lǐng)學生走進長征的深度空間。

二。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詞語的品析,朗讀的觸摸感受,感受中國工農(nóng)紅軍戰(zhàn)勝種種艱難險阻,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三。推薦讀物

《萬水千山》、《長征》、《百年歷史回眸》

四。教學過程:

一?;貞浳谋尽獣浴伴L征難”

1.紅軍長征翻過一座座山,又涉過一條條水,表示山水很多,用什么詞?(萬水千山、

千山萬水)

2.紅軍長征除了萬水千山的障礙,天上每天有幾十架敵機偵察轟炸,地下有幾十萬敵軍圍追堵截,遇到了許許多多艱難險阻。表示艱難險阻很多,也可以用什么詞?(千難萬險)

要戰(zhàn)勝這千難萬險,紅軍該吃多少辛苦,又可以用什么詞?(千辛萬苦)

小結(jié):要越過這萬水千山,紅軍歷盡千難萬險。

3.這說明要進行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長征怎么樣?用一個字概括。(描紅:難)

4.但紅軍用自己的雙腿走過來了,你們說遠征難,紅軍怕不怕?(描紅:不怕)響亮地回答。詩中毛主席用一個詞進一步寫出了紅軍戰(zhàn)士不怕難,把萬水千山看得很平常?(描紅:等閑)

5.指導朗讀: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6.這首詩要贊頌的就是“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的英雄氣概,這兩句是全詩的總領(lǐng)句,再讀一遍。

二。走進文本——展現(xiàn)“征難圖”

1.讓我們一起重溫二萬五千里漫漫征程。師范讀。

2.自由默讀全詩,思考:從哪些詩句、詩詞中可以看出“紅軍不怕遠征難”?你是怎么想的?可以在書上圈圈畫畫,把感受寫在旁邊。

3.交流:

三。融入文本——感悟“遠征難”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1.請學生板畫。五嶺的逶迤烏蒙的磅礴

2.五嶺的逶迤——詩人一直追溯到長征開始,那逶迤的五嶺仿佛又在眼前。你們看(粉筆示意圖)五嶺是五個山嶺的合稱,它綿延江西、湖南、廣東、廣西、貴州五省,山勢起伏、蜿蜒,長達數(shù)千里?,F(xiàn)在你能說嗎?“五嶺____________?!?/p>

3.烏蒙的磅礴——紅軍大隊人馬翻過五嶺又來到烏蒙山下,烏蒙山海拔二千三百多公尺,有我們700多層教學樓那么高。那你能說烏蒙___________。(危峰兀立、高山峻嶺)

4.這里用'逶迤''磅礴'寫出紅軍要翻過這樣的高山峻嶺會怎么樣(難)

6.指導朗讀: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讀時要突出五嶺的綿延不絕、烏蒙的氣勢磅礴,而“騰細浪”、“走泥丸”則要讀得平淡,表現(xiàn)出紅軍的“不怕難”。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1.教師講故事:

3.剛才你們聽的時候心里怎么樣?這時你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什么?

4.學到這里你們有沒有想到'金沙水拍云崖暖'是什么意思?云崖暖:心里暖(讀)

5.長征途中紅軍和敵人的斗爭有智取,也有惡戰(zhàn)。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則是一場惡戰(zhàn)。

6.大渡河是天險,敵人滿以為能阻擋紅軍的腳步,但是天險也被紅軍逾越了那毛主席為什么又說“大渡橋橫鐵索寒”?誰能有條理地說說:導語:紅軍來到大渡河上,眼前橫著一座鐵索橋。橋上_______橋下________橋頭______紅軍______。

7.指點:天險逾越了,但現(xiàn)在回想起那場面,還叫人膽戰(zhàn)心驚。

8.指導讀。

9.“暖”,寫出了巧渡成功的愉快?!昂?寫出了強渡的驚心動魄,又進一步突出了“難”。

10.朗讀。金沙水拍云崖暖(輕快——紅軍的歡快心情),大渡河橫鐵索寒(低沉——表達對犧牲戰(zhàn)士的沉痛緬懷之情。加重語氣)

11.師:這么艱難的事紅軍戰(zhàn)士還是平常地對待,一“寒”一“暖”,一“喜”一“悲”,這正是--生讀“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1.“更喜”喜什么?為什么“盡開顏”?

2.困難像雪球一樣砸來,但紅軍戰(zhàn)士依然以平常心來對待,你體會到了什么?

3.正是因為有這種大無畏的精神,紅軍戰(zhàn)士克服了像雪球一樣砸來的一個又一個困難。這正是——(生讀中心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4.最后兩行應讀出歡欣鼓舞的語氣,因為紅軍歷經(jīng)千辛萬苦終于翻過了終年積雪的岷山,“更喜”二字既是紅軍現(xiàn)時心情的寫照,也是紅軍對革命征途的展望。

5.同學們也帶著這種豪邁回到《長征》這首詩中讀一讀吧!(生齊讀)

四、走出文本——贊頌“紅軍情”

1.這是在紅軍登上了岷山之后,最后一座山,毛澤東寫的。大家試著讀。

清平樂?六盤山: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2.你們也帶著這種豪邁回到《長征》這首詩中讀一讀吧!(生齊讀《長征》。)

3.僅僅五十六個字就寫出了紅軍不怕艱難險阻,豪邁樂觀的精神,這樣的好詩,你們愿意記下來嗎?可以邊讀邊想像,自由背背吧!

4.七律詩有和諧的韻律與鮮明的節(jié)奏感,一般都能譜成曲,大家看《長征》mtv。

5.學完了,看完了,你最想對紅軍叔叔說些什么?

6.長征壯舉讓世人驚嘆,長征精神永世流芳。多少文人墨客為長征譜寫了一曲又一曲贊歌。同學們:“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老師把毛澤東的這句詞送給你們,希望你們在今后學習中不懼挫折、勇往直前!

五、作業(yè)設計

1.完成小練筆。

2.自學《清平樂?六盤山》。

板書設計: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藐視困難積極樂觀

七律·長征的教案篇十

七律? 長征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理解詩意,感受毛澤東及其中國工農(nóng)紅軍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教學重點理解詩意,感受毛澤東及其中國工農(nóng)紅軍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教學難點理解詩意,感受毛澤東及其中國工農(nóng)紅軍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一、知詩人,解詩題,導入新課。1.了解作者毛澤東主席。師:對本詩的作者毛澤東主席,同學們并不陌生。誰能用簡練的語言,為大家介紹一下你所知道的毛澤東。指名學生結(jié)合課前收集的信息說一說。2.回顧學過的課文。師:還記得我們學過哪些紅軍長征中的故事嗎?指名學生說一說。3.簡介本課時代背景。師:對長征你有哪些了解?結(jié)合資料袋提供的信息說一說。(時間、經(jīng)歷的省份、山水、一些重要的戰(zhàn)斗等)指名學生說一說。?師小結(jié):(出示紅軍長征路線圖)二、讀詩文,曉詩意,感悟語言。(一) 初讀詩文,感知大意。1.學生自由讀詩文,思考:這首詩寫了什么?指名學生交流。2. 按照學習提示自讀自悟,同桌之間合作學習。師:這首詩描寫了紅軍長征歷經(jīng)的千難萬險,表現(xiàn)了紅軍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課文是怎樣具體生動描寫的呢?(課件出示學習提示)3.交流自讀自悟的成果。師:同學們通過朗讀、討論,進一步加深了對詩的理解,請大家大膽展示自己,說說你讀懂了什么?指名學生說一說。(二)精讀詩文,領(lǐng)悟意境。1.學習"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a.詩中哪個詞表現(xiàn)出紅軍英勇無畏?b.學生交流自己的見解。c.品讀此句詩。2.學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a.這樣連綿不絕的五嶺在紅軍眼里像什么?? b.討論"騰"能否換成"流"?? c.如此磅礴的烏蒙山在紅軍眼里像什么?d.討論"走"能否換成"跋"?? c.品讀此句詩。3.學習"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a.課件出示金沙江的畫面,師簡單講解巧渡金沙江的故事。b.體會"暖"字表達的情感。?? c.課件出示飛奪瀘定橋的片斷,學生默讀相關(guān)資料。? d.體會"寒"字表達的情感。 e.品讀此句詩?? 4.學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a.這句詩寫出了紅軍怎樣的心情?從文中哪兒可以看出? b.學生討論交流。? c.品讀此句詩。三、誦詩文,悟詩情,拓展提升。a.齊讀詩文,體會全詩表達的情感。b.播放《長征》歌曲。聽歌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c.交流感受。?? d.全體起立齊誦《長征》。

板書:

七律? 長征

毛澤東

遠征難????? 只等閑

五嶺??????? 細浪?????? 英?? 樂

大渡河????? 寒???????? 概?? 義

岷山??????? 開顏教后記:課前參與反思。

學習這首詩之前先讓學生自己給自己提些有關(guān)長征的問題,如長征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紅軍長征中遇到什么困難等,關(guān)于作者毛澤東,自己想了解什么,對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又想知道什么等。然后引導學生在問題提出后自己如何主動解決,實在是自己解決不了的可請教他人。學生通過查找資料主動閱讀長征的有關(guān)資料,教師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設動人情景,讓學生觀看《長征》紀錄片,以及電影《萬水千山》。把《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圖》制成多媒體課件,突出“五嶺”“烏蒙山”“金沙江”“瀘定橋”等。其次,引導學生回憶已經(jīng)學過的有關(guān)長征故事的課文,激活頭腦中原有的表象和體驗。

2.課中投入反思。

本節(jié)課的教學教師可先讓學生自己明確學習任務:在學生充分自學的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抓住毛主席在《長征》一詩中的中心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提問:紅軍在長征途中經(jīng)歷了哪些艱難險阻?他們又是怎么樂觀地去克服它們的呢?根據(jù)自己搜集準備的大量關(guān)于長征的資源,讓學生充分感悟詩句的意思,在此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讀自己喜歡的詩句并說說自己的體會,并逐步達到熟讀成誦,完成自己提出的學習目標。

最后教師總結(jié):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宣傳隊。這是對長征的高度評價。如今,我們已不再要走二萬五千里漫漫長征路了,但新的世紀,新的挑戰(zhàn),在新的長征路上,我們?nèi)匀恍枰L征精神。

3.課后及時反思。

讓學生通過上網(wǎng)查找選擇一首讀一讀,想一想:毛主席在這首詩中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關(guān)于長征你還想知道什么,進一步讓學生上網(wǎng)查找有關(guān)內(nèi)容,豐富課本知識,還可以把后面練習上的有關(guān)長征的內(nèi)容提前來學習。這樣同學們對長征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對《長征》這首詩理解得更加透徹,情感更加投入,學生從中受到的教育更加深刻。

七律·長征的教案篇十一

片斷一:

師:紅軍在長征的路上都遇到了哪些艱難險阻呢?拿起書,把體現(xiàn)紅軍戰(zhàn)士艱難的詞句畫下來。(生自學3---6句,師巡回指導)

師:哪個詞讓你具體感受到了紅軍長征的艱難?

生1:“烏蒙磅礴走泥丸”,“烏蒙”指烏蒙山;“磅礴”指氣勢很壯觀。

師:你體會到了“磅礴”,我們一起來看看“烏蒙山”。(課件出示烏蒙山的圖片)

師:用一個詞形容你看到的“烏蒙山”。

生2:氣勢磅礴

生3:高大雄偉

生4:險峻、陡峭、崎嶇……

師:讀讀這句話,能不能讀出烏蒙山的這種氣勢?(生齊讀)

師:讓這烏蒙山的氣勢再磅礴些?。ㄉR讀)

師:僅僅是烏蒙的磅礴嗎?

生1:五嶺逶迤騰細浪

師:看圖,“五嶺逶迤”是什么樣子的?(課件出示五嶺的圖片)

生2:山嶺連綿不斷

生3:有的山嶺高聳入云、峰巒雄偉

生4:山勢高大、險峻

師:你能把這兩句話連起來讀,讀出這種氣勢嗎?

生齊: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師:老師還沒聽出五嶺的雄偉,再讀

生齊: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師:聽老師讀“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再讀

生齊讀: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師:同學們,五嶺如此之險峻,烏蒙如此之磅礴,但是在紅軍戰(zhàn)士的眼里卻成了什么?

生1:細浪、泥丸,五嶺雖然逶迤,烏蒙雖然磅礴,但在紅軍戰(zhàn)士的眼里都成了毫不起眼的“細浪、泥丸”

師:這里你體會到什么?

生2:長征雖然艱難,但在紅軍眼里跟本就算什么。

師:讀出這種情懷。

生2: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師:誰再讀?

生3: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師:讓我們?nèi)嘁黄鹱x。(生齊讀)

(自評:在體會“五嶺之逶迤,烏蒙之磅礴”時,教師很快出示五嶺、烏蒙的圖片,讓學生對五嶺、烏蒙有了一個表象的認識。在引導學生朗讀這兩句時,始終沒有達到教師預期的效果。我認為在這里,學生對五嶺之逶迤體會得還不夠深刻,比如可引導學生想象“紅軍行進在五嶺、烏蒙山上可能會遇到哪些艱難險阻?”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體會紅軍長征的艱難,這樣再來朗讀可能效果會好一些。另外,還要引導學生讀出節(jié)奏,讀出氣勢。 )

七律·長征的教案篇十二

1、認識了3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正確理解下列詞語:只等閑、逶迤、騰細浪、磅礴、走泥丸、云崖暖、鐵索寒。

2、理解詩意,感受毛澤東及其中國工農(nóng)紅軍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有感情地朗誦全詩,感受詩的節(jié)奏和韻律,背誦全詩。

重點:理解詩句含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難點:通過重點詞句體會毛澤東和紅軍戰(zhàn)士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領(lǐng)略毛澤東作為詩人的豪情和作為一代一偉人的博大胸懷、高昂氣質(zhì)。

1、教學課件。

2、學生查找有關(guān)長征的資料并自學生字詞。

1.課前布置學生查找有關(guān)資料,了解長征的相關(guān)知識,上課時講述你所了解的長征。

2.借助工具書及注釋讀懂課文。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走近長征。

1、了解“單元導讀”。

(1)師:(出示毛澤東圖)認識他嗎?沒錯,他就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lǐng)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之一——毛澤東。這單元,我們將要隨著課文的學習,走近毛澤東,去感受他偉人的風采和凡人的情懷。

(2)生讀“單元導讀”。了解怎么學?

2、導入新課。

師:今天我們先通過一首長征詩來走近毛澤東。關(guān)于“長征”,你們知道的內(nèi)容有多少?(出示長征示意圖和閱讀“資料袋”幫助大致了解長征。要點:中國工農(nóng)紅軍為了北上抗日,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圍剿,保存自己的實力,于1934年10月從江西瑞金出發(fā),一路跋山涉水,披荊斬棘,翻山越嶺,擊潰了敵人的多次圍追堵截,行軍二萬五千里。1935年10月,紅軍主力終于勝利到達陜北,完成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師:因此,可以說,長征是永載中國革命史冊的光輝歷史,齊讀課題——

也可以說,長征是中國人引以為豪的一段歷史。齊讀課題——

二、初讀詩歌,感知大意,質(zhì)疑問難

(一)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歌

1、師:當1935年10月紅軍勝利在望,毛主席回顧長征走過的路程,心潮澎湃,激動地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而且還親自向紅軍戰(zhàn)士朗讀了這首詩。(師范讀:背誦全詩)

3、朗讀詩歌,把詩讀通順,生字讀準確,找出韻腳。

(生自由朗讀詩歌)

師:看看同學們課文讀得怎樣了?其他的同學仔細聽,從正確和流利兩方面進行評價。(課件出示詩歌《長征》)

指名讀—全班齊讀。(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打著節(jié)拍讀)

4、再讀課文,思考:

全詩圍繞哪句寫的,你是怎么理解的?

5、生交流,指導朗讀這一總領(lǐng)句。

(二)讀書思考,查資料批注

師:同學們真會讀書,一下子就抓住了這首詩的總領(lǐng)句。下面我們就圍繞這句來學習?!斑h征難”詩人是怎么體現(xiàn)的?而“紅軍不怕”又從何看出?請你們再讀詩,畫出相關(guān)詞句,借助課前收集到的材料及相關(guān)知識,把自己的想法在文旁作批注。

生自學,師巡視輔導。

三、作業(yè)。

1、讀詩,思考,批注。

2、抄寫生字新詞。

3、《叢書》一到五題。

一、復習導入。

1、這首詩是圍繞哪一句來寫的?

二、再讀詩歌,讀悟結(jié)合,理解詩意,指導背誦

(一)體會“遠征難”。

1、你是從詩中哪些地方看出長征中的“難”?

生答,師板書:逶迤、磅礴、千里雪、云崖、鐵索。

2、從這些詞句中怎么看出紅軍“遠征難”的?

(1)逶迤、磅礴:師板畫并出示課件體會五嶺的長與烏蒙山的高。

(2)千里雪:看影片《豐碑》理解雪山的可怕。

(3)云崖、鐵索:金沙江和大渡河的難渡。

3、師小結(jié):五嶺、烏蒙山、雪山只是紅軍過“千山”的代表,像這樣難越的高山總共有18座。長征難不難?金沙江、大渡河只是紅軍過“萬水”的代表,像這樣難渡的天險有24條。長征難不難?(難?。?/p>

4、指導感情朗讀,讀出萬水千山的“遠征難”。

(二)體會“紅軍不怕”。

1、長征這么難,紅軍怕不怕?(不怕?。暮慰闯觯?/p>

(1)師板畫引導學生比較:逶迤——細浪,磅礴——泥丸。

為什么毛主席和他所領(lǐng)導的紅軍會這樣看待?(革命樂觀主義)

(2)請生講“巧渡金沙江”的故事,引導學生理解“暖”。

(3)看影片《飛奪瀘定橋》,理解“寒”(心驚膽寒)。

(4)請生談對“喜”字的理解。

2、生感情讀,讀出紅軍的“不怕”。

(三)體會感情。

1、師:長征這么難,但在紅軍眼中均只是平平常常的事,紅軍均不怕。此時,你感受到毛主席和他所帶領(lǐng)的紅軍的什么精神?請用一個詞來概括。(英勇無畏……)

2、師:是啊,正因為紅軍英勇無畏,所以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了!毛主席說:三軍過后盡開顏。

從這名詩中,你又體會到什么?(毛主席和紅軍勝利后的喜悅)

3、再有感情的朗讀全詩。

三、情感升華,背誦全詩。

1、師: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你們愿意聽一聽《七律.長征》這首詩譜寫的歌曲嗎?(播放歌曲)

2、你覺得自己有沒有走近毛澤東了?他在你心中是什么形象?(樂觀的、英勇無畏的)

3、讓我們滿懷激情,齊背《七律.長征》來表達自己對毛澤東主席的緬懷及敬佩。

七律·長征的教案篇十三

《長征》是毛主席飽含勝利的喜悅和革命熱情所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律。作者以直白的詞匯、豪邁的語勢,概括出紅軍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革命主義氣概。短短四句詩成為了一幅濃縮紅軍長征壯闊歷程的總覽圖。

知識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2、認讀三個生字,理解重點詞的意思,了解詩歌的大意。

能力目標:繼續(xù)培養(yǎng)抓住詩眼去品悟詩歌語言的精妙,從而體會思想感情。

情感目標:體會紅軍長征戰(zhàn)勝種種艱難險阻,感受毛澤東和紅軍將士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

1、感受紅軍的大無畏精神、英勇豪邁的氣概。

2、理解二、三句詩的意思并體會蘊含的思想感情。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年是2009年,75前的10月,中國這片紅色的土地上,發(fā)生了一件氣吞山河的壯舉。這就是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在一年的時間里紅這跋山涉水、翻山越嶺,經(jīng)受無數(shù)次考驗,當勝利即將到來的時候,毛澤東寫下了《長征》這首壯麗的詩篇。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七律長征》這首詩。

二、范讀詩句。

三、看圖。配詩、解意。

給畫配詩(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說一說每句詩的含義。

播放“飛奪瀘定橋”電影片段,感受詩句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品讀課文,悟詩情

學習詩歌更重要的是要品讀詩歌,感悟詩歌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怎么樣去體會作者的感情呢?抓住重點詞語去體會和感悟。

同學們現(xiàn)在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來讀一讀課文,抓住詩句的重點詞語,認真品味,相信你一定有新的感悟。

(分小組自由讀,感悟詩句所用修辭手法和表達的情感)

學生匯報,教師指導。

五、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播放《長征》詩歌朗誦。

六、拓展延伸:

探究;長征精神是什么精神?

新時代還需要長征精神嗎?

七、教師小結(jié):“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p>

七律長征

五嶺

千山烏蒙

不怕岷山只等閑

萬水金沙江

大渡河

七律·長征的教案篇十四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

2、認識本課4個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體會紅軍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體會紅軍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難點:

理解頸聯(lián)中的“暖”“寒”的含義。

教學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現(xiàn)在我們國家主席是誰?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主席是誰?你對他有什么了解? 生自薦回答。

師小結(jié)、補充,簡介*主席。

2、、板書課題,簡介寫作背景。

二、檢查預習:

1、了解“七律”

根據(jù)學生預習情況,出示課件,適當講解。

2、指名說說對長征的了解,出示長征地圖。

3、出示本課要求認讀的四個生字,指名讀,齊讀。

4、指名讀課文,集體評價。

5、這篇課文寫了什么內(nèi)容?想一想,說一說;指名說。

三、精讀課文:

1、詩中具體寫了紅軍長征途中遇到的那些困難?

請認真讀書,邊讀邊標畫。

同位交流。

集體交流,師點撥。

四、指導書寫:

1、學生書寫自己最喜歡的詩句。

2、展示、評價。

五、總結(jié)評價:

1、學生談談這節(jié)課的收獲。

2、教師評價學習效果,強調(diào)重點。

六、布置作業(yè);

必選:背誦《七律·長征》

七律·長征的教案篇十五

1、認識3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理解詩句的意思,能聯(lián)系重點詞語體會詩歌的感情。

3、初步理解詩歌具有的藝術(shù)概括性和夸張手法的巧用。

通過查找相關(guān)資料,初步感知詩歌中較難理解的詞語

長征: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從江西、福建出發(fā),于1935年10月到達陜北,行程二萬五千余里。

五嶺:大庾嶺,騎田嶺,都龐嶺,萌渚嶺,越城嶺(或稱南嶺),橫亙在江西、湖南、兩廣之間。

逶迤:彎彎曲曲延續(xù)不絕的樣子。

烏蒙:云貴間金沙江南岸的山脈。

走泥丸:《漢書?蒯通轉(zhuǎn)》,“阪上走丸”,從斜坡滾下泥丸,形容跳動之快。

鐵索:大渡河上的瀘定橋,它是用十三根鐵索組成的橋。

岷山:在四川和甘肅邊界,海拔四千米左右。1935年9月紅軍長征經(jīng)此。

誦讀品悟,領(lǐng)略詩境

聽一聽《長征組歌》中的段落,談一談你所了解的長征。

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初步滲透相關(guān)的詩歌知識

指導朗讀:從節(jié)奏、重音、韻腳、感情幾方面考慮。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后/盡/開顏。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播放長征歌曲,以唱配誦。以唱帶誦

在現(xiàn)代生活中,我們?nèi)绾螌W習和發(fā)揚長征精神,磨煉意志,培養(yǎng)樂觀向上的情感態(tài)度。

七律·長征的教案篇十六

《七律 長征》賞析 

《七律 長征》寫于1935年10月,當時毛澤東率領(lǐng)中央紅軍越過岷山,長征即將結(jié)束?;仡欓L征一年來紅軍所戰(zhàn)勝的無數(shù)艱難險阻,他滿懷喜悅的戰(zhàn)斗豪情,以極其輕松的筆調(diào)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偉大詩篇。

首聯(lián)是全詩的總綱,寫得極有氣勢。它高度概括了紅軍在毛澤東和黨中央的統(tǒng)率下于整個長征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亙古未有的英雄氣概和百折不撓的勇毅精神?!斑h征難”三個字總括了紅軍長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難。“遠征”是寫長征行程之遠,時月之長;“難”是寫長征犧牲之大,經(jīng)歷之苦。面對一切艱難困苦,紅軍回答的是“不怕”“只等閑”,這充分顯示出紅軍戰(zhàn)士鋼鐵般的革命意志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也給全詩定下了輕松豪邁、氣度不凡的基調(diào)。

頷聯(lián)先具體寫山,五嶺“逶迤”形容其綿延不斷。一個“騰”字寫出了它的奔騰之勢,但它們在紅軍眼里只不過是“細浪”“泥丸”,有意縮小人的視覺比例,正是為了反襯紅軍,突出表現(xiàn)紅軍敢于藐視并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高大形象和精神偉力。

頸聯(lián)是紅軍過金沙江和大渡河天險,詩人蔑視了這兩處困難,只用了“云崖暖”“鐵索寒”寫出了這兩道天險搶渡成功,其他都沒有提及。何等輕松!

尾聯(lián)是全詩的高潮,“更喜”兩字,一方面表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在極其艱苦條件下的樂觀精神,一方面表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對美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詩人既不嘆息過去的困難,當然也不必寫出后邊的困難。

全詩首尾照應,在結(jié)構(gòu)上十分完美。在開篇就定下了全詩的基調(diào):“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比姼叨雀爬?,為我們展示了五幅“征難圖”:騰越五嶺,疾跨烏蒙,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喜踏岷山雪。它是詩人那巨人般的眼光、偉大的襟懷、奇特的想像以及英雄的膽略和氣魄的自然流露。

周美翀

【本文地址:http://www.mlvmservice.com/zuowen/4982881.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