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合唱小組活動總結(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2-12-14 18:06:28
小學合唱小組活動總結(3篇)
時間:2022-12-14 18:06:28     小編:zdfb

總結不僅僅是總結成績,更重要的是為了研究經驗,發(fā)現(xiàn)做好工作的規(guī)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誤的教訓。這些經驗教訓是非常寶貴的,對工作有很好的借鑒與指導作用,在今后工作中可以改進提高,趨利避害,避免失誤。優(yōu)秀的總結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個人今后的總結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合唱小組活動總結篇一

xx縣中小學生藝術節(jié)比賽活動,始于1997年,迄今已舉辦xx屆。舉辦目的是以藝術活動為主要載體,開展學生藝術教育;舉辦形式從起初單純的歌舞比賽逐漸發(fā)展為現(xiàn)在的書法美術作品現(xiàn)場比賽、藝術教育科研論文評選、群舞比賽、“三獨”比賽等綜合性藝術賽事活動;并逐漸形成了以下三大特點:一是各學校藝術活動常規(guī)化。凡重大節(jié)慶,如元旦、五四青年節(jié)、六一兒童節(jié)、七一建黨節(jié)、教師節(jié)、國慶節(jié)等,各校必將舉行形式多樣的專題文藝演出和藝術慶?;顒?;二是藝術教育社團活動經?;?。各學校均建設了學校廣播站,組織了書法、繪畫、手工制作興趣小組,組建了舞蹈隊和合唱團等,定期開展活動,定期進行成果展示。三是全縣一年一度的中小學生藝術節(jié)比賽制度化。全縣藝術節(jié)內容生動豐富,形式不斷創(chuàng)新,已成為發(fā)掘藝術人才、展示藝術教育成果、交流藝術教育心得的盛會。

xx年,xx教育基金負責人唐修國先生、李克梅女士為加大對家鄉(xiāng)教育的支持力度,為我縣藝術節(jié)活動提供有力的經費保障,幫助中小學生從小參與音樂學習,感受旋律之美,促成身心和諧發(fā)展,幫助各學校重視和加強校園藝術教育工作,在全縣中小學生藝術節(jié)比賽活動中增設了一項新的資助項目——“德清杯”合唱節(jié)比賽,實施“一年一屆”比賽機制;首屆比賽以全縣小學生為主要對象,分以下環(huán)節(jié)進行實施,即:確定主題、下發(fā)方案、培訓教師、校級合唱比賽、全縣流動評選和專家現(xiàn)場點評指導、縣級決賽和召開評委與指導教師座談會、通報表彰獎勵。首屆“德清杯”合唱節(jié)比賽的成功舉辦得到了學校的支持,得到了教師、學生及家長的歡迎,得到全縣各方面肯定和贊譽。

1、認真做好準備

①科學制定方案:

為確保全縣中小學生藝術節(jié)活動的順利開展,我縣每個年度都制定了活動方案,近兩年還同時制定了“德清杯”合唱節(jié)比賽方案,由教育局局長任組委會主任,分管基教工作副局長任副主任,其他局黨組成員和相關人員任委員。組委會下設辦公室(基教股),由辦公室負責全縣藝術節(jié)各類比賽活動的組織協(xié)調和日常工作。并分年度確定了不同的活動主題和主唱歌曲,首屆(xx年)“德清杯”合唱節(jié)比賽以“興生態(tài)文明之風,走健康成長之路”為主題,以《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為主唱歌曲;第二屆(xx年)則以“健康、快樂、和諧、圓夢”為主題,以《國家》為主唱歌曲。組織形式上既有優(yōu)秀班級代表學校參加比賽,也有由各班優(yōu)秀選手組成的代表隊參加比賽。評價細則包括曲目內容(主唱曲目、自選曲目)、指揮、伴奏、人數(shù)、服裝等項目。工作流程則分三個階段,即校級活動、縣級初賽、縣級決賽。

②指導教師成長:

近年來,xx教育基金越來越重視我縣音樂指導教師專業(yè)水平提高工作。為確保各學校合唱水平再上新臺階,xx年4月4日,特邀xx市一中高級音樂教師魏xx先生親臨安仁縣一中,為全縣所有專職音樂教師及分管藝術教育工作的副校長進行了為期一天的合唱指揮專項培訓;5月上旬又邀請xx省音樂家協(xié)會的專家教授到縣實驗學?,F(xiàn)場指導合唱排練,并聘請中南大學劉宇田教授為期一個月的以縣實驗學校為基地的合唱訓練指導,從合唱隊員的挑選、發(fā)聲曲的選擇、排練技巧等方面進行傳授,老師們受益匪淺。

2、精心組織活動

①校賽:重視活動開展,保師生參與面。要求各校按照教育局制定下發(fā)的工作方案,結合本校實際,制定相應的工作方案,安排1名校級領導主抓,廣泛開展宣傳發(fā)動活動,安排專業(yè)教師負責指導訓練,鼓勵全體學生積極參與,要求班級學生參與率達100%,開展經?;亩綄z查和全校性的集中展演,做到“人人能參與、班班有歌聲、校校有活動”,使每一個在校學生在合唱節(jié)比賽活動中感受音樂魅力,接受藝術熏陶,體驗成功的快樂。xx年首屆合唱節(jié)僅以全縣小學生為主要參與對象,參賽學校23所,比賽學生不足千人;第二屆合唱節(jié)參與范圍擴大到到全縣各中小學生,參與學校43所,參與比賽學生近兩千人。

②初賽:實施流動點評,保整體水平。如果說,組織全縣音樂教師集中培訓有利于系統(tǒng)提高他們專業(yè)理論水平的話,那么開展合唱節(jié)初賽階段的專家流動點評,則更有助于提高指導教師教學實踐能力和各學校合唱整體水平。在xx年合唱節(jié)初賽階段,xx教育基金專門邀請原籍安仁的陳志芳老師一同參與為期三天的全縣43所學校合唱節(jié)初賽的巡回評選活動,每到一處,陳xx老師把家鄉(xiāng)的合唱節(jié)變成了現(xiàn)場教學指導,耐心地給每個節(jié)目每位老師作點評、提建議,糾正老師們專業(yè)上的誤區(qū)。5月9日陳老師又在城關中小舉行了一場實地示范教學,從發(fā)聲、音色的統(tǒng)一、聲音的訓練等幾個方面做了詳細指導,讓老師們更加直觀地了解了合唱的具體訓練方法、技巧,為確保全縣合唱節(jié)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小學合唱小組活動總結篇二

童聲合唱是一種高雅的音樂藝術表演形式,它越來越被人們所喜愛。優(yōu)美動聽的童聲合唱,不僅可以引領學生步入豐富多彩的音響世界,而且還能使他們得到感情的滿足,獲得美的熏陶,進而培養(yǎng)良好的音樂感和高尚的藝術情操。學生通過音樂訓練,不僅有利于學生的聽覺和樂感的培養(yǎng),更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綜合音樂能力,提升個人的綜合素質。在訓練的過程中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點工作:

合唱隊的組織首先是挑選隊員、劃分聲部。合唱對學生的要求較高,學生應具備一定的識譜能力、聽音能力與歌唱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進行,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以老隊員帶新隊員,我們迅速地組織了一支45人的隊伍,選好隊員后根據隊員的音色特點,將高音區(qū)發(fā)聲輕松自如、音色清亮充實的隊員劃分為童聲高聲部,將高音區(qū)發(fā)聲緊張、吃力,而低音區(qū)發(fā)聲堅實、寬厚自然的隊員劃分為低音部。另外還及時根據隊員的身高體形整理了隊行的排列和聲部的安排,工作可以說是緊鑼密鼓的進行。在訓練中我們欣慰地看到,隊員之間都互相尊重,互相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能互相合作,并具備處理個人和集體關系的能力。合唱團由這樣一群孩子組合而成本身就是一支富有戰(zhàn)斗力的隊伍,由于本學期五月份就要參加全市的合唱比賽,時間緊、任務重,在各科老師、學生家長和學校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在不影響孩子正常上課的前提下,我們和孩子利用點滴時間,加倍熱情、滿懷信心地投入到了高強度的訓練當中。

合唱隊的訓練在每一次進入正式的合唱訓練前,我們都要進行一段時間的呼吸訓練與發(fā)聲訓練,使全體隊員掌握基礎知識,為合唱教學打好基礎。

1、呼吸訓練氣息是發(fā)聲的動力,只有掌握正確的呼吸后,才能獲得理想的聲音。我們在訓練合唱前,首先要求學生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即胸腹式呼吸法。一般用兩種呼吸方法訓練。

①舒起練習。吸氣時,根據指揮手勢,口鼻一起緩緩吸氣,吸后停留瞬間,用輕柔的“嘶……”聲,有控制地慢慢呼出。

②突起練習。緩吸后停一會兒,用跳音“嘶、嘶、嘶、嘶”將氣呼出。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學生在發(fā)聲練習中便逐步感覺到了氣息的支持,并能逐步運用到歌唱中來。

2、發(fā)聲訓練,由于剛入合唱團的學生都未經過正規(guī)發(fā)聲訓練,聲音“白”而“扁”,氣吸淺,位置低,口腔打不開,下巴緊。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先采用哼鳴進行練習,以便盡快統(tǒng)一聲音位置,取得聲音的共性。在發(fā)聲訓練中注意了結合咬字吐字進行練習,我們要求學生將不太容易讀的字用漢語拼音標好,每首歌詞都用普通話正確朗讀,隨時注意糾正不正確的咬字吐字,結合發(fā)聲訓練用,對準同聲母、韻母的正確口形,逐步學會自然圓潤的發(fā)聲。當咬字唱詞訓練有了一定基礎之后,我們才進行合唱訓練。

1、熟悉歌曲,掌握旋律。這一次我們選了兩首歌曲,一首是《心中有朵馬蘭花》,另一首是《蝸牛和黃鸝》。在合唱訓練中我們一般采用視唱法,指導隊員分聲部先后作識譜練習,要求音高準確、節(jié)奏準確。每次練唱都用較慢速度,力求連貫、完整。識譜練唱方式講究多種多樣,避免單調乏味而致學生疲勞。演唱時不急于填詞,先要求學生將兩個聲部都唱會,然后進行聲部練習。在分聲部練習時著重指導學生唱好自己聲部的旋律,除音高、節(jié)奏唱準外,應注意正確的分句、氣息的保持以及音量的控制,然后,用哼鳴來合唱,這樣減少填入歌詞后的音準問題,又使學生更好地體會歌曲的內容,表現(xiàn)意義、音準。各聲部的旋律掌握后,才進入填詞演唱階段。

2、歌曲的藝術處理兩首合唱曲學生在掌握了基本旋律后,為了更好地表現(xiàn)它的內容,我們及時的作了藝術處理。這兩首歌對比性很強,一首是優(yōu)美抒情的;一首是活潑俏皮的,經過處理,聲部與聲部相互結合時聲音和諧,恰當?shù)谋憩F(xiàn)了歌曲的風格和特點,每個隊員都能自覺地按照作品規(guī)定的速度、力度與表情歌唱。我們在合唱訓練中堅持不單是要讓學生唱會一個聲部或唱會一首歌,而是要通過合唱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和聲聽覺,發(fā)展和聲思維,提高合唱技巧和能力,所以要求學生要將所有聲部的旋律都掌握,讓學生在各個聲部都相互了解其藝術要求的前提下,能調節(jié)自身的音量和速度,達到聲音和諧的效果。

通過一學期的訓練,隊員們的歌唱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隊員學習聲樂的興趣也強了。在太倉市第八屆中小學生藝術節(jié)比賽中獲得了三等獎,并參加了學校六一文藝匯演活動。隊員們優(yōu)美的歌聲,豐富的表情,展現(xiàn)了新一代學生的風采,體現(xiàn)了學生良好的藝術素養(yǎng),洋溢著濃郁的藝術神韻!

這學期的興趣班學習雖然已經結束了,但不管是孩子還是老師,都在學習中收獲了很多。當然不足的地方也很多,由于合唱隊組建時間只有一年多,基礎還比較薄弱,所以在下個階段的訓練工作里,我們將會投入更大的熱情,把合唱隊的訓練工作做得更好,把合唱隊的水準提升到一個更高的臺階,積極啟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通過有表情地歌唱使學生真正地感受到合唱藝術的魅力,以發(fā)展更多的隊員,壯大我們的合唱隊伍!

小學合唱小組活動總結篇三

在本期的興趣小組活動中,我們組織了合唱興趣小組。一學期以來,經過老師和同學們的合作和努力,通過循序漸進的、有針對性的訓練,同學們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音樂知識、歌唱技能,隊員們能用和諧、優(yōu)美有感染力的聲音的來進行演唱、合唱。通過本學期的活動開展,使提高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現(xiàn)將本期音樂興趣小組活動總結如下,以便今后更好的開展工作,彌補不足,精益求精。

考慮到合唱對學生的要求較高,就是說應在學生具備一定的識譜能力、聽音能力與歌唱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進行。因而,這學期我們對合唱隊的隊員進行了重新調整,選擇了一些音準較好、音域較寬、聲音較好,并對音樂感興趣的學生。選好隊員后根據隊員的音色特點,將高音區(qū)發(fā)聲輕松自如、音色清亮充實的學生劃分為高聲部,將高音區(qū)發(fā)聲緊張、吃力,而低音區(qū)發(fā)聲堅實、寬厚自然的同學劃分為低音部。另外還及時根據隊員的身高體形整理了隊行的排列和聲部的安排,為下一步的訓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每一次進入正式的合唱訓練前,我們都要進行一段時間的呼吸訓練與發(fā)聲訓練,使全體隊員掌握基礎知識,為合唱教學打好基礎。

1、呼吸訓練

氣息是發(fā)聲的動力,只有掌握正確的呼吸后,才能獲得理想的聲音。我們在訓練合唱前,首先要求學生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即胸腹式呼吸法。一般用兩種呼吸方法訓練:舒起練習、突起練習。

2、發(fā)聲訓練

歌唱是以高位置的科學發(fā)聲方法為基礎的。對于我校剛入合唱團的學生未多經過正規(guī)發(fā)聲訓練,氣息淺,位置低,吸氣抬肩,不會氣息保持,口腔打不開,下巴緊,聲音“白”而“扁”等錯誤呼吸方法,我采用了他們能夠理解并完全可以做到的方法進行練習。如采用哼鳴進行練習,以便盡快統(tǒng)一聲音位置,取得聲音的共性。唱高音時,要求學生用假聲帶真聲的方法來歌唱,切忌大喊大叫,因為這樣會損壞聲帶,而且會破壞聲音的美感。

1、熟悉歌曲,掌握旋律

本學期合唱訓練我選了三首歌曲,分別是異曲同唱《茉莉花》、彝族合唱歌曲《趕圩歸來啊哩哩》、二部合唱《美麗的夢神》。合唱訓練中,采用視唱法,指導隊員分聲部先后作識譜練習。分聲部練習時著重指導學生唱好自己聲部的旋律,除音高、節(jié)奏唱準外,應注意正確的分句、氣息的保持以及音量的控制。填上歌詞前,先用哼鳴來合唱,這樣減少填入歌詞后的音準問題,又使學生更好地體會歌曲的情感和內容,更加準確的把握歌曲。

2、歌曲的藝術處理

在隊員們掌握了基本旋律后,為了更好地表現(xiàn)歌曲的內容,我對歌曲的演唱作了藝術處理。以求得合唱隊各聲部統(tǒng)一的音色,聲部與聲部的聲音和諧,每個隊員都能恰當?shù)谋憩F(xiàn)了歌曲的風格和特點,并富有表情的歌唱。

合唱訓練中,力求培養(yǎng)學生的和聲聽覺,提高學生合唱技巧和能力,因此,教學過程中,要求所有隊員要將所有聲部的旋律都掌握,讓學生在各個聲部都相互了解其藝術要求的前提下,能調節(jié)自身的音量和速度,達到聲音和諧的效果。

一這期的學習,在老師和隊員的努力、合作下,合唱隊的訓練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的成績,小組成員也大有收獲。在下個階段的訓練工作里,我將會投入更大的熱情,積極啟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通過有表情地歌唱使學生真正地感受到合唱藝術的魅力!

【本文地址:http://www.mlvmservice.com/zuowen/456204.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