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秦皇島野外地質記錄報告成果(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2-12-10 21:52:03
2022年秦皇島野外地質記錄報告成果(4篇)
時間:2022-12-10 21:52:03     小編:zdfb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tài),報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點。報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報告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秦皇島野外地質記錄報告成果篇一

由于受到強烈的擠壓,巖層厚度變薄,甚至缺失,加上斷層發(fā)育。因此,該區(qū)少有開采價值的沉積礦床。

3.柳江向斜核部為燕山期,噴發(fā)的中性安山巖所占據(jù)。往往構成山地,如老君頂,海拔493.7米,形成了地形例置現(xiàn)象。

(二)斷裂構造:本區(qū)斷層較發(fā)育,類型較多,主要為正斷層與逆斷層,分布于向斜各處。主要斷層有:

1.雞冠山——湯河地塹:

位于雞冠山——上平山之間的湯河河谷中,由幾條近南北向的正斷層組合而成。斷層面傾角大,河谷東側斷層面向西傾,西側斷層西向東傾,湯河河谷就是沿地塹構造中心部位發(fā)育的。

2.伍莊——傍水崖斷裂帶:

該斷裂帶發(fā)育在柳江向西斜的西翼,西起伍莊,東至傍水崖。有平行的數(shù)條斷層出現(xiàn),形成迭瓦式構造。斷層面多向西傾斜。少數(shù)向東傾斜。傾角70o——80o。斷層面呈舒緩波狀,見有擠壓構造透鏡鏡體,構造角礫巖和片理化帶,牽引褶皺斷層和糜棱巖化等現(xiàn)象也較明顯。

秦皇島野外地質記錄報告成果篇二

地質實習報告 | 3000字 | 4000字 | 5000字

柳江向斜分成三個構造分區(qū):

1.柳江向斜東翼區(qū):

東翼占據(jù)面積很大,約為整個向斜面積的2/3強。

東翼區(qū)的構造特征是巖層產狀平緩穩(wěn)定(產狀向西傾角在10度~30度之間)。次生厚度變化小對煤及耐火粘土的開采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但東翼小巖株。巖床和巖墻為數(shù)很多。多處侵入相對柔軟的煤層。以致使煤層受變質和擾亂,是開采的一個不利因素。斷層多為北西和北東向。以正斷層為主,多是小斷層。

2.柳江向斜西翼區(qū):

由于西部花崗巖侵入造成擠壓,所以西翼地層出露較窄,次生厚度變化大。

西翼取的主要構造特征是:巖層近南北走向,巖層產狀變化急劇,傾向東,傾角可達70度,甚至直立,倒轉。另一個主要特征是有幾條南北走向高度角的逆斷層,自西向東上推,延伸很遠。

秦皇島野外地質記錄報告成果篇三

柳江盆地為一向斜構造。地層分區(qū)屬于華北——東北南部區(qū)的燕山分區(qū)的山海關小區(qū)。區(qū)域地層特征屬典型的華北地臺型。前青白口紀的變質巖廣泛分布于盆地的外圍。晚元古界、古生界則分布于斜的兩翼。中生界地層與燕遼一帶極為相似,但本區(qū)僅見有侏羅系出露與向斜的核部。

(一)地層層序

新生界

第四系河床、河漫灘、階地等松散沉積物。

中生界

侏羅系、中侏羅系蘭旗組

下侏羅統(tǒng)北票組

古生界

二迭系上二迭統(tǒng)石千峰組

上石盒子組

秦皇島野外地質記錄報告成果篇四

地質實習報告 | 3000字 | 4000字 | 5000字

下二迭統(tǒng)下石盒子組

山西組

石炭系上石炭統(tǒng)太原組

中石炭統(tǒng)本溪組

奧陶系下奧陶統(tǒng)亮甲山組

治里組

寒武系上寒武統(tǒng)鳳山組

長山組

崮山組

中寒武統(tǒng)張夏組

徐莊組

下寒武統(tǒng)毛莊組

饅頭組

昌平組

上元古界

青白口系景兒峪組

龍山組

太古界

綏中花崗巖

【本文地址:http://www.mlvmservice.com/zuowen/372548.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