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師讀書筆記(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5-28 14:50:25
小學數學教師讀書筆記(6篇)
時間:2023-05-28 14:50:25     小編:文友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數學教師讀書筆記篇一

在我的心目中,《小學數學教師》就是我的良師。我和它的相識源于我實習時候的師傅老師,她訂書了這本書,看得很投入,便推薦給我看。書中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對我今后的教學幫助很大。

做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小學數學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chuàng)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為我們想到了。《小學數學教師》不僅有吸引人的故事,閃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藝術,還讓我認識和了解到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從他們的教學中學習先進的教育手段,慢慢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工作中,讀書筆記大全《小學數學教師讀書筆記大全》。

《小學數學教師》滋潤了無數數學教師的茁壯成長,也為許許多多的青年數學教師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橋梁,是培育教師成長的搖籃。她的風格十分樸素平實。她的百家講壇特吸引人,教學點評忠懇,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致。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小學數學教改的沖鋒號。

《小學數學教師》宣揚對學生做為“人”的尊重;宣揚對學生生命的喚醒與賞識;宣揚人格平等基礎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們用心靈感受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智慧開啟智慧。因此,每當我竭盡所能地傳授知識給學生卻看到學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時,我都能從《小學數學教師》中再次找尋到信心的起點;每當遇到教學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識時,《小學數學教師》為我解決了燃眉之急;每當我想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創(chuàng)新時,都是《小學數學教師》為我導航,讓我有所創(chuàng)想,尋到教學的"亮點。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一直堅信多讀一些好書,一定會有許多意外收獲,在這人生的黃金時間,我想我會一如繼往地多讀好書,在書的海洋中揚帆遠航。

小學數學教師讀書筆記篇二

修煉,需要沉心靜氣,需要簡單一些,需要內心的堅守。

偶然在書店看到《小學數學教師5項修煉》一書,便買了下來?;藘商鞎r間讀完。這本書作者是福建廈門實驗小學的李玲玲老師,書中所謂的5項修煉是:讀懂孩子、理解數學、有效研究、追隨智者、全面學習,似乎也沒有什么玄乎,但細細品讀,卻能引發(fā)很多的思考和回味,因為講述的就是我們自己的故事、身邊的故事。

從個人的理解看來,李老師這本書不是專門寫的書,而是多年來日常思考、隨筆、論文結集而成,乃水到渠成之作。因而更有真實性、樸素性與可讀性。

讀懂孩子,為人師者之根本。唯有讀懂孩子才會真正站在孩子的視角去思考、去努力,也才能思考成人應該給與孩子的是怎么的幫助和支持。讀懂孩子,更多要求從教育的視角而不是教學的層面去看待我們日?,嵥榈墓ぷ?、頑皮的孩童?!昂⒆拥木什攀墙處煹木省敝械摹耙莘舶l(fā)現”“開元格言”,“每個人都有獲得滿分的機會”中的教育契機的把握,“多量出一些好孩子”中的“別急,慢慢來”“老師今天你給了學生什么面孔”,還有“不浪費沒一個錯誤”、“教育,有事可以糊涂點兒”“分數不妨多點人情味”等等無不給人啟迪,感動于李老師的兒童立場。

理解數學,專業(yè)發(fā)展之根本。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如何理解數學本質,如何理解兒童數學影響著日常對數學的解讀。李老師通過自己對新課標的學習理解帶領讀者理解把握20xx新版課標的精髓。

有效研究,植根于課堂的小研究:問題中的、練習中的、日常教研發(fā)現的,點點滴滴的細節(jié)折射出一位智者的理性思辨和課堂情懷,“留一只眼睛看自己”是給她自己也是給每位埋頭耕耘的教師的啟迪。

修煉,需要沉心靜氣,需要簡單一些,需要內心的堅守。

小學數學教師讀書筆記篇三

這本書主要講述16位全國著名的數學特級教師的成長故事。每個人的故事各有不一樣,有的"系出名門",一畢業(yè)就分到省級或市級的實驗小學或重點小學,拜特級教師為師,有著很高的起點,經過個人的努力,取得今日的成就;有的從普普通通的小學甚至是偏遠的村小,艱難跋涉,一步步走到今日的輝煌??墒撬麄兊某砷L卻有許多共同的軌跡與規(guī)律。

首先,他們對教育心懷夢想,不懈追求,立足腳下,不斷實踐。夏青峰,一畢業(yè)分配到僅有七八個教師的雜草叢生的村小??墒?,他沒有因為環(huán)境的不如意而沉淪,不斷讀書充電,最初只是想考研,卻被最純真的孩子打動,決心留下教書,可是一顆想飛的心,從未放棄過對藍天的渴望。村小工資少的可憐,為了貼補家用,暑假到蘇南打工,走進了華西村,走進了華士中心小學,找到了校長,自我推薦,校長獨具慧眼,發(fā)現了他的優(yōu)秀,于是他成為了華士中心小學的一名數學教師,從此走上專業(yè)發(fā)展之路,開始了艱難的修煉過程。不斷聽老教師的課,一遍遍修改自我的教學設計,夜深人靜時經常對著墻壁一遍又一遍"試教",最難能可貴的是他走上了專業(yè)閱讀之路。他說——為了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建構屬于自我的數學思想,我走進了學校圖書館,蘇格拉底、盧梭、洛克、蘇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專家學者的鴻篇巨制開始走進我的視野。那是一段更為艱辛的閱讀,因為讀理論無疑要有啃書的勇氣和耐力,一次次煩躁地放下,又一次次珍愛地拿起,一遍遍對自我說"讀下去,再讀下去"。正是由于他堅持讀書,不斷反思課堂,兩年后他獲得了全國比賽課一等獎的第一名,寫出了近百篇的論文,被評為江蘇省特級教師,并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校長,此刻又調

到北京當校長。他的成長源于他的不斷的讀書、反思和實踐,這便是這些特級教師成功的普遍規(guī)律之一,幾乎所有的特級教師都介紹了他們的讀書、學習加反思之路。比如,錢守旺,把工作當做一種愉快的帶薪學習;徐斌,做一個歡樂的行者;朱育紅,"根深"才能"葉茂"……

其次,他們每個人心中都有著濃濃的愛生情節(jié)。他們真正把學生當做學習的主人,把學生看作發(fā)展中的個體,真正尊重學生、熱愛學生。他們從不一樣的角度來論述了教師應站在兒童的立場,思考問題。錢守旺認為,教師應當有一顆佛心,教育當以慈悲為懷。是的,教師當有一顆佛心,要始終堅持一種從容大度的心態(tài),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氣躁,堅持正面的、走正道的教育,對孩子不苛求、不失望、不冷漠、不悲觀,讓教育的過程始終有生命在場。他說:"我熱愛自我的事業(yè),我鐘愛自我的學生。因為有了這份愛,我便有了世界上最珍貴的財富——孩子們真摯的感情;擁有了世界上最可愛的禮物——孩子們燦爛的笑容;走進了世界上最不該忽視的領域——孩子們純真的心靈。職責感和使命感引領著我,讓青春歲月綻放出奪目的光彩。"教師要最大限度地理解、寬容、善待每一個學生。孩子們犯錯誤時,他們迫切期望得到的是理解和幫忙,而絕不是粗暴的批評和懲罰。學生看起來最不值得愛的時候,恰恰是學生最需要愛的時候。正是憑著對學生的一篇愛心,我?guī)С隽艘粋€又一個先進班團體,治理了一個又一個亂班,轉化了一個又一個學困生"。賁友林,《和學生一齊慢慢成長》中寫道——和學生一齊成長,這是教師成長路徑的必然選擇。學生

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師眼中,永遠都是學生第一,教師應當為學生的成長服務。學生的成長不可替代,教師的成長也不應忽視。我們應讓數學教師充滿成長的氣息,教師與學生牽手互攜前行,如蕭伯納所說的:"我不是你的教師,只是你的一個旅伴而已。你向我問路,我指向我們倆的前方"。華應龍?zhí)岢南褶r民種地那樣教書,李烈校長"以愛育愛"的教育理念,無不體現出特級教師們對學生真摯的、神圣無暇的愛。

當然,特級教師的成長還有很多的因素,可是我覺得學習、反思加實踐,和以人為本、熱愛學生是最基本的因素。我也將向著這幾個方向努力,多學習,多實踐,讓自我盡快成長起來。

小學數學教師讀書筆記篇四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就是力量”,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我一直認為趁著青春年少多看些書,多學些知識是永遠不會錯的。在走上了三尺講臺之后,由于這職業(yè)的原因,我結識了《小學數學教師》。

一本書刊或雜志能夠成為讀者的朋友,其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學數學教師》就是我的摯友,多年來一直訂閱她。為了走好以后事業(yè)的第一步,得到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學方法,而這些,我都通過《小學數學教師》獲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有人說:“一本教育雜志,也應當是一所學校,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切實、具體的可以給讀者以啟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務……”而《小學數學教師》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實用,可讀性強,內容實在,在推動教學改革、傳遞教學信息方面都有獨到之處。

如今,做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小學數學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chuàng)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為我們想到了。

據了解,《小學數學教師》滋潤了無數數學教師的茁壯成長,也為許許多多的青年數學教師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橋梁,是培育教師成長的`搖籃。她的風格十分樸素平實。務實、樸實、平實是其魅力的源泉。樸素、精致、人文是其獨具的特點。她的教學點評中肯,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致。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小學數學教改的沖鋒號。

在轟轟烈烈的教改之風中,《小學數學教師》宣揚對學生做為“人”的尊重;宣揚對學生生命的喚醒與賞識;宣揚人格平等基礎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們用心靈感受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智慧開啟智慧。因此,每當我竭盡所能地傳授知識給學生卻看到學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時,我都能從《小學數學教師》中再次找尋到信心的起點;每當遇到教學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識時,《小學數學教師》為我解決了燃眉之急;每當我想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創(chuàng)新時,都是《小學數學教師》為我導航,讓我有所創(chuàng)想,尋到教學的“亮點”……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一直堅信多讀一些好書,一定會有許多意外收獲!

小學數學教師讀書筆記篇五

作為一名數學老師,一直想讀一本數學老師寫的教育隨筆。前段時間,我細細拜讀了華應龍老師的《我就是數學——華應龍教育隨筆》,仿佛自己就坐在華老師的課堂里,聽他對我們說:“教育像農業(yè)一樣需要信任,需要寬容,需要耐心,需要期待,需要守望。教育是農業(yè),不是工業(yè),更不是商業(yè)。能像農民種地那樣教書,真好!”

是的,華老師一直用農民種地的精神鞭策自己,用積極的偷懶敞亮教學生活,他讓我們在熟悉的課堂里領略到不一樣的風景。

“華老師,您誤導”。

這是華老師在上《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這一課時時,一個孩子發(fā)出的課堂感言。在上千人的大會上,他的學生敢于這樣喊出來,敢這樣提出質疑,無形中已經折射出他和學生之間良好的師生關系。

華老師在講課前總是會先擦黑板。

這看似一件小事,但他也能從中受益。他的這一舉動既現顯示了對學生的尊重,又對學生起到了“潤物無聲“的教育,既顯示了教師的一種精神,也顯示了教師的一種氣勢。所以,年輕的我們更應該學習這種無聲的教育為自己修煉一堂人生之課,這樣才能更好的傳授給學生知識,才能更好的教學生如何做人。

課堂上,面對學生回答提問、習題演算、解決問題的出錯,很多教師總是責問學生,甚至批評學生,華老師卻說要“善待差錯”、“感謝差錯”?華老師為什么會對曾經執(zhí)教《圓的認識》時,一個孩子的聲音“您不是打擊我們成績好的人嗎?”記憶猶新?是什么力量使華老師一年后與這個孩子取得聯系,重新思考教育為何,何為教育?

《我就是數學》既有華老師的教,也有他對別人執(zhí)教課的評價;既有日常教學實踐的反思,也有一些為師的感悟。讀完全書,我感覺仿佛每個章節(jié)的背后都蘊藏了無窮的玄妙,讓人為之敬畏。他喜歡走進課堂,《蹲下來和孩子對話》,告訴孩子們《人皆可以堯舜》;他時刻提醒我們《教學,從擦黑板開始》,不妨《聽聽自己的課》;他說《現在的課堂會飛》,應該《像蘇格拉底那樣“退”或者“進”》,《好課,要舍得“浪費”時間》;他的《一樹一菩提,一花一世界》讓我們頓悟:“道,非常道,明,非常明!”同樣的《那一聲“謝謝”里》,他總能分辨得出,是否是《學生投師所好》,等等。正如《序》中,時任北京第二實驗小學的校長李烈寫的:他極少專注與結果的成功與失敗,卻常常對過程的“意料之外”心生歡喜。

是的,華老師的睿智和才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我也為華老師對教育的熱愛所感動,為他淵博的學識所嘆服,為他對工作的負責、對學生的尊重所敬佩。最后我想說,育人責任重,無鞭自奮蹄,讓我們?yōu)閿祵W而來。

小學數學教師讀書筆記篇六

從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改試驗看兒童思維,牐犑學是學習掌握現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基礎。因此,如何進一步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使學生牢固地掌握好數學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便成為一個十分重要的研究課題。

數學是小學的一門主課,因此數學教學在發(fā)展和培育兒童的抽象邏輯思維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數學教學中究竟怎樣來發(fā)展和培養(yǎng)兒童的抽象邏輯思維的能力呢?我明顯地看到這樣一個事實:數學知識的內在規(guī)律與兒童智力活動的規(guī)律以及兒童抽象邏輯思維的發(fā)展具有一致性。教材若能完善地反映數學知識的內在規(guī)律,并根據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符合兒童智力活動規(guī)律地去組織教學,就不僅能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而且兒童的抽象思維也會獲得巨大的發(fā)展。

發(fā)展和培育兒童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是小學各學科教學的一個極其重要的任務;而兒童抽象邏輯思維的發(fā)展,又是學習掌握教材內容的前提,離開兒童抽象邏輯思維的發(fā)展,就不能順利地掌握文化知識。兒童抽象邏輯思維的能力,既不是先天不變的,也不是自然發(fā)展的。而是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在教師的輔導下,有計劃、有步驟地通過學習掌握和運用所學的科學文化知識逐步發(fā)展起來的。

小學一年級兒童的思維特點是怎樣的?怎樣才能符合兒童智力活動的規(guī)律呢?小學兒童的思維總特點,就是正在從具體的形象思維向抽象的邏輯思維過渡。這個過渡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而是要經歷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由不完善到比較完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長期發(fā)展過程。一年級兒童的思維特點,正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有計劃有步驟地實現這個過渡的開始。學習掌握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從具體事物的實際數量上升到抽象的數的概念,進行運算也就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具體過渡。這可以說是認識上的一個飛躍。因此,對剛入學的兒童來講,并不是那么輕而易舉的。兒童雖然入學前在他的生活中接觸了大量的事物,但他們注意的往往是事物外部的表面特點,什么顏色、形狀、氣味以及它的實用意義等等。而對事物的數量方面是容易被忽視的,頭腦里的數量觀念也是極其淡薄的。那么,如何組織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才能使兒童很好地形成和掌握書中的概念呢?這就必須使我們的教學符合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特別是在小學一年級的數學教材與教學中體現得最為充分。如:當每個數的概念出現,總是在一定數量的生動形象的直觀事物的基礎上用抽象概念概括出來。但從以往的教學經歷來看,我們雖然在直觀的具體事物的基礎上講授數的概念,教學時間用得也不少,但兒童在掌握數的概念時,總是離不開掰手指頭。在加減運算中也經常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例如:把11寫作101,又如:剛學過加法后再學減法時,兒童總是把減法當加法來運算。這究竟是為什么呢?這向我們說明:我們的教學僅僅服從人的認識過程的一般規(guī)律是不夠的,還必須服從兒童智力活動過程的具體規(guī)律。

對10的認識和20以內進位加法與退位減法中的十進位制的理解,是這部分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也是學習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關鍵,因此要不惜時間的講深講透,使兒童真正理解,徹底弄懂,牢固掌握。

對10的認識與對10以內其他各數的認識相比,就有些不同了。這里有個區(qū)分個位和十位的問題。如果區(qū)分的好,對以后學習兩位數、三位數乃至多位數都會有很大的好處。怎樣才能使兒童更好的認識10呢?怎樣才能使他們真正理解十進制?

在講進位加法時,我們同樣利用火柴和數碼進行。比如講9+2=11,講明9根火柴和2根火柴各自都不成捆,因為都不夠10。但從2根里拿出1根放在9根里,便湊成10根,可以捆成一捆,然后把這一捆放在十位的格里。由于個位數的2根,已拿走1根,還剩1根,所以9根加2根,就成了1捆余1根,用數字來表示就是11。雖然"逢10進1"的進位加法與"退1當10"的退位減法,對剛入學的兒童來講是更為抽象的,是難以理解的,但當我們用直觀事物與數碼把個位和十位以及它們之間的10進位制的抽象關系形象化、具體化之后,兒童就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了。

兒童掌握知識的過程,實質上就是掌握概念,并運用概念進行判斷推理的過程。兒童對科學知識掌握的越好,對概念理解的越清楚,兒童的思維能力也就越發(fā)展。事實上正是這樣的。兒童較好地掌握了10以內各數的認識和進位退位法則,在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時就非常順利了。經過測驗,這樣的教法使兒童的學習成績提高較快。因為兒童對數的概念和加減法運算掌握得好,所以兒童的抽象思維能力就得到了較好的發(fā)展。正如任課教師所說:"他們學的活,接受能力強。"

一年級的數學是整個小學數學的基礎。因此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是最基礎的一步,猶如高樓大廈的基石。這一步邁得如何,關系到以后能不能順利地學習和掌握多位數的加減法,以及多位數的乘除法和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等其它一系列內容的學習:也可以說直接關系到能不能保證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重要問題。

【本文地址:http://www.mlvmservice.com/zuowen/305020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