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fā)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總結方法。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可是卻無從下手嗎?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質的心得體會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讀書心得 小學教師 小學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00字篇一
ok3w_ads("s005");讀書心得體會小學教師最新版1
我讀了《友善用腦——加速學習新方法》,我剛看了這本書的介紹,就被它深深吸引了,這本書是由新西蘭的克里斯蒂·沃德和簡·達利兩人合作編寫的。主要作者克里斯蒂·沃德是個教育家、科學學士、教育學碩士,是大學教育學院主講教學方法的教師。她是個務實的教育家。她提出“友善用腦“的概念,把腦科學理論運用于教學實踐中,她認為: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特的接受知識的潛能,和最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教師和家長的任務是幫助孩子挖掘自己的學習潛能,讓他用最有效的方法輕松快速地學習。我對這本書進行了認真的研讀后,頗有啟發(fā)和收獲。我認真地歸納:這本書由三部分組成,是從教師、學生、家長三個不同角度研究怎樣學會友善用腦,按各自所需,結合實際找出加速學習的新方法。書中的理念“以學生為本”,語言是站在學生的角度論述問題。這本書的實用性很強。它不僅提出與大腦生理機能相關的問題引起老師和家長的注意,而且更有意義的是詳盡地論述了解決學習問題的好方法,值得老師和家長去學習去實踐。我初讀了全書,重點研讀了本書的第一部分,下面就本部分內(nèi)容談些感觸?!袄蠋?,我喜歡您這樣教我”設置了六十一個問題分別進行了論述。僅選兩個比較感興趣的問題談一下:
一、改變學習狀態(tài)的方法。
1、在課堂上給學生“補氧”。缺氧必定會導致腦功能的下降,不正確的姿勢和不完全的呼吸,通風的問題,溫度太高或太低,壓力的影響,缺少活動等等都能造成缺氧。友善用腦提出了一些具體的方法:比如大量吸入新鮮空氣,吐出廢氣;站立、伸展、散步、聊天、唱歌、聽音樂等等。
2、喝水也是友善用腦強調的方法之一。青少年可能會忽略必要的飲水,如汗流滿面地進教室聽課,平時不喜歡飲水,喜歡喝飲料等等,這些都不利于大腦的健康發(fā)展。所以適當補充水分確實是必要的。人在感到口渴之前,大腦就已經(jīng)水了,它能導致接受能力和判斷能力的下降,因此要時常提醒孩子喝水。
3、必要的營養(yǎng)是友善用腦輕松學習的前提。許多青少年早餐不足,進食過快,礦物質和維生素不足,脂肪過量等,都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長,我們提倡營養(yǎng)餐和良好的飲食習慣,多吃粗糧蔬菜水果,保證早晨吃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使孩子有充沛的精力學習。
4、提倡適當放松有利于健康用腦,堅持日常鍛煉,做協(xié)調性的交叉運動,用放松來消除緊張,達到身體平衡和頭腦清醒,是孩子學習輕松的一個重要保證??傊?,了解腦的生理機能,能夠更好地發(fā)揮它的潛能,能讓每一個孩子輕松學習健康成長!
二、“差生”不差
通過學習,我認識到友善用腦的課堂上,學生是教學的焦點,會積極配合老師的教學,如果老師能夠采用適當?shù)慕虒W方法,鼓勵、贊美、關愛學生,這就會形成一種和諧的氣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增強他們探索知識的愿望,主動、愉快地去學習,學會學習方法。鼓勵、贊美有著巨大的力量。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理解、信任和尊敬,這是人之常情,也是一個人保持愉悅的心情和旺盛的工作熱情的需要,鼓勵和贊美能滿足人們的這種需要,作為教師就應懂得育人的原則,不應總把精力集中在挑學生的毛病,專門批評學生的缺點上。毛病越挑越多。老師應把注意力集中到發(fā)現(xiàn)和贊美學生的真、善、美的閃光點上?!懊赖臇|西越贊越多,越贊越美。”
通過學習,我還認識到后進生有許多傾向,這里不再一一介紹,我認為,這些傾向或是有生俱來的,或是在小時候形成的,或是精神受到創(chuàng)傷后形成的,每個學校、每個班級都有一些學習成效差,不愛學習的學生,如何使這些學生對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老師只有通過采用適合這些學習風格的教學方法,才能幫助這些學生把精力集中到學習上,這樣不僅差生變成了好生,而且由于分散學生的注意力的事情少了,課堂氣氛也得到了改善。雖然老師要下大力氣去備課以滿足這類學習風格,但是老師能夠很快適應這種教學方法,這樣,學生在上課時不再有壓力,教學效果更上一層樓。
以上是我學習《友善用腦——加速學習新方法》的一點體會、感想。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對于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作為一名教師,一定要有“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和舉動才行。今后,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認真工作,利用“友善用腦”的方法為教育事業(yè)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讀書心得體會小學教師最新版2
《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導引》清楚的論述了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內(nèi)涵及途徑、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教師的專業(yè)能力、教師的課堂教學、學生教育與管理、教育科學研究、教師職業(yè)心理等,讓我認識到在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21世紀教育是多么重要,作為人民教師我們肩負的責任關系到國家的發(fā)展,提高自身素質刻不容緩,我們必須要不斷的調整自己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豐富專業(yè)知識和技能,不斷的充實自己,才能在教育發(fā)展過程中永葆青春。
書中的一字一句總讓我回憶起平時的班級管理工作,復雜的班級管理工作其實很簡單,正如文中所說“作為班主任,倘若沒有愛心,就不可能全面了解班級內(nèi)每一個學生,深入分析學生思想、心理、學生、生活狀況。”只有當班主任給學生以真摯的愛,給學生以親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學生才會對班主任產(chǎn)生親近仰慕的心理,才能向班主任敞開內(nèi)心世界;擁有真摯的愛心才會使班主任更及時地、清楚地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學生的優(yōu)點、缺點及困難,這樣才會及時地、有針對性地去鼓勵他們、幫助他們,教育才會收到應有的良好效果。
一個好的班級總是凝聚了班主任的愛心和智慧。記得有個學生叫莫小云,這個學生平時不愛與人交流,常常獨自在角落里看書,沒有兒童的活潑、可愛,遇事說話吞吞吐吐,而且總愛低著頭。是什么讓孩子變成這樣孤僻、這樣不自信呢?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一有機會我就會主動向小云靠近,找各種理由與她溝通。剛開始她表現(xiàn)的挺膽怯的,慢慢地她敢正視我了。我們聊同學之間的事、學習中的困惑、家庭成員一段時間后小云基本上對我是無所不言,我想可能是家庭的原因使活潑可愛的小云變得內(nèi)向了,于是我試探著問到她的父母,果然小云也向我傾訴了一直以來的心事。原來小云的父母前段時間一直在鬧離婚,大家的勸告一點用處都沒有,最后還是分開了。面對家庭的變故,小云以為父母的離異是因為不愛她了,心都傷透了,所以不想和任何人說話。針對小云的情況我通過談話讓小云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無論父母生活怎樣,他們最愛的人就是自己的孩子,父母愛孩子甚至超過愛自己?!蔽易屝≡苹貞浬钪懈改笇ψ约旱年P心,小云視乎找回了屬于自己的父愛和母愛。班上的同學知道小云的事后,紛紛主動親近小云,與小云一同學習、一起玩耍,終于小云又從新變得開朗活潑了。
學生會遇到來至各方面的困難,如:生活、心理、學習等方面都會給學生帶來困難,這些困難會影響學生的發(fā)展,甚至摧毀了學生的精神和意志。老師如果只是表面地教育幾句,或只是談學習,收效甚微,有可能加速學生的不良走向。這需要班主任用愛心去幫助學生解決困難,用高尚的師德去影響學生、教育學生,帶著真摯的愛心持久地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幫助,方可引領他們走出困境,健康成長。
讀書心得體會小學教師最新版3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這本書的作者帕克·帕爾默寫的故事幽默風趣,情節(jié)跌宕起伏。書中講述了數(shù)十位美國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所經(jīng)歷的心路歷程,鮮活的教學實例向我們展現(xiàn)了超越職業(yè)恐懼和重拾教師心靈勇氣的精神,從教學實踐的角度告訴我們,“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的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于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我完善”。
一、教學勇氣的推崇
帕克·帕爾默認為,教學勇氣就是指教師有勇氣以符合他們內(nèi)心最推崇的價值的方式教學,而不是以符合制度規(guī)范的方式教學,也不是以迎合學生的方式教學。教學勇氣源自教學的內(nèi)部景觀,就是用真心去教學,就是使教學契合本性,就是追求完整的教學。教育家雅斯貝爾斯說過,“教育意味著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棵大樹搖動另一大樹,一個心靈喚醒另一個心靈”,帕爾默和雅斯貝爾斯的觀點不謀而合。
真正好的教學來自于教師的自身認同、自身完整和心靈的自由,但繁雜的教“規(guī)則”“要求”常常使得很多教師心靈失落。在現(xiàn)實教學活動中,雖然教師傾出一腔熱血,熱愛自己的教學,盡心盡職地工作,但學生和家長未必都能夠尊重和理解教師的一片苦心,這也會加倍傷害教師脆弱的心靈,給他們潑上一盆冷水,讓他們心灰意冷。我們當中的很多人,是出于心靈的原因,再加上熱衷于自己的學科教學、樂于幫助孩子學習等愿望而成為教師的。但是隨著工作時間的推移,他們會遭受到這樣那樣的“恐懼”,使很多教師失去了這種心靈的力量,教學熱情嚴重地受挫。我認為,唯有與學生、與家長、與同事真誠溝通,發(fā)揚優(yōu)點,克服缺點,才能釋放心靈,戰(zhàn)勝“恐懼”。我想教學的勇氣就在于教師要始終保持心靈的開放,遇到問題冷靜地分析,跳出教育的圈子看教育。如果自己的觀點是有效的、是對的,即使力不從心,也要能夠堅持。這樣,我們把自己的心靈獻給學生,才能夠鼓起教學的勇氣,才能夠獲得教學的幸福感。
二、教學相長的重建
“教學于共同體中──以主體為中心的教育?!边@是帕爾默在書中提出的觀點。前一段時間教育界流行的觀點強調“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為了一切學生”,許多教師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學習看起來很熱鬧、很主動,但沒有章法,沒有深入,討論探究重在形式,淺嘗輒止,甚至偏離學習目標,教師的主導作用很大程度被放棄。再來看一看帕爾默這句話是不是對我們有所啟發(fā):“在一個以學生為中心的環(huán)境中,有時產(chǎn)生不經(jīng)思考的相對主義傾向??當學生被放在中心位置時,教師可能會放棄太多的領導權;當什么都以學生為標準,就很難再去正視個人或團體的無知和偏見了。”帕爾默指出,我們的教學經(jīng)歷了“學科中心說”“教師中心說”,乃至現(xiàn)今的“學生中心說”。他說:“也許課堂既不應以教師為中心,也不應以學生為中心,而應以主體為中心?!彼挠^點給了我們云開霧散的感覺,可謂一語道破禪機。那么什么是教學的主體呢?帕爾默認為,這個主體是由學生、教師以及作為溝通師生關系充當媒介工具的偉大的“第三事物”組成。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共同專注這一“偉大事物”,構建復雜互動的真正學習“共同體”。在“共同體”中,沒有單方面的教學者,也沒有單方面的接受者,更沒有單方面的成長者。課堂不僅是學生的舞臺,也是教師的舞臺,學生與教師在課堂上和諧、融洽,共同成長。這樣,教師、學生和學科才能被編織到學習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體結構中。古人云“教學相長”,也許就是這個道理。
三、教學牧場的形成
帕爾默對于教師角色的定位十分準確,他說:“當我教得的時候,我就像牧羊犬?!迸翣柲诮處煿ぷ鞣恢校o大家出了這么一道填空題:“當我教得的時候,我就像?”他的目的是希望生成和探究我們教得的時候,我們的獨特身份認同所蘊含的隱喻和影像,從中發(fā)揮教師的洞察力和想象力。許多教師回答這個問題時,為自己提出了許多成功的隱喻——教得好的狀態(tài)就像一簾瀑布,一名爬山向導,一名園丁或一個天氣系統(tǒng)。每個人的隱喻都是不一樣的,因為優(yōu)質教學來自教師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而作者在空格里填的答案是“牧羊犬”,“當我教得的時候,我就像牧羊犬”。讀到這里,我也在思索著自己的答案,同時又很認同作者的這個隱喻,它很確切地描述出了一個實踐真正共同體的空間影像。帕爾默解釋道:“牧羊犬有四種重要的功能。它維持一個使羊群能放牧和自己吃草的空間;它把羊群聚集在那個空間之中,不停地把走失的羊群找回來;它保護空間的邊界并把危險的掠奪者阻攔在外;當放牧的草原上的草吃完了,它和羊一起轉移到另外一個可以得到它們需要的食物的空間。”教師在教室中的任務就相當于牧羊犬在草原上的任務——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吃草”,讓學生明白一定要自己去“吃草”,教師永遠不可能替代他們“吃草”,而當他們已經(jīng)在那個地方能學到什么知識后,教師就一定要把他們轉移到下一個“牧場”。這就是主動學習,這就是學會學習。
總而言之,帕克·帕爾默的這本《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可以說是教育教學理論的經(jīng)典著作,真實地揭示和再現(xiàn)了當下我們教師所遭遇的現(xiàn)實窘境、痛苦和困惑。閱讀了這本書,我仿佛經(jīng)歷了一次心靈之旅,帕爾默的一句句真知灼見,猶如深埋在沙坑里閃爍著光芒的美麗貝殼,等待著我們一點點地去撿拾,去挖掘。我相信,它能夠幫助我重新拾起失落的心靈,找回曾經(jīng)失落的真我,提醒內(nèi)心真我的存在,使我一直保持教學的激情!
相關熱詞搜索:
讀書
心得體會
小學教師
ok3w_ads("s006");ok3w_ads("s007");
【本文地址:http://www.mlvmservice.com/zuowen/2811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