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zhì)的范文嗎?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蘇東坡傳讀書筆記摘抄實用篇一
在讀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前,我對于東坡先生的了解僅限于他的詩詞,他遭遇的烏臺詩案和他對弟弟子由深厚的情感。
盡管了解不多,但并不妨礙蘇東坡在古代熠熠生輝的詩詞大家中,成為我心目中最喜歡,最佩服的那一位。一直以來,我都很想多角度地了解這位在我認(rèn)為是最具成就的大文豪的人生際遇,就這樣,林語堂先生撰寫的《蘇東坡傳》在一次很偶然的經(jīng)歷中進(jìn)入了我的視線。
那是一個突如其來的雨天。我沒有帶傘,猝不及防的暴雨讓很多像我一樣沒有帶傘的人躲進(jìn)了附近的商業(yè)城。進(jìn)去后我發(fā)現(xiàn)里面有一家高大上的實體書店,內(nèi)心歡喜。想著既然暫時走不了,又不趕時間,索性就進(jìn)去隨便看看。沒想到我和《蘇東坡傳》的緣分就這樣到來了。當(dāng)時的我徑直走向它,看到書籍干凈而典雅的封面,我有些驚喜。于是小心翼翼地捧起這本書,翻開它的目錄,就那么隨便瀏覽了一個小片段,便欲罷不能了。
書中有兩句話讓我印象極為深刻。
一句是蘇東坡對弟弟子由說的那番自我評價,可以說極具特色——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
天下無一個不好人!經(jīng)歷了烏臺詩案,經(jīng)歷了官場中的起起落落,經(jīng)歷了人生中太多的不如意事的東坡先生,竟然還能輕松快意地說出這樣一番話,似乎所有苦難的經(jīng)歷與己無關(guān)一般,不能不令人驚嘆!經(jīng)歷了這么多風(fēng)風(fēng)雨雨,還能如此笑對人生,對生活充滿了信心,這是一種怎樣豁達(dá)的心胸?我想,從開篇中林語堂先生對蘇東坡先生的評價就可找到答案。
這就是第二句話。林語堂先生說——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xué)的反對派,是瑜伽術(shù)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
蘇東坡一生三起三落,閱遍世間人情冷暖,無論是順境逆境,他始終都對生活充滿了無限的熱愛。人們都說,一個人最不了解的`恰恰是他自己,但這話用在蘇東坡的身上,似乎完全不合適。
每一次人生變故,對東坡先生來說,都會站在人生新的高度。詩詞的造詣不需多說,令人贊嘆的是他在詩詞之外給人帶來的驚喜。被貶黃州,他發(fā)明出香飄千年的名菜——東坡肉;流放海南,又創(chuàng)制出流傳至今的“東坡笠”;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淤泥構(gòu)筑并修建了后來的“蘇堤”,后成為西湖十景之一……詩詞大家、美食家、時尚設(shè)計師、工程師,各種頭銜放在蘇東坡一人的身上,毫不夸張。人生的起起落落,造就了不同身份,不同成就的蘇東坡,我也才真正明白了《定風(fēng)波》中“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真正含義。短短幾個字,詞人就將自己的人生際遇像包餃子一樣,所有的花紅柳綠、風(fēng)雨雷電包含在里面,蘸點醬油,蘸點醋,笑著將一切吃下肚去。
對于我們大多數(shù)普通人來說,別說人生數(shù)次起起落落,哪怕只有一次,可能早就失去了對生活的興趣,甚至活下去的勇氣。僅憑這一點來說,東坡先生早已令我仰望。
如今正處在人生低谷的我,每當(dāng)心緒煩亂,或者夜不能寐時,就會翻出這本書,細(xì)細(xì)品味其中的某些章節(jié),頭腦中所有的雜音便都不存在了,猶如我第一次偶遇《蘇東坡傳》這本書那一天的情形一樣。任憑外面疾風(fēng)驟雨,但手捧《蘇東坡傳》,整個世界都春暖花開,風(fēng)和日麗了。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蘇東坡傳讀書筆記摘抄實用篇二
誰說的和原話都記不得了,大意是傳播中國文化就要像林語堂一樣,他是能用英文寫作的少數(shù)中國作家。此前我只讀過林語堂的一些文章,全本的書這是第一次讀。選了他的《蘇東坡傳》??戳饲把运麑μK東坡的喜愛,我就完全可以確信,這是一本一等的書,畢竟作者的全部熱情都在其中。
說到大才子,唐,想到的第一個大多是李白;宋,想到的第一個大多是蘇軾。從流傳的民間小故事里,可以看出李白和蘇軾這兩個天才的些許不同。李白,或是下水捉月,或是騎鯨飛升,或是粲花之論,或是力士脫靴貴妃捧硯,無不帶有濃濃的仙氣和浪漫色彩。
人們心中,李白是學(xué)不來的,他的浩蕩才氣和仙氣絕無可復(fù)制性,五千年,只出了一個李白。而蘇軾則不然,他修的河堤叫蘇堤,研究出的做豬肉的法子叫東坡肉,還有個了杜撰的妹妹蘇小妹,還常常和佛印調(diào)笑嬉鬧。是如果說李白是活在天上,那么蘇軾就活在人間,他更真實,更可親。
李白那樣的仙氣不能復(fù)制,東坡那樣的魅力同樣是無法復(fù)制的。用儒家的精神入世,用道家的精神出世,用佛家的精神超脫,他完美的詮釋著宋代文人儒釋道三家融合的趨勢,是北宋文人最精彩的一位。
我最敬佩東坡的是他的真曠放,他不像陶潛一樣把出世作為無法實現(xiàn)人生抱負(fù)的末選,也不像辛棄疾一樣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在蘇軾的眼中,世上沒有壞人,一切都很美好,不管是流放還是牢獄,似乎都不能成為擊倒他的箭矢。謫居黃州,沒錢買別的肉,就買當(dāng)?shù)刈畋阋说呢i肉,專心研究怎么做的才能做的好吃,又發(fā)配到嶺南,一片蠻荒之地,也能因為有荔枝可以吃,便一笑置之。
讀完后對照林語堂的一些事跡,不免覺得兩個人有很多相通之處,我想林語堂為蘇東坡作傳,大概也是因為蘇東坡是他希望達(dá)到的境界,自勉也勉勵后人吧。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蘇東坡傳讀書筆記摘抄實用篇三
有無數(shù)筆者寫過蘇東坡,但也僅僅是寫過,東坡只是在他們筆下一閃而過,卻從未活過。
而林語堂先生喜歡蘇東坡,到了迷戀的程度,他在這本書里說:“我認(rèn)為我完全知道蘇東坡,因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為我喜歡他。”所以,東坡先生,在他筆下活著。
有誰會不喜歡蘇東坡呢,除非他的內(nèi)心盛不下這么純粹的人。蘇東坡身上有著人們一生追慕的完美人格,林語堂先生執(zhí)著地喜歡著東坡,以致他筆下的東坡有他自己的影子:他們同樣熱情、幽默、豁達(dá)、真誠,也難免天真,并會為此遭受磨難。
雖時隔千年,林語堂在寫這本傳記時,仍無法冷靜,他把自己的生命體驗投射到蘇東坡的身上,牽動自己的悲喜,也讓這本書里的蘇東坡活得更生動、立體。在這本書里,林語堂是沖動的,富于想象的,他眼里的東坡是一個神奇的綜合體:“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明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xué)的反對派,是瑜伽術(shù)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但是這還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全部……”整本書里,林語堂先生勾摹出一個看似熟悉又有很多獨特細(xì)節(jié)的蘇東坡,官方簡介的“文學(xué)家、政治家、書法家”慢慢隱去,從林語堂這里復(fù)活的是一個“造酒師、人道主義者、月夜徘徊者、生性詼諧者”。這是密友嘴里的蘇軾,是老友重逢。
林語堂和他的這本書,想要描述的是一個優(yōu)雅智慧而又有趣的人,他活在一個不完美的時代,但葆有著幾近完美的人生??嚯y沒有讓他生活沉重,反倒拓展了他人生的邊界,這是林語堂渴望但無法企及的人生。
蘇東坡有一種自然的魅力,讓旁人無法抗拒,在平步青云時,他心無旁騖,絕極詩、文、書、畫、詞的造詣??v使后來身處海南的瘴雨蠻煙中,他仍能胸中自有一片心安故鄉(xiāng)。這又是他更大的魅力。當(dāng)年面對烏臺詩案,東坡被潑了一身的臟水,攜帶了二十多口家人來到黃州,生活從花團(tuán)錦簇變成屋漏夜雨,凄凄慘慘戚戚??伤⑿坦樱H自動手開魚池、找菜種,經(jīng)營苦難的生活,那些背后設(shè)計他的人,期待他落魄,希望他悲悲切切,他端出的卻是一碗“火候足時它自美的東坡肉”,還有《念奴嬌·赤壁懷古》、前后《赤壁賦》這樣的名篇。面對苦難,蘇軾說“一蓑煙雨任平生”,生活賜我以苦難,我報之以哂笑,面對人生低谷時的樣子,展示的就是自己的格局。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蘇東坡傳讀書筆記摘抄實用篇四
他將至情融化為筆端流淌的華彩;他用豁達(dá)凝練成筆上飄灑的旋律;他用痛楚壓抑成意識奔涌的篇章。
人如其文,蘇軾是一杯清茶,他將伴我一生。苦澀中遮不住的淡香溢出翠玉般的碧壺,沁滿心田,是“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祝愿,也是“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的哀思。這種苦澀的思念被寄予給一杯清茶,被寄托給一輪明月。淡的相思,淺淺的哀愁無需言語,沉郁便是所有。
蘇軾是一江碧水,他將伴我一生。掩飾不住內(nèi)心的寂寥,傾訴不盡“高處不勝寒”的蒼涼。是“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的孤寂。在鬢發(fā)幾百之際,故人不在,源于內(nèi)心的寂寥。埋葬,便是所有。
蘇軾在他用文字編織的夢幻中遨游,在他用詩堆積的象牙塔中放縱?!案∮翁斓亻g”“放浪形骸外”是他全部思念的凝結(jié)點,是里程牌,是伴我一生的人生格言。
回首蘇軾,我無語。因為我正在用心和他作超然物外的風(fēng)流。閱讀蘇軾,品位蘇軾,我終于明白,一切痛苦只是過眼云煙,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
蘇軾如茶,伴我一生讓我平淡;蘇軾如水,伴我一生讓我寧靜。蘇軾:我心中的永恒!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蘇東坡傳讀書筆記摘抄實用篇五
在讀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前,我對于東坡先生的了解僅限于他的詩詞,他遭遇的烏臺詩案和他對弟弟子由深厚的情感。
盡管了解不多,但并不妨礙蘇東坡在古代熠熠生輝的詩詞大家中,成為我心目中最喜歡,最佩服的那一位。一直以來,我都很想多角度地了解這位在我認(rèn)為是最具成就的大文豪的人生際遇,就這樣,林語堂先生撰寫的《蘇東坡傳》在一次很偶然的經(jīng)歷中進(jìn)入了我的視線。
那是一個突如其來的雨天。我沒有帶傘,猝不及防的暴雨讓很多像我一樣沒有帶傘的人躲進(jìn)了附近的商業(yè)城。進(jìn)去后我發(fā)現(xiàn)里面有一家高大上的實體書店,內(nèi)心歡喜。想著既然暫時走不了,又不趕時間,索性就進(jìn)去隨便看看。沒想到我和《蘇東坡傳》的緣分就這樣到來了。當(dāng)時的我徑直走向它,看到書籍干凈而典雅的封面,我有些驚喜。于是小心翼翼地捧起這本書,翻開它的目錄,就那么隨便瀏覽了一個小片段,便欲罷不能了。
書中有兩句話讓我印象極為深刻。
一句是蘇東坡對弟弟子由說的那番自我評價,可以說極具特色——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
天下無一個不好人!經(jīng)歷了烏臺詩案,經(jīng)歷了官場中的起起落落,經(jīng)歷了人生中太多的不如意事的東坡先生,竟然還能輕松快意地說出這樣一番話,似乎所有苦難的經(jīng)歷與己無關(guān)一般,不能不令人驚嘆!經(jīng)歷了這么多風(fēng)風(fēng)雨雨,還能如此笑對人生,對生活充滿了信心,這是一種怎樣豁達(dá)的心胸?我想,從開篇中林語堂先生對蘇東坡先生的評價就可找到答案。
這就是第二句話。林語堂先生說——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xué)的反對派,是瑜伽術(shù)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
蘇東坡一生三起三落,閱遍世間人情冷暖,無論是順境逆境,他始終都對生活充滿了無限的熱愛。人們都說,一個人最不了解的恰恰是他自己,但這話用在蘇東坡的身上,似乎完全不合適。
每一次人生變故,對東坡先生來說,都會站在人生新的高度。詩詞的造詣不需多說,令人贊嘆的是他在詩詞之外給人帶來的驚喜。被貶黃州,他發(fā)明出香飄千年的名菜——東坡肉;流放海南,又創(chuàng)制出流傳至今的“東坡笠”;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淤泥構(gòu)筑并修建了后來的“蘇堤”,后成為西湖十景之一……詩詞大家、美食家、時尚設(shè)計師、工程師,各種頭銜放在蘇東坡一人的身上,毫不夸張。人生的起起落落,造就了不同身份,不同成就的蘇東坡,我也才真正明白了《定風(fēng)波》中“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真正含義。短短幾個字,詞人就將自己的人生際遇像包餃子一樣,所有的花紅柳綠、風(fēng)雨雷電包含在里面,蘸點醬油,蘸點醋,笑著將一切吃下肚去。
對于我們大多數(shù)普通人來說,別說人生數(shù)次起起落落,哪怕只有一次,可能早就失去了對生活的興趣,甚至活下去的勇氣。僅憑這一點來說,東坡先生早已令我仰望。
如今正處在人生低谷的我,每當(dāng)心緒煩亂,或者夜不能寐時,就會翻出這本書,細(xì)細(xì)品味其中的某些章節(jié),頭腦中所有的雜音便都不存在了,猶如我第一次偶遇《蘇東坡傳》這本書那一天的情形一樣。任憑外面疾風(fēng)驟雨,但手捧《蘇東坡傳》,整個世界都春暖花開,風(fēng)和日麗了。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蘇東坡傳讀書筆記摘抄實用篇六
外放十五年后,現(xiàn)在,蘇東坡終于可以返回京都,過上幾天舒服的日子。
這得益于“太后恩寵”,以今天的平某不留情面的狠話說,蘇東坡經(jīng)歷的三朝皇后,這仨婦女都是老蘇的“腦殘粉”。當(dāng)然,如果要聽嚴(yán)肅的分析,還要看林語堂怎么說,老林研究,蘇東坡總是得到歷朝皇后的蔭庇,在他受審時(烏臺詩案),是仁宗的皇后救了他的命,現(xiàn)在又是英宗的皇后拔擢他得勢,甚至在他一生中較晚的歲月里,若不是神宗的皇后代攝政事,關(guān)懷了他一下,老蘇就客死海南了。
閱讀至此,平某旁注,蘇東坡很有女人緣。而且這仨女人級別都不低,要換到今天,等于宋祖英劉永清世代跨越為其公開站臺,這恩寵?這后臺?這畫面太美我不敢看!
但是不應(yīng)忘了,誰才是蘇東坡最大的后臺:才情!
若說到才情,連皇帝都得為他公開點贊,請看歷史回放:
“常州團(tuán)練副使。”
“現(xiàn)在身居何職?”
“臣承乏翰林學(xué)士?!?/p>
“你為何升遷如此之快?”
“仰賴太后的恩典。”
“這與老身無關(guān)?!?/p>
蘇東坡對著鏡頭撇了撇嘴,只好瞎猜:“一定是皇上的恩典。”
“與皇上也無關(guān)?!?/p>
太后說:“與他們也沒關(guān)系?!?/p>
蘇東坡立著呆了片刻,然后說:“臣雖不肖,但從不運用關(guān)系求取官職?!?/p>
提到先王,三人不覺一同落淚。
權(quán)力斗爭,就是利益相關(guān)方的角力,沒有誰能一直掌握絕對的優(yōu)勢。此等博弈,在歷史的檔案里屢見不鮮,棋局如此,國家如此,人生亦如此。
不過現(xiàn)在趁著“太后恩寵”,還是來觀察一下蘇東坡快樂的首都生活。深孚眾望,早已是大宋超級明星的老蘇,吸粉無數(shù),林語堂講了兩個故事,讓人覺得,即使當(dāng)下所謂的各類影視歌星,四大天王,在對粉絲的影響上,與老蘇相比,都隔著十條街的距離。
學(xué)者章元弼對蘇東坡極為崇拜,他本人長得并無足觀,卻娶妻甚美?;楹?,妻子發(fā)現(xiàn)丈夫整夜讀蘇東坡的詩,對妻子不甚理睬,終于不能忍受而爆發(fā),“那么你愛蘇東坡勝過了我!好吧,把我休了吧?!闭煞虮惆阉萘恕,F(xiàn)在的粉絲最多為了偶像不結(jié)婚,但在老蘇那里,粉絲是可以為偶像離婚的。
以前看周星馳的《唐伯虎點秋香》,老覺得一堆人守在唐府門口,哄搶唐伯虎的廢紙垃圾是無厘頭的演繹。如今觀《蘇東坡傳》,方覺古人在追星上,絲毫不讓今人。
但在京都的蘇東坡厭倦了政治,即使在他深受恩寵的日子里,也一直有政敵對他進(jìn)行誹謗,不斷上書彈劾,“他真是厭倦于驅(qū)趕那些蒼蠅臭蟲了”。
這幾年,蘇東坡在他的政論文字里,時常申論“慎思”與“公正”為賢臣之所必備,但是慎思與公正為黨人所憎惡。這讓老蘇很是惆悵。下面這則段子,或可見當(dāng)時蘇東坡之心境:一天,一頓豐盛的晚餐之后,蘇東坡在屋里欣然捫腹而行,他問家中女人他那便便大腹之中何所有,一般慣于說“一肚子學(xué)問”。一個女人說是“一肚子墨水”,一個女人說:“你是一肚子漂亮詩文?!崩咸K都搖頭說“不是”。最后,聰明的侍妾朝云說:“你是一肚子不合時宜?!睎|坡大呼曰:“對”。
林語堂觀察,蘇東坡的心始終沒放在政治的游戲上。他本身缺乏的最慘的,便是無決心上進(jìn)以求取宰相之位,倘若他有意,他會輕而易舉到手的,作為皇帝的翰林學(xué)士——其實是屬于太后——他與皇家過從甚密,只要肯玩政治把戲,毫無問題。
但他沒有。
他再三懇請謙退,朝廷終于同意了,老蘇以龍圖閣學(xué)士赴杭州上任太守之職,領(lǐng)軍浙西。這是杭州迎來的又一個“高配市長”,上一次發(fā)生在267年前,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
閱讀至第二十一章,蘇東坡離開京都時,為公元1089年3月,他在京都的美好流年,平某用計算器前后求出是三年零三個月。這一年,老蘇五十有三了。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蘇東坡傳讀書筆記摘抄實用篇七
我是懷著與兩位天才對話的欣喜之情,來閱讀《蘇東坡傳》的。
蘇的才華,自不必淺學(xué)評價了,至于“腳踏東西文化,心平宇宙文章的林語堂其名也早已貫天下、垂青史,更不消多言。
給古人做的傳記,我以前也讀過幾本,然而大都工于學(xué)術(shù),讀起來如同面對戴著瓶底厚眼鏡的老學(xué)究,壓抑之余,興味寡然。比如有梁啟超先生著,叫做《王荊公傳》的,叫淺學(xué)很是自愧于學(xué)而不精,乃至搔首弄姿,汗如雨下,大有與字典同歸于盡的沖動。
和理解最遙遠(yuǎn)的距離是仰慕,想必林語堂先生是深曉此理的。所以他才會用一種介紹朋友的語氣,以有那么點英雄惜英雄的心情為子瞻作傳吧。托了老外的福,這書里是見不到“之乎者也”一類了。我們也應(yīng)此得見一個有血有肉的東坡居士形象。這一點,怕是前無古人的吧。
在靜寂的夜晚,我聆聽著蘇子的腳步聲,和他一起走遍中國大半個中國,與他一道為這片土地上的農(nóng)民疾呼。在蘇看來,貶謫實在只是換個地方,他的責(zé)任實在一分未減。他見不得大宋農(nóng)民在豐收的日子也必須舉家逃荒,流離失所,所以只能大聲疾呼。后人談蘇軾,多敬佩他的曠達(dá),卻不知這份曠達(dá)只用以面對他自己的苦難,對他人的苦難,蘇大多是流下同情的淚水。
蘇的名聲是伴著他的貶謫越傳越遠(yuǎn),越傳越大了。他在詹洲的文章,竟不需幾月就能傳到京師,成為得勢者喉中鯁住的魚骨。于是一貶再貶、越貶越遠(yuǎn),便成了蘇人生的常態(tài)。“你啊,滿肚子不合時宜?!笔替凭故沁@樣聰慧,一語道破蘇的宿命。
但我想,這句玩笑話必是含淚說的吧。
林語堂先生說:“我理解蘇東坡,是因為我喜愛他的緣故?!蔽蚁耄@喜愛除了對其文的贊賞,更包含了對其人的投契。比較他們二者的人生,我竟發(fā)現(xiàn)極大的相似之處。
且不說同樣闊達(dá)的胸襟,不相上下的智慧,他們都生逢亂世,遭遇變革。秉承儒家入世的宗旨,他們都想成為昏昏之世的昭昭之雷,驚醒昏聵的統(tǒng)治者,救活苦難的國與家,于是嬉笑怒罵,激昂文字,成為當(dāng)權(quán)者心中的芒刺。他們?yōu)榇硕馐芡纯?,身心俱疲,所以在“痛何如哉”之際,于道家出世的思想中尋一刻的慰藉。蘇一生有幾次想辭官歸隱,甚至買田筑舍,但卻苦于政治迫害,終未如愿。林語堂先生則在《生活的藝術(shù)》中說:“讓我和草木為友,和土壤相親,我便已心滿意足。儒道兩家的思想,在兩顆濟(jì)世救國的心中撞出燦爛的火花。林把臺灣家中的書房名為“有無為軒”,正是有為之時,也有不為之事的意思。
尼采說:“國家和文化時反向發(fā)展的?!彪m不甚正確,卻正暗合“文人的不幸,是文化的大幸”之意。林在《吾國吾民》中說:“一個人徹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正好為這種現(xiàn)象作歷史的注釋。
可是我不禁有所感,現(xiàn)在算是治世了,“合時宜”的文人愈來愈多,“不合時宜”的文人愈來愈少。放眼文壇,處處是贊美者、謳歌者,疾呼者甚是寥寥,甚至如北大的學(xué)子,有被拉去“會談”的風(fēng)險——狡兔死,走狗烹,現(xiàn)在國家強盛了,我們還要疾呼者做什么,思想偏激的人都滾一邊去!于是便有了北京一幫浮浪子“黜魯迅而豋金庸”的所為。
白居易說:“歌詩合為事而作?!蔽蚁霕诽煜壬粢姷疆?dāng)今如郭敬明或玄幻小說一流的,恐怕會無語吧。再看當(dāng)今垃圾文學(xué)的盛行,可謂黃鐘毀棄,瓦釜雷鳴,很多沉迷于此的人,大有“不知腐鼠成滋味”的勁頭。
嗚呼,我只愿還能幾位像蘇東坡,像林語堂,像魯迅那樣說真話,做實事的文人,那種激昂文字的斗士,發(fā)出不啻驚雷的吶喊。須知我們的國家還處于關(guān)鍵的時刻,治世之中仍有暗流,安然的夢,還是以后再做吧。
讀了《蘇東坡傳》,目睹一個朝代的興衰,心中不免有所感,因此扯幾句淡話。淺學(xué)無知,倉促完篇,若有謬誤之處,還望諸公見諒。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蘇東坡傳讀書筆記摘抄實用篇八
讀《蘇東坡傳》是因為我想進(jìn)一步了解蘇東坡;我想了解他,也是因為我喜歡他,喜歡他“大江東去浪濤盡”的那份豪情氣魄,“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那份淡定從容,還有悉心鉆研留下美食“東坡肉”的那份熱愛生活。選讀林語堂著的《蘇東坡傳》,也是想進(jìn)一步了解這位文人,看看這位文人如何下筆描寫東坡先生的。
作者林語堂是近代著名的學(xué)者文人,學(xué)貫中西,他在題記中說:“我認(rèn)為我完全知道蘇東坡,因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為我喜歡他。”直言不諱對東坡先生的喜愛,再看文章,也很佩服作者,盡管喜愛東坡先生,但是以事實為依據(jù),客觀的展現(xiàn)了東坡先生和他的家人朋友、“敵人”和那個時代。
務(wù)實——蘇東坡一入仕途,絲毫沒有文人的恃才傲物和夸夸其談,總是務(wù)實地為老百姓解決實際問題。與水災(zāi)饑荒戰(zhàn)斗,解救難民;主政杭州時,解決杭州城供水問題,疏浚西湖,修建蘇堤、三潭映月,建立中國第一所公立醫(yī)院。蘇東坡宦海漩渦中坎坎坷起伏,無論悲喜,無論沉浮,都能懷揣初心,一路向前。
重情義——蘇東坡對待朋友和親人,感情真摯細(xì)膩。東坡一生有三個妻子和一位暗戀的情人,他的詩詞里透射出對每個人的深情,第一任妻子王弗在他28歲時去世,十年后悼念亡妻時,寫道: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yīng)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崗。”他的第三任妻子朝云在他被流放在惠州時不幸染病去世,蘇東坡寫了一首詠梅詞來悼念她,把她比做圣潔的梅花,月下梅花,白衣仙女,隱約朦朧,絕與塵世俗態(tài)不同其格調(diào),痛之深,愛之深。蘇東坡的初戀(也是暗戀的情人)是他的堂妹,因為道德倫理,不能成婚,聞之堂妹離世的信息后,對墻而泣;即便是到去世前一個月,還特地為初戀的堂妹寫了祭文,祭文注滿了他的情思??梢娝绱酥厍橹亓x。
豁達(dá)——對待迫害自己的政敵沒有恨,太息而已。章停原是蘇東坡的好友,后來成為政敵,章停得勢后,迫害蘇東坡,將他貶到惠州、海南,后章停失勢,章停的兒子章授想拜訪蘇東坡,探一探蘇東坡對他和他父親和他的態(tài)度。蘇東坡寫了一封回信,文中毫無憤恨報復(fù)之心,尚以己之遭遇可憐仇敵之境遇,困憊方筆,太息而已,林語堂譽之為“人道主義精神”的典范。由于仗義執(zhí)言、烏臺詩案,屢受政敵打壓、誣陷被貶,面對逆境,面對挫折,依然是胸懷古今,傲然獨立,這種胸襟和態(tài)度沒有豐厚的知識、智慧和修養(yǎng)是絕對不可能達(dá)到的。
蘇東坡自己評價,“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币源斯裁?。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蘇東坡傳讀書筆記摘抄實用篇九
寒假,讀了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感慨頗多。
他是這么描寫蘇東坡的: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xué)的反對派,是瑜伽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可是這些也許還不足以勾繪出蘇東坡的全貌。
我認(rèn)為蘇東坡的作品之優(yōu)秀除了本身才華橫溢外,有一些是因為經(jīng)歷之廣闊。司馬遷曾有云:“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詩》三百篇,大抵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倍K東坡也是如此,他最著名的幾篇詩集,都是在落難時著作的,他一生的“輝煌”落在黃州、惠州、儋州,此時他正遭受貶謫。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正是如此。
其次,蘇東坡的人生有點像我最近聽到的一句話:“棋盤上,充斥著無數(shù)的可能性,不到臨近最后一刻,你永遠(yuǎn)不知道,勝負(fù)在哪?!边@句話主要說的是:一切皆有可能,但又帶著些許希望。蘇東坡童年便酷愛讀書,希望長大做像范滂一樣有利于國家、百姓的人。不想長大真做成了。第一次應(yīng)試便考中,后因母去世,服喪;王安石變法被貶杭州;寫抗暴詩被貶密州;之后因為倔強,被貶數(shù)次;再王安石、呂惠卿下臺,神宗仙逝,任翰林學(xué)士輔佐幼帝。
最后,也是最不易的。蘇東坡在遭受一路貶謫,仍然沒有丟失仁愛之心。我記得初中課本中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人的生命是短暫的,生命的價值在于在奉獻(xiàn)中不斷提升。”王安石變法前期并沒有什么不良反應(yīng),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弊端漸漸暴露,百姓吃不飽、穿不暖,流離失所,民不聊生,甚至賣兒賣女,啃樹皮、樹根,消化不良脹死的。而與此同時,每年的孤兒越來越多,很多凍死在街頭,餓死在垃圾堆邊。蘇東坡不忍,便收養(yǎng)孤兒,但“和尚多粥少”,睿智的他想到成立一個機構(gòu),讓當(dāng)?shù)氐母辉5募彝鸵r,自己也省吃儉用。真正做到了“窮則獨善其身,達(dá)則兼濟(jì)天下?!钡策h(yuǎn)高于它。
【本文地址:http://www.mlvmservice.com/zuowen/2704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