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暖人的溫馨作文 男的有主見優(yōu)質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6-06 15:22:12
2023年暖人的溫馨作文 男的有主見優(yōu)質
時間:2023-06-06 15:22:12     小編:zdfb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質的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我的母親教案及反思篇一

“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掠奪”“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多么震撼人心的語言,由此可見,軍紀嚴明,才能成就偉業(yè)。今天,我們就要去見證這樣一位剛正的將軍。

學習目標

1、了解有關司馬遷及其《史記》的文學常識、積累文言詞匯;

2、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

3、學習運用對比刻畫人物的方法;

4、學習周亞夫忠于職守的精神。

作者簡介

司馬遷(約前145—約前90),字 子長,西漢夏陽(今陜西韓城)人,西漢歷史學家和文學家 。

作品簡介

《史記》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書一百三十篇。是司馬遷對我國民族文化特別是對歷史學和文學的極其寶貴的貢獻?!妒酚洝凡粌H是史學著作的典范,而且是傳記文學著作的典范。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里稱它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題目解說

周亞夫(前199~前143年),西漢時期的著名將軍,漢族,沛郡(今江蘇豐縣)人。他是名將絳侯周勃的次子,封為條侯。軍,駐軍,駐扎。細柳,地名,在今陜西咸陽西南,渭河北岸。文題交代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和發(fā)生地點。

讀準字音

祝茲zī侯 棘jí門 彀goù弓弩nǔ

按轡pèi徐行 持節(jié)詔zhào將軍 從屬車騎 jì

介胄zhòu 作揖yī 稱chēng謝 嗟jiē乎

曩n?ng者 其將固可襲而虜lǔ也

可得而犯邪yé

整體感知

匈奴入侵,皇帝慰問軍營,在周亞夫所在的細柳軍營看到了與其他軍營不一樣的地方,雖然皇帝進細柳軍營不太順利,但對亞夫將軍卻有著極大的夸獎。

學習第一段

1、 朗讀

2、 字詞注釋

【1】文帝:漢高祖劉邦之子劉恒,前180年至前157年在位。

【2】匈奴:我國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

【3】大:大規(guī)模,大舉。

【4】入邊:侵入邊境。

【5】宗正:官名,負責皇族內(nèi)部事務的長官。

【6】軍霸上:駐軍霸上。

【7】祝茲侯:封號。

【8】棘門:原為秦宮門,在今陜西咸陽東北。

【9】河內(nèi):郡名,今河南北部地區(qū)。守,郡的行政長官。

【10】細柳:古地名,在今陜西省咸陽西南,渭河北岸。

3、翻譯

漢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規(guī)模侵入漢朝邊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劉禮為將軍,駐軍霸陵;祝茲侯徐厲為將軍,駐軍在棘門;委派河內(nèi)郡太守周亞夫為將軍,駐軍細柳,以防備匈奴的侵略。

4、問題探究

結合全文,說說第一段的作用。

①首句“大入邊”三字點出邊關危急,渲染了烽火連天的緊張氣氛;

②后面幾句接著寫三支軍隊奉命備戰(zhàn)戍邊的情況;

③結構上開啟下文,內(nèi)容上把人物置于矛盾沖突之中,為人物展示其性格特點提供了寬闊的舞臺。

小結:第一段,交代邊境的緊張形勢和劉禮、徐厲、周亞夫的三軍駐地。

學習第二段

1、朗讀

2、字詞注釋

【1】上:指漢文帝。

【2】勞:慰問。

【3】軍:軍營。

【4】已而:不久。

【5】 之:到,往。

【6】被:通“披”,穿著。

【7】彀(gòu):張滿弓弩。

【8】弩(nǔ):用機括發(fā)箭的弓。

【9】持滿:把弓弦拉足。

【10】先驅:先行引導的人員。

【11】且:將要。

【12】軍門都尉:守衛(wèi)軍營的將官,職位略低于將軍。

【13】聞:聽從。

【14】詔:皇帝發(fā)布的命令。

【15】居無何:過了不久。

【16】使使:派遣使臣。

【17】節(jié):符節(jié),皇帝給的憑證。

【18】壁門:營門。

【19】車騎:漢代將軍的名號。

【20】約:規(guī)定。

【21】按:控制。

【22】轡:馬韁繩。

【23】徐:緩慢地。

【24】揖:拱手行禮。

【25】介:鐵甲。

【26】胄(zhòu):頭盔。

【27】為動:被感動。

【28】式車:式通“軾”,俯身靠在車前的橫木(軾)上,表示敬意。

【29】謝:告知。

【30】去:離開。

3、翻譯:

皇上親自去慰勞軍隊。到了霸上和棘門的軍營,一直騎馬進去了,將領們用下馬的禮節(jié)來歡迎歡送。旋即來到了細柳軍營,只見官兵都披戴盔甲,兵器銳利,開弓搭箭,弓拉滿月。皇上的先行衛(wèi)隊到了營前,不準進入。先行的衛(wèi)隊說:“皇上即將駕到。”鎮(zhèn)守軍營的將官回答:“將軍有令:‘軍中只聽從將軍的命令,不聽從天子的詔令?!边^不多久,皇上駕到,也不讓入軍營。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著節(jié)牌通告了將軍:“我要進營慰勞軍隊?!敝軄喎蜻@才傳令打開軍營大門。守衛(wèi)營門的官兵對跟從皇上的武官說:“將軍規(guī)定,軍營中不準縱馬奔馳?!庇谑腔噬弦仓缓梅潘闪隧\繩,讓馬慢慢行走。到了大營,將軍亞夫手持兵器,長揖到地說:“我是盔甲在身的將士,不能跪拜,請允許我以軍禮參見(皇上)?!被噬蠟橹畡尤荩R上神情嚴肅地俯身靠在車前橫木上,派人致意說:“皇帝敬重地慰勞將軍。”勞軍禮儀完畢后辭去。

4、問題探究

(1)漢文帝到霸上及棘門軍兩個軍營遇到的情形怎樣?

明確: 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

明確:①不得入;②又不得入。

(3)文帝進軍營的方式怎樣?

明確: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吾欲入勞軍。”

(4)天子“為動”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

明確:①在細柳營勞軍,文帝親身感受到周亞夫治軍嚴整,忠于職守,軍紀嚴明,將士恪盡職守,常備不懈,與在霸、棘門所遇情形形成鮮明對比,更加突出周亞夫治軍有方、剛正不阿的特點。

②運用對比,讓人事碰撞,能形成反差,使人物性格、事情的性質得到更鮮明的展示。

(6)你怎樣評價周亞夫的軍士?

明確:在周亞夫嚴格的訓練下,他們紀律嚴明、令行禁止、戰(zhàn)斗力強;能夠勝任任何作戰(zhàn)任務。

明確:這句話表明在細柳營中,將軍之令高于皇帝之令,足見周亞夫治軍有方,軍紀嚴明。

小結:第二段,寫漢文帝勞軍的經(jīng)過,重點寫了漢文帝在細柳營被擋的一段史實,表現(xiàn)了周亞夫治軍之嚴。

學習第三段

1、朗讀

2、字詞注釋

【1】既:時間副詞,已經(jīng)。

【2】嗟乎:嘆詞,啊。

【3】曩:先前,從前。

【4】固:一定。

【5】虜:(被)俘虜。

【6】而:被侵犯。

3、 翻譯:

出了營門,許多大臣都深感驚詫。文帝說:“啊!這才是真正的將軍了。以前霸上、棘門的軍營,簡直就像兒戲一樣,那里的將軍是完全可以通過偷襲而俘虜?shù)模领吨軄喎?,豈是能夠侵犯他的嗎?”長時間對周亞夫贊嘆不已。

4、問題探究

明確:文帝是一個以國家利益為重,能夠接受下級正確意見,胸懷寬廣的明君。

(2)周亞夫是一個怎樣的人?

明確:周亞夫是一個治軍嚴整,忠于職守,軍紀嚴明,治軍有方、剛正不阿的人。

(3)文帝對周亞夫、徐歷、劉禮三位統(tǒng)帥各是怎樣評價的?

明確:①評價周亞夫:“此真將軍矣!”“至于亞夫,可得而犯邪!”

②評價徐歷、劉禮:“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

小結:第三段,寫勞軍后漢文帝的深明大義和對周亞夫的贊嘆。

課文總結:全文贊揚了周亞夫忠于職守、治軍嚴明和不卑不亢、剛正不阿的品格,同時也體現(xiàn)出漢文帝的深明大義和知人善任。

主題

文章通過寫漢文帝巡視、慰問細柳軍的場面,表現(xiàn)了周亞夫治軍嚴整、忠于職守、剛正不阿的“真將軍”形象。

鞏固練習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以宗正劉禮為將軍,軍霸上 駐軍、駐扎

軍中不得驅馳 軍營

2、上自勞軍 慰問

勞其筋骨 使……勞累

3、已而之細柳軍 到,往

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 助詞,的

4、居無何 經(jīng)過,表示相隔一段時間

居天下之廣居 居住

拓展練習

談談周亞夫精神的現(xiàn)實意義。

明確:當今時代,每一位領導干部、國家公務員,甚至工程設計師、一線工人等等他們的工作崗位就是一道“防線”,只要發(fā)揚周亞夫的這種敬業(yè)精神,恪盡職守,敬業(yè)樂業(yè),我們的事業(yè)終會取得輝煌的成就。新時期也不乏周亞夫式的人物。無論是在領導崗位上的孔繁森、鄭培民、谷文昌,還是在平凡工作崗位上的李素麗、張秉貴、徐虎,以及千千萬萬個默默無聞的“周亞夫”,他們憂國憂民,是中華民族的中流砥柱。

閱讀感悟

【1】自古以來,不論哪一代君王,要想治國安民,立法嚴紀是他們的首要之選。如果沒有紀律,國家何以繁榮昌盛;如果沒有紀律,社會何以安定有序。

【2】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我們在校應認真遵守紀律,做一名優(yōu)秀的中學生。

古漢語知識

1、通假字

【1】軍士吏被甲(同“披”)

【2】改容式車(同“軾”,車前橫木,這里用作動詞,指扶軾)

2、一詞多義

【1】使

①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派遣)

②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使臣)

【2】軍

①軍霸上(駐軍)

②上自勞軍(軍隊)

【3】之

①已而之細柳軍(到)

②不聞天子之詔(助詞,的)

③稱善者久之(無意義)

【4】以

①以河內(nèi)守亞夫為將軍(任命)

②請以軍禮見(用)

【5】詔

①不聞天子之詔(名詞,皇帝發(fā)布的命令)

②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動詞,下詔,下命令)

【6】上

①上自勞軍(名詞,特指皇帝)

②受上賞(形容詞,上等)

【7】令

①將軍令曰(動詞,下令)

②軍中聞將軍令(名詞,命令)

【8】入

①匈奴大入邊(動詞,侵入)

②直馳入(動詞,進入)

【9】為

①以河內(nèi)守亞夫為將軍(動詞,作為)

②天子為動(介詞,被)

【10】乃

①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副詞,就)

②亞夫乃傳言開壁門(副詞,才)

3、古今異義

【1】天子先驅至(古義:先行引導的人員;今義:走在前面引導)

【2】軍中聞將軍令(古義:聽從;今義:用鼻子嗅)

【3】持節(jié)詔將軍(古義:符節(jié),皇帝派遣使者或調(diào)動軍隊的憑證;今義:節(jié)日)

【4】亞夫乃傳言開壁門(古義:營壘;今義:墻壁)

【5】請以軍禮見(古義:請允許我;今義:希望對方做某事)

【6】使人稱謝(古義:告知;今義:感謝)

4、詞類活用

【1】軍棘門(名詞用作動詞,駐軍)

【2】介胄之士(名詞用作動詞,披甲戴盔)

【3】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名詞用作動詞,下詔)

【4】銳兵刃(形容詞使動用法,使……鋒利)

5、文言句式

天子為動(被動句,“為”表被動)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我的母親教案及反思篇二

去年路過學校的跳蚤市場,就過去隨意的翻了翻地攤上的書,順手拿起了這本很舊的《朱德選集》,心里竟然有些戀戀不舍,就花了兩塊錢買了下來。我始終覺得,這人和書之間有時也是個緣分,有些書即使你翻了n遍,也不見的會買?!吨斓逻x集》,文章只收錄到1962年,對于我所修的專業(yè)而言,研究價值似乎不大。當時買這本書的原因只有一個,里面有這篇文章《回憶我的母親》,我深愛之。這篇文章我在初中語文課本中讀過,朱老總寫于1944年4月5日,在那戰(zhàn)火紛飛的革命年代,難免會有些時代的烙印,摻入了一些階級感情,但樸實的字里行間,無不表達著對母親樸素的愛和深深的愧疚!正好這次毛概課老師要交篇讀后感,想了想,我再次打開了《回憶我的母親》,眼睛竟有些濕潤的感覺。突然想起要給母親打個電話,盡管前晚剛打過,母親慎是很驚訝,我解釋說沒有什么事,就隨意和母親聊了幾句。掛斷電話,雖然是灼熱的夏天,心里不免泛起了一絲涼意。

我們常說母親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師,這主要不是體現(xiàn)在母親如何訓導上,而是更多地體現(xiàn)在母親平時怎樣待人接物對自己的影響上。因此,本文就寫了母親如何與家人相處的情形,同樣也是在寫母親是我的恩師,寫她以身示范對我潛移默化的教育和影響。也就是不僅寫了母親對我的言教,更寫了母親對我的身教,教給作者“與困難作斗爭的經(jīng)驗”、“生產(chǎn)知識和革命的意志”,支持作者投身革命、體諒黨的困難等等,這進一步表現(xiàn)了母親思想品質的高尚

朱老總采用平實、質樸而又深刻的語言, 由愛母親升華到愛中國普通勞動人民的思想境界,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課文圍繞“勤勞”精選典型事例,突出了母親的優(yōu)秀品質。如煮飯、種田、喂豬、養(yǎng)蠶、紡棉花、挑水挑糞等表現(xiàn)了母親的勤勞儉樸;沒有打罵過我們,沒有同人吵過架表現(xiàn)了母親的寬厚;周濟和照顧比自已更窮的親戚表現(xiàn)了母親的仁慈;在家庭遭遇不幸時不灰心表現(xiàn)了母親的堅強;對“我”從事的事業(yè)的理解表現(xiàn)了母親對革命的支持,……這些事例平凡而又典型,表現(xiàn)了母親作為“中國千百萬勞動人民中的一員”的優(yōu)秀品質。

文章以記敘為主,適當穿插一些對人物、事件的議論,抒發(fā)作者的感情,這是傳記體文章在表達方式運用上的特點。這些議論可以突出人物的品質,揭示事件的意義,起到畫龍點睛、深化主題的作用。本文第14、15段正是這樣,這兩段承前文所敘,以抒情的筆調(diào),寫出母親所給的寶貴財富,在自己幾十年的革命歷程中所產(chǎn)生的巨大作用和深遠影響,感情真摯深沉,并點明了母親“值得我永遠回憶”的原因。

這是篇紀念性的文章,在記敘中有機地結合抒情和議論。文中沒有用華麗的辭藻和慷慨激昂的詞句去敘寫、贊頌母親。但是,在那簡潔、樸素的字里行間,卻充滿了對母親的真摯深沉的愛。如,“我很悲痛”,“我愛我母親”,“她永遠想念著我,如同我永遠想念著她一樣”,“我將永不能再見她一面了”,“我用什么方法來報答母親的深思呢?”這些都是發(fā)自肺腑之言,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文中,深情地記敘了母親勤勞儉樸的特點,同情窮苦人民、憎惡為富不仁者的樸素階級意識,支持革命、期望革命成功的思想品質。作者還兩處寫到:“我應該感謝母親”,表達了對母親“教給我與困難作斗爭的經(jīng)驗”和“教給我生產(chǎn)的知識和革命的意志,鼓勵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的感激,贊頌之情。

雖然沒有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jié),也沒有華麗詞藻的著意渲染,但總司令回憶的是自己親歷親見親聞的母親的生活經(jīng)歷,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感情真摯而深沉,讀來親切而感人?!拔覑畚夷赣H”、“我應該感謝母親”、“愿母親在地下安息”這些平常文字由于發(fā)自心底,浸透了對母親的摯愛之情?!澳赣H這樣地整日勞碌著。我到四五歲時就很自然地在旁邊幫她的忙……我從私塾回家,常見母親在灶上汗流滿面地燒飯,……一到農(nóng)忙,便整日在地里跟著母親勞動”。這些寫親身經(jīng)歷、切身感受的最樸實不過的文字,使我們看到了母親“整日勞碌”、“汗流滿面”的高大身影。“很自然地”、“就悄悄”、“便整日……跟著”這些詞語,說明“桃李不言,下自成跟”,母親身教的巨大力量,使總司令從小養(yǎng)成了勞動的習慣,學會了許多生產(chǎn)知識。85歲高齡,精神、飲食俱不如前的母親甚望見兒子一面,“但我獻身于民族抗戰(zhàn)事業(yè),竟未能報答母親的希望”,在這樣的語境中,準確地用上一個“竟”字,含義非常深刻,既寄托了對母親的無限哀思、深情懷念與終生遺憾,又寄寓了作者把民族、人民、黨的事業(yè)放在首位的崇高品質。

母親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風;母親的皺紋,是艱辛歲月里風霜雪雨的刻痕;母親的汗水和眼淚,是世界上最名貴的珍珠;而母親的畫像,是勇敢和堅韌的象征。母愛是最溫馨的。

想想家中日漸衰老的母親那疲憊的身軀,人家朱老總是用兩個“盡忠于來報答他的母親,

盡忠于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盡忠于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國共產(chǎn)黨,我呢、、、、、、?現(xiàn)階段我只有搞好學業(yè)和盡量少給我操心了,僅此而已

[參考文獻]

《朱德選集》 1983年第一版第 1次印刷 人民出版社

《我的母親》 老舍 1943年4月《半月文萃》第九、十期合刊上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我的母親教案及反思篇三

在講授這一課前,我和同學科的老師對這一課進行了集體備課,達成了共識,課堂采用“先學后教”的模式。在課堂上我又進行了適當?shù)恼{(diào)整,比如,導入之后,我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母親,如果讓他們來寫這篇作文會如何做,這樣就調(diào)動了學生的思維,又可以讓學生拿自己的構思與課文進行比較,可提高學生作文的水平。

在課堂內(nèi)容的設計上,我沒有想展現(xiàn)太多的東西,只把理清思路作為重點,以此引出對母親性格特征的把握。這樣,課堂上出現(xiàn)一個主問題,便于學生對課堂的把握,便于學生的理解。也避免了課堂上講的東西過多,學生什么都設計了,最后也什么都沒有弄明白。

在學生的回答上,我沒有為了讓課堂進展的順利而刻意地去挑選好學生,而是把中下等學生作為重點,如果他們回答不上來,再讓好一點的學生去補充。這樣既照顧了差學生,又兼顧了課堂。

因而,課堂上我表現(xiàn)的也比較輕松。當然,也存在不完備的地方,如學校要求的良好讀書習慣的養(yǎng)成,學生課堂回答問題的準確性、邏輯性,學生的自主性的培養(yǎng)等,這些還需要在以后的課堂上慢慢去做。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我的母親教案及反思篇四

1、面對風景,只有擁有發(fā)現(xiàn)美的眼光和感受美的心情,才能真正領會到其中的美。默讀課文,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體會兩位作者發(fā)現(xiàn)的美和寄寓的情。

2、朗讀課文,體會兩篇文章不同的語言風格。

概括的說,就是景,情和語言。就兩篇文章而言,《答謝中書書》理解起來比《記承天寺夜游》要容易一些。

《記承天寺夜游》寫景就一句話,而且就寫了一種景__月亮,空明,似乎還帶著凄清。明月千里,情思萬種,誰解其中滋味?千年之前的那個靈魂在這個有月的夜晚到底思想了什么?這是對學生來說,是難以理解的。

那怎樣才能十幾歲的讓孩子領會作者寄寓其中的情呢?經(jīng)再三思考,我決定采用對比閱讀的方法來教學。

通過對比,也許能讓學生更容易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

二、教學目標

1、反復朗讀,能夠借助課下注釋理解文章內(nèi)容。

2、比較閱讀,感受景物描寫和語言節(jié)奏傳達的情感。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朗讀 感知文本

1、教師示范讀 學生自由讀 學生個讀 小組賽讀

2、讀講結合,同桌互講,借助課下注釋,梳理文章內(nèi)容

3、小組討論,解決疑問

文言積累

念,想到

蓋,句首語氣詞,這里可以譯為“原來是”。

但,只。

耳:語氣詞, 相當于“而已”意思是“罷了”。

翻譯:

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譯:庭院中充滿著月光,像積水充滿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橫錯雜,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啊。

2、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譯: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三)、變讀 理清層次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反復朗讀,說說這樣變的理由

敘事—寫景—議論抒情

(四)、比讀 體會情感

比較兩段寫景的文字:

1、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2、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從兩個方面進行比較

1、兩段文字所寫景物有什么不同?

2、兩段文字句式有何不同?

(五)、背景 知人論世

出示背景資料,體會景中所寓的情感

作者:氤氳蘭香

鏈接:

來源:簡書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yè)轉載請聯(lián)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yè)轉載請注明出處。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我的母親教案及反思篇五

1.學習文中細致的肖像描寫。

2.體會文章涉及深廣的人文背景。

教學重點、難點

1.對托爾斯泰進行肖像描寫。

2.托爾斯泰的思想變化和人生追求。

教學時數(shù):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2.解釋下列詞語。

黝黑:黑;黑暗。

滯留:停留不動。

愚鈍:愚笨;不伶俐。

器宇:人的外表;風度。

禁錮:束縛,限制。軒昂:形容精神飽滿,氣度不凡。

犀利:鋒利;銳利。

侏儒:身材異常矮小的人。

酒肆:酒館。

尷尬:處境困難,不好處理。熾熱:極熱。

粗制濫造:指產(chǎn)品制作粗劣,不講究質量。

藏污納垢:比喻包容壞人壞事。

郁郁寡歡:心情不舒暢,不快樂。

鶴立雞群:比喻一個人的才能或儀表在一群人里頭顯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著。形容嚴肅莊重的樣子。

誠惶誠恐:惶恐不安。

廣袤無垠:廣闊無邊。古代以東西長度為“廣“,南北長度為“袤”。

頷首低眉:低著頭顯得很謙卑恭順的樣子。

無可置疑:沒有什么可被懷疑。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無光。

二、導人

列夫托爾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長相平平,卻有一雙銳利異常,能夠洞察世事的眼睛?,F(xiàn)在,就讓我們跟隨作者,去凝視托爾斯泰的眼睛,并由此進入他那深邃而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

作者簡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作家。擅長寫小說、人物傳記,也寫詩歌、戲劇、傳記、散文特寫和翻譯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見的珍藏、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象棋的故事等。他的小說多寫人的下意識活動和人在激情驅使下的命運遭際。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畫見長,他比較喜歡某種戲劇性的情節(jié)。但他不是企圖以情節(jié)的曲折、離奇去吸引讀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連忘返的人和事。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作者通過描寫托爾斯泰的外表,怎樣揭示他的內(nèi)心世界?

學生互相討論、交流。

四、學習課文

(一)找出文中對托爾斯泰外貌描寫的句子,體會其作用。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作者對托爾斯泰外貌的描寫,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夸張是在描寫人或事物時,故意言過其實,盡量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

例如:

作者對托爾斯泰的胡子、眉毛、須發(fā)、皮膚是這樣描繪的:

“長髯覆蓋了兩頰,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皺似樹皮的黝黑臉膛。一根根迎風飄動,頗有長者風度”。

“寬約一指的眉毛像糾纏不清的樹根,朝上倒豎?!?/p>

“一綹綹灰白的鬈發(fā)像泡沫一樣堆在額頭上。不管從哪個角度看,你都能見到熱帶森林般茂密的須發(fā)”。

“……他那天父般的猶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我們見到的是一只寬寬的、兩孔朝天的獅子鼻,仿佛被人一拳頭打塌了的樣子”。

透過托爾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我們可見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處。

(二)重點理解文中描寫托爾斯泰眼睛的句子。

例如:

1.托爾斯泰這對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2.……這對珠寶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間的物質吸進去,然后向我們這個時代放射出精確無誤的頻波。

3.當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轉而對準它們的主人時是十分可怕的,因為鋒刃無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窩。

明確: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托爾斯泰的眼睛充滿智慧,讓人感受到的是一位品格高尚的偉人,是一位給人類創(chuàng)造巨大精神財富的偉人。

五、小結

體會文中運用夸張手法對托爾斯泰外貌的描寫。

六、布置作業(yè)

1.研討與練習一。

2.選用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第一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一、辨字組詞。

滯( ) 鈍( ) 錮( ) 尷( )

帶( ) 純( ) 涸( ) 濫( )

侏ru2( ) 酒si4( ) chi4( )熱

can4( )然 長ran2( )han4( )首低眉

廣mao4( )無垠 an4( )然失色

三、改正錯別字。

粗制爛造 鶴立雞群 正經(jīng)危坐 誠皇誠恐

無可置凝 郁郁寡歡 引人注目 藏污納溝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

聽寫詞語:黝黑、禁錮、尷尬、熾熱、軒昂、粗制濫造、藏污納垢、鶴立雞群、正襟危坐、廣袤無垠。

二、介紹有關托爾斯泰的生平傳記和作品。了解他思想變化和人生追求

學生搜集有關資料,在班上交流。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1828~1910),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最偉大的文學家,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學作品在世界文學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戰(zhàn)爭與和平、復活以及自傳體小說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他作品還有一個地主的早晨、哥薩克、塞瓦斯托波爾故事集、琉森等。他以自己漫長一生的辛勤創(chuàng)作,登上了當時歐洲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高峰。托爾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貴族,但他一生始終不渝地真誠地尋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莊園進行改革,不過都沒成功。五十年代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戰(zhàn)爭與和平是他前期的創(chuàng)作總結。(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創(chuàng)作的第二個里程碑。(復活是他長期思想探索的藝術總結,是他對俄國地主資產(chǎn)階級社會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長篇小說。

☆戰(zhàn)爭與和平

以戰(zhàn)爭問題為中心,以庫拉金、保爾庫斯基、羅斯托夫、別竺豪夫四家貴族的生活為線索,展示了19世紀最初15年的俄國歷史,描繪了各個階級的生活,提出了許多重大問題。小說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現(xiàn)人民是推動歷史的決定力量,肯定了1812年俄國人民反拿破侖入侵戰(zhàn)爭的正義性質。

☆安娜卡列尼娜

交織著安娜追求愛情自由和列文探索社會出路這兩條平行發(fā)展的線索,通過這兩條情節(jié)線索,小說不僅形象地反映了俄國社會的變動,同時也鮮明地暴露了托爾斯泰世界觀的尖銳矛盾。

☆復活

托爾斯泰在復活中,對地主資產(chǎn)階級社會進行了尖銳無比的批判,表達了他對國家、教會、土地私有制和資本主義的看法。他以強烈的憤怒,揭發(fā)專制制度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主人公:瑪絲洛娃、聶赫留朵夫。

教師引導學生體會托爾斯泰人格的美及他的形象宏偉,品格感人。

三、探究活動

學生討論、交流,鼓勵發(fā)表獨特的看法。

四、拓展訓練

教師向學生推薦羅曼羅蘭《名人傳》一書,讓學生更多地了解托爾斯泰的苦難和坎坷的一生,理解偉人艱苦奮斗的精神。

五、小結

本文是奧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傳記作品中可以獨立成篇的一節(jié)。作者用他力透紙背而又妙趣橫生的文筆為我們描繪出一幅世界級大文豪托爾斯泰的“肖像畫”,揭示出托爾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學習這篇課文,我們猶如與兩位大師對話交談,悉心品味,自然能體會到文中豐富而深厚的人文內(nèi)涵。

六、布置作業(yè)

1.研討與練習二。

2.選用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我的母親教案及反思篇六

1. 了解故事大意。

2. 分析愚公這一藝術形象,領悟其思想意義。

3. 拓展思維空間,結合自身生活體驗,進行多角度的閱讀。

重點難點

1、掌握文中難解詞句,疏通全文,熟讀背誦。辨析古漢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

2、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現(xiàn)實意義。

學習過程

一、交流感知

1、文學常識

列子其人:

二、研讀共品

反復朗讀,解決問題。

1.讀準字音:

2、字詞理解:

(1)通假字

始一反焉

甚矣,汝之不惠

河曲智叟亡以應

(2)一詞多義:

3、重要句子(翻譯并判斷句式):

甚矣,汝之不惠。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何苦而不平?

帝感其誠。

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一厝朔東,一厝雍南。

4、試著翻譯課文,會復述即可。

三、互助釋疑

四、鞏固拓展

五、總結提高

作業(yè):字音、字詞解釋熟練把握。

第二課時

一、交流感知

回顧文學常識、字詞解釋。

二、研讀共品

1、愚公移山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2、分析愚公形象

4、本文采用神話結尾,有什么作用?

5、主旨:

三、互助釋疑

四、鞏固拓展

五、總結提高

六、教學反思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我的母親教案及反思篇七

自主學習落實文言詞句,反復朗讀感知故事情節(jié),合作學習探究形象寓意。

二、教材分析

本文著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愚公移山的成功,表現(xiàn)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它告訴我們要克服困難就要下定決心,堅持不懈。本文描寫生動、形象,善于運用對比手法。

三、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順暢朗讀,了解故事大意。

2.分析愚公這一藝術形象,領悟其思想意義。

3.拓展思維空間,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生活體驗,進行多角度的閱讀。

四、教學重難點

1.積累常用文言實詞,了解文言虛詞“之”“其”“而”的用法。2.準確翻譯、理解課文。

3.拓展思維空間,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生活體驗,進行多角度閱讀。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借助工具書及書本注釋自讀課文,通過生生、師生的合作,解決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導入新課

1課前可讓學生欣賞歌曲《愚公移山》。

2這支振奮人心的歌曲,歌名叫《愚公移山》。《愚公移山》是一則長期在人民中間流傳的寓言故事,相信在座的不少同學就熟知這個故事,有誰愿意給我們講一講這個故事呢?(學生講好后,教師從鼓勵角度進行評價,板書課題,介紹相關知識:《愚公移山》選自《列子湯問》。列子,名寇,又名列御寇,戰(zhàn)國前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俗話說,吃菜要吃原汁原味,讀文學作品也是如此,要多讀原著。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愚公移山》這則寓言故事的原文,希望大家能從中品嘗出獨特的滋味。

(二)自讀感知

1借助工具書及書下注釋,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停頓正確。(同座組成學習小組相互聽讀,根據(jù)要求相互評價。)

2借助工具書及書下注釋,逐字逐句讀懂課文。(自讀中,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在書上打上問號,準備向同學、老師求助。教師巡視,隨時了解學生自讀的進展情況。)

(三)合作解疑

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教師應該盡量要求他們自己查工具書解決,或引導學生通過討論來解決,教師只解答學生經(jīng)過努力仍然無法解決的問題。

(四)檢查自讀(可用投影,也可課前打印)

1給加點的字注音:

萬仞(rèn)懲山北之塞(chéng)(sè)

荷擔者(hè)箕畚(jī)(běn)

河曲智叟亡以應(wú)一厝朔東(cuò)(shuò)

始齔(chèn) 無窮匱也(kuì)

雍南(yōng)

2劃出下列句子的朗讀停頓:

(1)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2)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

3辨析多義詞:

(1)焉 且焉置土石(哪里)

有子存焉(呢)

(2)而 而山不加增(可是,表轉折)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表修飾)

何苦而不平(表承接)

(3)其 其如土石何(加強反問語氣)

其妻獻疑曰(他的,指愚公的)

懼其不已(他,指愚公)

4翻譯下列句子:

(1)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2)甚矣,汝之不惠

(3)其如土石何

(4)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五)小組評價

學習小組內(nèi),學生相互批改作業(yè),教師巡視,解決學生爭執(zhí)不下的問題。

(六)誦讀鞏固

(七)布置作業(yè)

1整理文中的通假字。

2完成“思考與練習二”。

3反復誦讀課文,給自己的父母復述這個故事。

第二課時

引導學生通過對本文的解讀,鞏固文言知識,了解不同人物對移山的不同態(tài)度,把握愚公這個藝術形象,領會寓言的教育意義。

(一)誦讀導入

(二)研讀新課

上一堂課,同學們認真自讀,提出了不少問題,許多問題由于大家積極動腦,都得到了圓滿的解決??梢娭灰蠹曳e極思考,學習上的許多事是自己可以做好的。今天老師將提出一些問題,大家結合課文內(nèi)容進行思考,看看對課文理解得怎么樣。

1這篇課文中寫到了哪些人物?

提示:愚公、(其)妻、(其)子孫、遺男、智叟。(板書)

2愚公多大年紀了?智叟是哪個年齡階段的人?那個“遺男”多大了?

展開全文閱讀

提示:愚公——“年且九十”,將近九十歲。(“且”,將近,快要。)

智叟——老年人。(“叟”,老頭。)

遺男——“始齔”,七八歲。(“始齔”,剛剛換牙,七八歲的光景。)

3愚公為什么要移山?山移走了有什么益處?

提示:原因——“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益處——“指通豫南,達于漢陰”。(“陰”:水的南岸,山的北坡;“陽”水的北岸,山的南坡。)

4有哪些人參加了移山勞動?總共幾個人?

提示:參加移山的人有愚公、“子孫荷擔者三夫”——兒孫中能挑擔的三個人、遺男;總共五個人。

5移山的任務艱巨嗎?你從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了任務的艱巨?

(學生只要能結合文本的解讀,體會到移山的艱巨,言之有理即可。不必面面俱到,亦無須拘泥于上述提示。)

提示:(板書加點的字)

(1)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獻疑”——關心、擔心。

(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笑而止之”——輕視、嘲笑。

(3)(子孫)“雜然相許”;(遺男)“跳往助之”——支持、參與。

(愚公的妻子和智叟講的話差不多,態(tài)度似乎也很接近,這是一個教學的難點,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梢酝ㄟ^揣摩朗讀的語氣,結合“獻”與“笑”,“君”與“汝”,“如……何”與“其如……何”等字詞及句式的比較,來實現(xiàn)教學目的。)

7愚公認為山一定能移掉的理由是什么,他是怎樣駁斥智叟的呢?

提示:汝心之固……何苦而不平?

8這段話念起來讓人感到特別有力,這是什么原因呢?

提示:(教師引導學生體會“頂真”的修辭作用)這段話,運用了“頂真”的修辭方法,一句頂一句,層層緊扣,增強了語言的力量,充分說明了子子孫孫綿延不絕的道理。

提示:愚公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他有克服困難的決心,有堅持不懈的毅力,有奉獻自己造福后人的美好愿望,所以對移山充滿信心;智叟從靜止的觀點出發(fā),畏懼困難,懷有私心,只看到一代人的力量及獲利,從而斷定在自然面前是無能為力的。(學生只要言之有理,就應該給予肯定,在學生充分發(fā)言的基礎上,教師加以概括。)

10這樣看來,愚公和智叟到底哪個人聰明,哪個人愚笨呢?

提示:愚公不“愚”,是一個大智大勇的人,這叫“大智若愚”;智叟不“智”,是一個鼠目寸光的人。(板書加點字上的引號)

提示:作者在兩人的名字中將“智”和“愚”反過來使用,不僅加重了對比色彩,而且具有諷刺的效果。

12故事結尾,兩座山還是靠了神仙的相助才搬走的,有人說,愚公到底還是無能的人。大家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么?(引導學生從文中找依據(jù))

提示:“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可見愚公移山的決心行動,使山神都害怕了;“帝感其誠”——表明愚公的精神連天神都感動了。所以,故事以神話結尾,更加突出了愚公的精神驚天地,泣鬼神,感人至深。同時故事的結局也照應了故事的開端。

(三)延伸拓展

討論思考:以現(xiàn)代人的價值觀來看,你認為愚公的做法可取嗎?為什么?如果你是愚公能不能有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設計此題的目的在于鼓勵學生進行多元思維,教師不要將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對于學生的明顯偏頻的觀點,教師應該引發(fā)學生相互評點或辯論。)

(四)布置作業(yè)

以《“愚公移山”外傳》為題,寫一則小故事,表明自己對某些問題的見解。

【本文地址:http://www.mlvmservice.com/zuowen/2676632.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