噸的認識教學設(shè)計思路模板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22 08:02:04
噸的認識教學設(shè)計思路模板
時間:2023-04-22 08:02:04     小編:zdfb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噸的認識教學設(shè)計思路篇一

通過不同情境的創(chuàng)設(shè),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使學生建立對噸的認識,認識噸與其他重量單位間的關(guān)系,并能比較熟練到進行簡單的化聚的計算。

培養(yǎng)學生利用遷移和對比來掌握知識的學習方法,并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相應(yīng)問題。

通過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shè),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家鄉(xiāng)、立志建設(shè)家鄉(xiāng)的教育。

1、 使學生建立對噸的認識,認識噸與其他重量單位間的關(guān)系,并能比較熟練到進行簡單的化聚的計算。

2、 培養(yǎng)學生利用遷移和對比來掌握知識的學習方法,并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相應(yīng)問題。

多媒體設(shè)備一套,cai課件,學生自帶實物若干。

“噸”這個質(zhì)量單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觸,為了幫助學生對質(zhì)量單位“噸”有具體感性的認識,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幫助學生結(jié)合生活實踐進行學習;噸與千克的單位換算同千米與米的換算推理過程相同,這部分知識主要由學生自己嘗試完成,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推理能力。

1、 展示情境

師:同學們,你們一定聽過“曹沖稱象”的故事吧?(媒體出示曹沖稱象的照片)曹沖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稱出了大象的重量,可是他稱出了大象的重量之后卻遇到了一個新的問題:

媒體播放曹沖的問題:同學們,我是曹沖,我稱出了大象的重量后,發(fā)現(xiàn)二年級學過的重量單位用起來很麻煩,你能幫幫我嗎?

生討論應(yīng)該使用什么來做單位。

師:看來噸與我們平常所使用的重量單位有所不同,它和我們以往學過的千克和克有什么關(guān)系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噸。

2、 出示課題:噸的認識

(一) 直觀感知,使學生初步認識“噸”

師:今天同學們帶來了許多重量已知的物體,請向大家介紹一下。(學生交流)

師:那有沒有同學帶來以“噸”做單位的物體呢?說明原因。

師:在生活中你一定看到過可以用“噸”做單位的物體,能簡單的說一說嗎?學生舉例

師:請你仔細觀察這些物體與你所認識的物體,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嗎?

學生討論后得出:以噸為單位的物體都非常大而且非常重。

多媒體出示:通常計量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用“噸”來做單位。

師:初步認識了噸之后,老師這里有一些物品,請你們?yōu)樗麄冞x擇一種合適的單位。

多媒體出示:報紙、信封、河馬、鯨、白菜、蘋果等,學生進行判斷。

(從學生熟悉的曹沖稱象的故事自然引入新課,并運用多媒體展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物體,初步感知:以噸為重量單位的物體都比較大,并且非常重。)

(二) 創(chuàng)設(shè)情境,充分感知“噸”

師:“噸”是我們新認識的重量單位,那么它究竟有多大呢?為了更好的了解它,老師特意制作了一把電子秤。

多媒體出示:一把電子秤,十袋100千克重的大米,每次稱一袋大米,同時,在電子秤左面的屏幕上顯示出綠燈,右面的屏幕顯示100千克字樣,每稱一袋,相應(yīng)遞加,直到第十袋時,左面的屏幕上顯示出紅燈,同時在右面的屏幕顯示出1噸的字樣。

師:你看到了什么,請在自己的本子上寫下來。

師:在你認識到1噸有1000千克后,你能告訴老師,現(xiàn)在你有辦法將1噸的物體帶進教室嗎?

小組進行討論

師:如果有一些體重為25千克的同學,要多少個同學才能達到1噸呢?

生經(jīng)過計算后得出結(jié)論

師:現(xiàn)在每一位同學手中都有一件知道重量的物體,如果也將它放在電子秤中,那么一噸中究竟有多少個你這樣的物體呢?

學生利用學過的除法估算知識進行估算,同時進行交流反饋。

(三) 以生活情境,加深對重量單位間關(guān)系的認識。

師:用一些較輕的物體聚少成多,也能達到一噸的重量,因此,在生活中有許多地方都對重量進行了限制,你在生活中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嗎?

生舉例:大橋的載重量,卡車的載重量等。

師:現(xiàn)在老師想找你幫個忙。這里有一輛卡車和一堆貨物,你能不能告訴老師,這堆貨物能不能全部裝上卡車。

多媒體出示圖片,一輛卡車上標注限載重6噸,旁邊有一堆貨物,標注6000千克,學生進行討論,得出這堆貨物可以一次性的裝上卡車。

師:你能說說你的理由嗎?

(在初步認識重量單位噸的基礎(chǔ)上,采用多媒體生動、直觀地顯示千克與噸的關(guān)系,并聯(lián)系學生自身的重量,讓學生估算,加深對噸的認識。教師巧妙地創(chuàng)設(shè)問題情境,讓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生活中去,深切感受數(shù)學知識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四) 進行單名數(shù)與復名數(shù)互化的教學。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重量單位“噸”,老師還為大家?guī)砹艘粋€特制的天平,這個天平可以稱十分重的物體。

媒體出示:一架天平,六個標有重量的砝碼。

生可根據(jù)自己的喜愛,任意選擇兩個砝碼放在天平的一端,天平便會向一方傾斜,例如,選擇3噸與30千克。

師:要使這個天平平衡,應(yīng)在天平的一端放上多重的物體呢?你是怎樣思考的?

師:請你任選兩個重量,和你的同桌一起來完成這個任務(wù),好嗎?

生討論并完成。

師:現(xiàn)在在天平的右邊出現(xiàn)了2450千克這樣的重量,你認為在天平的左邊應(yīng)該放上什么重量的砝碼呢?

鼓勵學生進行搶答

師:剛才老師并沒有教你們方法,為什么你們能很快地知道答案呢?

鼓勵學生用數(shù)學語言進行歸納總結(jié),進行交流。

(一) 判斷題

1、 粉筆長13克。 ( )

2、 一瓶牛奶重250千克。 ( )

3、 一個皮球重2噸。 ( )

4、 1噸鐵比1噸棉花重。 ( )

(二) 拓展題

出示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的照片,激勵學生只要能解答出和電梯有關(guān)的問題,就可以登上塔頂欣賞到美麗的景色

出示一幅電梯照片,上標注限重量1噸,十三個成人,出示問題:

1、 如果是孩子可以乘坐幾人?

2、 如果全班同學都要乘電梯,至少要坐幾次?

問題解答完之后,出示上海的風景、建筑物的圖片,激發(fā)學生把我們的家鄉(xiāng)也建設(shè)的這樣美。

(數(shù)學學習必須有練習,創(chuàng)設(shè)適當?shù)膯栴}情境,不但能調(diào)動學生練習的積極性,而且豐富了學生的感官。特別是聯(lián)系了生活中乘電梯的問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使學生充分體會到生活中充滿許多數(shù)學問題,而且是豐富多彩的。)

師:在這節(jié)課中,你掌握了什么知識,對你有什么幫助?你還想了解些什么?

噸是較大的重量單位,學生缺乏感性認識,是計量單位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所以在授課中,我通過不同情境的創(chuàng)設(shè)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和想象空間,并十分重視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逐步認識噸與其他重量單位之間的關(guān)系,掌握簡單的化聚。教師不但扮演了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而且還是積極的參與者,使得原本枯燥的學習內(nèi)容變得豐富多彩。

噸的認識教學設(shè)計思路篇二

教育本來是人的教育,但是現(xiàn)在我們卻看到它在不知不覺中放棄了育“人”的責任,人文的教育被忽略了,知識的教育、專業(yè)的教育被極端化了。而教育一旦離開了人,離開了人的靈魂或人的精神,嚴格說來就不成其教育。正如雅斯貝爾斯所說:“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積?!闭驗槿绱?,人們在不斷地呼吁要加強人文教育。但是,對于課堂教學中如何加強人文教育,我們卻面臨著許多困惑。下面是筆者的一個教學片段和大家一起共鳴。

今天我執(zhí)教人教版實驗教材第五冊《噸的認識》一課時,出現(xiàn)了如下精彩的場面。

師:四只動物能一起過橋嗎?

生:老師這根指示牌寫著“限重一噸”是什么意思?

師:是呀,要探討他們四位能否一起過橋,首先得搞清指示牌上寫的是什么意思,哪位小朋友知道其中的秘密?

生:老師限重1噸就是不能超過1噸也就是不要超過1000千克,否則橋就會斷裂的。1噸=1000千克。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書上寫的唄。

(師生一起學習1噸和1000千克的關(guān)系)

生:老師我現(xiàn)在明白了,四只動物不能一起過橋。因為它們共有1300千克,超過了1噸。

師:你說的真棒,那么怎樣過橋比較合理呢?

(學生展開熱烈地討論,探究過河方案。)

生:老師我有幾種方案,第一種是1個1個過河最安全,第二種方案是兩個兩個一起過河,因為任何兩只動物的體重總和沒有超過1000千克(1噸)。

生:老師我還有想法:我認為小熊、小牛和小鹿可以一起過,因為它們?nèi)齻€的和剛好等于1000千克(1噸),也符合要求。

生:老師我也有不同的想法……

師:剛才同學們想法都很不錯,我建議為我們自己精采的表現(xiàn)鼓掌。

(我話音剛落,有位學生把手舉得很高。)

生:老師,我對同學們的想法表示不同看法,我認為只有一種方案是最合理的。

(此時,同學們立刻安靜下來,用驚訝的眼光注視著這位同學,他們急著想知道所以然。)

師:你有什么想法,你說,我們一起來探討好嗎?

生:老師我的理由是:1.你們看,這座橋是用木頭做的,中間還可能有裂縫,時間長了橋板也許已不太結(jié)實了呢,所以我認為一個人行走可能非常危險。2.又萬一其中一個人年紀比較大,行走不方便怎么辦,你只考慮他們的重量嗎?那是人重要還是橋重要?你能讓它單獨一個人行走嗎,這也太不講人情味了吧。所以我認為兩個兩個過橋是最合適的,萬一行走時有危險,他們之間也有一個照應(yīng),那該多好啊!

(我們被這位同學那別出心裁的想法所震撼了,如此幼小的心靈卻注意到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和友誼。我也被他精采的講解所征服了。我不斷地思索著。)

1.我們的教育不單是為了教孩子學會知識和技能,更應(yīng)關(guān)注學生的心靈。從小在各學科教學中應(yīng)及時注入“人文教育”這一新鮮血液。

2.我們知道教材中主題圖的設(shè)置,不但是為了給新知教學作好情境鋪墊,引出教學內(nèi)容。其實它里面還蘊涵著豐富的“人文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有實用價值的教學素材。它需要我們教師去不斷地挖掘、創(chuàng)新和利用。

3.我們學習數(shù)學知識的目的也不是為了簡單地解答一些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更重要的是教學生學會如何借助現(xiàn)實情境用人文的思想去人性化地處理和解決問題。如何打破教學常規(guī)讓學生用無墻的思想去思考每一個現(xiàn)實問題,為實現(xiàn)“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做一些實事。

【本文地址:http://www.mlvmservice.com/zuowen/2670748.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