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班語言活動教案反思(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09 15:04:58
最新中班語言活動教案反思(3篇)
時間:2023-04-09 15:04:58     小編:zdfb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優(yōu)秀教案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反思篇一

1。理解故事主要情節(jié)和線索,學習角色對話;懂得遇事要動腦筋。

2。能根據(jù)畫面內容展開想象和推測,并用較完整、連貫的`語言大膽表述。

3。知道自我保護的方法。

根據(jù)畫面內容展開想象和推測,并大膽表述。

理解故事主要情節(jié)和線索,學習角色對話。

課件、故事圖片等。

1。圖片導入,激發(fā)幼兒興趣。

這是誰?(母雞)這只母雞住在美麗的大樹林里。

2。播放課件,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大膽猜測并講述畫面內容。

(1)播放圖片1,引導幼兒觀察、思考:

可是一天早上,母雞醒來,推開窗戶,突然……

(播放圖片)母雞這是什么表情?在什么時候會有這樣的表情?

哇!母雞到底看到了什么會這么驚訝?(播放課件:蘋果樹)

看到蘋果樹 ,母雞為什么會這么驚訝?。磕鸽u說了:“原來這里昨天還沒有這棵蘋果樹,怎么今天突然有了呢?”

小朋友們,你覺得這棵蘋果樹是哪兒來的?(種的)為什么種在這?

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兒呢?

(2)播放圖片2,引導幼兒觀察、回答:

呼!一陣風吹來,幾片樹葉落下來,蘋果樹上出現(xiàn)了什么?耳朵什么樣子的?蘋果樹會長耳朵嗎?你覺得這會是誰的耳朵?母雞看到蘋果樹上長出了耳朵會說什么啊?(幼兒回答)

母雞說:真奇怪!我從來沒見過蘋果樹長著尖尖的耳朵?!蹦鸽u說什么了?

噓!這什么聲音“我們蘋果樹有時候就是這樣的。”蘋果樹說話了,它怎么說的?母雞在想這到底是怎樣的一棵蘋果樹???

(3)播放圖片3,引導幼兒觀察、講述:

這時,呼!又吹來一陣風,幾片樹葉落下來,快看蘋果樹又出現(xiàn)了什么?尾巴什么樣子的?(毛茸茸的)蘋果樹會長尾巴嗎?你覺得這會是誰的尾巴?母雞看到蘋果樹上長出了尾巴會說什么???(幼兒回答)

母雞說:真奇怪!我從來沒見過蘋果樹長著毛茸茸的尾巴?!蹦鸽u說什么了?(幼兒重復)噓!蘋果樹有說話了,“我們蘋果樹有時候就是這樣的?!碧O果樹說什么了?(幼兒重復一遍)母雞在想這到底是怎樣的一棵蘋果樹?。?/p>

(4)播放圖片4,啟發(fā)幼兒思考:

就在這時,又一陣風吹過,哇!蘋果樹又出現(xiàn)了什么?(師做害怕狀)什么樣子的嘴巴?這么可怕的嘴巴會是誰的呢?那母雞這時又會說什么?蘋果樹有說什么了?

(5)引發(fā)幼兒討論和猜想,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說出自己的想法。

這是一棵真正的蘋果樹嗎?為什么?那你有什么好辦法讓它現(xiàn)出原形來?(幼兒回答)

(6)播放圖片5,引導幼兒觀察并說說母雞想出的好辦法。

小朋友想了這么多好方法,聰明的母雞也想了一個好方法。母雞說“蘋果樹秋天是會落葉的。”蘋果樹說:”是的是的,我們蘋果樹秋天是會落葉的?!?/p>

于是,蘋果樹搖啊搖。小朋友母雞想了什么方法?(蘋果樹秋天落葉)我們一起來學一學蘋果樹晃動的樣子。就這么晃啊晃,結果樹上的葉子都掉了下來。

哇!快看這棵蘋果樹是誰假扮的?大灰狼接下來要干嘛啊 ?(吃母雞)那母雞應該怎么做?(幼兒回答)

(7)播放圖片6,引導幼兒觀察并回答:

母雞是怎樣做的???(幼兒觀察圖片說)大灰狼抓不到母雞,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3。完整講述故事,引導幼兒學說角色對話,理解母雞的聰明智慧。

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講講這個故事:母雞和蘋果樹。

提問:蘋果樹是誰扮成的?大灰狼為什么假扮蘋果樹?

母雞是怎樣識破大灰狼?(師晃動引導幼兒)你覺得這只母雞聰明嗎?為什么?(遇事動腦筋,不輕易相信別人。)

母雞識破大灰狼的詭計之后,又是怎樣做的?(快跑、躲起來)

4。分組講故事,學說故事角色對話。

小朋友后面每張桌上都有故事圖片,現(xiàn)在請小朋友到后面講講母雞和蘋果樹的對話吧?

5。讓幼兒了解自我保護的方法。

你遇到壞人或危險的時候,應該怎樣做?(先躲起來,保護自己,再想辦法抓壞人。)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反思篇二

1、理解《小袋鼠幫助媽媽》的畫面內容,體驗長大的快樂。

2、樂意用各種方式表達故事內容。

理解故事內容

愿意用自己的方式表演故事內容

教學掛圖《小袋鼠幫媽媽》、幼兒用書b《小袋鼠幫媽媽》

1、談話激趣:我們一起來聽一個故事。《小袋鼠幫媽媽》

出示掛圖:

提問:這是誰?發(fā)生了什么事?

2、引導幼兒閱讀理解:”

請幼兒自主閱讀:

“我們邊看邊想,故事里說了什么事情?”

請幼兒交流閱讀感受:

“這個故事說了什么?小袋鼠是怎么幫媽媽的?”

利用教學掛圖,幫助幼兒理解重點情節(jié):

“小袋鼠為什么要跳出媽媽口袋?你從哪里看出來媽媽很累?小袋鼠是怎么做的?

請幼兒表演故事情節(jié):

“我們一起來表演《小袋鼠幫媽媽》的故事內容好嗎?”

引導幼兒體驗小袋鼠幫媽媽的內心感受:

“小袋鼠幫媽媽做了那么多事,它是怎么想的?”

請幼兒完整講述故事。

3、展開故事,討論思考:

“看完故事你有什么問題嗎?”

(教師扮演袋鼠媽媽,我也在菜場里買了很多蔬菜,蔬菜種類很多,我想請我的孩子們幫我搬運到一定地方,并各種蔬菜放整齊,一樣的蔬菜放一起,這樣,我們揀菜洗菜時就方便多了。)

六、師生共同交流分享。幼兒搬運蔬菜,并歸類蔬菜,還可說說蔬菜的食用方法及形狀特點。)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反思篇三

1、理解故事內容,進一步了解月亮的變化過程,知道月亮每天都有變化。

2、學習故事中優(yōu)美的語言,并根據(jù)故事展開豐富的想象。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積發(fā)幼兒的想象力。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圖片,月亮變化圖(4張:眉毛、鐮刀、小船、圓盤),衣裳圖,裁縫師傅圖片,皺紙、剪刀、糨糊等,故事磁帶,錄音機

一、談話導入,引出月亮做衣裳的課題。

1、你們見過月亮嗎?你見過的月亮是怎么樣的?它們像什么?

2、你們見過的月亮它怎么不一樣呢,有的彎彎的,細細的像眉毛,有的像小船,還有的像圓盤,如果有一天月亮姑娘想做衣裳了,那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月亮姑娘做衣裳》的故事。

二、結合裁縫師傅,月亮變化圖和衣裳變化圖,分段欣賞故事。

1、月亮姑娘長得怎么樣?為什么要做衣裳?能穿上衣裳嗎?為什么?

2、看來裁縫師傅得給她重做一件,讓我們接著聽……這次她能穿上嗎?為什么?

3、如果裁縫師傅再給她做,你們猜會成功嗎?為什么?那讓我們接著聽……有成功嗎?

三、結合圖片,完整欣賞故事。

師:小朋友們,月亮姑娘做成新衣裳了嗎?為什么會這樣?讓我們仔細來聽聽這個故事吧!

提問: 為什么月亮姑娘做不成新衣裳?

四、活動延伸――月亮姑娘做衣裳

師:原來月亮姑娘每天都在變化,所以穿不上合身的衣裳,可是她不穿衣裳晚上出來會冷呀,你們想個辦法幫她做件衣裳好嗎?(幼兒用提供的材料做衣裳)

從表象到本質,去引發(fā)幼兒思考故事的內涵,幼兒在反復的感受、理解、學習、表現(xiàn)中受到啟發(fā),并能根據(jù)自己的一定的生活經驗進行思考,幼兒的回答是零散的、不到位的,教師又根據(jù)有的回答進行提升,讓幼兒從中明白:“世上的萬物都是變化著的”,這一科學道理。

延伸活動,是本活動的補充和再思考,讓幼兒對“變化的事物”保持探究的欲望和主動學習的精神, 提高了幼兒問題意識。

【本文地址:http://www.mlvmservice.com/zuowen/2521998.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