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lián)P州慢高中音樂教案(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07 19:02:09
最新?lián)P州慢高中音樂教案(3篇)
時間:2023-04-07 19:02:09     小編:zdfb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xué)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xué)質(zhì)量。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應(yīng)該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膬?yōu)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揚州慢高中音樂教案篇一

例:程(chéng)

2.詩句填空:

a 《雨霖鈴》中表現(xiàn)主題的詞句是:“________________”。

b 《雨霖鈴》中描寫月色的著名詞句“_________________”

c 明寫眼前景,暗寫離別情。

d 《揚州慢》中,與杜牧詩句“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相關(guān)的著名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選出下面對詩句節(jié)奏劃分正確的一項:

a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b 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c 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

d 便縱有/千種/風(fēng)情,更與/何人/說!

答:( )

4.根據(jù)提示填空:

a 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設(shè)一短亭,每十里設(shè)一長亭,供行人休息,人們常在___________亭送別。

b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一句中,“杜郎”指 朝著名詩人______________,我們還學(xué)過他的詩作《___________》,他與______朝另一位著名詩人__________被后人合稱為“______________”。

c 古人在方位上以___________為左,以___________為右。揚州在淮水東面,故稱為“淮左名都”。

d “___________”是指木蘭木制造的船,文字作品中常把它用做對船的美稱。

答案

1.青(qīng) 兵(bīng) 城(chéng)

驚(jīng) 情(qíng) 聲(shēng)

生(shēng)

2.a“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jié)”

b“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

c“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3.c。

4.a在長亭送別。

b唐朝詩人杜牧,詩作《江南春絕句》,與唐朝李商隱合稱為“小李杜”。

c以東為左,西為右。

d“蘭舟”。

揚州慢高中音樂教案篇二

教學(xué)目標:

1、了解姜夔及其詞作

2、理解本詞對比、虛實結(jié)合、用典等寫作手法

4、體會詞中的“黍離之悲”,培養(yǎng)學(xué)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xué)重難點:

1、體會詞中“黍離之悲”。

2、體會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等寫法

教學(xué)方法:探討、點拔法、誦讀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xué)過程:

一、 導(dǎo)入

揚州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譽。地處江蘇中部,有2500多年的建成史,揚州地當(dāng)要沖,多富商大賈。 《舊唐書?地理志》。揚州富庶甲天下?!顿Y治通鑒》.古今揚州皆是旅游勝地,早在六朝時,就有“腰纏十萬貫,騎鶴下?lián)P州”之說。揚州的古代文明和燦爛文化,以及美麗風(fēng)光,牽動了許多詩人的情懷和游興。一起來欣賞揚州美好風(fēng)光以及杜牧的詩詞。

ppt展示揚州風(fēng)光。

幾百年后,到南宋詞人姜夔生活的時代,揚州城又是怎樣的景象呢?一起來學(xué)習(xí)《揚州慢》。

二、 解題、作者、背景介紹。

1、姜夔簡介及題解。見文章注釋12

2、背景:南宋建炎三年,金兵大舉南侵,攻破揚州、建康、臨安等城,焚掠一空。 此后不斷地發(fā)動對南宋的進攻。紹興三十一年 ,金人十萬鐵騎破揚州,大肆擄掠,“橫尸二十里”,揚州再次遭到極其慘重的破壞,變成一座空城。隆興二年,金兵又大舉進犯淮南地區(qū),揚州再次受到影響。在1176年冬至,詩人因路過揚州,目睹了戰(zhàn)爭洗劫后的揚州蕭條景象,撫今追昔,抒寫對昔日繁華的懷念和對今日荒涼殘破景象的哀思。

3、誦讀分析小序部分。

內(nèi)容:詞作時間、所見所聞、寫作緣由、別人的評價

點明感情基調(diào):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對國家昔盛今衰的悲切傷感之情

三、 整體鑒賞

一)、播放課文朗讀。學(xué)生自讀,齊讀。

提示:

慢詞——曲調(diào)舒緩、吐字宜慢、稍長。

內(nèi)容——深沉、悲切而富有情感。

詞韻——平仄有別、節(jié)奏分明。

二)、分析鑒賞

1、揚州在隋、唐、北宋期間曾經(jīng)是著名的繁華之地,詞人眼前的揚州城又是怎樣的呢?上闋中哪一個詞最能概括揚州城現(xiàn)在的特點?

明確:“空城”——破敗荒涼。

2、“空城” 之“空” 表現(xiàn)在哪里?找出相關(guān)的詩句。

明確:薺麥青青、廢池喬木、清角吹寒(二十四橋、無聲冷月、橋邊紅藥)等。

詞人“解鞍少駐初程”,站在揚州城邊,看到了青青的薺麥、廢舊的城池、高大的樹木、孤獨的二十四橋、無聲的冷月、寂寞的芍藥,聽到了寒氣中傳來的凄清的號角聲。一個“空城”,營造出了凄清的氛圍,結(jié)住上片,領(lǐng)起下片,實為全詞詞眼。

3、下闋中,詞人想象唐朝的杜牧來到揚州,他會是什么感受?為什么?

明確:“驚”。因“空”而“驚 ”,返照現(xiàn)實揚州何等凄清荒涼,何等令人心痛!曾經(jīng)在杜牧筆下流淌過無數(shù)贊美揚州詩文,此時次地,此情此景,晚唐詩人杜牧是“重到須驚”,“難賦深情”。而姜夔則是實實在在的觸目驚心、心驚心痛了。這也就是詩家所提倡的“詩貴含蓄,忌直露”,不說自己,偏說別人,杜牧尚且如此,我何以堪?

4、今日的揚州令姜夔悲從中來,那么昔日的揚州又是怎樣的呢?請從上闋中找出一個與“空城”相對應(yīng)的詞,概括昔日揚州的特點。

明確:昔日繁華的揚州城我們可以稱之為:名都。

5、除此之外,還有哪些詞句寫到昔日的揚州?這些詞句寫出了昔日揚州怎樣的特點?

明確:“淮左名都,竹西佳處”、“春風(fēng)十里”、“豆蔻詞工”、“青樓夢好”、“二十四橋”等。

明確:繁華熱鬧。

小結(jié):一“名都”,一“空城”,形成鮮明對比。

詞中化用杜牧詩句讓人想起昔日揚州的繁盛情景。而今日的揚州卻是如此蕭條,寂寞冷清,兩者形成鮮明對比,撫今思昔,有力地表達了作者對揚州昔盛今衰的感傷。引用詩句,可以加深詞的意境,促人聯(lián)想而意于言外。

6、今昔截然不同,是什么導(dǎo)致的呢?

胡馬窺江去后

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屢次渡淮,揚州變得殘破不堪。

7、詞人寫昔日的揚州與眼前的揚州分別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

昔日的揚州:虛寫。眼前的揚州:實寫。一虛一實,虛實相生,這是本詞的寫作特點。一邊是繁華熱鬧,一邊是蕭條冷落,一邊是虛,一邊是實,兩副對比鮮明的圖景寄寓著詞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時傷世的意緒。

三)、自由鑒賞

綜觀全詞,有情有景,有虛有實,回環(huán)反復(fù),跌宕生姿,讀來確有身臨其境之感。詩歌鑒賞很重要的一步是理解想象,這就需要緊扣關(guān)鍵詞語,把握主要意象,注重修辭效果,善于聯(lián)想想象。只有做好了這一步才算真正理解了詩歌。請自由選擇你體會較深的詩句,進行理解鑒賞。

1、過春風(fēng)十里,盡薺麥青青。

“春風(fēng)十里”是從杜牧《贈別》中“春風(fēng)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詩句化出,杜牧詩句極言揚州之美,所以詞人化用來作了一個對比:聽說揚州繁華富麗、但一路之上,觸目之處,卻盡是青青的野生蕎麥,一片荒涼景象。

2、“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p>

作者使用了擬人手法,廢池、喬木是沒有知覺的東西,詞人將它們?nèi)烁窕?,意即它們?5年前那場浩劫的目擊者,戰(zhàn)爭的恐怖、敵人的兇殘,種種景象仍然留在它們心中。連“廢池喬木”都“猶厭言兵”,在痛恨金人發(fā)動的戰(zhàn)爭,物猶如此,何況于人!有知有情的人民對這戰(zhàn)爭的痛恨與詛咒,當(dāng)然要超過“廢池喬木”千百倍。這樣寫,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對侵略戰(zhàn)爭的極端痛恨。

杜牧的《贈別》詩“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蓖瑯舆\用擬人手法,以無情之物言有情,這是詩歌常用手法,增強了表達效果。

從表現(xiàn)手法上看,作者這里采用的是擬人的手法。在本詞中有幾處都采用了這種手法。如“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這里的“廢池喬木”,也是采用擬人的手法,把池、木人格化,賦予池、木以人的感情,以充分表達戰(zhàn)亂的凄慘景象。

3、“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p>

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詩有“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蕭”句,因相傳古代有二十四個美人吹蕭于橋上,所以有此句。作者這里滿懷凄涼的情感,如泣如訴地寫道:二十四橋仍舊,但橋頭沒有了吹蕭的美人,只有清冷的圓月倒映在河心,整幅畫面無聲無息,冷落凄涼。

“冷月無聲”,月本來無聲,可這么一說,反而覺得它是本該有聲的了。為什么呢?因為從前的二十四橋明月夜,游人極盛,笑語盈耳,還有美女吹簫唱歌,月兒見此光景也陶醉了,它也跟著人們一起歡笑??墒乾F(xiàn)在呢?“二十四橋仍在”,而歌聲笑語卻聽不到了,甚至連月兒也沒有聲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隨波蕩漾,如此冷落凄涼的景象,怎能不令人傷懷呢?運用了情景交融藝術(shù)手法。

4、“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紅藥一到春天就開始生長,不管人世間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自然物的本性不會改變。往年,它可以供游人觀賞,可是現(xiàn)在城空了,人少了,何況國難未息,誰也無心去觀賞它。真有點兒“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的味道。詞人借此曲折地表現(xiàn)出劫后揚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況,以及自己感時傷亂的情懷。

這里的虛擬非常耐人尋味。冬至之日,本來不是紅芍藥花開的季節(jié),但縱使冬去春回,來年紅藥花開,又有誰來欣賞它呢?花開依舊,人事已非,花開也不過徒增空城的感傷而已。詞情跌蕩濃烈,增強了藝術(shù)感染力。

四)、總結(jié)全文

許多年過去了,揚州城依舊固執(zhí)的荒涼在那里,二十四橋也依舊綿延著久遠的寂寞,橋下的河水清冷的流著,搖蕩著曠古的哀愁,像一個久遠的夢。只有橋邊的紅藥,開了又謝,謝了又開,像是在講述著在河水中流淌的那遙遠而感傷的夢。

揚州慢高中音樂教案篇三

師:上節(jié)課,我們共同走進南唐后主李煜的內(nèi)心世界,體味了他深重悠長難以排遣的愁緒,那故國之思,亡國之恨,恰似——

生:一江春水向東流。

師:千百年來,這種亡國破家的悲愁連綿不絕,至盡仍激起人們的共鳴。比如: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此畺|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大家還記得哪些句子呢?

生: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生: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生: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生: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師:很好。800多年前,一位21歲的詞人,目睹了破碎的河山,難抑心中的悲涼,自度聲律,獨創(chuàng)詞牌,追古撫今,聊以為嘆。他就是南宋的姜夔。[板書課題和作者]

師:姜夔,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鄱陽(今江西波陽)人,生卒年不詳。他是南宋中期向后期過渡時期的代表詞人,其詞上承周邦彥,下開吳文英、張炎一派,詞風(fēng)清空峭拔,格調(diào)甚高,有《白石道人詩集》、《白石道人歌曲》。姜夔屢次考進士都不中,一生未入仕途,只好往來于官宦之家,是清客幕僚一類的人物。由于他精于書畫、擅長音樂、能詩善文,具有多方面藝術(shù)才能,所以很受高級士大夫的賞識,曾自言“凡世之所謂名公巨儒,皆嘗受其知矣”(周密《齊東野語》)。

師:再看看詞牌?!奥笔鞘裁匆馑寄?

生:緩慢。

師:也就是舒緩的意思??梢姳驹~是曲調(diào)舒緩,宜于抒情的“慢詞”;它不同于“長調(diào)”,長調(diào)是就篇幅而言(91字以上)。下面請同學(xué)們結(jié)合注解,自讀序和詞。

(生自讀數(shù)分鐘)

師:朗讀是欣賞古詩詞的必要步驟。誰最擅長朗誦抒情的作品呢?

(生笑,議論,推舉若干人。)

師:好,請c同學(xué)來抒情吧。

(生讀)

師:她的朗讀如何?點評一下。

生:語速快了,慢詞應(yīng)該慢讀的。

生:“少”字好象讀錯了。應(yīng)該是三聲吧。

師:對,當(dāng)“一會兒“或”稍微“講的時候,“少”念作三聲。

生:因為作者心情悲痛,所以調(diào)子還要低沉一點。

生:重音不明確。表現(xiàn)詞人感情的詞語要重讀,像“厭”、“寒”、“難賦”和“冷”等等。

師:是不是重音都處理成加重聲音的力量呢?“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边@里的“冷”字怎樣讀好呢?加重語氣,還是放低聲音?大家試試看。

(生讀)

生:輕讀好一點,突出“冷”的感覺。

師:重音輕讀,有時會產(chǎn)生更好的藝術(shù)效果,正是“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境界。

師:下面請大家?guī)е星槔首x,注意把握語調(diào)、語速、重音和停頓,然后簡要概括序的內(nèi)容。

生:序交代了時間、地點和寫作原因。

師:很好。詞人在一個冬雪初霽的夜晚,獨自騎馬路過揚州,看到了哪些景物,聽到了哪些聲音,產(chǎn)生了怎樣的意緒呢?請先找出體現(xiàn)詞人感情的詞語。

生:愴然。

師:“然”的意思是?

生:“……的樣子”。

師:“愴然”就是悲傷的樣子。還有嗎?

生:感慨。

師:因何而悲而感呢?請大家在序中找到相關(guān)的詞語。

生:蜀離之悲。

師:很好。[板書:蜀離之悲]蜀離之悲是指“對國家昔盛今衰的痛惜傷感之情”。那么,展現(xiàn)在詞人面前的是怎樣的景象呢?

生:看到薺麥彌望,寒水自碧,廢池喬木,還有冷月和紅藥。

生:聽到戍角悲吟,清角吹寒。

師:[板書:薺麥青青,廢池喬木,清角吹寒,冷月無聲,橋邊紅藥。]

師:大家想想,“紅藥”是詞人親眼看到的嗎?

(生議論,一派贊成是實景,一派贊成是虛景。)

師:來聽聽大家的意見。

生:我認為是親眼看到的。因為二十四橋附近盛產(chǎn)紅藥,詞人看到了二十四橋,也看到了橋邊的紅藥。

生:我反對。因為當(dāng)時是“至日”,也是“夜雪初霽”的寒冬,紅藥不可能在那時開花。所以應(yīng)該是想象中的景物。

師:還有理由嗎?請結(jié)合語境思考。

生:“念”是“想到”的意思。所以是虛寫。

師:對了。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詞人想象來年春天,紅藥蓬蓬勃勃的生長起來,開出絢麗的花朵。只可惜,這樣的美麗,不知道是為誰而綻放。這里面,包含著詞人怎樣的感慨?

生:傷感。

師:對,因為故國凄涼,物是人非而傷感痛惜。杜甫游覽成都武侯祠也有過類似的嘆息,比如——

生齊: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師:是啊,由此我聯(lián)想到唐代詩人劉希夷所寫的句子——“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逼鋵崳@種喪亡之痛已經(jīng)超越時空的限制,帶有了普遍的意義,因而千百年來都能激起人們的廣泛共鳴。從某種意義上說,文人創(chuàng)造出的他人意中所有而語中所無,給人美的享受情的激蕩或理的啟示的句子,就是“名句”。

師:那么,本詞中,你覺得哪些句子道出了你的“意中所有”而深深打動了你的心呢?請有感情的品讀,然后討論、交流。

(生讀,四人小組討論)

師:好,是見仁見智的時候了。

生:我喜歡“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薄皾u”字,表明詞人佇立良久,陷入悲涼之中,不知不覺就到了黃昏,而黃昏,又格外的令人惆悵?!扒濉毙揎棥敖恰保芴貏e的味道,跟“寒”、“空”用在一起,表現(xiàn)揚州的荒涼冷落。

師:講得很好。我很喜歡“寒”字,它不僅表明號角聲音在寒氣中飄蕩,而且還讓人內(nèi)心涌起一股寒流。這里是用了“移就”的手法,用觸覺寫聽覺,把所聞所感交織在一起,使“黍離之悲”更為具體。

師:跟“寒”字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冷”字。誰來賞析“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一句?首先,詞人視線角度是怎樣的?

生:仰視。

生:俯視。

師:有分歧了。說說理由。

生:明月在天上,當(dāng)然是仰視。

生:作者站在水邊,看著蕩漾的水波以及月亮的倒影,因為“寒水自碧”,所以才說“冷月”。

(掌聲)

師:也就是說大家都贊成是俯視。w同學(xué)結(jié)合語境,前后勾連的分析方法很好。這三句,猶如特寫鏡頭,我們仿佛看到詞人俯首低吟的形象,感受到揚州的冷落凄清,而詞人斬不斷的愁緒,恰如寒夜中蕩漾的水波和揉碎的月影,意境格外動人。好,繼續(xù)聽大家的見解。

生:我欣賞“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蹦莻€“厭”字很妙。沒有生命的景物帶上了人的感情,生動地表現(xiàn)人們對戰(zhàn)爭的厭惡。

古人曾說: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詞人用擬人手法,抒情更加蘊藉含蓄,委婉動人。物猶如此,人何以堪?這就極好的表達了對戰(zhàn)爭的厭惡,對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的“胡人”——這里的“胡”當(dāng)指金國——的痛恨,也表達了對遭遇戰(zhàn)亂的人民的同情,對受戰(zhàn)火摧殘的河山的痛惜之情。短短八個字,寄托著如此深重的情愁,可謂言簡意豐了。所以,陳廷火卓在《白雨齋詞話》里高度評價這幾句:“數(shù)語寫兵燹后情景逼真?!q厭言兵’四字,包括無限亂傷語。他人累千百言,亦無此韻味?!?/p>

師:通過剛才的鑒賞,我們可以看出:詞人選取幾個意象,從點和面上展現(xiàn)了揚州這座“空城”遭受戰(zhàn)爭破壞后的荒涼蕭條:青青的薺麥,毀壞的城池,孤獨的二十四橋,無聲的冷月,寂寞的芍藥,寒氣中飄來的凄清的戍角聲,表達對國破人亡的悲涼痛惜之情。

但是,詞里還有一類與之大不一樣的文字,如“淮左名都,竹西佳處”,是寫揚州的繁華熱鬧。大家找找看,還有哪些?出自何處?詞人為什么要寫這些呢?

生:春風(fēng)十里。

生:青樓夢好。

(眾笑)

師:好,雖然這句并未直接寫景,但它引人聯(lián)想(笑聲),聯(lián)想到當(dāng)時揚州一派繁華熱鬧歌舞升平的景象。

生:豆蔻詞工,二十四橋。

師:它們都是出自唐朝杜牧之詩。詞人大量化用這些語句,是否與“悲”相悖呢?

生:不相悖。

師:愿聞其詳。

生:作者用以前揚州的繁華反襯現(xiàn)在揚州的荒涼。

師:很好。詞人大膽大量化用杜牧詩意,回憶揚州昔日的繁華,把杜郎俊賞、豆蔻詞工和青樓夢好,與風(fēng)流散盡、好景難覓、深情難賦作了鮮明的對比,以之作為反襯,生動地表現(xiàn)了詞人對國事的憂患。其中有三個詞用得很好,它們是?

生:算,縱,念。

師:“算”是推測、料想的意思,“縱”是“即使”的意思,“念”是“想到”的意思。它們表達了什么語氣?

生:假設(shè)語氣。

師:對,就是設(shè)想和虛擬的語氣。詞人展開聯(lián)想,宕開一筆,作一讓步,再將上文意思翻進一層,創(chuàng)設(shè)出更空更深的意境。這樣的寫法,在詩歌里很多。比如:

“老來弓箭喜離身,說著沙場更愴神。任使將軍全得勝,歸時須少去時人。”

“落花愁殺未歸人,亂后思家夢更頻??v有溪頭茅屋在,也應(yīng)芳草閉深春?!?/p>

“別悉歸根是清明,迷眼風(fēng)沙白發(fā)生。即有花枝如畫里,看花不似少年情。”

師:我們知道,南宋的文人中,把家國憂患作為創(chuàng)作的主旋律的,主要有辛棄疾和陸游,請回憶《永遇樂.北固亭懷古》和《書憤》,想一想,它們和《揚州慢》有什么不同。

(生討論,發(fā)言)

生:它們主題一樣,風(fēng)格不同,感覺辛棄疾和陸游的作品更悲壯一些。

師:說得很好?!稉P州慢》的情調(diào)是衰涼而低沉的,它只是無奈的感慨、哀愁的嘆息,卻缺乏激昂亢奮的精神力量和博大的胸懷。這正是詞人獨特的風(fēng)格,過去人謂之“清空”。[板書:清空]本詞即是“清空”的代表作,它的勝人之處在于:詞的情感蘊藉含蓄,少有豪壯激烈的情懷;詞的語言、意象,不是色彩鮮麗或雍容華貴的,而是偏向于淡雅素凈;詞的意境,避免過于狹小逼仄或密集擁擠,而是疏朗開闊。

師:最后,請在《揚州慢》的音樂聲中,回讀全詞。

(播放歌曲《揚州慢》,學(xué)生自由朗讀。下課)

【本文地址:http://www.mlvmservice.com/zuowen/2425328.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