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班社會與健康教案(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07 18:46:22
2023年中班社會與健康教案(3篇)
時間:2023-04-07 18:46:22     小編:zdfb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既然教案這么重要,那到底該怎么寫一篇優(yōu)質(zhì)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社會與健康教案篇一

嘗試利用路邊的一些標志或設施

來幫助我們認路,積累運用標志找路的生活經(jīng)驗。

1.材料準備:電子板及相關課件、操作材料若干份。

2.經(jīng)驗準備:幼兒對馬路邊的標志有初步的了解。

一、識別標志

1、這是什么(地圖)?

2、地圖上有什么?

3、教師

小結(jié):原來馬路邊有各種各樣的標志。

二、觀察討論

1、認識標志,找到路線。

(1)小紅從家里到幼兒園經(jīng)過了哪些地方?

(2)誰能將小紅走的路線按順序排隊呢?

(3)你能把小紅剛才走的路線畫出來嗎?

(4)播放小紅上幼兒園的路線,驗證路線是否正確。

(5)

小結(jié):記住標志能幫助我們找到去幼兒園的路線。

2、看懂路線圖,找到正確的路線。

(1)小黃去幼兒園的路上要經(jīng)過一個理發(fā)店,我們一

起來看看地圖,找一找是哪一條路呢?

(2)出示提示卡,小黃到底走的是哪一條路呢?

(3)播放小黃上幼兒園的路線圖,幼兒驗證地圖上的路線是否正確。

(4)

小結(jié):看懂路線圖,能夠幫助我們找到需要的路線。

3、尋找捷徑,找到合適的路線。

(1)小蘭會走哪條路到幼兒園?

(2)哪條路線最方便?

(3)

小結(jié):去幼兒園有很多路線,我們要選擇最近、最便捷的路線。

三、鞏固拓展

1、尋找回家的路

(1)小紅、小黃、小蘭想考考你們,能不能幫助他們找到回家的路?

(2)幼兒操作

2、互動交流

(1)我們都幫助她們找到回家的路線了嗎?(幼兒集體驗證)

(2)上學的路線和回家的路線一樣嗎?

(3)

小結(jié):上學跟回家的路線是一樣的,只是順序相反,記住這個道理,到哪兒都不會迷路。

3、延伸

引導幼兒記錄上幼兒園的路線。

中班社會與健康教案篇二

1、在看看、試試中發(fā)現(xiàn)到達一個地方可以有不同的路,并能比較路的遠近。

2、嘗試和同伴合作按標記找到目的地,體驗找路的樂趣。

3、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fā)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4、讓幼兒嘗試運用色彩來表現(xiàn)不同的情感,抒發(fā)內(nèi)心的感受。

線路圖一張,小明圖片一張;三個信封里面有找路的要求,分別有出發(fā)地點和終點及紅、藍、綠線路圖。

一、問題導入介紹小明。引導幼兒打招呼。

小明最近搬了新家,他第一天7點出發(fā)去上學,可是當他到幼兒園時,卻遲到了。

第二天他也是7點去上學,當他到幼兒園時沒有遲到,正好。

第三天小明還是7點去上學,可是當他到幼兒園時還很早,小朋友們還沒有來呢。請你們猜猜這時怎么回事呢?

幼兒自由討論。

二、觀察討論老師出示線路圖看看圖上有什么?從小明家到幼兒園可以怎么走?一共有幾條路?

小明第一天上學走了哪條路?第二天走了哪條路?第三天走了哪條路?你是怎么知道的?

老師把小明三天走的路線用不同的顏色的箭頭表示出來,第一天是紅色的線(經(jīng)過造反橋、北新橋);第二天是藍色的線(經(jīng)過華陽橋、中心橋);第三天是綠色的線(經(jīng)過南新橋)。比較三條路的長短。

教師總結(jié):原來到同一個地方可以走不同的路,只不過有的路遠,花的時間多;有的路近,我們花少的時間就可以到了。

三、感知體驗今天我們也來試試不同的路能不能到同一個地方。

1、看,這是什么地方?(菜園)這就是我們要到的地方。老師這里有三張線路圖,按里面的線路走就能到達菜園。

2、請每組選出一個小組長到老師這里領線路圖。

提出要求:只能走,不能跑;要按線路圖走;要一組上小朋友同時到。

3、幼兒分組按線路圖的指示從不同的路線到達菜園。

4、比較哪組先到,哪組最后一個到,找找原因:為什么從同一個地方出發(fā)到同一個地方會有的先到,有的慢到?

感受不同路線的遠近。

四、延伸活動我們還可以試試從幼兒園的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有哪些路,哪條路近,哪條路遠,可以記錄下來,做成地圖貼在幼兒園里,這樣可以幫助其他的老師和小朋友快點到達他們要去的地方。

在步入中班下學期后,幼兒在各個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發(fā)展,尤其對事物的理解力逐漸增強,幼兒特別喜歡有挑戰(zhàn)性的游戲和活動,如玩迷宮、翻翻樂等益智游戲。因此根據(jù)幼兒熟悉的、經(jīng)常關注的事物來設計教學活動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我創(chuàng)設的活動環(huán)節(jié),能使幼兒積極參與,通過動腦、動手、動口等方式達到教學目標,并滿足不同發(fā)展水平幼兒的需要,給了幼兒不同發(fā)展的空間。此外,我還是《交互式電子白板》課題研究組的一員,于是我把課題研究和教學實踐緊密聯(lián)系起來,教學中我試圖通過電子白板這一現(xiàn)代化手段來實現(xiàn)教育互動。

活動過程中教師預設小紅、小黃、小蘭三個幼兒從同一個小區(qū)出發(fā)到達同一個目的地(幼兒園)。通過兩次播放動畫,讓幼兒從無意記憶到有意記憶小紅上學經(jīng)過的地方。把路線圖與地圖上的路徑建立起聯(lián)系,理解先后順序表示的含義。小黃上幼兒園的路線圖呈現(xiàn)的目的重在幫助幼兒理解圖示與找路的關系,并進行有意記憶。白板上出現(xiàn)四個地點的路線圖,但不呈現(xiàn)地圖。當幼兒有意記憶后,路線圖消失,出現(xiàn)地圖。幼兒在地圖上根據(jù)先前的記憶尋找小黃上幼兒園所走的路線。最后小蘭上幼兒園的路線給了幼兒很大的挑戰(zhàn)。因為三個框中只有中間的一個框中出現(xiàn)了地鐵的標志。而這個環(huán)節(jié)的目標就是要讓幼兒在理解圖示的基礎上,運用有意記憶解決問題。教師在設計地圖的時候,讓小蘭上幼兒園只能經(jīng)過三個地方,其中第二個地方必須經(jīng)過地鐵的路線預設了四條,這樣就可以滿足不同觀察、發(fā)展水平幼兒的需要。能力強的幼兒可以找到兩到三條路線,能力弱的幼兒也能找到一條路線。

活動的延伸部分需要做點調(diào)整。這個部分給了幼兒任務,但這個任務對幼兒來說較難完成。因為每個幼兒的家庭住址、距離、遠近都不同,而且他們各自的記錄非常有個性,相對共性的內(nèi)容較少。由此,可將看路線圖尋找小紅、小黃、小蘭放學回家的路線作為延伸部分。這樣趁熱打鐵,能引發(fā)幼兒再次觀察的興趣和探索的積極性。把操作材料和地圖投放在幼兒的個別活動區(qū)域中,幼兒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發(fā)展水平與之互動,并作好記錄。相信中班幼兒會很喜歡這樣的游戲,同時也讓教師對幼兒的發(fā)展水平更了解。

中班社會與健康教案篇三

本次教學活動的素材點來源于主題“我在馬路邊”。在主題發(fā)展進程中,我把主題內(nèi)容“車來了”“附近的路”“找路”和“馬路上的交通工具”逐一作為小主題。隨著主題的深入,幼兒對馬路邊的車輛、各類交通工具的熱議和關注點慢慢發(fā)生了轉(zhuǎn)移。他們對馬路邊的標志、數(shù)字開始產(chǎn)生興趣。從班里幼兒的已有經(jīng)驗來看,有些幼兒對各類標志的認識經(jīng)驗豐富,興趣濃厚;有的幼兒對標志知曉的并不多,無意注意的成分居多,因此幼兒在對標志的理解上差異很大。為了順應幼兒的學習特點與身心發(fā)展水平,我著手設計了集體教學活動“找路”。

1.在認識馬路上標志的'基礎上,積累一些運用標志找路的生活經(jīng)驗。

2.在游戲中發(fā)展幼兒的有意記憶和對事物的判斷力。

1.材料準備:電子白板及相關課件、操作材料若干份。

2.經(jīng)驗準備:幼兒對馬路邊的標志、數(shù)字等有初步的了解。

一、識別馬路上的標志

1.這是什么(地圖)?

2.小紅、小黃、小蘭住在同一個小區(qū),這是他們從家里到幼兒園的地圖,你能看出地圖上有哪些地方嗎(幼兒識別馬路邊的標志,并說出判斷的理由)?

教師小結(jié):剛才你們都是根據(jù)標志來看地方的,馬路邊有各種各樣的標志,這些標志可以讓大家一看就知道這是什么地方。

二、找路

1.小紅——觀察、理解圖示,用語言進行表達。

(1)小紅從家里到幼兒園的路上經(jīng)過了幾個地方?是哪些地方?

(2)誰能將小紅走的路線按順序排隊呢?

小區(qū)→口→口→口→幼兒園

(3)你能找到小紅剛才走的路線嗎?

(4)驗證:播放小紅在地圖上走路的動畫,幼兒對照自己選擇的路線是否正確。

2.小黃——理解圖示與找路的關系,進行有意記憶。

(1)小黃走的路線和小紅走的路線一樣嗎?他經(jīng)過了幾個地方?路線順序是怎么樣的?

小區(qū)→口→口→口→口→幼兒園

(2)還記得小黃上幼兒園的路線順序嗎?誰能把小黃走的路線畫下來?

(3)驗證:播放小黃上幼兒園的路線圖,幼兒對照檢查地圖上的路線是否找得正確。

3.小蘭——在理解的基礎上,運用有意記憶解決問題。

(1)小蘭和小紅、小黃走的路線不一樣,她會怎么走呢?

小區(qū)→口→地鐵→口→幼兒園

(2)這個路線圖你能看懂嗎?

(3)第二個方塊中為什么會出現(xiàn)地鐵標志呢?

(4)想想小蘭會走哪條路到幼兒園?

(5)小蘭還有可能會走哪條路到幼兒園?

(6)幼兒記憶小蘭上幼兒園的路線圖,并且驗證是否正確。

三、延伸活動

請幼兒回家記錄自己上幼兒園的路線圖。

在步入中班下學期后,幼兒在各個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發(fā)展,尤其對事物的理解力逐漸增強,幼兒特別喜歡有挑戰(zhàn)性的游戲和活動,如玩迷宮、翻翻樂等益智游戲。因此根據(jù)幼兒熟悉的、經(jīng)常關注的事物來設計教學活動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我創(chuàng)設的活動環(huán)節(jié),能使幼兒積極參與,通過動腦、動手、動口等方式達到教學目標,并滿足不同發(fā)展水平幼兒的需要,給了幼兒不同發(fā)展的空間。此外,我還是《交互式電子白板》課題研究組的一員,于是我把課題研究和教學實踐緊密聯(lián)系起來,教學中我試圖通過電子白板這一現(xiàn)代化手段來實現(xiàn)教育互動。

活動過程中教師預設小紅、小黃、小蘭三個幼兒從同一個小區(qū)出發(fā)到達同一個目的地(幼兒園)。通過兩次播放動畫,讓幼兒從無意記憶到有意記憶小紅上學經(jīng)過的地方。把路線圖與地圖上的路徑建立起聯(lián)系,理解先后順序表示的含義。小黃上幼兒園的路線圖呈現(xiàn)的目的重在幫助幼兒理解圖示與找路的關系,并進行有意記憶。白板上出現(xiàn)四個地點的路線圖,但不呈現(xiàn)地圖。當幼兒有意記憶后,路線圖消失,出現(xiàn)地圖。幼兒在地圖上根據(jù)先前的記憶尋找小黃上幼兒園所走的路線。最后小蘭上幼兒園的路線給了幼兒很大的挑戰(zhàn)。因為三個框中只有中間的一個框中出現(xiàn)了地鐵的標志。而這個環(huán)節(jié)的目標就是要讓幼兒在理解圖示的基礎上,運用有意記憶解決問題。教師在設計地圖的時候,讓小蘭上幼兒園只能經(jīng)過三個地方,其中第二個地方必須經(jīng)過地鐵的路線預設了四條,這樣就可以滿足不同觀察、發(fā)展水平幼兒的需要。能力強的幼兒可以找到兩到三條路線,能力弱的幼兒也能找到一條路線。

活動的延伸部分需要做點調(diào)整。這個部分給了幼兒任務,但這個任務對幼兒來說較難完成。因為每個幼兒的家庭住址、距離、遠近都不同,而且他們各自的記錄非常有個性,相對共性的內(nèi)容較少。由此,可將看路線圖尋找小紅、小黃、小蘭放學回家的路線作為延伸部分。這樣趁熱打鐵,能引發(fā)幼兒再次觀察的興趣和探索的積極性。把操作材料和地圖投放在幼兒的個別活動區(qū)域中,幼兒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發(fā)展水平與之互動,并作好記錄。相信中班幼兒會很喜歡這樣的游戲,同時也讓教師對幼兒的發(fā)展水平更了解。

【本文地址:http://www.mlvmservice.com/zuowen/2424291.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