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學設計方案格式 教學設計方案和教案的區(qū)別大全(五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07 14:41:44
2023年教學設計方案格式 教學設計方案和教案的區(qū)別大全(五篇)
時間:2023-04-07 14:41:44     小編:zdfb

為了確定工作或事情順利開展,常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為某一行動所制定的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和安排等。方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方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方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設計方案格式 教學設計方案和教案的區(qū)別篇一

1、能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記敘一件事,把事情的經(jīng)過寫具體。

2、學會列提綱寫作文。

3、選好適當?shù)淖魑念}材,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等,把事情寫具體。

4、學出真情實感,注意主次分明。

緊扣“難忘”選擇材料,指導學生按事情發(fā)展順序列好作文提綱,注意把重點部分寫具體、寫清楚。

你們的童年豐富多彩,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自己童年難忘的故事。板書課題。

1、認真讀習作要求,思考:這次作文的'重點在哪里?

2、學生討論交流后匯報:

(1)、這次作文寫的是童年生活中最難忘的事。

(2)、要求如下:教師板書

緊扣難忘,寫清情節(jié)。

寫人物要具體、生動。

按事情發(fā)展順序?qū)憽?/p>

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題目自擬。

討論:怎樣寫才能符合要求?

學生匯報:要寫清楚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還要注意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尤其要抓住情感變化,從而更好地突出中心。

1、明確講評要求。

2、評價學生的習作。

3、講評后,學生修改自己的文章。

4、謄抄作文。

5、展出學生優(yōu)秀作文。

教學設計方案格式 教學設計方案和教案的區(qū)別篇二

1. 通過學唱歌曲,用自然真摯的歌聲表現(xiàn)小牧童在美麗牧場快樂放牧的情景,從而激發(fā)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2. 通過小組合作的方法,掌握歌曲的旋律、節(jié)奏,并能用歌聲表現(xiàn)歌曲描繪的意境。

1. 正確掌握歌曲的大跳旋律和切分節(jié)奏。

2. 通過簡單的樂器演奏更好的學習歌曲。

《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旋律流暢,節(jié)奏輕快,加上簡單和諧的二聲部合唱,把小牧童在美麗牧場快樂放牧的情景展現(xiàn)在人們眼前。歌曲分為四個樂句,切分節(jié)奏使音樂顯得活潑、跳躍。一、二、四樂句節(jié)奏完全相同,演唱起來十分輕松。第三樂句連續(xù)運用切分節(jié)奏使音樂富有動感、充滿活力。全曲旋律不斷上行,形成歌曲熱烈歡快的氛圍。

通過學唱歌曲,感受體驗歌曲意境,并用自己自然真摯的歌聲表現(xiàn)歌曲活潑的情緒。通過演唱歌曲,訓練學生二聲部的演唱能力。

1、1 2 3 2 1 音名演唱

2、1 2 3 4 5 4 3 2 1 音名演唱

3、5 4 3 2 1 元音演唱

4、1 3 5 3 1 跳音演唱

教師: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斯洛伐克的民歌《八只小鵝》。

介紹斯洛伐克,觀看圖片欣賞斯洛伐克。

1、欣賞《牧童》動畫,說說歌曲是什么情緒的?

2、 仔細聆聽歌曲,(《牧童》音頻)同學們聽到歌中唱了什么?是用什么形式來演唱的?

學生回答:聽到小牧童在吹笛子、放牛、放羊;歌曲采用合唱形式……

3、學習大切分: x x x ▏x x ▏

4、全曲學習演唱

5、運用雙響筒、三角鐵打旋律

雙響筒: x x ▏x x ▏

三角鐵:x? ▏x? ▏

6、兩人雙響筒,兩人三角鐵擊打旋律,全班同學演唱歌曲。

草地上的牧童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也用自己的方式表現(xiàn)了歡樂的牧童,希望你們能夠利用課余的時間多走進大自然,感受自然的美。

教學設計方案格式 教學設計方案和教案的區(qū)別篇三

學生對秋天的景物有一定的感性的認識,也了解一些描寫秋天的詞語。本課的詞語對于學生來說有些陌生,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結(jié)合三組不同的詞語,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識字、合作學習,聯(lián)系生活實際,促進學生識字、積累,增強學生的感悟力和審美情趣。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有收集詞語的興趣。

識字寫字。正確地朗讀詞語。

1、多媒體課件、鋼琴曲、自制字詞卡片。

2、學生收集關于秋天的詞語。

3、自制的金色星星圖片。

兩課時。

〖切入舉偶

孩子們,過了炎熱的夏天,我們走進了涼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圖畫。今天就讓我們更多的了解秋天吧!

(教師富有感情地渲染,將學生帶入美妙的秋天世界,激發(fā)學生了解秋天的熱情,樂于參與。)

播放課件:

在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呈現(xiàn)三組與課文內(nèi)容相對應的畫面。引導學生觀察,談感受。

(課件展示,生動形象。符合學生好奇的年齡特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初步感受秋天美麗的同時,激發(fā)了求知欲。)

1、憑借插圖和拼音引導學生自由試讀詞語。

2、找學習伙伴互助讀詞語,互相正音。

3、利用生字卡片,小組內(nèi)自主認讀。

(憑借輔助手段,營造輕松氛圍,加強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激發(fā)識字熱情,突出主體作用。)

1、教師范讀。邊演示課件邊范讀,學生邊聽邊欣賞。

2、分組練讀,引導學生正確讀詞:

讓學生注意讀準前后鼻音和平翹舌音的字:

層、盡、染、淡、登、翠、爽、壯。

3、多種形式匯報讀。

4、交流識字方法。引導學生說說自己是如何記憶生字的?

(教師范讀讓學生學會欣賞。多形式的練讀,在復現(xiàn)過程中加深記憶。識字方法的交流有助于學生互助識字,加強學生對字詞的記憶。)

1、學生自由練讀。要讀得正確、讀出美感。

2、多媒體演示秋天的畫面,配上《秋日的私語》的鋼琴曲,引導學生體會意境,談感受。

3、小組練讀,點評。

4、匯報讀,看誰讀得最美、最有感情,評為“金色童音獎”。

(感情朗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有助于加深理解,形成個性化的感悟,促進學生語言的積累。)

1、出示“宜、實、色、華、谷”生字,引導學生認讀。

4、學生臨寫,同伴互相點評。

(寫字訓練是本課的重點,重視范寫,給學生提示,加強指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對話平臺

復習讀課本的詞語,引入新課。

1、出示圖片,選出與圖上景色相對應的本課詞語,讀一讀。

2、開火車讀,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3、比讀。看誰讀得有感情、有韻律。

4、互相賞讀。自由讀給喜歡的小伙伴聽。

5、全班齊讀。

(有感情地讀,促進學生的感悟與想象。賞讀給學生提供展示機會,同時也促進了學生的相互學習。)

出示“我會讀”中的詞語:

1、分小組輪讀。

2、找朋友游戲:

出示“我會讀”中的生字。小朋友,生字在這里很孤單,咱們給它找找好朋友吧!

3、再讀。采用多種方式讀。

(采用活潑的方式進行朗讀與組詞,激發(fā)學習興趣,促進了鞏固與積累。)

1、出示“金、盡、層、豐、壯”生字,引導學生認讀。

2、觀察“我會寫”中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根據(jù)規(guī)律分析字形,記住字形。

3、說說難寫的字和容易寫錯的字。

4、教師范寫,學生評說。

5、學生練習?;锇榛ピu。

(培養(yǎng)學生觀察與分析字形的能力,提高寫字技能,扎實進行訓練。)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學習伙伴說好收集了一些關于秋天的詞語,你們也來展示一下吧!

1、組內(nèi)交流,加以整理。

2、全班展示,小組選出代表,把組內(nèi)收集到的有關秋天的詞語展示出來。

3、評出“豐收小組”,獎給組員一顆金色的星星。

(展示交流,不僅促進學生積累詞語,還能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關于秋天的詞語:

一葉知秋一叢金黃一叢火紅秋意深濃秋色宜人秋蘭飄香

春蘭秋菊春花秋月春種秋收丹楓迎秋楓林如火秋風習習

教學設計方案格式 教學設計方案和教案的區(qū)別篇四

本文安排1課時。

一、通過學生自讀課文,檢查預習。讀后,教師正音。

二、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參見“教材分析”部分的“作者介紹”和“寫作背景”。

三、學生自助解決重點實詞和虛詞的用法,不懂的地方存疑。

四、教師釋疑,師生共同疏通文章大意。

五、有條件的可以找來記錄北方初春的錄像帶播放,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

六、分組鑒賞??梢詮奈恼聝?nèi)容、表達的情感、寫景方法、文章結(jié)構、語言表達、寫作意圖、讀后感等諸多角度入手。

七、教師總結(jié)。

中國歷代的文學作品,以“春”為題材的不少,但從時節(jié)看,大多是寫仲春、暮春之景;從地域來看,又多鐘情“南國之春”;從情愫來看,且多“傷春”之作。本文寫北國的初春景象,清新清俊,意趣盎然,堪為寫春佳構。作者先放著線兒,并不急著寫滿井,也不急著寫春風解春情,而是將筆鋒一轉(zhuǎn),點染出春寒料峭,余寒猶厲,緊要處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這一筆,可謂據(jù)實招來,北國的早春,本就如此。不像南國:風最輕柔雨最時,根芽長就六朝枝?!按骸弊允遣患?,可人卻憋得慌,“局促一室之內(nèi),欲出不得”。我們甚至可以想象,這只如籠中鳥的北國客人,為盼春到,是如何在斗室之中來回地踱著方步了。人是關不住的,他終于不想忍下去了,“冒風馳行”,但每次都是“未百步輒返”。盼春之情切,猶如那脹鼓鼓的弓箭,一觸即發(fā)。

北國的春了無痕,可不,從春朝節(jié)到二十二日,這才幾天的工夫,春就駐到北國了。且看這滿井的春水、春山,山有人的體態(tài),水有人的情意,水像乍出匣的明鏡,山像剛梳洗過的美女。這一切是那么秀氣傳神,令人耳目一新。如果你還沒有找到初春,這一處景致準是: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一個“將”字,一個“未”字,寫盡春意處處,令人遐想聯(lián)翩,比起東坡的《水龍吟·次韻章質(zhì)夫揚花詞》(“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里去,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保└幸饩??!叭嵘遗L”,豈不正是那個剛梳妝的美女子嗎?“柔”大概是初春的身胚,在北國的風中,一定更具豐姿了?!熬G淺黃深二月時,傍檐臨水一枝枝。迎風無力纖纖掛,待月多情細細垂?!蔽覀儾唤獑枺菏悄膫€詩人曾經(jīng)這般鐘愛呢?這般的春色,這般的春意,惹來尋春客,他們或“泉而茗”,或“罍而歌”,或“紅裝而蹇”;這般的春色,這般的春意,惹來“曝沙之鳥,呷浪之鱗”。這便是北國的春天,難怪作者“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

八、小組匯報鑒賞成果。

九、作業(yè) 。就鑒賞成果,寫成一篇400字以上的文學評論。

文言文的教學不必每課都弄得特別細,尤其是自讀課文,要允許學生“囫圇吞棗”。在整體感知文章大意的基礎上,教師讓學生多讀讀,多議議,甚至可以找來同題材或同體裁或同時期同一作家的作品,開展比較閱讀,從不同方面啟發(fā)學生。

本文是一篇優(yōu)美的游記散文,能抓住特定時間、地點的景物特征寫最,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使語言更加形象有韻味,適合反復吟誦,用心感受,應著力于誦讀、感悟。

1.通過景物描寫體會作者的感情。

2.學習細致的觀察生活和準確生動地描寫景物的方法。

以上兩點,采用以學生誦讀感悟為主,老師適時啟發(fā),點撥的方法學習。

本文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游記散文,作者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學家。號石公,公安(現(xiàn)在屬湖北?。┤?。萬歷二十年進士。他與兄宗道、弟中道合稱“三袁”,世稱“公安派”。他們提出“性靈說”,認為文學應當“獨抒性靈,不拘格套”。他們對于復古主義的駁斥相當有力,認為文學是隨著時代發(fā)展的,每個時代的文學,不應當厚古薄今,更不應當用古泥今。他們在創(chuàng)作上堅決反對臨摹古人,強調(diào)寫自己所想、自己所感的東西,也就是“獨抒性靈”,主張用平易近人的語言進行寫作,不用典故。在創(chuàng)作方面的表現(xiàn)是小品文領域的開拓。他們的作品文字清新活潑,文筆秀逸,意趣盎然。今天我們學的這篇游記緊扣景物的季節(jié)特點,細膩描寫滿井的初春景色,不多幾句話,便勾畫出一片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作者描寫簡練形象,再現(xiàn)當時游覽情事。文筆清新秀麗而有生氣,比喻新鮮、貼切,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游覽時的輕松喜悅的心情。今天我們就共同來品味這篇優(yōu)美的散文,共同體味洋溢在文中人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的濃濃情趣。

1.自讀全文,疏通字詞。

2.教師范讀。

3.學生有感情朗讀。

1.自讀課文,對疑難字詞質(zhì)疑、討論。

2.老師范讀或聽朗讀錄音,從記敘的六要素的角度整體了解文意。

時間:花朝節(jié)后廿二日 地點:滿井

人物:我與數(shù)友 起因:局促一堂之內(nèi),欲出不得。 廿二日天稍和。

經(jīng)過:心境“若脫寵之鵠”,盡覽初春水光山色,飽覽游人怡然之情。

結(jié)果:感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來之知也”。

3.概括段意

(1)第一自然段寫城中“余寒”景物,欲揚先抑;

(2)第二自然段寫滿井春色。融情人景,寄托追求。

4.提問 第一自然段可刪否?

烘托、反襯手法,是極必要的鋪墊,作者欲揚先抑,欲進先退,把迫切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給讀者。

5.提問 文中細膩刻畫了哪些初春景色?

高柳突堤、土膏、冰皮、波色、鱗浪、山巒、晴雪、柳條、柔梢、麥田淺鬣、游人、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毛羽鱗鬣)

6.提問 試分析文章的寫景順序。

自然景→人文景→自然景

(山水風光→游人→動物)

遠景→近影

(山水風光→柳梢、麥田)

7.提問 直接抒寫作者心情的語句有哪些?體現(xiàn)了作者什么心情?

局促一室之內(nèi),欲出不得→若脫籠之鴿→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仰郁、煩躁→輕松喜悅→感嘆贊美

(抑 → 揚)

本文以議論作結(jié),言明自然未嘗沒有春色,只是“局促”之人不知道春在哪里罷了。這體現(xiàn)了作者的人生感悟,真正的自然是在“郊出之外”,不是在人事紛擾的“城”中。作者在官場感到孤獨,大自然卻給他以慰藉,在心靈與自然的貼近中,山水魚鳥都成了他的知己

書面一:分散朗讀,并注音(出示小黑板,全班在練習本上注音,然后指名板演,共同訂正。)(括號內(nèi)是答案,下同。)

1.燕(yàn) 2.花朝(zhāo)3.輒(zhé)4.妍(yán)5.倩(qiàn)6.靧(huì) 7.蹇(jiǎn) 8.呷(xiā)9.廿(niàn)10.浹(jiá)

口述:l.比喻句,明確在本體與喻體之間常用似、像、若、如之類的喻詞。本文有哪幾個比喻句?(共有3個:①若脫籠之鵠。②如鏡之新開……③如倩女之靧面……。“娟然如拭”不是比喻句,它的意思是“美得像剛剛揩拭過的那樣”,只是描繪而已,雖有“如”字,前后并沒有具體的本體和喻體。)

書面二:本文寫景細致入微,你讀了有哪些體會?請選例并簡要說明。(自讀課文,用這類題目來檢測,不作死板限制,可以讓學生有自由發(fā)表意見的余地,不會扼殺有才能學生的天機及積極性。如果在水平屬中下的教學班,可以改用課文后的一、二題。)

教學設計方案格式 教學設計方案和教案的區(qū)別篇五

【教學目的】

1.指導學生看懂圖意,明白烏鴉是怎樣喝水的。

2.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要善于動腦筋克服困難。

3.學會生字詞,能區(qū)別“到處”和“處處”、“什么”和“怎么”、“辦法”和“用法”的不同意思。

【課時】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指導學生看懂圖意。

2.圖文結(jié)合,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

3.學習生字新詞。

【教學過程】

一、導言

誰見過烏鴉,說說它是什么樣子?

烏鴉雖然樣子不美,歌聲不悅耳,可它很聰明,今天我們學習第7課“烏鴉喝水”中的烏鴉就是一只聰明的烏鴉。

二、指導看圖。

大家先一幅一幅仔細看,再把三幅圖連起來看,想想它的意思是什么。(烏鴉看見瓶子有水,可是喝不著,它把石子放到瓶子里,它就喝著水了。)

三、讀課文

圖的內(nèi)容是這樣的,那么課文是怎樣寫的呢?

1.同學自己輕聲讀課文。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糾正讀音。

四、逐段對照圖,朗讀課文,理解生字新詞的意圖。

1.讀第一自然段

老師寫出生字,學生認讀,并組上詞

kě hē zhǎo

渴了 喝水 找水

讓學生注意“找”是卷舌音

渴:是想喝水,所以是三點水旁。

喝:用嘴喝,所以是口字旁。

2.看第一幅圖,讀第二自然段,說說這段寫了什么?(烏鴉找到一個有水的瓶子,可是喝不到水)板書其中生字,并讀一讀。怎么辦呢?注意“怎”是平舌音。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說詞義。沒有辦法時自己問自己,也是自己在想辦法。

3.讀第三自然段,想想寫了什么?(烏鴉看見小石子,就想出辦法來了。)

認讀生字詞。

pángxǔ bànfǎ

旁邊 許多 辦法

結(jié)合生活實際或課文理解詞義。旁邊:石子在瓶子的旁邊。

許多:很多。

辦法:烏鴉看見石子,就想出怎么做能喝到水。

4.看第二、三幅圖,讀第四自然段,說說這一段寫了什么?

(烏鴉把石子一個個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升高了,烏鴉就喝著水了。)

認讀生字。

gāo

升高

看圖或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詞義。

升高:瓶子里的水原來在瓶中間,放了石子后,水就到瓶口水位升高了。

五、看圖讀全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本文地址:http://www.mlvmservice.com/zuowen/2408814.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