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fā)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總結方法。心得體會對于我們是非常有幫助的,可是應該怎么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新生命教育培訓心得體會 生命教育講座心得體會篇一
一、 人格魅力感染著我們。
“大家早上好”。一句激情的問候,讓我們領略了一位中國臺灣老人的風采。此后,她一句句甜甜的征詢;一聲聲柔柔的謝謝;一件件小小的禮物;一行行深情的熱淚;一陣陣鼓勵的掌聲;一次次環(huán)保的舉動。無不體現(xiàn)著紀教授對與會者的尊重和認可,對大自然的關愛,這難道不是對生命教育最好的詮釋嗎?沒有更多的語言,有的只是親身踐行,她的人格魅力感染著我們,讓我們體會到了尊重生命的可貴。
二、 命運是自己創(chuàng)造的,相信它會創(chuàng)造奇跡。
9月29日下午,我們聆聽了紀教授的一堂觀摩課,還觀看了《心靈好手謝坤山》的dvd,也體驗了口足書畫,真正領會了紀教授的一句話:“生命是自己創(chuàng)造的,有勇氣就會做到一切”。真是這樣,平時我們不是沒有能力,而是缺少勇氣,缺乏創(chuàng)造力。我想讓我們的學生也來體驗一下,讓他們通過這個活動,感受生命的偉大,相信自己,更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創(chuàng)造出奇跡來。
三、 活在當下,活出精彩人生。
9月29日晚,紀教授給我們播放了《doggy poo》的光盤,里面有一句話很讓我感動:“上帝不會隨意創(chuàng)造你,一定會妥善安置你”。怎樣讓自己生活的更精彩?那就需要讓自己的生命發(fā)揮最大的價值。即活在當下(把當時的責任做好)。生命的意義是把每一個‘活在當下’串起來,知道我們曾經(jīng)在干什么,清楚現(xiàn)在要做什么,這是我們要教育和告知孩子們的重要東西。也就是要把握好每一次的機會,因為機會稍縱即逝。
四、 以生命感動生命,以生命影響生命。
紀潔芳教授以各種生動的案例,以分享的形式,以靈活的教學風格和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贏得受培訓教師的歡迎。培訓以生命教育為主線,以與生命頑強抗爭、感人至深的事例生動闡釋了生命的意義、生命教育的意義以及怎樣才能活出精彩人生的道理。紀教授多次提到“生命斗士”的教育方法的有效性。培訓通過播放資料影片、做游戲(點心燈)等方式,臺上臺下互動體驗,使在座教師對防范兒童性侵害、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憂郁輔導、喪親者的悲傷輔導都有了深入的了解。這種不同于我們教育教學的理念和方法,讓我們大開眼界,更讓我們感受頗深。
最新生命教育培訓心得體會 生命教育講座心得體會篇二
生命教育強調以人為本,關注人的整體健康發(fā)展,而語文課堂恰恰是生命教育的沃土?!稑藴省分忻鞔_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正是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生命的主體,發(fā)展的主體。
那么,對于我們老師來說,這就意味著我們要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水平,什么樣的課堂是充滿生命意味的?
首先要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人才都應以心理健康為前提條件。積極的心理學認為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自我心理的調適者,人人都有積極的心理潛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長能力。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具體實踐,必須全面滲透在學校整個的教育過程中,因為教師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他人,對于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會產生重大影響。在個體人格發(fā)展方面,教師的影響僅次于父母。教師要引導他們關愛生命,關注自身的價值;它不能以成敗功利來評價。事實上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過程需要不斷摸索實踐,需要具體措施的有力保證。
其次要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水平。什么樣的課堂是充滿生命意味的?我挺看重“樂趣”二字。只有是有樂趣的,才是充滿生命情懷的,才是對學生的學習最有幫助和提高的。如果我們老師只是一味地去教去講,這種填鴨式的教育又如何能符合當下新課程的精神呢?只有是充滿童真童趣的,符合孩子心理特點的,有人文關懷的,才能被孩子最大限度的接受,我們的教育也才會更具有意義。做老師的太過一廂情愿,太過霸道,而忽略了那小小生命自己的體驗和思考。做老師的總是要求全體統(tǒng)一,按一個步調去學習去生活,久而久之,必然會抹殺了學生自己的思考和創(chuàng)造力,沒有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造力的學習,歸根結底也只能算是被動的,無效的學習。真的希望,我們教師能成為一個更具有人文關懷,更有人情味的老師,成為一個因為閱讀和寫作而更敏銳地捕捉快樂和陽光的人。
再個是家庭的影響。家庭折射出來的社會各種因素,正以極強的力量影響著孩子。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比學校更有份量。家長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責任人,是孩子永遠的老師,家庭留給孩子的烙印是終身的。學校教育再盡職盡責,也難與家庭的影響相抗衡。所以,如何在家庭這個層面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值得我們認真探討。因此,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必須高度重視。教人育人的問題,我們教師自身難以完全擔當,必須依靠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總之,生命教育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作為教師的我,要在這種新理念的引領下,關注每一個學生,為學生構建起一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平臺,把他們看做生命發(fā)展的主體,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發(fā)展的潛能。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人格,珍視學生的獨特性。每一個學生都是正在成長的人,難免會犯錯誤,我要允許學生犯錯誤,重要的是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改正錯誤,從而促進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我愿意盡己微薄之力,努力做好這項工作,為學生送去安慰,送去陽光,讓他們輕松健康地成長。
最新生命教育培訓心得體會 生命教育講座心得體會篇三
馮建軍教授歸納出生命化教育的四個特征:敬畏生命,解放兒童,融入生活,充滿人文關懷。但我深刻領會到,教育就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當然,這種存在,并不單單在于活著,而更在于如何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
作為一名培智學校的教師,我在實踐中深深體會到,弱智兒童教育的最終目標在于通過教育和訓練,使他們成為殘而不廢的、能自食其力的有用之人。而在具體教育和訓練的過程中,勞動技能課最具有操作性。通過勞動技能教育,可以培養(yǎng)弱智兒童正確的勞動觀點、勞動態(tài)度,還十分有助于矯正補償他們的身心缺陷;有助于發(fā)展弱智學生的生活適應能力,促進弱智學生健康的個性品質的形成。它在弱智教育中占有特殊而主要的位置。由于它具有操作性與靈活性的特征,決定著它的應用能有效的彌補其它學科中較難滲透的內容。因此,在弱智勞動技能課的課堂教學中,我特別注意了勞動技能課的應用性。
一、把勞動技能課應用于數(shù)學教學中
弱智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思維緩慢、想象貧乏、注意力不集中等缺陷。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認為數(shù)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在課堂上往往采取“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態(tài)度,而勞動技能課課型生動、活潑,是弱智學生非常喜歡的課,教師應抓住有利時機,盡可能在有效時間內,培養(yǎng)學生在數(shù)學方面的能力。例如:我教“揀豆角”這一課時,在教授揀豆角的過程中,不但教授豆角如何揀,還在進行揀豆角的比賽過程中,依據(jù)學生各自的能力,分為幾組,并給每個學生分上幾只豆角,讓他們數(shù)數(shù)自己分到了幾只豆角?并且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揀完了幾只豆角?還剩下幾只?這樣不但使學生學會揀萊,還鞏固了數(shù)學中學到的知識。使學生不自覺的學了許多在他們眼里比較抽象的東西。
二、把勞動技能課應用于語文教學中
弱智兒童、少年常伴隨有語言障礙和語言缺陷,如口吃、自閉癥、語言不連貫、吐字不清、用詞不當、詞匯貧乏等等。補償其語言缺陷不單單靠語文課,勞動技能課也應體現(xiàn)。例如:我在教學生“刷鞋子”這一課中,在教授學習刷鞋子的過程中,適時在黑板上出示“老師刷鞋子”的句子,教學生讀,再讓學生自己讀。在讓學生自己刷鞋子的
過程中,又在黑板上出示“我刷鞋子”的句子,讓學生讀,學生按不同程度讀完后,可適當區(qū)分句意,讓學生理解哪句是教師刷,哪句是自己刷。在深刻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礎上,當學生再看到類似的動作時,在頭腦中就反映出相應的句子,或是在聽到句子時,在頭腦中反映相應的表象。通過教師不斷的滲透訓練,久而久之,學生的語文能力將有所進步,語言水平將有很大提高,從而達到了補償弱智學生語言缺陷的目的。
三、把勞動技能課應用于思想品德教育中
品德教育是弱智兒童教育的重翻成部分,是弱智教育不可忽視的內容。因為,弱智兒童認識水平低,高級心理的調節(jié)功能薄弱。若忽視了對他們的品德教育,往往會出現(xiàn)一些不自覺的或不自主的不符合社會要求的行為和活動。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弱智兒童、少年的品德教育。把勞動教育作為品德教育的主課來抓,使他們在實踐中使使具備適應社會、獨立生活的能力。平時,積極組織弱智學生參加家務勞動、手工勞動、公益勞動等,使他們在勞動的實踐上,慢慢體會到勞動不僅是獲得勞動技能、技巧和發(fā)展智力的訓練過程,而且可以學生到適應社會生活的知識和本領,逐步做到自理生活,自我服務。如:通過清潔衛(wèi)生的勞動,把房屋整理得于凈整齊,環(huán)境優(yōu)美舒適,學生的心情就會感到舒暢;帶領學生上街為民服務;爭做城市的保潔員,為美麗的家鄉(xiāng)“梳妝”,讓其從活動中知道勞動可以創(chuàng)造美,美可以給人以愉悅。另如:在教學“燒蛋湯”這節(jié)時,當學生品嘗著自己親手燒制的蛋湯時,他們喜形于色,顯然已從中體會到了勞動的樂趣。教完后,我在黑板上寫下“我們愛勞動,旁動最光榮”幾個字,讓學生知道熱愛勞動是一個好的品質,勞動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情。達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在弱智教育的各學科教學中,能把勞動技能課的應用把握好,將有助于各科教學,弱智勞動技能課在教育與訓練弱智兒童的過程中,有著其他學科所不能代替的補償作用。
因此,理解生命化教育的意義,我們要從自身的教育實踐中去把握。
最新生命教育培訓心得體會 生命教育講座心得體會篇四
孩子從出生,或者可以說是從眼睛能看到這個世界就已經(jīng)開始他們的發(fā)現(xiàn)之旅了,把手指放到嘴里吮,用手把玩小腳丫,想把任何東西都放入嘴里品嘗,他們對周圍的任何東西都充滿了興趣。
隨著他們的一天天長大,我們也通過他們的奇妙的肢體語言來了解他們給我們的信息表達。觀察孩子全部的表情,包括眉眼口鼻甚至舌頭所有的五官細節(jié)向你透露小家伙心里正想什么。如果孩子表情輕松或者笑意蕩漾,那就表示她很開心滿足,如果是緊繃著臉,就只能說明她不是心情緊張就是在生氣。孩子的情緒可謂是一天多變。
爸爸從網(wǎng)上下載了《wawayaya》小動畫,通過看動畫讓孩子了解小寶寶是怎么來到世界上的、感冒時鼻子為什么說話會嗡嗡的、牙齒為什么會有蛀牙等小小科教片。記得有一次看完寶寶說“媽媽是你生下的我嗎?媽媽我愛你?!比缓笏o緊抱住了我。讓孩子我了解一些生命的真諦就更能更好的培養(yǎng)孩子的感情,從而也會讓她對身邊的事更加有愛心。
有時她會從地上撿一些樹葉放在口袋里。一天上學路上她又撿起一片,她說,媽媽這個樹葉好小啊,是不是樹葉寶寶啊,這么小就離開樹媽媽了,好可憐啊。然后她把樹葉放進了自己的口袋,真的好感動,你可能說這太微不足道了,但從這件小事情上能折射出孩子純潔無暇的心靈與天真無邪的愛。
春節(jié)過后,樓下小廣場的花就要被清理走了,它們的使命已經(jīng)完成了,這些還充滿生命的花馬上要當垃圾被鏟走了,寶寶看見了,對我說,媽媽她們還活著呢,我要撿幾枝回家種上,讓她們當我的花寶寶。拿回家來她找了幾個奶粉罐把它們種了進去,放在向陽的地方,每天都記著給她們澆水,花依然燦爛著。
通過這一件件小事情也讓我們大人受到了同樣的教育,生命都是可貴,都是需要尊重的,不管是貧富貴賤,它既然來到這個世界都是平等的。
最新生命教育培訓心得體會 生命教育講座心得體會篇五
前些天,在學校的校園網(wǎng)上看到一篇關于《走進生命教育》的文章。寫的真好!今天,我們又在多媒體教室觀看了有關生命教育的視頻,視頻中提到的關于生命教育的一些案例再一次觸動了我的心靈。
生命教育 正受廣泛關注
在物質財富充裕的今天,很多學生難受挫折,難堪重負,不能正確對待人生。有些學生在困難面前顯得十分脆弱,以至于漠視生命,甚至放棄生命。青少年處在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時期,思想狀況極不穩(wěn)定。
正如江西師范大學鄭曉江教授在關于青少年生命意識教育的演講時說道:“現(xiàn)在的孩子不怕死,是因為不知道生命的可貴。他們對生命存在的價值沒有知覺?!?/p>
有專家曾對北京一所學校五年級三個班的學生進行了一個問卷調查,其中一個題目是“生命只有一次,你怎樣看待?”103名學生,其中69名學生認可這種說法;其中15名學生認為生命并不是一次,現(xiàn)在醫(yī)學非常發(fā)達,醫(yī)生有本事把死亡的人救回來;還有17名學生認為人的生命不是只有一次,和游戲機里的人是一樣的,人的命可以再續(xù)的;還有2名學生認為,人死了并不是真的死了,而是升天成為仙人了??吹竭@樣的調查,唯一的感覺是震撼,接著的感覺是害怕,從心底感到的“恐懼”。
災區(qū)孩子 更需情感教育
5.12地震,讓大多數(shù)中國人對生命有了敬畏。災區(qū)的孩子們在經(jīng)歷這樣的大災難之后,一方面,會更懂得生命的可貴,更加珍惜現(xiàn)在的學習機會,也會更加尊重生命、學會感恩。而一方面,失去親人對他們也造成了心靈上的創(chuàng)傷,地震的恐懼也常常令他們感到不安。
震后學生存在很多心理問題,如焦慮、恐慌、不信任、學習時精力分散等,嚴重的還會出現(xiàn)心理疾病。災難過后,原本激發(fā)抗逆力的危險因素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新的危險因素,如喪失感、對未來的不確定、內疚感等。
另外,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越來越多的留守兒童得不到家庭的教育和關懷,也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如沒有自信、較少感受來自家庭的愛、對社會和群體比較冷漠,而災區(qū)更是留守兒童的集中地。
從種種社會因素、學生情況看,生命教育應當成為青少年的人生必修課。通過道德教育與生活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加強體驗式學習,引導孩子接納生活、品味生活,感知生命的復雜性、偶然性和神秘性,培養(yǎng)孩子對于生命的莊嚴感、神秘感與敬畏感,更好地認識自己,認識社會,具備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綜合素質,去適應社會的發(fā)展,成為推動社會前進的巨大力量。
生命教育告訴我們的是,生命具有“生活性”,也有“道德性”。所謂“生活性”,用一句話概括就是“生活總是和生活的感受相關聯(lián)的”。而“道德性”在于關注自己的同時,也要關注別人。通過生命教育,讓學生在知識、技能、情感及意志方面得到全方位的體驗,培育他們的優(yōu)秀品格和美好心靈,與他們一起探索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經(jīng)過培訓我深切的感受到,通過生命教育課程的學習,讓自己收獲了更豐富的情感體驗知識和方法,將有助于幫助和影響學生打造健全完善的人格,培養(yǎng)對社會有用的人才。而且以前總認為自身資源匱乏,缺少對孩子心理教育的工具,但是經(jīng)過培訓老師講解才發(fā)現(xiàn),原來教育的素材真是取之不盡,體驗式的教育方式既簡單又容易接受,通過引導,讓學生去感受生活,熱愛生命就是對他們最好育。
‘
’
最新生命教育培訓心得體會 生命教育講座心得體會篇六
這段時間,我讀了李鎮(zhèn)西老師的《民主與教育》,體會特別深刻。我很慶幸自己是一名教師。因為教師這個職業(yè)能夠獲得千萬人的信任,擁有千百人的愛戴,因為教師能夠真正體驗到人生歷程中最寶貴的真情。六的教學生涯,讓我逐漸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教師的快樂,讓我體味到了當教師的崇高,也讓我領悟到了作為教師成功的真諦那就是——走近學生,就是完善生命。
一、教師的快樂,來自學生
讀了這本書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徹了,因為對這些經(jīng)驗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學生,讓我更自覺地去研究我的學生,去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優(yōu)點,尋找與學生交流與溝通的橋梁,從而把學生的純真的心靈開啟,把學生智慧的火花點燃。每當接到學生的喜報時,或者看到學生的進步時,我就有一種收獲碩果的快慰。特別是在課堂中,我常與學生一起做同樣的事,甚至是率先垂范,做學生的榜樣。比如我的傾情的示范朗讀,我的感情豐富的下水文,都贏得了學生熱烈的掌聲,也拉近了我和學生在課堂中的距離。雖然現(xiàn)在的我還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種拼命的工作熱情,沒有蘇霍姆林斯基的那種敏銳的眼光,更沒有孔子的聰慧心智,但我已嘗到了教書育人工作中的甜頭,生活中以獲得了充實與滿足。我想,我會讓這份快樂延續(xù),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二、教師的崇高,來自學生
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偶像。具有高尚的的師德,才會得到學生的尊重,教師自己也才能從中體會到自身的崇高所在。常聽學生家長說“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圣旨還靈,回到家里就誰的話都不聽了?!庇纱丝磥?,我作為教師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潔的美好的心理品質,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fā)。特別是在學習了魏書生老師的教育理論后,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規(guī)矩”:凡是老師或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錯誤,就要當場表演一個節(jié)目,沒想到這一舉措竟然讓我獲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學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為我指出,我也自覺“遵規(guī)守章”,每次都認真的為學生唱一首歌。這樣的“懲罰”卻博得了學生的歡心,不僅師生之間的關系逐漸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為活躍。
也許,這正體現(xiàn)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里,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里話告訴我,向我訴說煩惱,向我傾訴困難。
三、教師的成功,來自學生
要當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首先就認識教師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學生,首先必須認識學生是什么?答案是顯然的:教師是人,學生也是人。
如何做人?其實這不只是學生應該學會的,更應該是我們教師要學會的!從眾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做人貴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會善。我的這種感受是在學習過程中的積累,一直以來,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經(jīng)驗為借鑒,堅持以“認真負責”處世,以“嚴于律己,寬于待人”為原則,我覺得,作為一位教師,首先必須做到:
一、說到做到,從不失信;
二、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三、尊重學生,一視同仁;
四、講求效率,仔細認真;
五、嚴于律己,寬于待人;
六、精讀細講,教學相長。
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我覺得做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只要我們不斷的加強理論學習,不斷積累經(jīng)驗,長期地保持一顆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學生又將演出一幕怎樣的好戲?我今天又將看到孩子們的什么新花樣?我自己又該為他們做些什么事?處處為孩子們著想,在為學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時,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最新生命教育培訓心得體會 生命教育講座心得體會篇七
首先感謝遠道而來的紀教授,感謝青海心理協(xié)會給我們提供這么優(yōu)質的培訓。
參加完初級培訓,我的學生和我都受益匪淺,比如口足畫家等內容,通過那些人為設置的難度讓學生們體察到身體不完整的人同樣能完成正常人能夠完成的事情,那么身為正常人的我們,感知到他們的苦難,就更能夠對生活充滿感恩。
近年來,青少年自殺事件屢有發(fā)生。與成人相比,青少年的心理更嬌嫩、更脆弱,更容易受到一些突發(fā)事件的影響,產生心理疾患的比例更高。有的孩子不懂得生命的寶貴,輕易結束自己的生命,凸顯了“生命教育”的缺失。與知識教育相比,沒有什么比“生命教育”更重要,要培養(yǎng)學生的生存能力,這關系到學生個人、家庭、社會的希望和未來。
加強“生命教育”刻不容緩,孩子是需要呵護的群體,同時也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成長本身就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認識社會、了解人生是孩子成長所必需的。生命如花,這花朵不可能永遠躲在溫室,總要去承受屬于自己的陽光和風雨。早一點給予孩子“生命教育”,多一些教授孩子避險逃生的技能,因為離開了自我保護的支撐,再嚴密的措施、再精心的呵護,都可能會打折扣,陷入鞭長莫及的窘境。
“生命教育”不是簡單的說教,對于孩子來說,讓他們通過實踐體驗和采訪自己親近的人,才能使自己有更深刻的認識。讓孩子親身到幼兒園做一次小老師,感受老師的辛苦;讓學生當一天家,感受父母的關愛;放手讓孩子養(yǎng)植物或是小動物,感受培育過程的辛苦,明白生命的寶貴。
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教會孩子熱愛生命,尊重生命,懂得生命的價值。教育孩子懂得,活著不只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他人。
科學地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可以健全其人格,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讓每一個青少年懂得生命對于每個人只有一次,從而珍惜生命,勇敢地面對現(xiàn)實,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做出危害他人、危害社會以及危害自身的行為?!吧逃弊尯⒆邮芤妫尭嗟暮⒆訌男【蜔釔凵?,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好的將生命教育融入到我的教育教學中,讓孩子們從中學習,從中感悟。
【本文地址:http://www.mlvmservice.com/zuowen/2340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