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音樂教案幼兒園大班爸爸(五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05 15:06:06
2023年音樂教案幼兒園大班爸爸(五篇)
時間:2023-04-05 15:06:06     小編:zdfb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yōu)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音樂教案幼兒園大班爸爸篇一

1.欣賞四川民歌《太陽出喜洋洋》,感受其歡快喜慶的音樂特點;

2.嘗試根據(jù)音樂的節(jié)奏自編游戲動作,能對輸贏結果做出敏銳的反應;

3.有兩兩合作、協(xié)商決定游戲規(guī)則和游戲玩法的意識。

活動準備:

音樂、圖片(農(nóng)夫、斧頭、狼)、籮筐實物一對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活動內容,激發(fā)幼兒欣賞歌曲的興趣

師:孩子們,你們今天的心情好嗎?你們覺得心情和天氣有關系嗎?

1.欣賞歌曲,介紹四川民歌《太陽出來喜洋洋》。

2.欣賞歌曲,用拍手的方式感受歌曲喜氣歡快的節(jié)奏和情緒。

3.欣賞歌曲,帶著問題:歌里唱了什么?引導幼兒用肢體動作自由地表達自己對歌詞的理解(重點引導孩子用肩部和手腕動作來感受挑籮筐晃悠悠的感覺)。

二、熟悉歌曲內容,模仿游戲中的三個角色

1.你聽到歌里唱了誰上山崗?他是怎么去的?(出示“挑扁擔的農(nóng)夫和籮筐”)誰愿意來做一做?我們一起跟著音樂來扮演農(nóng)夫,練習挑籮筐動作。

2.農(nóng)夫手上拿把什么?(出示“斧頭”)斧頭的動作怎么做?

3.山崗上有什么?(出示“狼”)狼兇狠惡毒的樣子是怎么樣的?

三、學習音樂游戲

1.了解角色之間的關系,明確挑籮筐、拿斧頭等標志性動作。師:我們來看看農(nóng)夫、斧頭、狼,他們誰控制誰?

2.老師示范講解游戲。

游戲玩法:

第一段:農(nóng)夫出場

第二段:斧頭出場

第三段:豺狼出場(間奏時段猜拳并進行獎懲)

四、樂意與老師或同伴合作,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

1.單人游戲(領隊追、輸家跑、贏家不動、輸家可跑到贏家背后躲)。

2.多人游戲(領隊追、輸家跑、贏家不動、輸家可跑到贏家背后躲)。

3.雙人對抗游戲(兩人協(xié)商輸贏的獎懲方式)。

4.分組對抗游戲(組內協(xié)商出拳內容,兩組協(xié)商輸贏的獎懲方式)。

五、放松活動,同伴間互相捶背、捏肩、撓癢、打滾等六、結束:挑著砍獲的豺狼回家咯(音樂伴隨)

音樂教案幼兒園大班爸爸篇二

下蛋羅--課題生成:

我曾帶領小班孩子參觀過飼養(yǎng)的小雞和母雞,玩過"老母雞與小雞"的游戲,小班幼兒對母雞的叫聲"咯噠"非常感興趣,對雞媽媽、小雞和雞蛋充滿好奇,游戲中,他們積極地模仿老母雞和小雞的動作及叫聲,氣氛非常愉快、活躍。針對這一情景,我設計了小班歌唱活動《下蛋噦》。

下蛋羅--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歌曲《下蛋噦》,唱清歌詞。

(2)借助圖片,記憶歌詞。

(3)幼兒充分體驗歌曲的歡快,并創(chuàng)編小雞的動作。

下蛋羅--活動準備:

母雞圖片(尾部開一出蛋小口)、母雞頭飾、雞蛋圖片(若干串,每串7只)、竹簍一只。

下蛋羅--活動過程:

1、欣賞歌曲。

(1)教師范唱歌曲《下蛋噦》一遍。

教師提問:"歌曲中有誰?"幼兒1:有母雞。

幼兒2:有一個大草窩。

幼兒3:還有母雞在下蛋。

(2)教師再次范唱歌曲,并用圖片演示母雞下蛋的情景(抽出的雞蛋與母雞的"咯噠咯噠咯咯噠"的節(jié)奏一致)。

2、學唱歌曲。

(1)讓幼兒邊看圖片,邊考慮回答問題。

教師提問:

①"老母雞坐在哪兒呀?" 幼兒1:老母雞坐在草窩里。幼兒2:老母雞坐在草地上。幼兒3:老母雞坐在雞窩里。

②"老母雞坐在草窩里干什么呢?" 幼兒1:老母雞在下蛋。幼兒2:老母雞在高興地笑。幼兒3:老母雞在孵小雞。

③"老母雞下蛋的時候高興嗎?"幼兒1:高興。幼兒2:不高興。

④"老母雞是怎樣叫的?"幼兒1:咯噠,咯噠,咯咯噠。 幼兒2:咯咯噠。 幼兒3:咯咯咯咯噠。

教師完整地小結歌詞。

(2)幼兒學念歌詞,教師用圖片演示母雞下蛋情景。

(3)幼兒學唱歌曲,教師繼續(xù)用圖片演示母雞下蛋情景,并將母雞下出的蛋(圖片)放入竹簍中。(學唱數(shù)次后,請小朋友看一看竹簍,母雞下了這么多蛋。)3、演唱歌曲,創(chuàng)編動作。

教師配帶母雞頭飾,激發(fā)幼兒興趣:"老師當雞媽媽,請小朋友當小雞,我們一邊唱歌,一邊學做小雞的動作,看看哪一只小雞的動作跟別的小雞的動作不一樣。"幼兒1:雙手放在背后做小雞的翅膀,彎著腰。

幼兒2:雙手握拳,手心向下并攏,兩食指向前伸直,做小雞幼兒3:上臂夾緊身體,下臂與手自然向身體兩側伸跬上下拍動。

4、尾聲。

我的雞寶寶們玩得都很高興,肚子餓不餓?雞媽媽問,請你們唱著歌,一起跟媽媽到外面捉蟲去。

在幼兒學唱歌曲時,教師用制成串狀的雞蛋演示母雞情景,并將抽出的雞蛋串放在簍中。

下蛋羅--課題評價:

一、效果分析整個活動較好地貫徹了一條原則,即給小班幼兒充分機會。在游戲環(huán)境中,幼兒都比較感興趣,特別是在老師操作母雞下出一個一個連成串的雞蛋時,幼兒高興得直拍手。等雞下出一筐雞蛋時,老師將筐拎到小朋友面前給他們看時,個個都叫了起來:"啊,母雞真能干呀!下出這么多雞蛋!"就在這過程中不知不覺學會了歌曲。

二、專家點評能注意小班幼兒年齡特點,一邊演示形象的教具一邊歌曲,幼兒感興趣,教學效果好。但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僅模仿了母雞的動作,還應進一步讓幼兒通過身體動作學習感受音樂,充實整個幼兒活動的時間。

三、反思與討論試用"多通道感受音樂"的觀點分析該案例活動

音樂教案幼兒園大班爸爸篇三

活動目的:

1.感受歌曲優(yōu)美、流暢的情緒,知道春天季節(jié)的變化,感受大自然的美,并能用歌聲表達內心的感受2.能根據(jù)歌詞的內容,創(chuàng)編有關小燕子的動作。

3.能在熟悉曲調的基礎上較為清楚的唱出歌詞。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之前活動中對春天和燕子的初步認識2.物質準備:小燕子的圖片(頭飾)、歌曲磁帶、歌詞配圖活動過程:

1、猜謎,導入。教師:小朋友,開動腦筋猜一猜什么動物白肚皮,黑衣裳,尾巴像把小剪刀,愛吃害蟲保莊稼,我們大家都愛他?

2、教師出示小燕子的圖片:小朋友,你們說它是誰啊?春天到了,小燕子飛到了小(二)班來做客,它還想教小朋友們唱一首歌,小朋友們要不要跟小燕子學本領?播放音樂,請幼兒仔細聽"大家聽一聽這首歌唱的是什么?歌詞里都出現(xiàn)了什么?播放完畢教師進行提問,幼兒邊說教師變按照幼兒說的把歌詞的配圖按歌詞的順序粘貼在黑板上。遇到難點可再播放一次,幫助幼兒一起找出歌詞演唱的內容。在幼兒說出歌詞的同時可以讓大家共同想想歌詞可以配上怎樣的動作。

3、學唱歌曲,并可適當?shù)募由蟿?chuàng)編的動作。

(1)教師有表情地范唱,邊唱邊指示歌詞相應的圖片。

(2)幼兒跟著伴奏學唱2~3遍,用圖譜來提示幼兒來記憶歌詞??梢耘渖现跋牒玫膭幼鳎员阌變河洃?,感受歌曲的優(yōu)美。

4、幼兒完整地進行歌曲表演。

(1)教師應用圖譜輕聲地帶幼兒完整地表演歌曲,并提示之前一起創(chuàng)編的一些動作,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歌曲表演。

(2)請幼兒完整的演唱《小燕子》,可以帶上肢體的一些動作,感受音樂的柔美。

5、結束部分 :

小燕子的歌很好聽,小燕子的舞也可好看啦,我們一起來跳一個小燕子的舞蹈吧。(在歌曲音樂的伴奏下,邊唱邊跳,并引導幼兒用身體的其它部位舞蹈)

音樂教案幼兒園大班爸爸篇四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學會傾聽、并基本掌握游戲玩法,能自編動作。

2、能感受不同的音樂形象,會根據(jù)音樂的節(jié)拍、速度、情緒,用不同的表情、動作表演不同的角色,提高孩子靈敏地反應能力。

3、幼兒能體驗愉快的情緒。

活動準備:

1、活動前熟悉音樂的節(jié)拍、曲式結構、力度、速度等。

2、小兔、大灰狼以及各種其他動物頭飾若干,各種蘑菇、大樹等森林道具若干。

3、游戲場地上畫好圓圈。

活動過程:

一、欣賞樂曲,為游戲進行打基礎。

教師放錄音,讓幼兒欣賞音樂,啟發(fā)幼兒聽辯音樂的變化,理解音樂內容,感受音樂形象。

教師指導:請小朋友仔細聽,用什么樣的音樂形象來表現(xiàn)最合適?(分曲一、曲二欣賞)。對,這段曲子里就藏著一個小兔與大灰狼的故事。

注:引導幼兒分辨出:曲一:高音很跳躍,表現(xiàn)靈巧、活潑的小兔;曲二:音低、節(jié)奏緊湊、速度較快,表現(xiàn)兇惡的大灰狼尋找食物,追吃小兔的情景。

二、鼓勵、引導幼兒根據(jù)音樂的變化即興表演、創(chuàng)編動作(二遍)。

1、全體扮小兔表演

啟發(fā)幼兒想象:開始時,小兔子在愉快的、高興的跳著;它們會怎樣做?(啟發(fā)用動作表現(xiàn))但當它們遇到大灰狼后,小兔子會怎么樣?——害怕、逃跑、藏起來,那應該怎樣表現(xiàn)?(請幼兒模仿),可是,到哪藏呢?應該怎樣藏呢?

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選取好的動作及時鼓勵肯定。

2、全體扮大灰狼表演。

現(xiàn)在大灰狼出場了,你們看見的大灰狼是什么樣子的?當老狼正餓得肚子咕嚕咕嚕叫,但卻沒發(fā)現(xiàn)有好吃的時,它會怎樣做?(動作表示)當老狼突然發(fā)現(xiàn)有許多小兔子時,它又會怎么做?用動作表示一下。

三、新授游戲

1、請幼兒討論游戲玩法及規(guī)則,并商量如果違反了規(guī)則怎么辦?。

音樂教案幼兒園大班爸爸篇五

設計意圖:

"鉆泥巴"這首歌曲,內容有趣,旋律是孩子們熟悉的"兩只老虎"的音樂,節(jié)奏比較明快,具有活潑歡快的情緒色彩,孩子們朗朗上口。對于我們小班幼兒來說,日常生活中只認識了幾樣簡單樂器名稱外形和使用方法,對于樂器音色的辨認和正確的演奏方法今天還是初次接觸。根據(jù)打擊樂器教學的任務所提到的:要發(fā)展幼兒對演奏樂器的興趣,使幼兒在演奏樂器中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和愉快;發(fā)展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及理解力,培養(yǎng)節(jié)奏感的要求,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和對打擊樂的興趣。我選擇了碰鈴和串鈴兩種樂器讓幼兒演奏樂曲"鉆泥巴",從中感受到節(jié)奏樂的快樂,激發(fā)幼兒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在熟悉曲調的基礎上,感受歌曲中簡單的節(jié)奏類型。

2.根據(jù)圖譜有節(jié)奏地表現(xiàn)樂曲,并用簡單樂器的配合表演打擊樂。

3.激發(fā)幼兒對打擊樂的興趣,體驗樂器演奏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節(jié)奏圖譜。

2.樂器人手一個。如:碰鈴、串鈴。

3.豆芽圖片。

活動內容:

(一)通過觀察圖片,激發(fā)幼兒興趣。

1.出示豆芽圖片,讓幼兒猜測。

教師:看,這是什么?

教師:春天到了,小豆芽芽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呢?我們一起來聽聽。

(環(huán)節(jié)解析:活動一開始,出示豆芽圖片,以談話的形式導入,讓幼兒在這種寬松的氛圍中,激發(fā)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調動了幼兒主動融入活動的積極性。)

2.教師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豆芽的生長過程。

教師:豆芽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幼兒說,教師出示相應的節(jié)奏圖)

教師:原來,故事講了小豆芽鉆泥巴的故事。它是怎樣鉆泥巴的呢?

教師:我們一起來說說小豆芽怎樣鉆泥巴的。(師幼共同念歌詞)

(環(huán)節(jié)解析:孩子們對豆子發(fā)芽的過程不是很了解,為了引起幼兒的興趣,我使用了形象的故事,并出示相應的節(jié)奏圖,也便于幼兒更好的理解歌詞的內容。為下一個的環(huán)節(jié)做好了鋪墊。)

(二)嘗試用各種聲勢動作拍出樂曲的固定節(jié)奏型

1.為不同的節(jié)奏型配上相應的動作。

教師:豆芽是怎么鉆的呢?請你來學學。(引導幼兒認識"鉆呀鉆呀鉆呀"的節(jié)奏型)

教師:我們一起來為小豆芽芽加油吧。(引導幼兒認識"小豆芽芽,鉆鉆泥巴,鉆一下,動一下"的節(jié)奏型)

教師:用什么動作為它加油呢?(教師引導幼兒邊拍手邊唱歌曲)

教師:開出的花是什么樣子的呢?(根據(jù)個別幼兒做得動作集體學)

教師:結出的瓜是什么樣子的呢?(根據(jù)個別幼兒做得動作集體學)

2.完整地拍出樂曲的節(jié)奏。

教師:我們一起用來用身體動作來講講小豆芽鉆泥巴的故事。。

3.通過拍打身體的各個部位來體驗節(jié)奏。

教師:我們在加油時,除了可以拍手,還可以拍哪里呢?

幼兒:還可以拍臉、拍頭、拍肩、拍腿、拍腰、跺腳……

帶領幼兒練習數(shù)遍,加強記憶。

(環(huán)節(jié)解析:本環(huán)節(jié)通過為小豆芽加油,引導幼兒認識不同的節(jié)奏型,讓幼兒徒手打節(jié)拍,讓幼兒學學小豆芽"鉆呀鉆呀鉆呀"的節(jié)奏型,幼兒的興趣很濃,通過拍打身體的各個部位來體驗不同的節(jié)奏。)

(三)師幼共同討論,為樂曲選擇合適的樂器。

1.出示樂器,辨別兩種樂器的不同音色。

教師:今天我們班級來了兩樣樂器寶寶,看看他們是誰呀?(碰鈴、串鈴)

教師:今天請小樂器寶寶來和我們一起做游戲,為小豆芽加油我們選擇哪種樂器呢?為什么?(碰鈴)

教師:小豆芽鉆呀鉆呀用哪種樂器呢?為什么?(串鈴)

2.請幼兒拿出碰鈴和串鈴,分別拍出節(jié)奏型。

(教師參與,引導幼兒注意碰鈴的節(jié)奏,和搖串鈴的方法。)

(環(huán)節(jié)解析:在引導幼兒分辨碰鈴、琴鼓的不同音樂性質時,幼兒根據(jù)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基本能夠分辨得出。)

(四)游戲體驗 樂器演奏

教師:我們一起用樂器寶寶來講講小豆芽鉆泥巴的故事吧。

1.第一遍:邊清唱樂曲邊用樂器演奏。(一半幼兒拿碰鈴,一半幼兒拿串鈴。)

2.第二遍,看圖譜,單純使用樂器伴奏。(提醒幼兒,控制自己的樂器不發(fā)出聲音。鼓勵他們積極地參與游戲。 )

3.聽音樂 演奏樂器。(引導幼兒傾聽音樂,演奏樂器,在演奏中進一步感受并表現(xiàn)音樂性質。)

4.交換樂器進行演奏。

(環(huán)節(jié)解析:這一環(huán)節(jié)小班幼兒對樂器的演奏是具有一定難度的。于是我選擇了兩種樂器碰鈴和串鈴,幼兒易于分辨的、音色對比明顯的音樂,讓幼兒在扮演游戲角色的過程中,進行樂器的伴奏,進一步增強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樂器不僅可以用來為旋律伴奏,還成為了幼兒喜愛的游戲道具,達到活動的高潮。)

米奇的音樂盒

活動目標:1.感受兩段不同性質的音樂,在有趣的音樂情景中,嘗試用動作表達對音樂的感受。

2.體驗與小動物做游戲的快樂情緒。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背景音樂等活動流程:

一.引發(fā)興趣——看看他是誰?米奇說了什么?(出示ppt)——米奇帶著我們來到了什么地方?

二.米奇的音樂盒●和蝴蝶游戲 (音樂一)1.欣賞蝴蝶飛音樂——聽一聽,我們好像來到了哪里?為什么?

教師小結:這段音樂聽上去連連的很優(yōu)美,好像蝴蝶在飛一樣。

2.看看什么地方到啦?(花園、蝴蝶家……)——米奇帶我們來到了美麗的蝴蝶園,蝴蝶在干嗎?

3.幼兒再次欣賞音樂。

——它是怎么飛的?他們在玩什么好玩的游戲呀?

4.幼兒嘗試用動作表現(xiàn),教師簡單剖析動作。

5.幼兒聽音樂和蝴蝶游戲——我們聽著音樂和小蝴蝶一起做游戲吧!

●和小兔游戲(音樂二)1.傾聽音樂二——聽聽這次米奇把我們帶到什么地方了?

——你覺得和剛才的地方一樣嗎?

教師小結:這次的音樂有點跳跳的,活潑輕快的,有點像小動物在跳。

2.再次聽音樂——原來真的是小兔子的家,他們在干什么呀?

3.幼兒嘗試學小兔跳。(重點分析小兔的動作和節(jié)奏)——讓我們聽著音樂,跟著小兔子去做游戲吧。

4.小兔一起游戲三.小兔和蝴蝶的游戲嘗試區(qū)分不同音樂性質的音樂,并用肢體動作來大膽的表現(xiàn)音樂

【本文地址:http://www.mlvmservice.com/zuowen/232117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