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班親子運動會活動方案及總結 中班親子運動會活動總結模板(八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05 11:07:00
最新中班親子運動會活動方案及總結 中班親子運動會活動總結模板(八篇)
時間:2023-04-05 11:07:00     小編:zdfb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常常要根據(jù)具體情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綜合考量事情或問題相關的因素后所制定的書面計劃。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樣的呢?以下就是小編給大家講解介紹的相關方案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親子運動會活動方案及總結 中班親子運動會活動總結篇一

8人一組,幼兒提著籃子從起點出發(fā),到達目的地,拾起地上的蘑菇,裝在籃子里,再原路返回,最先到達終點者為勝。

幼兒要把地上的蘑菇,全都拾起來放到籃子里才能原路返回。

幼兒和家長一起合作,幼兒踩在家長的腳上,手拉著手,從起點出發(fā),先到達終點者勝利。

家長要有秩序的和孩子一起走過去,孩子的腳必需踩在家長的腳上,不能落地。

三回合定勝負。由老師當裁判,當哨聲吹響時,家長使勁往各自所在的方向拉。誰先贏兩回合誰就勝利。幼兒在邊上給爸爸媽媽加油!

中班親子運動會活動方案及總結 中班親子運動會活動總結篇二

我運動,我快樂。

親子運動會

20xx年4月4日上午9:30開始

中班教室前

中班全體幼兒及幼兒家長

目的:培養(yǎng)親子感情

參加人數(shù):1個孩子+1位家長,分三組比賽,共四輪

玩法:家長和孩子站在同一塊墊子上,家長將后面的墊子移到前面,然后一同跨到前面墊子上,再將后面墊子移到前面直到終點,先到終點者為勝。

規(guī)則:每次必須要跳到墊子上。

目的:鍛煉協(xié)調配合能力

參加人數(shù):一個孩子+一位家長,分六組

活動準備:綢布六塊,海洋球若干

玩法:每組家庭,幼兒和家長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把幼兒和家長緊挨的兩條腿綁上,聽到口令,一起跑向對面拿海洋球(一次只能拿一個球)然后返回,拿到海洋球多著為勝。

規(guī)則:倆人同步行進,不允許孩子雙腳或單腳離開地面。

中班親子運動會活動方案及總結 中班親子運動會活動總結篇三

8人一組,幼兒提著籃子從起點出發(fā),到達目的地,拾起地上的蘑菇,裝在籃子里,再原路返回,最先到達終點者為勝。

幼兒要把地上的蘑菇,全都拾起來放到籃子里才能原路返回。

幼兒和家長一起合作,幼兒踩在家長的腳上,手拉著手,從起點出發(fā),先到達終點者勝利。

家長要有秩序的和孩子一起走過去,孩子的腳必需踩在家長的腳上,不能落地。

:三回合定勝負。由老師當裁判,當哨聲吹響時,家長使勁往各自所在的方向拉。誰先贏兩回合誰就勝利。幼兒在邊上給爸爸媽媽加油!

中班親子運動會活動方案及總結 中班親子運動會活動總結篇四

本次活動圍繞“大手牽小手,一起來運動”為主題,為孩子和家長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合作氛圍,營造一種積極向上、勇于拼搏的體育精神,讓孩子們在游戲中鍛煉,在鍛煉中成長!

1、通過活動讓幼兒體驗運動的快樂,培養(yǎng)幼兒活潑開朗的個性,增進親子之情。

2、在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自信、大膽、勇于競爭的品質。

3、通過形式多樣的親子游戲,增強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更好地促進家園雙溝通。

20xx年12月 30 日下午

“大手牽小手,一起來運動”

操場

1、各班提前發(fā)放通知,請家長選擇參與項目,做好運動會的報名、統(tǒng)計等工作。

2、游戲中所需物品由各項目組織人負責準備。

3、各班要提前指導家長和孩子熟悉游戲方法,提醒家長與孩子要遵守游戲規(guī)則。

4、游戲場地、音響、話筒由分管老師負責安排。

5、各班教師組織好當天幼兒安全、衛(wèi)生、護理等一日常規(guī)活動。

6、各班級要進行進退場的演練,確?;顒拥挠行蜷_展,保證幼兒安全。

(一)家長入園簽到,到各班主任處報到。

(二)播放運動員進行曲,教師組織幼兒到達指定會場,保證幼兒秩序和安全。

(三)主持人宣布活動開始:

1、教師致辭:

尊敬的各位家長朋友,親愛的小朋友們:大家好!

迎著冬日的陽光,我們迎來了20xx年冬季親子趣味運動會。而今天最為值得高興的是,我們幼兒園請來了這么一群大朋友。小朋友,你們說是誰呀?(對了,他們就是我們最親最愛的爸爸媽媽。)那讓我們以最熱烈的掌聲歡迎爸爸媽媽們的到來!為了開展這次活動,我們的老師犧牲了許多休息的時間,帶領小朋友們努力練習各項運動技能。而我們的小朋友們,也不怕苦,不怕累,放棄了許多好玩的機會,堅持訓練。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咱們的小朋友們變得更強,更自信了!在比賽的開始,先讓我們一起來為自己加加油吧!下面請喊出我

們的口號:“快樂運動,健康成長”(鼓舞氣勢:嘿嘿嘿,我最棒!)看來小朋友們對這次比賽非常有信心,讓我們賽出友誼,賽出精神。下面請園長致詞.

2、校長致詞,強調“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并宣布運動會開始。

(四)、活動順序:

1、各班組織親子游戲比賽,場地安排:

2、家長友誼賽:拔河比賽,比賽地點:

游戲玩法:三回合定勝負。由老師當裁判,當哨聲吹響時,家長使勁往各自所在的方向拉。誰先贏兩回合誰就勝利。幼兒在邊上給爸爸媽媽加油!

3、家長與班級教師交流開學以來孩子生活、學習、習慣等方面的情況。

在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中,我們的活動也已接近尾聲了。通過這次親子運動會,大家的感觸一定都很深。小朋友們展示了個人的魅力,小朋友們和爸爸媽媽展示了良好的積極合作精神。我想說“大朋友真棒!小朋友更棒!”其實比賽的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今天大家都很快樂,最后祝小朋友們健康成長,祝我們的家長朋友們家庭幸福、永遠快樂!

中班親子運動會活動方案及總結 中班親子運動會活動總結篇五

1、親子游戲——《袋鼠跳跳跳》

人數(shù):一名幼兒和一名家長共10對

準備:10個跳跳球

玩法:家長用腿夾住跳跳球跳到對面,把球交給幼兒,幼兒坐在跳跳球上,像袋鼠一樣跳回起點,快者為勝。以此類推,游戲繼續(xù)進行。

規(guī)則:球不能離開,如果球滾走需要重新?lián)旎亻_始比賽。

2、親子游戲——《小腳穿大鞋》

人數(shù):一輪10組(1孩子+1位家長為一組)

準備:爸爸或媽媽的鞋、起點與終點各10把椅子(總共20把椅子)

玩法:游戲開始,家長脫掉自己的鞋子,幼兒脫掉自己的鞋子,幼兒再穿著爸爸或媽媽的鞋子(家長協(xié)助綁好鞋帶,防止幼兒踩到鞋帶絆倒)走向另一端,繞過小椅子走回來,先到起點的勝利。

規(guī)則:幼兒要繞過小椅子。

3、親子游戲——《快樂投籃》

人數(shù):一輪10組(1孩子+1位家長/家庭)

準備:球框10個、紙球100個、圈10個。

玩法:每組1個家庭,家長拿著球框站在孩子對面,幼兒聽口令從起點把紙球投向家長球框內。

規(guī)則:掉出來的或未投進的,不可以再投。個數(shù)多的為勝利者。

4、親子游戲——《套圈》

人數(shù):一輪10組(1孩子+1位家長/家庭)

準備:大圈100個,每條賽道均勻放10個大圈。

玩法:每組10個大圈,家長和孩子分別站在起點,孩子站在第一個圈內,家長要把大圈從下往上取出并放在手中,直至到達終點,先到終點勝利。

規(guī)則:最后完成時手上要有10個圈,孩子必須是每個圈都走過,否則不記名次。

5、家長集體競賽游戲——《編花籃》

人數(shù):全體家長

準備:四個班級選好家長、幼兒學會兒歌編花籃。

玩法:四個班挑選一樣多的選手參與編花籃,能堅持到最后的一方勝利。

規(guī)則:人數(shù)一樣多、不能斷開。

6、幼兒球操表演:四個班級按照平時做操場地站好,表演。

1.幼兒與爸爸媽媽身著輕便運動裝,運動鞋。

2.各班做好家長接待和配合工作,教育幼兒遵守運動會規(guī)則和紀律,注意安全。

3.活動中提醒各位家長帶好自己的孩子,注意安全,不在賽場內自由走動或奔跑。

4.在游戲中遵守規(guī)則,愛護公共設施,做文明小觀眾、文明小選手。

5.每班有一位老師留在班級場地,看護本班孩子。

中班親子運動會活動方案及總結 中班親子運動會活動總結篇六

11月

幼兒園大操場

1、通過好玩的親子游戲,體驗活動所帶來的樂趣,增進與家人之間的情感。

2、促進家長與幼兒園、家長與幼兒、家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與交流。

3、培養(yǎng)幼兒與父母或同伴共同克服困難奪得勝利的精神。

4、培養(yǎng)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親身體驗體育活動的魅力。

1、通知爸、媽來園參加親子活動。

2、準備游戲需要的材料。

3、布置活動場地。

1、《過小河》

游戲準備:每班2個墊子。

游戲玩法:(10人一組)本游戲為雙向競賽,畫好起點和終點的跑道(小河)、小墊子(石頭)塊(供4個班級同時進行比賽)。幼兒在起點,家長在終點。幼兒用兩塊墊子當石頭,腳只能站在石頭上,不能著地,一直向前傳到家長處,然后家長再走到幼兒處,誰快誰勝。

2、《快樂爬爬爬》

游戲準備:家長和幼兒自備手套。

游戲玩法:(10人一組)家長帶好手套,身體靠在一起站成2排,彎下腰用身體為幼兒搭建一個“山洞”,幼兒戴手套依次從“山洞”下鉆過。待幼兒全部鉆過后,家長雙手雙腿著地。幼兒從家長得后背上依次爬過。

3:袋鼠跳跳跳

游戲準備:每班準備一個口袋。

游戲玩法:(10人一組)本游戲為雙向競賽,幼兒當小袋鼠套進老師準備的袋子了,袋鼠爸爸或袋鼠媽媽站在"小袋鼠"后面捏住袋子兩角與孩子一起從起點跳到終點,

4、推小車

游戲玩法:(10人一組)家長抓住幼兒的兩條腿,幼兒雙手撐地,聽到口令后,幼兒雙手向前爬,看誰先到為勝。

5、俯臥撐

游戲玩法:(8人一組),雙腳夾緊家長的.腰,背在家長的背上,家長雙手著地做俯臥撐,看哪個家庭堅持最久為勝。

6、家長游戲:穿脫衣

游戲準備:每班一件大t桖衫。

游戲玩法:十人一組,排成一隊,4個班同時進行。衣服穿在第一位家長身上,然后由專門的一位家長脫下穿到第二位家長身上,然后再脫下穿到第三位家長身上,以此類推,最快的隊為勝。

中班親子運動會活動方案及總結 中班親子運動會活動總結篇七

1、知道12月25日是圣誕節(jié),與家長一起體驗迎新年的快樂。

2.培養(yǎng)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增強各年齡段幼兒動作的協(xié)調性和靈活性,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

3.幫助幼兒懂得在活動中要合作、謙讓、遵守規(guī)則。敢于克服困難,能體驗勝利的愉悅。

4.培養(yǎng)幼兒初步的團隊和競爭意識,體現(xiàn)團結協(xié)作的競賽風格。

慶圣誕 迎新年

“我運動,我健康、我健康,我快樂、快樂運動,快樂你我!”

1、發(fā)放《告家長書》。

2.場地布置。

3、家長活動簽到表。

4、活動獎品若干。

xx年xx月25日上午9:00—10:30

一、xx月25日開幕式地點:大操場。

開幕式議程:

1.國旗隊(播放出旗音樂) 。

2.全體幼兒集隊,各班運動員持班牌,排成四路縱隊依次入場。入場順序:按班級入場。

3.升國旗、奏國歌。

4.幼兒集體操表演 :一二三四歌。

5.主持人宣讀裁判員名單及比賽規(guī)則。

活動內容:

1、活動名稱:夾球側行

活動目標:培養(yǎng)幼兒平衡能力,增強合作意識。

活動準備:棒子、皮球

活動規(guī)則:

父(母)子二人手持棍子夾住球,向前側行至終點后回頭至起點將接力棒交給下位家長和幼兒繼續(xù)比賽,先結束者勝。

2、活動名稱:跳圈

活動目標:提高幼兒跳躍的能力,增強合作意識。

活動準備:呼啦圈

活動規(guī)則:

父(母)子同時依次向前各跳至一圈內,然后將后面一只圈放至前面,如此依次進行至終點,先到者為勝。

3、活動名稱:羊角球

活動目標:培養(yǎng)親子的合作意識,增強幼兒競爭意識。

活動準備:氣球、接力棒

活動規(guī)則:家長將羊角球拍至終點,幼兒從終點騎球回起點。第二個家長繼續(xù)比賽。

4、活動名稱:二人三足行

活動目標:培養(yǎng)幼兒的協(xié)調能力,增進幼兒與父母的情感。

活動準備:紅綢帶

活動規(guī)則:幼兒與爸爸(媽媽)并排站,將中間的腿用紅綢帶綁好,一起行至終點后返回。先結束比賽的小組獲勝。

5、活動名稱:抬花轎

活動目標:提高幼兒與父母的合作意識,增進與爸爸媽媽的情感。

活動規(guī)則:爸爸媽媽將雙手交叉相握,幼兒騎在手上行至終點,先結束的小組獲勝。

6.活動名稱:袋鼠跳

活動目標:提高孩子協(xié)調地雙腳齊跳的能力,增進親子感情。

活動準備:袋鼠袋若干

活動規(guī)則:幼兒鉆進袋中,父(母)手提袋口前進跳,先到者為勝。

7、活動名稱:抓尾巴

活動目標:培養(yǎng)親子之間相互合作、協(xié)調的能力。

活動準備:尾巴道具若干

活動規(guī)則:家長馱著孩子,孩子腰間系著尾巴,孩子在家長的走動下去抓其他家庭孩子的尾巴,未被抓到尾巴的一組為勝。

8、活動名稱:搶椅子

活動目標:提高家長和孩子的反應能力。

活動準備:若干椅子、大鼓

活動規(guī)則:八名幼兒和家長為一小組,將比幼兒數(shù)目少2的椅子擺成圓圈,在鼓聲中開始圍繞圓圈向同一個方向跑步。鼓聲停,家長則抱著幼兒開始搶椅子坐,未搶到椅子的家庭離開場地,然后減少椅子繼續(xù)游戲,最后留在場地的家庭為勝。

中班親子運動會活動方案及總結 中班親子運動會活動總結篇八

1、通過開展親子運動會,增強幼兒體質,增進家長與子女之間的情感交流,增加老師與家長的共同了解的機會。培養(yǎng)幼兒的集體榮譽感和競賽意識。

2、激發(fā)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發(fā)展幼兒動作的協(xié)調性和靈活性。

3、在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與爸爸媽媽克服困難,奪得勝利的精神。

團體表演、游戲比賽項目、親子游戲項目

1、對家長發(fā)出邀請,鼓勵家長積極參加親自游戲,觀看孩子的運動會項目。

2、準備系有鈴鐺的橡皮筋、小椅子三把、拱形門兩個、自制果子兩筐、動物箱兩個;包裝繩、呼拉圈若干。

1、以班級為方隊入場

2、升國旗、奏國歌

3、園長講話

4、運動員退場

5、團體操表演:中班組幼兒表演《北斗神拳》

6、幼兒輪滑表演

7、幼兒游戲競賽項目:不要碰響小鈴

8、親子游戲:連環(huán)套

9、為幼兒及家長頒獎

【本文地址:http://www.mlvmservice.com/zuowen/230592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