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那么該如何才能夠?qū)懞靡黄x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淖x后感優(yōu)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呼蘭河傳》讀后感開頭篇一
《呼蘭河傳》猶如一幅巨大卻栩栩如生的畫卷,讓我看到了已經(jīng)遠(yuǎn)去的歲月,讓我深深地體會到那段日子的甜與苦,感受到世間的溫暖與刺骨。
此時,我的眼前晃動著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女孩,正在一句一句大聲地跟著瘦長的、笑盈盈的祖父念詩:“少小離家老大回”、“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重重疊疊上樓臺,幾度呼童掃不開”.......祖父用憐惜的目光看著只有幾歲光景的蕭紅,擔(dān)心她會喊破喉嚨,每每忍不住提醒她“房蓋被你抬走了”。祖父帶蕭紅到菜園子里摘玫瑰、勞作、玩耍,用黃泥裹著淹死的小豬、鴨子,燒得香噴噴的給蕭紅吃......這些點點滴滴溫暖著蕭紅兒時的記憶,也溫暖著我的心。
蕭紅的回憶中也有著苦痛,這些苦痛猶如一把鋒利的刀子,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小團(tuán)圓媳婦只是一個充滿童真無邪、拖著兩根又黑又粗的辮子、僅僅12歲的孩子——跟我們差不多大呀!惡毒的婆婆為了顯示自己的“威嚴(yán)”,連續(xù)一個多月對她進(jìn)行打、罵、擰、扎,把一個活潑可愛的孩子折磨得神志不清,最后為了“驅(qū)魔”,竟然使小團(tuán)圓媳婦魂歸故里了!讀完這個故事,我心中是萬般難受,恨不得找條鞭子狠狠地抽抽這個愚不可及的老太婆。愚昧真的可以殺人啊!
生活苦也罷、甜也罷,呼蘭河是蕭紅心頭揮之不去的“夢”,承載了太多她成長的印記。讓我們再次夢回呼蘭河,追隨蕭紅的足跡,用一顆善良、熱情、奮進(jìn)的心來好好珍惜、感受這如夢的童年時光吧。
《呼蘭河傳》讀后感開頭篇二
《呼蘭河傳》是民國才女蕭紅對自己童年生活的回憶,描寫的是在松花江和呼蘭河邊一座叫做呼蘭的小城里發(fā)生的故事。作者描寫了很多當(dāng)?shù)氐纳鐣鐣L(fēng)貌和人文風(fēng)俗,有歡樂也有苦痛,既有對封建社會里的惡習(xí)和體制的控訴,也有對國家和人民未來的出路和希望的思考,用自己的筆大家了封建統(tǒng)治者。很明顯,她是一位愛國的作家,因此也受到了魯迅先生的鼓勵和支持!
書中的呼蘭河小城,人們對生活已經(jīng)沒有抱任何希望,他們沒有理想,對生活也沒有熱情,似乎在封建統(tǒng)治階層的壓迫和剝削下,已經(jīng)變得麻木不仁,對遭受苦難的勞動人民也變得冷漠不關(guān)心,這種心態(tài)和
精神狀態(tài)對于我們的國家來說簡直是災(zāi)難。而即便是生活在苦難中,他們對封建迷信卻十分篤信,他們對這一世的生活的失望,而將自己的
精神信仰和期望都放到來世,我們可以說他們非常無知,但設(shè)身處地的思考,也反應(yīng)了底層人民生活的艱難和無奈!
蕭紅在書中也描寫了一些傳統(tǒng)風(fēng)俗給童年生活帶來的快樂,例如跳大繩、唱秧歌、放河燈等等,而這些優(yōu)秀的民俗其實是對精神的寄托和美好的祝愿,卻并沒有被我們后人好好的繼承,也是非??上У?。
讀了這本書,我被蕭紅的才情打動了,她的文字雖然寫得看似平淡,描寫了呼蘭河小城里普普通通天的人和他們的生活,但樁樁件件都是對封建社會的黑暗進(jìn)行了控訴和痛斥,對于人們的思想教育起到了積極的影響,也表達(dá)了自己的愛國之情。
我們要珍惜今天的明主社會,享受著前人無法獲得的幸福生活!《呼蘭河傳》讀后感開頭篇三
讀完《呼蘭河傳》,歷史的背景就清晰了許多。
嚴(yán)冬封鎖了大地,有趕車的車夫,賣饅頭的老頭,賣豆腐的人。人們沒有道德的約束,看見翻滾在地上的熱乎饅頭就你沖我裝地?fù)屃似饋?。十字街上,人們只認(rèn)“李永春”的藥鋪,卻不去專門的拔牙店,只因被拔牙的標(biāo)志嚇住。
東二道街有個大泥坑,兩旁的住戶只會把墻修得貼近泥坑,好讓來往的人踮起腳尖,攀著光滑的墻面小心翼翼地走過去。即便是有馬不慎掉進(jìn)了泥坑中,也只會看個笑話。
呼蘭河城里有放花燈的,有唱野臺子戲的,有娘娘廟大會。正如作者所說:“至于人去看戲,逛廟,也不過是揩油借光的意思?!弊髡叩募依镉袀€儲藏室,里面存放著七大姑八大姨的東西。每到后院鎖住門時,作者就翻騰出一些有趣的東西,有次還找到一個小紅燈籠,讓有二伯點上燈跑出去玩了。老胡家的團(tuán)圓媳婦和馮歪嘴子家的媳婦王大姐都很悲哀。團(tuán)圓媳婦整天被婆婆又打又罵,以至于受了傷。婆婆則四處找偏方,跳大神,求占卜都沒用。
最終還是離開了婆婆。馮歪嘴子家的媳婦王大姐之前也很受歡迎,可自從嫁給了馮歪嘴子就被人指指點點。為什么呀?因為馮歪嘴子是磨倌!地位不高,王大姐的地位也變得不高了。
這就應(yīng)該受到別人的偏見嗎?我想這完全是一場悲劇。
《呼蘭河傳》的那個年代,有人過的悲苦,有人過得熱鬧。但有很多的陋習(xí)沒有改變,甚至在今天就是禁止的。作者筆下的人物形象都很生動,就是生長在老一輩的人們的生活。作者的童年也很豐富,見識了許多的活動?,F(xiàn)在的人們更應(yīng)該從中認(rèn)識到一些東西。吸其精華,棄其糟粕!
《呼蘭河傳》讀后感開頭篇四
《呼蘭河傳》第一章講述了呼蘭河的當(dāng)?shù)仫L(fēng)情。乍一看,這完全是關(guān)于家庭八卦的事情,就像我不喜歡看的電視劇一樣。
呼蘭河人充滿了惰性與愚昧,沒有革新的意愿,體現(xiàn)在很多方面:一是那大泥坑子雖然搞得人仰馬翻吞噬了不少,可呼蘭河人除了拉人拉馬和口頭上說說的拓寬點走的路,卻沒有人使用填坑的方式徹底解決這一問題;二是對不幸者就都叫花子,沒有一點惻隱之心;三是染缸淹死過人照樣是生意紅火,冷漠的呼蘭河人沒有因此而改變一點點;四是扎彩鋪的精美與伙計的粗糙丑陋形成鮮明對比,呼蘭河人對生老病死沒有一點點動容,一切都是走過場而已,仿佛一個個行尸走肉,沒有思想,沒有遠(yuǎn)方。
后半部分的內(nèi)容開始有一點點生氣,買麻花的女人家的五個孩子是有思想敢于反抗的,最后被馴服了,被當(dāng)成一出戲看;吃塊豆腐竟然是呼蘭河人的最愛,閉塞的程度可見一斑;火燒云的變幻莫測預(yù)示了呼蘭河即將到來的風(fēng)起云涌;最后一劑藥膏象征著呼蘭河人依然沉淪在混沌未開的當(dāng)下。
第一章看下來,呼蘭河人似乎個個混吃等死,深受封建社會的荼毒,真是哀其不幸恨其不為怒其不爭。愚昧無知是不是這里的最終結(jié)局呢?等待下一章揭曉。
這一章我看到了魯迅式批判的'影子,卻沒有看到文學(xué)大師的造詣高深在何處,可能真的是水平有限??墒沁@么高深的文學(xué)著作,帶著天真爛漫的10歲孩子又如何能讀懂呢?他們能從這里吸收到什么養(yǎng)分呢?他們?nèi)绾卧陂喿x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呢?10歲的孩子更需要培養(yǎng)閱讀興趣,激發(fā)正能量。
《呼蘭河傳》讀后感開頭篇五
我今天給大家介紹一本書,名叫《呼蘭河傳》。本書講了呼蘭河人的生活、蕭紅的童年,因為蕭紅小時候生活在哈爾濱的呼蘭,所以會有偏遠(yuǎn)帶來的安寧,但也會帶來偏遠(yuǎn)的落后。
呼蘭是一個很小的小城,只有:東二道街、西二道街、十字街,再就是小胡同。但通過蕭紅的描寫,我仿佛來到一座好大的城市。我認(rèn)為,在蕭紅的筆下,呼蘭是無趣的,是無奈的,只是生、老、病、死,不過是出了什么事就哭、就煩,過一會,也就會當(dāng)做沒發(fā)生一樣,照樣繼續(xù)生活。像文中賣豆芽的王寡婦:她從此以后就瘋了,但她到底還得買豆芽,她仍然還得靜靜地活著。
介紹一下作者。蕭紅1911年-1942年,原名張迺瑩。被譽(yù)為“20世紀(jì)30年代的文學(xué)洛神”。她一生有三名對她來說非常重要的人物:蕭軍、魯迅和她的祖父。我覺得蕭紅必須需要有人照顧,如果沒人照顧,她便無助、弱小起來。
作者——蕭紅因家里重男輕女,所以家里除了祖父沒有人心疼蕭紅。蕭紅的爺爺陪她背古詩、給她做烤鴨,等等。因為爺爺善良,所以蕭紅爺爺?shù)男愿駛鹘o了蕭紅;因為爸爸學(xué)習(xí)好,所以爸爸的聰慧傳給了蕭紅,同時也給了蕭紅相對良好的教育。這才有后來的稱之為“國民四大才女之一”。
蕭紅的家鄉(xiāng)就是呼蘭,祖先是闖關(guān)東從山東來到東北黑龍江呼蘭縣,蕭紅的家很富裕,是一個地主家庭,但蕭紅為了反抗包辦婚姻,因此離家出走,開始了一生的漂泊。
我覺得通過讀《呼蘭河傳》,蕭紅告訴我們:她的童年看來是有趣的,但心里是無奈的;蕭紅很要強(qiáng),想要有開闊眼界的欲望,這也許是自己離家出走的一件理由吧??傊?,蕭紅通過這本書介紹了她的家鄉(xiāng)——呼蘭,通過一個已經(jīng)長大了的孩子的視角,憑借著對故鄉(xiāng)最深刻的記憶,帶著對爺爺?shù)膽涯?,對小人物的同情,對自己的安慰,完成了它——《呼蘭河傳》,值得我們走近去看。
小偵探達(dá)尼爾讀后感大自然的孩子們讀后感人性的弱點讀后感1000字西游記讀后感850字風(fēng)雨哈佛路讀后感
《呼蘭河傳》讀后感開頭篇六
暑假中,我讀了《呼蘭河傳》,全篇介紹了女作家蕭紅追憶家鄉(xiāng)的各種人物和生活畫面,讓我感受到了多彩的風(fēng)土畫,比如火燒云。
了解了蕭紅的背景后,我挺同情她的,她的家人都不疼愛她,她感受不到任何親情。只有祖父疼愛著她,給予她關(guān)愛,就像蕭紅自己所說:"從祖父哪里,知道了人生除了冰冷和憎惡外,還有溫暖和愛。"
我很喜歡蕭紅對小花園的描寫以及和祖父生活場景的敘述。蕭紅以一個小孩子的視角去觀察小花園,各種動物、各種植物,一切對她來說都是新奇的,都是十分有趣的事物。她在花園里的生活狀態(tài)是多么自由,就像她所寫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lǐng),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把谷穗當(dāng)作狗尾草扔掉,祖父只是大笑,然后耐心地教她辨認(rèn)谷穗。和祖父勞動時,她時而去追蜻蜓,時而去捉螞蚱。這些生動的畫面,都是因為有祖父的疼愛,所以一切是那么的美好。
這也讓我想到了我的外婆,她也這樣疼愛我。她十分喜歡織毛衣、做針線。從小到大,我的毛衣都是外婆給我織的。外婆還給我做布鞋,穿在腳上十分舒服,而且還透氣。每次都會在鞋面上繡各種小花,有荷花、梅花、小雛菊……可漂亮了,無論誰看見了都要忍不住夸贊一番。
我覺得我比蕭紅幸運(yùn)很多,我不僅有外婆疼愛,還有爸爸媽媽和哥哥,而她就只有祖父給予她溫暖和愛。
每一個孩子都需要關(guān)愛,需要快樂的童年,在愛的滋潤下健康、幸福地成長。
《呼蘭河傳》讀后感開頭篇七
《呼蘭河傳》是一本著作,也是一本充滿心酸、血淚,記載了一個荒涼時代的史書。在那片寒冷寂靜的東北大地上,童年時代的作者見證了無數(shù)形形色色的鬧劇。
《呼蘭河傳》的作者蕭紅,魯迅先生評價她是“當(dāng)今中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同他一樣,蕭紅也生活在那一個動蕩的時代,那個充滿封建迷信的時代,那個蕓蕓眾生麻木不仁的時代。但她沒有屈服,沒有默默忍受,而是用她的筆書寫了她的悲憤,將其化為了《呼蘭河傳》。她以一個兒童的視角,敘述了自己的童年生活,隱喻了人們認(rèn)為“善良”的舉動背后的真相,強(qiáng)而有力地寫出了那個時代的可悲。
書中,二伯是“我”家中的一名老長工,他為這個宅子辛苦了大半輩子,卻沒有得到一分工錢。直到年邁時他仍被父親毒打,卻始終不曾還手。他喜歡和天空的雀子說話,也喜歡和大黃狗談天,他對被奴役的命運(yùn)毫無覺悟。他對弱者毫不同情,與周圍的人格格不入,是作者筆下的東北“阿q”。
“滿天星光,滿屋月亮,人生何如,為什么這么悲涼”,呼蘭河就是荒涼的代表,人人麻木無知,這不僅是呼蘭河的寫照,更是那個時代的寫照。在那個時代,人們是為活著而活著,有的甚至是為了死去而活著;在那個時代,平凡的人也被當(dāng)作是異類來看待,被折騰得死去活來;在那個時代,周圍只有看客,他們麻木地看著別人的命運(yùn),麻木地看著自己的人生?!八麄兛床灰娛裁词枪饷鞯?,甚至根本也不知道,就像太陽照在了瞎子的頭上了。”
這本書極盡所能地批判著封建迷信的思想,為那個時代的人們敲響警鐘。它懷著一份厚重的期望,期望民族的改變,期望文化的復(fù)興。
蕭紅雖然早已停留在了那個時代,但是她的精神傳達(dá)給了千千萬萬的青年人們。我們作為時代的新鮮血液,更應(yīng)該為祖國未來的發(fā)展貢獻(xiàn)自己的力量。
《呼蘭河傳》讀后感開頭篇八
窗外幾束陽光從窗簾的細(xì)縫里射進(jìn)來,在夕陽的照射下,書柜仿佛鑲上了一層金邊,格外吸引人。我悄悄地打開書柜,挑出了《呼蘭河傳》,在陽光的沐浴下心無旁騖地讀起來了。
《呼蘭河傳》的作者是民國四大才女中命運(yùn)最為悲慘又富有傳奇色彩的蕭紅。正因為她那寂寞獨特的童年生活才給了她靈感,她創(chuàng)造了一個個色彩鮮明的人物:頑強(qiáng)的馮歪嘴子,可憐的團(tuán)圓媳婦,慈祥善良的祖父……每一個人的身上都帶著那個年代的印記,帶著呼蘭河的鄉(xiāng)土氣息。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團(tuán)圓媳婦。她是個十二歲的小姑娘,成天樂呵呵的,可胡家想給她一個下馬威,總是無端打罵她。團(tuán)圓媳婦被折磨得生了病,老胡家聽了跳大神的人的話,決定給團(tuán)圓媳婦“治病”,燒柴架鍋,讓她脫光了衣服,在鍋里“煮”,她最后痛苦地死去。我看到這里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真想沖進(jìn)去跟他們說明真相,讓他們認(rèn)識到自己的愚蠢無知。我對團(tuán)圓媳婦的不幸遭遇而感到同情、憐惜,為她叫屈。同時我體會到了舊社會愚昧、無知的恐怖,真是吃人的社會呀!作為女孩子,我很幸運(yùn)生活在這個新時代,生活幸福,人人平等。
我讀這本書不像讀其他書那樣輕松愉悅,心情非常沉重,我見證了人物悲慘的命運(yùn),也感受到了蕭紅童年的寂寞、呆板。“以上我所寫的并沒有什么優(yōu)美的故事,只因為他們充滿我幼年的記憶,忘卻不了,難以忘卻,就記在這里?!笔捈t如是說。可見,《呼蘭河傳》是她心靈的家園,
精神的故鄉(xiāng)和靈魂的安生之處。
合上這本書,我回憶著,我感受到了蕭紅濃濃的悲情愁緒……這種愁緒像有魔力,它抓著我的心,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也許這就是這部文學(xué)作品的魅力所在吧!《呼蘭河傳》讀后感開頭篇九
寒假里,我讀了一本叫《呼蘭河傳》的書,是作者蕭紅以自己的童年生活為題材而寫出的一部長篇小說。
在書中,我知道了作者蕭紅有一個愉快的童年,因為其中幾段記得是這么寫的:有一次我走到這黑屋子的極深極遠(yuǎn)的地方去,一個發(fā)響的東西撞住我的腳上,我摸起來抱到光亮的地方一看,原來是一個小燈籠,用手指把灰塵一劃,露出來是個紅玻璃的。
在一兩歲的時候,大概我是見過燈籠的,可是長到四五歲,反而不認(rèn)識了。我不知道這是個什么。我抱著去問祖父去了。
祖父給我擦干凈了,里邊點上個洋蠟燭,于是我歡喜得就打著燈籠滿屋跑,跑了好幾天,一直到把這燈籠打碎了才算完了。
讀到這里時,我就明白了蕭紅的童年一定是愉快的,因為她有一個好祖父。想一下,當(dāng)你在家中找到一個布滿灰塵的燈籠時,哪個家長會十分耐心地幫你把燈籠擦干凈呢?又有誰會幫你在燈籠里點上一個蠟燭讓你去玩耍呢?
書中還寫到了“我”在儲藏室里亂翻亂找,這也能寫出蕭紅的快樂。當(dāng)你在家中亂翻找時,哪個家長會滿足你的好奇心?多半家長看到你把家里弄得一團(tuán)糟時,都是怒斥你的行為,讓你把弄亂的東西再收拾起來。
書中許多人物的故事也讓我明白了許多的道理,一些行為讓我發(fā)現(xiàn)舊社會的腐敗。比如:小團(tuán)圓媳婦的悲慘遭遇讓我傷心流淚;人們殺人時集體無意識的樣子又讓我驚訝不已;馮歪嘴子的善良和勤勞讓我嘖嘖贊嘆,而他和王大姑娘的頑強(qiáng)愛情又讓我學(xué)會了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困難……
我建議大家都去看看這本書,它用質(zhì)樸的語言書寫了生活的華美!
【本文地址:http://www.mlvmservice.com/zuowen/2297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