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誠信的成語有哪些(精選1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03 14:34:33
2023年誠信的成語有哪些(精選13篇)
時間:2023-04-03 14:34:33     小編:zdfb

在日常學(xué)習(xí)、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zhì)的范文嗎?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誠信的成語有哪些篇一

1、誠至金開: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2、季布一諾:季布:人名,很講信用,從不食言。季布的承諾。比喻極有信用,不食言。

3、言行一致:說的和做的完全一個樣。

4、守口如瓶:守口:緊閉著嘴不講話。閉口不談,象瓶口塞緊了一般。形容說話謹(jǐn)慎,嚴(yán)守秘密。

5、嚙血沁骨:形容極端誠信。

6、講信修睦: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講究信用,謀求和睦。

7、丹心耿耿:耿耿:誠信的樣子。形容真心實(shí)意,非常忠誠。

8、千金一諾:諾:許諾。一個諾言價值千金。指守信用,不輕易許諾。

9、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即使是十戶人家的地方,也一定有忠誠信實(shí)的人。指處處都有賢人。

10、一言九鼎:九鼎:古代國家的寶器,相傳為夏禹所鑄。一句話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說話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11、恪守不渝:嚴(yán)格遵守,決不改變。

12、始終不渝:渝:變。自始自終一直不變。指守信用。

13、赤誠相待:赤誠:極真誠、忠誠。以至誠之心待人。

14、抱誠守真:志在真誠,恪守不違。

15、完璧歸趙: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趙國。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

16、一諾千金:諾:許諾。許下的一個諾言有千金的價值。比喻說話算數(shù),極有信用。

17、一言為定:一句話說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說話算數(shù),決不反悔。

18、淑質(zhì)貞亮:淑:善良;貞:堅(jiān)貞;亮:誠信質(zhì)直。品質(zhì)善良,為人誠信質(zhì)直。

19、駟馬難追:一句話說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馬拉的車也難追上。指話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數(shù)。

20、說一不二:形容說話算數(shù),說了就不改變。

21、說一不二:說怎么樣就怎么樣。形容說話算數(shù)。

22、秘而不宣:宣:公開說出。保守秘密,不肯宣布。

23、金石不渝:像金石一樣不可改變。形容堅(jiān)守盟約、節(jié)操等。

24、溫恭直諒:溫恭:溫和謙恭;直諒:性格正直,能諒解人。指和氣、謙恭、正直、誠信的高尚品德。

25、真心誠意:心意真實(shí)誠懇,沒有虛假。

26、誠心誠意:真心誠意。形容十分真摯誠懇。

27、開誠相見:與人接觸時,誠懇地對待。

28、脩辭立誠:原指整頓文教,樹立誠信,后多用以指撰文要表達(dá)作者的真實(shí)意圖,不可作虛飾浮文。

29、言而有信:說話靠得住,有信用。

30、正心誠意:原是儒家提倡的一種修養(yǎng)方法,現(xiàn)也泛指心地端正誠懇。

誠信的成語有哪些篇二

1、恪守不渝:嚴(yán)格遵守,決不改變。

2、千金一諾:諾:許諾。一個諾言價值千金。指守信用,不輕易許諾。

3、誠心誠意:真心誠意。形容十分真摯誠懇。

4、完璧歸趙: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趙國。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

5、金石不渝:像金石一樣不可改變。形容堅(jiān)守盟約節(jié)操等。

6、始終不渝:渝:變。自始自終一向不變。指守信用。

7、言行一致:說的和做的完全一個樣。

8、脩辭立誠:原指整頓文教,樹立誠信,后多用以指撰文要表達(dá)作者的真實(shí)意圖,不可作虛飾浮文。

9、嚙血沁骨:形容極端誠信。

10、守口如瓶:守口:緊閉著嘴不講話。閉口不談,象瓶口塞緊了一般。形容說話謹(jǐn)慎,嚴(yán)守秘密。

11、真心誠意:心意真實(shí)誠懇,沒有虛假。

12、言而有信:說話靠得住,有信用。

13、誠至金開: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14、說一不二:形容說話算數(shù),說了就不改變。

15、駟馬難追:一句話說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馬拉的車也難追上。指話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必須要算數(shù)。

16、抱誠守真:志在真誠,恪守不違。

17、開誠相見:與人接觸時,誠懇地對待。

18、丹心耿耿:耿耿:誠信的樣貌。形容真心實(shí)意,十分忠誠。

19、正心誠意:原是儒家提倡的一種修養(yǎng)方法,現(xiàn)也泛指心地端正誠懇。

20、赤誠相待:赤誠:極真誠忠誠。以至誠之心待人。

21、一言為定:一句話說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說話算數(shù),決不反悔。

誠信的成語有哪些篇三

2.深孚眾望----在群眾中享有威望,使大家信服。

3.腹心之臣----像人的腹心一樣的臣下。比喻極受信任的臣下。

4.徙木為信----徙:遷移;信:信用。指說到做到,言而有信。

5.欺上罔下----對上欺騙,博取信任;對下隱瞞,掩蓋真相。

6.惇信明義----惇:重視;信:誠實(shí)。重視信實(shí),明白理義。

7.欺人眼目----用欺騙的手段騙取別人的信任。

8.欺上瞞下----對上欺騙,博取信任;對下隱瞞,掩蓋真相。

9.欺世惑眾----欺騙世人,迷惑大眾。指壞人以欺騙手段博得信任。

10.嘩世取寵----嘩世:使世人激動興奮;寵:喜愛。以浮夸的言論迎合群眾,騙取群眾的信賴和支持。

誠信的成語有哪些篇四

徐州兵敗后,關(guān)公與曹操約法三章,暫居曹營。

曹操敬重關(guān)公,為了籠絡(luò)他,賜給他珍貴物品,關(guān)羽卻拒之不受;幾日一宴請,關(guān)羽從不亂吃喝;給關(guān)羽大宅,關(guān)公卻將內(nèi)宅分給老兵,自己住外間;派多名美女伺奉他,他卻叫美女去服侍嫂子。曹操無法,安排劉備的兩個夫人和關(guān)公同居一屋室。關(guān)公仍不動色,秉燭獨(dú)坐在門外,專心致志讀《春秋》,通霄達(dá)旦,毫無倦色。曹操想通過美色來詆毀關(guān)公,從而達(dá)到要挾逼其就范目的。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guān)”的信條在關(guān)公身上失去了靈驗(yàn)。

關(guān)公夜讀春秋,通霄達(dá)旦給出三個信息:一是關(guān)公面對美色坐懷不亂,二是通霄甘做兩個嫂嫂守護(hù)衛(wèi)士,三是《春秋》儒學(xué)道義對關(guān)公定力的影響。反映出的實(shí)質(zhì)就是:不僅僅是關(guān)公對皇兄的忠義的承諾,更反映出關(guān)公誠實(shí)守信的品質(zhì)本性,這一天性經(jīng)《春秋》儒學(xué)道義的熏染,升華成華夏民族最寶貴的忠義誠信的道德典范。千古流傳,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個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為人俠義好助。只要是他答應(yīng)過的事情,無論有多大困難,都設(shè)法辦到,受到大家的贊揚(yáng)。

楚漢相爭時,季布是項(xiàng)羽的部下,曾幾次獻(xiàn)策,使劉邦的軍隊(duì)吃了敗仗。劉邦當(dāng)了皇帝后,想起這事,就氣恨不已,下令通緝季布。

這時敬慕季布為人的人,都在暗中幫助他。不久,季布經(jīng)過化裝,到山東一家姓朱的人家當(dāng)傭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來,朱家又到洛陽去找劉邦的老朋友汝陰候夏侯嬰說情。劉邦在夏侯嬰的勸說下撤消了對季布的通緝令,還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xùn)|太守。

有一個季布的同鄉(xiāng)人曹邱生,專愛結(jié)交有權(quán)勢的官員,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聽說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馬上去見季布。

季布聽說曹邱生要來,就虎著臉,準(zhǔn)備發(fā)落幾句話,讓他下不了臺。誰知曹邱生一進(jìn)廳堂,不管季布的臉色多么陰沉,話語多么難聽,立即對著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與季布拉家常敘舊。并吹捧說:“我聽到楚地到處流傳著‘得黃金千兩,不如得季布一諾’這樣的話,您怎么能夠有這樣的好名聲傳揚(yáng)在梁、楚兩地的呢?我們既是同鄉(xiāng),我又到處宣揚(yáng)你的好名聲,你為什么不愿見到我呢?”季布聽了曹邱生的這番話,心里頓時高興起來,留下他住幾個月,作為貴客招待。臨走,還送給他一筆厚禮。

后來,曹邱生又繼續(xù)替季布到處宣揚(yáng),季布的名聲也就越來越大了。

商鞅立木建信 法的條令已經(jīng)完備,還沒有公布,商鞅擔(dān)心人民不相信自己,就在國都集市南門豎了一根三丈高的木頭,招募能把它遷移到北門的人給他十金。民眾認(rèn)為奇怪,沒有一個敢去搬的,商鞅又說:“能搬的人給他五十金。”。有一個人搬遷了那根木頭,商鞅就給了他五十金。商鞅用這個來表明自己不欺騙民眾,終于公布了法令。

戰(zhàn)國七雄中,秦國在政治、經(jīng)濟(jì)、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諸侯國落后。貼鄰的魏國就

比秦國強(qiáng),還從秦國奪去了河西一大-片地方。

公元前361年,秦國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決心發(fā)憤圖強(qiáng),首先搜羅人才。他下了

一道命令,說:“不論是秦國人或者外來的客人,誰要是能想辦法使秦國富強(qiáng)起來的,就封 他做官?!?/p>

秦孝公這樣一號召,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干的人。有一個衛(wèi)國的貴族公孫鞅(就是后來 的商鞅),在衛(wèi)國得不到重用,跑到秦國,托人引見,得到秦孝公的接見。

商鞅對秦孝公說:“一個國家要富強(qiáng),必須注意農(nóng)業(yè),獎勵將士;要打算把國家治好,

必須有賞有罰。有賞有罰,朝廷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進(jìn)行了?!?/p>

秦孝公完全同意商鞅的主張??墒乔貒囊恍┵F族和大臣卻竭力反對。秦孝公一看反對的人這么多,自己剛剛即位,怕鬧出亂子來,就把改革的事暫時擱了下來。

過了兩年,秦孝公的君位坐穩(wěn)了想起了改革,改革制度的事全由左庶長拿主意?!?/p>

商鞅起草了一個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 都城的南門豎了一根三丈高的木頭,下命令說:“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的,就賞十兩 金子?!?/p>

不一會,南門口圍了一大堆人,大家議論紛紛。有的說:“這根木頭誰都拿得動,哪兒用得著十兩賞金?”有的說:“這大概是左庶長成心開玩笑吧?!?/p>

大伙兒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沒有一個敢上去扛木頭的。

商鞅知道老百姓還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賞金提到五十兩。沒有想到賞金越高,看熱 鬧的人越覺得不近情理,仍舊沒人敢去扛。

正在大伙兒議論紛紛的時候,人群中有一個人跑出來,說:“我來試試?!彼f著,真的把木頭扛起來就走,一直搬到北門。

商鞅立刻派人傳出話來,賞給扛木頭的人五十兩黃澄澄的金子,一分也沒少。

這件事立即傳了開去,一下子轟動了秦國。老百姓說:

左庶長的命令不含糊?!?/p>

商鞅知道,他的命令已經(jīng)起了作用,就把他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了出去。新法令賞罰分明,規(guī)定官職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以打仗立功為標(biāo)準(zhǔn)。貴族沒有軍功的就沒有爵位;多生產(chǎn) 糧食和布帛的,免除官差;凡是為了做買賣和因?yàn)閼卸瓒毟F的,連同妻子兒女都罰做官府的奴婢。

秦國自從商鞅變法以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增加了,軍事力量也強(qiáng)大了。不久,秦國進(jìn)攻魏國的西部,從河西打到河?xùn)|,把魏國的都城安邑也打了下來。

公元前350年,商鞅又實(shí)行了第二次改革,改革的主要內(nèi)容是:

一、廢井田,開阡陌(阡陌就是田間的大路)。秦國把這些寬闊的阡陌鏟平,也種上莊稼,還把以前作為劃分疆界用的土堆、荒地、樹林、溝地等,也開墾起來。誰開墾荒地,就歸誰所有。土地可以買賣。

二、建立縣的組織,把市鎮(zhèn)和鄉(xiāng)村合并起來,組織成縣,由國家派官吏直接管理。這樣,中央政權(quán)的權(quán)力更集中了。

三、遷都咸陽。為了便于向東發(fā)展,把國都從原來的雍城(今陜西鳳翔縣)遷移到渭河北面的咸陽(今陜西咸陽市東北)。

這樣大規(guī)模的改革,當(dāng)然要引起激烈的斗爭。許多貴族、大臣都反對新法。有一次,秦國的太子犯了法。商鞅對秦孝公說:“國家的法令必須上下一律遵守。要是上頭的人不能遵守,下面的人就不信任朝廷了。太子犯法,他的師傅應(yīng)當(dāng)受罰?!苯Y(jié)果,商鞅把太子的兩個師傅公子虛和公孫賈都辦了罪,一個割掉了鼻子,一個在臉上刺上字。這一來,一些貴族、大臣都不敢觸犯新法了。

這樣過了十年,秦國果然越來越富強(qiáng),周天子打發(fā)使者送祭肉來給秦孝公,封他為“方伯”(一方諸侯的首領(lǐng)),中原的諸侯國也紛紛向秦國道賀。魏國不得不割讓河西土地,把國都遷到大梁(今河南開封)。

幫助漢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將韓信,在未得志時,境況很是困苦。那時候,他時常往城下釣魚,希望碰著好運(yùn)氣,便可以解決生活。但是,這究竟不是可靠的辦法,因此,時常要餓著肚子。幸而在他時常釣魚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絲棉絮或舊衣布的老婆婆)在河邊作工的,其中有一個漂母,很同情韓信的遭遇,便不斷的救濟(jì)他,給他飯吃。韓信在艱難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勞刻苦僅能以雙手勉強(qiáng)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對她說,將來必定要重重的報答她。那漂母聽了韓信的話,很是不高興,表示并不希望韓信將來報答她的。 后來,韓信替漢王立了不少功勞,被封為齊王,他想起從前曾受過漂母的恩惠,便命從人送酒菜給她吃,更送給她黃金一千兩來答謝她。 這句成語就是出于這個故事的。它的意思是說: 受人的恩惠,切莫忘記,雖然所受的恩惠很是微小,但在困難時,即使一點(diǎn)點(diǎn)幫助也是很可貴的;到我們有能力時,應(yīng)該重重地報答施惠的人才是合理。 我們運(yùn)用這成語時,必須透徹的了解它的含義,第一,真心誠意的樂于助人的人,是永遠(yuǎn)不會想人報答他的;第二,有錢人對窮人的救濟(jì),那是一種捐助,即使窮人真有一天得志了去報答他,也不能稱之謂“一飯千金”;第三,最難能可貴的是在自己也十分困難的情形下,出于友愛、同情的去幫助別人,這樣的幫助,在別人看來,確是“一飯”值得“千金” 的。

春秋時候,晉獻(xiàn)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異母兄長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亡十九年。

經(jīng)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rèn)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為,就以國君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shè)宴招待重耳,兩人飲酒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dāng)上國君,該怎么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侍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chǎn),晉國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獻(xiàn)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dāng)政的話,我愿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fā)生戰(zhàn)爭,我一定命令軍隊(duì)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zhàn)。”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dāng)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qiáng)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duì)在作戰(zhàn)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shí)現(xiàn)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duì)后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后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diǎn),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zhàn)的勝利。

誠信的成語有哪些篇五

1、千金一諾:諾:許諾。一個諾言價值千金。指守信用,不輕易許諾。

2、始終不渝:渝:變。自始自終一向不變。指守信用。

3、嚙血沁骨:形容極端誠信。

4、食言而肥:食言:失信。指不守信用,只圖自我占便宜。

5、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信:信用;其:那;可:能夠,行。一個人不講信用,真不明白怎樣能行。指人不講信用是不行的。

6、不輕然諾:輕:輕易;然諾:許諾。不隨便許諾什么。形容人守信用

7、貪而無信:貪婪而又不守信用。漢?應(yīng)劭《鮮卑胡市議》:“以為鮮卑隔在漠北,犬羊?yàn)槿?,無君長帥廬落之居,又其天性,貪而無信。”

8、輕諾寡信:輕易答應(yīng)人家要求的,務(wù)必很少守信用。

9、始終不易:〖解釋〗易:改變,違背。自始自終一向不變。指守信用。

10、士為知己者死:〖解釋〗知己者:了解自我,信用自我的人。指甘愿為賞識自我栽培自我的人獻(xiàn)身。

11、辭立誠:〖解釋〗原指整頓文教,樹立誠信,后多用以指撰文要表達(dá)作者的真實(shí)意圖,不可作虛飾浮文。

12、信守不渝:堅(jiān)守信用不變

13、輕言寡信:謂說話輕率而缺少信用。

14、言而有信:說話靠得住,有信用。

15、背義負(fù)信:指背棄道義,不守信用。

16、斯文掃地: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掃地:比喻名譽(yù)信用地位等完全喪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墮落。

17、信及豚魚:及:到達(dá);豚:小豬。信用及于小豬和魚那樣微賤的.東西。比喻信用十分好。

18、履信思順:篤守信用,思念和順。

19、言必信,行必果:信:守信用;果:果斷,堅(jiān)決。說了就務(wù)必守信用,做事務(wù)必辦到。

20、講信修睦: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講究信用,謀求和睦。

21、寡信輕諾:輕易答應(yīng)人家要求的,務(wù)必很少守信用。

22、言而無信:說話不算數(shù),沒有信用。

24、背信棄義:背:違背;信:信用;棄:扔掉;義:道義。違背諾言,不講道義。

25、棄義倍信:背離信義。謂不講道義,不守信用。倍,通“背”。

26、季路一言:比喻信用極好。

27、一諾千金:諾:許諾。許下的一個諾言有千金的價值。比喻說話算數(shù),極有信用。

28、季布一諾:季布:人名,很講信用,從不食言。季布的承諾。比喻極有信用,不食言。

誠信的成語有哪些篇六

1、恪守不渝:嚴(yán)格遵守,決不改變。

2、千金一諾:諾:許諾。一個諾言價值千金。指守信用,不輕易許諾。

3、誠心誠意:真心誠意。形容十分真摯誠懇。

4、講信修睦: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講究信用,謀求和睦。

5、季布一諾:季布:人名,很講信用,從不食言。季布的承諾。比喻極有信用,不食言。

6、始終不渝:渝:變。自始自終一向不變。指守信用。

7、一諾千金:諾:許諾。許下的一個諾言有千金的價值。比喻說話算數(shù),極有信用。

8、一言九鼎:九鼎:古代國家的寶器,相傳為夏禹所鑄。一句話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說話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9、嚙血沁骨:形容極端誠信。

10、守口如瓶:守口:緊閉著嘴不講話。閉口不談,象瓶口塞緊了一般。形容說話謹(jǐn)慎,嚴(yán)守秘密。

11、真心誠意:心意真實(shí)誠懇,沒有虛假。

12、言而有信:說話靠得住,有信用。

13、誠至金開: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14、說一不二:形容說話算數(shù),說了就不改變。

15、駟馬難追:一句話說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馬拉的車也難追上。指話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必須要算數(shù)。

16、抱誠守真:志在真誠,恪守不違。

17、開誠相見:與人接觸時,誠懇地對待。

18、丹心耿耿:耿耿:誠信的樣貌。形容真心實(shí)意,十分忠誠。

19、正心誠意:原是儒家提倡的一種修養(yǎng)方法,現(xiàn)也泛指心地端正誠懇。

20、赤誠相待:赤誠:極真誠忠誠。以至誠之心待人。

21、一言為定:一句話說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說話算數(shù),決不反悔。

22、脩辭立誠:原指整頓文教,樹立誠信,后多用以指撰文要表達(dá)作者的真實(shí)意圖,不可作虛飾浮文。

23、金石不渝:像金石一樣不可改變。形容堅(jiān)守盟約節(jié)操等。

24、言行一致:說的和做的完全一個樣。

25、完璧歸趙: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趙國。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

26、溫恭直諒:溫恭:溫和謙恭;直諒:性格正直,能諒解人。指和氣謙恭正直誠信的高尚品德。

27、秘而不宣:宣:公開說出。保守秘密,不肯宣布。

28、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即使是十戶人家的地方,也必須有忠誠信實(shí)的人。指處處都有賢人。

29、說一不二:說怎樣樣就怎樣樣。形容說話算數(shù)。

30、淑質(zhì)貞亮:淑:善良;貞:堅(jiān)貞;亮:誠信質(zhì)直。品質(zhì)善良,為人誠信質(zhì)直。

誠信的成語有哪些篇七

1、赤誠相待:極真誠忠誠。以至誠之心待人。

2、一言為定:一句話說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說話算數(shù),決不翻悔。

3、言必信,行必果:信:守信用;果:果斷,堅(jiān)決。說了就必須守信用,做事必須辦到。

4、犬馬之誠:比喻誠心實(shí)意。一般謙稱自我的誠意。

5、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即使是十戶人家的地方,也必須有忠誠信實(shí)的人。指處處都有賢人。

6、丹心耿耿:耿耿:誠信的樣貌。形容真心實(shí)意,十分忠誠。

7、信守不渝:堅(jiān)守信用不變。

8、童叟無欺:貨真價實(shí)抱誠守真:志在真誠,恪守不違。

9、季路一言:比喻信用極好。

10、淑質(zhì)貞亮:淑:善良;貞:堅(jiān)貞;亮:誠信質(zhì)直。品質(zhì)善良,為人誠信質(zhì)直。

11、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君子一言,快馬一鞭):比喻一言為定,決不反悔。

12、言行信果:說了就必須守信用,做事必須辦到。同“言必信,行必果”。

13、誠心正意:心意真誠懇切。形容對人十分真摯誠懇。亦作“誠心誠意”。

14、溫恭直諒:溫恭:溫和謙恭;直諒:性格正直,能諒解人。指和氣謙恭正直誠信的高尚品德。

15、嚙血沁骨:形容極端誠信。

16、一諾千金:諾:許諾。許下的一個諾言有千金的價值。比喻說話算數(shù),極有信用。

17、言而有信:說話靠得住,有信用。

18、誠心實(shí)意:形容十分真摯誠懇。

19、一言九鼎:九鼎:古代國家的寶器,相傳為夏禹所鑄。一句話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說話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20、言信行果:說了就必須守信用,做事必須辦到。同“言必信,行必果?!?/p>

21、誠心誠意:形容十分真摯誠懇。

22、修辭立誠:原指整頓文教,樹立誠信,后多用以指撰文要表達(dá)作者的真實(shí)意圖,不可作虛飾浮文。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diǎn)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誠信的成語有哪些篇八

商鞅立木建信 法的條令已經(jīng)完備,還沒有公布,商鞅擔(dān)心人民不相信自己,就在國都集市南門豎了一根三丈高的木頭,招募能把它遷移到北門的人給他十金。民眾認(rèn)為奇怪,沒有一個敢去搬的,商鞅又說:“能搬的人給他五十金?!?。有一個人搬遷了那根木頭,商鞅就給了他五十金。商鞅用這個來表明自己不欺騙民眾,終于公布了法令。

戰(zhàn)國七雄中,秦國在政治、經(jīng)濟(jì)、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諸侯國落后。貼鄰的魏國就

比秦國強(qiáng),還從秦國奪去了河西一大-片地方。

公元前361年,秦國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決心發(fā)憤圖強(qiáng),首先搜羅人才。他下了

一道命令,說:“不論是秦國人或者外來的客人,誰要是能想辦法使秦國富強(qiáng)起來的,就封 他做官?!?/p>

秦孝公這樣一號召,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干的人。有一個衛(wèi)國的貴族公孫鞅(就是后來 的商鞅),在衛(wèi)國得不到重用,跑到秦國,托人引見,得到秦孝公的接見。

商鞅對秦孝公說:“一個國家要富強(qiáng),必須注意農(nóng)業(yè),獎勵將士;要打算把國家治好,

必須有賞有罰。有賞有罰,朝廷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進(jìn)行了?!?/p>

秦孝公完全同意商鞅的主張??墒乔貒囊恍┵F族和大臣卻竭力反對。秦孝公一看反對的人這么多,自己剛剛即位,怕鬧出亂子來,就把改革的事暫時擱了下來。

過了兩年,秦孝公的君位坐穩(wěn)了想起了改革,改革制度的事全由左庶長拿主意?!?/p>

商鞅起草了一個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 都城的南門豎了一根三丈高的木頭,下命令說:“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的,就賞十兩 金子?!?/p>

不一會,南門口圍了一大堆人,大家議論紛紛。有的說:“這根木頭誰都拿得動,哪兒用得著十兩賞金?”有的說:“這大概是左庶長成心開玩笑吧?!?/p>

大伙兒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沒有一個敢上去扛木頭的。

商鞅知道老百姓還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賞金提到五十兩。沒有想到賞金越高,看熱 鬧的人越覺得不近情理,仍舊沒人敢去扛。

正在大伙兒議論紛紛的時候,人群中有一個人跑出來,說:“我來試試。”他說著,真的把木頭扛起來就走,一直搬到北門。

商鞅立刻派人傳出話來,賞給扛木頭的人五十兩黃澄澄的金子,一分也沒少。

這件事立即傳了開去,一下子轟動了秦國。老百姓說:

左庶長的命令不含糊?!?/p>

商鞅知道,他的命令已經(jīng)起了作用,就把他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了出去。新法令賞罰分明,規(guī)定官職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以打仗立功為標(biāo)準(zhǔn)。貴族沒有軍功的就沒有爵位;多生產(chǎn) 糧食和布帛的,免除官差;凡是為了做買賣和因?yàn)閼卸瓒毟F的,連同妻子兒女都罰做官府的奴婢。

秦國自從商鞅變法以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增加了,軍事力量也強(qiáng)大了。不久,秦國進(jìn)攻魏國的西部,從河西打到河?xùn)|,把魏國的都城安邑也打了下來。

公元前350年,商鞅又實(shí)行了第二次改革,改革的主要內(nèi)容是:

一、廢井田,開阡陌(阡陌就是田間的大路)。秦國把這些寬闊的阡陌鏟平,也種上莊稼,還把以前作為劃分疆界用的土堆、荒地、樹林、溝地等,也開墾起來。誰開墾荒地,就歸誰所有。土地可以買賣。

二、建立縣的組織,把市鎮(zhèn)和鄉(xiāng)村合并起來,組織成縣,由國家派官吏直接管理。這樣,中央政權(quán)的權(quán)力更集中了。

三、遷都咸陽。為了便于向東發(fā)展,把國都從原來的雍城(今陜西鳳翔縣)遷移到渭河北面的咸陽(今陜西咸陽市東北)。

這樣大規(guī)模的改革,當(dāng)然要引起激烈的斗爭。許多貴族、大臣都反對新法。有一次,秦國的太子犯了法。商鞅對秦孝公說:“國家的法令必須上下一律遵守。要是上頭的人不能遵守,下面的人就不信任朝廷了。太子犯法,他的師傅應(yīng)當(dāng)受罰?!苯Y(jié)果,商鞅把太子的兩個師傅公子虛和公孫賈都辦了罪,一個割掉了鼻子,一個在臉上刺上字。這一來,一些貴族、大臣都不敢觸犯新法了。

這樣過了十年,秦國果然越來越富強(qiáng),周天子打發(fā)使者送祭肉來給秦孝公,封他為“方伯”(一方諸侯的首領(lǐng)),中原的諸侯國也紛紛向秦國道賀。魏國不得不割讓河西土地,把國都遷到大梁(今河南開封)。

誠信的成語有哪些篇九

西漢時期,有個大將軍叫李廣。李廣生來口才笨拙,不善言談,可身材高大,膂力超人,精通射箭。

有一次,他到郊外去打獵,忽然發(fā)現(xiàn)前面草叢里有一只猛虎正蹲臥在那里,好像正在等待撲捉食物的時機(jī)。

李廣立刻神情振作,瞄準(zhǔn)老虎,拉弓搭箭,使足力氣“嗖”地射出一箭。這一箭射出,正中要害??墒抢顝V在那等了一會兒,看老虎動也沒動一下,他很奇怪,大著膽子走近,仔細(xì)一看,被射中的不是什么老虎,而是一塊形狀像老虎的大石頭。當(dāng)他尋找射出的那支箭時,發(fā)現(xiàn)那支箭不僅深深地射中了石頭老虎,而且連箭瓴都幾乎看不見了。

李廣自己也感到很驚奇,自己怎么會有這么大的力氣。接著他又連射幾箭,卻始終不能再射進(jìn)去了。

后來,當(dāng)他對別人說起這件事時,人家告訴他說:“見其誠心,而金石為開?!?/p>

這句成語比喻對人真誠,能產(chǎn)生極大的力量。也比喻意志堅(jiān)定,能克服一切困難。

曾子,名參,

孔子

的得意門生。儒家思想就是孔丘通過曾參傳給嫡孫子思,再傳給孟軻,形成孔孟之道的,所以曾參被儒家尊為“宗圣”。

曾子殺豬取信于子的教子故事,在我國廣為流傳。有一天,曾參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兒子哭、鬧著要跟去。曾妻戲哄兒子說:“好乖乖,你別哭,你在家里等著,媽媽回來殺豬炒肉給你吃?!眱鹤勇犝f有肉吃,變更不隨母親去了。

曾參的妻子從街上回來,只見曾參拿著繩子在捆豬,旁邊還放著一把雪亮的尖刀,正準(zhǔn)備殺豬呢!曾參的妻子一見慌了,趕快制止曾參說:“我剛才同孩子說著玩的,并不是真的要?dú)⒇i呀!你看你怎么當(dāng)真了?”曾參語重心長地對妻子說:“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騙不得的。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只學(xué)會父母的樣子聽父母的教訓(xùn)。今天你要是這樣欺騙孩子,就等于教他說假話和欺騙別人。再說,今天你要這樣欺騙孩子,孩子覺得母親的話不可靠,以后你再講什么話,他就不會相信了,對孩子進(jìn)行

教育

也就苦難了。你說這豬該不該殺呀?”

曾妻聽了丈夫的一席話,后悔自己不該和孩子開那個玩笑,更不該欺騙孩子。既然答應(yīng)殺豬給孩子吃肉,就說到做到,取信于孩子。于是丈夫和妻子一起動手殺豬,為孩子燒了一鍋香噴噴的豬肉。兒子一邊吃肉,一邊向父母投去了

信任

和感激的目光。

父母的言行直接感染了孩子。一天晚上,曾子的小兒子剛睡下又突然起來了,從枕頭下拿起一把竹筒向外跑。曾子問他去干什么?孩子說,這是我從朋友那么借來的書簡,說好了,今天還得,再晚也要還人家,不能言而無信啊!曾子笑著把兒子送出了門。

戰(zhàn)國時,秦國的軍隊(duì)團(tuán)團(tuán)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形勢十分危急,趙國國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去求援。平原打算帶領(lǐng)20名門客前去完成這項(xiàng)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個定不下來。這時,毛遂自告奮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強(qiáng)帶著他一起前往楚國。

平原君到了楚國后,立即與楚王談及“援趙”之事,談了半天也毫無結(jié)果。這時,毛遂對楚王說:“我們今天來請你派援兵,你一言不發(fā),可你別忘了,楚國雖然兵多地大,卻連連吃敗仗,連國都也丟掉了,依我看,楚國比趙國更需要聯(lián)合起來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話說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應(yīng)出兵援趙。

平原君回到趙國后感慨地說:“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呂?!?/p>

誠信的成語有哪些篇十

1、誠至金開: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2、季布一諾:季布:人名,很講信用,從不食言。季布的承諾。比喻極有信用,不食言。

3、言行一致:說的和做的完全一個樣。

4、守口如瓶:守口:緊閉著嘴不講話。閉口不談,象瓶口塞緊了一般。形容說話謹(jǐn)慎,嚴(yán)守秘密。

5、嚙血沁骨:形容極端誠信。

6、講信修睦: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講究信用,謀求和睦。

7、丹心耿耿:耿耿:誠信的樣子。形容真心實(shí)意,非常忠誠。

8、千金一諾:諾:許諾。一個諾言價值千金。指守信用,不輕易許諾。

9、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即使是十戶人家的地方,也一定有忠誠信實(shí)的人。指處處都有賢人。

10、一言九鼎:九鼎:古代國家的寶器,相傳為夏禹所鑄。一句話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說話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11、恪守不渝:嚴(yán)格遵守,決不改變。

12、始終不渝:渝:變。自始自終一直不變。指守信用。

13、赤誠相待:赤誠:極真誠、忠誠。以至誠之心待人。

14、抱誠守真:志在真誠,恪守不違。

15、完璧歸趙: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趙國。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

16、一諾千金:諾:許諾。許下的一個諾言有千金的價值。比喻說話算數(shù),極有信用。

17、一言為定:一句話說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說話算數(shù),決不反悔。

18、淑質(zhì)貞亮:淑:善良;貞:堅(jiān)貞;亮:誠信質(zhì)直。品質(zhì)善良,為人誠信質(zhì)直。

19、駟馬難追:一句話說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馬拉的車也難追上。指話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數(shù)。

20、說一不二:形容說話算數(shù),說了就不改變。

21、說一不二:說怎么樣就怎么樣。形容說話算數(shù)。

22、秘而不宣:宣:公開說出。保守秘密,不肯宣布。

23、金石不渝:像金石一樣不可改變。形容堅(jiān)守盟約、節(jié)操等。

24、溫恭直諒:溫恭:溫和謙恭;直諒:性格正直,能諒解人。指和氣、謙恭、正直、誠信的高尚品德。

25、真心誠意:心意真實(shí)誠懇,沒有虛假。

26、誠心誠意:真心誠意。形容十分真摯誠懇。

27、開誠相見:與人接觸時,誠懇地對待。

28、修辭立誠:原指整頓文教,樹立誠信,后多用以指撰文要表達(dá)作者的真實(shí)意圖,不可作虛飾浮文。

29、言而有信:說話靠得住,有信用。

30、正心誠意:原是儒家提倡的一種修養(yǎng)方法,現(xiàn)也泛指心地端正誠懇。

誠信的成語有哪些篇十一

1、始終不渝:渝:變。自始自終一向不變。指守信用。

2、溫恭直諒:溫恭:〖〗溫和謙恭;直諒:性格正直,能諒解人。指和氣謙恭正直誠信的高尚品德。

3、丹心耿耿:耿耿:誠信的樣貌。形容真心實(shí)意,十分忠誠。

4、淑質(zhì)貞亮:淑:善良;貞:堅(jiān)貞;亮:誠信質(zhì)直。品質(zhì)善良,為人誠信質(zhì)直。

5、背信棄義:背:違背;信:信用;棄:扔掉;義:道義。違背諾言,不講道義。

6、信守不渝:堅(jiān)守信用不變。

7、食言而肥:食言:失信。指不守信用,只圖自我占便宜。

8、千金一諾:諾:許諾。一個諾言價值千金。指守信用,不輕易許諾。

9、言而有信:說話靠得住,有信用。

10、童叟無欺:貨真價實(shí)抱誠守真:志在真誠,恪守不違。

11、一諾千金:諾:許諾。許下的一個諾言有千金的價值。比喻說話算數(shù),極有信用。

12、誠心正意:心意真誠懇切。形容對人十分真摯誠懇。亦作“誠心誠意”。

13、背義負(fù)信:指背棄道義,不守信用。

14、犬馬之誠:比喻誠心實(shí)意。一般謙稱自我的誠意。

15、修辭立誠:原指整頓文教,樹立誠信,后多用以指撰文要表達(dá)作者的真實(shí)意圖,不可作虛飾浮文。

16、斯文掃地: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掃地:比喻名譽(yù)信用地位等完全喪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墮落。

17、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即使是十戶人家的地方,也必須有忠誠信實(shí)的人。指處處都有賢人。

18、一言九鼎:九鼎:古代國家的寶器,相傳為夏禹所鑄。一句話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說話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20、棄義倍信:背離信義。謂不講道義,不守信用。倍,通“背”。

21、誠心誠意:形容十分真摯誠懇。

22、信及豚魚:及:到達(dá);豚:小豬。信用及于小豬和魚那樣微賤的東西。比喻信用十分好。

23、輕言寡信:謂說話輕率而缺少信用。

24、辭立誠:〖解釋〗原指整頓文教,樹立誠信,后多用以指撰文要表達(dá)作者的真實(shí)意圖,不可作虛飾浮文。

25、履信思順:篤守信用,思念和順。

26、貪而無信:貪婪而又不守信用。漢·應(yīng)劭《鮮卑胡市議》:“以為鮮卑隔在漠北,犬羊?yàn)槿?,無君長帥廬落之居,又其天性,貪而無信。”

27、言行信果:說了就必須守信用,做事必須辦到。同“言必信,行必果”。

28、始終不易:〖解釋〗易:改變,違背。自始自終一向不變。指守信用。

29、士為知己者死:〖解釋〗知己者:了解自我,信用自我的人。指甘愿為賞識自我栽培自我的人獻(xiàn)身。

30、言而無信:說話不算數(shù),沒有信用。

31、赤誠相待:極真誠忠誠。以至誠之心待人。

32、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信:信用;其:那;可:能夠,行。一個人不講信用,真不知道怎樣能行。指人不講信用是不行的。

33、季布一諾:季布:人名,很講信用,從不食言。季布的承諾。比喻極有信用,不食言。

34、季路一言:比喻信用極好。

35、不輕然諾:輕:輕易;然諾:許諾。不隨便許諾什么。形容人守信用

36、言必信,行必果:信:守信用;果:果斷,堅(jiān)決。說了就必須守信用,做事必須辦到。

37、嚙血沁骨:形容極端誠信。

38、一言為定:一句話說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說話算數(shù),決不翻悔。

39、信守不渝:堅(jiān)守信用不變

40、寡信輕諾:輕易答應(yīng)人家要求的,必須很少守信用。

41、講信修睦: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講究信用,謀求和睦。

42、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君子一言,快馬一鞭):比喻一言為定,決不反悔。

誠信的成語有哪些篇十二

春秋時候,晉獻(xiàn)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異母兄長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亡十九年。

經(jīng)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rèn)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為,就以國君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shè)宴招待重耳,兩人飲酒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dāng)上國君,該怎么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侍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chǎn),晉國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獻(xiàn)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dāng)政的話,我愿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fā)生戰(zhàn)爭,我一定命令軍隊(duì)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zhàn)?!?/p>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dāng)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qiáng)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duì)在作戰(zhàn)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shí)現(xiàn)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duì)后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后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diǎn),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zhàn)的勝利。

誠信的成語有哪些篇十三

1、一諾千金:諾:許諾。許下的一個諾言有千金的價值。比喻說話算數(shù),極有信用。

2、說一不二:形容說話算數(shù),說了就不改變。

3、棄義倍信:背離信義。謂不講道義,不守信用。倍,通“背”。

4、千金一諾:諾:許諾。一個諾言價值千金。指守信用,不輕易許諾。:《史記·季布欒布列傳》:“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5、食言而肥:食言:失信。指不守信用,只圖自己占便宜。

6、正心誠意:原是儒家提倡的一種修養(yǎng)方法,現(xiàn)也泛指心地端正誠懇。

7、誠心正意:心意真誠懇切。形容對人十分真摯,誠懇。

8、誠心誠意:形容十分真摯誠懇。

9、說一不二:說怎么樣就怎么樣。形容說話算數(shù)。

10、溫恭直諒:溫恭:溫和謙恭;直諒:性格正直,能諒解人。指和氣、謙恭、正直、誠信的高尚品德。

11、言而無信:說話不算數(shù),沒有信用。

12、季路一言:比喻信用極好。

13、信守不渝:堅(jiān)守信用不變。

14、信及豚魚:及:達(dá)到;豚:小豬。信用及于小豬和魚那樣微賤的東西。比喻信用非常好。

15、秘而不宣:宣:公開說出。保守秘密,不肯宣布。

16、允執(zhí)其中:允:誠信;執(zhí):持;其:代詞,那個;中:不偏不倚。真誠地堅(jiān)持中庸之道。比喻真正做到恰到好處。:《尚書·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zhí)厥中。”《論語·堯曰》:“天之歷數(shù)在爾躬,允執(zhí)其中?!?/p>

17、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即使是十戶人家的地方,也一定有忠誠信實(shí)的人。指處處都有賢人。

18、履信思順:篤守信用,思念和順。

19、嚙血沁骨:形容極端誠信。

20、講信修睦: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講究信用,謀求和睦。

21、一諾千金:諾:許諾。許下的一個諾言有千金的價值。比喻說話算數(shù),極有信用。:《史記·季布欒布列傳》:“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p>

22、比而不周:比:勾結(jié);周:忠信,相互忠誠信義。指小人只是相互勾結(jié),而不是赤誠地結(jié)交。

23、背義負(fù)信:指背棄道義,不守信用。

24、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一句話說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馬拉的車也難追上。指話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數(shù)。

25、言必信,行必果:信:守信用;果:果斷,堅(jiān)決。說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辦到。

26、完璧歸趙: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趙國。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

27、一言千金:一句話價值千金。常用以形容所言之富有價值。:漢·袁康《越絕書·外傳紀(jì)策考》:“故無往不復(fù),何德不報,漁者一言千金歸焉?!?/p>

28、君子一言,快馬一鞭:比喻一言為定,決不翻誨。

29、金石不渝:像金石一樣不可改變。形容堅(jiān)守盟約、節(jié)操等。

30、一言九鼎:九鼎:古代國家的寶器,相傳為夏禹所鑄。一句話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說話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31、始終不易:易:改變,違背。自始自終一直不變。指守信用。

32、抱誠守真:志在真誠,恪守不違。

33、真心誠意:心意真實(shí)誠懇,沒有虛假。

34、不輕然諾:輕:輕易;然諾:許諾。不隨便許諾什么。形容人守信用。

35、君子協(xié)定:雙方不經(jīng)過書面簽字,只以口頭承諾或交換函件而訂立的協(xié)定,它與書面條約具有同等的效力。本用于國際事務(wù)間,后亦用為事先約定的套語。又稱作“紳士協(xié)定”。

36、守口如瓶:守口:緊閉著嘴不講話。閉口不談,象瓶口塞緊了一般。形容說話謹(jǐn)慎,嚴(yán)守秘密。

37、一諾千金:許下的一個諾言有千金的價值。比喻說話算數(shù),極有信用。

38、背信棄義:背:違背;信:信用;棄:扔掉;義:道義。違背諾言,不講道義。

39、誠至金開: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40、寡信輕諾:輕易答應(yīng)人家要求的,一定很少守信用。

41、輕諾寡信:輕易答應(yīng)人家要求的,一定很少守信用。

42、百約百叛:約:約定。多次訂約,多次背叛。形容毫無信用。用法:作謂語、定語;指人沒有信用。

43、貪而無信:貪婪而又不守信用。漢·應(yīng)劭《鮮卑胡市議》:“以為鮮卑隔在漠北,犬羊?yàn)槿?,無君長帥廬落之居,又其天性,貪而無信?!?/p>

44、誠心誠意:真心誠意。形容十分真摯誠懇。

45、言行一致:說的和做的完全一個樣。

46、一言為定:一句話說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說話算數(shù),決不反悔。

47、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一句話說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馬拉的車也難追上。指話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數(shù)。:《論語·顏淵》:“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薄多囄鲎印まD(zhuǎn)辭》:“一言而非,駟馬不能追;一言而急,駟馬不能及?!?/p>

48、犬馬之誠:比喻誠心實(shí)意。一般謙稱自己的誠意。

49、言而有信:說話靠得住,有信用。

50、丹心耿耿:耿耿:誠信的樣子。形容真心實(shí)意,非常忠誠。

51、一言為定:一句話說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說話算數(shù),決不翻悔。:元·紀(jì)君祥《趙氏孤兒》第二折:“程嬰,我一言已定,你再不必多疑了。”

52、一諾無辭:一口答應(yīng),沒有二話。:清·張南莊《何典》第四回:“再沒有再薦便宜的了,如何不肯?一諾無辭,就同六事鬼去揀了一個黃道好日。”

53、季布一諾:季布:人名,很講信用,從不食言。季布的承諾。比喻極有信用,不食言。

54、千金一諾:諾:許諾。一個諾言價值千金。指守信用,不輕易許諾。

55、季路一言:比喻信用極好。:《左傳·哀公十四年》:“千乘之國,不信其盟,而信子之言,子何辱焉?”

56、斯文掃地: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掃地:比喻名譽(yù)、信用、地位等完全喪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墮落。

57、修辭立誠:原指整頓文教,樹立誠信,后多用以指撰文要表達(dá)作者的真實(shí)意圖,不可作虛飾浮文。:語出《易·乾》:“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yè)也?!笨追f達(dá)疏:“辭謂文教,誠謂誠實(shí)也。外則修理文教,內(nèi)則立其誠實(shí),內(nèi)外相成,則有功業(yè)可居。”

58、輕言寡信:謂說話輕率而缺少信用。

59、赤誠相待:赤誠:極真誠、忠誠。以至誠之心待人。

60、嚙血沁骨:形容極端誠信。:清·顧嗣立《元詩選·丁孝子鶴年》:“先是生母馮阻絕東村,病死……嚙血沁骨,棺斂以葬?!?/p>

61、淑質(zhì)貞亮:淑:善良;貞:堅(jiān)貞;亮:誠信質(zhì)直。品質(zhì)善良,為人誠信質(zhì)直。

62、開誠相見:與人接觸時,誠懇地對待。

63、駟馬難追:一句話說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馬拉的車也難追上。指話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數(shù)。

【本文地址:http://www.mlvmservice.com/zuowen/2191258.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diǎn)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