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語文生本課堂教學設計(四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03 11:25:56
最新語文生本課堂教學設計(四篇)
時間:2023-04-03 11:25:56     小編:zdfb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語文生本課堂教學設計篇一

張苑

一、小組合作興趣濃,讓孩子學會學習。

從一年級下學期開始,我就大力推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將全班分成九個組,分而治之。每個組四名成員,1號是特優(yōu)生,擔任大組長,負責管理全組,具體工作有檢查組員課文預習情況和背書,組織好每次課堂上的交流和展示,做好記載;2號是學困生,坐在1號旁邊,便于得到大組長的幫助;3號是小組長,負責檢查每天的課外閱讀情況,收發(fā)作業(yè)本;4號是中等生,也是一只潛力股。組內可以競爭,如果3號各方面超過了1號,可以提升為大組長,如果4號超過了3號,可以提升為小組長。這種競爭機制給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了前進的動力。小組內分工明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我們還制定了有關課堂紀律、課內外學習等多項管理規(guī)定,采用加減分獎勵辦法,每周評一次優(yōu)勝小組,給學生獎勵點贊卡。課堂上,從組長如何組織、安排學習任務到組員之間如何配合學習,我都做了細致的指導,具體的要求,從讀課文、認生字、識記字形到上臺展示,孩子們在組長的帶領下,一步一步地完成學習任務,扎實而有效。這樣一來,無論是課前的誦讀,還是課堂上小組交流展示,一切都井然有序。無論是課堂作業(yè)還是課外作業(yè),總是按時交到講臺上。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已日漸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已逐步養(yǎng)成,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學會了學習。

二、轉型作業(yè)花樣多,讓孩子愛上學習。 在家庭作業(yè)方面,我們摒棄了以往機械重復的抄抄寫寫的作業(yè),將讀、背、說、寫、畫有機結合起來,全方位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具體類型有:

1、堅持每天閱讀半小時。一是讀自己購買的課外書籍,二是搜集一些和課文內容相關的文章和資料進行閱讀,即以讀引讀,在閱讀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我們利用課前三分鐘和課外活動時間進行的講故事展示、閱讀分享和好書推薦等活動,讓學生在展示分享的過程中享受到閱讀的樂趣,激發(fā)閱讀的興趣。

2、鼓勵學生多讀多背,積累祖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古詩詞。上半年背完了學校統(tǒng)一發(fā)的《朝讀經(jīng)典》,下半年我們不僅背完了新課標要求的二年級的必背篇目,還提前背完了三年級要求背誦的篇目,每個學生還自己購買了一本《小學生必背古詩詞75首》,已經(jīng)有個別學生已經(jīng)背完了,正在向《唐詩三百首》進軍。我們分階段制定背誦目標,完成任務就給與加分,獎勵點贊卡,這樣大大激發(fā)了學生背誦的積極性。在這次區(qū)域詩詞大賽上,我校低年段選手就一舉奪魁,這也歸功于平時的積累。

3、繼續(xù)開展口述日記。自從一年級我們開創(chuàng)了口述日記之后,在榜樣引領、優(yōu)秀展示等激勵措施下,之前的星星之火已經(jīng)燎原。我們讓孩子們用日記記錄下生活中的喜怒哀樂、讀書收獲,發(fā)揮想象,仿編兒歌、續(xù)編故事等等,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想象、表達能力,為今后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讀著孩子的日記,仿佛看到那一張張可愛的笑臉;讀著孩子的日記,仿佛被孩子帶進了大自然;讀著孩子們的日記,仿佛跟著孩子去旅行;讀著孩子的日記,我們會被他們那天真的語言逗笑,仿佛回到了童年;讀著孩子們的日記,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個孝順、懂事的孩子;讀著孩子們的日記,我們就能感受到孩子們成長中的喜怒哀樂。

4、除了閱讀之外,我們還根據(jù)課文內容,整合美術學科,布置一些親子手工類的作業(yè)。家長和孩子一起買手工材料,一起來一次“奇思妙想”,一起做手工,一起辦學習小報,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孩子的動手動腦能力,也加強了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親子交流,培養(yǎng)了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感情??偠灾覀兏淖兞俗鳂I(yè)的面孔,通過多樣化的作業(yè)讓孩子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三、爭當讀書小達人,讓孩子愛上閱讀。

學期初,我們制定了“讀書小達人”評比細則,從課文過關、課外閱讀、經(jīng)典背誦、課前展示四個方面來進行評比,將課內課外閱讀有機結合,從讀、背、講等不同的方面來綜合評定,既有對學生閱讀態(tài)度的肯定,也有對學習能力的考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我們每月一評比,根據(jù)得分的高低評出讀書小達人5名,在后進生中評出讀書達人進步獎2名。一學期一總評,將每月的得分加起來,得分前十名被評為班級書香學生。每次的評比都頒發(fā)我們自制的獎狀,獎勵點贊卡,極大地調動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

四、課前展示顯身手,為孩子插上成功的翅膀。

本著“以生為本”的理念,給學生搭建一個展示自我、張揚個性、施展才華的舞臺,我堅持開展課前三分鐘展示活動,每節(jié)課一個學生,全班學生輪流展示,以此激發(fā)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和競爭意識。可以講書上的故事,也可以講自己生活中的故事。每次預備鈴一響,輪到的同學就會主動走向講臺,落落大方地開始自己的展示。展示后,由其他同學對展示者做出點評。有的是針對展示者的表現(xiàn)進行點評,有贊揚也有提建,有的是針對所講的內容進行補充或質疑,還有的聽了故事,還能談談自己的感受或收獲,點評的水平可以說是日益精湛,真可謂“一人展示,全班受益?!辈粌H讓孩子有了自我展示的機會和舞臺,還讓其他孩子增長了課外見聞,培養(yǎng)了認真傾聽的好習慣,為孩子的一生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五、期末考試大變臉,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

本學年,我們大膽改革創(chuàng)新,摒棄了多年來一張考卷定乾坤的做法,將筆試與口試相結合,全面考查學生學業(yè)水平。我們將背誦、朗讀、講故事定為口試項目,采用現(xiàn)場展示評分的辦法進行,還請來了家長當評委,讓家長也參與到學生的學習管理中。背誦主要考查的是本冊語文書和新課標增加的古詩篇目,學生以抽簽的形式?jīng)Q定背誦篇目;朗讀主要是考查學生的識字、朗讀水平,以語文書后面的補充教材作為考試材料,學生逐個上臺展示朗讀,其他學生從正確、流利、有感情三個方面進行點評,評委評分;講故事是對學生平時課外閱讀以及表達能力的一個檢測,要求學生在平時的課外閱讀里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故事,或是自己生活中發(fā)生的故事講給大家聽。本次考試方法和內容的改革創(chuàng)新,充分體現(xiàn)了我們在推廣大閱讀,實施作業(yè)轉型和生本教育方面的研究與轉變,以考促學,以考促教,以考促轉型。

語文生本課堂教學設計篇二

生本教學總結

本學期在學校教導處的精心組織和安排下,我們繼續(xù)進行了生本教育實驗,本著“一切為了孩子”的研究和探索,更好地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其實開始我并為認識到生本的內涵,但經(jīng)過一學期來的實驗,我的收獲是:生本教育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交流的平臺,生本教育為學校、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提供了一個能力自我提升的機會,生本教育也為教師、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自我解脫、自我創(chuàng)新的大舞臺,真正實現(xiàn)了國家提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減負”功能,做到了尊重學生,給了學生更多的發(fā)展空間。

1、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要從“授業(yè)”中解脫出來。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洗腦”,生本教育理念已被大家所接受,生本實驗班得到大家的共同關注,生本教育氛圍已經(jīng)形成。

2、“先做后學、先會后學、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生本教育模式已經(jīng)形成;同時進行生本推進會,使我校生本教師很快適應和掌控了課堂,學生課堂學習情緒高漲,小組學習、全班交流井然有序?!按蟾惺?、小認識、勤熟悉”是生本教育的體系,所以從一開始,要求學生進行大合作探究,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特別高。

經(jīng)過半學期的實驗,生本班已經(jīng)取得可喜的成績: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學習情緒空前高漲,求知欲強,表現(xiàn)欲強,口頭表述清晰據(jù)理,教師掌控課堂,駕駛課堂能力強,真正實現(xiàn)教師教的輕松、學生學的愉快。其他班級的科任教師感慨:生本課堂居然有這么大的活力,生生互動、生生互學,教師不教而教,簡直是太好了。生本的老師說:“感覺我的學生太棒了,生本課堂輕松真實,沒有說教傳輸?shù)睦圪樂爆崳臼刮医饷?,生本使我心態(tài)年輕?!鄙?,曾經(jīng)使我擔心:不考試檢測能出成績?課堂亂哄哄能出質量?今天,生本使我看到了教育的春天,生本使我堅定了步伐、挺起了胸膛。生本是“好東西”,生本使我們教師教師解放,生本使我們教師心態(tài)年輕,生本激活了課堂。

2011——2012學年度第一學期

生本課題總結

昆侖中學

盧乃君

2012.1.12

語文生本課堂教學設計篇三

語文生本教學案例

生本課堂,應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引發(fā)學生質疑,體現(xiàn)學生積極、自主學習的欲望,真正落實學生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而現(xiàn)實課堂上,一般還是教師強勢引導、學生被動學習,即使有生成的火花,也會被教師及時撲滅或置之不理,以防脫離自己的備課思路或影響課堂教學進度。以下幾則案例,從不同側面體現(xiàn)了“生本”與“非生本”教學的區(qū)別。

【案例】一:

一位教師上《桂花雨》一課時,先帶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靜夜思》《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回鄉(xiāng)偶書》《月夜憶舍弟》,然后問學生:“你讀了有什么感受?這些詩歌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學生回答說:“情意濃濃,表達了詩人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薄笆堑?,這種情感叫‘鄉(xiāng)情’。今天我們欣賞一篇思念家鄉(xiāng)的文章《桂花雨》?!敝?,教師出示課題。我想,假如我們讓學生直接從課文《桂花雨》的整體朗讀中獲得“鄉(xiāng)情”的感悟,而不是讓學生帶著古詩里的“鄉(xiāng)情”進入《桂花雨》,假如把這四首古詩放在學完課文后來朗讀,讓學生滿懷《桂花雨》里的“鄉(xiāng)情”,借用古詩來表達,那該多好??!

為什么在學習新課文時,我們總會習慣地組織主觀色彩很強的“導入”?一般情況下,上述課例中的“導入”不會是學生心理準備的需要,“鄉(xiāng)情”這個文本主題的感悟也不需要這樣去鋪墊??雌饋砗苷5摹皩搿眲幼?,其實消減了學生的學習機會,是典型的“怕孩子跌倒”的行為。學生需要什么?學生學習的起點在哪里?學生自己能做什么?基于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我們需要這樣的思考。梳理語文課堂遠離“生本”的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有“三多三少”:多媒體課件內容預設多,詞語教學的“組

合拳”打得多,導入新課“主題先行”多;學生資源的有效利用少,小組合作學習的機會少,課堂上學生動筆書寫的時間少。

【案例】二:

實踐“生本課堂”,我們選擇的突破口是“讓更多的學生當小老師”。教學《牧童》時,我們設計的活動是“點詞讀句”———第一個詞由老師點,然后小老師上臺點。意想不到的是,在老師點了“臥”之后,小老師非常聰明地點了“鋪”“弄”兩個詞語。真的很開心,稍不留神,我們又要去講學生已經(jīng)懂的東西了。本課教學還有一個更大膽的嘗試———我們把教學參考資料上的“教材分析”,稍加整理后印發(fā)給學生,熟讀課文后,讓他們邊看詩文,邊看分析資料,然后交流:哪些分析你覺得很有道理?哪些分析你不能理解?最后,讓每個學生獨自修改成一篇“讀后感”。課堂上,學生表現(xiàn)出來的能力,讓我們不得不承認:以前,教師在備課時仔細學習教材分析,學生有了資料,也一樣能做。讓孩子與老師一樣,直接從分析材料中獲得信息,那么,之后的教學活動的組織,應該有大的調整了。不然,課堂上仍熱熱鬧鬧地問

答,就是在重復學生已知的東西。

為了讓更多的學生做小老師,我們試圖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加重分量。教學《與象共舞》時,我們把平時收集的一段四人小組合作輪讀課文的錄像,投放到大屏幕上,要求大家借鑒并嘗試著讀《與象共舞》。這篇由5個自然段組成的課文,第一位同學讀第1、2自然段,其他同學每人一自然段。讀的時候,要像錄像上的同學那樣,拿好書,放開聲,讀清楚。聽的同學,要像老師一樣,讀得好的地方要表揚,讀不好的地方要幫助。孩子們合作輪讀課文,每個讀的同學都放聲地認真讀,聽的同學認真聽,并且或欣賞或給予了幫助。一段短短的錄像,卻為孩

子提供了小組共讀的范型,使大家學有樣子了。

語文生本課堂教學設計篇四

生本教學工作總結

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中,日子一天天過去了,一學期又要結束了。我擔任五(2)語文今年已是第五個年頭了。這五年來我充分利用生本理念,教學中雖說沒什么經(jīng)驗,但我還是有自己的心得。生本教育以“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創(chuàng)造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育資源。生本帶著創(chuàng)新而來,載著和諧而歸,讓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分享著課堂教學的簡單,品味著師生和諧相長的成功與喜悅。

幾年的生本教育,讓我深有感觸。生本理念下的語文自然真實,輕松和諧,就像常掛在嘴邊的話語:簡簡單單教語文,踏踏實實學做人。

一、“有困難找學生”——全面依靠學生

無論對于執(zhí)教者還是學習者,這種溫暖來自“一切依靠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相信學生”的生本理念。生本的民主與平等,便備課變得那么簡單。記得當時學生用了一節(jié)課時間,把初讀感知的課文內容概括得有條有理,并提出了許多值得深思探究的話題,孩子們的質疑和思考,足可以成為他們課外閱讀和主題研討的依據(jù)。

有困難找學生,以學定教,不教而教,就這么簡單!它尊重了學生實際理解的水平,也見證著學生是豐富的教育資源。這種教學雙邊的雪中送炭,本身就是一種和諧,一種默契,更是一種教學的充實!

二、學生自定步調——高度尊重學生

可謂“四兩撥千斤”,生本的課堂學習過程線索清晰,學生上課得心應手。曾經(jīng)有人取笑說:生本的課堂從來就是三步走:“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你怎么知道的?”“學完課文,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也許我們真是這樣走過來的,學生們也都約定俗成:學一篇課文,首先得整體感知,了解內容,查閱相關資料;接著是重點口味,體會思想;然后是閱讀拓展的交流、運用與延伸。教師抓住主線適時加以點撥,可以讓課堂學習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教與學產(chǎn)生共鳴,游刃有余、揮灑自如。

三、教師“不現(xiàn)自我”——充分展示學生。

郭思樂教授認為,相對于學生生命體,教師應該是一個“牧者”。教師的意義僅僅是激發(fā)和引導,教師的作用就像是在點燃火把,而不是過去所認為的“灌滿一壺水”。我們的課堂不再是教師的滿堂灌,而是教師點燃激情,讓課堂成為學生燃燒學習熱情的舞臺。

1.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討論是生本教育常規(guī)的課堂教學方法。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同學們盡展學習的風采,他們引經(jīng)據(jù)典,旁征博引,從別人講到自己,從遠古談到今天,從過去說到現(xiàn)場,從怪誕悲觀論述到積極樂觀。他們上下互動,取長補短,相互糾正,相互完善,和諧有序,時不時來一陣熱烈的討論,時不時又是一番擲地有聲的論說。作為教師,我此時只是個專注的旁觀者,充當及時點撥、組織、參與、配合的角色,促使課堂學習各層面實現(xiàn)超越與突破。我個人認為,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不需要太多的求全求美。只要把握好學生學習熱情的導火索,就能引起教學的共鳴。

2.以讀引讀、讀說結合,讀寫相輔是生本語文的重要策略。生本教育的獨特魅力就在于,以學定教,不教而教,引領學生自覺熱情地投入學習,學會閱讀,學會感悟,學會品味,獲得道德品質與學習能力的相應提高。因此,教師無需預設太多,只需要以學生的知識儲存和認知水平為起點,根據(jù)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進行恰如其分地誘導。學生在真實反饋自身閱讀感悟的同時,自然會理解、內化、遷移,無聲地積淀人文品質。

五年級,更多的是讀有所悟、讀寫相輔,力求全面的提升。從小廣泛地讀書,是兒童豐富思想的重要保證。思想豐富了,發(fā)表見解時就呼之欲出、滔滔不絕了。這是生本語文教學倡導從獨立自主地大量識字到積極主動地廣泛閱讀。再到輕松自如地發(fā)表見解。最后情不自禁地執(zhí)筆寫作的美好境界,是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例如,《兵馬俑的個性》讓學生深深感受中華民族悠悠幾千年的歷史??凝聚的思想,讓學生下筆成文,同學們爭著訴說閱讀感悟的收獲,他們的習作流瀉著學習生活的情趣,記載著童年純真的印記。

四、靜待花開——教學評價和諧簡單。

所謂評研,就是評價、研討,由學生自行發(fā)現(xiàn)學習上的問題,通過小組內自主合作的交流、研討,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每個單元的課文學習后,學生都要針對自己的學習弱項,自行出題,與同學交換做題,相互評改,自行建構知識體系。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樂此不疲地充當老師與學生的雙重角色。他們既是接受考評的學生。又是考評別人的老師,這種角色的并存,讓應試教育“談考色變”的緊張焦慮轉化為生本評研的樂此不疲?!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種對學習評價的喜好就是學生發(fā)展的源頭活水!

作為教師,再也不用挖空心思去出題考倒學生,更不用在題海中帶領學生艱苦跋涉,只要做個旁觀者,關注學生的評研過程,學生就能自覺地在評議中識別學習的優(yōu)劣,在研究中學會取長補短。評價走向生本,和諧又簡單。我們不求高分,但求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所以,我們需要更多的等待。

每一種花,遺傳基因的不同,決定她是國色天香的牡丹,還是清香怡人的茉莉;是常開不敗的三角梅,還是轉瞬即逝的曇花。每一朵花,承受的陽光雨露不同,決定她的花期或長或短;或盛開于春夏,或怒放于秋冬。

是花,總有盛開的時候。即使花季已過。也會在合適的時機綻放一生最明艷的美麗。同樣的道理,只要是正常人,總有開竅的一天。因此。不要急于拔苗助長,只需提供足夠養(yǎng)分。然后靜靜等待,就像守候一朵花悄然開放??耐心地靜候花開,更能體驗到教與學共同成長的真正和諧。也更能真實地感受生本理念下簡單的“牧者”的幸福。

【本文地址:http://www.mlvmservice.com/zuowen/2179369.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