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古城導游詞50字匯總(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01 17:05:58
大同古城導游詞50字匯總(3篇)
時間:2023-04-01 17:05:58     小編:admin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大同古城導游詞50字篇一

大同云岡石窟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方石雕藝術寶庫,是國內(nèi)外學術界公認的與甘肅敦煌石窟的莫高窟、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齊名的中國"三大石窟"之一,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據(jù)史書記載,云岡石窟開鑿于公元460年前的

北魏王朝,共有洞窟45個,現(xiàn)存佛教造像51000余尊,佛龕1200多個。依據(jù)武周山勢自然起伏,云岡石窟又分為東、中、西三部分,今天我們著重參觀第5、6窟和被譽為云岡石窟的外交官和代表作的第20窟。下面我們從第5、6、窟開始參觀。

云岡石窟的第5、6窟是毗連一體的一組雙窟。是云岡石窟最精彩、最為壯觀、最具代表性的石窟。第5 窟的洞窟開頭為橢圓形的草廬式,分前后兩室。進入后室,首先感覺這一洞窟十分高大,中央這尊兩腿雙盤的大像高達17米,為云岡石窟的第一大佛。大佛著褒衣博帶,通肩袈裟,頭頂為藍色螺鬢,佛像面部輪廓清晰,白毫點朱,細眉長目,鼻準方直,雙肩垂耳,給人以一種端莊、肅穆、慈祥之感。由于后世為了積功德造福,對這尊佛像敷了厚厚的泥裝,再塑了金身,可惜的是,我們看不到原始的北魏石雕的形態(tài)了。第5 窟的佛像布局為三世佛,中央的坐佛為釋迦牟尼佛,佛像的右邊這尊立佛是未來佛,由于這尊佛身上泥裝的脫落,我們得以目睹原始的北魏石雕藝術的風采。第5 窟值得讓大家欣賞的還有,在窟室南壁 門拱上方兩層高約1米的8尊石雕佛教造像和拱門東側雕有菩提樹和樹干下二佛對坐的石雕佛像,雕刻十分精美。 下面我們參觀第6窟。

第6窟被為云岡石窟的"第一偉窟"。窟平面呈正方形,后室呈回字形,窟正中鑿一方形塔柱,塔柱稿約15米,它分為上下兩層。整個洞窟雕飾富麗堂皇,洞窟的四壁雕滿了佛像、菩薩、羅漢、飛天、供養(yǎng)人和瑞鳥、神獸、花卉等,這是一座熱鬧擁擠、琳瑯滿目、美妙神奇的佛國世界。由于雕刻技藝極為精湛,雕刻內(nèi)容十分豐富。第6窟被譽為云岡石窟的"第一偉窟"。你看那四塔柱上層的接引佛。整個四壁加上塔柱一共15尊,和下層大龕的5尊佛像,都采用近似圓雕的高浮雕刻法來增加佛像的立體感。在中心塔柱上層4個角和4 個9層塔柱和上層中心的四方立佛,更是采取了具有鏤空雕刻法。在中心塔柱的塔腰和四壁上,獨具匠心的仙人們利用有限的壁畫,用淺浮和高浮雕相結合的手法,以塊浮雕的形式連接排列,形象而生動的雕刻了33幅釋迦佛陀本生的故事圖,吧釋迦牟尼佛的生平事例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

接下來我們來到第20窟,第20窟就是被譽為云岡石窟的外交官和代表作的露天大佛,經(jīng)歷了1000多年的洞窟坍塌之后,這尊高達13.7米的大佛就端坐在光明之中了。大佛雕刻于1542年前,她的圓潤的發(fā)髻,寬闊的額頭,細纖的長眉,方直的鼻梁,垂直的雙耳,雕刻的極其自然,那充滿了無窮智慧的雙眼是那樣的安詳和寧靜。這尊佛像在端莊之中含著俊秀,在慈祥之中藏著莊嚴,在智慧之中有露著敦厚。堪稱妙相之佛,傳神之佛。作為云岡石窟5萬余尊佛像的代表,她不辭勞苦,年復一年的用佛祖那博大的仁愛撫慰著蕓蕓眾生。

好了,主要洞窟的已經(jīng)向大家介紹完了,下面請大家自行游覽,靜靜的體會佛國世界的靜謐和偉大吧。

大同古城導游詞50字篇二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歡迎您們來到有著?鹽茶古道,長壽古鎮(zhèn)?之稱的大同鎮(zhèn)檢查指導工作(旅游觀光),(自我介紹)。現(xiàn)在各位所站的地方就是古鎮(zhèn)的入口處,大家前面所看到的就是大同古鎮(zhèn)了。東晉穆帝永和年間(公元345年),在今赤水設臵安樂縣,大同這里就有居民集聚,古時叫蠻峒子場,南宋時叫大洞場。清末時,大洞場赴日留學生陳玉生、陳玉昆在日本留學期間受孫中山、黃興等人思想影響,學成回國后,服務鄉(xiāng)祉,便將大洞場改為大同場,意在響應孫中山先生所倡導的?世界為公,天下大同?的思想。于是才有了今天大同鎮(zhèn)的鎮(zhèn)名。

古鎮(zhèn)入口到陳貢珊碑——

大家現(xiàn)在看到的這條河是赤水河的一級支流——大同河,大同河古為蠻峒河,又名鰲溪、勞溪、厚溪、竹溪。鰲,是龍的孩子,?一龍生九子,九子都姓鰲?。大同河作為龍的孩子,源自四川省敘永縣,在切角埡處匯入赤水河,赤水河在四川合江匯入母親河長江。大同河干流全長60公里,流域面積1040平方公里,全河落差89米。經(jīng)赤水境為25公里,流域面積185平方公里,落差45米。在上個世紀陸路交通還不便捷時,這條河是一條重要的水路交通運輸通道。

大同古鎮(zhèn)是典型的山水古鎮(zhèn),也是貴州省歷史文化名鎮(zhèn),是所轄區(qū)域地理位臵和經(jīng)濟文化中心,交通要沖,軍事?lián)c。它和其它古鎮(zhèn)一樣,串架接廬,對面鋪店。它與眾不同的是有著依山就勢的街道,立柱木板壁街面,臨溪鴿籠式吊腳樓,淳樸敦厚的民風。慶幸的是,__大串連時公路還不通大

1

同,紅浪尚未波及到被鄉(xiāng)民深藏著的‘四舊’,才有今天的古廟、古碑、古牌坊,才有吊腳樓的木雕、瓜望、檐撐、閣樓,才有今天的古樸民風、鄉(xiāng)土民俗。正因為大同鄉(xiāng)民的人心存古,這些不能再生的文物、千百年傳承下來的文化遺產(chǎn)才得以保護,才有今天大家看到的完美的大同古鎮(zhèn)。

陳貢珊碑——

大家看到這里立有幾塊碑,當?shù)厝撕斑@里叫碑灣。碑灣有四塊大石碑,三塊德政碑一塊義渡碑。它紀錄了三個清代官員和一個開明紳士為大同古鎮(zhèn)鄉(xiāng)民所做的貢獻,每塊碑都有一個傳奇的故事。

第一塊碑是?清封朝議大夫陳貢珊先生紀念碑?,碑高3.5米,寬1.6米,厚0.4米。據(jù)專家考證,該碑為全省現(xiàn)有最高的單體石碑,為遵義市文物保護單位。中間大字為柳體楷書?清封朝議大夫陳貢珊先生紀念碑?。兩旁小字,是前清甲午科舉人王家槐為紀念碑撰的敘文。每側7行,共14行。每行48字,計624字。

陳貢珊,仁懷廳大洞場人。他在地方政績卓著,清朝皇帝誥封他為?朝議大夫?(文階從四品,相當于現(xiàn)在的全國政協(xié)常委員。)后代陳玉生、陳玉昆和侄兒陳念貽,均為清末日本留學生。三人在日本時與孫中山先生、黃興先生有過交往。三人回到家鄉(xiāng)造福鄉(xiāng)址。

碑文記敘了陳貢珊在大同古鎮(zhèn)組織團練、保境安民、重視教育、開文明風尚、教化鄉(xiāng)民等業(yè)績。陳公的所作所為,雖受時代局限。但許多東西,現(xiàn)在為官者可以借鑒,民眾可以學習。

(導游要熟讀《清封朝議大夫陳貢珊先生紀念碑》白話文,便于游客提出些問題好答復。)

2

第二塊碑是?□(永)葆遺愛。道光乙已年春三月吉旦,平樾峰大老爺?shù)抡?,河西里士民約客公立。?這塊碑是河西里的士大夫、庶民、商客為道光二十三年(1844年)五月任仁懷廳直立同知平樾峰平大人樹的德政碑。平樾峰號平翰,浙江山陰縣人,監(jiān)生出生。平大人道光二十四年十月卸任。這碑是道光乙已即二十五年(1845年)三月立的,平大人已卸任半年。

第三塊是?同治庚午菊月,欽加知府銜奏署、貴州仁懷直隸軍民府正堂敖大老爺?shù)抡游骼锸渴s客公立。?是河西里(河西里轄丙灘一甲,大洞二甲,大壩山三甲,寶源四甲。)的士大夫和庶民、邀約外來經(jīng)商設號的各位,一起為同治八年(1870年)十二月上任仁懷直隸同知敖京友敖大人樹的德政碑,同治的庚午是同治九年(1871年)九月立的碑。敖京友字蘭生,四川榮昌縣人,副榜出生。同治十年(1872年)卸任。----

第四塊碑是?民國二十九年歲次庚辰全月下浣吉旦,廖公義渡。?是1940年臘月,下浣(每月30天,前10天為上浣,中10天為中浣,后10天為下浣。)立的。是為了紀念清代監(jiān)生廖輔元的,他為關灘渡口捐舍錢和田地來開支渡工工資,鄉(xiāng)民懷念他的義舉,為他刻碑以昭后世。

?天地之間有把稱,這稱砣就是老百姓?這歌詞不假。古鎮(zhèn)百姓和天下百姓一樣,只要誰為他們做了一點好事,百姓會感恩戴德,樹碑立傳。百姓懷念清官,憎恨貪官污吏,體現(xiàn)古鎮(zhèn)鄉(xiāng)民愛憎分明的美德。畏威懷德,是古鎮(zhèn)百姓的肚量。古鎮(zhèn)百姓就是這樣淳樸善良。

路邊竹欄桿——

外用竹子,內(nèi)部挖空,填筑水泥,美化景觀,保護安全,從碑灣到下碼頭共400多米長。

3

碼頭黃葛樹到三口之家處——

有古樹的地方就有人家,這是大同古鎮(zhèn)的特色。建房的人選擇枝粗葉茂的樹旁修房有三個理由(可以采用提問式):一是樹子都這樣茂盛,這里的土地一定肥沃,附近的土壤一定適合農(nóng)作物生長;二是水源一定好;三是樹大葉茂可遮陰,樹下是休閑的好地方。

三口之家處——

大家來看這三根黃桷樹,都有兩、三抱大,樹頭的粗根緊緊地抱著大同河岸的石頭,樹干、樹枝斜傾伸向河面。有兩棵樹的主枝相互扣合在一起,像老夫婦枯皺的手臂挽在一起,是攙扶,是依靠,是廝守,是永恒戀情,倆老恩恩愛愛,執(zhí)著忠貞。更為奇怪的是,在兩棵樹間的石頭上長了一棵一尺直徑左右的小黃桷樹。像它倆的獨生子,在它倆的翼下茁壯成長。這?三口之家?,住居是那么簡陋,家業(yè)是那么脊貧,沒有土地,卻不離不棄死死地抱著這塊鄉(xiāng)土。

老來得子---

看此處有棵枝葉茂盛的黃桷樹,而在它的旁邊則有棵正在茁壯成長的小樹,老人們愛這兩棵樹取了個?老來得子?的名字,我想這意味著發(fā)展,象征著與時俱進。

青蛙石

解放前,地方老大立碑,挑米夫每人舀出一碗米放在這里,方可經(jīng)過。大同河經(jīng)過大同古鎮(zhèn)而出赤水河,大同古鎮(zhèn)鄉(xiāng)民利用大同河運輸,是通過碼頭來接觸河道的。古鎮(zhèn)河邊建了三個古碼頭。沙灣有個沙灣碼頭,是渡口和挑水碼頭;田彎頭洞子碼頭叫上碼頭,是馬鞍石灘口上面的小船碼頭;

4

這個月亮潭邊的叫下碼頭,是停船舶、竹木筏和運儲物資的碼頭,運往四川敘永、古藺的鹽,船裝到這里再啟上岸,人工從播敘古道運去的。

同天同地各春秋---

(下碼頭旁)大家看這三棵黃葛樹樹,每根相距不到20米,它們的根都在河邊的石頭上,相互串繞。就是說?根連根,枝牽繞?。都吮吸著古鎮(zhèn)的甜水,沐浴著大同的陽光,享受著鄉(xiāng)民的呵護。但這三棵的葉芽萌發(fā)期不同。當這棵樹剛爆芽,另一棵則是葉綠茂盛,還有一棵的葉便枯黃凋謝,同一時間演繹著春、夏、秋、冬四季葉的變化。它是怕游人欣賞古樹時感到單調(diào),只覺春天美,而忘記了蕭殺秋風;只戀夏日濃密樹葉下的陰涼,而忘記嚴冬凋零的疏枝;也不要只為冬枝而嘆息,它在冰雪中孕育春芽,越過寒冬,換上青翠欲滴新衫。這又和大同人三代人各執(zhí)其事竟有如此的相同。大家給了這三棵樹一個雅號?同天同地各春秋?。

石碾盤——

原是油坊,做桐油和茶油,桐油做為桐油燈的燈油之用,是采取山上桐梓樹的果子榨取而來。茶油做為飲食之用,是采集山上茶樹的果子榨取而來。將采來的果子烘干,放在石碾盤上將其碾碎后蒸熟,最后榨成油。

后又是米坊、鐵鋪、染坊、糟坊(酒坊)。 下碼頭---

從大同下街入場口下坡到大同河邊,是一條寬闊的石級大道,是行人通道??勘诎脒吺切逼?,便于板車通行。碼頭到街口長33米,寬4.5米。臨水幾級石梯是半圓形平臺,半徑為11.5米。大家看平臺左側這一堆天然巨石,巨石上鑿有石鼻眼、石樁,是拴船筏之用。從石鼻眼的光滑程度,石樁

大同古城導游詞50字篇三

朋友們,今天我們要游覽的景點是大同的九龍壁。游覽時間2小時左右,游覽過程中請不要拍照,更不要觸摸壁身。現(xiàn)在呢,請大家再次核對一下旅游車牌照和小張的手機號,有什么事情請及時與我聯(lián)系。

九龍壁建于明代洪武末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個兒子代王朱桂府前的照壁,與北京故宮九龍壁、北海九龍壁合稱為“中國三大九龍壁”??上醺诔绲澞┠隁в诒?。九龍壁因隔和陽街而立才得以保存。20xx年6月25日,大同九龍壁作為明代古建筑,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九龍壁座南朝北,東西長45.5米,壁高8米,厚2.02米,是中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一座龍壁,堪稱中國九龍壁之首。壁頂覆蓋琉璃瓦,頂下由琉璃斗拱支撐。壁面由426塊特制五彩琉璃拼砌而成,9條飛龍氣勢磅礴,飛騰之勢躍然壁上。兩側是日月圖案。龍的間隙由山石、花草圖案填充,相映成趣。壁底是須彌座,高2.09米,上雕41組二龍戲珠圖案。腰部由75塊琉璃磚組成浮雕,有牛、馬、羊、狗、鹿、兔等多種動物形象,生動活潑。九龍壁最美的時候是朝陽升起之時,那時的九龍壁沐浴在耀眼的光輝里,巨龍仿佛在流云中穿行,猶如真龍再現(xiàn),引人入勝。

不同于北京北海與故宮九龍壁,大同九龍壁的龍爪是四爪龍,這就區(qū)別了代王與皇帝的地位差別,不過這也足見代王在當朝的地位。

領略了九龍壁的磅礴氣勢,大家一定很好奇九龍壁的來歷吧,呵呵,不急不急,接下來就由我來為大家說道說道~是這樣的: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個兒子朱桂從小不讀詩文,秉性頑劣,脾氣古怪,要星星不敢給月亮,吃豬尾巴拿牛頭也換不來。朱元璋在分封藩王時就封他為豫王,后改封代王,鎮(zhèn)守大同。代王到了大同,橫行街里,經(jīng)常無故殺人,大同百姓背地叫他“愣怔代王”。而代王的正妃徐氏呢,是個又丑又妒的潑婦,一次竟把代王的兩個漂亮待女滿臉涂上鍋底黑,以泄妒火。就這樣,兩口子把大同城攪得雞犬不寧,民不聊生。

朱元璋立燕王繼承王位后,代王就大鬧金殿嚷著也要當皇帝。朱元璋沒法子,只好在大同城內(nèi)大興土木,修建宮殿,讓代王過過皇帝癮。至今大同古城內(nèi)還有“皇城街”、“正殿街”、“東華門”等街道名稱,都是舊皇宮的遺址。

一天,這位愣王爺忽然想去燕地看四哥朱棣。燕王對他又煩又怕,但又無可奈何,只好捺著性子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地款待著。一天代王酒足飯飽在王府外閑逛,看見王府門前新修了一座琉璃九龍壁,就吵嚷著要在大同的皇宮前也造一座,并撒潑把圖樣帶回了大同。王妃知道后,要求一定要比燕王府的龍壁長二尺、高二尺、厚二寸,代王無奈,只好應允,所以大同的九龍壁規(guī)模最大,故宮里的那座也比不了它。

半年以后,九龍壁建成。代王朱桂、老將軍徐達及其女兒王妃徐氏登上城樓憑欄觀賞,陽光下壁頂?shù)牧鹆吖獠室?,壁面上的九條琉璃彩龍栩栩如生。代王高興得大聲叫好。一會兒,濃云密布,下起雨來。代王便命人掌燈,宮燈齊亮時,透過雨簾,彩壁上九龍浴水,撲朔迷離,別有一番情趣,于是有了雨中戲龍一說。

代王又叫了一聲好,忽然空中接連三聲驚雷。朱桂一驚,恍惚看見從天上飛來一黑一黃兩條龍,在壁前吐水如泉。原來,龍壁上的龍以假亂真,引來天上的巨龍送來了甘霖。雨后彩虹當空,晚霞通紅,沐浴過的九龍壁更加璀璨奪目,代王忙命人前去打探龍壁有無傷痕?;貋淼娜朔A報,龍壁后面的金泊倉三步之內(nèi)被雷炸出了一甜一苦兩眼井,就是現(xiàn)在的金泊倉兩步兩眼井,也是九龍壁一景。龍壁前還被雷轟了一個坑,里面積滿了碧水,代王就讓人在壁前砌了一個水池。水池引入兩井的水,甜水食用,苦水治病。九條龍倒映在水中,風吹水動,像游龍戲水,成為九龍壁的又一景。

好啦,講解就到這里了,下面呢就由大家自己欣賞啦!2小時后在這里集合,祝您旅途愉快!

【本文地址:http://www.mlvmservice.com/zuowen/2106094.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