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教學反思四篇(大全)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6-06 14:35:18
最新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教學反思四篇(大全)
時間:2023-06-06 14:35:18     小編:zdfb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zhì)的范文嗎?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蘇教版一年級數(shù)學第二單元重點篇一

教材第9頁、“做一做”。

1、在具體活動中,讓學生體驗上下、前后的位置,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2、正確的描述確定物體上下、前后的位置。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辨別空間方位的能力。

:情境教學法、活動探究法

1、模仿秀:教師做上肢運動,學生跟著將雙手交叉分別向上、向下、向前、向后做伸展。

2、談話引入新課:

思考:我們的手和胳膊都向哪些方向活動了?學生說,引出課題。

1、出示第9頁主題圖,觀察畫面,想一想,哪個方向是上?哪個方向是下?學生指一指。標出“上、下”兩個方向。

2、看圖用“上、下”說話,體會相對性。

3、輪船的上面都有什么?指名說。

1、指著橋上行進的車輛,問:怎樣確定前、后?強調(diào):駕駛員眼睛對著的就是車的前面,相反的就是后面。

2、說一說,哪輛車在前面?哪輛車在后面?學生說。

3、公共汽車的前面有什么?

(第9頁做一做)

(1)把數(shù)學書放在語文書的下面;

(2)把鉛筆盒放在語文書的上面;

你前面的同學叫什么名字?你后面的同學叫什么名字?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上 下 前 后

蘇教版一年級數(shù)學第二單元重點篇二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導語]共含5篇,由的會員投稿推薦,小編希望以下多篇范文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鑒作用。

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下冊數(shù)學第二單元教學設計范文,希望能幫助到你。

教學目標:

1、通過十幾減9的練習,進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內(nèi)退位減9的口算方法,提高計算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

3、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熟練掌握利用加法、減法計算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填數(shù)計算,并講一講上下兩行有什么聯(lián)系?

(1) 9+( )=15 (2) 9+( )=18

15-9=( ) 18-9=( )

(3) 9+( )=14 (4) 9+( )=17

14-9=( ) 17-9=( )

二、課堂練習

1、完成p11頁練習一的第4題。

(1)出示畫面,讓學生理解題意。

(2)讓學生獨立口算出每一個算式的答案,并將他們對號入座。

(3)教師任意選擇一題讓學生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2、完成p11頁練習一的第3題。

教師將l0、14、13、17……寫在黑板上,然后教師一手拿著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動(不必按順序),卡片對著十幾就算十幾減9。教師還可以隨意在黑板上指題,全班每一個學生舉數(shù)字卡片表示得數(shù),這樣能激發(fā)學生做題的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習的效果。

3、完成p12頁練習一的第6題。

(1)出示題目讓學生理解題意,口頭敘述畫面內(nèi)容。

(2)提問:這道題告訴我們什么條件,要我們求什么?

(3)請學生列式,并復述口算過程。

4、完成p12頁練習一的第8題。

(1)讓學生獨立理解題意,敘述畫面內(nèi)容。

(2)讓學生通過畫面內(nèi)容想一想:這道題可以提什么問題?

(3)學生任意選擇獨立完成。

三、課堂練習

1、完成p11頁練習一的第5題。

2、完成p12頁練習一的第7題。

3、布置作業(yè)。

反思:

一節(jié)課的時間必定是有限的,上節(jié)課同學們已經(jīng)了解了口算“十幾減 9”的多種方法,并能選擇一種進行訓練,本節(jié)課的訓練重點便是提高速度,所以我提出,“怎樣能讓你所用的方法更快些?”我們班的李禹蒙同學最先發(fā)現(xiàn)“十幾減9”的題可以直接用被減數(shù)的個位加1,也就是幾加1的方法來算。雖然有這樣發(fā)現(xiàn)的人并不多,但相信同學們已經(jīng)開始體會到數(shù)學中的規(guī)律運用了。

希望你能喜歡這篇一年級下冊數(shù)學第二單元教學設計范文。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

2、鼓勵學生獨立探究,呈現(xiàn)多種計算方法。

3、密切數(shù)學與生活的練習,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抽思象教學過程維能力。

教學重點:熟練掌握十幾減9的口算方法,能準確計算。

教學難點:采用多種方法進行準確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號里填上適當?shù)臄?shù)。

9十( )=12 9十( )=13 9十( )=14

9十( )=15 9十( )=16 9十( )=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書p10的圖。

引導學生看圖,提問:誰能說一說這幅圖的意思?(有15個氣球,買了9個,還有幾個?)

提問:如果沒有圖,要算15減9等于幾,該怎樣想?

(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互相商量。教師可提示學生聯(lián)系舊知識進行計算。)

學生匯報討論結(jié)果,可能有以下幾種情況:

(1)9加6得15,15減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減9等于6;

(3)10減9等于1,l加5等于6;

(4)15減5等于10,再減4等于6。

教師對學生的不同想法,應及時給予表揚,鼓勵學生多動腦筋多思考。進一步提問:這么多的想法都是對的,那么你覺得哪一種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勵學生用想加算減的方法:想9加幾得15,15減9得6)同時板書得數(shù)“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戲,投了14個圈,有9個沒套中,套中了幾個?

提問:

(1)要求套中了幾個,該怎樣列式?(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14—9= )

(2)得多少?怎樣想的?教師板書得數(shù)“5”。

3、小結(jié):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什么內(nèi)容?(十幾減9)教師板書課題。該怎樣計算這些題目呢?教師指題,引導學生總結(jié)出想加算減的方法,同時也鼓勵學生可選擇自己喜愛的方法進行計算。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p10“做一做”第1題。

讓學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擺一擺,邊操作邊小聲地說想的過程。然后指名說,再在方框里填上數(shù)。

2、完成教科書p10“做一做”第2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

3、完成教科書p10“做一做”第3題。

讓學生先獨立完成,再任指幾題,讓學生說一說最喜歡用什么方法計算。

四、課堂練習

1、完成教科書p11練習二第1、2題。

2、布置作業(yè)。

反思:

本節(jié)課在出示了題目后,大部分同學能夠算出得數(shù),但都是運用幼兒園的學習方法手指算法來完成的,這樣的算法讓他們的速度很難提高。但我并不著急,調(diào)整課上內(nèi)容,先讓學生自由算幾道題,讓學生擁有了成就感以后,提出“誰能有更快的口算方法?”這一問題的提出讓學生們開始充滿信心,想要比式。

于是,我先讓同學們在小組內(nèi)展開比賽,然后選出組內(nèi)高手在班里比賽,最后讓同學們來介紹自己的口算方法,教師進行小結(jié),引出破十法、想加算減法、連減等,最后,讓同學們自選方法展開學習,并將同一種方法的學生放在一起進行切磋練習,從而真正地掌握新的口算方法。

關(guān)于一年級下冊數(shù)學第二單元教學設計的寫法,可以參考本頁面的所有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應用“破十法”和“想加算減法”計算十幾減8。

2、使學生通過練習,進一步理解計算退位減法的思考方法。

3、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掌握應用“破十法”和“想加算減法”計算十幾減8。

教學難點;
學生通過練習,進一步理解計算退位減法的思考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2、看卡片,說出( )里應填多少。

3、12—9=3,說一說想的過程。

二、新授

1、出示例2。

(1)觀察畫面,理解圖意,復述畫面內(nèi)容。

(2)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分組討論,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3)學生匯報討論結(jié)果,列出算式。

12—8=4

談一談你是怎樣想的:

(4)小結(jié):剛才大家動腦筋想出了四種不同的思考方法,這幾種方法都很好。其中第一種方法比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減”的思考方法。在今后的學習中我們也可以采用這種思考方法。

2、補充練習:擺一擺,算一算。

讓學生在書桌上擺出8個紅圓片,再擺出5個黃圓片,然后再擺上大圓圈。

提問:

(1)這種擺法表示什么意思?(8個紅圓片,5個黃圓片,一共有13個圓片。)

(2)再用虛線套住7個紅圓片,這種擺法又表示什么意思?該怎樣列式?(13—8=5或13—5=8)計算時你是怎樣想的?(讓學生說一說思考過程。)

三、鞏固練習

1、完成p13頁的“做一做”第1題。

讓學生口算,全班集體訂正,個別題目讓學生說說思考過程。

2、完成p15頁“做一做”的第二題。計算并說出上下兩行之間的關(guān)系?

3、布置作業(yè)。

反思:

有了“十幾減9”的學習基礎(chǔ),在學習“十幾減8”這部分知識時,我先讓同學們回顧“十幾減9”的口算方法,然后反問:這些方法能不能解決“十幾減8”的題呢?同學們自己嘗試,互相交流,發(fā)現(xiàn)口算方法,然后利用方法口算更多的十幾減8的題目,這節(jié)課的題目便得很輕松。

在可以搜索到更多關(guān)于一年級下冊數(shù)學第二單元教學設計的精選范文。

教學目標:

1、通過獨立探究和合作學習,能主動獲取十幾減幾的計算方法。正確計算“十幾減幾”的題目。

2、初步培養(yǎng)合作意識、交流意識和多角度思考的思維習慣。

3、體驗數(shù)學和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和探索的樂趣。

教學重點;
探索十幾減幾的計算方法。(切實掌握“想加算減”)

教學難點;
采用多種方法進行正確計算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創(chuàng)設情境

小朋友們聽過小貓釣魚的故事嗎?(課件出示)

星期天小黃貓和小花貓從市場早買回了好多金魚,并把它們的金魚放在一個魚缸里。看著美麗的金魚在魚缸里快樂地玩耍,它們高興極了。

小朋友,從圖上你看到了什么?你可以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①學生獨立思考 ②小組交流 ③全班交流(課件隨學生回答出示圖片。)

2、探索算法

①生獨立思考13-7等于幾呢?你是怎么想的?

②小組內(nèi)同學討論討論,比一比,哪一組同學想的方法最多?

3、交流匯報

4、小結(jié):同學們用以上幾種不同的方法都能得到相同的"答案,在計算時,我們一般選用想加算減的方法或破+法,要選擇比較簡便的方法,才能算得又對又快。

三、練習(課件)

它們有什么規(guī)律?

四、總結(jié):

反思:

前面的鋪墊學習,讓本節(jié)課的口算變得輕松,同學們都能運用方法進行口算,但是在計算得過程中卻經(jīng)常出現(xiàn)錯誤,于是我讓學生們把學過的十幾減幾的題目分類,并進行比較,讓運用破十法的同學發(fā)現(xiàn)見九就是一加幾,見八就是二加幾,見七就是三加幾的破十規(guī)律,從而提高計算的準確率。本堂課的另一重點就是全班性推廣想加算減的方法,因為同學們加法口算較快,所以側(cè)重訓練這種想加算減的方法,但還是有些同學不能理解加與減的聯(lián)系。

希望()能夠成為你學習與工作的好幫手!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十幾減幾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計算。

2、能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喜聞樂見的情境數(shù)學游戲中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感受數(shù)學的魅力。

教學重點;
鞏固掌握“想加算減”

教學難點;
采用多種方法進行正確計算

教學過程

一、針對練習

小紅有13元錢,小明有15元錢,他們倆到肯德基去吃東西,請看肯德基的食品價目表:漢堡:9元 可樂:6元 雞腿:7元。

(一)如果每人買一樣東西吃,各找回多少錢呢?

1、列式算式(請你把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用算式寫出來)

13-9 13-6 13-7

15-9 15-6 15-7

2、你會算嗎?(獨立計算,選出其中的一題說說你有哪些不同的算法)

3、匯報

選擇 13-9 15-6 說說有哪些不同的算法?

4、你會填嗎?

13-7=□ 15-9=□

(二)如果每人買一樣東西吃,各找回多少錢呢?

1、列式算式(請你把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用算式寫出來)

13-9 13-6 13-7

15-9 15-6 15-7

2、你會算嗎?(獨立計算,選出其中的一題說說你有哪些不同的算法)

二、自由練習:

1、小結(jié):十幾減幾的方法很多,你比較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計算時不但要選擇你比較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而且選擇比較簡便的方法,才能算得對又算得快。

2、選題訓練

三、總結(jié)反思:

本節(jié)課仍然對學生的“想加算減”的方法加以訓練,不過在我看來簡單的理解在同學們那里卻非常吃力,我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所以本節(jié)課,我請方法掌握較好的同學教大家去發(fā)現(xiàn)加與減的聯(lián)系,效果好了一些,已經(jīng)有一大部分能夠理解想加算減這種方法了,不過還需要在今后的練習中不斷鞏固才好。

的小編希望你能喜歡以上5篇范文,你還可以點擊這里查找更多一年級下冊數(shù)學第二單元教學設計范文。

蘇教版一年級數(shù)學第二單元重點篇三

上、下、前、后是學生在生活中辨認方向的基礎(chǔ),是學生學習“圖形與幾何”知識的起始階段。教材首先呈現(xiàn)了一幅江上大橋圖,圖中有豐富的關(guān)于“上、下”“前、后”的素材。在對這幅情景圖的觀察和表述中,學生可以根據(jù)輪船、火車、汽車三者的位置關(guān)系,認識上、下方位,根據(jù)轎車、卡車、大客車三者的位置關(guān)系,認識前、后方位。

情境圖下的文字分別示范了如何表達物體的上下或前后位置關(guān)系,左邊的第三句話提出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還讓學生“再看圖說一說”,給學生的表述和交流留出了空間,加深學生對空間方位的理解。

“做一做”讓學生把課桌上的文具按要求的上下位置關(guān)系擺放,加深對上下位置關(guān)系的認識。同時整理好桌面,使之整潔有序,也能使學生感受確定的位置關(guān)系能夠帶來“秩序”。

一年級的孩子,對上、下、前、后等方位已經(jīng)積累了一些感性經(jīng)驗,這些經(jīng)驗往往與自己的身體部位相聯(lián)系:上邊是頭,下邊是腳,前面是臉,后面是背。在教學中,應聯(lián)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可以盡量放手讓學生獨立辨別,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活動中理解和掌握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對關(guān)系,培養(yǎng)學生觀察、描述位置關(guān)系的習慣與應用意識,使學生具有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法:情境教學法,觀察判斷法,交流互動法;

學法:活動體驗法,嘗試判斷法,溝通補充法。

教學目標:

1、認識上下前后的基本含義,初步感受上與下、前與后它們具有相對性,并能用上下前后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2、在學習活動中,借助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chǔ)和生活經(jīng)驗,抽象出四個方位詞,使學生會用“上、下”“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3、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會方位在生活中的價值。

正確辨認“上、下”“前、后”的基本含義,會用“上、下”“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教學難點: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上、下”“前、后”的相對性。

課件等。

一、游戲引入,揭示課題

1。游戲:

手指上面,手指下面,手指前面,手指后面。

全班活動——師指生說。

剛才的游戲我們用上下前后表示了方向,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這四個方向位置。(板書課題:上下前后。)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認識上下

(一)認識“上、下”。

個別說—集體說

2、課件出示:這是一幅江上大橋圖。

(1)觀察這幅圖,你看到了什么?

(2)你能用“上、下”這樣的詞說一說這些交通工具的位置嗎?

(4)怎么才能說清楚呢?

3、擺一擺:

(二)認識“前、后”。

1、課件出示動畫汽車圖

2、學生觀察,交流討論。

(1)你又看到了什么?

(2)你能用“前、后”這樣的詞說一說這些車的位置嗎?車頭開向的方向就是“前”。

(3)怎樣才能說清楚呢?看誰跟誰比,標誰前誰后,然后說清楚誰在誰的前面,誰在誰的后面。

3、練一練。

三、練習

1、練一練:你的前面是誰?你的后面是誰?

請坐在xxx前面的同學起立。

請坐在xxx后面的同學把手舉起來。

2、課件:練習三第1題。

(1)說一說:誰在誰的前面,誰在誰的后面?

(2)討論:小玉在小兵的前面還是后面呢?你是怎樣想的?

(3)小結(jié):一般情況下,我們把“面”對的方向叫做“前”,所以小玉的前面是小兵,小兵的前面是小玉。

3、課件上下山圖,強化上下位置關(guān)系。

四、總結(jié):今天我們學了什么?你學會了嗎?

蘇教版一年級數(shù)學第二單元重點篇四

第6—13頁(比一比)

本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包括比多少、比長短、比高矮這幾個局部,按知識間具有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將第二單元分為丙個局部:一局部是比多少,另一局部是比長短和比高矮,這樣化分是為了突出長短和高矮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比長短是在水平面上比的,而比高矮是在垂直面上比的,但它們的方法是相通的,是相同數(shù)學思想在不同情況下的應用??梢哉f,比高矮是比長短教學的延續(xù)。本單元體現(xiàn)了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為全冊教材開了個好頭,因為一方面讓同學感受到了數(shù)學與社會生活的的密切聯(lián)系,知道數(shù)學是有用的知識,對發(fā)生親切感,另一方面,也激發(fā)了剛?cè)雽W兒童對數(shù)學的興趣和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并且本單元在編排上還具有開放性和發(fā)明性的特點。通過本單元的學習,還要給同學發(fā)明合作與交流的機會,給了同學充沛的學習自主權(quán),同時還體現(xiàn)了比較方法多樣化的特點,鼓勵同學采用自身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比較。

1、使同學會比多少、比長短和比高矮,掌握自身認為適用的比較方法,知道多少,長短和高矮是比出來的。

2、通過同學操作、觀察等活動,培養(yǎng)同學觀察、操作、語言表達和收集處置信息的能力。

3、在與他人合作中獲得勝利的體驗,初步形成合作交流的意識。

4、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感受數(shù)學與曰常生活的聯(lián)系。

1、學會運用自身認為適用的比較方法培養(yǎng)同學觀察、操作、語言表達和處置信息的能力。

2、初步體驗合作與交流的快樂。

約2課時

1、比多少………………………………1課時

2、比長短、比高矮………………………………1課時

【本文地址:http://www.mlvmservice.com/zuowen/2058489.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