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高三語文教案設計篇一
一、導入新課
我們在初一的時候曾經(jīng)學過:“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這是杜甫在安史之亂后寫的《石壕吏》中的詩句。杜甫一生寫過不少以戰(zhàn)爭為題材的詩。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為人民呼喊的杰作《兵車行》。
二、回顧作者
杜甫的生平這里不介紹了,作為高三的學生大家都了解甚多,我們主要是了解他沉郁頓挫的詩風。既然杜甫被稱作詩圣,其詩被成為詩史,則我們需要讀史了解杜甫其人:天寶年間,大唐帝國日趨衰落,可是統(tǒng)治者仍舊不斷對外侵略;天寶十年,楊國忠派御史到處抓人,送到軍中;軍隊由長安渭水咸陽橋開出,出現(xiàn)一幅慘絕人寰的畫面?!敬藭r教師板書或用課件打出】杜甫思想心態(tài)分析:覺醒:由個人趨向社會,由浪漫趨向現(xiàn)實;目標:暴露社會罪惡,反映民生疾苦;價值:是信史,是實錄,標志著杜詩“光芒萬丈”的現(xiàn)實主義起點。
三、課件展示學習目標【教師繼續(xù)播放課件,若條件不夠就口述讓學生做筆記,少量板書】
1、分析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
詩人把這個歷史鏡頭捕捉到自己的詩中來,不過是拿它作為一出社會悲劇的序幕,而他的主要意圖是揭露統(tǒng)治階級對人民的殘酷壓迫。因此,緊接著這個序幕,就通過“行人”答問逐層深入地展示這出悲劇的內(nèi)容:“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這是說丁壯們無限期地超期服役;“邊庭流血成海水”——這是千百萬戰(zhàn)士戰(zhàn)死沙場;“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這是說全國農(nóng)村生產(chǎn)凋敝;“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這是說人民連生計都無法維持,而朝廷依舊逼索租稅。這種藝術概括方式的基本點是,由點到面、由現(xiàn)象到本質(zhì)地勾畫出安史之亂前的一個歷史時期里社會的真實狀況。讀完這首詩,我們不僅可以看到整整一代人的深重苦難,而且能觸摸到詩人那顆同情人民的火熱的心。
這首詩的意義還不止于此,更為重要的是,它表現(xiàn)了詩人反對“開邊”戰(zhàn)爭的堅定立場。“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說明他認識到這種不義的戰(zhàn)爭是一切苦難的根源;他敢于把戰(zhàn)爭的責任加在統(tǒng)治者身上,這樣的勇氣是當時眾多的詩人所不具有的。詩人的這種立場是一貫的,在《前出塞》中他曾寫道:“君已富土境,開邊一何多”“殺人亦有限,立國自有疆”。這正是杜詩人民性之所在。【下面是ppt示例】
【ppt示例略】
2、文章的藝術特色
《兵車行》具有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在藝術表現(xiàn)上也很突出。首先是寓情于事之中。這首敘事詩,無論是第1段的描寫敘述,還是后一段的代人敘言,詩人的激切、深沉的思想感情,都自然地融會在全詩之中。其次在敘述次序上參差錯落前后呼應,變化開闔,井然有序。第1段的描寫為第2段的傾訴作了渲染鋪墊;第2段的長篇敘言又進一步地深化了前面場面描寫的思想內(nèi)容,前后相互補充,相互輝映。再次,敘事、抒情和議論緊緊結(jié)合,水乳交融。如描述了“千村萬落生荊杞”的荒涼景象后,就憤慨地責問“租稅從何出";在痛訴種種不幸之后,詩人又發(fā)出了生男不如生女的感嘆,其中不知含有多少激憤之情。這樣敘議結(jié)合,既使主題突出,又使感情回環(huán)往復,極具感染力。
四、課件展示寫作背景
唐玄宗天寶年間,朝廷對邊疆少數(shù)民族頻繁發(fā)動戰(zhàn)爭,不僅給邊疆少數(shù)民族帶來沉重災難,也給廣大中原地區(qū)的人民帶來不幸。朝廷打了敗仗,就大舉征兵。百姓沒有肯應征的,朝廷就到處抓兵,類似現(xiàn)在電影里的抓壯丁。于是就出現(xiàn)了百姓生死離別的情景。本文記敘的就是作者途中的所見所聞。
五、賞析課文
歌行體的詩歌長于敘事,本文主要記敘了親人送別征夫和征夫?qū)υ娙说膬A訴?!緦W生讀全詩,讀全詩之前告之如下內(nèi)容】
第一段(“車轔轔~~干云霄”),寫親人送別出征的戰(zhàn)士,朗讀時聲音應沉重些。段尾,詩人的怨憤之情初現(xiàn),應用升調(diào)讀。
第二段(“道旁~~犬與雞”),“點行頻”三字為下文敘事的總綱,須重讀。以下皆用“行人”的口氣讀,要注意區(qū)分敘事句和抒情句的語氣。
第三段(“長者~~聲啾啾”),先寫秦兵家庭的困難,朗讀時速度不宜快?!伴L者”句用較柔和的聲調(diào),“且如”句要作低回之勢,至“租稅”句稍稍振起。后半段令人悲痛欲絕,聲調(diào)凄楚。結(jié)尾四句是全詩的高潮。
1、【學生自讀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送別場景?!?/p>
車馬聲:兵車隆隆,戰(zhàn)馬嘶鳴,訴諸聽覺
弓箭在腰:從視覺角度,說明隊伍整裝待發(fā),就要被押送前線。
“爺娘妻子走相送”,他們送的是什么人?是青壯年勞力,家里的頂梁柱。一個家庭支柱、主要勞動力被抓走了,剩下來的都是些老弱婦幼,對一個家庭來說是沉重的打擊,所以都扶老攜幼,奔走相送。我們可以想象征夫的爺娘妻孩亂紛紛地在隊伍中呼喊尋找自己親人的情景?!白摺弊钟玫男蜗?詩歌鑒賞注意動詞、形容詞、數(shù)詞、副詞),親人被突然抓兵,又被急促押送前線,所以家人們追奔呼號,去做那一剎那的生死離別,寄寓了詩人濃厚的感情。
多少人被抓兵,多少人追趕送別,詩人沒有明說,一句“塵埃不見咸陽橋”就形象地概括了。車馬揚起的塵土,遮天蔽日,連咸陽西北橫跨渭水的大橋都遮沒了,不難想象當時的人有多少。不僅出征的人多,送行的人也多。送行時“牽衣頓足攔道哭”,這一句動詞用得好,連用四個動作。這些動作是誰發(fā)出的?“牽”是小孩,孩子不懂事,牽著即將離開的父親的衣服,哭叫著舍不得分開。父母妻子不忍心親人離開,但又不得不讓親人離開,又怕親人一旦離開就成永別。一連串的動作最后落到一個“哭”上,勾勒了一幅撕心裂肺的送別畫面,把送行者那種眷戀、悲愴、憤恨、絕望、無奈的動作神態(tài)刻畫得細膩入微。千萬人的哭聲直沖云天,震耳欲聾。塵土飛揚、哭聲震天都說明受害家庭多,這真是一個社會悲劇。
2、在詩人筆下,車輪滾滾,戰(zhàn)馬嘶鳴,塵土飛揚,哭聲沖天、妻離子散的人間悲劇令人觸目驚心。那這出人間悲劇的制造者是誰?——統(tǒng)治者,皇上。作者通過行人之口說出“行人但云點行頻”,這句話一針見血地點出了造成百姓妻離子散的社會根源。
證據(jù)何在?【學生讀第二部分】“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武皇”是漢武帝嗎?暗喻唐玄宗。以漢喻唐,是唐代詩人慣用的手法。如白居易《長恨歌》寫的是唐明皇和楊貴妃的事,卻以“漢皇重色思傾國”做開頭。杜甫在這里雖用暗喻,矛頭直接指向統(tǒng)治者,他不怕殺頭為百姓說話這一點值得人敬佩。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數(shù)詞用得好?!笆濉?、“四十”說明服役時間長?!叭r里正與裹頭”,古代新兵入伍須裝束整齊,用頭巾裹頭,象征行成人之禮。征夫們“歸來頭白還戍邊”,“還”,副詞用得好,人過四十,頭發(fā)漸白,剛從前線回來,不料又被派去戍邊。這兩句還是說征夫無限期地超期服役。天寶年間,明皇昏庸,戰(zhàn)事不斷,士兵一批批被押赴前線送死,尚未成年的孩子和頭發(fā)班白的老人都被征發(fā)服役。
傷財具體體現(xiàn)在哪里?詩人用&ldq
uo;君不聞”三字領起,以談話的口氣提醒讀者,把視線從流血成海的邊庭轉(zhuǎn)移到廣闊的內(nèi)地,詩中“漢家”也影射唐朝。“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縱有健婦把犁鋤,禾生隴畝無東西。”可以想象,連年征戰(zhàn),男丁都上戰(zhàn)場了,沒有勞動力,千村萬落人煙稀少,土地荒蕪,生產(chǎn)凋敝。
“況復秦兵耐苦戰(zhàn),被驅(qū)不異犬與雞”,士兵稱自己為犬與雞,在哪種情況下,人會把自己不當人看?重壓之下。從“長者雖有問”起,詩人又推進一層,“役夫敢伸恨”,暴露出百姓長期受到統(tǒng)治者的精神桎梏,敢怒而不敢言,之后又終于說出來。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關西卒未休,大量的壯丁被征發(fā),正是由于上文“武皇開邊意未已”造成的?!翱h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照應著前面的“千村萬落生荊杞……禾生隴畝無東西”。所以這首詩在藝術上的一個特色就是前后照應。
這四句話,通過當事人的口述,從抓兵和逼租兩個方面。揭露了統(tǒng)治者的窮兵黷武給百姓帶來了雙重災難。
其實,戰(zhàn)爭的結(jié)果比戰(zhàn)爭本身更可怕:土地荒蕪、生產(chǎn)凋敝,疾病、死亡,甚至帶給人心靈上的創(chuàng)傷。找出由于戰(zhàn)亂,人們心理反常的句子。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狈饨ㄉ鐣啬休p女的現(xiàn)象是很嚴重的,而詩人卻感嘆:如今是生男不如生女好,女孩子還能嫁給近鄰,男孩子卻只能命喪沙場。由于連年戰(zhàn)爭,導致男子大量死亡,在這一條件下,人們一反常態(tài),而不是重男輕女的觀念變了。這樣的心理變化也是對統(tǒng)治者窮兵黷武政策的有力控訴。
3、詩歌結(jié)尾,詩人用“君不見”領起,以談話的口氣描繪了青海古戰(zhàn)場的情景?!菊彝瑢W描繪】
“青海邊的古戰(zhàn)場上,白骨遍野,陰風慘慘,鬼哭凄凄,這種陰森的情景,令人不寒而栗?!靶鹿頍┰┡f鬼哭”——互文。
結(jié)尾陰森的鬼哭和開頭驚天動地的人哭形成鮮明的對照,這都是皇帝開邊未已造成的惡果。人們的思緒從咸陽橋頭帶到了青海戰(zhàn)場,我們可以想象:昨天在青海戰(zhàn)場戰(zhàn)死的“新鬼”,正是前日咸陽橋頭出征的行人;今天咸陽橋頭出征的行人,明天又將是青海戰(zhàn)場的“新鬼”。
至此,詩人為百姓呼喊的激情得到了充分發(fā)揮,唐王朝窮兵黷武的罪惡也被揭露得淋漓盡致。
六、結(jié)束語
詩圣杜甫的《兵車行》,伴隨著隆隆兵車,嘶嘶戰(zhàn)馬,駛過了十幾個世紀,永遠定格在歷史的畫廊上,矛頭直指窮兵黷武的統(tǒng)治者,這是對歷史最透徹的拷問。
高三語文教案設計篇二
【自讀導言】
1.理清全文思路,把握作者觀點。
2.結(jié)合有關語言知識或現(xiàn)象,理解文中富有深意的語句。
3.培養(yǎng)學生遷移運用能力。
(解說:本文是一篇語言學論文,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學生要在理清全文思路的基礎上,理解其中的語言理論知識,特別要抓住作者的觀點,進而更好地闡釋文章中富有深意的語句。學習是為了運用,要通過應用文中的理論解釋相關的語文現(xiàn)象,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
【自讀程序】
1.預習課文。
(1)根據(jù)單元提示,明確學習目標。
(2)通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初步把握作者觀點。
(3)圍繞課后練習一指出的4個句子跳讀課文。
(解說:本文是自讀課文,應給學生一定時間,讓他們發(fā)揮自主性。教師提出初步要求,讓學生有的放矢,進而為下一步遷移學習打基礎。)
2.研讀課文。
(1)重點梳理第一部分,把握語言與說話的關系。
(2)重點研讀第三部分,理清第三部分總—分—總的結(jié)構,把握作者觀點。
(解說:舍棄中間部分,突破一、三部分,使自讀教學重點更為明確,便于學生弄清觀點,進一步用文中觀點去解釋相關的語言現(xiàn)象。這一步是整個自讀過程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要指導學生利用總—分—總的結(jié)構和“觀點+例子”的模式去把握作者觀點,去闡釋富有深意的語句。)
3.拓展延伸。
用實例闡述“說話的好壞往往影響到交際的成敗”。
(1)錢宰吟詩
明朝錢宰編輯《孟子節(jié)衣》,非常勞苦。有次早朝,無意吟出一首詩:“四鼓咚咚起著衣,午門朝見尚嫌遲,何時得遂田園樂,睡到人間飯熟時。”不料,這首詩被皇帝知曉,朱元璋起初勃然大怒,后一想,錢宰為人忠厚,不至于對皇帝有二心,便心下釋然。第二天朱元璋召見錢宰,笑問他:“卿詩中是否對朕有看法?”錢宰聽后冷汗淋淋,自覺大禍臨頭,皇帝見他如此,越覺其忠厚,于是讓他把“嫌”改為“憂”。
請分析“憂”與“嫌”表達的優(yōu)劣。
(2)劉大請客
劉大在五十大壽時請張三、李四、王五和趙六到他家里作客,結(jié)果等了半天,只來了兩個,王五、趙六還未到。劉大正等得不耐煩,王五來了,劉大嘆口氣說:“唉,該來的還不來?!蓖跷逡宦牐纛^就走了,劉大見王五走了,心里一急,對著張三兩手一攤說:“唉呀,不該走的又走了?!睆埲宦?,心想:“看來,我是應該走的?!本筒晦o而別。劉大見張三也走,不知所措,說:“你看,我又不是說他。”李四一聽,“那一定是指我了?”于是也氣呼呼地走了。見此情景,劉大大失所望,長嘆一聲:“哎呀!怎么都走了!?”
分析:劉大請客,人為何都走了?
(3)朱元璋的故事
朱元璋做了皇帝,他從前相交的一班苦朋友照舊過著很窮的日子。有一天,他從前的一個苦朋友跑到南京求見,準見之后便說:“我主萬歲!當年微臣隨駕掃蕩蘆州府,打破罐州城,湯元帥在逃,拿住豆將軍,紅孩兒當關,多虧菜將軍。”朱元璋一聽,隱約覺得他的話中包含了一些從前的往事,見他說得好聽,心里很高興,所以立刻封他做了御林軍的總管。這個消息讓另外一個苦朋友聽見了,他心想:“同是那時候一起玩的人,他去了有官做,我去當然也不會倒霉吧?”于是,他就去了。和朱元璋一見面,就直通通地說:“我主萬歲!還記得嗎?從前,你我都替人家看牛,有一天,我們在蘆花蕩里,把偷來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著,還沒等煮熟,大家就搶著吃,把罐子都打破了,撒下一地的豆子,湯都潑在泥地里。你只顧從地上滿把地抓豆子吃,卻不小心連紅草葉子也送進嘴去。葉子梗在喉嚨口,害得你哭笑不得。還是我出的主意,叫你用青菜葉子放在手上一拍吞下去,才把紅草葉子帶下肚子里去了?!敝煸暗炔坏寐犕昃瓦B聲大叫:“推出去斬了!推出去斬了!”
同是一件事,說話的效果就不一樣,試分析。
(解說:設此題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在運用交際工具時應注意選擇恰當?shù)谋磉_方式去表情達意,更好地體會“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
【自讀點撥】
1.第一部分中“說話只能在這種有限和無限、自由和不自由的矛盾中進行”,其中“有限”與“無限”,“自由”與“不自由”怎么理解。
明確:“有限”指的是有限的詞和為數(shù)不多的組合規(guī)則,“無限”指的是運用語言和組合規(guī)則可構成無數(shù)不同的句子;“自由”指的是人們根據(jù)交流思想的需要自由表達,“不自由”是指在表達時不能杜撰詞語、違反組合規(guī)則,必須服從社會的語言表達習慣。
2.談談語言與說話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明確:語言不同于說話。語言是從話語中抽象出來的一套語音、詞匯和語法規(guī)則,是說話和表達思想的工具;說話是人們運用語言“生產(chǎn)”出來的“產(chǎn)品”(或運用語言工具表達思想所產(chǎn)生的結(jié)果)。
3.分析第三部分的結(jié)構及作者的觀點。
明確:
(1)第三部分按總分總的順序,論述了“語言不但是人類交際的工具,而且是各種交際工具中最重要的一種?!?/p>
(2)作者在這一部分中闡述了如下觀點:
①文字是建立在語言基礎之上的一種最重要的輔助交際工具。
②旗語之類是建立在語言、文字基礎之上的輔助性交際工具。
③臉部表情、手勢、軀體姿態(tài)等伴隨動作是一種非語言的交際工具。
4.為什么說“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
明確:語言是人類專有的交際工具,但人們進行交際的工具除語言外還有其他一些用于交際的工具,如文字、烽火、旗語、紅綠燈、電報代碼以及手勢、臉部表情、軀體姿態(tài)等,都能起到一定的交際作用,但這都不能跟語言相比,它們過于簡單,不能表達復雜的內(nèi)容,或雖然表達較多的內(nèi)容,其實是建立在語言基礎上形成的輔助性手段,不過是語言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而已,只有語言才能聽從于人們自由組合,組成表達思想的話語,靈活自如地用于各種社會交際,所以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
(解說: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xiàn)在善于引導學生深刻理解原文、把握文中觀點、理解關鍵句子的含義,如果學生的探究出現(xiàn)停滯不前或偏差時,要及時教給探究方法(如結(jié)合上下文理解,明確總分總的結(jié)構,“觀點+例子”的模式等),因為探究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能力。)
【自讀思考】
見“拓展延伸”訓練題(1)、(2)、(3)。
【參考答案】
(1)錢宰的意思是,四更天就起來穿上朝衣準備午門朝見,“嫌”的是自己擔心上朝遲了,由于指代不明,在這里可以理解成臣子嫌皇帝上朝遲了。可憐錢宰一片忠心,由于說的時候運用的語言不能明確地表情達意,差點造成君臣的猜忌。如果換成“憂”字,則更能表現(xiàn)錢宰一心為國、日夜操勞的情懷。
(2)劉大沒有把握雙方的角色關系,加之他的表情、動作使得交際雙方產(chǎn)生了一系列的誤會:作為主人的劉大,第一次對剛來的王五說:“該來的還不來”,就意味著王五是不該來的;而王五走后,對張三一攤手,說:“不該走的又走了”,就意味著張三該走,最后面對剩下的惟一的客人李四說“我又不是指他們”,當然就意味著指的是李四。所以說話時要注意交際雙方的角色關系和各種非語言的交際工具,把話說對、說好。
(3)朱元璋過去的兩個窮朋友來朝拜他,所講的話意思大體相同,但表達效果和所得到的待遇截然相反。一個注意了他和朱元璋的關系由過去的朋友關系轉(zhuǎn)變?yōu)檠矍暗木缄P系,顧及了對方的尊嚴,贏得了朱元璋的歡心,做了大官。另一個則相反,觸犯了圣威,被推出斬首。真可謂“話說三分,巧說為妙”。
高三語文教案設計篇三
教學目的
1.體會課文中肺腑之言的內(nèi)涵,通過分析把握寶黛二人愛情的專一、真誠、純潔、美好,體會其間所蘊涵的廣泛而深刻的思想意義。
2.欣賞課文中個性化的語言。
教學設想
1.把握寶黛愛情蘊涵的思想內(nèi)核,同時也可使學生迅速有效地學習課文。2.理解肺腑之言的內(nèi)涵、欣賞課文中個性化的語言是學習本文的重點,也是難點。
教學時數(shù):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導言
曹雪芹的《紅樓夢》是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而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悲劇又是全書的主干,是中國古典文學描寫最生動、表現(xiàn)最成功、意蘊最豐富、影響最深遠的愛情故事。
“郎才女貌”是我國古代戲曲、小說中常見的才子佳人式的愛情模式,這種建筑在“憐才愛色”基礎上的愛情往往缺乏廣泛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而《紅樓夢》中寶黛的愛情卻超越了世俗的功利性,表現(xiàn)為生活理想及自我實現(xiàn)意義上的志同道合,表現(xiàn)為不約而同地懷疑傳統(tǒng)人生所規(guī)約的道路和終極目的。封建社會沒落時期的兩個叛逆者,在經(jīng)歷了彼此的猜疑、擔心、試探、慪氣之后,終于互明真心、心心相印了?!对V肺腑》一文正是敘寫寶黛二人互明心跡的精彩片斷。
二.學習要求
1.體會課文中肺腑之言的內(nèi)涵,通過分析把握寶黛二人愛情的專一、真誠、純潔、美好,體會其間所蘊涵的廣泛而深刻的思想意義。
2.欣賞課文中個性化的語言。
三.指導自讀
1.本文節(jié)選的是《紅樓夢》第31、32回的有關情節(jié),快速閱讀課文之后把握節(jié)選部分的主要情節(jié)。
明確:主要情節(jié)是湘云帶丫環(huán)翠縷來賈府,拾到寶玉不慎丟失的金麒麟;黛玉不放心湘云的到來,尤其擔心金麒麟又引來“金玉良緣”之說,因此悄悄前來欲察二人之意,聽到寶玉在湘云、襲人面前對自己不避嫌疑的稱揚,心有所感;接著,寶玉向黛玉傾吐了積聚已久的肺腑之言。
(分析小說,思想內(nèi)容也好,人物形象也好,藝術特色也好,情節(jié)結(jié)構是不能跨越的,它是基礎,是依托。要使學生熟悉情節(jié),為后面的分析、理解作先期的準備。)
2.節(jié)選的作品情節(jié)上有相對的完整性,我們在熟悉情節(jié)之后,再看看課文中著力刻畫的人物有哪幾個?他們分別有怎樣的性格特點和思想感情?作者是用怎樣的描寫手法來刻畫這幾個人物的?學生通過尋找、朗讀、討論的方式理解。
明確:課文著力刻畫的人物有:寶玉、黛玉、湘云和襲人。
寶玉厭惡仕途,不愿與士大夫結(jié)交,蔑視封建道德倫理規(guī)范,熱烈追求志同道合的伴侶,具有強烈的叛逆性格。
黛玉執(zhí)著于理想愛情的追求,她與寶玉心相通,志相同,盡管為得到專一的愛情整日以淚洗面,心病日甚,但她的內(nèi)心仍蘊積著反抗的情緒,她被寶玉視為從來不講“混賬話”的知己。
湘云雖也曾勸說寶玉要熱心仕途,多結(jié)交官宦,講談經(jīng)濟學問,但封建禮教對她的影響又不及寶釵那樣深,她的言詞表現(xiàn)了她嬌憨活潑、開朗豪爽的性格特征。
襲人對寶玉的規(guī)勸及其對寶玉誤把她當黛玉而發(fā)出內(nèi)心隱情的震驚,和后來她很快向王夫人發(fā)出寶玉有可能越出禮法之外的警告,都表明她是個馴服、忠心的女婢,完全合乎封建道德規(guī)范的立場。
作者運用對話描寫和心理描寫的手法,惟妙惟肖地刻畫了這幾個藝術形象。
(引導學生認識“使讀者看了對話,便好像目睹了說話的那些人"這種文學現(xiàn)象。文學作品中最能表現(xiàn)人物性格和精神特質(zhì)的語言就是個性化的語言。讓學生重點朗讀人物對話部分和心理描寫部分,仔細體味人物思想感情尤其是寶黛二人的思想感情,為理解肺腑之言的內(nèi)涵作鋪墊。)
3.在把握了課文中著力刻畫的幾個人物之后,再來看看有一個人雖未出場,可湘云和襲人都對其發(fā)出由衷的贊揚,這個人又是誰呢?她有怎樣的性格特點和思想感情?
明確:寶釵。通過湘云與襲人之口,作者間接地刻畫了薛寶釵的形象。她在人們的眼中是一個溫柔敦厚、豁達大度、隨分從時、很會做人的金陵閨秀。
4.寶玉向來是“心里有妹妹,但見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忽見人說:‘史大姑娘來了?!保帧斑B忙就走"。寶玉愛黛玉,但遇著溫柔豐韻的薛寶釵和爽朗灑脫的史湘云,卻又不能不眩目動情,感情確乎是曾經(jīng)游移不定的,作者將黛玉、寶釵、湘云三人放在一個平面寫有什么深意呢?
明確:為了突出寶黛二人在人生道路上共同的叛逆意識,及二人逐日深化了的相知相戀的純真愛情。
黛玉、寶釵、湘云三人,論風姿,一個裊娜風流,公認有種病態(tài)美;一個鮮艷嫵媚,公認有種健康美;一個靈秀灑脫,公認有種天真美,都具備著“傾國傾城貌”。論才學,一個魁奪“菊花詩”;一個諷和“螃蟹詠”,譽稱絕唱;一個韻和“海棠詩”,壓倒群芳,都是錦心繡口、慧心靈氣。論門弟,一個是侯門之后;一個是皇商之家;一個是侯門之女,與賈府都是門當戶對。論親緣,都是寶玉的表姊妹,結(jié)成婚緣都是“親上加親”,三人都有資格成為寶玉的婚姻對象。
然而寶玉卻越來越鐘情于黛玉,而和寶釵、湘云“生分”了,原因何在呢?就是因為他認為寶釵和湘云“好好的一個清凈潔白女兒,也學得釣名沽譽,入了國賊祿鬼之流?!嬲嬗胸撎斓冂婌`毓秀之德!”尤其是寶釵一再規(guī)勸寶玉“留意于孔孟之間,委身于經(jīng)濟之道",雖屢嘗閉門羹而仍喋喋不休。只有黛玉,從不對寶玉說“仕途經(jīng)濟”和“光宗耀祖”之類的“混賬話”,終于使得寶玉對三人在態(tài)度上有了分明的取舍,在心理上有了親疏的區(qū)分,以這種思想認識為基礎,才有了“訴肺腑”的情節(jié)。
(引導學生通過對比的方法對寶黛愛情的專一真誠、成熟鞏固、純潔美好、生死不渝的思想基礎進行深入地把握。)
5.肺腑之言就是從內(nèi)心吐露的真實之言,找出課文中二三處加以分析。
明確:
例①寶玉點頭嘆道:“好妹妹,你別哄我。果然不明白這話,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連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負了。你皆因總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寬慰些,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p>
例②“好妹妹,我的這心事,從來也不敢說,今兒我大膽說出來,死也甘心!我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這里,又不敢告訴人,只好掩著。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夢里也忘不了你!”
分析:寶玉在黛玉面前放膽訴說一腔真情,既體恤痛惜著黛玉的病體,又焦灼期盼著黛玉對自己真情的明曉,感情分外地執(zhí)著、真誠、純潔而美好。
(通過學生的品讀、分析,體會肺腑之言的內(nèi)涵。)
四.點撥
為幫助學生把自讀引向深入,應當進行必要的指導和點撥。
1.試析寶黛愛情曲折發(fā)展的過程及敘寫這一過程的深刻思想意義。
明確:寶黛二人從“木石前盟”到一見面似曾相識的親近感,從多次的口角到間接的試探,雖然寶玉生來“聰明靈慧”,黛玉“心較比干多一竅”,卻誰也不能領悟?qū)Ψ降纳钋閷嵰猓偘选扒蠼?,反弄成疏遠之意”,二人終由多次的小牾積聚成一次大沖突,直吵得一個“臉紅頭脹”,一個“手心冰涼”;一個在“瀟湘館臨風灑淚,一個在怡紅院對月長吁",如何解開二人心頭的疙瘩,如何避免感情的淤塞而使彼此心曲相通呢?似乎很難,其實也實在容易,寶玉的一句話就解決了問題。
當寶玉聽到湘云勸他講些“仕途經(jīng)濟的學問”時,甚覺逆耳,竟下起了逐客令,并說:“林姑娘從來說過這些混賬話不曾?若他也說過這些混賬話,我早和他生分了。"黛玉于無意中聽得此言,不禁驚喜交集,本來想到因?qū)氂瘾@得一只金麒麟,湘云也有一只金麒麟,怕他們“做出那些風流佳事”來,悄悄來到怡紅院,本出于對寶玉的極不放心,一聽寶玉此言,轉(zhuǎn)而對寶玉極為放心,引為知己。
作者讓二人這樣試探不行,那樣試探也不行,目的就是要突出這句話的分量,顯然不說“混賬話”是寶黛二人建立和鞏固愛情關系的基點。讓寶玉說這句話時黛玉不在場,目的就是要讓黛玉認為這是寶玉對自己的真正尊重,寶黛愛情發(fā)展至此趨于成熟穩(wěn)定。
曹雪芹在對寶黛二人情感曲折發(fā)展的敘寫過程中,提出了一個重要原則,即一要以共同的叛逆思想作基礎,二要彼此互相尊重,這一愛情觀的形象化地展示在我國文學史和思想是前所未有的,而就其思想性質(zhì)來說,又是屬于未來的。單就這一點,曹雪芹真不愧為思想的巨人,文學的大師。
2.真實自然又貼切細膩的心理描寫。
明確:本文描寫人物的手法主要是對話描寫和心理描寫,兩種手法對于塑造人物形象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對話描寫學生很容易通過閱讀分析把握,這里主要說說心理描寫。
本文比較集中的心理描寫主要是在黛玉無意中聽到寶玉對自己稱揚不說“混賬話”一節(jié),黛玉聽了這話“不覺又喜又驚,又悲又嘆”,黛玉在對愛情的追尋過程中,總是憂傷多于快樂,痛苦多于幸福。原因在哪里呢?不僅在于愛情的本性是排他的,愛情的痛苦也是最個人的,更主要的還在于她與寶玉的愛情乃是在艱難的人生道路上互相聽到了內(nèi)心召喚的回音,因而隨著愛情的步步深化,她越來越感到環(huán)境的勢利、險惡和前途命運的艱難、叵測。這一段“喜”“驚”“悲”“嘆”的心理描寫,不僅充分表現(xiàn)了黛玉細心多慮、多情善感,對真誠真心的寶玉的愛戀,也暗示了二人愛情發(fā)展的悲劇性結(jié)局。課文就是通過這段極具個性化的心理描寫塑造了林黛玉這一典型形象,其真實、自然、貼切、細膩的心理描寫,古往今來引發(fā)了多少人的共鳴之心和同情傷感之淚!
(將問題引向深入,使學生能對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有更深的把握。)
五.作業(yè)
閱讀《紅樓夢》第29回的相關情節(jié),回答下面的問題。
且說寶玉因見黛玉病了,心里放不下,飯也懶怠吃,不時來問。黛玉又怕他有個好歹,因說道:“你只管聽你的戲去罷,在家里做什么?"寶玉因昨日張道士提親之事,心中大不受用,今聽見黛玉如此說,心里因想道:“別人不知道我的心還可恕,怎連他也奚落起我來。"因此心中更比往日的煩惱加了百倍。要是別人跟前,斷不能動這肝火,只是黛玉說了這話,倒又比往日別人說這話不同,由不得立刻沉下臉來,說道:“我白認得你了!罷了,罷了!"黛玉聽說,冷笑了兩聲道:“你白認得了嗎?我那里能夠像人家有什么配的上你的!"寶玉聽了,便走來,直問到臉上:“你這么說,是安心咒我天誅地滅!"黛玉一時解不過這話來。寶玉又道:“昨兒還為這個起了誓呢,今兒你到底兒又重我一句!我便‘天誅地滅’,你又有什么益處呢?"黛玉聞此言,方想起昨日的話來。今日原是自己說錯了,又是急,又是愧,便抽抽搭搭的哭起來,說道:“我要安心咒你,我也‘天誅地滅’!……何苦來呢!我知道昨日張道士說親,你怕阻了你的好姻緣,你心里生氣,來拿我煞性子。"原來寶玉自幼生成有一種下流癡病,況從幼時和黛玉耳鬢廝磨,心情相對,如今稍知些事,又看了些邪書僻傳,凡遠親近友之家所見的那些閨英闈秀,皆未有稍及黛玉者,所以早存一段心事,只不好說出來,故每每或喜或怒,變盡法子暗中試探。那黛玉偏生也是個有些癡病的,也每用假情試探。因你也將真心真意瞞起來,我也將真心真意瞞起來,卻只用假意試探,如此“兩假相逢,終有一真”,其間瑣瑣碎碎,難保不有口角之事。即如此刻,寶玉的心內(nèi)想的是:“別人不知我的心,還可恕,難道你就不想我心里眼里只有你?你不能為我解煩惱,反來拿這個話堵噎我,可見我心里時刻有了你,你心里竟沒我了。"寶玉是這個意思,只口里說不出來。那黛玉心里想著:“你心里自然有我,雖有‘金玉相對’之說,你豈是重這邪說不重人的?我就時常提這‘金玉’,你只管了然無聞的,方見的是待我重,而毫無此心了。如何我只一提‘金玉’的事,你就著急呢?可知你心里時時有這個‘金玉’,見我一提,你又怕我多心,故意兒著急,安心哄我?!?/p>
那寶玉心中又想著:“我不管怎樣都好,只要你隨意,我便立刻因你死了也是情愿的。你知也罷,不知也罷,只由我的心,可見你方和我近,不和我遠。"黛玉心里又想著:“你只管你就是了。你好,我自然好。你要把自己丟開,只管同情我,是你不叫我近你,竟叫我遠你了。”
1.這些文字主要寫什么?
2.選文運用了什么描寫手法來刻畫寶黛二人?
(參考答案)
1.這段文字主要寫寶黛二人為明曉彼此的真心真意而互相試探終至誤會的內(nèi)容。
2.采用的是對話描寫和心理描寫。對話描寫充分表現(xiàn)了二人因誤會而賭氣而使誤會更深的情景,心理描寫則如抽絲剝繭,層層深入地表現(xiàn)了二人心細如發(fā)、互相揣測、頓生誤會、備受煎熬的情形。
(思考題,旨在使學生在擴展閱讀訓練中,進一步了解情節(jié)的發(fā)展變化,并更清晰地把握寶黛二人愛情發(fā)展的進程,加深對課文中人物描寫手法的理解。)
高三語文教案設計篇四
本課的地位:第三冊語文主要是詩詞,從整個高中語文教學和考試來說,詩詞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這一部分,高考時直接題和間接題都很多,關鍵是直接題較多,如:(1)作家作品、作家的姓名字號、并稱及文壇地位等;(2)風格流派、文體;(3)名句填空;(4)對相關背景的了解、對主要內(nèi)容和重點字詞的理解;(5)對寫作特點及藝術手法的鑒賞。詩詞教學從培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提高文化品味來談也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態(tài)度,小到言談舉止,都有影響。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三冊中第二單元的宋詞,通過學習本課,學習本文寫景、詠史、抒情相結(jié)合的特點,提高鑒賞宋詞的能力。
學情分析:高二學生我們的學生閱歷淺,學生幾乎沒有登山觀海的經(jīng)歷,如不引導,很難體會蘇軾面對滾滾大江,想起歷無數(shù)的英雄,看到赤壁形勝,想起瀟灑多謀的周瑜,感嘆自己壯志難酬的心情。但蘇軾又不同于杜甫李商隱,他的性格更傾向于陶淵明李白,又不甘于消沉,所以以酒祭月,非常豪邁。所以要啟發(fā)學生思維的火花,從而把握全詞意境問題不大,討論更能深入領會到諸如烘托借代等藝術手法,更能領悟到蘇軾用詞的精妙。
①知識目標:了解蘇軾的的創(chuàng)作風格及豪放詞的特點
③德育目標:了解作者渴望為國效力的思想與壯志未酬的苦悶
④方法目標:誦讀法;講授法,不斷啟發(fā)學生從而把握全詞意境;討論法
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考慮到學生原有的基礎,現(xiàn)有的困難以及學習上的心理特征,從而針對性的確立學習的重難點。本課的重點是了解蘇軾的豪放詞風和情與景的自然結(jié)合,難點是體會作者深刻含蓄的情感。
教學方法:如何突破重難點是本課的關鍵。(1)上片以講授為主,用語言再現(xiàn)當時場面,引導學生去想象蘇軾登赤壁懷念英雄的情景,盡可能使其有如臨其境之感。
原因是:我們的學生閱歷淺,學生幾乎沒有登山觀海的經(jīng)歷,如不引導,很難體會蘇軾面對滾滾大江,想起歷無數(shù)的英雄,看到赤壁形勝,想起瀟灑多謀的周瑜,感嘆自己壯志難酬的心情。但蘇軾又不同于杜甫李商隱,他的性格更傾向于陶淵明李白,又不甘于消沉,所以以酒祭月,非常豪邁。(2)下片以討論為主,啟發(fā)學生思維的火花。因為有了上片學習的基礎,把握全詞意境問題不大,討論更能深入領會到諸如烘托借代等藝術手法;更能領悟到蘇軾用詞的精妙.(3)利用多媒體直觀教學手段,加大課堂信息量,以適應信息時代的變遷,同時加大隨堂訓練的容量,以適應高考的分量。
學法指導:教是為了不教,學法應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⑴指導學生自主學習。⑵組織學生合作學習,限度的使學生都能參與教學活動,通過討論,發(fā)現(xiàn)學生獨特的個性,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⑶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養(yǎng)成質(zhì)疑探究的習慣。⑷“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指點學生拓展延伸,課外閱讀名人名篇,強化鑒賞能力和寫作能力,為高考作好準備。
教學過程:上片以講授為主;下片以討論為主.
示范朗讀:激情充滿壯志豪情
檢查自主學習的效果:熟悉課文內(nèi)容以后,指導學生利用課文注釋和工具書,查閱資料,由學生口頭介紹作者;在個性化朗讀的基礎上,整體感知,篩選有效信息,理清思路,概括精要,提高獨立閱讀能力和概括能力,與高考接軌。(多媒體顯示:字詞積累,隨堂訓練。)
板書設計:在學生分析的基礎上用多媒體顯示如下板書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上闋赤壁奇景波濤洶涌山勢險峻
下闋懷周瑜儒將風度非凡膽略
抒己感慨人生如夢壯志未酬
拓展延伸:柳詞和蘇詞為例比較豪放詞和婉約詞的詞風,是為了把學生“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性差異上升到理性,使這種感性更加深刻、明晰。
全文總結(jié):江月是永恒的,在無限的時間和空間中人只是滄海一粟,人生如此短暫,又何苦讓種種“閑愁”縈回我心呢?一位襟懷超曠、識度明達的詩人浮現(xiàn)在我們眼前,在他的自解自慰中仍有一腔豪邁之情。
教學效果預測:總之,在新課標教育理念下,從以下幾點可見這堂課的效果①沒有將文質(zhì)兼美的散文肢解成幾大塊,維護了散文的整體美。②突出了新課標以“學”為主,而不是傳統(tǒng)的以“教”為主,從復述故事到板書設計,從質(zhì)疑到評價,都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③使學生掌握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方法,以適應新時代終身教育的需要。④提升了從感性到理性的思維能力。⑤使學生樹立了“以人為本”、“以天下為己任”的價值觀。
高三語文教案設計篇五
《孔雀東南飛》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語文必修第二冊第二單元的第三課。這個單元學習從先秦到南北朝時期的詩歌,這一時期產(chǎn)生了思想內(nèi)涵和藝術成就上都堪稱后世詩歌典范的偉大作品。《孔雀東南飛》是樂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是本單元的重點篇目。
古典詩歌的鑒賞訓練對學生來說是個全新的概念。盡管學生在前面幾課中嘗試了詩歌的鑒賞,但鑒賞仍然是初步的,尚未把握鑒賞的技巧,形成基本能力,更不用說對作品進行審美鑒賞。因此教學本課,仍然是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進行理解性閱讀、研究性閱讀和欣賞性閱讀,培養(yǎng)學生鑒賞古詩文技巧,逐步把握鑒賞規(guī)律,最終形成鑒賞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部分重點詞語以及鋪陳排比等修辭手法的用法,把握女主人公劉蘭芝的形象特征以及性格特點。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運用人物對話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和結(jié)合語境欣賞詩歌語言表達效果的能力。
德育目標: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封建家長制及封建禮教摧殘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惡,培養(yǎng)學生珍愛生活,敢于和一切腐朽勢力作斗爭的情操。
教學重點:通過人物的動作和語言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提高學生的分析鑒賞能力。
教學難點:理解劉蘭芝和焦仲卿愛情悲劇的根源與意義。
二、教法分析
《孔雀東南飛》是古樂府民歌,語言接近口語,而且注釋較詳,學生易讀懂詞句。因此,教學本文可從語境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題思想。為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問題的能力,根據(jù)詩歌需要反復誦讀的特點,這節(jié)課我主要使用的教學方法有朗讀品味法和討論點撥法。
為使課堂教學更加直觀生動,我將采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
三、學法分析
學生在學習詩歌和文言文時,大多是等著老師來分析,自己做筆記,缺乏主動性,在學習這首詩時,應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參與到詩歌鑒賞中來,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在學生的學習中,應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fā)展。學生的主要學法有:朗讀法、討論法、質(zhì)疑法等。
四、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課前播放屠洪綱的歌曲《孔雀東南飛》,由元好問的名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引出大雁殉情的故事,從而引出新課。
2、學生復述故事情節(jié)。
設計此環(huán)節(jié)的目的在于回顧上節(jié)課內(nèi)容,提高學生分析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
3、由悲劇性的故事情節(jié)而過渡到對人物形象的賞析。
由于課文篇幅較長,所以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按照情節(jié)的發(fā)展選擇有代表性的段落來進行鑒賞。這一部分由學生小組討論完成,教師補充總結(jié),并且對重點詞語以及修辭手法等作補充講解。
設計此環(huán)節(jié)的目的在于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提高他們對文學作品特別是詩歌的分析鑒賞能力。這也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
4、由劉蘭芝的人物形象過渡到對悲劇原因的分析。
引導學生從悲劇的直接制造者焦母和劉兄身上探究悲劇的深層原因,學生討論發(fā)言之后教師引導學生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認識悲劇的根源。教師補充介紹詩人陸游和唐琬的愛情悲劇,以加深學生對封建禮教吃人本質(zhì)的認識。
設計次環(huán)節(jié)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獨立回答問題的能力,這也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
5、拓展延伸
在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下,劉蘭芝的自尊自立和反抗就顯得尤為可貴,請同學們回憶所知道的像劉蘭芝這樣的女子。如《氓》中的女主人公,《梁?!分械淖S⑴_等。
6、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劉蘭芝這個美麗而又堅強的女子,探討了蘭芝的悲劇產(chǎn)生的社會根源。幾千年來,封建禮教、家長____等傳統(tǒng)文化的冷漠與殘酷,使無數(shù)美麗的愛情成為“牛郎織女”,化作“雙飛蝴蝶”,飛出“東南孔雀”,鑄就“血淚沈園”!但以劉蘭芝為代表的這些女子之所以能在文學作品和民間傳說中受到人們的廣泛喜愛,正是由于她們的身上有一種堅強和敢于反抗的精神,她們代表了人類對真善美的追求,對自由、對愛情的向往,人們希望世界上更多的是天長地久,是有情人終成眷屬,希望孔雀東南飛的悲劇不再上演,所以,在故事的結(jié)尾,人們讓這對不幸的夫妻魂化為鳥,實現(xiàn)相依相守的愿望。
7、作業(yè)設計
以《蘭芝,我想對你說》為題寫一篇周記。
意在加深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本文地址:http://www.mlvmservice.com/zuowen/2001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