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一語文教案必修一(實用1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28 05:56:03
2023年高一語文教案必修一(實用10篇)
時間:2023-12-28 05:56:03     小編:筆舞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一語文教案必修一篇一

組織學生“理解”和“朗誦”作品,在理解和感受的基礎之上朗誦,在朗誦揣摩的過程中加深理解、感受。

組織學生“理解”和“朗誦”作品,使學生準確地把握作品的內容、作品的思想、內涵、感情傾向。

教學重點

1.教學的重點是意義的構建和呈現(xiàn),就是要通過一定的策略和方法,使學生把文本與直接間接的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起來,對文本產生富有個人意義的理解并用自認為恰當?shù)穆曇粜问絹沓尸F(xiàn)這種理解。

2.《六月,我們看海去》內在的情感旋律,把握詩作的內容加深理解,尋找傳達詩作思想感情的聲音形式。

教學過程

一、介紹作者和背景

時代一代青年的內心世界。

二、體味詩的思想內容

1. 哪些語句能借助“聽覺的想像”體會出青春的活力?

詩歌一開始“看海去看海去沒有駝鈴我們也要去遠方/小雨噼噼啪啪打在我們的身上和臉上 ”, 鮮明的節(jié)奏下我們仿佛聽到了一群年輕人喧鬧的聲響的響亮的歌唱,仿佛真的看到了一群朝氣蓬勃的年輕人雀躍著向大海的方向奔跑,小雨噼噼啪啪地打在他們的身上和臉上。接著讀下去“我們一群五顏六色風風火火我們年輕 / 經(jīng)歷旺盛總喜歡一天到晚歡歡樂樂匆匆忙忙/像一臺機器迂回于教室書館我們和知識苦戀”,同樣借助聽覺想像,我們感到了強烈的生命活力,詩歌的節(jié)奏把我們引向了對青春的情不自禁的贊美,“五顏六色”“風風火火”“匆匆忙忙”“歡歡樂樂”“教室書館”“我們和知識苦戀”是典型的青春特征,是青春旺盛生命力的有力見證。這種青春的活力在全詩中無處不在,在誦讀的過程中要仔細體會。在如“六月看海去看海去我們看海去/我們要枕著沙灘也讓沙灘多情地撫摸我們赤裸的情感”“讓那海天無邊的蒼?;赜澄覀冃撵`的空曠 / 揀拾一顆顆不知是丟失還是仍掉的貝殼我們高高興興/再把它們一顆顆串起我們閃光的向往”。

2. 哪些語句能強烈地感覺到年輕人的自信?

“風撩起我們的長發(fā)像一曲《藍色多瑙河》飄飄蕩蕩/我們我們我們相信自己的腳步就像相信天空啊/我們是一群東奔西闖狂妄自信的哥倫布啊”,“我們總以為生下來就經(jīng)受過考驗經(jīng)受過風霜/長大了不信神不信鬼不相信我們有太多的幼稚”,等等。在這些詩句里,我們能感覺到一群青春男孩女孩的強烈自信。

3. 哪些語句能強烈地感覺到青春所富有的探索精神?

“看海去看海去沒有駝鈴我們也要去遠方”“盡管生長在北方的田野影集里也要有大海的喧響 /六月看海去看海去我們看海去”,“我們我們我們就是不愿停留在生活的坐標軸上 / 六月是我們的季節(jié)很久我們就期待我們期待了很久 / 看海去看海去沒有駝鈴我們也要去遠方”。

三、體味詩的藝術技巧

這首詩歌有一種強烈的音樂感,這種音樂感源于詩歌的兩種節(jié)奏,一種節(jié)奏是詩歌的壓韻和語言的聲調,全詩多是省略標點和長句,但讀之并不費力,原因就是詩中有自然而成的韻律感。另一種節(jié)奏主要是詩行中重復于變化相交錯的詞語來顯示,重復與變化組合成一種情感的旋律。如“六月看海去看海去我們看海去”,“六月是我們的季節(jié)很久我們就期待我們期待了很久”。語言組合巧妙。本詩組合巧妙的語言使得詩意濃郁而悠遠。如,將“長發(fā)”的飄蕩與《藍色多瑙河》樂曲組接在一起,等等;將“看海去”與“沒有駝鈴”組接在一起,將“眺望遠方”與眺望“六月”組接到一起,使得詩歌自然生出一種韻外之意。

年輕人對自己力量的確信,他們不安于現(xiàn)狀的探索精神,以及風風火火的神態(tài)、略帶狂妄的激情,都能從透明的語言中感受到。

四、小結

這些體現(xiàn)了年輕人蓬勃的活力,對自己力量的確信和無限探索精神的詩句都是在一種鮮明的節(jié)奏里表現(xiàn)了出來,讓我們在誦讀之余似乎看到了一群歡呼雀躍的青年向遙遠的大海跑去,去探險,去接受驚濤駭浪的洗禮,讓青春的情感在海水中凈化,讓青春的情感在風浪中成熟。在這里“六月”就不單純是一個季節(jié)而成了生命的青春驛站,“看海去”也就是一種探索的時代意義。詩人沒有靜止地刻畫,而是在一種節(jié)奏里,在流動的生活畫面中向我們表達了青春激情背后還承載著一代青年人的靈魂寫照。

五、作業(yè):

(1)評價手冊

(2)預習下課

高一語文教案必修一篇二

1.通過誦讀,培養(yǎng)學生對詩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養(yǎng)審美情趣。

2.了解詩歌的象征意義及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3.感知詩歌的意象及特征,由此來把握意境的營造。

教學重點

了解詩歌的象征意義及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鑒賞與領悟能力。

一、引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今天又要學詩了,這使我想起習xx總書記說過的一句話:“學史可以看成敗、鑒得失、知興替;學詩可以情飛揚、志高昂、人靈秀;學倫理可以知廉恥、懂榮辱、辨是非?!苯裉煳覀儊碜x戴望舒的詩《雨巷》,讓我們一起去感受詩人的情,詩人的志,詩人的人。請大家合上書本,閉上眼睛,我們先一起來聆聽這首詩?!队晗铩?(教師板書)

二、精讀品味

明確:孤獨,寂寞,憂郁,哀怨,憂傷,彷徨等(感情基調)。一般來說,激烈奔放的感情可用快讀,而憂郁凄苦的感情適合用緩讀。

(二)品味意象。

1、大家找找看,這首詩里邊,總共描寫了幾位人物?(兩位)分別是誰呢?(“我”和“姑娘”)在前邊我講了一個專門術語,我們說這個術語是用來形容詩詞中所描寫的具體事物,這個術語是什么呢?(意象)(板書),所以,這首詩歌中出現(xiàn)的意象,從人物方面來講,就有“我”和“姑娘”(板書),那在詩歌中,“我”和“姑娘”有著怎樣的聯(lián)系呢?“我”獨自彷徨(走來走去,猶疑不決,不知往哪個方向去)在悠長又寂寥(靜寂、空曠)的雨巷中,是為了什么呢?是希望逢著姑娘。請大家找找看,詩歌中用了哪些語句來描寫這個姑娘?待會我請同學來回答。一節(jié)一節(jié)地找。

2.詩人用了大量的篇幅來描寫姑娘,描寫姑娘的動作,描寫姑娘的情緒,他還用了許多別的意象來襯托這個姑娘,首先他寫到,姑娘是出現(xiàn)在一個什么地方?(雨巷)好,請大家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細雨朦朧中,你走在這條悠長悠長又寂寥的巷子里,這里遠離塵囂,冷清不熱鬧,她的腳下,踩著幽暗的、濕漉漉的青石板,透著寒氣,透著冷清。在這樣的一條雨巷中,你感覺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樣?(朦朧的、陰沉的)所以,雨巷這個意象,首先給我們規(guī)定了這個姑娘出現(xiàn)時候的大環(huán)境,是朦朧的、陰沉的。說明“我”是想要追尋這個姑娘,這個姑娘也象征著詩人要追求的美好理想。

3.在大量描寫姑娘的篇幅中,我們是否看清了姑娘的樣子?(看不清)。為什么呢?因為她撐著一把油紙傘,我也撐著一把油紙傘,似乎我看不清他,她也看不清我。請同學們注意這把油紙傘。你在哪里見到過油紙傘。(電視中),而且是一些以古人生活為題材的電視劇中,因此油紙傘具有復古、懷舊的特點,給人今不如昔的感覺,這樣一把傘出現(xiàn)在姑娘的肩上,更給這個姑娘增添了神秘、朦朧的色彩,給人更多的想象和懷念。

4.在這首詩里邊,詩人還多次用了同樣一個比喻來形容姑娘,他將姑娘形容成什么呢?丁香,她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丁香姑娘的神情反映的是那個時代青年的共同特征,是那個令人窒息的時代造成的,使一代青年有理想無法實現(xiàn),有可心的姑娘無法得到)她有著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所以丁香也是我們這首詩歌中的一個重要意象(板書:丁香)。

丁香一般是開在暮春時節(jié),也就是春天快要結束的時候,再加上它雖然嬌美,卻非常容易凋謝,所以古人對著丁香,容易傷春,因此,丁香常用來象征愁怨。在我國古典詩詞中,有不少詩句涉及到丁香,比如李商隱的《代贈》:“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還有南唐李璟的《浣溪紗》中的“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這些詩句啊,都是將丁香和愁怨聯(lián)系在一起。

這種花的顏色主要有兩種,淡紫色和白色,開花的時候有一種淡淡的芬芳,它給人一種柔弱、純潔、素凈的感覺。所以,在古典詩詞中,丁香一般象征著美麗、高潔。這也說明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物總是不容易得到的,但又是那樣的令人神往,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5.“我”在寂寥的雨巷中獨自彷徨,希望能夠逢著一個丁香般的姑娘,終于,姑娘出現(xiàn)了,她也跟我一樣,撐著油紙傘。姑娘慢慢地走過來,越走越近,我感覺到她投來太息般的眼光,可是,正當我想說句什么話的時候,她跟我擦肩而過,而且,慢慢地遠離我,越走越遠,到了頹圮的籬墻,消失在雨巷的盡頭。只剩下我,仍然獨自撐著油紙傘,彷徨在雨巷中,繼續(xù)等待,繼續(xù)追尋。在這首詩歌中,我是以一個等待者,一個追尋者的'姿態(tài)出現(xiàn)的。但由于某些原因使他彷徨,使他……,使他的理想難以實現(xiàn)。雨巷中的“頹圮的籬墻”是愛情失敗或理想破滅的一個微觀層面的象征。

三、探尋詩歌主旨

2.代表發(fā)言。

a:我們小組認為是愛情詩,這首詩已經(jīng)明確地寫清楚了我希望能夠遇到丁香姑娘,雖然這個愛情故事的結局不完美,但是我還是站在原地等待著丁香姑娘。

b:我們小組的成員認為是愛情詩,但是我自己覺得是政治詩。(為什么?)戴望舒所處的時代比較黑暗,社會環(huán)境也比較亂,可能作者當時想表達什么,但是又不敢明明白白地說出來,所以只能寫得比較朦朧。所以我覺得表面上是愛情詩,實質上是政治詩?!拔摇薄凶非蟮闹R分子的形象。他們在時代黑暗和衰落的背景下,想探尋“我向何處去”,想走一條光明的道路,但他們又感到前途渺茫,無路可走。因此我們可就1927年大革命失敗這一特定背景為憑借,將它理解為一曲表達理想哀歌的政治詩。

3.每個讀者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分析這首詩歌主旨的時候要聯(lián)系作者身處的社會環(huán)境、時代背景,這種方法,早在幾千年前,孟子提出過,他說,讀任何一篇作品,都要做到知人論世,要研究作者的生平,要研究他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首詩歌的作者是——戴望舒。

4.戴望舒(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原名戴夢鷗。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學學習法文,開始受到法國象征派的影響。1926年參加共青團?!队晗铩穼懹?927年夏天,當時全國處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心中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早期詩歌多寫個人的孤寂心境,感傷氣息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響,意象朦朧、含蓄。

5.1927年的白色恐怖,使原來熱烈響應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高峰墮入了深淵。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求著新的希望的出現(xiàn),在陰霾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虹。《雨巷》也可以是一部分進步青年的這種心境的反映。雨巷這個沒有陽光,也沒有生機和活氣的地方,正象征著此時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而丁香姑娘,是他們美好理想的象征。

高一語文教案必修一篇三

1、認識從師的重要意義。

2、領會課文正反對比、破立結合的論證方法。

3、掌握重要字詞及文言現(xiàn)象,背誦全文。

教學重點:

1、理解文中的多義詞,解釋它們在具體語境中的意義和用法。

2、掌握文中名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能解釋具體語境中意動詞的含義。

3、區(qū)分課文中的古今異義詞,理解它們的古今義。

教學課時:3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文,解題

二、背景及作者簡介:

(寫作背景)魏晉以來,社會上風行非學無師,重視“家傳”,。在韓愈所處的中唐時代,雖然推行科舉制度,但恥于從師的風氣卻很盛行,上層“士大夫之族”無論學業(yè)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們不愿從師學習,而且他們也反對別人從師學習。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由魏晉世以下,不益不事師。進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以為狂人。”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唯有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抗顏而為師”,并著《師說》千古佳文。

在這著名的《師說》,作者借為文送學生李蟠來抨擊那些上層“士大夫之族”,大力宣揚從師的必要性和正確途徑,這不是一般的論述,而是一部戰(zhàn)斗檄文!

(作者)說起韓愈,我們應該不陌生,請哪一位同學來介紹他的有關資料。

韓愈,字退之,世稱韓文公,昌黎先生。

韓愈是與古文運動聯(lián)系在一起的,他和柳宗元一起大力提倡古文運動,主張文章應該象先秦散文一樣言之有物,闡發(fā)孔孟之道,反對六朝以來只求形式而內容貧乏的駢儷文;語言要新穎,“言貴創(chuàng)新,詞必己出”。二人不論在理論上或是在在創(chuàng)作實踐上,都有力地促進了古文運動的興起、發(fā)展,并身體力行,終于把文體車六朝以來的浮艷的駢儷文中解放出來,奠定了唐宋實用散文的基礎。因此二人影響巨大,推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初讀課文

四、研讀課文第一段

1、字詞疏通

2、內容梳理

明確:1)首句:推出中心論點:學者必有師

托古言事,乃針對當時士大夫以從師為恥而說的,更增加力度。

與結尾“余嘉……”呼應。

2)第二句:教師的重要作用或職責

突破了一般人對教師職責認識的局限,把教師的職責從“授其書而習其句讀”擴大到“傳道……”,這在當時是個不小的進步。

道,儒家的思想。業(yè),儒家的經(jīng)典,道的載體。

3)三、四句:從師的必要性

這是承“解惑”而言的。

4)擇師的原則和態(tài)度

針砭了當時上流社會看重門第高低的惡劣風氣,提出“師之所存……”的原則,此思想無疑是積極的,進步的。學問面前,人人平等嘛。

這是承“傳道”而言的。那么為什么不承“受業(yè)”展開呢?因為人人皆知教師有“受業(yè)”的職責。

3、.總結本段

總說老師的作用和從師學習的必要性、重要性,指出擇師的原則,推出“無貴無賤,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結論。

4、背誦本段

五、布置作業(yè)

高一語文教案必修一篇四

1.了解本文的背景及主要內容。

2.體會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的運用。

1.揣摩重點語段和詞語強烈的感情色彩。

2.體會本文富有感召力的語言特色。

一:導語

大家都聽過《愛我中華》這首歌嗎?那么它反映了一個什么樣的主題?(中國是一個各民族親如兄弟姐妹的大家庭,各民族平等,團結,和睦相處。)然而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都能作到人人平等,表現(xiàn)最突出的是人權問題,既一個國家內部或國家與國家之間存在的種族壓迫和種族歧視現(xiàn)象。所以,我們經(jīng)常在報紙上或網(wǎng)上看到這樣一些消息:某某地群眾游行,某某地發(fā)生恐怖襲擊事件等等。

前不久,就在美國發(fā)生了震驚世界的9.11事件,美國一直標榜著自由,民主與平等。但事實果真如此嗎?這里有些材料:

1992年4月30日,洛杉機爆發(fā)了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暴亂,造成59人死亡,2300人受傷,起因在于4名白人警察群毆一名黑人,但法院宣判他們無罪釋放。

1996年10月24日,佛羅里達發(fā)生沖突事件,起因是一名白人警察殺死一名黑人駕駛員,15人受傷。

最近,美國辛辛那提市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當?shù)匾幻型旭R斯的黑人被白人警察開槍打死,原因只是托馬斯有一些輕微犯罪,包括無證駕駛和開車不系安全帶問題,當手無寸鐵的托馬斯試圖逃跑時,警察竟開槍向他射擊。

由此看來,美國公民中有一類人受到了很不公正的待遇,這些人是(黑人),可以說,種族歧視問題成為美國“人權記錄”中最不光彩的一頁。

現(xiàn)在,我們把時間往前推一下,也就是20世紀60,70年代。今天,我們將通過另一個窗口來了解一下那時美國黑人的社會狀況,也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篇重要而有激情的演講詞——《我有一個夢想》。

二:作者簡介

馬丁路德金:黑人民族運動的領袖,非暴力主義者。

(1)他1929年出生于亞特蘭大市一個黑人家庭,長大后成為一名牧師。他積極參加和領導了美國黑人運動,并成為南方工人運動的領袖。

(2)他曾獲諾貝爾和平獎,并將全部獎金54600美元捐給了自由組織,這期間,種族極端分子不斷地恐嚇和威脅他,并炸毀了他的房子。但他并沒有放棄斗爭。

(3)1963年,他率25萬黑人民眾向華盛頓林肯紀念堂進軍,在那里,他向成千上萬的黑人發(fā)表了一篇演說,他把自己對前途的看法用充滿激情的語言告訴云集的聽眾,這就是“我有一個夢想”。

(4)但1968年,馬丁路德金死于種族極端分子的暗殺,年僅39歲,然而他的遇刺激起全美一百多座城市暴亂,其中也有無數(shù)名白人。

為什么他有如此大的震撼力,讓我們一起看一下這篇演講詞,感受一下馬丁路德金強大的精神力量。

三:(幻燈片)看一下本文的學習目的和學習重點。

四:研習新課

整體感知課文,體會富有感召力的語言,并思考這個夢想究竟是什么?

五:下面我們通過看一些圖片,更深地了解一下這種種族壓迫的歷史。(放幻燈片)

圖片(1),16世紀,歐洲殖民者開始掠奪非洲黑人,把他們販賣到美洲為奴,以彌補美洲勞動力的不足。黑人受到的是非人的'待遇,遭到任意地打罵和侮辱。他們常常像牲口一樣被人賣掉,尤其是那些黑人孩子,剛剛懂事,就被迫離開母親,被帶走,被賣掉。例如《湯姆叔叔的小屋》中湯姆叔叔就是被買來的。

18世紀,美國發(fā)生了內戰(zhàn),林肯總統(tǒng)宣布了《解放黑奴宣言》,但這只是從法律上條文規(guī)定,實際上黑人并沒有得到真正的平等。

20世紀60、70年代,黑人仍就是處在受壓迫,受歧視的地位,如黑人和白人不能通婚,黑人只有5%的人有選舉權,而且必須通過一項閱讀測驗。黑人兒童在專為黑人設置的學校上學,黑人兒童的教育經(jīng)費不及白人兒童的四分之一。在一些公共場所都設有黑人隔離區(qū),如在公共汽車上,黑人只能坐在后車廂,中間也可以坐,但有白人上車,黑人必須讓座。

一次,一位黑人婦女坐在了白人專座區(qū)域內,她拒絕挪動座位,被警察帶走。這一事件激起全市黑人的強烈抗議,馬丁路德金就領導了這次運動,他組織全市黑人拒絕乘坐公共汽車,一直堅持了一年多時間,最終迫使法院宣布公共汽車公司對黑人的隔離屬于非法,這次運動黑人取得了巨大勝利。

高一語文教案必修一篇五

1、學習古人國難當頭,不計個人安危得失,顧全大局的愛國主義精神。

2、了解《左傳》這部編年體史書的基本情況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3、在誦讀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1、燭之武如何勸退秦師。

2、燭之武的說話藝術帶給我們的啟示。

3、重點文言詞語及句式。

1、學習燭之武臨危授命,維護國家安全的愛國主義精神。

2、通過燭之武的.說話藝術,學會如何與人交流、溝通。

課時:兩課時。

內容分配為:第一課時梳理文意,重點講解第三段燭之武退秦師的技巧和功效;第二課時解決文中出現(xiàn)的各類文言現(xiàn)象,重點解析燭之武的人物形象及燭之武愛國主義精神。

一、導入新課:

《戰(zhàn)國策?東周》中有這么一句話:“一人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雄兵”。前半句說的是東周重臣顏率憑一己之辯,在諸侯列強中保全九鼎的故事,后半句說的是毛遂憑借三寸不爛之舌,勸服楚趙兩軍合縱抗秦的故事。而我們今天所學課文的主人公可以說同時具備了前面兩人的功效,他三朝老臣卻始終不得重用,他年逾七旬還是一個圉正——養(yǎng)馬的官兒,他須發(fā)蒼蒼步履蹣跚卻保住社稷勸退強兵!他就是:燭之武!

二、解題并整體感知:

文題為“燭之武退秦師”,那么為什么要退?由誰退?怎么退?結果如何?我們先來看一張當時的時局圖。

簡單講解時局圖后,請學生結合自己對課文的了解,思考:

1、燭之武為什么要退秦師?

【明確】因為秦晉圍鄭

2、秦晉為何要圍鄭?

【明確】因為鄭國“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3、“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都是鄭國和晉國之間的“矛盾沖突”,秦國為何也來圍鄭?

【明確】因為秦晉之好,秦又有往東擴張的野心。

4、誰舉薦了燭之武?他自己為什么不親自上陣?

【明確】佚之狐。人如其名,佚之狐身上的狐味太重。只身入虎狼之地,能否說服秦伯誰也不敢打保票,稍有不慎,惹惱了秦伯。

高一語文教案必修一篇六

教學目標:

1.通讀全文,理清文章的思路,說出人生四季的象征意義。

2.品讀文章中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能用自己的語言闡述其含義。

3.學生能夠結合自我體驗,體會《我的四季》中蘊含的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人生意義,并表達出自己的感受。

教學重點與難點:

1.學生能夠品讀文章中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能用自己的語言闡述其含義。

2.深刻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并表達出自己的感受。

一、導入:

同學們,上課之前老師想問大家一個謎語,大家來猜猜這個謎語說的是什么:“什么動物早上是四只腳,中午是兩只腳,晚上是三只腳呢?”答案是“人”。

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文章也是關于人的一生的,我們來看看,在這篇課文中作者張潔將人生又比作了什么。

二、整體感知:

1、疏通字詞。

2、讓學生閱讀課文。并思考:這篇文章的主要寫了哪些內容?寫作思路是怎樣的呢?

明確:這篇文章的結構是很清楚的,是明顯的總分結構,開頭“生命如四季”總領全文,之后分別寫了生命的春、夏、秋、冬。

三、文本研讀:

1、把學生分成四個小組,分別找出課文中的“我”在一年的四季當中都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樣的感受。給學生五分鐘的時間準備,然后起來回答。

明確:春天耕種土地辛苦但滿懷希望

夏日澆灌、呵護土地遭遇挫折但不屈不撓

秋天收獲又酸又苦的歡樂

冬日檢點自己自信

2、作者將人的一生比作一年的四季,春夏秋冬分別對應的是人生的哪幾個階段呢。

明確:春少年時期

夏青年時期

秋中年時期

冬老年時期

3、縱觀作者在人生四季中的不同態(tài)度,我們可以看出貫穿其中的主線是什么?

明確:貫穿于作者人生四季中的主線是作者執(zhí)著追求的人生信念和永不退縮的人生態(tài)度,是生命不息、奮斗不止。

4、這是一篇哲理性的生活散文,其中有許多富有哲理的語句,請同學們再快速地瀏覽文章,劃出你自己最有感受的句子,并進行思考體會,然后我們大家來交流。(這一部分,學生可以暢所欲言,老師作適當引導即可,充分讓學生進行自主鑒賞、表達。)

明確:

(1).“在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塊必得由他自己來耕種的土地?!?/p>

鑒賞:每個人在這世上,都有一份自己的責任,既然擁有了生命就必須為自己的生命負責。我們不僅僅要去做自己喜歡的事,也需要做我們不喜歡但必須去做的事。

(2).“我知道,人要是能夠期待,就能夠全力以赴?!?/p>

鑒賞:我們要有理想,要有希望,為了夢想而奮斗,我們將無法阻擋。(就像我們之前學習的《相信未來》“相信不屈不撓的努力,相信戰(zhàn)勝死亡的年輕”)

(3).“我不應該自怨自憐命運怎么這樣不濟,偏偏給了我這樣一塊不毛之地。我要做的是咬緊牙關,悶著腦袋,拼卻全身的力氣,壓到我的犁頭上去”

鑒賞:我們無法改變命運,但我們能改變自己,我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我們能決定生命的深度。別在怨天尤人了,別在哭喊自己不是鯉魚,一定躍不過龍門的,自己不是灰姑娘,也不會得到幸福,誰說只有鯉魚可以越過龍門,你可以是草魚,青魚,帶魚,誰說只有灰姑娘能過上幸福的生活,你完全可以是黑姑娘,白姑娘對不對,不毛之地,也能引發(fā)勃勃生機,靠自己的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4).“厄運只能將弱者淘汰,即使為它擋過這次災難,它也會在另一次災難里沉沒。而強者卻會留下,繼續(xù)走完自己的路?!?/p>

鑒賞:只有經(jīng)歷過風雨的人生,才是經(jīng)受了考驗的人生,我們不要做溫室里的花朵,我們要像海燕一樣,勇敢地搏擊風浪。我們要做生活的強者。

(5).“再重新開始吧,這樣淺顯的經(jīng)驗卻需要比別人付出加倍的代價來記取。不應該怨天尤人,會有一個時辰,留給我檢點自己?!?/p>

鑒賞:人生中難免會遇到挫折,遇到困難,就像一首歌所唱的“心若在,夢就在,只不過是重頭再來”,在哪里跌倒了,我們就要從哪里爬起來,抱怨,憤怒都無濟于事,我們要做的是檢點自己,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學生最有體驗的事,考試時粗心大意、看完后頓足懊惱)

(6).“只要我認真地活過,無愧地付出過,人們將無權恥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來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只要真正的為生命認真負責耕耘過,只要真正體驗過,就是生命的收獲,而且收獲多于勞作。

鑒賞:一個人在生命的四季里只要認真地無愧地經(jīng)歷了,所有的歡樂和痛苦,所有的成功和失敗,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人生的收獲,他的一生就不會有什么人生的遺憾和哀嘆,也不會有什么生命的愧疚和寂寞。在生活里如果一個人真的這么走過了他的人生四季,人們是不必用自己的尺度去評判這人的人生得失的。(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7).“再沒有可能糾正已成為往事的過錯,一個生命不可能再有一個四季,未來的四季將屬于一個新的生命。”

鑒賞:大自然的四季可以循環(huán)不息,但生命不可重復,時間不會再來,生命屬于我們只有一次,珍惜現(xiàn)在,珍惜生命的每一天,分分秒秒都要認真的活。(人生沒有彩排)

8.“在生命的黃昏里,哀嘆和寂寞的,將不會是我!”

鑒賞:在生命的每一個階段都是認真的做過,付出過,收獲了屬于自己該收獲的果實,有屬于自己的人生體驗。

這句話也讓我想起了初中里的一篇課文《生命的意義》里的一句名言“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對于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一個人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他臨死的時候,能夠說,我把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我人生最寶貴的追求”,這句名言激勵了無數(shù)的人。希望同學們可以認真的度過自己人生的每一個階段,不僅要在自己的生命黃昏不去“哀嘆和寂寞”,還要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里都不會有悔恨。

孔老夫子三省吾身

四、總結:

明確:

人生的四季是短暫的,青春更是轉瞬即逝。大家的人生才剛剛揚帆起航,在人生的道路,你們將會經(jīng)歷很多,收獲很多,也會失去很多,希望大家認真活過,努力過,走出屬于自己的人生,創(chuàng)造出精彩絕倫的人生美景。在未來,在當下,在每一天,我都希望我們每個人能坦然地對自己說:哀嘆和寂寞的,將不會是我!

高一語文教案必修一篇七

為了上好新學期的第一節(jié)課,打響第一炮,我花了不少時間和精力去琢磨和鉆研。上好一節(jié)課的前提就是備好課。我現(xiàn)在面對的,是一群剛剛步入高中,對周圍的一切都感到新奇的十六七歲的孩子??梢哉f,第一節(jié)課,對我來說非常重要。我的這一個亮相要是博得了滿堂彩,下面的教學就會順暢些,圓滿些,要是講砸了,當然還有彌補的機會,但是,實際彌補起來卻是很困難的。所以我反復琢磨,怎樣才能把這看似輕松的一節(jié)課上好,怎樣才能吸引學生,讓他們通過這一節(jié)課,對高中語文學習產生興趣,從而打下良好的基礎。于是我決定,打破常規(guī)的授課方式,和學生聊天,給學生講故事,讓他們了解高中,了解高中語文的學習方式和方法。

教學過程

一、開場白:

同學們,大家好:火熱的八月見到火熱的你們,我感到非常的高興!首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叫鐘紅麗,鐘是一見鐘情的鐘,希望我們師生之間的初次相見,也能結下深厚的感情。紅麗二字是我母親的杰作,按她老人家的解釋是紅色而美麗的接班人的意思,很土也很有時代烙印的名字。我1998年畢業(yè)于遼寧師范大學中文系,到現(xiàn)在為止,從教已整整十一年。伴隨著你們的到來,我也將開始我教師生涯的第十二個年頭了。

新的學期開始了,對于你們來講,一個新的征程也開始了。首先我祝賀各位同學順利通過九年學習成為一名高中生,成為我們六高中的一名學生。這是我們步入高中以后上的第一節(jié)語文課??梢哉f生活有多廣闊,語文就有多廣闊;畫卷有多美麗,語文就有多美麗;音樂有多么震撼人心,語文也有同樣的力量。可是我也知道,有很多同學不喜歡語文課,對嗎?不管有多少原因,我們還是要面對高中的語文學習,畢竟它在高考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既然如此,我們現(xiàn)在就應該有了一個共同的愿望——在輕松愉悅快樂的語文課堂中,學好語文。我想,有了這樣的一個共同愿望作基礎,只要我們師生共同努力,就一定能輕松的學好語文。今天的課,我不講課文,我要先給大家講幾個小故事。如果你有心,請記住這些故事,我想它應該對你有些啟發(fā),同時這也是寫作文的絕佳材料。(情境創(chuàng)設,活躍氣氛)

二、講故事,借此促使學生思考高中的三年應該怎樣度過

1、第一個故事:一個灰心喪氣的青年人,因科舉沒考上,便頹廢不堪,一蹶不振,整天關在屋子里,抱頭痛哭。有一天,一位老者跨進門,語重心長地說:假如山上滑坡,你該怎么辦?年青人喃喃:往山下跑。老者仰頭大笑:那你就葬身山中了。你應該往山上跑,你只有勇敢地面對它,才有生還的希望,天下事皆然。說完便飄然而去。

問:這個故事很簡單,大家知道我為什么要講這個故事嗎?這個故事給了你什么啟示呢?

提示:只有勇敢面對挑戰(zhàn)和困難,才能戰(zhàn)勝它。往上走,不要往下走,學習亦如此。高中三年的學習生活,不可能一帆風順,所以我希望大家在未來的日子里,一定要迎難而上。

2、第二個故事:一個人在高山之巔的鷹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鷹,他把幼鷹帶回家,養(yǎng)在雞籠里。這只幼鷹和雞一起啄食、嬉鬧和休息,天長日久,它以為自己是一只雞。這只鷹漸漸長大,羽翼豐滿了,主人想把它訓練成獵鷹,可是由于終日和雞混在一起,它已經(jīng)變得和雞完全一樣,根本沒有飛的愿望了。主人試了各種辦法,都毫無效果,最后把它帶到山頂上,一把將它扔了出去。這只鷹像塊石頭似的,直掉下去,慌亂之中它拼命地撲打翅膀,就這樣,它終于飛了起來!

提示: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鷹,勇敢面對一切挑戰(zhàn)和失敗。拿破侖曾說過這樣的話:人多不足以依賴,要生存只要靠自己。請大家記住: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

3、第三個故事:開學第一天,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對學生們說:今天,我們只做一件最簡單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兒:每個人把胳膊盡量都往前甩,然后再盡量往后甩。說著,蘇格拉底示范了一遍,從今天開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嗎?學生們都笑了,這么簡單的事情,有什么做不到的?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問學生們: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學堅持了?有90%的同學驕傲地舉起了手。又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再問,這回,堅持下來的同學只剩下了八成。一年過后,蘇格拉底再一次問大家:請大家告訴我,最簡單的甩手運動,還有哪幾位同學堅持了?這時候,整個教室里,只有一個人舉起了手。這個學生就是后來成為古希臘另一位大哲學家的柏拉圖。

提示:成功在于堅持,這是一個并不神秘的秘訣。水滴石穿,繩鋸木斷。再大的困難,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就一定能夠克服。

4、第四個故事:父子倆住在山上,每天都要趕牛車下山賣柴。老父較有經(jīng)驗,坐鎮(zhèn)駕車,山路崎嶇,彎道特多,兒子眼神較好,總是在要轉彎時提醒道:爹,轉彎啦!有一次父親因病沒有下山,兒子一人駕車。到了彎道,牛怎么也不肯轉彎,兒子用盡各種方法,下車又推又拉,又用青草誘之,牛依舊一動不動。到底是怎么回事?兒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個辦法了,他左右看看無人,貼近牛的耳朵大聲叫道:爹,轉彎啦!牛應聲而動。

問:這則故事的啟示是什么?

提示:牛用條件反射的方式活著,而人則以習慣生活。要培養(yǎng)好的習慣來代替壞的習慣,當好的習慣積累多了,自然會有一個好的人生。所以我們應該利用高一這個新起點,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爭取攀登更高的山峰。有句話說得好,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命運之劍,就握在大家自己的手中,怎樣使用它,完全在于你自己。

5、第五個故事:有個老人在河邊釣魚,一個小孩走過去看他釣魚,老人技巧純熟,所以沒多久就釣上了滿簍的魚,老人見小孩很可愛,要把整簍的魚送給他,小孩搖搖頭,老人驚異的問道:你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釣竿。老人問:你要釣竿做什么?小孩說:這簍魚沒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釣竿,我就可以自己釣,一輩子也吃不完。

問:要我說,這個小孩很聰明,那他的聰明表現(xiàn)在哪兒呢?

提示:他要學習掌握釣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習也是如此,不能只記住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形成能力。這樣,你才會終生受益。

小結:三年的高中的生活已經(jīng)開始了,如果大家都能滿懷信心,勇敢面對挑戰(zhàn),堅持不懈,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好的學習方法,形成能力,我相信大家的高中生活一定會過得充實而快樂。

(目的:鼓勵士氣,明白學習的道理)

三、怎樣學好語文?

學習語文十要求

練好語文基本功,優(yōu)秀詩文勤記誦,

報紙雜志常翻閱,買書看書做書蟲,

語文筆記貴堅持,課外練筆不放松,

生活處處皆學問,他山之石把玉攻,

基礎知識早復習,課本學習貫始終。

以下便是我上高中語文第一課時對學生提出的具體的學習要求——

1、練好語文基本功

同學們學了6年小學3年中學共9年的語文,但語文基本功如何呢?一個人的語文素養(yǎng)的高低,取決于其語文基本功是否扎實。在此,我只想問問同學們:第一、你的普通話說得如何?換句話來說,也就是你對一些常用字的讀音是否準確?第二、你的字寫得如何?第三、你寫作文或寫信是否常出現(xiàn)一些不應出現(xiàn)的錯別字?你注意糾正過這些錯別字嗎?語文的基本功所指范圍較廣,但我以為以上所問的三點是基本功中的基本功。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中一定要格外留心。

2、優(yōu)秀詩文勤記誦

3、報紙雜志常翻閱

每天出版的報紙雜志里面都有大量的信息,其中亦不乏語文方面的知識。差不多每份報紙每周都會有文學版,每期都會有不少好詩文。即使是看每天的新聞、通訊,我們也可學到許多語文知識。甚至光是欣賞其中一些文章的標題,我們都能夠收益良多(所以,有看報紙雜志習慣的人,其語文基礎一定不會差。有哪些報紙、雜志值得我們欣賞呢?報紙有《中國青年報》、《語文報高中版》、《作文點評報》;雜志有《讀者》、《中學生》、《青年文摘》等。

我們還應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就是看到的好語句、好文章摘抄下來。這樣日積月累,終有一天你會為自己擁有豐富的精神食糧而驕傲。

4、看書買書做書蟲

讀書,可以使我們的情操更高尚些,眼界更開闊些,語文知識也更豐富些。為什么馬克思學識那么淵博?這是因為他們都是一只十足的書蟲。我的文學功底之所以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我對書的愛不釋手。法國哲學家伏爾泰說得好:當我們第一遍讀一本好書的時候,我們仿佛找到了一位好朋友;當我們再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所以,多去書海中遨游,你會學到許多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近年來高考較側重考查學生的理解分析和寫作能力,喜歡看書、勤于思考的人,在這些方面的能力一定不會差的。

5、語文筆記貴堅持

以前同學們讀初中時記語文筆記,可能都習慣于記些什么課文的標題、作者、時代背景、段落及段落大意、寫作特點的,抄完后同學們不愛看,考試前對復習也沒什么幫助,久而久之反而使得同學們誤以為學語文是那么枯燥乏味。其實,語文科是中學所有學科里內容最豐富、趣味性最強的學科,語文筆記自然有許許多多值得記的東西。那么,語文這門學科有哪些內容值得我們記呢?語文知識點(含各知識點的概念、運用實例、高考例題等),詩詞名句,以前不認識或易讀錯的字,錯別字,成語及用法,病句搜集,文學常識這些都值得我們抄在自己的語文筆記簿上。所以我要求同學們準備一個語文筆記,把自己該記的記下來,我每周檢查一次。

6、課外練筆不放松

任何一個人的寫作水平,都是在勤奮練筆中提高的。雖說每學期老師會安排一定的作文訓練,但僅靠這幾次作文訓練就想把文章寫好是不可能的。所以,如果我們能夠做到天天練筆,我們的寫作水平就一定能有很大的提高。練筆的題材廣泛得很,校園中,家庭里,社會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都可以成為練筆內容;文體也可不限,記敘文、小說、散文、議論文、說明文、詩歌、劇本、對聯(lián)什么都可試試。長短也可隨意,每次既可寫全篇,也可寫片段,還可寫小說連載式的文學作品。同學們需要準備一個周記本,可摘抄美文佳作、經(jīng)典語句(要寫出自己的感悟),也可自行創(chuàng)作,分別標明即可。每周上交一次。

7、生活處處皆學問

語文是一門每人都受用終生的最基礎的學科,語文知識并不像我們有些同學所以為的那樣,只存在于語文課本;或只能從課堂上學到??梢哉f,跳不出語文課本,跳不出語文課堂,我們就學不到更多的語文知識。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語文知識可以說是無處不在。校園里的墻報,街上的招牌,旅游景點里的楹聯(lián),報紙上的廣告,廟宇里的碑文都含有豐富的語文知識,只要我們留心,就會發(fā)現(xiàn)生活處處皆學問。比如報紙上的廣告,其用語既要精練又要引人注目,甚至有時還要達到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地步,所以,廣告策劃者如果沒有較好的語文功底,就難以收到一語驚人而令人過目難忘的效果。另外看電視、聽廣播,開校會,乃至聽其他人聊天,也一樣可以從中學到不少語文知識。

8、他山之石把玉攻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在學習語文方面也不例外。不要以為學知識就只能是以老師為師,孔子說得好: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韓愈也說過: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要想學到更多的知識,平時就應多向身邊的人請教,虛懷若谷,不恥下問,從而取人所長,補己之短;借人所長,為己所用。比如其他同學的作文,應該多借來看看,尤其是老師推薦的范文,更應該反復品味,以學習他人的布局謀篇和遣詞造句;其他同學的筆記也應該經(jīng)常借閱,你一定會發(fā)現(xiàn)里面有許多使你獲益良多的知識。又比如有些同學的字寫得很漂亮,你平時可多留意一下他怎樣寫字,甚至請他示范示范,那么,你的書寫水平就一定會有明顯的提高。

9、基礎知識早復習

語文考試考什么?主要是考對語文知識點的理解、分析和運用,而直接考課本內容的則很少。雖說同學們在初中時已學習了中學階段應掌握的知識點中的大部分,但高中學習的要求比初中高得多,所以,從高一起就自覺地開始復習這些知識點,而不是到了高三才復習,那么,你就會贏得主動。

10、課本學習貫始終。

既然考試考課本的內容很少,那還有什么必要學習課本呢?或許有些同學會這樣問。

其實,我們語文課本里的課文,絕大多數(shù)是從古今中外浩如煙海的文學作品和偉人或名人佳作中精選出來的,這些課文里本身就含有許多語文知識點,學習、理解課文的過程,其實就是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識點的過程。同時,每冊課本的每個單元里都還有相應的新的單元知識,這些單元知識都是要求我們必須掌握的。學習課文的過程,就是提高語文能力的過程。所以,認真學習課文不能因考試時直接考到的內容不多而不重視。(授之以漁,培養(yǎng)學習的能力)

四、結束語

中國有句俗話,叫十年修得同船渡,是指緣分的巧妙和難得。通常,人們喜歡把老師比喻成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古詩有云: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對老師職業(yè)的極至贊美。但我更喜歡把老師比喻成撐船的水手,三年一調頭,送走一批學生就送走了一批渡客。老師、學生,水手、渡客,這就是緣分。不管是你們遇到了我,還是你們彼此成為新的同學,請記住,這都是緣分,希望你們倍加珍惜朝夕相處的三年寶貴時間,一千多個日日夜夜,倍加珍惜我們的友誼。同時請大家相信和放心,我視教書為事業(yè),把語文當藝術,以后的每一堂課,我都將竭盡全力地上好,同你們一道共同遨游精美絕倫的文學殿堂!我真誠地希望做大家的好朋友!

五、課后作業(yè):隨筆練習

你在新學期有什么新設想?語文的弱項在哪里?什么原因?想怎么解決?有什么困難需要老師幫助?對老師有什么要求?(結合你的情況,選擇其中的一個或幾個問題談談。寫在周記本上,我閱讀后回復)

(目的:進一步摸底,以便因材施教)

高一語文教案必修一篇八

1、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2、認識山市的形成及山市的“變”“奇”“美”.

3、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

1、順暢誦讀,培養(yǎng)文言語感。

2、熟悉文中的描寫用語,培養(yǎng)學生的再造想象能力。

3、反復誦讀,用簡練的語句概括寫景的內容和層次。

4、學習本文按時間順序寫景的方法。

激發(fā)并培養(yǎng)對科學的.探究精神。

教學重點

發(fā)揮想象,體會山市這一自然現(xiàn)象的神奇并再現(xiàn)山市.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及想象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方法

誦讀法(采用多種方式朗讀)

討論法

情境設置法(充分利用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播放海市蜃樓的圖片激起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進行字﹑詞﹑句解釋大比賽;以采訪的形式體味山市之奇.)

高一語文教案必修一篇九

1、解韓愈關于尊師重道的論述和本文的思想意義。

2、學習借鑒本文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3、積累文言知識,掌握實詞“傳、師、從”,虛詞“以、也、則、于、乎、所以”等詞語的意義和用法,區(qū)別古今異義詞語。

4、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yǎng)謙虛好學的風氣。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在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從師的風尚,但是唐朝時候,人們卻以從師為恥。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說:“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表n愈倡言師道,觸犯流俗、勇氣可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的文章《師說》。

二、作者介紹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文學家、哲學家、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載道”、“文道結合”的觀點。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許多為人們所傳誦的優(yōu)秀散文。他的散文,題材廣泛,內容深刻,形式多樣,語言質樸,氣勢雄壯,因此后世尊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解題

“說”是一種議論文的文體,可以先敘后議,也可夾敘夾議?!罢f”與“論”相比要隨便些。像《捕蛇者說》《馬說》都屬“說”一類文體?!罢f”,古義為陳述和解說,因而對這類文體,都可按“解說……的道理”來理解?!稁熣f》意思是解說關于“從師”的道理。

四、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學生自讀課文,查字詞典疏通文字,并根據(jù)注解初步弄清文章的含義。教師巡回指導。

(2)請學生統(tǒng)計本課的生難字詞,并注音解釋,可將有關的內容整理在筆記本上,教師請兩位同學到黑板上將自己整理的內容寫出,然后全班同學一起訂正、補充。

2、具體研習,突出重點難點。

(1)請學生自由翻譯課文,要放聲翻譯,提倡討論。

(2)學生相互討論,將自己的疑難問題提出,以求教于周圍同學,最后全班統(tǒng)一討論,請同學向全班學生和老師詢疑問難,教師或引導學生回答,或親自回答。

(3)學生朗讀課文。

(4)教師范讀課文。

(說明:本課主要任務是在理解寫作背景、熟悉作家的基礎之上把握文意,以學生自學為主,培養(yǎng)其獨立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誦讀也是學習語文的重要方式,通過誦讀可以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文章的思想內容與藝術風格。)

五、布置作業(yè)

完成課后練習第一題。

高一語文教案必修一篇十

一.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重點分析小說所描寫的“邊城”的風土人情,體會沈從文的小說風格。

2、把握對人物的描寫,分析主要人物重點是翠翠的形象。

3、結合人物分析,領會作者的創(chuàng)作目的,小說的主旨。

二.教學重點:

主旨和人物形象。

三.教學難點:

沈從文的小說風格。

四.教學課時:

2課時。

五.教學方法:

品讀法。

第一課時

n概括情節(jié)并分析第一部分

一.教學導入:

同學們,我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小說的創(chuàng)作可謂百花齊放,魯迅、巴金、茅盾、郁達夫等人在現(xiàn)代文學史上都各樹一幟,而沈從文的作品也另辟新徑,為現(xiàn)代文學注入了一股難得的清新之氣。

二.介紹作家作品。

沈從文(1902—1988),我國現(xiàn)代小說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煥,筆名小兵、懋琳、炯之、休蕓蕓、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鳳凰人。苗族。19小學畢業(yè)后曾入本鄉(xiāng)土著軍隊當兵。1923年到北京。1926年開始在《晨報副鐫》、《現(xiàn)代評論》《小說月報》《新月》上發(fā)表作品,并與胡也頻編輯《京報副刊》和《民眾文藝》周刊。1927年到上海,與胡也頻、丁玲等編輯《紅黑》雜志,并參加新月社。1930年在青島大學任教,1934年在北京主編《大公報》副刊《文藝》及天津《益州報》副刊??箲?zhàn)爆發(fā)后到昆明西南聯(lián)合大學任教。回北京后任北京大學教授,并繼續(xù)辦原刊物,以此為陣地,集合許多北京文人,形成了“京派作家群”。1949年后曾在中國歷史博物館、故宮博物館工作,在中國古代服飾及文物研究方面成績卓著,有許多專著。1978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員。其文學創(chuàng)作宏富,數(shù)量驚人,有小說、散文、文論、自傳、通信等集子七十余種,是現(xiàn)代文學史上最多產的作家之一。主要作品集有《鴨子》《蜜柑》《神巫之愛》《虎雛》《石子船》《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駿圖》《湘西散記》《邊城》《長河》等。其中短篇小說《丈夫》《貴生》《三三》,長篇小說《邊城》《長河》是其代表作。主要文學貢獻在于創(chuàng)造了一種描寫特殊民情的鄉(xiāng)土文學,并受廢名影響,取其抒情筆調,發(fā)展了新文學中抒情小說的文學形式。大部分小說是以湘西生活為背景,對故鄉(xiāng)人民懷有不可言狀的同情和溫愛。以其特異的“生命形式”,熔生動豐富的社會風景畫和優(yōu)美清新的風情風景畫于一爐,展示其民情的粗獷強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著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和反樸歸真的牧歌情調。這種鄉(xiāng)土抒情體的美學風格代表了京派作家的社會理想,也對后來作家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三.識字與解詞:

1、給加點的字注音:

喁喁黑黝黝()燜菜()挪移()竹篁()碧溪且()儺送()涎皮()甬道()莞爾()濱水()蒿艾()角隅()胡謅()嗤笑()茨灘()碾坊()茶峒()

2、用下列詞語編寫一段話:

神往傾心間或悲憫信口開河自言自語

四.快速瀏覽全文,然后給各部分命一個耐人品味的小標題。

(依次可命名為:往事如夢或移動的心、夢中人的夢或為了誰、水中望月或未了情緣)

五.賞讀第一部分:

1、這部分可分幾個層次,試進行概括。

提示:可分兩部分?!包S昏來時……很覺得悲傷?!北憩F(xiàn)翠翠內心的騷動不安;“天夜了……就是這種歌唱出了你?!睂憼敔斨v媽媽過去的愛情故事。

2、翠翠為什么看到天上的紅云,聽著生意人的雜亂聲音,心中有些凄涼?

提示:一方面內心寂寞惆悵,一方面又迸發(fā)出騷動不安的愛情的火花。

3、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到底缺少了什么?

提示:是那朦朧中的愛情,后文說“新的人事”“生活太平凡”與此同。

4、翠翠真的想逃走嗎?她為什么有這樣的想法?

提示:這些莫名其妙的想法實際上反映了其內心的無聊與孤寂。

5、“祖父不理會她”真是她“覺得悲傷”的原因嗎?

提示:祖父不理會是外部表象,渴望情感的撫慰是真。

6、翠翠為什么對母親“神往傾心”呢?

提示:主要是對母愛的渴求、對母親的懷念。

7、翠翠為什么對母親的愛情故事那么感興趣?

提示:源于自己內心對愛情的朦朦朧朧的期盼。

六.作者在這一部分中為什么用了那么多的環(huán)境描寫?這些環(huán)境描寫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mlvmservice.com/zuowen/19758804.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