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應該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優(yōu)秀教案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魯班學藝》的教案設計及反思篇一
首先,教師提出初讀要求或步驟:
①初讀課文,說說課文大致意思;
②利用工具書,在閱讀中認識理解生字新詞;
③邊讀邊思考課后第一題中7個問題;
④根據(jù)課后第一題暗示,試給課文分段,想想各段分別寫什么。
其次,教師檢查初讀情況,引導學生解決疑難問題,巧妙滲透思想教育。
例如,在引導學生理解“拜師學藝”一詞時,不是孤立地詮釋,而先讓學生弄懂關鍵性(疑難)的詞素“拜師”的意思;再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寫“拜師”的段落、“拜”的句子讀讀,聯(lián)系語境,學生不僅知道“拜師”是古代的禮節(jié),而且了解到魯班尊師的行為。最后,讓學生讀課文,看哪些地方描寫了魯班的尊師敬人,學生通過讀書知道魯班等師傅來,向老大娘作揖問路等內(nèi)容體現(xiàn)了這一點。這里,對“作揖”一詞理解,可采用演示手段,讓學生切身感受敬人之舉。這樣,“拜師”一詞的教學,可謂起到了“觸一發(fā)而動全身”之妙,學生既理解了語意,又感知了課文內(nèi)容;既學到了知識與方法,又受到了思想教育。
《魯班學藝》的教案設計及反思篇二
雖然在初讀中,學生受到了一定的思想感染,但這僅僅是片面零碎的,還未能觸擊到文章中心。照如下線索,理清文章脈絡,弄清各段寫什么之后,直插“學藝”重點段的閱讀。
尋師—→拜師—→學兄—→別師
(1)坐等師傅(1)磨、用工具
(2)口試過關(2)拆裝模型
(3)學藝成功
教學要以讀書為本。教師引導學生邊讀邊議、讀議結(jié)合,從而理解課文,掌握中心。師問:這段里講魯班學好了手藝,現(xiàn)在請大家邊讀邊想,魯班學藝為什么能成功?學生通過讀書了解到:
①魯班磨工具時,“白天磨、晚上磨”,“一直磨了七天七夜,斧子磨快了,刨子磨光了,鑿子也磨出刃來了”;
②使用工具時,他砍樹“砍了十二個白天十二個黑夜”;
③拆裝模型時,更是廢寢忘食,“每一副都認真拆三遍安三遍”,時時琢磨,模型不離手。這樣感知后再經(jīng)過思考,從而明白,魯班之所以能學藝成功,主要是因為他勤奮學藝,刻苦磨練。
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設疑:那么,是什么力量驅(qū)使他這么勤奮刻苦呢?引導學生學習第一段,了解到魯班上終南山拜師學藝,路上克服了重重困難,明白魯班決心之大,這正是魯班學藝的巨大動力;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當然,魯班所遇的名師,則是成功的外在因素。教學,教師引導學生弄清師傅是怎樣教的,主要弄清師傅收徒前,“三考”魯班是何用意(一看懂不懂木工基本知識;二看有沒有誠心;三看學藝是為自己發(fā)財還是給人民做事)。對此,魯班作了滿意的回答。這時,教師啟發(fā)體會魯班答話的含義,從而明白魯班學藝正確的目的、端正的思想。最后圍繞“魯班的故事為什么廣為流傳”的問題思考,從而歸納出文章中心思想。
【本文地址:http://www.mlvmservice.com/zuowen/193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