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一書記心語感言4篇(匯總)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3-29 14:35:34
最新第一書記心語感言4篇(匯總)
時間:2023-03-29 14:35:34     小編:zdfb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第一書記心語感言篇一

劇中一位老人說:“有共產黨,我們還怕什么?!边@句話給我感觸很大。可以看出人民對于黨的期望和信賴。中國共產黨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更為人民辦實事,這不是空話,每一個共產黨員都應該把人民放在心中,時刻想著人民的利益。沈浩同志放棄了城里的優(yōu)越生活,放下家中快年逾九旬的母親,放下快中考的女兒,依然去了小崗村,他說他將用小崗村的業(yè)績來回報母親以及補女兒。他做到了。他把小崗村由一個落后村變成了新農村,使小崗村的人民過上了小康生活。他不圖名利,一心只想讓小崗村富強起來,他是真正的共產黨員。當沈浩同志期滿回城時,村里的人民摁手印,把他留下來,他毫不猶豫的留了下來,為小崗村的建設貢獻了自己的全部力量。

同志們在觀看的時候,紛紛為沈浩同志的行為鼓掌,被他的事跡所感動。我覺得作為執(zhí)政黨,共產黨應該并切實做到為人民,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得到人民的擁護,國家才能越來越強。作為共產黨員更應該以沈浩同志為榜樣,切實做到為人民服務。共產黨員有責任有義務讓人民過上小康生活。

在共產黨執(zhí)政的六十多年來,中國人民的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生活有了保障,國家經濟迅速發(fā)展,這些發(fā)展都離不開共產黨的帶頭作用,離不開共產黨員的領導,其中涌現了無數共產黨員,他們無私奉獻,為人民不辭辛苦,比如雷鋒,焦裕祿,沈浩等等,他們做事從人民利益出發(fā),真正為人民辦好事,辦實事。他們是真正的共產黨員。

作為一個入黨積極分子,這次的觀看深受感動,更加堅信了我們擁護黨,加入黨的決心。真正的為人民謀福利,是每一個共產黨員的職責,也是每一個想要加入共產黨的人的職責。應該學習沈浩同志的精神,爭取早日加入共產黨,成為一個真正的黨員。

第一書記心語感言篇二

上周五,黨支部組織學校黨員觀看了電影《第一書記》。這部片子以事實為根據,生動感人的情節(jié)向我們描述了安徽鳳陽小崗村委書記沈浩同志的感人事跡。

小崗村是一個很普通的小村,一百余戶人家通過心情勞作,形成了特有的生活傳統,面朝黃土背朝天,他們很辛勤,生活的也很真實,靠自己雙手養(yǎng)活自己,一代又一代,日子談不上富裕,但很安逸,大家對眼前這一切感到很滿足。

干部提干之前,往往需要到農村鍍金,不少官員到小崗村只是走走過場而已,他們的口頭禪是“干多了有什么意思,不干也沒意思,干一點意思意思”。對于干部下鄉(xiāng),在小崗村人民看來在平常不過了,不過是匆匆過客,來來去去沒對小崗村才來什么實惠,所以,沈浩的到來所有人都沒看在眼里。然而,沈浩來到小崗村后挨家挨戶調研,深入了解小崗村目前存在的問題。調研中他發(fā)現,小崗村人民經濟條件差,一來是受落后的思想觀念制約,享受不到改革開放的春風,曬不到致富的暖陽,不少人早已習慣于男耕女織的生活;二來是物資和權力被少數人占有,人民力量分散,不能統一思想,敢怒不敢言,只能任由少數人折騰。

認清小崗村現狀后,這位財政廳下來的干部仔細分析,尋求改變現狀的辦法,為統一思想,他反復走進農戶,解決他們的困難,用真情征服了村民,贏得了大家的信任。同時,不辭勞苦地和少數掌權者溝通,他說:只有大家團結起來一起干,才能真正過上好日子,大家好才是真的好。面對他們的強勢,沈浩書記沒有退縮,他自己率先行動起來,為人民辦了很多實事,證明了自己的思想,最后讓那些頑固的人放棄自己的想法,和沈浩書記一條心干到底。

“要想富,先修路”。沈浩書記看著小崗村泥濘的道路,嚴重影響人民的生活,因為條件差,企業(yè)不肯來投資。接連跑了很多單位,籌集了一部分用于修路的資金后,他沖到最前面,帶領村民一起修路,團結就是力量,大家的努力鋪就了一條筆直平坦的“致富路”,初戰(zhàn)告捷。接下來,沈書記利用自己的人脈關系聯系企業(yè)來小崗村投資,占地開發(fā)需要遷墳,有個老太太守著兒子的墳不肯遷走,想通過這座墳留住兒子一些念想。村干部為了保證工期實行強拆,此舉讓年過八旬的老太悲痛不已。得知這一消息,沈浩說了一句“我馬上到!”,于是匆匆離開母親的生日宴席。最后,老太被沈書記為民著想的精神打動,說:“死人不能擋活人的路”,同意遷墳。

三年的時間很短暫,在小崗村的生活要結束了,沈書記要回城里工作??墒?,三年期間與村民建立的感情促使全村一百余戶人家又一次按下了紅手印,如此莊重的挽留讓沈浩同志無法拒絕。于是他決定繼續(xù)留在小崗村干三年。沈浩的決定對小崗村來說是個好消息,然而,聽說要繼續(xù)留在小崗村,老婆、要升學的女兒還有老母親卻留下了眼淚,因為在過去的三年間他們吃了太多的委屈,而這一切一直憋在心里,他們實在受不了了。老母親的話很感人,她說:為人民服務,在哪里都一樣。最后同意留任。

也許是沈浩同志太賣力了,忽略了照顧自己的身體,長時間的營養(yǎng)不良和疲憊放倒了這個硬漢子。最終永遠留在了小崗村。沈浩同志走了,但是他的精神卻指引著每一個人,他舍小家顧大家的情懷影響著今天的我們。

轉眼看今天我黨的一些干部,不顧人民利益得失,濫有職權,中飽私囊,生活腐化,道德淪喪,沉迷于燈紅酒綠之中,敗壞了我黨的形象,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越來越差,這一類人穿著一身正派的服裝,所為卻機器讓人憤恨,實屬敗類。他們的思想急需要清洗,利欲熏心的思想急需得到改變。如果我們的官員都具有像沈浩同志一樣的奉獻精神,對工作全身心投入,不辭勞苦,真正做一名人民的公仆,人們的生活必定越來越好。我們的黨員同志如果都像沈浩同志一樣不及利益得失,踏踏實實工作,誠信誠意為人民服務,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生活必將呈現出一派新的局面。

第一書記心得感悟作文4

第一書記心語感言篇三

近來,筆者觀看了電影《第一書記》。這部影片以事實為根據,用生動感人的敘事手法向我們展現了安徽鳳陽小崗村黨委書記沈浩同志的感人事跡。通過觀看影片和了解相關事跡,沈浩同志的行為之所以如此打動我,是因為在他的身上,有著“三心”。

一是責任之心。無論身處何種環(huán)境,沈浩同志始終能憑著自己對人生選擇的崇高責任感用心做事,用行動踐行自己的諾言。沈浩來到小崗村伊始,便逐門逐戶調研,深入了解小崗村存在的問題。調研過程中他發(fā)現,小崗村人民經濟水平之所以遲遲不能提高,主要是以下兩種因素在作祟:一陣受落后思想觀念束縛太深,享受不到改革的春風、曬不到致富的暖陽,不少人對于傳統的男耕女織生活習以為常;二則物資和權力被集中在少數人手中,人民力量分散,任由少數人折騰,卻敢怒不敢言。

二是無私之心。環(huán)境優(yōu)越的省城與條件艱苦的小崗村,條件自然不可同日而語,但沈浩同志卻能在小崗村一干就是6年,這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正如他的一位同事所說:“讓一個省直機關干部下到農村最基層,不要說像沈浩這樣為地方為百姓干了這么多事,就是能在村里住上三年他就是了不起了?!?本來,三年時間過去,沈浩同志便可以回城里工作,但是,全村一百余戶人家卻在他離開之際一起摁下紅手印挽留他,如此莊重的挽留讓沈浩同志無法拒絕,于是他決定繼續(xù)留在小崗村干三年。

三是大愛之心。對母親,因不能照顧自己的母親,沈浩同志不得不將母親托付給在老家的四哥,并以磕頭方式作出了“等我任職期滿再去接您”的承諾;對女兒,因全身心投入工作,無暇顧及省城的女兒,因此不得不把女兒從省城送回到老家的一所條件艱苦中學讀書……沒有這種舍小家顧大家、舍小愛為大愛的胸懷,沈浩同志是不可能在崗呆上一屆又一屆的。

作為一名參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應該在沈浩身上學些什么呢?學習他無私奉獻、任勞任怨的實干精神,學習他時刻把群眾掛心間的精神。盡管我剛工作不久,僅僅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層公務員,但是我認為,無論身處何種環(huán)境、位居何種崗位,這種“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始終是我們每個共產黨員必備的。

第一書記心得感悟作文5

第一書記心語感言篇四

七月一日,北京下起了小雨。

在去參加電影《第一書記》首映式暨圖書《沈浩日記》首發(fā)式的路上,我給自己準備了一包紙巾。根據八個月前在小崗村采訪的經驗,這是有必要的。當時的情景,是媒體同行們集體潸然淚下,不能自已。

早就聽說這部電影從主演到配角都是由知名演員來承擔,首映式也果然星光熠熠。

當片頭的音樂響起,鳳陽縣的古城墻在一個長長的寫意鏡頭中出現時,那被明星吸引的注意力跑了回來,觀影的人們安靜了。

沈浩故居、房東家的廚房、小崗村的牌坊、大包干紀念館、紅手印……這些符號,很快勾引了回憶。而修路、建房、遷墳等等情節(jié),也是熟悉的故事。

然而也有全新的感受。相對于在采訪過程中聽人描述、查看資料而想象的場景,電影的畫面、聲音等等帶來的,是更直觀具象的沖擊力。比如,影片所呈現的沒有修路、建新房之前的小崗村,與我所見到現在的小崗村的巨大反差,更讓人感到沈浩工作的意義,他所付出心血的意義。

電影以沈浩的猝然長逝開頭,以女兒的一段深情而堅強的告白結尾。突然發(fā)現,120分鐘的時間里,事先準備的紙巾并沒有派上用場。有落淚卻沒有失聲痛哭,某些細節(jié)的處理甚至是幽默的,引發(fā)觀者的會心一笑。總體來說,這個電影并不是一顆“催淚彈”。

電影制片人張旸的觀點印證了我的這一感受。他說,這個電影從一開始創(chuàng)作,就沒有定位在“苦哈哈”上,而是希望記錄一個真實的人生。沈浩是一名優(yōu)秀的共產黨員,他想做實事,并不在乎人們是否知道。他是典范,但不應該被神化。沈浩在小崗生活的六年,不只有苦,也有成功和收獲的喜悅。把這些真實地通過電影呈現出來,才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一個觀眾能夠接受的真實的人。因此,電影沒有走苦情的路線,而是一種平實的紀錄風格。

一位觀眾說,她之前只是在網上看到沈浩的事跡,而電影讓她十分感動。

一位從北京市昌平區(qū)趕來觀看電影的女大學生村官對我說,可能是同在基層的關系,她對沈浩經歷的感觸就更深,因為了解農村基層工作的不易?!八苤档镁磁濉!睂τ谏蚝朴掠诟淖冃彺迕婷驳木瘢髮W生村官印象深刻。

這或許就是真實的力量。真實引起了共鳴,引發(fā)了思考。回想起在安徽采訪結束準備返程的那一天,我們一群媒體同仁抓緊最后的時間,聚在一起交流對沈浩的理解和看法。沒有人要求我們這樣做,只是在知道許許多多關于他的真實后,心底里受到了觸動。這種觸動,已在采訪者的生命中打下烙印;相信,會帶給更多人一些精神上的力量。

第一書記心得感悟作文2

【本文地址:http://www.mlvmservice.com/zuowen/1928554.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