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年級下學期語文書(三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3-25 12:24:49
2023年四年級下學期語文書(三篇)
時間:2023-03-25 12:24:49     小編:zdfb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四年級下學期語文書篇一

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的課堂空間,帶學生走進自主探究的境界,在自主參與學習的過程中自學自悟,自得其樂;以讀代講,通過領悟桂林山水的特點,陶冶愛美情趣,激發(fā)愛國之情;學習作者細致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

發(fā)揮個性,自主學習;圖文結合,多向導讀。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全文。

3、通過看圖、學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yǎng)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4、通過品味詞句,反復誦讀積累語言,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從中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學習作者是如何運用語言文字寫出桂林山水的特點的。

一、從課題切入,圖片激趣:(5分鐘)

談話導入:孩子們,老師聽說你們個個見多識廣,知道我國的許多風景名勝,誰愿意來給大家介紹介紹有關桂林的情況呢?(板書:桂林)誰能告訴大家你的資料是從哪兒得來的?(看來從網(wǎng)上獲取資料是一種不錯的學習方法)(板書:山水)桂林的山水非常美,我們一同去觀賞觀賞吧。(播放桂林山水配樂圖)

二、以讀代講,理解課文內容。(17分鐘)

師:作家陳淼不僅身臨其境去觀賞了美麗的桂林山水,還把它用優(yōu)美的文字記錄了下來,大家想讀讀嗎?下面就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熟讀課文:可以輕聲讀、大聲讀、同桌齊讀、快速默讀、站著讀……

1、學習第二自然段。(7分鐘)

(1)抽生朗讀課文。說說為什么喜歡這一段?(教師板書:靜、清、綠)

(2)問:我們怎樣才能把這一自然段讀好呢?(1、重讀有些詞語:如“波瀾壯闊、水平如鏡、靜、清、綠……”2、漓江水的三個特點要讀出喜愛和贊美的語氣。)師配樂范讀課文。

(3)自由讀,抽讀。

(4)理解課文內容。

師:作者為什么要寫大海和西湖?(采用對比,突出了漓江水獨特的美)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還可以看見什么呢?作者在寫漓江水的特點時還運用了排比句式。誰能仿照作者的寫法說一個排比句?

(5)男生齊讀這一自然段。

2、學習最后一自然段。(3分鐘)

(1)抽生讀課文,說說讀了后的感受。

(2)抽生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然后齊讀本段。

3、學習第三自然段。(5分鐘)

(1)抽生讀課文。說說為什么喜歡這段?(教師板書:奇、秀、險)

(2)指導朗讀,分組讀。

(3)桂林山的特點作者運用了三個分句寫得非常的生動具體,你覺得每個分句里哪個詞語最能概括它的特點?(形態(tài)萬千、色彩明麗、危峰兀立)

(4)引讀本段。

4、學習第一自然段。(2分鐘)

(1)抽生讀課文,問:你知道了些什么?(教師板書:甲天下)

(2)齊讀本段。

三、欣賞我國其他地方的風景名勝配樂圖片,然后結合實際說說我們北川的風景名勝,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之情。(5分鐘)

四、分組交流討論,學習寫作方法(5分鐘)

1、作者游覽桂林山水的觀察點在哪兒?

2、是按什么順序觀察的?

3、主要是抓住景物的什么特點觀察的?(觀察點:船上;順序:由近到遠;景物特點:外形)

五、拓展延伸。(8分鐘)

師:桂林的山水實在太迷人了,下面就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贊美贊美它吧(可以畫畫桂林山水;可以美讀課文;可以寫寫學文后的感想;可以寫詩歌抒發(fā)自己的感情……)

板書設計:

水:靜清綠

6、桂林山水 甲天下

山:奇秀險

四年級下學期語文書篇二

知識和能力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其獨特的美。

2、領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3、在進行語言實踐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感悟、積累和運用的能力。

以讀為突破口,引導學生在讀中積累,讀中運用。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讓學生感受語言的美,感受祖國山河的美,陶冶愛美的情趣,使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xiāng)。

1、引導學生感受桂林山水獨特的美。

2、積累好詞好句。

1、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思。

2、仿照課文的寫法描寫一處風景。

1、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

師:同學們,今天我要帶大家到一個舉世聞名的旅游勝地——桂林去游玩。那里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異、園美?!肮鹆稚剿滋煜隆钡莱隽斯鹆稚剿毺氐拿篮腿藗儗鹆稚剿芍缘馁潎@。我想,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迷蒙云霧,那里的綠樹紅花,會使你以為走進了迷人的畫卷。同學們,想不想去領略那神奇秀麗的桂林風光呢?

課件出示:桂林風光的畫面,伴隨著悠揚舒緩的音樂,激發(fā)起學生心中的美感,使學生獲得了審美的愉悅,激發(fā)學生的表現(xiàn)欲。

[“興趣是的老師”,讓學生想學,是學生獲得能力的內在動力,這樣創(chuàng)設情境,就是為了讓學生對《桂林山水》這篇課文產生濃厚的興趣。]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同學們,既然我們對桂林山水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就請你們自由朗讀全文,讀后思考

①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②從課文中找出一個總寫桂林山水的句子。“桂林山水甲天下”,“甲天下”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下面,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閱讀是一項個性化的活動,語文教學中要提倡師生間的平等對話,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因此在教學這篇課文時,先給予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由朗讀全文。這樣的安排能讓學生在整體感知全文的基礎上抓住主干,從中心句入手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3、抓住重點,深入領悟

(1)我們已經初步知道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那么桂林山水有哪些與眾不同的地方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思考一,這段主要寫了什么? (桂林水的美)思考二,作者是按怎樣的層次向我們介紹漓江水的?齊讀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話。(先用大海和西湖的水與漓江水作比較,然后描述桂林的水有什么特點。)

(2)畫出描述漓江水的句子,讀一讀,想一想:①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靜清綠)②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漓江的水真靜呀,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感覺)

漓江的水真清呀,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視覺)

漓江的水真綠呀,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聯(lián)想)

(三組句子,每組的后半句,從感覺、視覺、聯(lián)想三個方面,分別補充說明了漓江水的靜、清、綠的程度,給人的印象深刻、鮮明。)

(3)這一段,既然是對漓江水的靜、清、綠的描述,那么,作者為什么在本段開頭先寫大海和西湖的水呢?

[引導學生把這一段與有無第一句做對比朗讀,體會用大海的波瀾壯闊和西湖的水平如鏡來襯托漓江的水,更能突出漓江水具有獨特的關。]

(4)這樣的描寫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你能讀出這種感情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后再說說自己的感受。(體會“真”對增強贊美感情的作用,體會排比句式的氣勢和所表達的情感。)

4、品讀課文,感悟寫法

(1)讀了這段一定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是怎樣學習第二段的?

(2)小結第二段的學習方法。

一讀課文知整體(這段話寫的內容);二讀課文分層次(先寫什么,再寫什么);三讀課文抓特點(水的靜、清、綠);四讀課文學方法(比喻、排比,襯托與補充描述)。

5、合作學習,交流品讀

(1)根據(jù)總結出來的學習方法,我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自學第三自然段。小組學習后匯報:①桂林的山有什么特點?②作者是怎樣描寫這些特點的?③這樣的描寫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當學生自學完第三自然段后,我適時地展示“峰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桂林的山”的畫面。通過這樣的畫面展示來引導學生感受桂林的山那種獨特的美。在此段的教學中,我則充當一個引導者的角色,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這充分體現(xiàn)了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過程,學習者是知識獲得過程的主動參與者。

(2)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

[引導學生在自讀的基礎上,指名讀、齊讀。注意讀出層次間的停頓,突出“真”的重音,體會排比句式的貫通氣勢,表達欣賞、贊美的.感情。]

(3)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我采取了以讀代講的方法,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展開想象的翅膀,調動他們的生活體驗,使之進人“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境之中。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先伴著優(yōu)美的音樂范讀課文,讀后鼓勵學生說出他們最想說的一句話,說出自己最真實的感受。在此基礎上。

讓學生再次閱讀課文,由學生自主、探究地分析出文章的結構:總、分、總。從總的概括“桂林山水甲天下”,到分別說出這山、這水怎樣完美地形成天下奇美之畫,自然引出文章最后一段,讓學生用語言描繪這幅美麗的畫卷。

6、積累語言,嘗試運用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造潛能,學完這篇課文后,我設計了幾道拓展練習

(1)關于讀的:閱讀有關描寫“大?!?、“西湖”、“泰山”、“香山”和其他有關“桂林山水”的文章,并把你最喜歡的一段摘抄下來。

(2)關于寫的:沙澧河是全市人民的母親河、生命河,保護好、開發(fā)好沙澧河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決策。全市人民要把它建設成獨具濱河特色的風景長廊、生態(tài)長廊、文化長廊、休閑長廊。仿照二、三段的寫法,來具體地描寫一下我們家鄉(xiāng)的沙澧河。可以寫現(xiàn)在的景色,也可以想象開發(fā)好以后的美景。

[學而能動,懂而會用。此環(huán)節(jié)的設置就是要在加深學生對所學課文的印象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學生的思路,從“懂”走向“用”,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四年級下學期語文書篇三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生活中只有將心比心,才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與理解。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引導學生懂得在生活中與人相處應將心比心。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當你坐在擁擠的公交車上時,這時突然上來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當你在路上行走時,身旁的一位小朋友突然摔倒了。面對這樣的情形,你會怎么做?今天,我們將學習《將心比心》這篇課文,學完課文以后,也許你就會毫不猶豫地告訴老師答案了。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讓生自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同桌互相幫助解決。

2、同桌之間相互進行朗讀檢查,糾正讀錯或讀不好的句子。

3、全班交流,課文主要講了哪兩件將心比心的事?

4、齊讀課文。

(三)細讀課文,探究明理。

1、四人小組合作讀課文后,合作自學課文第一自然段,想想從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2、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想想這一段中哪些地方讓你感動,用橫線標示出來。

3、齊讀第三自然段,結合生活實際,談一談對這一段的理解。

4、用波紋線勾出文中阿姨和母親說的話,仔細讀一讀,你體會到了什么?

5、學完課文,你對課文中的阿姨和母親想說些什么嗎?

6、全班交流:生活中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事?你是怎么做的?

7、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四)課后拓展。

1、以“將心比心”為題,寫一寫生活中遇到的類似的事情。

2、創(chuàng)設情境,補充對話。

①在擁擠的公交車上,一位小朋友給抱著孩子的阿姨讓座。

②在人來人往的超市里幫素不相識的老奶奶找她所需要買的東西。

③大街上,幫助一位殘疾的叔叔撿他掉在地上的東西。

【本文地址:http://www.mlvmservice.com/zuowen/181932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