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讀者在閱讀完一本書后,通過文字記錄下對書中情節(jié)、人物、主題等方面的理解與思考。讀后感要注重語言的藝術性,運用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提升文章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的一些優(yōu)秀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希望這些范文能夠給大家一些寫作思路和靈感。讀后感的寫作是一種重要的思維訓練和表達能力的鍛煉,相信通過努力,每個人都能夠寫出一篇精彩的讀后感,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和體驗。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范文,相互學習、交流吧!%20讀后感是讀者在閱讀完一本書之后,對書中內容、作者觀點、情感體驗等進行總結和反思的一種文字表達形式。它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書中的思想,加深對書中人物和情節(jié)的感悟,對自己的思考和成長都有積極的影響。讀完一本書后,寫一篇讀后感既是對自己的一個總結,也可以與他人分享自己的閱讀體驗和感受。那么如何寫一篇具有觀點獨特、結構合理、思路清晰的讀后感呢?首先,要重點關注書中的主題和核心觀點,分析作者的寫作手法和意圖,并結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進行深入思考。其次,切忌簡單照搬書中的內容,應該突出自己的獨特見解和感悟,避免泛泛而談、缺乏個人思考的情況發(fā)生。最后,結構要清晰合理,可以從書中的情節(jié)、人物形象、語言表達等方面展開論述,用具體的例子和細節(jié)來支撐自己的觀點,引起讀者的共鳴。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的一些優(yōu)秀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希望這些范文能夠給大家一些寫作思路和靈感。讀后感的寫作是一種重要的思維訓練和表達能力的鍛煉,相信通過努力,每個人都能夠寫出一篇精彩的讀后感,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和體驗。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范文,相互學習、交流吧!
弗洛伊德夢的解析讀后感篇一
弗洛伊德是奧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家和心理學家,也是精神分析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對于這樣一本理論著作,我個人認為只讀一兩遍是不足以領悟到其中更深層次的奧妙的,所以,我所感悟到的也只是冰山一角。
弗洛伊德在《夢的解析》這本書中采用大量的材料來論證其觀點,而其中很大一部分的材料都是他自己的夢。在科學研究中,占據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對得出正確的結論是有很大的影響的。并且,在獲取材料的過程中,又是一個艱苦曲折的經歷,需要的是耐心和恒心。而對于所獲得的沒有邏輯繁瑣的材料,又要對其進行整理、分析,直至最后歸納得出結論。但是有的時候,結論是很難得出來的。
以前,我總是認為,精神病家自己也很有可能有點精神病。可反觀弗洛伊德卻好像沒有精神病的跡象。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研究心理的人自身必須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承受著巨大心理壓力的弗洛伊德卻依然總結寫出了這樣一本名著,不得不說他真的很有能力。
在當今,人們如發(fā)現(xiàn)梵高的畫的價值一樣,也終于發(fā)現(xiàn)這本書有著它偉大的價值,并且弗洛伊德偉大心理學家的地位逐漸被認可,但是,他的有些觀點還是存在一些疑惑?!秹舻慕馕觥菲渲欣碚摱酁楦ヂ逡恋伦约涸谥委熞恍┚癫∪藭r通過感性經驗進行的總結,沒有理論數據的支持。另一方面,當時的心理學家對于弗洛伊德將個別精神病人的案例所得的結論普遍套用在正常人身上的做法表示不能接受。弗洛伊德認為夢的作用就在于滿足人的愿望,可以保護睡眠。這樣的說法過于絕對。事實上,在我們的夢里,也不乏一些焦慮的夢,有些夢甚至會影響到人的睡眠,例如噩夢。雖然,弗洛伊德認為人民們的驚醒并非是夢導致的,而是由防御機制造成的,但他仍沒有對于噩夢本身的產生給出合理的解釋。
不管怎樣,瑕不掩瑜,我們仍要承認這本書在心理學界中里程碑般的地位。當然,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還是要自己的夢自己努力去圓。
弗洛伊德夢的解析讀后感篇二
《夢的解析》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學中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其中敘述了弗洛伊德對于夢的看法以及在進行精神分析的心理輔導時解夢的方法。
通觀全書,弗洛伊德的理論論證可分為六大部分,分別是,一、對兒童的夢的研究,二、探討夢的檢查作用,三、探討夢的象征作用,四、分析夢的運作,五、舉例分析幾個真實夢境,六、夢的作用在于滿足愿望。弗洛伊德從沒有偽裝或偽裝較少的兒童的夢開始講起直到“面目全非”的成人夢境,其解夢的最關鍵因素就是揭開夢的偽裝。
弗洛伊德在《夢的解析》這本書中采用大量的材料來論證其觀點,而其中很大一部分的材料都是他自己的夢。在科學研究中,占據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對得出正確的結論是有很大的影響的。并且,在獲取材料的過程中,又是一個艱苦曲折的經歷,需要的是耐心和恒心。而對于所獲得的沒有邏輯繁瑣的材料,又要對其進行整理、分析,直至最后歸納得出結論。但是有的時候,結論是很難得出來的。
在其著作中,弗洛伊德認為夢是欲望的表達,也就是說,夢是滿足自己內心的某種渴望,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你沒有被滿足的渴求。夢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有因由的,是由先存在的現(xiàn)象引發(fā)的,“夢是一種被壓抑的、被抑制的愿望經過偽裝的滿足?!倍恍┛茖W的解釋認為,夢是人在睡眠時部分的大腦皮層尚未停止活動而引起的表象。夢到底是什么,誰又有一個確定的回答呢。
對于這本理論著作,讀一兩遍是不足以參透其中的奧妙的,所以我只有“窺探”這座冰山,力求溶解其中的一小塊。
毛主席說過,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fā)言權?!秹舻慕馕觥愤@本書給我的最大的印象就是采用的材料很多,也很翔實,是弗洛伊德多年研究精神病癥的成果。當然這些材料大多是他自己的夢,只是夢中解析的是他的精神分析理論。一個搞科學研究的人,只有占據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然后對其進行加工制作,才有可能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是一個細致而且艱苦的過程,需要超強的耐心和毅力。而且,這些材料的覆蓋面比較廣,也很有深度,其中有小孩、青年、老人的夢,有男人、女人的夢,有荒誕不經的夢,有啼笑皆非的夢,有高興的夢,也有痛苦的夢……仔細和認真,是成功者必備的素質。占有了豐富和繁瑣的素材之后,弗洛伊德對它們進行了細致的研究。一個個夢從夢者口中斷斷續(xù)續(xù)的講述出來,沒有多少邏輯性,然后又要整理、分析,直至得出結論。而有的時候,結論是很難得出來的,因此,就會給人帶來許多的麻煩。但弗洛伊德說過,在科學研究中,往往一個難題解不開時,不妨再加上另一道難題,一并考慮,反而有時能找到意外的解決辦法,就如同你把兩個胡桃核湊在一起敲碎,比一個個分別敲碎容易。是的,“以毒攻毒”不失為解決問題的良方之一。
夢的冰山正如同我們自身的愚昧,在黑暗中不被我們所識破,《夢的解析》仿佛是一縷理性的陽光驅趕了我內心的黑暗和愚昧,讓我們目睹了夢的朦朧的面孔。愿理性的陽光普照在我們的心頭。(溫錦錦)。
弗洛伊德夢的解析讀后感篇三
有一種觀點認為,弗洛伊德用人的本能來解釋人的生命歷程和人類歷史進程,是“犯了唯心主義的錯誤”,“把人的基本動力置于本能的范圍之內,而沒有考慮人的活動對其心理的影響,偏離了人的研究的正確方向,帶有主觀唯能論的色彩”,江這一對弗洛伊德本能學說的評價應該說是不適當的。
在弗洛伊德那里,本能并不是一個純精神的概念,它是介于心理與軀體之間的概念;它是刺激的心理表征,這些刺激源于有機體內部并觸及心理;它是心理活動的需要量,是身心相互聯(lián)結的結果。本能這一概念的內涵之中,既有精神,也有物質;既有心理,也有生理或肉體。既然如此,用本能來解釋人的生命和歷史現(xiàn)象,就不能說是唯心主義的。
因此可以得出結論說,本能才是使神經系統(tǒng)得以發(fā)展的真正動機力量。
弗洛伊德同時指出,本能又是同外部刺激聯(lián)系在一起的,甚至可以說,本能本身至少部分地是由外部刺激促動的,這是在種系發(fā)展過程中給生物體帶來的誘發(fā)變異所致。
實際上弗洛伊德既承認本能是人的心理活動的動力,又承認外部刺激是產生新的本能的條件。而人的活動則是外部刺激和內在刺激(本能)交互作用下的一個復雜的過程。既然如此,說弗洛伊德“把人的基本動力置于本能的范圍之內”,是沒有根據的。
將本能作為人的神經系統(tǒng)以及心理活動發(fā)展的真正動力,是否就是“沒有考慮人的活動對其心理的影響”?恐怕不能這樣說。無論是外部刺激還是本能刺激,它們對于人的心理活動的影響都會表現(xiàn)為人的實際活動,或者是比較簡單的生理反射活動,或者是比較復雜的促使外部世界發(fā)生變化的活動。按照弗洛伊德所說,本能刺激總是跟人的較復雜的改變外部世界的活動聯(lián)系在一起。所以上述論斷也是沒有根據的。
該觀點評價弗洛伊德是“主觀唯能論”。但弗洛伊德并不認為唯有本能是人的活動的原因,外部刺激也可導致人的活動,而且外部刺激還可能導致本能的形成;本能也并不是純主觀的,它既有主觀的因素,也有客觀的因素,而且客觀的東西應該更多一些。看來“主觀唯能論”這頂帽子,并不適合于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夢的解析讀后感篇四
人生若夢,一夢千尋。少年時候就開始做著雨打芭蕉的夢,為賦新詞強說愁,之后那個漫長的成長過程仿佛江南的梅雨季節(jié)怎么也看不到晴天??烧娴拈L大了,卻覺得流年似水,只一個轉身就遠離了那個純真多夢的年代。
夢是什么?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現(xiàn)實夢境孰真孰假,弗洛伊德夢的解析告訴我們夢的動機是一種欲望,而夢的內容就是對欲望的滿足。弗洛伊德列出了一些夢的例子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比如一些夢被他稱為“方便的夢”,幾乎每個人都做過類似的:假如睡覺前吃了太咸的東西,就會夢見自己找水喝;而如果睡覺前喝了太多水,就會夢見自己在找?guī)奖?。這種夢幾乎是直截了當的欲望滿足。此外,孩子的夢往往也表現(xiàn)出單純的欲望滿足特征。書里提到有個女孩和一家人出去旅游,她很想去一棟山間的小屋,但是因為路程太遠了沒去成,結果當天晚上她就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已經到了那棟小屋。這不是愿望的滿足又是什么呢?對此,恐怕有人會說:也許有一些夢確實是欲望的滿足,但是不是所有的夢都是這樣呢?那些痛苦的、焦慮的夢又怎么解釋?對此,弗洛伊德的回答是,痛苦焦慮的夢其實也一樣是欲望的滿足,只是這些夢中的欲望藏得很深,一眼看不出來罷了。所以對“夢是什么”這個問題,弗洛伊德指出,夢不是超自然現(xiàn)象,而是一種有意義的心理活動,夢的本質,就是欲望的滿足。
但是,如果說夢是欲望的滿足,那為什么不是每個夢都是直截了當的呢?甚至可以說,除了小孩子的夢以外,大多數的夢都并不能直接看出欲望的滿足,而是要經過仔細的分析才可以。為什么夢會這么拐彎抹角?那些經過分析而顯現(xiàn)出來的夢中欲望,往往是在意識中被排斥,或者是因為不符合道德之類的觀念而讓人羞于啟齒的。這就好像出版社要出版一部書,但是當中有一些不適合的內容,這時候審稿人就會把書稿退回,不讓它出版。我們的精神世界中似乎也有這樣一種力量在審查我們的思想,讓那些不合時宜的想法不能出現(xiàn)在我們的意識中,這種精神力量,被弗洛伊德稱為審查機制。它不但在我們清醒的時候發(fā)揮作用,甚至在我們睡著時還是會為我們的思想把守大門,不讓不符合規(guī)范的想法通過。而正是因為審查作用的存在,讓弗洛伊德認識到,其實我們的意識,并不能涵蓋全部的精神世界。在我們的精神世界中,有很大一片領域是我們的意識無法觸及的,這種存在于我們的心理活動中,但是卻沒有辦法被我們的意識認知的部分,被弗洛伊德命名為潛意識或者無意識。弗洛伊德指出,因為有審查機制的存在,潛意識中的各種欲望才會無法直接浮現(xiàn)到意識層面。那這些欲望怎么辦?回到剛才那個出版作品的比喻,一個作者想表達的意思,因為審查機制沒法出版,他怎么辦呢?很簡單,他可以不直接寫出來,而是通過一些修辭手法,比如隱喻、象征、雙關,讓自己的表達繞開審查機制,又給有心的讀者機會去發(fā)現(xiàn)自己真實的想法。其實,夢所做的工作也和這個一樣,就是通過一定的方式,把潛意識當中被壓抑和隱藏的欲望改頭換面,讓我們精神中的那個“審查者”看不出來,這樣一來,這種欲望就可以以夢境的方式得到滿足。這個過程,就是所謂的“夢的偽裝”?;谶@一假設,弗洛伊德把夢分成了兩個層面,我們能夠回想起來的,表面上的夢的內容叫作顯夢;而隱藏在顯夢背后的,只有通過分析才能認識到的夢的真正意義,則叫隱夢。顯夢就好像一個謎語的謎面,而隱夢就是謎底。
在之前的分析中,我們已經看到,夢所滿足的欲望不盡相同。比如那個小孩子做到自己到達山中小屋的夢,滿足的是白天未能滿足的欲望而已。這種欲望并沒有被壓抑,于是夢也就沒有太多的偽裝。弗洛伊德通過研究指出,這種愿望直接滿足的夢大多只出現(xiàn)在孩子身上,成年人身上極少發(fā)生。原因是兒童的人格結構還沒有發(fā)育成熟,并沒有嚴格的審查機制,也就沒有那么多欲望被壓抑到潛意識中。但是成年人不一樣,隨著審查機制的建立,越來越多的欲望無法進入到意識層面,只能沉入到潛意識,這些潛意識中的欲望蘊含著巨大的心理能量。而相對的,白天可以浮現(xiàn)到意識中的`那些欲望,其強度是不夠的,并不足以形成夢,充其量最多也就是為夢境提供一些素材而已。所以對成年人來說,只有壓抑在潛意識中的欲望,才有足夠的能量來形成夢。
這也是精神分析理論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假設,心理活動也是需要能量的,這種能量,被弗洛伊德稱為內驅力。最重要的內驅力是什么呢?弗洛伊德說,就是性,這是人類最重要的本能之一。他觀察記錄了大量的夢,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夢中許多象征元素都有性的意味。比如我們在第二部分提到的,尖銳物體往往象征男性,而中空的物體則象征女性。而且,弗洛伊德還進一步指出,這種夢境中出現(xiàn)的性欲望,并不是成年后才出現(xiàn)的,而是在兒童期就已經逐漸形成了。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弗洛伊德認為兒童會對父母中異性的一方產生愛戀甚至性沖動,而對父母中同性的一方產生競爭意識和敵意。他借用希臘神話中弒父娶母的俄狄浦斯王為這種心理傾向命名,這就是著名的俄狄浦斯情結。這種性沖動之所以被壓抑,是因為兒童害怕受到懲罰,而在成長過程中,這種對懲罰的害怕又泛化為社會的各種道德、規(guī)范和倫理約束。至于那個把守著意識大門的審查者,其實就是這種外在的道德倫理和價值觀念在我們精神世界中的內化。
弗洛伊德夢的解析讀后感篇五
《夢的解析》一出,在當時是不被人們接受的,其主要原因在于其中理論多為弗洛伊德自己在治療一些精神病人時通過感性經驗進行的總結,沒有理論數據的支持。另一方面,當時的心理學家對于弗洛伊德將個別精神病人的案例所得的結論普遍套用在正常人身上的做法表示不能接受。所以,這本書剛出版時受到了很大的冷落和責難。雖然今天,人們發(fā)現(xiàn)這本書有著它偉大的價值,而且弗洛伊德偉大心理學家的地位逐漸被認可,但是,我們對于他的觀點并不能全盤接受?!秹舻慕馕觥分写嬖谥恍┎蝗莺鲆暤娜焙丁?/p>
首先,《夢的解析》是弗洛伊德自己的感性總結,沒有經過任何科學的論證,雖然其中的解釋不乏合理可信之處,但對于講求有科學依據地研究心理學現(xiàn)象的現(xiàn)實情況不符。另外的一點,上文也有提過。弗洛伊德本人是一位精神病學家,他對于人類的精神病有深入的研究。但是,他將精神病人身上的特性推廣到普通人身上,就讓大多數人無法接受了。在《夢的解析》中,這一點也有體現(xiàn)。
弗洛伊德是奧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家和心理學家,也是精神分析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其著作《夢的解析》被譽為精神分析學第一名著,其中敘述了弗洛伊德對于夢的看法以及在進行精神分析的心理輔導時解夢的方法,它從一個其他人沒探索過的領域對人們的心理、夢境進行了分析,并構成了一個相對完備的系統(tǒng)。對于這樣一本理論著作,我個人認為只讀一兩遍是不足以領悟到其中更深層次的奧妙的,所以,我所感悟到的也只是冰山一角。
弗洛伊德在《夢的解析》這本書中采用超多的材料來論證其觀點,而其中很大一部分的材料都是他自己的夢。在科學研究中,占據超多的第一手材料對得出正確的結論是有很大的影響的。并且,在獲取材料的過程中,又是一個艱苦曲折的經歷,需要的是耐心和恒心。而對于所獲得的沒有邏輯繁瑣的材料,又要對其進行整理、分析,直至最后歸納得出結論。但是有的時候,結論是很難得出來的。
以前,我總是認為,精神病家自己也很有可能有點精神病。可反觀弗洛伊德卻好像沒有精神病的跡象。但是,能夠肯定的是研究心理的人自身務必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承受著巨大心理壓力的弗洛伊德卻依然總結寫出了這樣一本名著,不得不說他真的很有潛力。
在當今,人們如發(fā)現(xiàn)梵高的畫的價值一樣,也最后發(fā)現(xiàn)這本書有著它偉大的價值,并且弗洛伊德偉大心理學家的地位逐漸被認可,但是,他的有些觀點還是存在一些疑惑。
弗洛伊德夢的解析讀后感篇六
《夢的解析》其中理論多為弗洛伊德自己在治療一些精神病人時透過感性經驗進行的總結,沒有理論數據的支持。另一方面,當時的心理學家對于弗洛伊德將個別精神病人的案例所得的結論普遍套用在正常人身上的做法表示不能理解。弗洛伊德認為夢的作用就在于滿足人的愿望,能夠保護睡眠。這樣的說法過于絕對。事實上,在我們的夢里,也不乏一些焦慮的夢,有些夢甚至會影響到人的睡眠,例如噩夢。雖然,弗洛伊德認為人民們的驚醒并非是夢導致的,而是由防御機制造成的,但他仍沒有對于噩夢本身的產生給出合理的解釋。
不管怎樣,瑕不掩瑜,我們仍要承認這本書在心理學界中里程碑般的地位。當然,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還是要自己的夢自己努力去圓。
每個人都有死的本能,即每個人身上存在著一種趨向毀滅和侵略的本能。所以一切生命的最終目標乃是死亡,而生命的目標就是回復到最原始的.狀態(tài)。
死亡是一種自我毀滅的本能沖動。死亡的夢也是死亡本能的虛幻表現(xiàn)。
夢境與平日想的恰好相反,做怕死的夢正好是盼著死亡。死亡是一種自我毀滅的本能沖動。死的本能決定了自殺者如果不自殺就很可能成為受虐狂,一個再手身心痛苦的人。這些人有時把自毀轉向世界,成為謀殺者,虐待狂或侵略者。戰(zhàn)爭就這種本能的表現(xiàn)。人類的歷史就是愛神和死神互相斗爭的戲劇。而戰(zhàn)爭的根源就在于人們的無意識深處的死亡本能。
夢見受傷說明在夢者的潛意識中一直存在著對某事或人的擔心,其實是在提醒做夢者趕快采取行動,以消除心中的擔心。
死亡的象征有很多,應根據夢境中具體的人物以及背景等作出相應的解釋。但都是象征意義的死亡,而非真正的死亡。死亡還象征了遺忘、消除、克服等,如夢見已分手幾年的戀人在夢中死去,說明這個人其實還一直活在夢者的心里,這次死亡就象征了遺忘,他/她已經死了,應該為新感情讓位了。如果夢見死亡的是丑陋的、邪惡的、陳舊的等,這其實是好事,象征了一種重生,一種心靈的脫胎換骨,預示自己將獲得更好。當然,有時候夢見親友的死亡也許就只是表示一種擔心與猜想而已。
夢見牙齒脫落除了預示生理上的變化外,也表示了內心的一些變化,如對自己外表和能力的擔心、失去男性氣質的憂慮等,還有兩種相反的感受,一是衰老的悲哀,因為人老了就會掉牙。二是成長的喜悅,乳牙換新牙的過程就是在棄舊求新,是一種成長。
弗洛伊德夢的解析讀后感篇七
為了給這本書做書評,我覺得還是應該再多看一些書,于是我先后看完了《性學三論》《夢的解析》,以及佛羅伊德用夢的解析,性學三論,歇斯底里癥研究三部作品的理論用于分析一個真實案例的過程描述《少女杜拉的故事》。之后讀了佛羅伊德后期進軍哲學領域的三部著作《超越快樂原則》《集體心理學研究》《自我本我論》。
之后以上作品會輪流給出書評。
《夢的解析》是一個名氣很大的作品,但我相信看完的人不多,名氣大是因為周公解夢似的名字又帶上科學的色彩,給人一種科學解玄學問題的感覺,讓人不禁好奇起來。
但實際上,讀起來是非常吃力的。
不得不承認,佛羅伊德真的很不會寫書。寫的真的是一本比一本難看,不過我仍然用好奇心堅持下來了。他的書,首先感覺論證意識流太多,沒有清晰的論證思路,想到哪寫哪,章節(jié)標題和內容不能完全對應上,雖然這在夢的解析里還好。
但是作者闡述的觀點還是很讓人信服?!秹舻慕馕觥吠ㄆ攸c在于一個觀點,夢是欲望的表達。至于其他章節(jié)凝縮作用,移置作用,夢的偽裝性等都是在服務欲望原則。比如很多夢到災難,噩耗等夢境仍然是通過這些作用來表達隱形的欲望。一個很好的例子,一個婦女夢見侄子死了,婦女會反駁佛羅伊德,她不可能有這種欲望。然而佛羅伊德通過詢問,喚醒婦女的記憶讓婦女發(fā)現(xiàn)她愛上了一個只在葬禮上見過的男人,因此發(fā)現(xiàn)夢見侄子的死亡只是心中見到愛人的表達。諸如此類的例子,在《少女杜拉的故事》里還有更多。
然而我并不能給出太多自身的夢例支持佛羅伊德的觀點。因為碎片太多不完整,而且很多都沒法確定是哪些欲望。
至于戰(zhàn)后創(chuàng)傷癥,和反復夢見一些可怕的夢,有很多是負罪感的表達欲望,反應在《性學三論》中提及的施虐、受虐傾向。這些幼兒時期形成的傾向在《超越快樂原則》和《自我本我論》中又以超我的哲學思想重新定義。
總而言之對于夢境來說,佛羅伊德自己建立了一套可以自圓其說的理論體系,并且有很多證據支持,雖然有的夢例看起來有些牽強。
在文中,會有一些非常極端看似不能理解的案例,但畢竟佛羅伊德是精神病醫(yī)生,面對的都是具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和常人不同,因此不能以常人目光去審視并批判。這一點在《性學三論》中尤其明顯。
除此之外,書中還介紹,夢例中的夢念多數為前一天而非當天,以及幼時的記憶構成。對于前一天的說法,我沒有認真從自己的夢例中分析,但以后會嘗試。不過可以理解,因為睡覺也是一個強化當天記憶的過程,前一天的記憶已經強化會比較深刻。很多時候都會有這樣的感覺:一段練了很久的譜子,怎么都彈不下來,睡一覺起來忽然就很順利的彈完了,因此肌肉記憶,和潛意識(也就是本我)可以在睡覺中加強。
現(xiàn)在的我對夢境的認知應該是這樣的活動:大腦在睡眠階段,人腦神經網絡的節(jié)點之間會出現(xiàn)的一些隨機性激活的過程,這個過程的隨機會制造出荒誕,而節(jié)點之間的關聯(lián)聯(lián)想又帶有一些邏輯。一些日常中的意識(也就是自我)無法回憶起來的東西可以在這些隨機的過程中被重新聯(lián)想起來。(這些潛意識就好比內存中的數據還在,但指針已經丟了,但是如果你隨機的去尋找這些內存,還是能看出來一些蛛絲馬跡)。而佛羅伊德的理論則是這種隨機的聯(lián)想過程總結出來的表現(xiàn)規(guī)律。至于欲望的表達,可能真的就是這些神經元活躍聯(lián)想的潛意識分布(所謂潛意識就是你的一個神經元和另外一個神經元路徑很近很活躍,但由于超我和自我的存在你刻意的繞過這個路徑,比如你可能有些由于潛意識的特殊癖好,但超我中的道德讓你不愿意承認,在睡眠中失去超我的督察作用,潛意識的短路徑易激活的特點都淋漓盡至的體現(xiàn)了出來,于是你會夢見一些你以前沒想到過的欲望,這個可以參考佛羅伊德的一個夢例,關于他如何在夢中讓自己在一次失敗的醫(yī)療診斷推卸責任,這是一個他潛意識的欲望,他日常中不想推卸責任,但夢中的他卻暴露了自己腦中神經元的分布)。
四星,一星扣在寫作水平。
弗洛伊德夢的解析讀后感篇八
《夢的解析》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學中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其中敘述了弗洛伊德對于夢的看法以及在進行精神分析的心理輔導時解夢的方法。
通觀全書,弗洛伊德的理論論證可分為六大部分,分別是:一、對兒童的夢的研究;二、探討夢的.檢查作用;三、探討夢的象征作用;四、分析夢的運作;五、舉例分析幾個真實夢境;六、夢的作用在于滿足愿望。弗洛伊德從沒有偽裝或偽裝較少的兒童的夢開始講起直到“面目全非”的成人夢境,其解夢的最關鍵因素就是揭開夢的偽裝。
弗洛伊德認為夢的唯一作用便是滿足人的意識層面上的以及或者說更多的是滿足人的潛意識中的愿望。而這些愿望(許多出于本能,即可看為本我的體現(xiàn))由于不被人的理性(超我)所接受,所以要由人的自身(防御機制、自我)進行調節(jié),經過一系列粉飾,轉化成不易被察覺的形式通過夢境釋放出來。正由于這些粉飾,將夢偽裝,從而造成了解讀的困難。因此,在進行夢的解析時,首要任務就是破除偽裝,探索人的那些淹沒在“深海”處的愿望。
弗洛伊德夢的解析讀后感篇九
文/王紹貝。20世紀有兩大影響世界的哲學思潮:馬克思主義和弗洛伊德創(chuàng)立的精神分析學說,這兩派思想都突破了自身學術領域的范圍,對全世界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各方面都造成重大影響。在今天法國高中教學大綱中,弗洛伊德的作品依然被列為中學生必讀的重要作家。陳寅恪先生曾戲稱兩派學說正符合戰(zhàn)國告子:“食、色,性也?!彼麄兎謩e側重用經濟和性心理兩個角度來解釋世界。但與一般的學說不同,弗洛伊德聲稱自己是科學家,他從臨床實踐中提取他的理論,并聲稱他的精神分析療法治好了病人。然而事實并非如此,許多西方精神病學家、心理學家不承認精神分析是科學,并將之屏于科學心理學門外。早在2005年,法國就出版了《精神分析黑皮書》,其中集結了數十位作家、學者對弗洛伊德其人及其學說的批判文章。弗洛伊德在中國影響也非常大,其學說對社會、文化也曾產生巨大影響,也通常為視為一門科學,但對弗洛伊德學說加以批判性分析的中文書籍一本則也沒有。法國哲學家米歇爾·翁福雷的《一個偶像的黃昏:弗洛伊德的謊言》中文版的出版,將大大有助于我們重新認識和評估弗洛伊德思想和學說,重新界定弗洛伊德應有的地位——文學心理學的哲學家,而非科學家。
翁福雷此書通過搜羅所能接觸到的全部弗洛伊德作品和大量歷史文獻檔案資料的基礎上,對弗洛伊德的生平和學說進行了批判性分析。弗洛伊德為了營造自己的傳奇撒了很多慌,掩蓋了很多真相,做了很多手腳,銷毀了很多信件,門徒還將他的書信進行刪改或重寫,弗洛伊德的信奉者們蔑視歷史和歷史學家,無情封存了大量的檔案資料。而且最大的問題在于,因為精神分析讓人覺得它就是一個具有普世性和決定性的確定事實。因為它是自然科學的一個具有決定意義的進步,就像今天不會有人去懷疑日心說一樣,精神分析被說成一種共有之物,一種普遍性真理,它沒有被介紹成弗洛伊德的個人假設或一種哲學假想。精神分析被看成一種發(fā)現(xiàn),類似哥倫布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
翁福雷認為:“精神分析拒絕哲學,但它正是一門哲學?!备ヂ逡恋侣暦Q精神分析不是一種哲學,而是一種科學的心理學理論,聲稱他沒有受過什么哲學家的影響,但翁福雷指出,弗洛伊德讀過大量的哲學作品,特別是叔本華、尼采的哲學作品對他學說影響很大,他的抑制理論、“無意識”理論,與叔本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的相關論述極為接近。弗洛伊德從尼采哲學“借鑒”到的理論就更多了,譬如尼采論述了對禁欲理想的實踐與病態(tài)人格構建之間的關系,對應了弗洛伊德的神經癥的性病源學。
如果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只是一門哲學,那倒也沒太大問題,世上什么稀奇古怪的學說沒有呢?問題是他自稱精神分析是一種心理學,是一種劃時代的科學!而且在很長時間內,那么他是如何將這門哲學打扮成“科學”的呢?翁福雷指出,“精神分析不是科學連續(xù)體,而是存在的七拼八湊?!备ヂ逡恋聦⒖茖W研究、生理學、解剖學和醫(yī)學放在了一邊,而發(fā)明了不借助傳統(tǒng)醫(yī)學進行治療的方法:他從可卡因吸食療法開端,最終發(fā)明了治療躺椅,中間還經歷了手按法、電療法、磁力、催眠、宣泄法及自由聯(lián)想。如果說弗洛伊德采用了這些稀奇古怪的治療方法是因為20世紀初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還比較粗糙、落后導致的,但這還是無法解釋弗洛伊德為什么喜歡試驗心靈感應,贊揚玄奧主義(神秘主義),并認為玄奧主義對精神分析很有用處。因此翁福雷認為“精神分析屬于魔法思維?!敝委熖梢问且环N類似催眠的治療方法,又類似古希臘哲學家安提豐的“意義治療法”,依靠談話治療人們的精神痛苦?;浇桃岔灀P這種魔法思維,解除魔障的基督教醫(yī)學是借助具有治療作用的語言、系統(tǒng)化的手勢、療法儀式,以及按照嚴格精確展開步驟的需要由教士按部就班組織進行的禮儀化儀式。魔法思維披上科學的外衣,但它其實建立在古老的非理性文化底色上,這種文化想要讓巫覡憑借超出科學的神秘力量消除疾病。
弗洛伊德還在作品里面不停地說,病人和健康的人沒有什么區(qū)別,他們有的只是程度上的不同而已。因此接受精神分析治療沒有時間期限,終身接受精神分析療法都沒問題,真是有益無害的好療法!類似這樣的療法和宣傳方式,我們同樣很容易在傳銷組織里面接觸到,事實說明弗洛伊德的所謂精神分析療法正是一種封閉式的類似傳銷騙局。
翁福雷也對弗洛伊德的政治立場進行了批判,指出“弗洛伊德并非自由主義的,而是保守主義的?!边^去學術界習慣于將弗洛伊德塑造成20世紀繼承啟蒙哲學的人,肯定他在政治上是一個自由思想的猶太人,在風俗層面是偉大的愛情解放者。但翁福雷考察相關歷史檔案、文獻,發(fā)現(xiàn)事實恰恰相反。弗洛伊德的著作中常常是“去政治的”,但他卻給墨索里尼這樣的法西斯獨裁者題贈了自己的圖書《為什么有戰(zhàn)爭?》,寫下卑躬屈膝的文字:“致貝尼托·墨索里尼,這位稱得上是引領文化的英雄的領袖,一位老人向您致以敬意。1933年4月26日”后面有他的簽名,此時的弗洛伊德已經77歲,并且早已獲得了國際聲譽。如果說這個鐵證還不夠說明弗洛伊德的政治立場,那么他授意非猶太人門徒歐內斯特·瓊斯與納粹政權合作更是證據確鑿、無可否認的事實。在性解放方面,弗洛伊德的學說認為性壓抑導致了精神病,但他的悲觀理論認為本能沖動的專制是不可避免的,而全面解放根本超出想象,性解放意味著不顧現(xiàn)實原則授予快樂原則全部權力,這會對社會秩序造成破壞,所以他認為對性欲的某種障礙或反對物是必要的,那么如何消除本能沖動的壓抑?弗洛伊德建議大家都去使用治療躺椅,主觀調節(jié)自己的力比多。就性欲這點而言,弗洛伊德不是一個革命者,而不過是個萬分謹慎的改革者而已。
既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療法是一種帶有現(xiàn)代巫術色彩的“偽科學”,而且事實上沒有治好過一個病人,那為什么他的學說依然能在20世紀取得近乎完美的成功,并讓他和他的徒子徒孫賺錢賺到盆滿缽滿呢?翁福雷漂亮總結了弗洛伊德學說大行其道的原因:第一,弗洛伊德第一次讓“性”堂堂正正地進入了西方思想的視野,公開上升為一個學術研討的對象;第二,為了成為精神分析這種現(xiàn)代宗教的教祖,弗洛伊德以圣保羅的戰(zhàn)斗模式為基礎,通過創(chuàng)建一種建立在類似天主教羅馬教廷模式上的極端等級化組織,弗洛伊德不擇手段讓精神分析成為一門追求普遍支配權的學科,門徒等級化,如同金字塔一樣組織起來,一旦出現(xiàn)與弗洛伊德學說有分歧和異議的“異端分子”——譬如榮格、阿德勒這些異端都被逐出師門。第三,精神分析有著宗教的傳奇模式,被說成是一種回答了所有問題的綜合世界觀,提供了在后宗教時期建立新宗教的材料。第四,20世紀爆發(fā)了兩次世界大戰(zhàn),是一個死亡的世紀,精神分析提出了在正常和病態(tài)之間沒有真正的界限,否認健康思想和病態(tài)思想在性質上的不同,神經癥、精神病、妄想癥、精神分裂成為一種新常態(tài),弗洛伊德的虛無主義與時代的虛無主義相契合,于是大行其道。第五,在弗洛伊德式的馬克思主義的幫助下,精神分析在1968年后獲得了關注。盡管這種左派的弗洛伊德主義并不符合弗洛伊德本人的立場——甚至會讓他目瞪口呆——但弗洛伊德主義還是因為與當代馬克思主義、女權主義、自由主義等學說的合流而影響更深更遠。
弗洛伊德夢的解析讀后感篇十
雖說本人曾經寫過一篇關于《夢的解析》的讀后感,但只是將該書的大致內容加以概括,并進行議論,并沒有更深一步的思考。所以我想借這篇讀后感,單獨的談談書中弗洛伊德所提到的關于人格結構的觀點。
《三字經》中說道:“人之初,性本善?!倍鴵业睦斫猓ヂ逡恋碌挠^點恰恰與其相反。他認為人在幼年時期的思想、本性是邪惡的。而我比較贊同后者的觀點。
首先,需要了解弗洛伊德所認為的人格結構。人格結構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組成。本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沖動和生命力。本我按快樂原則行事,它不理會社會道德、外在的行為規(guī)范,它唯一的要求是獲得快樂,避免痛苦。自我是自己可意識到的執(zhí)行思考、感覺、判斷或記憶的部分,自我的機能是從本我那兒得到滿足,并且手段必須合理合法,它遵循的是“現(xiàn)實原則”,為本我服務。超我,是人格結構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人在成長過程中內化道德規(guī)范等形成的,其機能主要是監(jiān)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為,它追求完美,所以它是非現(xiàn)實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會可接受的方式去滿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則”。一個人在社會化過程中要想保持心理健康,這三個部分必須始終是和諧的。
人在剛出生時,超我可以說是不存在的,因為嬰兒沒有受過任何教育,所以調節(jié)本我和超我的自我也沒多大用處。所謂山上無老虎,猴子稱大王,本我便是如此占據了大部分位子。嬰兒在渴、餓、不舒服時會嚎啕大哭,這便是本我的表現(xiàn)。那為什么說嬰兒的本性是邪惡的呢?因為嬰兒“想要什么就要什么的”思想是不被社會所認可和接納的,這種思想與強盜無異,只不過嬰兒沒有成人的行動能力罷了。
當人逐漸成長后,接觸到了各種各樣的道德規(guī)范,這些無形的束縛在被超我吸收后,超我漸漸強大起來。此時,自我便成了“和事佬”,為了滿足本我的基本需求,又要遵守道德規(guī)范,自我就需要在兩者間進行調節(jié),所以人成年之后本性是否善良取決于超我是否強大。簡而言之,本性是靠教育得來的。
中國為何要普及九年制教育,我想其一大原因就是人類是需要不斷地接受教育的,只有這樣社會才能和諧穩(wěn)定地發(fā)展下去。
弗洛伊德夢的解析讀后感篇十一
夢,自古以來都是一個充滿著浪漫和神秘的代表,它也許在歷史長河中并沒有扮演過特別重要的角色,但它卻在不斷地散發(fā)它獨特的光芒,使人們一直都熱衷去了解、探索它。對于夢,我們總是充滿著好奇,希望能夠真正地、全面地去了解其中的奧妙,并使之為現(xiàn)代社會所用。本來的我總是認為夢是不可知的,也是無法給出一個正確無誤的解釋的,甚至認為夢是神對自己的一個暗示或者啟示,但在我拜讀了弗洛伊德所寫的《夢的解析》后,我對于夢有了新的了解和認識。
弗洛伊德在《夢的解析》中給夢做出了這么一個詮釋:夢是一種受抑制的愿望經過改裝的達成。也就是說,夢成為了一種人們進行自我安慰的調節(jié)機制,并被植入了人類的大腦,再經過各式各樣的“偽裝”,悄悄地調節(jié)著人類的心理狀態(tài),使人們不至于崩潰。
弗洛伊德認為夢的作用在于滿足人們意識中或潛意識中的各種愿望,而在這些各種各樣的愿望中,大部分是不為人的理性或者社會道德所接受的,所以要由人的自身對此進行調節(jié),經過一系列的粉飾,將這些愿望轉化為不易被察覺的形式,并通過各種復雜的夢境將其釋放出來,而我們的夢正是由于有了這一系列的粉飾,不僅成功偽裝了我們的各種潛意識,而且造成了解讀它的困難。因此,在進行夢的解析時,首要的任務便是破除夢的偽裝,探索人的各種各樣的潛意識。
為了揭開夢的各種偽裝,弗洛伊德從對夢進行檢查著手,他首先談到了幾個比較常見的意象,然后談到夢是如何運作的,也就是如何偽裝自己的,同時也對四種夢進行自我偽裝的方法進行了介紹,即凝縮作用、轉移作用、將思想轉化為視覺和二度潤飾。當把夢的重重偽裝揭開后,我們就能夠看到夢的真實意義,從而達到解夢的目的。
《夢的解析》在當時并不是一本被人們普遍接受的書,其主要原因在于書中的結論大多是弗洛伊德自己在對精神病患者進行治療時所總結出來的經驗,并沒有數據的支持,同時人們對于弗洛伊德將個別精神病患者的病例所得出的結論普遍化,并套用在所有人身上的做法表示懷疑。雖然到了今天,人們發(fā)現(xiàn)了《夢的解析》有著它不容忽視的價值,而且弗洛伊德的地位也逐漸地被認可。
我承認這本書在人類心理學中無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夢境是一個伴隨我們長大,但我們卻對它完全不了解的世界,而借由弗洛伊德提出的種種觀點,我們才更加地了解夢境,也更加地了解自己,弗洛伊德確確實實地為心理學、病理學等各個學科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弗洛伊德夢的解析讀后感篇十二
“我夢見……”
一
魯迅先生的《野草》中有接連七篇都以“我夢見……”最初,這樣一種方式明顯不是偶爾的?;蛟S早就有人留意到了,但據我所知,還從未有人對此作出過任何有價值的打聽,以至于那七個“我夢見……”矗立在書中,有如晦暗沼地的七塊界碑。
先生這數篇文章,是對“夢境”的真實杰出的描繪,是先生關于自身非存在之深淵的窺探。假如不能了解“夢境”,便無法了解這數篇文章乃至《野草》。
二
在詩人寫作下,作者往往把對“夢境”的描繪轉化成為對“希望”的描繪。因此中國文學的實踐景象便是從未有過適合的關于夢境的描繪,因為關于夢境的描繪其實是希望描繪的一種折射。因此持久以來,“夢境”仍然是一塊幽靜晦暗之地,很少有人真實進入。它耐久地引起人們的驚奇以及種種不著邊際的猜想。
我信任即使是現(xiàn)代人也無法徹底舍棄占夢術所帶來的引誘。那不只是僅是一門無中生有的藝術,一起它也聲稱自己是一門關于窺探心里希望的科學。在弗洛伊德的《釋夢》中便是如此。弗氏對“夢境”的結構帶給了杰出的剖析,但一涉及到夢的材料,便仍然回返到占夢術的陰影之下。
三
“夢境”是根據身體的一種表述,這種表述就如同在身體外表的舞蹈。也可以說“夢境”是綁架者,綁架著咱們形而上學的身體?!皦艟场迸c身體相關,一如文明與政治相關。假如說政治是文明潛在的身體,那么文明也剛好正是在政治之上開出的種種紛亂的夢境之花?;蛟S咱們可以反過來說,假如說身體是“夢境”潛在的政治,那么“夢境”也剛好正是在身體之上開出的種種紛亂的“文明”之花。關于“夢境”的政治學,弗氏早已啟其大端,不用贅言。但時至今日,“夢境”的境況其實更為類似于東方學中的“東方”,“他們無法表述自己,他們必須被他人表述”,這一境況將持久地繼續(xù)下去。
四
“夢境”是日常日子下扯開的裂口。日日夜夜,或許嚴格來說,“日夜日夜……”,咱們都毫不介意那種割裂,日常日子的接連性傾向于消抹掉咱們的夜晚,使之成為“希望操練”,或許,“逝世操練”。據我所知,作為小說家的泰戈爾關于“夢境”曾經提出過一個真實的問題,“假如夜晚的夢境連續(xù)起來,那么白日日子的真實性會不會大打折扣呢?”或許也可以如小說家史鐵生那樣提問,“假如一個人做夢,到死都沒醒,那么這個夢還算是夢境嗎?”
五
再來剖析“夢境”。其實在“夢之情境”這一特別空間中,夢的材料無關緊要,不管其是關于希望的發(fā)揮,或是關于回憶的發(fā)揮,或是關于感覺的發(fā)揮,那都無關緊要。工作的關鍵在于,“夢境”為咱們帶給了一個樸實心情化的氣氛(心情空間),大致說來,此種心情氣氛便是夢境自身。在此“心情空間”中,心緒透過種種情境得到演練?!皦艟场睂﹀e控制性的,它的追溯無法預期,大部分只能過后忘記,或得到幾句相關不相關的描繪??墒擎葸z的“夢境”徹底有理由使自己成為永久的,因為我覺得,“夢境”關于心情的體會一點點不遜于咱們的'日常閱歷,甚且猶有過之。我置疑心緒在夢境中往往是加速運動,因為我從夢中醒來往往是因為難以承受那樣的高速。
六
幻想一種“無時刻”的空間,既非瞬間又非永久;再幻想一種“時刻紊亂”的空間,處處零星的時刻碎片拼接不上;再幻想一種“時刻中止”的空間,陷身其間的極度焦慮。夢境中的時刻是對日常時刻的反諷。
七
【本文地址:http://www.mlvmservice.com/zuowen/17837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