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辛棄疾的10首代表作(八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3-23 12:36:02
2023年辛棄疾的10首代表作(八篇)
時間:2023-03-23 12:36:02     小編:zdfb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辛棄疾的10首代表作篇一

平崗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

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這首寫農(nóng)村風光的詞,看上去好象是隨意下筆,但細細體會,便感覺情味盎然,意蘊深厚。上闋頭二句在描寫桑樹抽芽、蠶卵開始孵化時,用了一個“破”字非常傳神地寫出了桑葉在春風的催動下,逐漸萌發(fā)、膨脹,終于撐破了原來包在桑芽上的透明薄膜?!捌啤弊植粌H有動態(tài) ,而且似乎能讓人感到桑芽萌發(fā)的力量和速度。第三句“平崗細草鳴黃犢”“平崗細草”和“黃犢”是相互關聯(lián)的,黃犢在牛欄里關了一冬,當放牧在平坡上時被乍見春草,歡快無比?!傍Q”雖寫聲音,但可以讓人想見黃犢吃草時的悠閑,神態(tài)。第四句中的“斜日”、“寒林”、“暮鴉”按說會構成一片衰颯景象,但由于用了一個動詞“點”字,卻使情調發(fā)生了變化。“點”狀烏鴉或飛或棲,有如一團 墨點,這是確切的寫實,早春的寒林沒有樹葉,所以黑色的烏鴉,在林中歷歷可見,故曰“點”這不得不使人想到馬致遠《天凈沙》的警句“枯藤老樹昏鴉”。兩相比較,給人的感受很不相同,馬致遠是在低沉地哀吟,而作者卻是在欣賞一幅天然的圖畫。

詞的上闋主要是寫近處的自然風光,下闋則將鏡頭拉遠,進而涉及人事?!吧竭h近,路橫斜”,一筆就將視線拉開了,在山區(qū)這種路成為村落與村落之間聯(lián)系的紐帶,也成為與外面世界聯(lián)系的橋梁,生活在山間的人們,時常覺得那路會給他們帶來新的東西,所以詞人對眼前蜿蜒于山間的路有一種特殊的感情?!扒嗥旃辆朴腥思摇?,橫斜的路,去向不止一處,但詞人的注意力卻集中在有青旗標志的酒家上。山村酒店,這是很有特色的一處地方風景。詞人在一首《丑奴兒近》中就寫過:“青旗賣酒,山那畔別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無事過這一夏。”只寫出酒家青旗,意思便不言而喻了,一個“有”字透露出詞人欣喜的心情。

眼前的農(nóng)村美景使他悟出了一種道理,在結尾兩句中翻出了新意:“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那散見在田野溪邊的薺萊花,繁密而又顯眼,像天上的群星,一朵接一朵地迎著風雨開放,生命力是那樣頑強,好像春天是屬于它們的“相反城中的桃李則憂風愁雨,春意闌珊。這兩句,上句宕開,借”城中桃李“憔悴傷殘的景象為下句作襯,雖只點桃李而可以使人自然聯(lián)想到城中的人事;末句則收歸眼前現(xiàn)境,”在“字穩(wěn)重而有力,顯然帶有強調的意味。

這首詞通過寫景和抒情,表達了作者在罷官鄉(xiāng)居期間對農(nóng)村生活的欣賞流連和對城市上層社會的鄙棄,并由此把詞的思想意義向縱深方向拓展。薺菜花的花瓣碎小,顏色也不鮮艷,只有濃郁的香味,在城市人眼里,一般是算不上什么花的,作者卻偏偏熱情地贊美,除此之外,引起作者注意并捕捉到的,還有桑芽、幼蠶、細草、黃犢等等,多半是新鮮的、富有生命力的事物。這些,連同那出現(xiàn)在畫面上的山村茅店的酒旗,都體現(xiàn)了一種健康的審美觀。詞中關于“城中桃李”和“溪頭薺菜花”的對比,還含有對生活的哲理性的思考,薺菜花不怕風雨,占有春光 ,在它身上仿佛體現(xiàn)了一種人格精神。聯(lián)系作者篇首的目注“代人賦”,當時很可能是朋輩中有人為作者罷官后的生活擔憂,因而詞人便風趣地以代友人填詞的方式回答對方,一方面借薺菜花的形象自我寫照,一方面又隱隱流露出自己不做愁風雨的城中桃李,而做堅強的薺菜花,以此與友人共勉。這首詞把深刻的思想乃至哲理,與新鮮生動的藝術形象有機地結合起來,給人多方面的啟迪。

詞與詩在語言運用上是有差別的。這首詞大部分用了對句,并且很注意動詞的運用和某些副詞、介詞的搭配,詞的上闋“破”、“鳴”、“點”以及下闋。

辛棄疾的10首代表作篇二

柳邊飛鞚,露濕征衣重。

宿鷺窺沙孤影動,應有魚蝦入夢。

一川明月疏星,浣紗人影娉婷。

笑背行人歸去,門前稚子啼聲。

博山在江 西永耒縣西二十里,山中有清奇的泉石、蒼翠的林谷,還有雨巖、博山寺等名勝古跡,是一處絕佳的風景地。作者閑居上饒時,曾多次去此山游覽,并寫了多首膾炙人口的汜游詞。這首描寫沿途夜景的《清平樂》即是其中的一首。本詞的篇幅雖然很短,但是意境清新,語言淡樸,別有一番幽情奇趣,因此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上闋頭二句描寫在山道中夜行的情景:驅馬從柳樹旁邊疾馳而過,柳枝上的露水拂落在行人身上,衣衫就沾濕變重了。這里既表現(xiàn)出山道上柳密露濃,景色優(yōu)美;也表現(xiàn)出行人心情舒暢,雖覺衣衫濕重,但游興仍然很高。

三、四句描寫在行經(jīng)河灘旁邊時,看到的一幅饒有幽趣的畫面:一只白鷺棲宿在沙灘上,不時地瞇著眼睛向沙面窺視,它映在沙上的身影也輕輕搖晃,準是在夢中見到魚蝦了吧!看到宿鷺目瞇影動,便斷定它正在做夢,又因鷺鳥以魚蝦為食,進而斷定它夢見了魚蝦,雖是想象之辭,但又合情合理。詞人既能極細致的觀察又能極深微的體會,因而寫的是如此生動、多趣。

下闋頭二句描寫在行經(jīng)溪流附近的'村莊時看到的一幅更富有詩意的畫面:夜深人靜,溪山沐浴在疏星明月的清光中;年輕的婦女在溪邊浣紗,在月光的照耀下,她那美麗輕盈的身影映在水中和沙上。詞人使用的語句極其簡淡,卻能把環(huán)境和人物寫得清雅秀潔,風韻悠然。

結尾二句又在前邊的畫面上繪出了新的情采:寧靜的村舍門前忽然響起孩子的哭聲,正在溪邊浣紗的母親立即起身往家趕,路上遇見陌生的行人,只羞怯地低頭一笑,隨即背轉身匆匆離去,這真實而自然的描繪,不但給畫面增添了濃厚的生活情味,而且生動地表現(xiàn)了山村婦女淳樸溫 良的心性和略帶幾分羞澀的天真。

總觀此詞,全篇都是寫景,無一句抒情,但又處處融情于景中,寄意言外。從描寫月光柳露的文字中,可以感知作者對清新淡雅的自然風光的喜愛;從描寫浣紗婦女的文字中,可以感知作者對淳厚樸實的民情風俗的贊賞。況周頤說:“詞有淡遠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為高手”(《惠風詞話續(xù)編》卷一)。詞人正是這樣的高手。

在風景和人物的具體描寫上,此詞也具有動靜結合、形神兼?zhèn)涞拿钐?。柳密露濃原是靜景,但詞人卻借露濕征衣的動象來表現(xiàn),比直寫其靜態(tài)美更覺真實多采。沙灘宿鷺亦在靜中,但詞人卻寫其睡中之動態(tài) ,并寫其夢中之幻影,使讀者不僅可見其形動,而且可感其神動,因而別生奇趣。篇末寫浣紗婦女亦能遺貌取神,用“笑背見人歸去”的動態(tài) 美,表現(xiàn)婦女溫 良淳樸的情性美,真是栩栩如生,呼之可出。

此詞在結構上的特點是外以詞人的行程為次序,內以詞人的情感為核心。一切景觀都從詞人眼中看出,心中映出詞人從沿途所見的眾多景觀中選取自己感受最深的幾個片斷,略加點染,繪成了一幅情采俱勝的溪山夜景長卷,表現(xiàn)出一種清幽淡遠而又生機蓬勃的意境,使人讀之宛若身隨詞人夜行,目睹諸種景觀,而獲得“俯拾即得,不取諸鄰。俱道適往,著手成春。如逢花開,如瞻歲新”(司空圖《詩品·自然》)的特殊美感。因此,前后景觀雖異,但結構卻是完整的。

辛棄疾的10首代表作篇三

檢校山園,書所見

連云松竹,萬事從今足。

拄杖東家分社肉,白酒床 頭初熟。

西風梨棗山園,兒童偷把長竿。

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閑看。

南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冬十一月,四十八歲的,辛棄疾由江 西安撫使改任兩浙西路提點刑獄公事,但隨即又因臺臣王藺的彈劾,被免掉了職務,作者不得不回到在上饒靈山之隈建成不久的帶湖新居過退隱的生活。作者不僅沒有因被迫閑居而苦惱,反倒有擺脫官場紛擾的愉悅。因此,在閑居期間,他創(chuàng)作了大量贊美帶湖風光、歌唱村居生活的詞篇。這首詞便是其中之一。題目中的“山園”,就是他的帶湖居第。

洪邁的《稼軒記》說,這里“其縱千有二百三十尺,其衡八百有三十尺”,“既筑室百楹,才占地什四。乃荒左偏以立圃,稻田決決,居然衍十弓”?!肮蕬{高作屋下臨之,是為稼軒”。整個莊園,廊廡曲折,花木扶疏。亭臺有植杖亭、集山樓、婆娑堂、信步亭、滌硯渚……陳亮的《與辛幼安殿撰書》則說,“作室甚宏麗”,朱熹曾“潛入去看,以為耳目所未睹”?!皺z?!?,是查核的意思。

上闋寫閑居帶湖的滿足?!斑B云松竹,萬事從今足。”上句寫景,說山園的松竹高大,和天上的白云相連,飽含著贊賞之情,使人想到的是林木蔥籠,環(huán)境清幽,準確地把握住了隱居的特色。如果舍此而去描繪樓臺亭閣的宏麗,那就不足以顯示是隱居了,而會變?yōu)橛顾椎母患椅痰淖钥?。下句抒情,表現(xiàn)與世無爭的知足思想。這一思想,無疑是來自老子的?!独献印芬粫?,即從正面教誨人說“知足者富”,“知足不辱”,又從反面告誡人說“禍莫大于不知足”。作者這一思想,雖然是消極的,但是比那些勾心斗角、貪得無厭之徒的骯臟意識卻高尚得多。這兩句領起全篇,確定了全篇的基調。

“拄杖東家分社肉,白酒床 頭初熟”,從一個側面來寫生活上的“足”。上句說同鄰里的關系融洽,共同分享歡樂?!爸粽取保砻髂昀?。估計詞人這時,已是年過半百?!胺稚缛狻?,是當時仍存的古風,每當春社日和秋社日,四鄰相聚,屠宰牲口以祭社神,然后分享祭社神的肉。據(jù)下文,這里所說的應是秋社分肉。下句說山園富有。“白酒”此指田園家釀。“床 ”,指釀酒的糟床 。“初熟”,謂白酒剛剛釀成。李白《南陵敘別》有句云:“白酒初熟山中歸,黃雞啄麥秋正肥?!比绱苏f富有,意近夸而不俗。因為飲酒是高人雅士的嗜好,所以新分到了社肉,又恰逢白酒剛剛釀成,豈不正好愜意地一醉方休嗎?讀了這兩句,不禁使人想起王駕的《社日》:“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p>

下闋“書所見”,表現(xiàn)閑適的心情。“西風犁棗山園,兒童偷把長竿?!苯濉拔黠L”點明時間是在秋天?!袄鐥椛綀@”,展現(xiàn)出莊園內的犁樹和棗樹上果實累累的景象,透露出詞人對豐收的喜悅之情。“兒童偷把長竿”,是詞人所見的一個場面,甚似特寫鏡頭:一群兒童,正手握長長的竹竿在偷著撲打犁、棗?!巴怠弊謽O有趣味,使人仿佛看到了這群饞嘴的兒童,一邊撲打著犁、棗,一邊東張西望地提防隨時準備拔腿逃跑。

“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閑看?!狈从吃~人對偷犁、棗的兒童們的保護、欣賞的態(tài)度。這兩句很容易使人聯(lián)想到杜甫《又呈吳郎》的“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都是對撲打者采取保護的、關心的態(tài)度,不讓他人干擾。然而兩者卻又有不同:杜甫是推已及人,出于對這“無食無兒一婦人”的同情。作者是在“萬事人今足”的心態(tài)下,覺得這群頑皮的兒童有趣,要留著“老夫靜處閑看”;杜甫表現(xiàn)出的是一顆善良的“仁”心,語言深沉,作者表現(xiàn)出的是一片萬事足后的“閑”情,筆調輕快。

陸游鄉(xiāng)居時曾說“身閑詩簡淡”。作者的這首詞,也是因“身閑”而“”簡淡“的。它通篇無奇字,無麗句,不用典故,不雕琢,如同家常語一樣,而將主人公形象的神情活靈活現(xiàn)地表現(xiàn)出來,實在耐人尋味,這也正是它”簡淡“的妙處。

辛棄疾的10首代表作篇四

家住江 南,又過了、清明寒食。

花徑里、一番風雨,一番狼藉。

紅粉暗隨流水去,園林漸覺清陰密。

算年年、落盡刺桐花,寒無力。

庭院靜,空相憶。

無說處,閑愁極。

怕流鶯乳燕,得知消息。

盡素如今何處也,綠云依舊無蹤跡。

謾教人、羞去上層樓,平蕪碧。

稼軒詞素以豪放聞名,但也不乏有含蓄蘊藉近可于婉約的篇章。蓋大作家,非只有一副筆墨,他們可據(jù)內容的不同、表達的需要,倚聲填詞,更迭變換,猶若繪事“六法”的所謂“隨類傅彩”。按詞譜,《滿江 紅》用仄韻,且多穿插三字短句,故其音調繁促起伏,宜于表達慷慨激昂的感情,豪放詞人也樂于采用,岳武穆“怒發(fā)沖冠”一闋可作楷模標本。然而此前,賀方回已用此調填寫了以“傷春曲”為題的詞,抒發(fā)深婉紆曲之情,但是承其傳統(tǒng)者,則是辛稼軒。

此詞,抒寫傷春恨別的“閑愁”,屬于宋詞中最常見的內容:上闋重在寫景,下闋重在抒情,也是長調最常用的章法。既屬常見常用、那么易陷于窠臼,但是仔細體味該詞,既不落俗套,又有新特點,委婉,但不綿軟;細膩,但不平板。作到這一步,全賴骨力。具體地說每句之中,皆有其“骨”,骨者,是含義深厚、分量沉重,足以引人注目的字面;由骨而生“力”,就足以撐住各句,振起全篇,“家住江 南,又過了、清明寒食”,此句中,“江南”二字為骨。此二字與題目聯(lián)系起來,則可引發(fā)讀者豐富的聯(lián)想:江 南早春,風光綺麗,千里鶯啼,紅綠相映,水村山郭,風展酒旗,及至暮春三月,花開樹生,草長鶯飛。引發(fā)繁衍之外,“骨”的另一作用,乃顯示其“力”,由“花徑里、一番風雨,一番狼藉”可見。此句中“狼藉”二字為其骨。由此二字,讀者仿佛感受到一股猛烈狂暴的力量。與之相比,孟浩然所謂“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顯得平易,李清照所謂“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只覺婉轉,而此處“狼藉”二字富有的骨力清晰可見“紅粉暗隨流水去,園株漸覺清陰密”,其骨在“暗隨”與“漸覺”二處。此二處,“骨”又顯示其勁韌之性,實作“筋”用。作者將“綠肥紅瘦”的景象,鋪衍為十四字聯(lián)語,去陳言,立新意,故特意在其轉折連接之處,用心著力,角勝前賢?!鞍惦S”,未察知也:“漸覺”,已然也。通過人的認識過程表示時序節(jié)令的推移,可謂獨運匠心?!八隳昴辍?/p>

以下數(shù)語,拈出刺桐一花,以作補充,變泛論為實說?!昂疅o力”三字,頗為生新惹目,自是“骨”之所在。寒,謂花朵瘦弱。故無力附枝,只得隨風飄落,不而清陰綠葉之盛壯,若得以耀威于枝頭。寒花與密葉之比較,亦可使人聯(lián)想倘能結合作者的處境、心緒而謂其隱含君子失意與小人得勢之喻,似非無稽。就章法而論,此處隱含的比喻,則是由上闋寫景轉入下闋抒情的過渡,唯其含而能隱,故尤耐人尋味。

下闋,假托不能與所思美人相見而抒寫內心的愁苦。“庭院靜,空相憶。無說處,閑愁極”四個短句,只為點出“閑愁”二字,閑愁,是宋詞中最常見的字眼,而其含義亦最不確定,乃是一個“模糊性概念”。詞人往往將極其深重的感受,不易名狀、難以言傳的愁緒,籠統(tǒng)謂之閑愁。讀者欲探究其具體含義,使其“模糊性”變得清晰,則必須結合歷史背景、作者生平以及其他的有關資料進行考察,差不多就能作出合乎情理的推斷。作者此詞中所謂的閑愁,當是由于自己不為南宋朝廷重用,復國壯志無從施展,且受投降派的忌恨排擠,進而而產(chǎn)生的政治失意。以此推衍而下,“怕流鶯乳燕,得知消息”,則痛恨奸侫之蜚語流言、落井下石之意。“盡素”、“綠云”一聯(lián),以美人為象征,表達了對理想的渴望與追求。然而,信息不來,蹤跡全無,希冀僅存一線,愁腸依然百結,而“謾教人、羞去上層樓,平蕪碧”的結尾,也就順理成章了“謾”字是語氣副詞,表義甚是靈活,此處與“渾”字近,猶言“簡直”、“真?zhèn)€”?!捌绞彵獭?,可與歐陽修的詞句“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參看,意謂即便上得高樓,舉目遙望,所見的恐怕已是滿川青草了。稼軒《摸魚兒》有“天涯芳草無歸路”之句,亦可參觀,意謂歸路已為平蕪所阻斷,最終不能與意中人相見了。

比興寄托,乃風騷之傳統(tǒng),宋人填詞,也多是繼承這種傳統(tǒng),該詞就是如此。而詞人命筆,每托其意于若即若離之間,致使作品帶有“模糊性”的特點。

此種模糊性,非但無損于詩歌的藝術性,有時且成為構成詩歌藝術魅力的因素,越是模糊、不確定,越能引人求索耐人尋味。此種貌似奇怪的現(xiàn)象,正是詩歌藝術的一大特點。就讀者之求索而言,倘能得其大略,即當適可而止;思之過深,求之過實,每字每句都不肯放過,則會認定處處皆有埋藏,又難免要捕風捉影,牽強附會。

辛棄疾的10首代表作篇五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 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 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古代詞人寫上元燈節(jié)的詞,不計其數(shù),辛棄疾的這一首,卻沒有人認為可有可無,因此也可以稱作是豪杰了。然而究其實際,上闋除了渲染一片熱鬧的盛況外,并無什么獨特之處。作者把火樹寫成與固定的燈彩,把“星雨”寫成流動的煙火。若說好,就好在想象:東風還未催開百花,卻先吹放了元宵節(jié)的火樹銀花。它不但吹開地上的燈花,而且還從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煙火,先沖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隕星雨。然后寫車馬、鼓樂、燈月交 輝的人間仙境——“玉壺”,寫那民間藝人們載歌載舞、魚龍漫衍的“社火”百戲,極為繁華熱鬧,令人目不暇接。其間的“寶”也,“雕”也“鳳”也,“玉”也,種種麗字,只是為了給那燈宵的氣氛來傳神來寫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筆墨所能傳寫,幸虧還有這些美好的字眼,聊為助意而已。

上闋,專門寫人。作者先從頭上寫起:這些游女們,一個個霧鬢云鬟,戴滿了元宵特有的鬧蛾兒、雪柳,這些盛裝的游女們,行走過程中不停地說笑,在她們走后,只有衣香還在暗中飄散。這些麗者,都非作者意中關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尋找一個——卻總是蹤影難覓,已經(jīng)是沒有什么希望了?!鋈唬劬σ涣?,在那一角殘燈旁邊,分明看見了,是她!是她!沒有錯,她原來在這冷落的地方,還未歸去,似有所待!發(fā)現(xiàn)那人的一瞬間,是人生精神的凝結和升華,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銘篆,詞人竟有如此本領,竟把它變成了筆痕墨影,永志弗滅!—讀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大悟:那上闋的燈、月、煙火、笙笛、社舞、交 織成的元夕歡騰,那下闋的惹人眼花繚亂的一隊隊的麗人群女,原來都只是為了那一個意中之人而設,而且,倘若無此人,那一切又有什么意義與趣味呢!

此詞原不可講,一講便成畫蛇,破壞了那萬金無價的人生幸福而又辛酸一瞬的美好境界。然而畫蛇既成,還須添足:學文者莫忘留意,上闋臨末,已出“一夜 ”二字,這是何故?蓋早已為尋他千百度說明了多少時光的苦心癡意,所以到了下闋而出“燈火闌珊”,方才前后呼應,筆墨之細,文心之苦,至矣盡矣??蓢@世之評者動輒謂稼軒“豪放”,“豪放”,好象將他看作一個粗人壯士之流,豈不是貽誤學人嗎?

王靜安《人間詞話》曾舉此詞,以為人之成大事業(yè)者,必皆經(jīng)歷三個境界,而稼軒此詞的境界為第三即終最高境界。此特借詞喻事,與文學賞析并無交 涉,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在此無勞糾葛。

從詞調來講,《青玉案》十分別致,它原是雙調,上下闋相同,只是上闋第二句變成三字一斷的疊句,跌宕生姿。下闋則無此斷疊,一片三個七字排句,可排比,可變幻,隨詞人的心意,但排句之勢是一氣呵成的,單單等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

辛棄疾的10首代表作篇六

直節(jié)堂堂,看夾道冠纓拱立。

漸翠谷、群仙東下,珮環(huán)聲急。

誰信天峰飛墮地,傍湖千丈開青壁。

是當年、玉斧削方壺,無人誤。

山木潤,瑯玕濕。

秋露下,瓊珠滴。

向危亭橫跨,玉淵澄碧。

醉舞且搖鸞鳳影,浩歌莫遣魚龍泣。

恨此中、風物本吾家,今為客。

作者在南歸之后、隱居帶湖之前,曾三度在臨安做官,但時間都很短。乾道六年(1170)夏五月,作者三十一歲時,受命任司農(nóng)寺主簿,乾道七年春山知滁州。這段時間是三次中較長的一次,本詞可能就是這次在杭州作的。

冷泉亭在杭州靈隱寺前的飛來峰下,為唐剌史元所建。白居易《冷泉亭記》說:“東南山水,余杭郡為最;就郡言,靈隱寺為尤;由寺觀,冷泉亭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尋,廣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勝概,物無遁形?!彼坏拷`隱寺和飛來峰,而且就近登山,還有三天竺、韜光寺、北高峰諸名勝。詞的上闋寫冷泉亭附近的山林和冰來峰;下闋寫游亭的活動及所感。

上闋自上而下,從附近的山林和流泉曲澗寫起。

“直節(jié)堂堂,看夾道冠纓拱立。”說山路兩旁,整齊排列的高大的樹木,象戴冠垂纓的官吏,氣概堂堂地夾道拱立。這在修辭上是擬人手法;在句法上是形容句置在主句之前。“直節(jié)堂堂”,形容“拱立”的樹木高大挺拔,倒戟而出,形成突兀雄偉的氣勢,并寄托了作者的志趣;第二句綰合上句,并形容樹木枝葉的茂盛垂拂。“漸翠谷、群仙東下,珮環(huán)聲急?!闭f兩旁翠綠谿谷的流泉,漸次流下,聲音琤琤琮琮,象神仙衣上的環(huán)珮叮噹作響一樣。其意本于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边@也是擬人的寫法。上一層以列隊官吏擬路旁樹木,有氣勢,但讀者不易領會,稍嫌晦澀;這一層比擬,由粗入細,形象自然、優(yōu)美,比較容易理解。“辛詞才氣橫溢,常不擇粗細”,信手拈來,但都能靈活驅使,此處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下面四句,集中寫飛來峰,由“誰信”二字直領到底。飛來峰并不高,但是形勢奇矯如靈鷲《淳祐臨安志》引晏殊《輿地記》說:“晉咸和元年,西天僧慧理登茲山,嘆曰:”此是中天竺國靈鷲山之小嶺,不知何年飛來。佛在世日,多為仙靈所隱,今此亦復爾耶?‘因掛錫造靈隱寺,號為飛來峰?!皫r有矯龍、奔象、伏虎、驚猿等名稱,是因為遠看有高峻之感。”天峰飛墮地“,狀飛來:”傍湖“,指在西湖之濱:”千丈“,狀高:”青壁“指山峰,承”天峰墮地“:”開“承”飛“字?!闭l信“二句描寫飛來峰,氣勢雄偉,但和起兩句比較,則辭意細密,峭而不粗。”是當年、玉斧削方壺,無人識?!坝窀褐赶扇说纳窀环綁?,《列子。湯問》所寫的海上五個神山之一。句中意思是:飛來峰象是仙人用”玉斧“削成的神山一樣,可惜時間一久,滄桑變幻,現(xiàn)在已無人能認識它”當年“的來歷和面貌,以補充解釋、描寫飛來峰作結,調子轉為舒和。

下闋“山木潤,瑯玕濕。秋露下,瓊珠滴”,寫亭邊的木石?,槴\,美石;瓊珠,即秋露。因秋露結成瓊珠般的水點下滴,所以木石都呈濕潤。這四句形式平列,但前后有因果關系?!跋蛭MM跨,玉淵澄碧?!鄙暇鋵懹瓮?,下句寫冷泉秋天流水澄清如碧玉。

以上幾句,調子承上闋的歇拍,仍然舒和?!白砦枨覔u鸞鳳影,浩歌莫遣魚龍泣。轉寫自己游亭活動,觸動豪情和身世,調子又轉為豪邁激昂?!薄白砦琛本鋵懞狼椋胞[鳳”自喻,“浩歌”句寫感慨,“魚龍”因泉水而聯(lián)想?!昂薮酥小L物本呈家,今為客。”為什么醉舞還會發(fā)出悲痛的“浩歌”,怕歌聲會使“魚龍”感泣呢?這二句正可說明其內在的,復雜的原因。作者的家鄉(xiāng)在歷城(今濟南),是山東的“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勝地,原有著名的七十二泉,其中也有叫冷泉的;那里大明湖、趵突泉附近有許多著名的亭子,如歷下亭、水香亭、水西亭、觀瀾亭等,也有可觀的美景“風物本吾家”,即謂冷泉亭周圍景物,有和作者家鄉(xiāng)相似的地方。為什么又會因此而產(chǎn)生“恨”呢?原因是作者南歸之后,北方失地未能收復,不但素愿難酬,而且永難再回故鄉(xiāng)。只能長期在南方作客,郁郁不得志,因而觸景懷舊,便有了無限傷感。要想排遣這種傷感,只能通過醉中的歌舞,但事實上是排遣不了的。話說得平淡、含蓄,“恨”卻是很深沉的。

這個“恨”,不僅是關系個人思鄉(xiāng)之“恨”,而且是關系整個國家、民族命運之“恨”,自然會引起讀者強烈的同情。這首詞由西湖景物觸動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聯(lián)想到國家民族的悲哀,表達含蓄悲憤深廣;寫景形容逼肖,而開闔自然。它并非是作者刻意經(jīng)營的,但是能見出作者詞作的風格特點和功力。

辛棄疾的10首代表作篇七

寶釵分,桃葉渡,煙柳暗南浦。

怕上層樓,十日九風雨。

斷腸片片飛紅,都無人管,更誰勸啼鶯聲住?

鬢邊覷。

試把花卜心期,才簪又重數(shù)。

羅帳燈昏,哽咽夢中語: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

卻不解帶將愁去。

清陳廷焯說:“稼軒最不工綺語?!保ā栋子挲S詞話》卷一)此說不確。這首《祝英臺近。晚春》抒發(fā)了閨中少婦 惜春懷人的纏綿 悱惻之情,寫得詞麗情柔,嫵媚風流 ,卻是與作者縱橫郁勃的豪放風格迥然不同的。

上闋頭三句巧妙地化用了前人的詩意,追憶與戀人送別時的眷眷深情?!皩氣O分”,前人以分釵作為分別留贈的信物:“桃葉渡”,指送別之地:“煙柳暗南浦”,渲染了暮春時節(jié)送別,埠頭煙柳迷濛之景。三句中連用了三個有關送別的典故,最后融會成一幅情致纏綿 的離別圖景,烘托出作者凄苦悵惘的心境。自從與親人分袂之后,遭遇了橫雨狂風,亂紅離披,為此怕上層樓,不忍心再目睹那場景。傷心春去,片片落紅亂飛,都無人管束得住,用一個“都”字對“無人”作了強調。江 南三月,群鶯亂飛,人們感到鶯啼預示春將歸去。所以寇準說“春色 將闌,鶯聲漸老”(《踏莎行》)。更有誰能來勸止喻示春去的鶯聲呢?“都無人管”與“更誰勸”,進一步抒發(fā)了怨春懷人之情。

下闋筆鋒一轉,由渲染氣氛烘托心情,轉為描摹情態(tài)。其意雖轉,但其情卻與上闋接連不斷?!棒W邊覷”三字,刻畫少婦 的心理狀態(tài)細膩密致,維妙維肖。

一個“覷”字,就把閨中女子嬌懶慵倦的細微動態(tài) 和百無聊賴的神情,生動地刻畫出來?!霸嚢选眱删涫怯U的結果。飛紅垂盡“鶯聲不止,春歸之勢不可阻攔,懷人之情如何表達。鬢邊的花使她萌發(fā)了一絲僥倖的念頭:數(shù)花瓣卜歸期。明知占卜并不可信,卻又”才簪又重數(shù)“。一瓣一瓣數(shù)過了,戴上去,又拔下來,再一瓣一瓣地重頭數(shù)。這種單調的反復動作既令人覺得可笑又叫人覺得心酸。作者在此用白描手法,對人物的動作進行細膩的描寫,充分表現(xiàn)出少婦 的癡情。然而她的心情仍不能平靜,接著深入一筆,以夢囈作結?!边煅蕢糁姓Z: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卻不解帶將愁去?!斑@三句化用了李邴《洞仙歌》詞:歸來了,裝點離愁無數(shù)?!嚨睾痛簬w去。”和趙彥端《鵲橋仙》詞:“春愁原自逐春來,卻不肯隨春歸去。”可是辛詞較李、趙兩作更流暢,更委婉。

出之以責問,托之于夢囈更顯得波譎云詭,綿邈飄忽。雖然這種責問是極其無理的,但越無理卻越有情。癡者的思慮總是出自無端,而無端之思又往往發(fā)自情深不能空者。因此這恰恰是滿腹癡情怨語的少婦 的內心世界的真實反映,“綿邈飄忽之音最為感人深至。”(郭麐靈芬館詞話)卷二(沈祥龍《論詞隨筆》云“詞貴愈轉愈深”,本篇巧得此法。從南浦贈別,怕上層樓,花卜歸期到哽咽夢中語。紆曲遞轉,新意迭出。上闋斷腸三句,一波三折。從“飛紅”到“啼鶯”,從惜春到懷人,層層推進。下闋由“占卜”到“夢囈”,動作跳躍,由實轉虛,表現(xiàn)出癡情人 為春愁所苦、無可奈何的心態(tài)。

全詞轉折頗多,愈轉愈纏綿 ,愈轉愈凄惻。一片怨語癡情全在轉折之中,充分顯示了婉約詞綢繆宛轉的藝術風格。通過描寫人物的典型動作,從而表現(xiàn)人物的心理活動,是這首詞藝術手法上的又一成功之處。寥寥幾筆,“占卜”的全過程一一呈現(xiàn)出來;只一句夢話,癡情人 的內心情思便和盤托出。透過這些簡單的動作,可以清晰地感到人物脈搏的跳動,人物形象呼之即出。

此詞章法嚴密,以春歸人未還綰合上下闋,詞面上不著一“怨”字,卻筆筆含“怨”,欲圖弭怨而怨仍縈繞不休。沈謙《填詞雜說》曰:“稼軒詞以激揚奮厲為工,至‘寶釵分,桃葉渡’一曲,昵狎溫 柔,魂銷意盡,才人伎倆,真不可測。”

張炎《詞源》“辛稼軒《祝英臺近》……皆景中帶情而存騷雅?!秉S蓼園《蓼園詞選》也認為此詞必有所托,說:“史稱稼軒人材大類溫 嶠、陶侃,周益公等抑之,為之惜。此必有所托,而借閨怨以抒其志乎!”這話是有道理的。作者從到江 南之后,就受到壓抑,不被重用。他恢復中原的壯志難以實現(xiàn),故假托閨怨之詞以抒發(fā)胸中的郁悶,這和他的另一首名作《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是同一情調,同一抒情手法。我們不能把這首詞確指為因某一事而作的,所以宋人張端義《貴耳集》說這首詞是辛棄疾為去妾呂氏而作的,是不足為信的。

辛棄疾的10首代表作篇八

陳同父自東陽來過余,留十日。與之同游鵝湖,且會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飄然東歸。既別之明日,余意中殊戀戀,復欲追路。至鷺鷥林,則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獨飲方村,悵然久之,頗恨挽留之正是遂也。夜半投宿吳氏泉湖四望樓,聞鄰笛悲甚,為賦《虞美人》以見意。又五日,同父書來索詞,心所同然者如此,可發(fā)千里一笑。

把酒長亭說。

看淵明、風流 酷似,臥龍諸葛。

何處飛來林間鵲,蹙踏松梢微雪。

要破帽多添華發(fā)。

剩水殘山無態(tài)度,被疏梅料理成風月。

兩三雁,也蕭瑟。

佳人重約還輕別。

悵清江 、天寒不渡,水深冰合。

路斷車輪生四角,此地行人銷骨。

問誰使、君來愁絕?

鑄就而今相思錯,料當初、費盡人間鐵。

長夜笛,莫吹裂。

作者與陳亮(字同父)是志同道合的好友。他們始終主張抗金,恢復中原,并為此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他們和朱熹(字元晦,又號晦庵)在哲學觀點上雖然不同,但彼此間的友誼卻很深厚。淳熙十五年(1188)冬,陳亮自浙江 東陽來江 西上饒訪問作者與他共商恢復大計;并寄信約朱熹到紫溪(江西鉛山南)會面朱熹因事未能前去。作者與陳亮同游鵝湖寺(在鉛山東北);后到紫溪等候朱熹,由于朱熹沒有來,陳亮遂東歸。作者于別后次日欲追趕陳亮回來,挽留他多住幾天。到鷺鷥林(在上饒東)因雪深泥滑不能再進,只好悵然返回。那天夜里,作者在投宿處寫了這首詞。

“把酒長亭說??礈Y明、風流 酷似,臥龍諸葛。”上闋開頭回敘在驛亭飲酒話別的場面。顯然,當時雙方都說了許多相互推許的話。作者在這里只舉了自己對陳亮的稱贊,說陳亮的才能和文采既像陶潛,又象諸葛亮。因為陳亮長期住在家鄉(xiāng),沒有作官,故以陶淵明、諸葛亮作此。這個評價自然很高,但倒也部分符合陳亮一生言談、行事和學問的實際,并非夸大溢美。作者不僅理解自己的好友陳亮,而且把歷史上兩位著名的人物陶潛和諸葛亮(表面看,他們是多么不同?。┞?lián)系在一起,一并談論,這是極有見解的。寫朱熹對陶潛的看法也是一致的。朱熹《清邃閣論詩》說:“陶淵明詩、人皆說是平淡;據(jù)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來得不覺耳?!焙髞?,清代詩人龔自珍在《已亥雜詩》中寫道:“陶潛酷似臥龍豪,萬古潯陽松菊高。莫信詩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騷》”,就融合了作者和朱熹兩人的見解。

“何處飛來林間鵲,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華發(fā)。這三句驟看起來像橫空飛來,與上文毫不相干;細思便能理解:此乃詞人挪開話題,把主題轉到寫個人和國家的命運。鵲踏松梢,雪落破帽(自東晉孟嘉龍山落帽傳為美談后,文人往往喜以破帽自詡),引發(fā)了對滿頭白發(fā)的聯(lián)想。這時,這時與陳亮都近五十歲了。歲月蹉跎,報國無門怎能不觸起他們無盡的感喟呢?

“剩水殘山無態(tài)度,被疏梅料理成風月。兩三雁,也蕭瑟。”這幾句表面寫冬天的景色:水瘠山枯,四野凄涼;僅憑幾枝稀疏的梅花妝點風光。暗里寫南宋朝廷茍且偷安,不肯銳意恢復中原,因此只能落水剩山殘。“疏梅”,暗指力主抗金的志士。但他們猶如掠過長空的兩三只雁兒,不成陣隊,力量過于單薄,只能使人感到“蕭瑟”。詞中語意雙關,景中藏情,以比興見意,抒發(fā)出無窮感慨,蘊涵著深遠的憂國情意。

下闋又回敘別情。“佳人重約還輕別”;佳人,指陳亮作者既推許他“重約”來晤,又微怨他急于告歸(“輕別”)。這是全詞主題,但點到即止。接下去便竭力地鋪陳和渲染?!皭澢褰?、天寒不渡,水深冰合。

路斷車輪生四角,此地行人銷骨。問誰使、群來愁絕?清江 ,泛指今江 西信江 上游;時因天寒,水深冰合,行人已無法渡江 。雪深泥滑,道路艱阻,車輪象長了角似地轉動不了,語本于陸龜蒙《古意》“愿得雙車輪,一夜 生四角”的詩句。唐圭璋等《唐宋詞選注》指出:“這是寫別后的景況,又是對眼前局勢的影射。”“此地行人”,即詞人目謂?!颁N骨”,用孟郊《答韓愈李觀因獻張徐州》“富別愁在顏,貧別愁銷骨”詩意,極言離愁的銷魂蝕骨。接著又以“問誰使”的設問句式,含而不露地道出友人陳亮(兼指自己)的極度愁怨。他們的愁怨,當然不僅是因朋友離別引起,而且更主要是由國家的危亡形勢和他們在南宋朝廷里的不幸遭遇所促成。這樣,最后幾句“鑄就而今相思錯,料當初、費盡人間鐵。長夜笛,莫吹裂”,就不致使讀者覺得詞人在小題大做了。

最后幾句,暗用了好幾個典故。前兩句用《資治通鑒》卷二六五載羅紹威的故事。羅紹威聯(lián)合朱溫 擊敗田承嗣后,為供應朱溫 的需求,把積蓄都花光了。他后悔說:“合六州四十三縣鐵,不能為此錯也?!焙髢删溆谩短綇V記》卷二○四所記獨孤生的故事。唐代獨孤生善吹笛,“聲發(fā)入云,……及入破,笛遂敗裂”。又承接小序“聞鄰笛悲甚”,用向秀《思舊賦》的典故。錯,本指錯刀,這里借指錯誤。料,作豈料解。詩人感嘆說:哪里料到當初費盡九牛二虎的力量,竟鑄成而今的“相思錯”呢?這“相思錯”,當然不僅限于指朋友間的思念;實際上也暗寓著為國家統(tǒng)一奮斗的想法?!伴L夜”一詞顯然是針對時局而發(fā),非泛指冬夜之長而言。在那樣一個“長夜難明”的年代里,如龍似虎的英雄人物如辛棄疾,陳亮等,哪能不“聲噴霜竹”似地發(fā)出撕裂天地的叫喊呢?

全詞感情濃郁,憂憤深廣。典故雖略嫌過多且僻,此辛詞之病。但大都能就景敘情,或即事寫景,因此形象鮮明。王國維在談到辛棄疾詞的妙處時說:“有性情,有境界。即以氣象論,亦有‘橫素波,干青云’之概”(《人間詞話》卷上),這首詞就是這樣。詞前小序。記述辛、陳二人相會、同游和別后的情思。非常感人。

由此詞倡始,詞人和陳亮一連唱和了五首。這在中國文學史上,稱得上是一樁盛事。

【本文地址:http://www.mlvmservice.com/zuowen/1772693.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