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佛語心靜和心寬的句子(五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3-18 09:52:08
最新佛語心靜和心寬的句子(五篇)
時間:2023-03-18 09:52:08     小編:zdfb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佛語心靜和心寬的句子篇一

2. 人在世間,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當行至趣,苦樂之地,身自當之,無有代者。

3.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懂得給心靈留白,方能在紛雜繁瑣的世界,淡看得失,寵辱不驚,去意無留;懂得給感情留白,方能持久生香,留有余地,相互欣賞,擁有默契;懂得給生活留白,攬一份詩意,留一份淡定,多一份睿智,生命方能如詩如畫。

4. 佛心禪語不論什么樣的喜怒哀樂、柔情蜜意,都不應加以隱藏。經(jīng)常壓抑、掩藏情緒的,會被視為冷漠無情,沒有人會喜歡和一座冰山交往。

5. 追花諑密的放蜂人是天下最辛苦的一群,他們常年生活在野外,居無定所,奔波不定是他們的生活常態(tài);蛇侵蟲擾,日曬雨淋是他們無法回避的命運;侍蜂割蜜,勞心勞力是他們無法言說的酸痛。

6. 聰明的人,凡事都往好處想,以歡喜的心想歡喜的事,自然成就歡喜的人生;愚癡的人,凡事都朝壞處想,愈想愈苦,終成煩惱的人生。世間事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間。當我們以圣人之心看世間,一切人都是圣人;以盜賊之心看人,則所有人等都是盜賊。因為想法不同,就有天堂地獄之別。

7. 古人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疤鞂⒔荡笕斡谒谷艘?,必先苦其心志、餓其筋骨、勞其體膚、曾益其所不能。”大凡有所成就的人,都曾有不為人知的艱苦歲月。

8. 讓我們有一顆感恩的心!有了它,你將平靜地面對動蕩,積極應對挫折和困難,在寒冷的冬天感到溫暖,在風雨中感到快樂。

9. 世間不如意是常有之事,能對你百依百順的人,能讓你如愿以償?shù)氖露己苌?。你若非要計較,沒有一個人、一件事能讓你滿意。人活一世,也就求個心安穩(wěn),何必跟自己過不去。心寬一寸,路寬一丈。

10. 大眾團結,萬事興盛進步。南傳佛教格言·齊心品第三十

11. 佛心禪語以“念純”自修——心念單純能自愛;以“心寬”待人——廣結善緣心寬闊。

12. 內(nèi)心的快樂是真正的快樂,精神的享受是最大的享受。

13. 奉承之心,與道相違,是因宜應直其心。佛教遺產(chǎn)經(jīng)典

14. 禪修小故事曾有人向往寺院的禪者生活,想到寺院享受一段晨鐘暮鼓、菩提梵唱的寧靜生活。禪師告訴他:你的呼吸便是梵唱,你的脈動就是鐘鼓,身體就是莊嚴廟宇,兩耳便是菩提,無處不是寧靜。自身就是道場,只要熄滅妄緣、放下雜念,哪里不是清凈呢。

15. 諸行性相,悉皆無常。

16. 知人不必言盡,留些口德;責人不必苛盡,留些肚量;才能不必傲盡,留些內(nèi)涵;鋒芒不必露盡,留些深斂;有功不必邀盡,留些謙讓;得理不必爭盡,留些寬容;得寵不必恃盡,留些后路;氣勢不必倚盡,留些厚道;富貴不必享盡,留些福澤;凡事不必做盡,留些余德。

17. 諸行是常,無有是處;汝但一切處無心,即無諸行,亦無無行。

18. 人生一輩子,不就是生死而已嗎?生,就好好地活;死,就從容地走。除了生死,其它都是閑事。人間的功名利祿,生帶不來,死帶不走,一切的擁有只不過是暫借的,總有一天還須連本帶利還回去。不如活得自在、隨緣、放曠,若能一切隨他去,便是世間自在人。

19. 塵相虛無,從心所生,無自性,名為無相。(唐)法藏《華嚴義海百門》

20. 禪語人生我覺得佛法都是為了調伏自己的心,是為了對治煩惱,如此才稱得上是佛法。而這些對治法,一定要自己主動去修持,去改造自心,佛法本身是不會自動地讓你斷除痛苦、斷除惡念的。

21. 別人對你好,那是你的造化,懂得感恩,才有好運氣;別人對你不好,那也是你的造化,懂得寬容,才有好心境。

22. 不知者受害最大。不知者不明真相,往往會憑感性行事,既傷害了別人也傷害了自己。我們不僅要做個智者,更要做個智者,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洞察人生。

23. 到了一定年齡,便要學會寡言,每一句話都要有用,有重量。喜怒不形于色,大事淡然,有自己的底線。

24. 慈悲喜舍,樂拔苦 以慈悲喜舍之心,起救苦難之旅,樂拔苦,營造清新潔凈的慈濟世界,修佛之道。

25. 人生如夢,得失從容。讓我們真正感到疲憊的不是那些外在的得與失,卻是我們自己那顆患得患失的心。若心如明月,如如未動,則何有得失之感?圓缺在心,得失在心,放開得失,忘記對錯,原來從容就是大度,大度就是慈悲!心中有愛,如月從容!

26. 佛心禪語 雖然一切顯現(xiàn)都來自于自己的內(nèi)心,但這絕不等同于唯心主義。根據(jù)佛教的觀點,心的本性是空性,心的自性是光明。唯心主義既不提倡心的本性是空性,也不主張心的自性是光明。我們絕不能將大乘佛法的觀點和唯心主義混為一談。

27. 自美三寸舌頭,一日改頭換面,輾轉吞食,那時痛苦恨悔,無人能釋。

28. 要用媽媽的心、父母的愛,施于大地眾生。將別人的孩子,當作自己的孩子來照顧;把別人的父母,當作自己的父母來恭敬。如此對待社會大眾,付出真誠的愛心,對子女也是一種無形的教育。

29. 智與愚,無有極處,智者只是相對的智者,愚人只是相對的愚人。假設一定要給個定義的話,可以這么說:愚蠢是自以為已經(jīng)足夠聰明,智慧是認識到了自己的淺薄。

30. 人生是一場追求,也是一場領悟。世上沒有不彎的路,人間沒有不謝的花。有一顆灑脫的心,你會更快樂,有一顆修行的心,你會更智慧。靜品歲月風雨,淡讀時光蒼茫。心如蓮花香,一路才芬芳……

31. 禪心佛語隨緣做事,隨緣放下,不留戀。就是在大限到來的時候也能夠隨順因緣而去,不留戀這個世間,不留戀任何東西,那才會沒有遺憾地結束此生。

32. 禪師有一個愛抱怨的弟子。一天,弟子買鹽回來,禪師將一把鹽放入一杯水中讓他喝,弟子說:咸得發(fā)苦。接著禪師把剩下的鹽都倒進湖水里,弟子嘗后說:純凈甜美。禪師滿意道:生命中的痛苦是鹽,它的咸淡取決于盛它的容器。

33. 一切境都是由內(nèi)心呈現(xiàn)的,不要跟著跑,跟著境轉就是奴才,沒有自由,把握住自己的心,讓一切境隨心轉,這叫大自在。

34. 有一顆寬闊的心,你會健康一輩子。有一顆包容的心,你會快樂一輩子。有一顆善良的心,你會無悔一輩子。有一顆同情的心,你會平安一輩子。有一顆童年的心,你會年輕一輩子。

35. 佛陀用慈悲和智慧拯救眾生,是悲傷和智慧的完美結合。慈悲和智慧是一體的兩面,是不可分割的。慈悲是渾濁世界的燈塔,照亮了道路,而智慧是指南針,保持著正確的方向。

36. 當愛情的激情被生活的瑣碎一點點磨光時,夫妻關系便會進入一個相對平淡期,如死水般沒有波瀾。這樣的生活很可怕,因為看似平靜,卻往往醞釀著大的變動。太平靜時屬陰,此時最好能有陽氣進入,不時激起一些波瀾,這樣水源才會鮮活起來,當水一旦流動時,才會有陰陽的轉換與平衡。

37. 生活的酸甜苦辣,是對人生信念與堅持的一種考驗,旅途免不了風雨交加,抬腿更免不了去摔下一個跟頭,生活也就成就了一場美好的耐人尋味。不管是沉默,還是表述,生活總是向前,準備的是一份心情,而不是一個目標。

38. 自我修養(yǎng)就像開辟一片良田。在此之前,我們必須努力去除雜草和亂石,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先清理自己的心,才能謙虛地寬容他人。

39. 在責任中求滿足,在義務中求安心,在奉獻中求幸福,在無私中求進取,在生活中透禪機,在保任中證解脫。

佛語心靜和心寬的句子篇二

1. 海門山,長安道,茫茫煙水連芳草。樓頭客,馬上郎,一聽落梅悲故鄉(xiāng)。春風過眼花飛盡,蝴蝶翩翩過短墻,更聽是何章?——《舒州龍門佛眼和尚語錄》

2. 知足的人,即使只有一分力量,也能發(fā)揮一分功能,為人群奉獻愛心。

3. 人生中有許多的無能為力,我們要學會適應這個多變的世界,只有拿得起,才能放得下,看得開,我們才能讀的懂人生。

4. 宋徽宗年間高僧圓悟,以禪宗的觀念和思辯來品味茶的奧妙,終有所悟,揮筆寫下了“茶禪一味”四個字。茶味沖淡平和,心悟自省,茶性與禪性相近,茶的寓意是放下,人生如旅,奔波的人,忙碌的人,要懂得放下?!靶〗Y茅齋四五椽,蕭蕭竹樹帶秋雨。呼童掃取空階葉,好向山廚煮二泉?!必M不愜意!

5. 世界原本就不是屬于你,因此你用不著拋棄,要拋棄的是一切的執(zhí)著。萬物皆為我所用,但非我所屬。

6. 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功夫。

7. 諸外道有苦、集、無、道,在非滅中生滅想,在非道中生道想,在非果中生果想,在非因中生因想?!兑话隳P經(jīng)》卷13,圣品

8. 主要原因是他出生的大時代,出生在動蕩的時代,注定是個人榮辱富貴。

9. 有人說,生命是一個過程,我們要珍惜過程。也有人說,生命就是一個結果,奔著目標一往直前。有人看重過程,有人想著結果。無論如何,生命的每一處都是風景。帶著安靜,帶著好奇,用眼看,用耳朵聽,用心去感悟。每一個人的生命都不同,但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風景。

10. 修身必先修心。當你將一顆心修煉好了,就獲得了強大的心理能量,當你用心理能量驅動自己的行動時,如同安裝了大功率發(fā)動機的跑車一樣,跑得又快又穩(wěn),可以快速地奔向人生目標。

11. 觀察舒適的菩薩摩訶薩,甚至名字也是難得的。為什么?彼此和一切都像大父母一樣感情,一切恐怖和無畏,啟發(fā)一切感情,成為大朋友。《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jīng)》卷3

12. 所有成佛功德法,悉以回施諸群生。愿令一切皆清凈,到佛莊嚴之彼岸?!度A嚴經(jīng)》卷二十三,十回向品

13. 心靈禪語包容是一種美德,忍讓是一種豁達,善良是一種給予,這些都讓我們的生活定義為清凈的幸福,吉祥。擁抱吉祥,是生命真摯的回響。踏實地走在歲月紅塵,呼吸之間,已見生命的安詳。

14. 只有得到暇滿的人身才能解脫,千萬不要錯過這個機會,千萬不要虛度此生。

15. 眾生有煩惱,是因為我執(zhí)的關系。以“我”的自私心理為中心,不但使自己痛苦,也會影響周圍的人跟著痛苦。忘我,才能于修身養(yǎng)性中,造就健康、幸福的人生。

16. 預防自然災害的最好方法是凈化人心。

17. 事物本身沒有快樂與痛苦之分,一件事究竟是快樂還是痛苦,關鍵是看我們抱著怎樣的心態(tài)、用怎樣的眼光去看待。如果我們對周遭的事物感到不舒服,那也許只是我們的感受造成的。

18. 凍死不攀緣,餓死不化緣,窮死不求緣。

19. 世上一切的苦,都根源于這個“我”;佛法之所以幫助人究竟離苦的方法,就是幫助人破除這個“我”。破除“我”有許多善巧的方法,循序漸進,例如揭示因果之理:布施貧苦,能感得富裕;隱忍安詳,能感得相貌莊嚴;尊敬他人,能感得地位尊貴……越是為人,越是利己,真實不欺。

20. 永遠不要把你不愛的東西強加給別人;想象一下,當你受苦時,你會有什么感覺?!(宋末元初)貢噶堅贊《薩迦格言》

21. 心性虛空,動靜之源莫二,真如絕慮,緣計之念非殊。

22. 盲目的、沒有節(jié)制的自由恰恰會給我們帶來不自由,而對貪、嗔、癡的約束則體現(xiàn)出人類的智慧與覺性。

23. 只要自覺心安,東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24. 在人之初,別拿人當幼欺;在人之暮,別拿人當弱辱;在人之前,別拿己當眾揚;在人之后,別拿人當猴謗;在人之上,別拿人不當人;在人之下,別拿己不當人。

25. 整個宇宙是我家,所有的眾生都是我的家人。

26. 只要每個人都有一顆心,弱者也可以成為一件大事;據(jù)說螞蟻組成了一個群體,殺死了幼獅。(宋末元初)貢嘎稱贊《薩迦格言》

27. 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則消一分罪業(yè),增一分?;邸S惺止Ь?,則消十分罪業(yè),增十分福慧。若無恭敬而致褻慢,則罪惡愈增而?;塾鷾p矣?!队」夥◣熚拟n菁華錄》

28. 寂靜處不在山上,也不在廟里,只要有一顆清靜的心,到處都有寂靜處,到處都是凈土。

29. 人生在世不過幾十載,或走或停,或沉或浮。只有奔跑與追求才能突顯生命的價值。生命的意義在于奔跑!低頭,就是大智若愚的養(yǎng)晦之術;低頭,就是修煉自己的黃金法則;低頭,就是為人處世的平和心態(tài);低頭,就是容納世界的寬廣胸懷。當你高調做事的時候,不妨低調做人;當你昂首前進的時候,何妨低頭看路;當你登上事業(yè)的峰巔,不要忘記低頭看清身后的大地?!把鎏齑笮Τ鲩T去”,昂首,彰顯的是人生的自信,抒寫的是生命的豪邁。也許你身無半文,但也不妨心憂天下;也許你身處陋室,但同樣可以激揚文字;讓眼睛漫步山外,閑觀滿山花開花落;讓靈魂飛離俗塵,心游萬仞,笑對天外云卷云舒。世間萬物都有其自身規(guī)律,如同春華秋實一樣不容違背。明智的人對富有順其自然,能讓欲望的潮水有漲有落,從不越位;愚昧的人對富有帶有很強的野性,總想讓欲望的潮水只漲不落,從不清醒。這兩種心態(tài)的人都要在生活之樹上采摘果實,有度者可能嘗到多一些成功的甘甜,越位者則會嘗到某些難咽的苦澀。我們不可能統(tǒng)轄他人,但是我們可以為自己做主!不懼怕獨自穿越狹長墨黑的隧道,不指望一雙憐恤的手送來廉價的資助,將血肉之軀鑄成一支英勇無畏的箭鏃,帶著呼嘯的風聲,攜著永不墜落的夢想,拼力穿透命運設置的重重險阻,義無反顧地射向那寥廓美麗的長天?!罢鎸崱北取白龀鰜淼恼嬲\”更具有說服力,也更可愛。月亮從不為自己不是星王而從天上掉下來,相反,它處于一種非常美妙的格局中:這便是眾星捧月。那么,我們?yōu)楹尾荒茏鏊幢P里惟一一枚檸檬,獨具芳香,又擁有陽光般的色澤;脫俗,卻又與之渾然一體。世上有無數(shù)的人在等待別人的寬恕。寬恕的受益人不只是被寬恕者,還有和他們一樣多的人可以得到好處--就是那些寬恕他們的人。寬恕是一座讓我們遠離痛苦、心碎、絕望、憤怒和傷害的橋。在橋的那一端,平靜、喜悅、祥和正等著迎接我們。給別人留有余地,往往就是給自己留下了生機與希望。自然界里的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給予,是一種快樂。因為給予并不是完全失去,而是一種高尚的收獲。給予,是一種幸福,因為給予能使你的心靈美好。讓心靈先到那個地方,“那個地方”,其實就是你心中的目標,就是高聳在你前行路上的路標。正是因為你的心時時不離這個路標,所以,哪怕遇到艱難險阻、狼群虎豹,哪怕是荊棘遍地,哪怕摔得遍體鱗傷,你也其樂融融,一股豪氣頓然而生。如果你能像看別人缺點一樣,如此準確般的發(fā)現(xiàn)自己的缺點,那么你的生命將會不平凡。學佛第一個觀念,永遠不去看眾生的過錯。你看眾生的過錯,你永遠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你每天若看見眾生的過失和是非,你就要趕快去懺悔,這就是修行。不寬恕眾生,不原諒眾生,是苦了你自己。在我們慣有的思維中總對永不放棄情有獨鐘,把不輕易放棄作為人生的固定的哲學。有很多人在面臨抉擇的時候總是舍不得放棄,結果賠了夫人又折兵。把握時機,保持清醒的頭腦就要學會選擇,學會放棄。只有學會選擇和懂得放棄才能徹悟人生,才能擁有海闊天空的人生境界。認真看待生命,并不表示要我們住在禪堂或古老的寺院,終日禪坐?;钤诂F(xiàn)代社會,我們必須賺錢過活,但切勿受朝九晚五的生活束縛,而不去探尋生命的深層意義。我們的任務就是要求取平衡,發(fā)現(xiàn)中道,不要過分膨脹自己,要越簡單越好。尋得生活快樂平衡的關鍵就在簡樸。

30. 佛心禪語 在自己得到幸福的時候,別忘了給予他人幫助。一個不忘給予他人關懷的人,最終所得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心靈的寬慰。富有需要仁德來烘托,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懂得分享與回饋,才能在保持長久富有的同時,獲得身心的高貴與富足。

31. 假如孔子生活在今天,他可能混跡在打工仔的隊伍里,或做泥水匠,或當油漆工等,也未可知。家境不好,沒有進過大學的學堂,又沒有什么技術技能,除了當個打工仔還能干什么?

32. 當前的困難終究都會過去,從容應對;當下的福運不要使盡,福盡禍至。眾生皆苦,人生一切起落皆有定數(shù),待人、待物都要留有余地。

33. 浮生一場,活的不是煩惱不休,更不是一場疲倦和悲觀,生命中的那些放下,是一個人必須認識到,能夠自覺的去擺脫那些人生中沒有價值的負重與牽絆,活出人生的價值與向前的風景。生命注定要經(jīng)歷那些挫折與低落,但那又如何,開闊生命的視野,活出胸襟的透脫。

34. 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煩惱塵垢,本來無相,豈可將質礙水洗無為身。

35. 生活中出現(xiàn)不順心的事情,不要心懷不滿.怨氣沖天,也不必耿耿于懷.一蹶不振,是福是禍都得面對,是好是壞都會過去。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36. 細雨打濕枝頭,凝成葉尖上的晶瑩;涼風吹動鳥羽,傳遞清澈的婉轉。自然的交響催開早晨的序幕,我們越過夢境趕往全新的舞臺。沒有現(xiàn)成的劇本,沒有情節(jié)的設置,沒有定好的角色,眾生都是舞臺上的主演。朋友,讓我們互致問候,彼此攜手,相互給力,一起登臺,演好自己吧。

37. 年復一年無量壽,月又一月琉璃光,日日夜夜觀自在,時時刻刻妙吉祥。祝新年快樂!隨忙隨閑不離彌陀名號,順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末學合十,向同參道友恭祝新年快樂日日精進!

38. 人生不是贏在獲取,而是贏在放下。放下一粒種子,收獲一棵大樹;放下一處煩惱,收獲一個驚喜;放下一種偏見,收獲一種幸福;放下一種執(zhí)著,收獲一種自在。舍不得放下的獲取,如同手拿滾燙的山芋,燙傷的是自己。放下,是勇氣,更是智慧。一念放下,萬般自在。人生,贏就贏在敢于放下。

39. 荒野地,如果沒有人下種,只能雜草叢生,絕不會長出豆苗;爛泥塘,如果沒有下種,只會濁氣熏天,絕不會飄出蓮香。而今凡夫的口居然念出了xxx的名,那不是xxx在他心里種下佛種的活見證嗎?他日成佛,豈非自然!

40. 禪心佛語雖然我們不能改變世界,我們就只好以身改變自己,用愛心和智慧來面對這一切。

41. 菩薩初學菩提時,知病是最大的障礙。如果所有的生物都生病了,他們會感到不安。他們怎么能練習波羅蜜?因此,菩薩修菩提時,首先要治療所有疾病。四十華嚴卷十一

42. 由積廣大施福資,出離凡俗而成佛,往昔諸佛所未度,諸有情眾我當度,我以所有救生業(yè),及施所生諸福善,愿證佛位度世間,從煩惱中得解脫,佛成道日吉祥。

43. 一念放下,萬般自在,了然。人心只一拳,別把它想得太大。盛下了是非,就盛不下正事。很多人每天忙忙碌碌,一事無成,那就是對細枝末節(jié)的瑣碎關注得太多。米可果腹,沙可蓋屋,但二者摻到一起,價值全無。做人純粹點,做事才能痛快點。

44. 人生如茶,靜心以對。不爭就是慈悲,不辯就是智慧,不聞就是清凈,不看就是自在,不貪就是布施,斷惡就是行善,改過就是懺悔,謙卑就是禮佛,守禮就是持戒,原諒就是解脫,知足就是放下,利人就是利己。

45. 面對現(xiàn)實 面對現(xiàn)實,逆境會變得順境,總有機會轉機。逃避現(xiàn)實,雖然暫時偷 安,但沒有翻身的余地。

46. 于一切善根生自善根想,于一切善根生菩提種子想,于一切眾生生菩提器想,于一切愿生自愿想,于一切法生出生死想,于一切行生自行想,于一切法生佛法想,于一切語言生語言道想?!度A嚴經(jīng)》卷五十三,離世間品

47. 請你相信佛陀的話,心若簡單,沒有繁雜的迷惑,故而能看透;生活簡單,目標明確,自然能行遠。欲望越多,痛苦就越多,幸福就越會遠離。只有懂得節(jié)制欲望的人,才能享受到人生的真正樂趣。只有懂得不去計較的人,才能享受到左右逢源的和諧。只有懂得放下自己的人,才能享受到生活的自在從容。

48. 佛說,若想讓心安寧,就要一切隨緣而行,隨遇而安;隨緣不是得過且過,因循茍且,而是盡人事,聽天命,“隨”不是跟隨,是順其自然、不怨懟、不躁進、不過度、不強求;“隨”不是隨便,是把握機遇,不悲觀、不刻板、不慌亂、不忘形。從而才能得到身心的解脫。正所謂,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

49. 佛心禪語 悅納生命的不圓滿,對生活中的一切感恩知足,就是幸福。把生活中的每個消息都當成好消息,把每一次得到都當成財富,就能把每個日子當成好日子過。

50. 原諒別人,就是給自己心中留下空間,以便回旋。

佛語心靜和心寬的句子篇三

1. 佛心禪語年輕不知好歹,把寶貴的光陰混過了,老病到來,死不得,活不得,放不下,變?yōu)樗酪部?,活也苦。這就是“早不預修,年晚多諸過咎?!?/p>

2. 一般凡夫太愛自己,就會處處與別人計較、事事多起疑心,常懷疑別人所說的話是不是諷刺自己?別人所做的事會不會對自己不利?像這種人,就是把“人事”當“是非”,會生活得很痛苦。

3. 過去的不必要再去追悔,但可以懺悔,過往舊恨何必苦苦再追問?飛鴻云煙,忘卻那些曾經(jīng)的糾纏,過往以過往,未來還未來,活在當下的努力和陽光,這是生活的最最真實。

4. 中國人很聰明,合成了愛和珍惜這個詞。珍惜這個詞,所以愛有了實施的方向,愛有了無限的生命。

5. 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欲望過多;心本無累,累的是放不下的太多。人生就是欲望和所求的不斷減少的過程;命運的深層次意義,就是要學會放棄和回歸,放棄一切浮躁喧囂,回歸內(nèi)心的安寧。再苦,都要用今天的微笑,把它吟詠成一段從容的記憶;再累,都要用當下的遺忘,穿越萬道紅塵,讓心波瀾不驚。

6. 沒有走不通的路,只有想不通的人?;ㄩ_必有花落,云聚必有云散。痛過了,增一份從容,傻過了,增一分智慧,哭過了,增一分沉靜,笑過了,增一分豁達。心無雜念,慈悲為懷,走過了,就過了。眼光放遠了,心路就寬了。

7. 所謂順其自然,并非代表你可以不努力,而是努力之后你有勇氣接受一切的成敗。

8. 佛心禪語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濟。

9. 濟世禪音一個人心中有多少善良,有多少祝福;一個人心中有多少怨恨,有多少痛苦。對于那些抱怨我們的人,原諒;對于那些對我們有善良的人,報答善良。

10. 樂受不放逸,苦觸不增憂,苦樂二舍不順也不違。《雜阿含經(jīng)》卷17,第470

11. 萬物均有定數(shù),凡事不可強求而行,只要盡力而為,方可隨緣自在。如善,你所有失去的,上天都會加倍還你;如惡,你所有得到的,上天都會讓你加倍償還。

12. 禪心佛語花開花謝有定時,為何花開人喜,花落人悲?開到茶靡時,心中的寂落,又是為的那般?蘇軾有言:“人間有味是清歡。”塵世曖曖,何以得淡淡清歡?淡看緣來緣去,此中亦如是。

13. 汝若歇得念念馳求心,與釋迦老子不別。

14. 曾經(jīng)有這樣一種說法:“上天唯獨寵愛那些將愛心獻給他人的人。”這就告訴那些想成就大業(yè)的人,要謹記把愛心送給別人,成功在等待著你。

15. 當我們修習正念的時候,我們的存在就像一個神奇的咒語,具有改變事物的力量。當身、語、意處于完美的統(tǒng)一狀態(tài)的時候,在我們講出一個字之前,咒語就已經(jīng)發(fā)揮效用了。

16. 禪心佛語讓我們珍惜自己健康的生命吧。不要為了一時的沖動和貪婪而喪失了你最珍貴的“本錢”,一旦你失去了你最寶貴的“本錢”,即便是到了另一個世界,你也不會原諒自己。

17. 人最大的財富,不在于自己所擁有的,而在于能夠克制自己的欲望。如果你不能對現(xiàn)有的一切感到滿足,那么縱使讓你擁有全世界,你也不會幸福。所謂“知足者常樂”,就是要懂得取舍,舍得放棄,知道適可而止?!爸恪?,是一種恬淡平和的境界;“常樂”,是一種樂觀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

18. 斷除煩惱重增病,趨向真如亦是邪。隨分世緣無掛礙,涅盤生死等空華。

19. 享樂到了極點,悲哀就會隨之而來,物極必反,月盈而虧。所以,曲終 人散,人們就會發(fā)出感慨嘆息;宴會結束,人們就會惆悵傷懷。這實在是由 事物本身的發(fā)展所導致的,就好像影子跟隨著形體、回響來自聲音一樣。

20. 禪語人生我們應該正視順境與逆境的客觀存在。就如白天和黑夜、春夏秋冬的自然規(guī)律一樣。

21. 佛心禪語 “步步踏著”,這四個字平實淡然,卻有著重大的意義。人走路時都是一步一步向前走的,腳下踩得很實在,心無二念,才是修行之道。

22. 土豆可以煮、燒、蒸、炒、炸,可以切絲、切條、切塊、和泥;吃法盡管不一樣,吃的都是土豆。祖師一味的教法,“南無xxx”六字,不論怎樣聞信稱念,都必得往生。

23. 以四禪為基礎,是眾行之本。所有內(nèi)行功德,都是因為四禪發(fā),依四禪而生。(隋)智頗《釋禪波羅蜜次法門》卷一卷

24. 佛心禪語半山頂上一茅庵,老僧半間云半間。云到三更去行雨,回頭卻羨老僧閑。世人開口說神仙,眼見何人上九天。不是仙家盡虛妄,從來難得道心堅。

25. 死生之變亦大矣,衲僧家坐斷報化佛頭,不立纖毫知見,直下透脫。

26. 淡定看人生,寧靜做自我。人生充滿變數(shù),定力如何,直接影響到人生的走向。所謂定力,就是對自己的控制力。定力好的人,謹言慎行,不隨波逐流,不放縱欲望,有所為,有所不為。因而常不被情緒左右,淡看名利得失,寧靜做自我,從容過生活。淡了,靜了,你的生活才會聽你的安排。

27. 我們要用佛法的四無量心——“慈、悲、喜、舍”,配合禮法來調治自我心理,使自己的心理與形態(tài)健康,再推及于家庭、社會。使貧者能感受到內(nèi)心的富有,富者懂得喜舍,怨者除恨消業(yè);社會就會和樂融融。

28. 佛心禪語別人怎么看你,其實和你毫無關系,也不重要。你要怎么活,也和別人毫無關系,任何人也無權干涉?;钭约旱娜松咦约旱穆?,路在腳下。

29. 你微笑,我微笑,大家心情好。你客氣,我客氣,大家都和氣。你說好,我說好,氣氛就會好。你讓步,我讓步,條條是大路。(當代)星云《人間佛教的戒定慧》

30. 一個人如果不能從內(nèi)心去原諒別人,那他就永遠不會心安理得。

31. 世未足稱累也。世間法,如為子而事親以孝,為臣而事君以忠,乃至人倫庶物,一一與道非礙。所貴者,任理隨緣,無心順應而已?!瓌樟嗣鞔艘淮笫乱蚓墸侵^出世。如是,則士大夫皆可即宦游而參禪,不離俗而人道也。(明)蓮池《云棲遺稿》卷一

32. 所以“禪”就是要在生活和工作中保持靜中觀察。

33. 善是禪宗的基礎,學會微笑著迎接困難,學會容忍不完整。如果你不懂走路的技巧,你就會摔跤。生活總是在我們最弱的地方打擊我們,讓我們成長。

34. 人生苦短,世事無常。何必事事那么在乎,更不必處處那么計較。人這一輩子,不過百年,沒必要過分苛求什么,奢望什么,做你想做的,愛你想愛的,努力過好每一天,閑看庭前花開花落,遠望天邊云卷云舒??燎筇?,煩惱就多,奢望太多,痛苦更甚。

35. 一切痛苦的根源是自私自利,我執(zhí)我愛。饒益一切眾生,承辦眾生的利益才是快樂的源泉。

36. 美不是一個抽象的名詞,它有自己的形態(tài)、高度和質感;美需要用心才能體會,僅僅用五官去分辨是不夠的;美是一種由內(nèi)而外的空靈,只有靈魂才能觸摸它的質感;美與時間無關,真正的美永不凋謝。美是沉靜的,又是飛揚的;美是本色的,又是多彩的;美是短促的,又是永恒的。

37. 禪機妙語說人生:做人要當提起時提起,當放下時放下。功名富貴放不下,生命就在功名富貴里耗費;悲歡離合放不下,生命就在悲歡離合里掙扎;放不下金錢,放不下名位,放不下人情,生命就在金錢、名位、人情里打滾;

38. 智慧只追求飲食男女的人,智慧是動物級的。以錢財名利為命根孜孜以求者,是下劣人的智慧。追求人類平安、福利、仁愛,是高尚人的智慧。追求佛菩薩的凈土,智慧就是佛菩薩級的。

39. 禪心佛語生命是懷著愛意向這個世界和其它人敞開自己的一個過程,最終的目的,是將自己推向浩瀚的大我。

40. 佛家經(jīng)典禪語六和文化:當所有人都拿你當回事的時候,你不能太拿自己當回事;當所有人都不拿你當回事的時,你一定得瞧得上自己。這就是淡定,這就是從容。

41. 孤陰不生,獨陽不長,立場一定要相互交換,投桃報李,達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會有成交的可能。這就是易經(jīng)中講的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玄機。你如果不能設身處地站到對方的環(huán)境場態(tài),對方的信息你就帶不回來。信息都過不來,你又如何和他交流?

42. 早安!大干。早安!眾生。請接受我的真誠問候!成功穿越夜晚的隧道,再次迎來早晨的霞光,我的內(nèi)心充滿喜悅。沒有理由獨享這種喜悅,我要將它傳遞給我熱愛的世界。每一聲鳥鳴都是感恩,每一縷清涼都是想念,每一次呼吸都是美好,每一個念頭都是希望,我們必須出發(fā),不能等待。

43. 經(jīng)典禪語悟道 這里看起來不錯的東西在哪里?沒有絕對的好事,也沒有絕對的壞事。

44. 佛心禪語 只看眼前利益的人,受人性限制,只會陷入無盡的煩惱;只有立足長遠的人,才能突破人性的瓶頸,過上智慧的生活。

45. 工作即修行:法如筏,筏是渡河的工具;法是修行的方法。

46. 佛心禪語 佛人無憂無慮,不是脫離現(xiàn)實的盲目樂觀,也不是對悲傷無情 的麻木,只是洞察世界后的良好心態(tài),是對自己生活負責的態(tài)度。

47. 禪悟人生你若渴了,水便是天堂;你若累了,床便是天堂;你若失敗了,成功便是天堂;你若是痛苦,快樂便是天堂。你若孤獨,愛情便是天堂。你若被困,遠方便是天堂。沒有其中一樣,斷然不會有另一樣的。天堂是地獄的終極,地獄是天堂的走廊。失敗者走過了九十九,成功者只走過了一。

48. 如果你想學習,你必須學習一切,從凡到圣,甚至佛果。如果你想學習,你必須用命運的方法,少用功勞,多受益。(唐)善導《觀經(jīng)散善義》

49. 一切眾生皆自空寂,真心無始,本來自性清凈。

50. 為什么活得累?是因為你的心四處漂泊,沒有歸處,找不到家,沒有休息的地方,所以心累。把他帶回自己的家,讓他好好休息,就輕松自在了。

51. 閃電、雷鳴、暴雨,這個早晨騷動、喧囂、熱烈,仿佛好戲開場前黑壓壓的觀眾席。盡管如此,你依舊會開心出發(fā),因為你知道,穿過雷電風雨,就是朗朗晴空。你不會抱怨鳥鳴在這個早晨缺席,你知道鳥兒與朝陽同在。朋友,這是另一種生命際遇,這樣的早晨同樣全新而生動,并值得你去擁抱。

52. 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諱的就是個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圓滿了,馬上就要虧厭;樹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馬上就要墜落。凡事總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莫言

53.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你如果能存這樣的心:我今天努力地工作,是布施這個公司、是供養(yǎng)社會大眾,加薪與升遷非我所求,那是在行菩薩道。以菩薩的施舍心做工作,永遠不疲不厭,會越做越快樂。

54. 不與父母競爭,不與兄弟姐妹競爭,只希望家庭和睦。做人的道德和性格從善待家庭開始。

55. 不少人受到傷害,悲苦不已,逢人便訴,淚涕漣漣,以博人之同情?;蛟S起初,人們會為你抱不平,是時日一久,不平已變?yōu)椴恍?,而你卻不查,依然喋喋不休,抱怨不已。這時在人們眼中,覺得竟是如此的不可思議。

56. 最簡單、最起碼的道德要求是寬容。

57. 禪語人生要聽成功者成功的經(jīng)驗,不聽失敗者信口開河。任何事情都請自己耐心驗證,而不要道聽途說。

58. 因此,你不必擔心失去什么!你不能失去,即使你的生活也是如此!因為它和你在一起。

59. 欲望越高,失望越大。不要怕失去,真正地放下了就什么都有了,一切如夢如幻,有什么可執(zhí)著的。

60. 道,但以假名字,引導于眾生。未識得破時千難萬難,識得破后,有什么難易。

61. 佛心禪語 快樂沒有統(tǒng)一標準,更沒有可比性,但共同點是能使肉體和精神上的每一部分敏感活躍,所以,人只有在不斷追求中才會感到持久的幸福和滿足。

62. 佛教經(jīng)典禪語 一結束了,一切結束了。

63. 人生若得如云水,鐵樹開花遍地春。水往低處流,云往天上飄,一切都自然與諧地發(fā)生,這就是平常心。擁有一顆平常心,人生如行云流水,便是禪悟的心得。寧靜的心,質樸無瑕,回歸本真,這便是參透人生便是禪。

64. 生活在貧困中,心安理得,腳踏實地地努力工作,挖掘心中的能量,發(fā)揮生命的潛力,才能富有,才能幸福。

65. 心中欲望太多,不能一一滿足,就會產(chǎn)生煩惱,就會覺得苦。

66. 禪心佛語呼吸就像一陣風,輕輕地來,輕輕地走,不留下一絲痕跡,卻熔盡你我的一生。

67. 別再執(zhí)著,別再糾結,放下執(zhí)念,放過他人,也饒過自己。

68. 我們執(zhí)著什么,往往就會被什么所騙;我們執(zhí)著誰,常常就會被誰所傷害。所以我們要學會放下,凡事看淡一些。

69. 每個人的精神都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如何把握與人溝通的原則需要愛和安慰?佛日:讓所有的生物都有一顆柔軟的心?!稄浝辗鸾?jīng)》

70. 人的生命、衰老、疾病、死亡是正常的,與其擔心它,為什么不每天快樂地生活呢?

71. 一切隨緣就叫解脫。不執(zhí)著、不攀緣,苦樂完全取決于自己。

72. 慧眼茅庵 產(chǎn)凈六根成慧眼,身無一物到茅庵。

73. 交好朋友的處方:好心一片,愛語三句,忍耐一時,慈悲全用,布施五錢,信用始終,感謝萬分,體諒一點,恭敬十成,方便不拘多少?!缎窃拼髱熤v演集》(四),第239頁

74. 能看到自己的缺點最殊勝,能改正自己的錯誤才能解脫。

75. 心中裝滿著自己的看法與想法的人,永遠聽不見別人的心聲。

76. 從空無中認識生活,不空就沒有,空才能有;出家無家無戶,日日難過日日過。

77. 業(yè)果若不定,便成無因果;業(yè)果若決定,眾生不成佛。當知業(yè)可轉,如二水相投:熱多冷從熱,冷多熱從冷。(明)宗喀巴《顯密次第修行科頌》

78. 不要說誹謗。不要嘲笑別人,不要誹謗別人。如果一個人發(fā)現(xiàn)他通常很容易說別人的閑話,那么,從現(xiàn)在開始,永遠不要說,這不是邪惡的嘴。

79. 小偷是個惡棍,但他的智力超過了紳士。

80. 一個欲望小的人,不一定要達成怎樣的結果,只是按自己的能力,盡力去做,“勝固欣然,敗亦可喜”,不管什么結果,都坦然接受,那就沒有什么可遺憾的了!

81. 被敲傷的左手,會不會懷恨在心,想立刻拿起鐵錘,狠狠地敲右手一下呢?沒有!非但沒有,右手反而停止工作。人生天地間,本應互助互愛,親友、夫妻之間,朝夕相處,難免會有些磕磕絆絆,但一時的傷痛,割不斷手足相依的溫馨。包容與關愛源自你我同體的感悟,就像左手和右手,我們永遠是一家人。

82. 世間最可怕的衰老是心態(tài)的衰老,如果你有一個年輕的體魄,卻有一顆衰老的心,那將是世間最可悲的。

83. 一切因緣法,隨根欲所行,如其所有愿,得如是果報。《大寶積經(jīng)》卷五十九,文殊師利授記會于眾生田中,下佛種子,是故能令佛種不斷?!度A嚴經(jīng)》卷十八,明法品

84. 恒榮法師:人生的修行,就是不斷完善自己、修正自己,使自己能夠超越越來越多的凡俗瑣事。超越了,也就看淡了,看淡了,煩惱痛苦也就沒了。但人生最大的善果,不是從瑣碎的人事中超脫出來,而是超越自己的狹隘和無知。

85. 應時之施有五事,云何為五?一者施遠來人,二者施遠去人,三者施病人,四者儉時施,五者若初得新果瓜、若谷食,先施與持戒精進忍,然后自食?!对鲆话⒑?jīng)》卷二十四,善聚品

86. 保護別人,保護自己。調伏得自己一分習慣,方調伏得別人一分習慣。視人猶己,舍己從人。(明)《靈峰宗論》卷五分之一

87. 愿清香的檀香味帶走你一天的疲倦,愿清晰的戒定慧增添你無限的清凈,愿幽雅的佛樂為您祈禱,愿觀世音菩薩永恒在你心間轉到,保你身體健康,法喜充滿,春節(jié)快樂。

88. 年輕時我們向往天空,希望鶴立雞群。當歲月走過,當發(fā)染冰霜,我們才真正理解,天空為什么永恒高遠,鶴立雞群是何等寂寞。那時花開,生命里有無窮律動,卻并不懂得人生,選擇往往對錯各半。因為心性高遠,我們選對了飛翔;因為生活的懵懂,卻選錯了對象。大地是雞的故鄉(xiāng),天空才是鶴的天堂。

89. 過去人家講:“禪門一炷香,頓超直入,立證菩提?!边@里也講:“初發(fā)心時成正覺”,初發(fā)心、正覺心這兩個心哪個難???像《華嚴經(jīng)》講:“如是二心,初心難?!逼刑嵝碾y發(fā),發(fā)了一定成佛?!耙虻鼐吖?,果徹因源”,這都是《華嚴經(jīng)》的意理。夢參老和尚開示

90. 人生的痛苦和悲哀都來源于自己的內(nèi)心,只有克制自己,不為欲望所驅使,才能使心靈更清凈,才能擁有快樂的心境,才能成就自我的追求。

91. 我看不到一法疾在心里,沒有辦法,不能觸摸,心轉疾?!3=捣囊?,讓趣善道?!都右话⒑?jīng)》卷四,一子品

92. 我知道所有的世界都像佛陀一樣,畢竟,沒有像涅盤那樣的人,只是為了調動眾生?!度A嚴經(jīng)》卷68,進入法界

93. 人緣是付出的結果,得到別人的喜悅、信任和欽佩。

94. 你認命比抱怨還要好,對于不可改變的事實,你除了認命以外,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95. 你生氣,是因為自己不夠大度;你郁悶,是因為自己不夠豁達;你焦慮,是因為自己不夠從容;你悲傷,是因為自己不夠堅強;你惆悵,是因為自己不夠陽光;你嫉妒,是因為自己不夠優(yōu)秀。凡此種種,每一個煩惱根源都在自己這里。所以,每一次煩惱出現(xiàn),都是給我們尋找自己缺點的機會。

96. 佛心禪語評論古今:能讓內(nèi)心保持寧靜的人,才是最有力量的人?!吧耢o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則心蕩,心蕩則形傷?!?/p>

97. 禪心佛語人有了定力之后就不容易被外在環(huán)境動搖,能保持身心安定,能把自己的情況看得很清楚,對于能做、不能做、該做、不該做的事,也都非常清楚,這就是智慧。

98. 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何等為一?謂于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

99. 禪心佛語人生所要面對的有三大問題,這三大問題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不可回避的,都平等地存在著。這三個問題就是:生存問題、生活問題、生死問題。

100. 有多少力量做好小事,成就大事學道容易悟道難,不努力總是閑著;信不信由你,空談也徒然?!ず┥降虑?/p>

101. 年輕力壯時,可以一口氣往上沖;但沖力過猛,不免又筋疲力盡。于是走走停停,困頓繁勞,目標還在遠方。

102. 佛教從來沒有教我們逃避現(xiàn)在,而是讓我們勇敢地接受人生、超越人生,戰(zhàn)勝生命中的一切煩惱和痛苦。

103. 禪語人生我們怎樣做才叫“腳踏實地”?佛曰:只要你的腳還在地面上,就別把自己看得太輕;只要你還生活在地球上,就別把自己看得太大。

104. 人有了慈悲之心,就會變得善良。人一善良,心就寧靜。寧靜之心能讓我們的身體遠離喜、怒、憂、思、悲、恐、驚。善心猶如春雨,默默地滋潤身體,它能讓氣變得柔順,讓血變得通暢。

105. 婆婆的衣服都是她自己縫的,全家湯都是自己做的,配合婆婆、丈夫、孩子的胃口,讓全家人開心。

106.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107. 佛說:xxx不悲過去,非貪未來,心系當下,由此安詳。讓該來的來,讓該去的去,不欣羨別人,不哀憐自己;不留戀過去,不幻想未來,把握現(xiàn)在,播散良種,只問耕耘,不問收獲。不強求,不妄取,貴在隨緣。

108. 茶如人生,因為變化,所以無常。世人都不喜歡無常,因為不能適應它 的鐵面無情,似乎它只能與悲傷和無奈相聯(lián)系。而對于覺悟的人來說,正是 有了無常,我們的生命品質才有提升的希望。

109. 當你手中抓住一件東西不放時,你只能擁有這件東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機會選擇別的。人的心若死執(zhí)自己的觀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達到某種程度而已。

110. 凡一切不如意、不順心、遭遇都是債。忍讓福中福,忍了、讓了,心平氣和,這一筆債也就清了,還了,接下來就是福了。不忍福中禍,不忍債沒還,又添新債,到時還也還不清,苦也苦不完。不滿憤怒、報復,即是添新債,如此下去,冤冤相報何時了?!獌艨辗◣?/p>

111. 弄明白自己的心叫明心,見到了自己的本性叫見性。

112. 是亙古今而不變,歷萬劫而常新的真理。大至國家興衰,小至個人得失,追根究底,其中的一切過程,惟有“因果”二字才能予以說明。

113. 經(jīng)典禪語悟道 日常飲食要滿足節(jié)約;不要懈怠學習和職業(yè);為了家庭經(jīng)濟不足,你應該先存點錢。

114. 人們煩惱時,只看到是誰惹了自己,總是怨天尤人,怨這怨那,從不抱怨自己看不破,想不通,看不透,從不從自身找原因,只知道,煩惱天天有,撿來自己惱,卻忘了:本是平常事,不揀自然無。

115. 人們?nèi)匀幌矚g戴更多的高帽子,可以蔑視為別人戴高帽子,但也不容易摘別人的高帽子。

116. 天天禪語道字下有寸,才能引導人向善就理。

117. 所謂職業(yè),是為生活而工作,是被動的辦事;辦公時間按一般上下班打卡,能不遲到早退,公務就算完成。而志業(yè)則是沒有上班時間,更沒有下班時刻,雖然不需打卡,卻是分秒善盡義務,一切都出于自愿。

118. 禪心佛語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但是每一個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人都有一個屬于他自己的位置,即為有些人所說的人生坐標,誰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標,誰就取得了獲得成功的優(yōu)先權。

119. 一位法師倡導“心靈環(huán)?!保晃环◣熀粲酢靶撵`和諧”,兩位法師的不約而同,令人深思?,F(xiàn)代社會,“心靈污染”、“心靈矛盾”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污染再不治理,矛盾再不解決,人類的長河將無水可喝,世界的家園將徹底毀滅。俗話說,解鈴還要系鈴人,心靈的問題還要從心靈開始修復。

120. 學會理解,學會寬容,學會諒解,誰來人間還不收獲幾塊傷痕,多少糾結,到最后不外是一場幽默,多少糾纏,到頭來不過是一場啞然失笑,回首一片煙波,抬頭一片晴空,恰好似心頭路窄,天地路寬。

121. 你什么時候隨緣,什么時候就順利。當你無所求時,才會無所不有。

122. 如果你的生活以金錢為中心,你會活得很沉重;如果你的生活以兒女為中心,你會活得很辛苦;如果你的生活以愛情為中心,你會活得很糾結;如果你的生活以攀比為中心,你會活得很苦悶;如果你的生活以寬容為中心,你會活得很快樂;如果你的生活以知足為中心,你會活得很幸福!

123. 人的情緒就像一條流淌的河,貫穿于人的一生之中,這條河時而風平浪靜,時而驚濤駭浪。風平浪靜時,心靈如春風吹拂,人生充滿希望,如在天堂;驚濤駭浪時,人生則是天昏地暗,如在地獄。而天堂和地獄,僅在一念之間。

124. 心中光明還是黑暗,非眼所知,唯心能知。心的光明才是真正的光明。外面的光再大,內(nèi)心黑暗,整個世界便黑暗。即使外面烈日炎暑,心若是冷的,整個世界就都陷入西伯利亞寒流。腳前有路,心中無路,必定還是絕路人。

125. 簡單的人生哲學值得深思是善美的境界。善于接受,善于轉化,把煩惱變成力量,這也是人類佛教修行的重點。

126. 世界上,從沒有兩個人真正相遇,所有相遇,只不過是自心和它自創(chuàng)的影像相遇。無論你我,還是佛陀身邊的須菩提,都沒有看見過真正的佛陀。我們見聞覺知,都是心自身的化現(xiàn),那是「自心見自心」。心外無境,我們從未見過任何外人。在佛菩薩身上看到的一切大慈大悲、大智大慧等,無不是我們自身品質的投射。

127. 佛心禪語 痛苦和忍耐是人生不可或缺的調劑品,是通往幸福的必由之路。一個 人如果不畏苦難,一定能走出困境,贏得更大的成功。強者正是憑借著 “永不失望,更不絕望,還有希望”的生存意志取得了人生的成功。

128. 每一種創(chuàng)傷,都是一種成熟。

129. 聽到人間好話,要像海綿遇水牢牢吸?。幻鎸κ篱g是非,要像水泥一樣堅固,水過了就干。

130. 人的生命,只在一個呼吸間。生命短促,我們應該善待自己的菩提身,思索活著的意義。生命不是用來找找答案,也不是用來解決問題的,它是用來愉快地過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煩惱,就需要有一分禪心來解救。

131. 禪語人生知足者身貧而心富,貪得者身富而心貧。不是常說知足常樂嗎?樂什么,就是樂我們的心富,人是有思想的,思想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

132. 投入激流,你是大河;絢爛春光,你是花朵;奉獻愛心,你是天使;孕育豐收,你是碩果。發(fā)出自己的光和熱吧,照亮別人,就光彩了自我。

133. 心胸寬一點,幸福和快樂才會裝得多一點。凡事留有余地,給自己留有一定“修正”的空間,才能讓自己收放自如,在適度和完美間找到平衡。我們立身處世,如果不能克制、容忍,就無法讓自己活得平和靜怡。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才能得人所不能得。

134. 佛家禪語:眾僧爬山,一弟子摔倒抓住荊棘,手被劃破。禪師:荊棘習慣依附別物,你卻依附它,當然自討苦吃,別依靠不能依靠的人。

135. 看淡世事滄桑,內(nèi)心安然無恙。人生,說到底,活的是心情。人活得累,是因為能左右你心情的東西太多。天氣的變化,人情的冷暖,不同的風景都會影響你的心情。而他們都是你無法左右的??吹?,天無非陰晴,人不過聚散,地只是高低。滄海桑田,我心不驚,自然安穩(wěn);隨緣自在,不悲不喜,便是晴天。

136. 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不在于生命的長度,而在于你為世界付出了多少。只要你盡職盡責,在工作中獲得幸福和快樂,這就是最實際、最幸福的生活!

佛語心靜和心寬的句子篇四

1. 天天禪語知識,只知所學;智慧可以理通。

2. 其實愛美的人,只是與自己談戀愛罷了。

3. 雖然我們不能決定自己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拓寬它的寬度;雖然我們不能改變?nèi)菝?,但可以展現(xiàn)笑容;雖然我們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雖然我們不能預知明天,但可以把握今天;雖然你不能樣樣順利,但你可以事事盡力。

4. 所謂回頭是岸,岸似乎遠在天涯。天涯不遠?不遠。當你放下它時,天涯就在你面前。

5. 欲了世間塵勞,無須逃離世間,證悟一個動靜一如,自然于淤泥中生出 蓮花。今人難有靜中用功的因緣,那就在鬧中,時時提撕一句話頭,話 頭中無煩惱無菩提,好似手提一把金剛王寶劍,仗劍走天涯。

6. 緣分不同,所以看法不同,有的人喜歡你,有的人不喜歡你,這都是正常的。你能左右別人嗎?把自己的心管好,不要執(zhí)著這些。

7. 佛心禪語 悟了也沒有悟人,無意勝負自安神。古德曾稱貧道,門里有多少人?-龍牙和尚頌

8. 自性就是一個完全自然的狀態(tài),完全放松,沒有任何所求,來也自然,去也自然,順其自然,不取不舍,無求無欲,保持一種安祥的狀態(tài)。

9. 禪心佛語生活中遭遇的所有的困難與挫折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培養(yǎng)我們的毅力和創(chuàng)造力,把我們打造成完美的人。

10. 人生的道路,不是一條筆直的過程,而是一條螺旋形的路徑,時而前進,時而折回,停滯后又前進!沒有一個人的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口的。停下來,笑看風云;坐下來,靜賞花開;沉下來,沉靜如海;定下來,靜觀自在。心靜則清,心定則恒。

11. 人生無悔便是道,人生無怨便是德。沉默并非總是智慧的象征,但適時的沉默卻是對人生的沉淀。學會沉默,是一種優(yōu)雅的氣質;懂得沉默,是一種淡然的情懷。

12. 幸福是一種主觀的感覺,而不是完全由客觀的環(huán)境創(chuàng)造出來的。以平常心觀世間無常,就能在塵世中獲得幸福。

13. 只有懂得與人相處的人,才能享受到真正的生活樂趣。

14. 禪心佛語生為星辰之浩瀚,活著為陽光之燦爛,死為月光之靜美。這是我們生命的三大境界。

15. 恒東法師:人要自信。一個獲得成功的人,首先因為他有自信。自信,使不可能成為可能,使可能成為現(xiàn)實。不自信,使可能變成不可能,使不可能變成毫無希望。一分自信,一分成功;十分自信,十分成功。

16. 我們都無法忘懷初次相遇時的心動,那回眸時驚心動魄的一瞬間,在多年以后還能讓你悸動。你如果能時時保持新鮮感,讓他常常感覺你的不同,他會重新認識你身上的閃光點。

17. 學佛是盡本分,在什么崗位就做什么事,不要將人間事想得太渺茫,而忽略了自己身處在人間。

18. 眾生在法界沒有區(qū)別。一切都知道。這就是如來境。不知道能知道什么,也不知道心境界,它的本性是干凈的,展示了所有的生物?!度A嚴經(jīng)》卷十三,菩薩問明品

19. 佛心禪語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不幸的事情既然已經(jīng)發(fā)生,不妨看開一 些,勇敢面對現(xiàn)實,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去奔向新生活。

20. 真正的禪,是純陽性的,絕不透過想陰的意識思維,比如敲鐘,敲了就響,并非是敲后,想一想才響?!葡壬?/p>

21. 領袖人物 如果你能為他人的利益而站起來呼吁,如果你能把握機遇,如果你能 保持健康的身體,并且具有超人的智慧、超人的膽量,你就可能是一位領 袖型的人物。

22. 在易學中,其大無外,其小無內(nèi),萬物都有聯(lián)系,即使是相隔萬里的事物都具有彼此緊密的信息關聯(lián),你知道嗎?一只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后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

23. 俗話說,世上只有第七,沒有第一。我的幸福感來自了然這個道理。沒有必要一定比個高低,只要真正努力過,就已足夠。決定結果的因素往往很多,有些并非人的意志所能左右,與其沾沾自喜,與其耿耿于懷,不如享受努力的過程。

24. 聰明的人,凡事都往好處想,以歡喜的心想歡喜的事,自然成就歡喜的人生;愚癡的人,凡事都朝壞處想,越想越苦,終成煩惱的人生。世間事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間。我們的想法可以想出地獄,也可以想出天堂。

25. 佛心禪語 很多時候,我們會陷于別人給我們的評論之中,別人的話語、舉動可 能會消滅我們往前邁進的勇氣。在日常生活中,自己跟自己生煩惱的事比 比皆是。從佛教來講,自己跟自己生煩惱也是不對的,因為它也是了脫生 死的根本,也是我們需要轉化、斷除的對象。

26. 內(nèi)心的寧靜,是最有力量的修行。佛說,人的痛苦,源于追求了錯誤的東西。常常,我們苦苦的追逐,又執(zhí)著的放不下。殊不知,有些不甘放下的,往往不是值得爭取的,有些苦苦追逐的,往往不是生命需要的。我們要做得是讓心靜下來,心靜下來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讓心靜下來,靜觀自在。

27. 低調做人也是一種智慧:山不解釋自己的高度,并不影響它的聳立云端;海不解釋自己的深度,并不影響它容納百川;地不解釋自己的厚度,但沒有誰能取代她萬物之本的地位。低調做人,就是用平和的心態(tài)來看待世間的一切。修煉到此種境界,為人便能善始善終。所謂三年不鳴,一鳴驚人!

28. 慈悲心是拔出一切眾生的痛苦,給予一切眾生安樂。

29. 茶涼了,就別再續(xù)了,再續(xù),也不是原來的味道了;人走了,就別再留了,再留下,也不是原來的感覺了;情沒了,就別回味了,再回味,也不是原來的心情了。慢慢的都會遠,漸漸的都會淡,擁有時,好好珍惜,離開了,默默祝福,人生的旅途,沒有人是應該要陪你走到最后的。

30. 一切處無心是凈;得凈之時不得作凈想,名無凈;得無凈時,亦不得作無凈想,是無無凈。(無凈無無凈,即是畢竟凈。)

31. 世間之物,即使是我最愛的東西,在生命終了之時,難道能帶走嗎?而我最愛的人,他們又能留住我嗎?不但這個身體沒有人能為你留住,連原有的感情也可能消逝得令人驚懼。如此,究竟什么是真正的“我”呢?

32. 世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沒找到的出口;世上也沒有做不到的事,只有沒想到的方法。任何的限制,其實都是從自己的內(nèi)心開始的。成功與否,要看你用什么心態(tài)對待,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所以,心態(tài)決定一切!不是逆來順受,而是心甘情愿,任何事情,只要心甘情愿,總能變得足夠簡單。

33.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34. 人生的高度,不是你看清了多少事,而是你看輕了多少事。心靈的寬度,不是你認識了多少人,而是你包容了多少人。做人如山,望萬物,而容萬物。做人似水,能進退,而知進退。

35. 佛教微博經(jīng)典:時間是單行道,過去了,回不來。人在旅途,有許多錯過,痛斷肝腸;有許多遇見,念念不忘。一些夢想,可能會換來一身的疲憊;一些尋找,讓它隨風,未必不是輕松。向前走,走過不屬于或屬于自己的風景,學會收藏,學會遺忘,更要學會堅強。

36. 佛心禪語 寬容不僅是一種雅量和胸懷,更是一種人生的境界,因為我們在寬容的同時,也創(chuàng)造了生命的美麗?;磉_博大的胸懷,不計較小節(jié)的瀟灑,歡喜了別人,也放過了自己。

37. 每個人都是歲月的旅客,生命對誰都不曾簡陋,生活的禪法,在于開拓一個寬闊的視野,把生活里的那些煩惱、快樂、惆悵,協(xié)調的組合,成為一種適合生活的排列,該化解的化解,該放過得放過,這是一種溫和的把握。

38. 佛曰:緣來天注定,緣去人自奪。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笑著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正所謂:“生年不過百,常懷千歲憂。百事從心起,一笑解千愁”。

39. 有愛心,就能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40. 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世間過,即非真修者。

41. 水一旦流深,就會發(fā)不出聲音。人的感情一旦深厚,也就會顯得淡薄。

42. 世界上最快的速度不是光,不是電,而是我們的念。一念起,萬水千山;一念滅,滄海桑田。

43. 生命的意義,就在于經(jīng)得起滄桑,擔得起辛苦。每一步前進都謹慎小心,檢查內(nèi)心的意志,鼓勵自我的信心,開口諒人,動念恕事,那些給自己的狹隘找的每一個理由,都會讓生命透支,人生就是把自己的心量活開,活成寬闊的能量,如果心窄,去哪里存放生命的意義。一一一延參法師

44. 眾生由其不達一真法界,只認識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別執(zhí)著之病。

45. 過去的事不要去想,因為你無法改變過去。將來的事也不要去想,因為你無法決定將來。我們所能做的就是享受當下,人必須全然地活在此時此刻。其余的,都是妄念。

46. 千帆之后,你就會明白,人生最美的是淡淡的如蘭,不為百花爭艷卻芬芳而意味深長,淡淡如水,雖無色無味卻是人生的源泉。

47. 終有一天,你會成為他人記憶的一部分。盡你所能,成為一段好回憶。修得平常心,笑看世間事。我們的人生路上都有精彩,更多的是平淡。精彩如夜空的流星,總是轉瞬即逝;平淡似滿天的繁星,看不清哪一顆是自己。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48. 知晝則知夜,知始則知終,如若先悟未生以前面目,便知末后安身立命之處。

49. 佛心禪語 一休禪師有一個叫珠光的弟子,他有打盹的習慣,因此經(jīng)常在公共場合中失態(tài)。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珠光聽從了醫(yī)生的意見開始喝茶。這樣做果然有效,而珠光也因此漸漸喜歡上了喝茶。在他看來,喝茶應當有一定的禮節(jié),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珠光創(chuàng)立了“茶道”,并享有“茶祖”之譽。

50. 佛心禪語 愛與人,不要只為自己著想 我們要愛整個世界,愛所有的人;只要心里有愛,一切都在。

51. 有些事無需計較,時間會證明一切;有些人無需去看,道不同不相為謀。世間事,世人度;人間理,人自悟。面對傷害,微微一笑是豁達;面對辱罵,不去理會是一種超凡。忍耐不是懦弱,而是寬容;退讓不是無能,而是大度?!坝嬢^”生是非,“無視”己清靜。愿人生如水坦然!

52. 修行一定要腳踏實地,不能脫離實際,不能脫離現(xiàn)有的生活狀況。各安本位、安分守己,各盡各的責任和義務,在盡職盡責中來完成自己對社會、對人生的責任和義務。

53. 一切法不可說,一切法不可說相即是空,是空不可說?!赌υX般若經(jīng)》卷十九,燈炷深奧品言菩提者,空之異名?!洞髮毞e經(jīng)》卷三十九,菩薩藏會

54. 如秋滿月,處空顯露,清凈無影,大家都能看到,如來之言也是如此,開發(fā)顯露,清凈無影。《一般涅盤經(jīng)》卷5,如來性

55. 佛心禪語 一個人在生活中能做到平靜無為,對任何境遇都保持一種平衡的心態(tài),就能達到“日日是好日”的理想狀態(tài)。平靜無為不是叫人一無所爭,也不是讓人完全不顧物質上的自足,而是要人看淡貧富,不為外界遭遇所動。

56. 貪婪的人彼此都是干凈的。如果他們是干凈的,他們就是真的。如果他們是真的,云怎么會貪?云怎么說?《大寶積經(jīng)》卷四,無邊莊嚴

57. 在你貧窮的時候,那你就用身體去布施,譬如說掃地、灑水、搬東西等,這也是一種布施。

58. 別人講我們不好,不用生氣、難過。說我們好也不用高興,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壞,就看你會不會用?

59. 佛法就是解脫的方法。佛法是和生活融合在一起的,在哪都能修,行、住、坐、臥都是修行,工作、學習都是修行,時時刻刻觀照自己的心,老老實實地認真修。

60. 佛陀講慈悲,以愛仁為體,以誠正和諧為用。

61. 所謂念茲在茲,就是手在工作的時候,心思在手;腳走路的時候,心思在腳上;說話的時候,精神就放在嘴上。

62.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63. 佛子三字經(jīng)眼不見。不煩。不聞。不亂。不求。不貪。交友。結緣。分歧。爭辯。為貴。為先。念經(jīng)?;郜F(xiàn)。觀己。多言。外事。如煙。好人。布施。好事。展現(xiàn)。好話。妄言。好心。惡念。皈依。五戒。習氣。知見。彌陀。彼岸。

64. 禪心佛語當人們爭吵而生氣時,就完全盲目不見了,就算有也只見到一點皮毛而已。

65. 不相信因果的人,就會怨天尤人,明白了因果道理,就會知道各有因緣莫羨人。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因緣,不必去羨慕他人。命運可以由自己來改造,因為人生是無常的。我們要記?。航裉斓幕实郏部赡苁敲魈斓那舴?;今天的富翁,明天可能成為乞丐。而世間的許多榮耀,都是曇花一現(xiàn),過眼云煙。

66. 不要因為眾生的愚疑,而帶來了自己的煩惱。不要因為眾生的無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67. 放得下就不孤獨,站得遠些就清楚,不幻想就沒感觸,不期待也就不會有在乎。世上無難事,庸人自擾之。

68. 禪語人生一季花開,一季凋零。一樹抹綠,一地枯黃。一勾冷月,滿眼相思。終究,都是前世注定的輪回,不甘心也只能人命。真的不必在意,只是力不從心。于是,一路上邊走邊忘。

69. 精進太急,增其后悔,精進太慢,讓人懈怠。是的,你應該平等地學習和接受,莫著,莫放逸,莫取相?!峨s阿含經(jīng)》卷九,第239經(jīng)

70. 禪語人生真正的殘疾,不是外在的身根不全,而是心里沒有慈悲、包容。真正的缺陷,也不是環(huán)境的困頓,蹇厄,而是自己喪失信心。

71. 要有一種主動的承擔精神、奉獻精神、感恩精神、包容精神、分享精神。有了這種主動,就能夠在家庭中營造一種良好的、清凈的生活氛圍、禪修氛圍。

72. 朋友,就是住在你的優(yōu)點里,廝守著你氣息的那些人。他們也不是看不到你的缺點。只是那些缺點,像屋外的寒風,有一陣沒一陣地來,也就不在意了。倘若有一天,朋友離開了,那一定是他們的心被寒風吹徹,在你身上再覓不到半點陽光和溫度。

73. 佛心禪語 首先,用不同的記憶讓不穩(wěn)定的心穩(wěn)定下來;中間,不期待未來讓穩(wěn)定的心穩(wěn)定;最后,讓穩(wěn)定的心以不服從現(xiàn)在的想法發(fā)揮作用。

74. 煩惱皆由心生。同一件事,想開了就是天堂,想不開就是地獄。如果你是為昨天的事而煩惱,那你不夠瀟灑,因為“昨日像那東流水,離我遠去不可留”。

75.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76. 生命就象是大夢一場,夢醒之后,即使頭腦中還殘留著夢中的些許痕跡,但是雙手已經(jīng)握不住一物。古人語“一指彈風花落去,浮生若夢了無痕”,人生本來如此,在不可掌控的時空變遷中忙碌奔波,直至死去。

佛語心靜和心寬的句子篇五

1. 相生,不一定就好。因為貪生緣于怕死,太弱才會求生,吃飽了不求食,只貪泄;相克,不一定就是壞事,因為能者多勞,沒有能量根本就無從折騰,對手對你的打擊大小取決于你的實力!

2. 生命,是一次無悔的穿越。它時而沉默,如一盞燈默默恪守著自己的法則;它時而平靜,如止水靜靜聆聽著歲月的流逝;它時而澎湃,如海浪一次次在縱情歌唱。生命,無憂只因經(jīng)歷,無悔只因深刻,無念只因有心。它并不卑微,如一朵美麗的花,總在脆弱中堅強,在平淡中精彩,在有限中永恒。它,是一首無言的歌。

3. 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來即非,蓋生即無生也。

4. 父母和孩子是世間最親近的人怎樣處理好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佛日:子事父母,當有五事。一者當念治生。二者早起敇令奴婢,時作飯食。三者不益父母憂。四者當念父母恩。五者父母疾病。——《佛說尸迦羅越六方禮經(jīng)》

5. 禪心佛語人世兩相逢,誰有誰的傷痛,誰有誰的艱辛,并非不懂,只是無暇顧及。塵世繁華幾何,人生冷暖幾多,個中滋味,唯自己真實路過。你從人群中走過,熱鬧非凡。你從心中走過,獨來獨往。

6. 禪語人生一輩子不長,要做好三件事:不自欺、不欺人、不被欺。一切問題,最終都是時間問題。一切煩惱,其實都是自尋煩惱。

7. 若見世人修行善業(yè),求三乘果,勸助隨喜。見受樂人,心亦隨喜。見端正人、見勇健人、見富貴人、見智慧人、見慈心人、見孝順人,以要言之,一切善人,勸助隨喜,是為喜心。《佛說未曾有因緣經(jīng)》卷一

8. 真正的快樂不是你擁有的多,而是你計較的少。

9. 在人生中,有一點點苦,有一點點甜,有一點點好,也有一點點壞,有一點點希望,也有一點點無奈,生活會更生動更美滿更韻味悠長。

10. 住相布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勢力盡,箭還墜,招得來生不如意。

11. 生命的本源只有自己能夠看到。因為別人眼中的你也許是片面、不真實的。只有相信自己,才能做自己的主人。

12. 耐心做事,更要耐心生活。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一個人都曾迷惑和彷徨,人生在世無常,一切得失源于個人所求所悟,勿需在意,或盲目追隨大流,否則將是人云亦云,不知其所以然,或似懂非懂,反失了本心本意。

13. 如理如法的好好修行,這才是真正地供養(yǎng)上師三寶,布施父母眾生。

14. 六十二見及一切煩惱,都有佛種。在《維摩經(jīng)》卷中,佛道品

15. 佛心禪語 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起坐鎮(zhèn)相隨,語默同居止。纖毫不相離,如身影相似。欲識佛去處,只這語聲是?!陡荡笫俊?/p>

16. 一個人要先點亮自己的心光,才能引發(fā)別人的心光。人要真誠苦干才能領導別人,而非光靠能干。待人要以寬大的心胸去接納、包容——發(fā)廣大心,普愛一切眾生,使周遭都籠罩在大愛的氛圍中。

17. 天天禪語發(fā)心、用心、集人愛心;借力、用力、集人力。

18. 有人若欲施時、供養(yǎng)三寶時,若坐禪時、若修善時、若讀經(jīng)時、供養(yǎng)父母時,當先立制:我若不作,要自克罰!是人福德日夜增長,如恒河流?!秲?yōu)婆塞戒經(jīng)》卷六,五戒品

19. 人生的一切不是算來的,而是善來的;不是求來的,而是修來的。胸襟的寬窄,決定命運的格局,你能包容多少,就能擁有多少。凡事看得開.想得透.拿得起.放得下,學會隱忍性情,懂得克制欲望,退卻時理智,謙讓時大度,除卻雜念私心,少些攀比計較,才會隨緣自適。

20. 真正想修行,在家修,在社會上修,修怎樣做人,怎樣處事,怎樣對境。想逃避現(xiàn)實是不可能的,智慧是歷煉出來的。

21. 人生,最快樂的那莫過于奮斗。不管昨天有多風光榮耀,抑或苦澀不齒,都過去了,無可更改,無法再來。唯有重拾心情,重新上路,才是我們今天唯一的抉擇。人生苦短,財富地位都是附加的,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簡單的生活就是快樂的生活。

22. 簡單地生活也是一種幸福。生命的意義被交給那些復雜的人去探索。

23. 自利利人,故名善人。(古印度)訶梨跋摩《成實論》卷一

24. 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事是放不下的,痛了,你自然就會放下。

25. 用善解過濾是非,使?jié)崃髯兂汕辶鳌?/p>

26. 天天禪語大愛人間除苦難,慈悲濟世快樂。

27. 譬如人在海洋依止于船,如是名身轉起依于色;譬如船行海中依于人,如是色身轉起依于名。人船相依行海中,如是名、色共相依。南傳(錫蘭)覺音《清凈道論·說見清凈品》

28. 作為一個男人,我們應該安靜地培養(yǎng)自己的道德,節(jié)儉地培養(yǎng)自己的道德,退縮和做事,以培養(yǎng)自己的心。人什么時候滿足,什么時候滿足,什么時候偷閑。滿足總是足夠的,一輩子都不會羞辱別人。知止常止,終生不恥人。

29. 真心虛靈,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純善無惡。

30. 人在路上,鞋磨破了可以換,但路必須自己走;心在心上,喜可與人分享,但傷只能自己扛。累不累腳最懂,苦不苦心最明。別為累找借口,一無所有就是拼的理由;別為苦找不安,沒有苦中苦,哪得甜上甜。笑,不代表沒傷心過;哭,不代表從此屈服。嘗到了看不透的痛苦,才有了經(jīng)歷后的領悟;失去了曾經(jīng)的擁有,才懂得珍惜為何物。

31. 總有這樣的時候,似乎在等待什么,又不知究竟為什么而等待;內(nèi)心有隱隱的期望,期望什么自己并不知道;生一種淡淡的憂傷,卻找不到憂傷的源頭;彌漫難以抑制的情愫,又不知情愫為誰升騰。因為生命的未知,人生的殘缺,我們總是難免欲望和迷茫的無端襲擾。

32. 人之一生,唯有生死,其余皆為閑事。擁有的都是借來的,是要連本帶利的還回去。所幸隨心隨緣,生,就好好的活著,死,就從容的離開,既是人間自在人。

33. 佛心禪語 思路清晰就會聰明,情欲深就會思維遲鈍。

34. 如何看待那些天生好生活的人?佛日:高才勇敢,大智慧,在過去深深扎根?!陡斗ú匾蚓壗?jīng)》

35. 寧受惡戒一天中斷無量命根,最后不養(yǎng)蓄的弟子不能調伏?!秲?yōu)婆塞戒經(jīng)》卷三,攝取物

36. 用心地感受逆境,它是一筆財富,經(jīng)歷了它,會讓我們精神富有,終生享用。逆境礪煉心志,教會我們體味真誠,體味人生。讓我們心存感恩,在人生的道路上風雨兼程。

37. 更有西方學者提出:天人合一是遵循宇宙整體運動規(guī)律的一種辯證思維方法,這種大思維實際上是全息論,即任何個體中都包含著整體。

【本文地址:http://www.mlvmservice.com/zuowen/1683256.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