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chǔ)。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么都沒有掌握,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當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觀后感的時候卻不知道該怎么下筆嗎?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優(yōu)秀的觀后感范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十月圍城觀后感影評300字篇一
影片用飽含深情的鏡頭,描繪了那個時代的中國風貌,刻畫了一群偽走向共和到死不顧,引頸就戮的英雄人物。他們以自己強大的人格魅力喚醒了民眾沉睡的意識——商人、學生、老板、腳夫、苦力、賭徒甚至乞丐,這些人參與舅父孫中山先生的目的多種多樣——為了老板,為了兄弟,為了愛情,為了救贖,但當一切塵埃落定之后,那些安靜的靈魂已浸染了一份革命的崇高,值得所有的人仰望和銘記。
《十月圍城》中所暗含的情感是無法簡簡單單用言語來表達的。電影中的父子情、夫妻情、兄弟情和兒女情在導演的拍攝下勾勒出一個個俠骨柔情的熱血男兒。一向演正派的胡軍,此次在電影中十足的演了一個大惡人。這個暴躁但忠烈的清軍官閻孝國被胡軍演活了。那份報效朝廷的`愚忠、頑固和病態(tài)都融在他的舉手投足之間,可謂入木三分。也揭示了再那個年代里,那些腐朽的制度和思想,那些與歷史潮流作對的人,必將為自己的愚昧行為而付出慘痛的代價。
如果沒有以前的革命烈士,如果沒有以前的鮮血,怎么會換回我們新一代的輝煌成就?所以,我們應該感謝以前為了新中國成立而犧牲的英雄們?!妒聡恰肪褪且徊繉⒔?0分鐘的激烈的舍生取義的交鋒站。
正是因為殘酷,冷血的場面充滿了悲劇色彩,正是因為每一位英雄充滿了愛國之情,正是因為每一位演員都完全投入到演習中。我為這部電影而哭了足足四次。王復明的頑強,方紅的勇敢,李重光的堅持使我催淚不止。
看完這部電影后,我被從賭徒到革命志士,父子之情,主仆之情,同志之情所深深的感動了。這所有的“情”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變成了每一個中國人家國天下的大情懷。這部電影它沒有說教式,沒有口號式語言,卻能把愛國主義表現(xiàn)得如此自然流暢,水到渠成。我認為《十月圍城》它已經(jīng)讓每一位觀眾們在不知不覺中經(jīng)受精神洗禮,它使我感受到了博大的愛國情懷。
我敬佩電影當中的每一位英雄。如果沒有他們不屈不撓,英勇頑強,哪來我們的今天?今天這些沒好的日子是無數(shù)中國同胞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難道我們不應該向他們學習嗎?雖然,現(xiàn)在的中國已經(jīng)變得繁榮富強了,不用我們?nèi)ゴ蚨???墒?,我們要努力學習啊,要為國家的建設(shè)出一份力。因為,我們也是中國的一份子。
我謝謝《十月圍城》樸素的情感展現(xiàn),謝謝它展現(xiàn)了英雄最為人性化的一面,謝謝它讓我明白了愛國,保護國家是每一個中國人的責任!
十月圍城觀后感影評300字篇二
《十月圍城》這個電影,群星薈萃。影片中演員們以精湛的演技吸引了眾多人的眼球。但是我覺得這部影片最精彩的地方是影片中來自四面八方的愛國人士通過他們最最樸實的行為所表現(xiàn)愛國精神的情節(jié),
影片中描寫的是在清朝末年,政府比較弱勢和膽小,外強入侵,導致民不聊生,一批愛國之士希望能夠推翻封建落后的制度,建立明主的法度而發(fā)起的一場改革。
在影片中,孫先生將于1920_年10月15號抵達香港,和來著中國各地的革命人士召開一次秘密會議。這次的會議的目的是要將全國各地的革命人士聚集在一起,將全國分散的力量擰成一股繩。而商人、乞丐、車夫、學生、賭徒、戲班主等這些社會上最普通的人自愿的參加保護孫中山先生的故事。這次的影片跟以往的影片有所不同,并沒有刻意的去描述偉大的人物,而是以看似最簡單最樸實的方法去描寫普通的人。
整部戲以“家國情懷”做文章,最好的篇幅都在孫文到港的前三天,一方是清廷鷹犬磨刀霍霍,一方是革命黨人緊張應對,各路人馬交替登場,營造出緊張的氣氛,可謂劇力萬鈞,為隨后的“六十分鐘”連場惡戰(zhàn)做足鋪墊。在這過程中大家都“舍生取義”,演的絲絲入扣,極具層次感。其中的十位壯士讓人感慨,讓人印象深刻,讓人為之動容,為之鼓掌。
李玉堂商人;李玉堂之子李重光(接受過西方教育,三民主義);李玉堂之友陳少白,同盟會會員,革命黨人;王復明,少林寺和尚,流落以炸臭豆腐串為生;沈重陽,賭徒,李玉堂小妾之前夫。阿四李玉堂車夫,對主人忠心耿耿;劉郁白,為情所困,愛錯了人,由堂堂公子哥淪落為乞丐,李玉堂友人;等。
這些人只是最樸實的普通人,他們跟政治并沒有什么聯(lián)系,但是卻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在我的印象中,臭豆腐在被人連捅幾十刀后,仍然站起來,拼盡自己的最后一口氣,保護阿四他們前進。方紅與李重光本身都是弱者,十六七歲的孩子,本在父親保護之下一邊慪氣一邊天真地生活著,弱者去做自己力所不達的事情時,是很容易讓人感動的。他們是讓人敬佩的。劉郁白最后的打斗場面衣衫飄然,別有一番美感。
這部戲提及了各種感情,阿四與阿純的純真的愛情,還有沈太太與沈重陽有恩有愛的壓抑過往,劉郁白對父親的女人的苦戀不得,李玉堂對陳少白的友情,對愛子的保護心切,陳少白寧舍“人生而平等”論也不舍李重光送死的矛盾,每個人都有自己軟肋,在情義不能兩全的情況下做出了最艱難的選擇。編劇沒有放過任何一個可能,人物的生命悉數(shù)展現(xiàn),淋漓盡致。
這影片讓我感受到了大家對革命的期待,對明主的向往。為了國家的大義,可以犧牲一切,哪怕是自己的生命。
十月圍城觀后感影評300字篇三
“欲求文明之幸福,必經(jīng)文明之痛苦,而這痛苦就叫做革命?!?/p>
中國的近代是屬于紅色的,而這紅由淺而深。
清朝末年,孫中山先生來香港與13省的革命代表開商討武裝起義的大計,組織一場全國性反清不能運動。清政府派暗殺部隊刺殺先生,社會小人物組成的仁人義士浴血奮斗,竭盡一己之能保護孫先生,由此腥風血雨染紅了1920_年的10月天。(實際是8月)
“先生我們會等到這一天嗎?這一天何時到來?!薄澳銈儠吹竭@一天的……我是看不到了。”他堅定的目光仿佛還未敘述完自己對革命的信心,身體卻應槍聲倒下,鮮血暈開了微紅的十月。《十月圍城》將那段深埋的歷史呈現(xiàn)在我的眼前,觸人心魂。
重光。孫先生到港前四天收到耶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李玉堂堅定地說:“我兒子只能是個商人。”李玉堂明白在這個動蕩的年代,沒有人生,只有命運,他寧愿用自己的一切換取重光的那怕一點所謂的人生。他說自己只出錢不出力,但當他為革命黨捐第一分錢的時候,他就已經(jīng)是革命黨人了。其實他自己是明白的。李玉堂拉著重光,而重光用堅定的目光看著父親失措的神情,說:“我不做亡國奴!我不做亡國奴!”那力量仿佛是他十七年積蓄下的,無可抗拒。懷表“哐當”一聲掉落在了冰涼的石板上,如同炙熱的理想突兀卻有必然地撞在了現(xiàn)實冷酷的身軀上。最終,重光躺在父親的懷里身體漸漸冰冷,李玉堂只能在這次行動成功的喜悅中痛苦。
“我不做亡國奴!我不做亡國奴!”
“我活了十七年,原來就是在等著一刻……”
他毅然用自己十七歲年輕的生命渲染了革命。
阿四?!斑^了明天我就娶你。”一張單薄的卡片上,滿載著阿四羞澀的幸福。而,今天,誰又知道明天會發(fā)生什么呢?這樣的電影中本來就很難承受這樣的愛情,但這也是影片中唯一的一處溫暖。阿四和阿純的愛情沒有華麗的諾言,僅有的是他們的純真和質(zhì)樸,他們是冰冷中溫暖的存在,也都因為身處革命的十月而不得不過早地夭折了。如果說阿四對阿純的愛是寄居在心靈深處那么他對重光少爺?shù)膼蹌t是蟄伏在表面的。有人說阿四是奴性的,無我的,但這早已在他抱住閻孝國的腿不放的時候被全盤否定了,他無私的愛,他的感恩之心早已是他人格中的那最為亮麗的一抹。他不是那個時代奴隸的縮——仿佛看到他穿著臟兮兮白卦子,破舊的布鞋,傻傻的笑著拉著黃包車奔跑著,而他追逐的方向即是幸福。
【本文地址:http://www.mlvmservice.com/zuowen/1658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