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數(shù)學以內的加減法教案(匯總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9 12:42:12
幼小銜接數(shù)學以內的加減法教案(匯總16篇)
時間:2023-11-29 12:42:12     小編:曼珠

編寫教案需要考慮學習目標、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等要素。教案的編寫要遵循教學原則和教育規(guī)律,使教學更加有針對性和有效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教案范本,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小銜接數(shù)學以內的加減法教案篇一

1、學習按圖和操作順序,感知圖中事物的數(shù)量關系,學習列出算式。

2、復習5的組成,并知道41、32及前后位置互換都等于5。

3、進一步認識理解、=號的含義。

4、在活動中,體驗游戲的愉悅,提高幼兒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1、背景圖一副,動物卡片若干。

2、教具:數(shù)量不等的.物體圖片,15數(shù)字,加、減、等號各一個。

3、學具:數(shù)量不等的物體圖片(幼兒人手一份)。

幼兒人手一份卡片,教師引導一起共同復習5的組成。

1、導入活動,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教師出示背景圖,以小動物一起玩游戲的情節(jié)進行5的加法:草地上有2只梅花鹿在玩游戲,后來跑來3只小狗,草地上一共有幾只小動物?(5只)。

2、師生一起共同游戲。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些水果的卡片,小朋友待會跟著老師一起來玩游戲。媽媽昨天買回4個蘋果,爸爸又帶回1個蘋果,那么家里一共就有5個蘋果了。幼兒一邊聽老師講述,一邊擺卡片。

3、啟發(fā)幼兒用一道算式來表示這個游戲中所講的事情,并說出算式及符號所表示的含義。

(1)41=54表示什么?(4表示媽媽買回的4個蘋果)。

1表示什么?(1表示爸爸帶回的1個蘋果)。

表示什么?(媽媽和爸爸的蘋果合起來)。

(2)啟發(fā)幼兒再用一道算是表示這個游戲。

14=5(集體說一說算式表示的意思)。

(3)比較兩道算式,說一說它們的異同點。

41=5和14=5,位置換過來了,但是得數(shù)是一樣的。

幼兒根據(jù)老師說的情節(jié),用卡片擺出算式,并用作業(yè)本把算式寫下來。

請幼兒相互把算式讀一讀,體驗游戲成功的喜悅。

幼小銜接數(shù)學以內的加減法教案篇二

蘇教版《數(shù)學》一年級上冊第40—41頁。

1、使學生經歷聯(lián)系具體情境寫出加法算式的過程,初步認識加法的含義,認識加號,會讀,寫加法算式,能根據(jù)具體情境寫加法算式。

2、使學生通過主動探索和相互交流,初步掌握得數(shù)在5以內的加法的算法,并能正確地計算。

3、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初步學會解釋自已的思考過程和計算方法,培養(yǎng)初步的觀察,比較和推理能力。

4、使學生初步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初步產生學習計算的'興趣。

用和小動物捉迷藏的形式出示5以內的數(shù)的分與合卡片,讓學生猜小動物們身后藏的數(shù)字。(設計意圖:小學生比較喜歡小動物,用他們喜歡的小動物復習舊知,既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輔墊,也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創(chuàng)設情境:出示主題,讓學生觀察,提問: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干什么?幾個小朋友在澆花?又來了幾個小朋友?一共有幾個小朋友?(學生交流觀察結果)師結:原來有3人在澆花,又來了2人,一共有5人。

4、學寫算式指導學生在田字格里寫算式(設計意圖:利用主題圖幫助學生理解加法的含義。掌握算法:并能說出算式的含義,讓學生把計算和解決實際問題聯(lián)系起來了,也是對簡單數(shù)量關系的滲透)。

5、教學“試一試”

(1)讓學生觀察兩幅圖,說說從圖中知道了什么。

(2)提問:要算出一共多少人,就是把左邊1人和右邊2人怎樣呢?

(3)追問:把1人和2合起來,可以寫出什么算式?同桌互相說一說,在課本上填寫算式,算出得數(shù)。(設計意圖:有前一例題的基礎,這里可以簡單一些,并且多進行同桌交流,給每個人更多的`鍛煉機會)全班進行交流、匯報。

6、小結“3+2”表示把幾和幾合起來?“1+2”呢?可能怎樣算它們的得數(shù)?

3、送信游戲(“想想做做”第5題)動物王國國王送來了許多獎品,要想得到獎品,必須把信送對(準確計算出信封上的加法算式)(設計意圖:課將結束,學生注意力不太集中,把本題設計成答對題得獎品,激發(fā)他們的積極性,同時,也把加法計算從看圖算到脫離圖進行計算,從計算到課堂都達到了高潮)。

今天你學到了什么?(設計意圖:再次帶學生回憶加法的含義、加號、等于號,算式的讀法,加法的作用)。

幼小銜接數(shù)學以內的加減法教案篇三

數(shù)學的加減法運算很重要。特別是20以內的加減法是各種數(shù)字運算的基礎。學好20以內的加減法,有利于活化孩子的頭腦,發(fā)展孩子的思維。

1、感知進位加、退位減的'算法,整理和歸納計算規(guī)律。

2、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正確率,并從中體會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蘑菇圖形、計算題目。

一、通過例題再現(xiàn),喚起幼兒的回憶。

1、小明買了9個紅蘋果和2個青蘋果,再出示集合圖。

2、用什么方法計算?為什么?怎樣列式?

教師引出:9+2=11。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11-9=。

4、示圖片,在列式和計算中,體會相應的加減法算式的聯(lián)系。

(1)從圖上看出從11個蘋果里去掉9個,還剩2個蘋果.。

(2)因為9加2得11,所以11減9等于2.。

(3)把9分成1和8,先用11減1再減8,得2.(即:11-9=11-1-8)。

(4)把11分成10和1,先用10減9得1,再用剩下的1加1得2.(即:11-9=10-9+1)。

二、小兔采蘑菇。

1、出示“小兔采蘑菇”的例題場景,請幼兒觀察加法算式和減法算式,想一想。

教師列出兩道加法算式,說一說計算方法,并歸納出進位加法可以用“湊十”的方法。

2、再列出兩道減法算式,說一說計算方法,歸納出退位減法的方法。

3、采蘑菇比賽。每個蘑菇旁邊是一道算式,完成計算后,如果正確,就直接跳到下一題,如果錯誤,則一起糾正比一比誰采的蘑菇最多最快,全部算完后選出才蘑菇最多的一組幼兒。

三、作業(yè)練習。

1、教師講解操作要求,分發(fā)計算藍本子。

2、幼兒獨立完成二十以內加減法測試2。

給幼兒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讓他們在看一看、猜一猜、算一算等活動中積極動腦,在更大自由度的環(huán)境中大膽探索,促使幼兒在一系列的觀察、猜測、思考和表述中,自己發(fā)現(xiàn)規(guī)律,自己解決問題。使每個幼兒都能無拘無束地得到不同的提高和發(fā)展。

幼小銜接數(shù)學以內的加減法教案篇四

2、情意目標:訓練學生的`加法計算能力。

3、技能目標:培養(yǎng)學生口頭計算能力。

通過畫圓圈計算10以內的加法,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計算能力。

卡片小黑板。

一.開始環(huán)節(jié)。

復習已經學過的知識。

二.基本環(huán)節(jié)。

1.出示3個黑圓片和7個白圓片,教師進行講解.

2.板書3+7=107+3=10。

3.出示4個黑圓片和6個白圓片,教師進行講解.

4.跟著老師板書4+6=106+4=10。

5.想一想10還可以分成幾和幾,畫在本子上并寫上算式。

6.教師巡視。

7.出示小黑板和卡片1+9=109+1=10。

2+8=108+2=105+5=10。

8.訓練學生的口頭計算能力,教師指導。

三.結束環(huán)節(jié)。

:加法就是把兩個數(shù)和在一起。

四.延伸環(huán)節(jié)。

:同桌之間互相考一考。

教學反思。

1.在備課過程中我想到了口算10以內的加法是教學難點。

2.在活動過程中,我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幼兒,給他們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充分利用小黑板和卡片達到教學目標。

3.在這節(jié)課中,我已經了解到幼兒學了10的分解和組成。在這基礎上學習10以內加法,充分發(fā)揮幼兒能力。

4.這節(jié)課中,師幼配合的很好,但教學有些小學化了。

5.自己的優(yōu)勢是:能帶動并引導教學,使教學順利的完成。

自己的不足是:教學小學化。

6.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把小學的教學方法適當?shù)膽玫接變航虒W中,同時應用更多的幼兒教學方法。

7.如果讓我從新上一節(jié)課,我會以游戲為主,讓幼兒在玩中學。

8.幼兒教學是一門科學,它與小學教育不同。

幼小銜接數(shù)學以內的加減法教案篇五

1、進行學習數(shù)量的關系,了解加減法的意思。

2、進一步練習9的加減法。

1、幼兒每人一套1-9的數(shù)字卡、十、一、=、有關動物的頭飾。

2、教師準備磁鐵教具。

一、引發(fā)幼兒的興趣。

1、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些玩具9個,讓幼兒數(shù)一數(shù)。

2、讓幼兒說出9的`分合。

二、團體活動。

1、小朋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圖形寶寶。出示三角形(紅色和藍色)讓幼兒說出加法算式。

師在問:9個三角形去掉1個還剩多少個?

怎樣寫算式?(書:9-1=8)。

9個三角形寶寶去掉8個,還剩多少個?

2、出示蘋果圖形。

小朋友,老師又帶來了什么?(7個紅蘋果、2個紫色蘋果)一共有多少個?用什么方法算?(加法)怎樣寫加法算式?(書:7+2)還可以寫加法算式(2+7)。一共有9個蘋果送給2個蘋果給小朋友,還剩多少個?怎樣寫算式9-2=7。

9個蘋果送給7個小朋友,還剩多少個?9-7=2。

三、操作活動:

四、游戲動物找家。

游戲規(guī)則;帶動物頭飾的小朋友算好得數(shù),然后找家。其余小朋友說“xx動物你的家在哪里?”小動物回答“我的家在這里”。(王美英)。

幼小銜接數(shù)學以內的加減法教案篇六

2、體驗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樂趣。

3、初步培養(yǎng)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4、了解數(shù)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shù)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表格、卡片。

一、激發(fā)興趣。

1、觀察發(fā)現(xiàn)、引出課題。

師:這些算式我們學過嗎?

生:學過。

師:都是什么算式?

生:都是9加幾的算式。

師:以前學習了哪些幾加幾的進位加法呢?

生1:學過8加幾的進位加法。7、6、5加幾的進位加法和……。

生2:7、6、5加幾的進位加法和……。

二、整理知識、總結規(guī)律。

1、師:請同學們觀察,第一列算式有什么特點?9+2、9+6、9+9。

生:一個加數(shù)都是9。

師:另一個加數(shù)有怎樣的變化?你能說說算式是什么?

生:算式是:9+3、9+4、9+5……9+9。

師:第2列算式分別是什么?生:8+4……8+9。

師:觀察這兩列算式有什么特點?

生:一個加數(shù)相同,都是9或都是8,另一個加數(shù)又逐漸多1。

2、師:它們的和又是怎樣變化的呢?(和也逐漸多)共同整理20以內進位加法表。

1:9+2=9+3=9+4=9+5=9+6=9+7=9+8=9+9=。

3:6+5=6+6=6+7=6+8=6+9=5+6=5+7=5+8=5+9=。

4:4+7=4+8=4+9=3+8=3+9=2+9=。

3、觀察表格、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教師小結。

三、幼兒操作。

2、幼兒操作教室巡回指導,作業(yè)批改。

計算教學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要提高幼兒的計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師、家長和孩子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見到好的成效。

小百科:加法是基本的四則運算之一,它是指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數(shù)、量合起來,變成一個數(shù)、量的計算。表達加法的符號為加號“+”。進行加法時以加號將各項連接起來。

幼小銜接數(shù)學以內的加減法教案篇七

2、能積極參加數(shù)學活動,大膽回答問題。

3、養(yǎng)成良好的操作習慣,操作完成后將物品歸還原處。

1、焦距準備:2個塑料簍子做“糧倉”、“糧袋”(上面寫有10以內的算式)。

2、學具準備:雙色圓片10個(正面是紅色、反面是藍色),算式卡片若干,飛行棋、汽水蓋,塑料碗、撲克牌、紅棗等。

3、《操作冊》。

創(chuàng)設游戲情景:游戲連環(huán)套。游戲王國的國王知道小朋友門都喜歡做游戲,于是國王派使者送來了許多的游戲。今天我們就一起玩?zhèn)€夠。

1、游戲“雙色卡”。有那10個雙色卡(正面是紅色、反面是藍色)向上拋去,雙色卡落地后,數(shù)一數(shù)紅色的有多少片,藍色的有多少片,紅色的和藍色的合起來有多少片?教師將幼兒說的答案用算式在黑板上列出來。

2、游戲“扣碗”5人一組,每組準備10個汽水瓶蓋,一個塑料碗,一名幼兒左手向桌面上撒開瓶蓋的同時右手持碗扣住部分瓶蓋,大家一起數(shù)一數(shù)桌上剩下瓶蓋,在一起算算碗中扣住了幾個瓶蓋,可以調整瓶蓋的總數(shù)來復習10以內的減法。

3、游戲“抓抓抓”將小鞋盒挖個洞,里面放10個紅棗,請幼兒將手伸進洞里抓出紅棗,數(shù)一數(shù)抓了幾個紅棗,算算盒子里還有幾個紅棗。

4、游戲“小馬運糧食”幼兒分成兩隊扮演小馬運糧食,老師發(fā)出命令后,兩隊排頭跑向“小河邊”拿起一袋糧食,“糧食上貼有10以內加法和減法算式題目,幼兒將答案填在等于號的后面,跑向“糧倉”答案正確的才能將糧食袋放到糧倉,再將每隊的第二名幼兒上來運糧食,依次進行,相同時間里哪隊云的糧食多為勝利。

1、雙色圓片游戲,幼兒操作雙色圓片完成算式后,把得數(shù)填寫在方框里。

2、撲克牌游戲,幼兒兩人一組,撲克牌1到10,兩人各自抽出一張牌,比一比誰的大,用大數(shù)減去小的數(shù),或者將兩張牌合起來列加法算式。

3、下棋游戲。2到4人為一組玩飛行棋游戲,每人兩次擲2次,顯示的點數(shù)相加就是飛機要走的步數(shù),最后誰先到達中點誰就是勝利。

4、交流小結:

引導幼兒自由表達游戲后的感受,共同收集整理材料。

幼小銜接數(shù)學以內的加減法教案篇八

我班幼兒進入大班以后,思維能力進一步發(fā)展,而加減法也是剛開始學習。為了鞏固加深幼兒對加法的認識,在數(shù)學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的思維的準確性,靈活性和操作能力。根據(jù)本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動手能力,已有經念和數(shù)學水平設計了這節(jié)活動。幫助幼兒自主學習,探索出6的加減法算式,讓幼兒在愉快的數(shù)學活動中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1、學習6的加減法,進一步體驗加減法的含義。

2、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分析能力以及思維的準確性、靈活性和同伴合作的精神。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了解數(shù)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shù)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5、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引導幼兒探索出6的加減法算式,并口述相應的應用題。

紅色、綠色圓形、牙簽若干,數(shù)卡1-10、+、-、=符號每人一套,實物若干(小毛巾、彩色筆、杯子、飯碗、鉛筆等)錢幣卡若干(1元—6元)、6以內數(shù)加減法算式卡一套。

1、出手勢表示、請幼兒說出算式。

2、看卡讀算式、等出得數(shù)。

二、學習新課。

一、動手操作(穿燒烤)。

要求:請幼兒用牙簽穿出6片為一串的燒烤,而且要用紅綠兩種顏色的圓形來表示。

1、提問:你們穿了幾串燒烤?每串都是6片嗎?是不是每串都用紅綠兩種顏色來表示?

2、請幼兒互相交流、討論,說說能穿幾串燒烤。

3、分組檢查,及時幫助沒穿對的幼兒。

4、老師動手穿一穿,然后小結:以兩種顏色表示、6片為一串的燒烤,共能穿5串。

二、動手操作(看燒烤串擺算式)。

1、請幼兒根據(jù)自己手上的燒烤串,用數(shù)卡擺出算式。

2、請個別幼兒說一說自己擺出的算式,并說說自己的想法。

3、幼兒互相討論,交流探討,聽聽別人的想法。

4、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合作:小朋友說,老師把算式板書在黑板上。

5、小結:這些算式都是小朋友探討出來的,兩個數(shù)相加都等于6,減法都是用6來減,所以今天小朋友探討出的算式叫6的加減法。

三、結束活動。

老師和幼兒一起小結本次活動的情況,對積極、自主的幼兒進行表揚,鼓勵不夠大膽表現(xiàn)的幼兒。結束本次數(shù)學活動。

四、延伸活動。

在益智區(qū)投放一些實物(標價為:鉛筆1元、小毛巾2元、彩色筆3元、杯子4元、飯碗5元)的小商品,請兩幼兒扮演售貨員,其他幼兒為顧客進行買賣交易。如:一個小朋友要買鉛筆和飯碗,售貨員就要收取他6元錢,1+5=6。

在教學活動設計上,本著突出《綱要》精神:要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各方面的發(fā)展,凸現(xiàn)自主、自信的主體精神。本次活動主要從生活性,趣味性,過程性,科學性,開放性引導幼兒通過動手操作來探索出6的加減法,在操作活動過程中,使幼兒體驗并感知了加減法的意義,經歷把兩部分和在一起抽象為加法運算的過程,初步體會生活中有許多問題要用加法,減法來解決。

從中掌握了:什么時候用加法,什么時候用減法,會根據(jù)直觀物體列出6的加法,減法算式,口述應用題,從而培養(yǎng)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及觀察和運用數(shù)學語言的能力。幼兒在老師精心創(chuàng)設的操作游戲中,培養(yǎng)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合作意識,激發(fā)了幼兒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對數(shù)學的求知欲望。

著中注意了以下幾點問題:把握課程目標;教學活動過程中注重師幼交流的過程;關注每個幼兒的發(fā)展;個性化的鼓勵性語言;盡量創(chuàng)造性的組織教學。力求體現(xiàn)以下特點:倡導民主,平等的師幼關系;呈現(xiàn)兒童學習數(shù)學:在玩中學數(shù)學;重視與生活的聯(lián)系。

幼小銜接數(shù)學以內的加減法教案篇九

1.通過觀察了解及動手實驗,探索了解水的表面張力。

2.在操作活動中學習相互合作和分享、體驗探索的樂趣。

3.喜歡探究活動,萌發(fā)好奇、好問、思考的情感及態(tài)度。

杯子、滴管、硬幣、水、回形針、抹布等。

1.謎語導入。

幼兒猜謎語:看看沒顏色,聞聞沒氣味,嘗嘗沒味道,是透明的液體。(水)。

2.實驗活動。

(1)師:小朋友,我要用回形針和水做一個游戲,你們看看會發(fā)生什么。

(2)教師出示回形針,直接將回形針放在水面,回形針沉下去;

(3)將回形針托在紙上,放在水面,紙沉下去,回形針浮在水上。

(5)幼兒自由談論。

小結:水很神奇,它的表面能承受輕微的壓力,這就是表面張力。

2.硬幣放入水杯實驗,幫助幼兒理解水的表面張力。

(1)教師實驗。幼兒觀察。

(2)實驗工具有:十的硬幣,一個杯子。

實驗開始:老師把一枚硬幣往手里一捏,輕輕地投進水里,硬幣一個“360空翻”然后落地,水沒有溢出來。于是老師接著投下第二枚、第三枚……等到最后一枚的時候。

(3)師:“為什么水還沒有溢出來?”

(4)幼兒猜想。

小結:在水沒有流下來前,水面是鼓鼓的、向上的弧形,搖搖晃晃的.,往盛滿水的杯子加入硬幣,水面會慢慢的高而水不會流出來,因為水的表面張力就像人的皮膚一樣,讓水不會流出來。

3.探索硬幣盛水。

(1)出示硬幣,讓幼兒猜測,這個硬幣能盛水嗎?為什么?

(2)教師提出要求,幼兒進行硬幣盛水實驗:教師進行指導,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硬幣上水的現(xiàn)象。(水面成了什么形狀、里面的字有什么變化)。

(3)師:你們是怎么做實驗的,發(fā)現(xiàn)了什么神奇的現(xiàn)象?

小結:硬幣上可以裝很多的水,在水沒有流下來前,水面也是鼓鼓的,向上弧形,搖搖晃晃的,還能把里面的字放大。

生活中有些小動物就是利用了水的張力,頁可以在水面上行走,請找出這些小動物都有誰。

幼小銜接數(shù)學以內的加減法教案篇十

2.讓孩子能掌算數(shù)的基本能力。

師;喔噢,小朋友真聰明,想不想跟我進羊村看看啊?幼;想。

幼;哈嘍嘍嘍嘍(圖片翻開給他們看)。

師;好了,小寶貝們看看圖片上面有什么啊?幼;房子。

師;寶貝們知道這些都是誰的房子嗎幼;不知道。

師;它們分別是喜洋洋,懶洋洋,美羊羊的家,它們家是不是都挨在一起的啊?幼;是。

師;那我們來看看數(shù)字和數(shù)字之間是不是挨在一起的吧!(出示卡片123)小朋友們來看看1的鄰居是誰啊?(舉手回答老師哦)(答對了就給一個神秘禮物)。

幼;二。

師;這么難的都沒有難到你們,哼,鄧老師太不甘心啦,老師這次要考你們一個難的。

師;看來小朋友們都學會了。

幼小銜接數(shù)學以內的加減法教案篇十一

1、通過生活情景教學感受社會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2、培養(yǎng)學生數(shù)感,并提高學生的心酸能力,

3、通過計算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及逆向思維。

靈活解題的能力。

口算卡片,

一、基礎練習。

1、口算1。

20+6080+1020+50。

70—2060—3090—60。

2、連加連減口算。

3+2+41+3+47+2+10。

10—5—26—2—315—5—2。

指明學生說出計算過程。

今天我們就來試著解答這樣的題目。

二、自主探索。

1、課件出示第五題,小猴分花生圖。

要求:(1)看圖說出圖意,要求還剩多少個花生怎么計算?

(2)列出算式并獨立解答。

(3)指名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2、基礎練習。出示第四題基礎練習。

要求:(1)獨立計算,全班訂正。

(2)比較上下兩題,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小組討論,整十數(shù)的連加連減怎么計算?

(4)師總結算法:整十數(shù)的連加連減和10以內的連加連減一樣,只是要加在在十位上。

3、情景模擬,出示第6題。

師模仿售貨員一個學生上來模仿買東西的人,先示范給其他學生看,后要求學生分組模擬。

要求:(1)說清楚自己要買的東西,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2)根據(jù)自己的要求買東西并算出要用去多少錢,付出錢后還要找回多少?

(3)口頭列式,并回答。

(4)全班反饋,說一說,你想怎么買,是怎么計算的?

三、鞏固練習。

課件出示第7題,

要求:獨立解答。

回家?guī)蛬寢屗闼崴裉熨I菜用了多少錢,并說出一些整十數(shù)連加連減的算式,你是怎么計算的。比一比誰是細心的孩子。

幼小銜接數(shù)學以內的加減法教案篇十二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98頁例5和做一做,練習二十第6-12題。

1使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進行加、減法估算,培養(yǎng)估算意識。

2讓學生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實際問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策略。

培養(yǎng)學生合理估算策略的意識和能力。

598312405819。

400+500300+400600+200100+800。

1.讓學生觀察第98頁學生收集礦泉水瓶情況表,發(fā)現(xiàn)小精靈明明提出的問題:第三,四周大約收集了多少個?”

2.讓學生討論小精靈提問題的意思從而引出估算。

3.誰能解決小精靈的問題?學生自主探索解答方法,然后再進行交流。

4.學生匯報討論結果。

5.通過對各種估算的對比,學會合理估算。

6根據(jù)第98頁圖表,你還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7.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提出不同的問題進行解答。

1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二十第6題。

2同桌同學討論完成練習二十第7、8兩題。

3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二十第12題后,教師引導學生對估算結果進行分析,預測第二天進貨情況。

練習二十10、11。

幼小銜接數(shù)學以內的加減法教案篇十三

1、建立湊十法中“十”的模型。感受湊十法的優(yōu)越性,知道如何湊十。

2、經歷知識轉化的過程,感受學習數(shù)學的方法。

3、體會數(shù)學學習中的轉化思想。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5、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教學重點。

掌握湊十法。

教學難點。

理解湊十法的思維過程,能完整敘述思維過程。

小猴子圖片、桃子圖片、2行5列的大表格一張。

為感受湊十法的優(yōu)越性奠定基礎。

1、師出示課件卡片: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了10加幾的加法,有一只聰明的小猴子想考考大家(課件出示小猴子),有沒有信心?請看大屏幕:10+1=()10+7=()10+3=()10+8=()10+5=()10+6=()10+2=()10+4=()10+9=()。

2、小結:10加幾等于十幾。

讓孩子們在頭腦中將盒子建成10的模型。

1、先來仔細觀察一下:一共有幾個格子?

2、如果每格裝一個菠蘿,一共可以裝多少個?

3、出示9個菠蘿圖:現(xiàn)在有幾個菠蘿?怎么知道的?

4、出示8個、7個菠蘿圖,提問同上,感受8加2和7加3的模型。

5、出示10個菠蘿圖,問答后小結:裝滿就正好是10個。

體會湊十的優(yōu)越性,初步感受湊十需要從一個數(shù)里分出一部分和另一個數(shù)組成10。

1、小猴的桃子,9+3。引出湊十法,從多樣化中初步感受湊十法的優(yōu)越性。

(1)出示10個格子的盒子裝有9個桃子,盒子外面有3個。師背景敘述:愛勞動的小猴幫媽媽摘桃子,昨天摘了一些放到盒子里,看一看是幾個?(9個)今天又摘了幾個?(3個)。

(2)根據(jù)這兩個數(shù)學信息能解決什么問題(提一個數(shù)學問題)?(兩天一共摘了多少個桃子)。

(3)你知道嗎?怎么知道的?可能出現(xiàn)點數(shù)、接著數(shù)和湊十法,對于前兩種請學生上黑板演示一遍即可,湊十法做重點分析。教師對湊十法的引導語:從外面拿一個放進去裝滿正好是10個(板書10),10加剩下的2等于12。啟發(fā)其它孩子理解,提問:聽明白他的想法了嗎?誰來再說說?/一樣想法的請舉手,再來說說。引導其它孩子評價,教師定性評價語:不僅快,而且一眼就看出一共是12個。

(4)教師在課件上圈出盒子,小結:將盒子裝滿湊齊10個,加上盒子外面剩的2,一眼就看出是12,又快又簡便。這真是一個有魔力的`盒子,只要你將它喂飽(裝滿)它就告訴你答案。結語:湊十是一種簡便快捷的計算方法。

教師小結:脫離實物進行湊十。

1、說圖意、提問、列式。

2、說計算過程。提問:怎么湊十?

“湊十法”是一種簡捷的計算方法,本節(jié)課的教學并不要求學生必須用“湊十法”進行計算,但是學生應該會“湊十”的計算方法,初步掌握“湊十”的計算方法,做一做時再通過圈一圈、看圖計算和算一算,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湊十”的過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做數(shù)學。

幼小銜接數(shù)學以內的加減法教案篇十四

數(shù)學是思維的體操。在數(shù)學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思維品質、肯動腦、愿挑戰(zhàn)、激發(fā)幼兒喜歡探究數(shù)學的興趣,正是我園積極探索的內容。有趣的重疊現(xiàn)象就存在于我們周圍的生活,我們將其轉換為具有教育價值的教學內容,讓幼兒在操作探究重疊現(xiàn)象中獲得空間目測、空間組合、判斷思維、仔細觀察等能力的發(fā)展。

1、在操作中感知兩個透明的圖形完全重疊時會變成一個個新圖案,并獲得遮擋現(xiàn)象的經驗。

2、在操作中培養(yǎng)幼兒的空間目測、空間方位、想象組合、分析判斷、仔細觀察等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1、每位幼兒一份操作學具,一支鉛筆,兩份操作卡。

2、教具:透明的圖形四份,教具紙4大張。

一、魔術游戲導入,初感重疊現(xiàn)象。

1、師引入:今天老師帶來了兩張透明的圖形,上面有什么?

幼兒:這一張上有一個紅色梯形,那一張上有兩個紅色圓形……。

2、師變魔術:現(xiàn)在我要變個神奇的魔術給大家看,請小朋友仔細看哦!

(師邊變魔術邊說:"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了……"。師將兩個透明的圖形完全重疊變成了一輛紅色小汽車。)。

師:咦!變成了什么?(小汽車)猜猜是怎么變出來的?

幼兒:你是將兩個圖形合在一起的……。

師:你們太有才了,一下子就將我的魔術看破了。對,象這樣邊對邊,角對角地合在一起,就叫完全重疊。這兩張圖形完全重疊后變出了一輛小汽車。真是太有趣了!

評析:運用變魔術的形式導入,不僅創(chuàng)設了一個有趣的游戲情境,激起幼兒探索重疊現(xiàn)象的欲望,而且讓幼兒在游戲中理解了完全重疊的現(xiàn)象。孩子們在"哇!變出一輛小汽車了"的驚呼中,學習的興趣被點燃了。

二、獨立操作材料,感知重疊后的變化。

1、猜測和實驗重疊現(xiàn)象。

(1)幼兒猜測。

評析:在幼兒獨立稍作自測后,師再請幼兒回答,并注意詢問幼兒的不同想法,這樣司以給幼兒思考的空間。

師:看來,小朋友的看法不一樣,那么怎樣才能知道哪個小朋友的想法是正確的?

幼兒:我們可以來做實驗、可以象剛才那樣變魔術……。

師:這個主意不錯。你們那兒也有兩個這樣的圖形,請小朋友從碟子里拿出來實驗一下。

(2)幼兒實驗。

(3)幼兒交流。

師:這兩張透明的圖形完全重疊之后究竟變出了哪個圖案?

幼兒:最后一個……(師請一幼兒給正確的答案做上標記。)。

評析: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目的是讓幼兒初步學會空間目測和空間組合的方法,而這個方法的獲得是讓幼兒先猜測,而后讓幼兒通過自己獨立的操作實驗和反思實現(xiàn)的。同時教師要有機引導導幼兒明白,在意見不統(tǒng)一的情況下,我們唯有做實驗、用實驗來驗證出真正的結果,這才是做科學的真諦和精神。

2、目測和想象重疊現(xiàn)象。

(1)師幼共同目測。

師:剛才我們通過實驗找到了準確的答案,現(xiàn)在我們要提高難度:我們不做實驗,只能用眼睛看,腦子想,請你仔細看一看,想一想,如果這兩張透明的圖形(圖3)完全重疊,會變成后面的(圖4)什么圖案?(注意提醒幼兒靜心思考、獨立思考、有自己的見解。)。

幼兒:第三個,第二個……。

師:現(xiàn)在的答案有三種,讓我們來仔細地觀察一下。先看第二個,不同意的小朋友請說出你反對的理由!(先引導幼兒觀察不對的圖案,同時在觀察中引導幼兒學會運用排除法以及目測觀察的方法:觀察圖案的位置。)。

(2)幼兒獨立操作。

師:小朋友很聰明,通過觀察圖案的位置就能找出準確的答案。你們自己想不想獨立試一試?(想)每位小朋友那兒都有一份操作卡(圖5),請你用剛才的方法,仔細地看一看,如果前面兩張透明的圖形完全重疊,會變成后面的什么圖案,找出來后做上一個標記。做前面三道題就可以了,第四道題有點難,有小朋友想挑戰(zhàn)一下就試一試。開始吧?。ㄔ诓僮髦?,教師注意提醒幼兒獨立思考、學會自查。)。

(3)幼兒相互交流。

師:讓我們來相互交流一下!請觀看大圖片!說一說這兩張圖形完全重疊后變成后面的'哪一個圖案?(在交流過程中,對于有不同想法的操作題,教師要引導幼兒講述理由;并注意用排除法推理判斷。尤其是要注意引導幼兒交流第三道題、第四道題中的圖案遮擋現(xiàn)象。)。

(4)幼兒檢查糾錯。

師:孩子們!你們都做對了嗎?如果有做錯的,請再去仔細想一想,將正確的找出來。其實生活中這樣重疊和遮擋的現(xiàn)象很多,只要我們用小眼睛仔細去找一找,一定會有很多發(fā)現(xiàn)。

三、變換重疊的方法,感知多變的重疊現(xiàn)象。

1、師:老師還帶來一個更難的問題,想不想再來挑戰(zhàn)一下!

剛才這兩張圖形完全重疊后變出了一種圖案,那我們還可以怎樣重疊變出什么新圖案?請小朋友去試一試吧!比比誰發(fā)現(xiàn)的最多!請將你變出的圖案在這張紙上(圖6)找出來。

2、幼兒操作。

3、相互交流。

師:孩子們!你們發(fā)現(xiàn)這兩張圖形完全重疊后能變出多少種圖案?(先請幼兒說,然后請幼兒演示個別圖案的重疊方法。)。

師:看來不斷地旋轉這兩張透明的圖形,讓它們完全重疊后會變成不同的新圖案。還沒發(fā)現(xiàn)這么多圖案的小朋友再去試一試。

評析:在幼兒獲得了兩張透明圖形完全水平重疊后會產生一種新圖案的經驗后,教師設計本環(huán)節(jié)的操作,使幼兒的經驗在探索中得到了提升。在孩子們"太神奇了……"的驚嘆聲中我們的活動得到了延伸。

幼小銜接數(shù)學以內的加減法教案篇十五

1、根據(jù)圖形的不同特征進行分類。

2、用數(shù)字與標記記錄分類的結果。

3、引發(fā)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5、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幼兒用書附不干膠(一)黑板畫紅色圓形和黃色方形,四盆花教學ppt4頁蠟筆36支。

1.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撕枚嘈』锇?,其中有兩個有顏色的寶寶,你們找到它了么?(紅圓圓,黃方方)。

3.一起數(shù)一下紅圓圓和黃方方有幾個兄弟姐妹(8)。

4.它們有兩個房子,一個紅色的,一個黃色的,你們覺得這8個小伙伴應該怎樣住呢?

(都住在紅色的房子里)。

(紅色小朋友住紅房子,黃色小朋友住黃房子)。

5.噢,那我們看一下8位小朋友是不是這樣選擇房子的`呢?

(ppt播放紅色圖形寶寶回家,回紅房子)。

6.它們找到自己的家了么?

7.那剩下的黃色圖形寶寶是不是也能找到自己的家呢?(ppt播放)。

8.剩下的黃寶寶也回到了自己的黃色房子里,咦,家住在紅色房子里的寶寶有幾個?(4個)家住在黃房子里的有幾個寶寶?(4個)所以4+4=?(8)所有的小朋友都找到家了么?(找到了)。

9.圖形寶寶回家睡了個美美的覺,它們現(xiàn)在想去自己的好朋友家里玩耍,它們的好朋友有兩個房子,一個大一點,一個小一點。

10.哎呀,這可怎么辦呢?這么多的寶寶該去哪個房子玩呢?小朋友幫他們出出主意吧。|(一起去小房子)。

11.哇,房子這么小,大哥哥大姐姐好像連門都進不去呢?。ㄒ黄鹑ゴ蠓孔樱?。

12.一起去大房子,8個兄弟姐妹擠在一個房間里,小弟弟說:“我的屁股都被擠在外面了呢(小的去小房間,大的去大房間)。

13.咦,這個主意聽起來不錯哦,我們一起看一下弟弟妹妹是不是去了小的房間呢?(ppt展示小圖形去小房間)。

14.還剩下三個大哥哥大姐姐,它們舒舒服服地進了個大房間(ppt展示)。

展示數(shù)字5.3.5個小朋友住在了小房間,3個大姐姐大哥哥住進了大房間,你們和他們都找對了房間。

16.打開課本,指導完成課本上的圖形分類(做一道題發(fā)放一次幼兒用貼)。

17.指導完成第3頁數(shù)糖果,并指導幼兒說出哪個動物分到的糖果比別人的少(小豬)它有幾顆?(4顆)小兔和小狗分到幾顆?(1顆)。

18.在黑板上講解給花瓶涂色,四個花瓶,分別裝有5朵、6朵、5朵、4朵小花(幼兒數(shù)數(shù)后的到的結果)。

19.師示范把有5朵小花的花瓶里面的小花涂上顏色(師發(fā)蠟筆)。

20.幼兒自己完成幼兒用書給花瓶涂色。

21.作業(yè)安排:數(shù)學練習冊第3頁。

22.結束教學。

幼小銜接數(shù)學以內的加減法教案篇十六

教學內容:課本65—66頁內容。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會計算連續(xù)進位、退位的三位數(shù)的加減法。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連續(xù)進位、退位的三位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培養(yǎng)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源于生活,體驗解決數(shù)學問題成功的喜悅,增強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重點:掌握三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連續(xù)退位的加減法的筆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理解連續(xù)進位與退位的算理。教學準備:課件、計數(shù)器等。

教學過程:

1、一共有多少棵白菜?在小組內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算法。讓學生分別說一說,當出現(xiàn)豎式計算時,要板書豎式:讓學生對照豎式再說一說算理及算法。

3、小結:計算加法時,要注意什么?引導學生說一說在計算加法時要的問題。

4、還有多少棵茄子沒檢查?你自己能解決嗎?自己試一試。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哪個小組愿意把小組的'想法說給同學們聽:說到豎式時板書。說算法:個位減起,5減6不夠減,從十位退1,15減6等于9,十位2減7不夠減,從百位退1,12減7等于5,百位3減2等于1,所以,435減276等于159。

5、已檢查的茄子比已檢查的白菜多多少棵?用你喜歡的方法去做。全班交流自己的豎式算法。

6、小結:計算減法時,要注意什么?

引導學生歸納,從連續(xù)退位、細心計算兩方面進行交流。四、鞏固練習。列豎式計算:

192+58=432—153=646+354=542—169=學生獨立完成后,重點讓學生說說自己豎式計算的算法。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內容:書67—68頁內容。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會計算連續(xù)進位、退位的三位數(shù)的加減法。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連續(xù)進位、退位的三位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培養(yǎng)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三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連續(xù)退位的加減法的筆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理解連續(xù)進位與退位的算理。教學準備:課件、計數(shù)器等。

昨天我們學習了計算三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退位加減法的筆算方法。我們來復習一下。出示:

592+109=615—457=讓學生同位互相說一說計算方法。而后指名起來說算法。

1、第3題:計算并驗算。

2、第4題:(1)說題意,你做這道題時是怎么想的?(2)獨立完成,全班匯報。

3、第5題。

(1)先說一說題中告訴我們的數(shù)學信息和要求的問題,然后再解決。(2)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引導學生小組內合作完成。

4、第6題:找規(guī)則,填一填。

5、第7題:數(shù)學游戲。

6、第8題:誰摘的松果?連一連。

讓學生獨立去完成,匯報時說一說自己是怎么做的。

7、第9題:

要先讓學生說一說“從入口到珍禽館”共有幾條路?分別是哪幾條?

8、第10題:

做題時先讓學生找出圖中的數(shù)學信息,然后再根據(jù)信息解決問題,并提出問題。

通過學習,你覺得對你有什么幫助呢?

【本文地址:http://www.mlvmservice.com/zuowen/16379166.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