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鳥作文400字(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3-15 14:37:47
捉鳥作文400字(7篇)
時間:2023-03-15 14:37:47     小編:zdfb

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捉鳥作文400字篇一

去年放寒假的時候,我回到了老家。鄉(xiāng)下特別寒冷,連續(xù)下了好幾天的雪,地面上覆蓋著厚厚的一層。雪停了,我在院子里玩,突然聽見一陣奇特的聲音,循聲望去,原來是麻雀們在樹上嘰嘰喳喳地唱著歡快的歌,看著眼前的情景,我的腦海中閃過一個主意,心想:“讀過《故鄉(xiāng)》里寫閏土會捉鳥,今天我也來嘗試一把”。

我很快清理干凈院中的雪,到房間找來酒和稻谷,把酒倒入一個裝滿谷物的容器中,然后把它拿出去擺放在院子里,等待麻雀們“上鉤”品嘗我精心為它們準備的美食。由于第一次捉麻雀,我特別激動,一蹦三尺高,趕忙躲到房間里,透過窗戶往外看,仔細觀察麻雀的一舉一動!我屏息凝視,小聲祈禱,好像這么做了,麻雀們就真的會如我所愿。

因為大雪覆蓋,幾天沒覓到食的麻雀們餓極了,一看見稻谷就撒了歡地跳了起來。饑腸轆轆的小家伙們,實在無法抵制住美食的誘惑,不一會兒就從樹上飛到地面上,嘴里發(fā)出咕嚕咕嚕的聲音,小爪子輕輕地向前挪步??蓜e小瞧這些小家伙,它們的警惕性還真高呢,只見它們邊挪動腳步邊環(huán)視四周,小心翼翼地靠近稻谷,看沒有動靜,嗖的一聲,紛紛飛進容器里,開始津津有味地享受起美餐,一邊啄食浸泡在酒里的稻谷一邊抬頭四處觀望。想像一下,看到小鳥中招了,當時我是多么的興奮!

享受完美餐,麻雀們似乎十分滿足,想飛上枝頭高歌一曲,但是沒過一會兒它們就開始腳步漂移,像個醉漢跌跌撞撞,撲騰撲騰翅膀,還沒飛起來又跌回到地面上,只有少數(shù)幾只麻雀兒支撐著飛了起來。

我滿心喜悅,沖出房間,把它們一只一只地拾起來,小心地放進了籃子里。

可我忘了把它們裝在網(wǎng)子里,小家伙們一覺醒來,精力充沛,嗖地一下全都飛上了藍天,地上只留下空空的籃子。

這件事永遠留在了我的腦海里,它是我童年難忘的趣事。

捉鳥作文400字篇二

冬天的早晨大雪紛飛。大雪給大地披上了白色大衣,樹上,屋頂上,路上都是白色,像白色世界。

我閑來無事,于是我靈光乍現(xiàn),想起了魯迅先生小時候在他的百草園里捉鳥的情景。我也在家里準備了,一根小棒,一條細線,一些細米和一個竹篩。拿起這些工具,我興高采烈的來到了龍井公園捉鳥,我先找了一個沒人的好地方,再用一根小棒把竹篩支撐起來,下面撒一些細米,棒上系著一條細線。

我拉著細線藏在一棵大樹的后面,耐心的等待,我等呀,等呀,等了大半天,終于看見小鳥的影兒了。鳥看見竹篩下的細米后,就飛到竹篩下正準備吃米。我心一急,一子就拉了細線,小鳥被驚動了就飛走了。我不灰心,重新把那些工具準備一下。我又開始耐心的等待著,等呀等,我等的就要睡著了。

呀!小鳥又來了,我的心一急,一拉細線,小鳥又從我的眼皮底下溜走了。

天漸漸的暗了下來,我收起工具準備回家了。

雖然今天我沒有捉到鳥,但是我是在這里留下了我快樂的一幕。下會我還要到這里捉鳥玩。

捉鳥作文400字篇三

童年,是每個人生命中最美好、最難忘的時光,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就像一棵大樹,樹上的每一片綠葉都是一個七彩的夢,都是一段難忘的回憶,雖然那時的事現(xiàn)在想起來覺得好笑,但是寫滿了童真。我也有這樣的回憶。

那一次,媽媽帶我去農(nóng)村玩。結果突然下起了大雨。雨后,我跑出屋子去玩水。忽然,我覺得前面有什么小東西在動,一抬頭,原來是一只小鳥,它正在離我不遠的泥地上覓食。哇!好可愛的小鳥!我心想。它的羽毛是褐色的,小眼睛滴溜滴溜地轉,細細的小爪子抓著泥土,小巧玲瓏的身子跳來跳去。

我目不轉睛地盯著那只來跳去的小鳥,凡中忽然有了一個想法:可以把它捉來帶回家?。√昧?,我差點興奮得跳了起來。介是為了不驚動小鳥,我踮起腳尖,悄悄地抽小鳥走去。

眼看著就要到了??墒恰疤煊胁粶y風云”,我只顧盯著小鳥,結果沒注意到腳下有一個小水塘坑,腳一滑,“撲通”一聲,我跌在小水坑里,摔了個嘴啃泥!,小鳥也被我嚇著撲了幾下翅膀飛走了……

媽媽在屋里聽到聲音,趕緊跑出來,看到滿身是泥的我,關心地問:“你怎么啦!”我一句話也沒說,只是指了指小坑,臉上依然掛著傻傻的笑……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我已上五年級了,童年即將逝去,但我忘不掉那棵樹,忘不掉那些夢,忘不掉那些美好的回憶。

捉鳥作文400字篇四

今天早上,我來到梅云超家邊的大樹旁時,發(fā)現(xiàn)一只小鳥好像是剛學飛的。

我來到它身邊,捉住它說:“你運氣不好!”我一看,啊,原來是它的腳不能走。我心疼它,把它帶到家里去。我一回到家就給它做了一個窩,把它放進去。它一進去就嘰嘰喳喳地叫起來,好像是在叫它的同伴。我就把它放到我家的房頂。

不一會兒,就飛來了一大群鳥,它們嘴里叼著蟲子。我想應該是這只小鳥的同伴。我想:如果我把它拿到房里去,它就會叫個不停;如果不把它拿回到家里,到了晚上它就會被凍死。

我正在左右為難的時候,我弟弟來了。他說:“哥哥,你在想什么?”我當時正全神貫注地想著,被他嚇了一跳。我怕弟弟把我的鳥捉走,就撒謊說:“沒……沒什么?!?/p>

可弟弟一走,我又想了起來,如果下午我把它拿回來,到了晚上它叫起來怎么辦。如果被爸爸聽到了的話,這只鳥就會被爸爸給殺死。我很為難,我真的希望到了晚上爸爸不回來,那我的小鳥就可以不被凍死了。

我就這樣想著想著……

捉鳥作文400字篇五

夏天的炎熱總讓人悶得難受,去廚房尋一些涼爽的飲品,聊解燥熱。

一個黑影伴著“撲撲”的聲音從眼前掠過。原來是只小鳥在廚房四處打轉,不時朝玻璃窗“得”地一撞。

看樣子,它是從大門飛進廚房儲物間找吃的,見我進來,忙“撲撲”飛出來,又不知怎么好,只能亂飛亂撞,求個出路。瞧它那驚恐的樣:小翅膀撲棱個不停,眼睛又鼓又圓的。

我正要開窗,好讓它從這悶熱的陌生屋子里出去。但我停下了手,望向角落的那個漂亮的鳥籠。這個籠子是原來養(yǎng)鳥時用的,后來鳥飛走了,這籠子也就孤零零地丟這里了。這鳥兒頂可愛的樣兒,干脆把它抓來,關籠里養(yǎng)著。

我把剛推開了縫的窗戶“砰”地關緊了,望鳥兒就抓。小鳥恐慌得叫了兩聲,翅膀不停地撲,發(fā)著斗爭地哀嚎向空中去了。

我頓了頓,腦子里閃過豐子愷先生說的“護生”,閃過葉圣陶先生在文章里講的勸孩子放小蜆回家的事。

正在思索,大門一下子給敞開了——奶奶推開了門。鳥兒一見了,忙不迭地撲著翅膀飛了出來。我亦忙著追出去。

外面鳥語花香的,撲著翅膀的鳥兒很快飛遠了,變成了一個小黑點。我望著它,情不自禁地說了聲“再見”。這時候,我倒希望它飛得快些。

捉鳥作文400字篇六

“啾——啾”,每當我聽到小鳥在枝頭歡快的叫時,就會想起我第一次捉麻雀。

童年的我喜歡小動物,碰到別人家的小狗小貓自然會看個夠??墒切⌒〉募也豢梢责B(yǎng)狗養(yǎng)貓。

五歲那年,在媽媽單位玩的我突發(fā)奇想:我要養(yǎng)鳥。我飛快地跑到媽媽的辦公室,不用說,我被拒絕了,因為太貴了。我大聲說:“咱們?nèi)プ?!”我看了看打開的窗戶,嘿!一只小麻雀飛到了窗臺上,正在享受日光浴呢!它有一身灰棕色的羽毛,圓溜溜的小眼睛,灰嘴巴。我一臉壞笑地走向它,媽媽也掏出自制的捕蟲網(wǎng),但掏捕蟲網(wǎng)時發(fā)出細微的“沙沙”聲,鳥兒警覺地一回頭,撲扇一下翅膀飛了。

我第一次捕鳥失敗,我不甘心,又來一次。這次我在媽媽的指導下做了個機關:用一個籃子,下面支了一根“丫”字形的小木棍,上面還拴著一根五六米長的毛線繩。媽媽拿來我吃剩下的面包,在籃子下面撒了一些面包屑,然后抓著繩子的另一頭,站在遠處。哈哈!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等吧。

過了好長時間,還沒有鳥兒上鉤,我有點不耐煩了,想催媽媽走。可“媽媽”兩字剛一出口,媽媽便把食指放到嘴上,示意我不要出聲。呀!還真有鳥兒上鉤,我輕輕一拉繩子,“啪”得手!

這件事過去很多年了,但仍記憶猶新。生命中第一次愈多,人生愈多姿多彩。

捉鳥作文400字篇七

八月的一天,我和哥哥正在前院玩,忽然后院傳來了洪亮的叫喊聲:“逮住啦,逮住啦,太好啦!”我們急忙跑過去,一看才知道,原來是鄰居王叔叔家的孩子小寶和兩個哥哥逮住了一只小鳥。我便央求對哥哥說:“幫我逮一只鳥吧?!备绺缗闹馗f:“逮小鳥嘛,包在我身上,沒問題?!?/p>

我們回到家,哥哥抓了一把米,讓我拿幾張舊報紙和一根筷子。我心想:哼,這么一點東西你能逮住小鳥嗎?

我們來到后院,哥哥找了一塊合適的地方,然后布置好陷阱。“快來,躺到地上去!”“干嗎,裝死呀?”“什么裝死!”哥哥回答道。但為了逮鳥我也只好這樣了。

等了好久,也不見一只鳥,忽然頭頂飛來了一只鳥兒,我一動也不動,這鳥兒轉來轉去,但就是不落下來,突然好像掉下了什么東西,這東西落在報紙上了,幸好沒落到我的臉上,哥哥卻在一旁笑了起來,我生氣極了。這樣吧,咱們來個新招,哥哥又想出了一個主意。

我們用筷子支撐著小桶,然后從外到里撒上小米。陷阱布置好了,我高興地差點叫起來,只是等著鳥兒“上鉤”。

果然,那只鳥兒見地上有米,就落在地上貪婪的吃了起來。等它的全身都進入“陷阱”時,只見哥哥一拉繩子,筷子倒了。小鳥還沒來得及跑,就被我們逮住了,“太棒了,太棒了!”這不是小寶的喊聲,而是我和哥哥的歡呼聲。

【本文地址:http://www.mlvmservice.com/zuowen/1613562.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