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和運河的課程教學設計(專業(yè)22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6 10:37:08
長城和運河的課程教學設計(專業(yè)22篇)
時間:2023-11-26 10:37:08     小編:筆塵

社會人際關系是指個體與他人之間在社會關系中的相互關系。寫一份好的總結(jié)要注重組織結(jié)構(gòu),條理清晰,邏輯性強。以下是市場調(diào)研報告總結(jié)出的消費者需求和趨勢,請大家關注。

長城和運河的課程教學設計篇一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2個字只識不寫。

3.引導學生搜索長城、京杭大運河以及祖先創(chuàng)造的其他人間奇跡的資料,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感悟。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搜索長城、京杭大運河以及祖先創(chuàng)造的其他人間奇跡的資料,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感悟。

課前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引導學生搜索京杭大運河以及祖先創(chuàng)造的其他人間奇跡的資料,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感悟。學習運河片段,了解運河。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搜索長城、京杭大運河以及祖先創(chuàng)造的其他人間奇跡的資料,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感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學習運河片段。

2.出示:銀光閃閃(abcc):微波粼粼、金光閃閃。

波濤滾滾、細雨蒙蒙。

涼風習習、烈日炎炎。

逃之夭夭、氣勢洶洶。

3.指導讀詩句。

三、為什么說,京杭大運河也是人間的奇跡呢?

1.它長: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全長1747公里。

2.它連通五省市:浙江、江蘇、山東、河北、天津、北京。

連接: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出示圖)。

8.是??!我們的祖先多偉大??!

9.指導讀:

10.總結(jié):長城和運河,在中華大地上,從東到西,這好像是一撇;而京杭大運河,從北到南,就好像是一捺;這一撇,從秦漢到現(xiàn)代,又經(jīng)歷了多少蒼桑,有過多少淚水,但它凝聚了中華民族的精神,那是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而這一捺,從隨唐起始,到今天,又有過多少靈動的創(chuàng)造,有過多少憧憬和希望。我們中華民族正是這樣一個充滿著希望和創(chuàng)造的民族,充滿著頑強和不屈的民族。這一撇,一捺,不就是一個大寫的‘人“字嗎?(出示動畫:人)。

11.長城運河就是一部中華民族的歷史??!在歷史的長河中,長城和運河譜寫著不朽和動人的詩篇,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魂!

四、讀詩,指導背誦…。

五、同學們,除了長城和運河,我們國家還有那些人間奇跡呢?

1.學生交流。

2.教師簡介:故宮、天壇、兵馬俑…。

作業(yè)設計。

1.背誦課文。

2.完成補充習題。

板書設計:

運河。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

銀光閃閃?伸向天邊。

(綿長柔美)。

長城和運河的課程教學設計篇二

教學要求【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課題關鍵字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網(wǎng)址是。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了解關于長城和運河的史實,理解她們的特點,激發(fā)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熱情。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詩歌。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關于長城和運河的史實,理解她們的特點,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準備:教學掛圖或投影片。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初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了解長城,理解長城的特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一、導入激趣。

1、在我們中國,有兩大建筑工程,一個像巨龍,一個像綢帶。她們蔚為壯觀,堪稱人間奇跡。你們知道她們的名字嗎?(師板書題目:長城和運河生齊讀課題)。

2、你們了解長城和運河嗎?(學生根據(jù)課前收集的資料自由發(fā)表后教師歸納小結(jié))。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1)各自輕讀課文,畫出不理解,不認識的字詞,說說課文是以什么為主線。

(2)引出主要內(nèi)容的。

(3)會讀會寫田字格中的生字。

(4)運用解詞六法,并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連綿起伏曲折蜿蜒譜寫不朽創(chuàng)造奇跡天堂。

2、教師檢查糾正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幫助后進生自學。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駕駛 連綿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關 譜寫。

不朽 創(chuàng)造奇跡 天堂 杭州 綢帶。

(2)指名逐個讀這些詞語。

(3)指名解釋詞語。

連綿起伏:這里指長城像巨龍一樣連接不斷,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這里比喻長城像巨龍一樣彎彎曲曲地爬行,生動的說明了長城彎彎曲曲,漫長延伸的樣兒。

不朽:永不磨滅。本文指詩歌傳誦千古。

創(chuàng)造:本文指從無到有,艱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跡:奇異的景象。

天堂:這里指美麗的杭州。

(4)齊讀出示的生詞。

(5)指導書寫生字。

三、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看看詩歌的兩部分都圍繞奇跡講了哪三個方面?

2、學生自學后討論。

四。精讀課文第一部分。

1、導讀。作者為何要通過自己的駕駛著飛機航行引起奇景呢?

2、講讀。

3、比較:

一個奇異的景象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

我看見了一個奇異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運用動畫)景象的奇異表現(xiàn)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7、“創(chuàng)造”分別跟前面的哪一個短語,跟后面的哪一個詞相照應?

8、“祖先”該怎么理解?比較:

是誰創(chuàng)造了這人間奇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

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創(chuàng)造了這人間奇跡。

9、最后兩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10、指導朗讀。

(1-4行)寫奇跡的出現(xiàn)和特點的句子怎么讀?(驚喜地)。

(5,6行)寫對奇跡抒情的句子怎樣讀?(贊美地)。

(7,8行)寫奇跡的創(chuàng)造者的句子又該怎樣讀?(敬佩并自豪地)。

14將第一部分三方面內(nèi)容分組讀。生評議。

11、指名讀,生評議。

12、齊讀。

五、作業(yè)。

1、用鋼筆描紅。

注意坐姿四訣和握筆姿勢。

2、觀察文中長城的插圖,用下面的詞語寫一段話。

巨龍 連綿起伏 奇跡 曲折 蜿蜒。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繼續(xù)學習課文,了解運河的特點,激發(fā)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熱情。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習導入。

1、寫生字詞。

2、名有感情地朗讀第一部分。

3、個詞表達了作者對長城的贊嘆?(不朽)。

二。精讀第二部分。

1、讀。

聽錄音并跟著默讀第二部分,然后畫出作者感嘆的句子。

(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

2、讀。

(1)觀察書中插圖,填空并回答問題。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銀光閃閃,伸向天邊。”這句話是把比成它們之間存在之處,你能說說嗎?(相似之處在于:扁,柔,有光澤等)。

(2)比較。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

像綢帶飄落到大地。

像綢帶飄向大地。

(3)你從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這。

(4)句話讀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結(jié)構(gòu)上起什么作用?(過渡)。

“動人”一詞可否換成“不朽”?

3、導朗讀。

4、部分結(jié)構(gòu)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學們自己先讀一讀,聯(lián)系奇跡的歷史和特點,想一想:朗讀時的語氣是否也和朗讀第一部分的語氣一致?同學們不妨自己試著讀一讀。

5、說說兩大部分讀法的區(qū)別。

6、可分兩大部分互讀,互相糾正讀得不妥的地方。

7、讀,其他同學閉眼體會,聽后糾正。

8、兩部分相同的前兩句,男生讀兩部分關于描寫特點的兩句,女生讀兩部分關于抒情的兩句,齊讀歌頌古代勞動人民的兩句。

三。總結(jié)全文。

1、過今天的學習,你讀懂了什么?我們祖國的美僅僅在于兩大奇跡嗎?

2、章僅贊美了祖國嗎?

3、總結(jié)。

四、作業(yè)。

完成課后練習3、4題。

板書:

長城——連綿起伏曲折蜿蜒。

奇跡(像巨龍)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 古代勞動人。

運河——銀光閃閃伸向天邊民的創(chuàng)造。

(像綢帶)北起首都北京 南到天堂杭州。

【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課題關鍵字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網(wǎng)址是。

長城和運河的課程教學設計篇三

1、認識本課“駕、駛、壯、譜、創(chuàng)、華、絲、首、京、堂”十個生字,積累“連綿起伏、曲折蜿蜒、譜寫”等詞語,正確書寫“壯、創(chuàng)、華、京、堂”五個生字。

2、正確朗讀課文,掌握詩歌的節(jié)奏。能帶著自豪的情感朗讀詩歌,并能背誦。

3、能根據(jù)提示填空。

4、了解萬里長城和京杭大運河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征,知道它們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1、按詩歌的節(jié)奏,帶著自豪的感情朗讀詩歌。

2、了解課文內(nèi)容,找出描寫長城和運河特點的相關詞語。

1、教師方面的準備:錄音機、課文錄音磁帶、生字卡片、長城和運河的圖片、錄象資料。

2、學生方面的準備:收集有關介紹我國古代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資料。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觀看長城圖、運河圖,認識長城和運河。

(1)說出畫面上所畫的地方。

(2)板書:長城運河。

(3)運河:運河就是人工開鑿的河道。

二、初步感知,讀通課文。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自學情況。

出示句子:

我駕駛著飛機航行在祖國的藍天,一幅壯麗的景象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

(1)學習生字:駕駛、壯。

(2)讀句子。

三、學習課文,了解內(nèi)容,指導朗讀。

1、讀課文,說說:詩中寫到的長城和運河是怎樣的?并完成課文填空。

2、指導朗讀第一節(jié)。

(1)觀看介紹長城的錄像片。

(2)聽錄音,展開想象,模仿讀。(看圖,做動作理解:連綿起伏和曲折蜿蜒的意思)。

(3)學習生字:譜、創(chuàng)、華。

(4)自由練讀。

(5)指名或分組賽讀。

3、展開想象,自主學習,朗讀第二節(jié)。

學習生字:絲、首、京、堂。

四、總結(jié)全文,拓展延伸。

1、配樂朗讀全文。

2、總結(jié):長城和運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讓我們牢牢地記住它們。

3、指導背誦。

4、拓展練習:根據(jù)搜集的資料說說其他一些我們祖先創(chuàng)造的人間奇跡。

五、復習字詞,指導書寫。

1、認讀生字。

2、指導書寫“壯”。

3、自行練習,書寫其他生字。

板書設計:

像巨龍像絲帶。

中華民族的祖先譜寫了不朽、動人的詩篇。

長城和運河的課程教學設計篇四

2、男女分角色讀課文的第一、二部分。要求比較一、二部分有什么共同之處。交流,介紹這種方法在詩歌中叫做“反復”

過渡引入:作者是從什么地方看到這人間奇跡的呢?

學生起齊讀相關部分。你從哪兒看出?(航行在祖國的藍天)“一個”引讀——(奇異的景象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這景象很奇異,這一句該怎樣讀?指好這一句。

作者看到了什么奇異的景象呢?

學生自由讀課文,找出有關句子。

交流。出示有關長城的圖片。

引說:萬里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它是——指導說話。指好這兩句話。試背。

啟發(fā)思考:讀了這兩句話,大家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理解“萬里長城譜寫了不朽的詩”。

過渡:萬里長城是這樣的雄偉、壯麗,作者還看到了什么奇異的景象?

運河的奇異表現(xiàn)在哪兒?

引讀:運河像……及時板書:綢帶

與長城相比,你覺得運河怎么樣?(風景秀美)你從那些詞可以看出?

及時板書:銀光閃閃伸向天邊

引讀:京杭大運河北起——,南到——,幾千年來,它譜寫了……

介紹:“京杭大運河”是運河的全稱。再讀這兩句,試背,思考有沒有不理解的地方。

作者把“萬里長城”和“京杭大運河”稱作是“人間奇跡”,人間奇跡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嗎?是誰創(chuàng)造了這人間奇跡?可見中華民族的祖先——?師生對答末兩句。

指導朗讀全文。先欣賞配樂朗誦,再讓學生練習朗讀。

結(jié)合板書,回顧課文內(nèi)容,嘗試背誦。

p11第四題指導說話。

2長城和運河

長城巨龍連綿起伏曲折蜿蜒東(山海關)西(嘉峪關)

運河綢帶銀光閃閃伸向天邊北(北京)南(杭州)

長城和運河的課程教學設計篇五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了解關于長城和運河的史實,理解她們的特點,激發(fā)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熱情。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詩歌。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關于長城和運河的史實,理解她們的特點,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掛圖或投影片

兩課時

課時目標:

1、初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了解長城,理解長城的特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一、導入激趣

1、在我們中國,有兩大建筑工程,一個像巨龍,一個像綢帶。她們蔚為壯觀,堪稱人間奇跡。你們知道她們的名字嗎?(師板書題目:長城和運河生齊讀課題)

2、你們了解長城和運河嗎?(學生根據(jù)課前收集的資料自由發(fā)表后教師歸納小結(jié))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1)各自輕讀課文,畫出不理解,不認識的字詞,說說課文是以什么為主線。

(2)引出主要內(nèi)容的。

(3)會讀會寫田字格中的生字。

(4)運用解詞六法,并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連綿起伏曲折蜿蜒譜寫不朽創(chuàng)造奇跡天堂

2、教師檢查糾正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幫助后進生自學。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駕駛連綿起伏曲折蜿蜒嘉峪關譜寫

不朽創(chuàng)造奇跡天堂杭州綢帶

(2)指名逐個讀這些詞語。

(3)指名解釋詞語。

連綿起伏:這里指長城像巨龍一樣連接不斷,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這里比喻長城像巨龍一樣彎彎曲曲地爬行,生動的說明了長城彎彎曲曲,漫長延伸的樣兒。

譜寫:本文引申為編寫贊美的詩歌。

不朽:永不磨滅。本文指詩歌傳誦千古。

創(chuàng)造:本文指從無到有,艱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跡:奇異的景象。

天堂:這里指美麗的杭州。

(4)齊讀出示的生詞。

(5)指導書寫生字。

三、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看看詩歌的兩部分都圍繞奇跡講了哪三個方面?

2、學生自學后討論。

四、精讀課文第一部分

1、導讀。作者為何要通過自己的駕駛著飛機航行引起奇景呢?

2、講讀。

3、比較:

一個奇異的景象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

我看見了一個奇異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運用動畫)景象的奇異表現(xiàn)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7、“創(chuàng)造”分別跟前面的哪一個短語,跟后面的哪一個詞相照應?

8、“祖先”該怎么理解?比較:

是誰創(chuàng)造了這人間奇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

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創(chuàng)造了這人間奇跡。

9、最后兩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10、指導朗讀。

(1-4行)寫奇跡的出現(xiàn)和特點的句子怎么讀?(驚喜地)

(5,6行)寫對奇跡抒情的句子怎樣讀?(贊美地)

(7,8行)寫奇跡的創(chuàng)造者的句子又該怎樣讀?(敬佩并自豪地)

將第一部分三方面內(nèi)容分組讀。生評議。

11、指名讀,生評議。

12、齊讀。

五、作業(yè)

1、用鋼筆描紅。

注意坐姿四訣和握筆姿勢。

2、觀察文中長城的插圖,用下面的詞語寫一段話。

巨龍連綿起伏奇跡曲折蜿蜒

課時目標:

1、繼續(xù)學習課文,了解運河的特點,激發(fā)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熱情。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習導入

1、寫生字詞。

2、名有感情地朗讀第一部分。

3、個詞表達了作者對長城的贊嘆?(不朽)

二。精讀第二部分

1、讀。

聽錄音并跟著默讀第二部分,然后畫出作者感嘆的句子。

(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

2、讀。

(1)觀察書中插圖,填空并回答問題。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銀光閃閃,伸向天邊?!边@句話是把比成它們之間存在之處,你能說說嗎?(相似之處在于:扁,柔,有光澤等)

(2)比較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

像綢帶飄落到大地。

像綢帶飄向大地。

(3)你從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這

(4)句話讀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結(jié)構(gòu)上起什么作用?(過渡)

“動人”一詞可否換成“不朽”?

3、導朗讀。

4、部分結(jié)構(gòu)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學們自己先讀一讀,聯(lián)系奇跡的歷史和特點,想一想:朗讀時的語氣是否也和朗讀第一部分的語氣一致?同學們不妨自己試著讀一讀。

5、說說兩大部分讀法的區(qū)別。

6、可分兩大部分互讀,互相糾正讀得不妥的地方。

7、讀,其他同學閉眼體會,聽后糾正。

8、兩部分相同的前兩句,男生讀兩部分關于描寫特點的兩句,女生讀兩部分關于抒情的兩句,齊讀歌頌古代勞動人民的兩句。

三、總結(jié)全文

1、過今天的學習,你讀懂了什么?我們祖國的美僅僅在于兩大奇跡嗎?

2、章僅贊美了祖國嗎?

3、總結(jié)。

四、作業(yè)

完成課后練習3、4題。

板書:

1長城和運河

長城——連綿起伏曲折蜿蜒

奇跡(像巨龍)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古代勞動人

運河——銀光閃閃伸向天邊民的創(chuàng)造

(像綢帶)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

長城和運河的課程教學設計篇六

1、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偉大的工程,我們語文書的第一篇課文就熱情地贊美了我國古代的兩大工程———————(引讀課題)

2、上一節(jié)課,我們讀通、讀順了課文,今天,我們一起來讀懂課文,領略長城和運河的美。

3、讓我們在聆聽播音員阿姨的朗讀中開始今天的學習,好嗎?打開書本,仔細聽,認真看。注意兩節(jié)中的相同部分。

1、這篇課文是一首詩歌,共兩節(jié)。第一節(jié)寫了長城,第二節(jié)寫了運河。有哪些內(nèi)容是相同的?(出示)指名讀。男、女生齊讀。(注意句子中的停頓)

2、(出示書上的兩幅圖)這就是作者看到的長城和運河,作者是在哪里觀察到長城和運河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再讀一、二行。

3、(在“奇異的景象”下加上點)注意這些帶點的字,再讀讀這兩行,你能體會到作者當時的心情嗎?讀出作者那驚喜的感情。

4、這兩個“奇異的景象”一個是(),一個是()。它們分別“奇異”在哪呢?請大家從課文中找出有關句子用括號標出來,并且讀一讀體會體會。

5、交流所劃的句子。(出示)

6、看看圖,再讀讀這些句子,你覺得長城“奇異”在哪呢?

——長城像巨龍,有多長?東起山海關(在河北省秦皇島市,是長城的起點),西到嘉峪關(在甘肅省嘉峪關市西,是長城的終點),(看地圖)有一萬多里,所以長城又叫——(萬里長城)如果每天走100里路,那么需要100多天才能走完長城。(讀好“萬里長城”,讀出它的“長”)

——想象一下,“巨龍”爬行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借助動作演示來讀懂、讀好“連綿起伏”、“曲折蜿蜒”。)看看圖,長城通過的地形怎么樣?(有陡峭的山坡、深深的山溝、高高的山頂)正因為長城修筑在高低不同的地方,又那么長,所以——(引讀第二、三行)

——課前,大家讀了《新補充讀本》上的《長城》一文,從中你還了解到了什么?

(交流)

——師:幾千年以前,國家之間為了相互防御,各在形勢險要的地方修筑長城。單看這數(shù)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shù)的肩膀無數(shù)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jié)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長城,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

7、如果用一、兩個詞來概括長城的特點,你想用哪個詞?(板書:雄偉壯麗)

把體會到的長城的特點朗讀出來。

9、出示:看圖,一邊讀句子,一邊思考“運河的奇異具體表現(xiàn)在哪里?”

10、交流:

——運河像綢帶,它們之間有哪些相似之處?朗讀時,要注意將這些特點表現(xiàn)出來。

——(看地圖)運河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所以它又叫——(京杭大運河)經(jīng)過北京、天津兩市及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古時候沒有火車、汽車,船就是主要的交通運輸工具。這條長長的運河也是無數(shù)老百姓用簡陋的工具一點一挖成的,是世界上開鑿最早、最長的人工運河。

11、引讀最后兩行詩句。這里的“人間奇跡”指的是什么?你們能想象出當時修筑長城、開鑿運河所遇到的困難嗎?除了你們能想到的,還有許多你們根本想象不到的困難,許多辛酸苦辣,可我們的祖先卻為我們留下了這樣偉大的工程,真是——“人間奇跡”??!

12、讓我們一起用朗讀的方式來贊美它們吧!

1、觀察課文中萬里長城的圖片,用上學過的詞語(“巨龍、連綿起伏、曲折蜿蜒、奇跡”等)寫一段話。

2、我們的祖先還創(chuàng)造了哪些人間奇跡?星期三下午上網(wǎng)的時候搜集資料,說說它們的奇異景象。

長城和運河的課程教學設計篇七

1、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偉大的工程,我們語文書的第一篇課文就熱情地贊美了我國古代的兩大工程-------(引讀課題)。

2、上一節(jié)課,我們讀通、讀順了課文,今天,我們一起來讀懂課文,領略長城和運河的美。

3、讓我們在聆聽播音員阿姨的朗讀中開始今天的學習,好嗎?打開書本,仔細聽,認真看。注意兩節(jié)中的相同部分。

二、精讀感悟。

1、這篇課文是一首詩歌,共兩節(jié)。第一節(jié)寫了長城,第二節(jié)寫了運河。有哪些內(nèi)容是相同的?(出示)指名讀。男、女生齊讀。(注意句子中的停頓)。

2、(出示書上的兩幅圖)這就是作者看到的長城和運河,作者是在哪里觀察到長城和運河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再讀一、二行。

3、(在“奇異的景象”下加上點)注意這些帶點的字,再讀讀這兩行,你能體會到作者當時的心情嗎?讀出作者那驚喜的感情。

4、這兩個“奇異的景象”一個是(),一個是()。它們分別“奇異”在哪呢?請大家從課文中找出有關句子用括號標出來,并且讀一讀體會體會。

5、交流所劃的句子。(出示)。

6、看看圖,再讀讀這些句子,你覺得長城“奇異”在哪呢?

——長城像巨龍,有多長?東起山海關(在河北省秦皇島市,是長城的起點),西到嘉峪關(在甘肅省嘉峪關市西,是長城的終點),(看地圖)有一萬多里,所以長城又叫——(萬里長城)如果每天走100里路,那么需要100多天才能走完長城。(讀好“萬里長城”,讀出它的“長”)。

——想象一下,“巨龍”爬行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借助動作演示來讀懂、讀好“連綿起伏”、“曲折蜿蜒”。)看看圖,長城通過的地形怎么樣?(有陡峭的山坡、深深的山溝、高高的山頂)正因為長城修筑在高低不同的地方,又那么長,所以——(引讀第二、三行)。

——課前,大家讀了《新補充讀本》上的《長城》一文,從中你還了解到了什么?

(交流)。

——師:幾千年以前,國家之間為了相互防御,各在形勢險要的地方修筑長城。單看這數(shù)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shù)的肩膀無數(shù)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jié)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長城,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引讀“萬里長城譜寫了不朽的詩篇”)。

7、如果用一、兩個詞來概括長城的特點,你想用哪個詞?(板書:雄偉壯麗)。

把體會到的長城的特點朗讀出來。

9、出示:看圖,一邊讀句子,一邊思考“運河的奇異具體表現(xiàn)在哪里?”

10、交流:

——運河像綢帶,它們之間有哪些相似之處?朗讀時,要注意將這些特點表現(xiàn)出來。

——(看地圖)運河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所以它又叫——(京杭大運河)經(jīng)過北京、天津兩市及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古時候沒有火車、汽車,船就是主要的交通運輸工具。這條長長的運河也是無數(shù)老百姓用簡陋的工具一點一挖成的,是世界上開鑿最早、最長的人工運河。(引讀“萬里長城譜寫了動人的詩篇”)。

11、引讀最后兩行詩句。這里的“人間奇跡”指的是什么?你們能想象出當時修筑長城、開鑿運河所遇到的困難嗎?除了你們能想到的,還有許多你們根本想象不到的困難,許多辛酸苦辣,可我們的祖先卻為我們留下了這樣偉大的工程,真是——“人間奇跡”??!

12、讓我們一起用朗讀的方式來贊美它們吧!

三、布置作業(yè)。

1、觀察課文中萬里長城的圖片,用上學過的詞語(“巨龍、連綿起伏、曲折蜿蜒、奇跡”等)寫一段話。

2、我們的祖先還創(chuàng)造了哪些人間奇跡?星期三下午上網(wǎng)的時候搜集資料,說說它們的奇異景象。

長城和運河的課程教學設計篇八

本組教材以“我國的世界遺產(chǎn)”為專題,引領學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長城》這篇課文作為引領學生開始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現(xiàn)了長城的高大堅固與雄偉壯觀,還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抒發(fā)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長城》一課共有4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介紹長城,突出長城的“長”,這是遠看長城;第2自然段,具體地介紹長城,突出長城的“高大堅固”,這是近看長城;第3自然段,由長城展開聯(lián)想,歌頌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第4自然段,總結(jié)全文,指出長城在世界歷史上的地位,贊美長城是“偉大的奇跡”。根據(jù)文意,教材配有兩幅圖片,一幅是氣勢磅礴的長城鳥瞰圖,一幅是長城城墻的近景,使學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長城的氣勢。

四年級下的學生已經(jīng)能讀懂課文的大意,但通過文本領會中心思想的能力不強。而長城對于學生來說,既陌生又熟悉,既遠又近?!斑h”是實際距離遠,大多數(shù)學生沒有親身游覽過;“近”是心理距離近,“長城”一詞從小就耳熟能詳。因此,我在課前布置學生搜集關于長城的歷史知識、故事傳說或圖片資料,并在課堂教學中借助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注意課內(nèi)外結(jié)合,拓展語文學習的渠道,在本課的教學中也顯得尤為重要。

結(jié)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和學生學情,根據(jù)新課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盤旋、城磚、城墻、屯兵、堡壘、打仗、呼應、肩膀、智慧、凝結(jié)、氣魄雄偉”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3.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產(chǎn)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的興趣。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在閱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難點是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在學法上,我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喚起他們的切身感受。因此,學生課堂上的學法重點就在體驗學習與探究學習上。具體學法為:情境體驗法、讀書入境法、勾畫圈點法、合作探究法、發(fā)散聯(lián)想法。

我將本課的教學分為兩個課時進行,第一課時了解課文大意,重點學習課文第一、二自然段,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第二課時學習第三、四自然段,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下面我將對第一課時進行具體說明:

環(huán)節(jié)一、情景導入,走進文本。

上課伊始,學生相互交流自己找到的長城的資料,然后教師進行補充,運用多媒體課件播放長城的圖片,把學生帶入情境,使學生在感受、欣賞長城美景的同時,激起表達的欲望。接著教師用優(yōu)美的語言,充滿感情地描述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華夏兒女的驕傲??吹竭@些精美的圖片仿佛把我們帶到長城腳下。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長城》。

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以教師自身的語言魅力去感染學生,不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引領學生巧妙地走進了文本。

環(huán)節(jié)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后,解決生字詞,想想課文介紹了長城的哪些情況,這個時候教師要進行適時的引導,引導學生概括總結(jié)出文章的寫作順序。

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主要是為了使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脈絡,初步體驗朗讀的快樂,樹立信心。

環(huán)節(jié)三、圖文對照,遠看長城。

首先讓學生結(jié)合書本下方畫面默讀課文第一自然段,交流讀后感受。重點體會長城的長和比喻句“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钡挠梅ā_M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并在有感情的朗讀中,進一步體會長城的雄偉氣勢,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課標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所以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中讓學生在看圖、學文和交流中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

環(huán)節(jié)四、圖文對照,近看長城。

學生默讀課文后總結(jié)長城高大堅固的特點,找出關鍵句和關鍵詞后,設計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動手畫長城的瞭望口和射口以及屯兵的堡壘示意圖,讓學生在動手中能切身感受到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體會長城的高大堅固。然后指導學生入境入情地朗讀。

環(huán)節(jié)五、立足文本,拓展想象。

學生在音樂中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后,教師播放視頻——《萬里長城風光》片段,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使學生的情感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自由朗讀課文。

新課標特別強調(diào)朗讀訓練。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讓文本插上信息技術的翅膀,通過音樂、圖片及影像資料讓學生眼到、口到、心到、手到,以情動情,以聲傳情,以讀促情,長城的雄偉氣勢,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深深扎根在孩子們的心中,運用信息技術與課程高效整合,突出重點。

環(huán)節(jié)六、自選作業(yè),課外延伸。

出示三個作業(yè),由學生自由選擇。

這三個作業(yè)是本課的延伸,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作業(yè)做,可以提高學生的作業(yè)興趣,提高作業(yè)質(zhì)量。

長城和運河的課程教學設計篇九

長城經(jīng)過內(nèi)蒙古,遼寧,河北,北京,山東,山西,陜西,河南,寧夏,甘肅,新疆。

嘉峪關在甘肅省,山海關在河北省。是嘉峪關不是嘉嶼關,而且是在甘肅省,河北遼寧相臨,萬里長城怎么可能只跨兩個省。

山海關在河北省與遼寧省交界處,屬秦皇島市管轄,所以應該屬于河北省。

我們今天所說的長城是指明長城(東起河北山海關,經(jīng)山西-陜西-寧夏,西至甘肅嘉峪關),因其修建年代較近,保存較完整,所以成了大家心目中的長城的形象。但實際上長城遠不止這些,自秦以來,歷朝歷代曾修建了很多各種長度和形式的“長城”,但大多因為年代久遠,缺乏保護,甚至有些是因為其本身修建的就不是很牢固(比如一些外圍的土長城),時至今日已經(jīng)大多消失了。

歷代長城之最:最北的長城是東起內(nèi)蒙古,穿俄國,西至蒙古國的金長城;最南的是河南省駐馬店市-平頂山市-南陽市一帶的楚方城;最東的是東起遼寧省與朝鮮接壤的丹東市的明長城和九連城的燕、秦、漢長城;最西的是東起內(nèi)蒙古西至新疆庫爾勒市的漢長城(“…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歷史上的三大名城玉門關,陽關,敦煌就在這段長城的中部,甘肅與新疆交界處。)。

/user1/wxy%ce%e2%d0%a1%d1%e0/archives//。

長城和運河的課程教學設計篇十

一、看圖片,導入新課。

1、出示運河和長城的圖片。

同學們知道這是什么嗎?簡介運河和長城的有關知識。(長城:在春秋戰(zhàn)國時各國為了相互防御,在險要的地方修筑長城。秦始皇為了防御北方匈奴,將秦、趙、燕三國的北方長城予以修繕,連貫為一,俗稱“萬里長城”。明代18次修筑長城,西起嘉峪關,東至山海關,總長約6700千米,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工程之一。)。

2、板書課題。

二、指導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練習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1、錄音示范讀課文,學生注意感受范讀的語調(diào)、語感。

2、學生反復練習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什么內(nèi)容?將課文讀清楚、讀明白、讀流利。

3、對不理解的詞句做上記號。

檢查自讀。

(1)指名分兩部分讀。及時正音。對生字可從字的音、形、義等方面去識記,讓學生口頭組詞,體會字詞意思。

駕(駕駛)(駕御)(駕車)折(折紙)(曲折)(打折)。

嘉(嘉獎)(嘉賓)(嘉峪關)譜(譜寫)(歌譜)。

(2)學生自由練習讀課文。

(3)分角色指名讀課文。多種形式指名讀課文,直至讀通順、讀流利,讀明白。

指導讀好有關句子。

我/駕駛著飛機/航行在祖國的藍天,一個奇異的景象/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像/巨龍穿行在大地,連綿起伏,曲折蜿蜒。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萬里長城/譜寫了/不朽的詩篇。是誰/創(chuàng)造了/這/人間奇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

三、指導寫字。

重點指導。

嘉:區(qū)別于“喜”,將下面的“口”改為“加”第九畫橫要長。

朽:左右結(jié)構(gòu),右邊是橫下豎折折鉤,橫和木旁的橫平齊。

蜿:區(qū)別于“碗”,第十三畫是橫折鉤。左窄右寬。

邊指導邊示范。

學生在練習冊上描紅練寫。強調(diào)握筆姿勢和坐姿。

第二課時。

復習導入。

1、聽寫生字:駕駛曲折蜿蜒嘉峪關譜寫不朽創(chuàng)造。

2、男女分角色讀課文的第一、二部分。要求比較一、二部分有什么共同之處。交流,介紹這種方法在詩歌中叫做“反復”

精讀課文。

過渡引入:作者是從什么地方看到這人間奇跡的呢?

學生起齊讀相關部分。你從哪兒看出?(航行在祖國的藍天)“一個”引讀——(奇異的景象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這景象很奇異,這一句該怎樣讀?指導讀好這一句。

作者看到了什么奇異的景象呢?

學生自由讀課文,找出有關句子。

交流。出示有關長城的圖片。

引說:萬里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它是——指導說話。指導讀好這兩句話。試背。

啟發(fā)思考:讀了這兩句話,大家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理解“萬里長城譜寫了不朽的詩篇”。

過渡:萬里長城是這樣的雄偉、壯麗,作者還看到了什么奇異的景象?

運河的奇異表現(xiàn)在哪兒?

引讀:運河像……及時板書:綢帶。

與長城相比,你覺得運河怎么樣?(風景秀美)你從那些詞可以看出?

及時板書:銀光閃閃伸向天邊。

引讀:京杭大運河北起——,南到——,幾千年來,它譜寫了……。

介紹:“京杭大運河”是運河的全稱。再讀這兩句,試背,思考有沒有不理解的地方。

作者把“萬里長城”和“京杭大運河”稱作是“人間奇跡”,人間奇跡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嗎?是誰創(chuàng)造了這人間奇跡?可見中華民族的祖先——?師生對答末兩句。

指導朗讀全文。先欣賞配樂朗誦,再讓學生練習朗讀。

練習背誦。

結(jié)合板書,回顧課文內(nèi)容,嘗試背誦。

課堂練習。

p11第四題指導說話。

附板書:

長城巨龍連綿起伏曲折蜿蜒東(山海關)西(嘉峪關)。

運河綢帶銀光閃閃伸向天邊北南。

長城和運河的課程教學設計篇十一

1、認識本課“駕、駛、壯、譜、創(chuàng)、華、絲、首、京、堂”十個生字,積累“連綿起伏、曲折蜿蜒、譜寫”等詞語,正確書寫“壯、創(chuàng)、華、京、堂”五個生字。

2、正確朗讀課文,掌握詩歌的節(jié)奏。能帶著自豪的情感朗讀詩歌,并能背誦。

3、能根據(jù)提示填空。

4、了解萬里長城和京杭大運河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征,知道它們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1、按詩歌的節(jié)奏,帶著自豪的感情朗讀詩歌。

2、了解課文內(nèi)容,找出描寫長城和運河特點的相關詞語。

1、教師方面的準備:錄音機、課文錄音磁帶、生字卡片、長城和運河的圖片、錄象資料。

2、學生方面的準備:收集有關介紹我國古代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資料。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觀看長城圖、運河圖,認識長城和運河。

(1)說出畫面上所畫的地方。

(2)板書:長城運河

(3)運河:運河就是人工開鑿的河道。

2、揭示課題:15長城和運河。

二、初步感知,讀通課文。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自學情況。

出示句子:

我駕駛著飛機航行在祖國的藍天,一幅壯麗的景象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

(1)學習生字:駕駛、壯

(2)讀句子。

三、學習課文,了解內(nèi)容,指導朗讀。

1、讀課文,說說:詩中寫到的長城和運河是怎樣的?并完成課文填空。

2、指導朗讀第一節(jié)。

(1)觀看介紹長城的錄像片。

(2)聽錄音,展開想象,模仿讀。(看圖,做動作理解:連綿起伏和曲折蜿蜒的意思)

(3)學習生字:譜、創(chuàng)、華。

(4)自由練讀。

(5)指名或分組賽讀。

3、展開想象,自主學習,朗讀第二節(jié)。

學習生字:絲、首、京、堂。

四、總結(jié)全文,拓展延伸

1、配樂朗讀全文。

2、總結(jié):長城和運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讓我們牢牢地記住它們。

3、指導背誦。

4、拓展練習:根據(jù)搜集的資料說說其他一些我們祖先創(chuàng)造的人間奇跡。

五、復習字詞,指導書寫。

1、認讀生字。

2、指導書寫“壯”。

3、自行練習,書寫其他生字。

板書設計:

15、長城和運河

像巨龍 像絲帶

中華民族的祖先譜寫了不朽、動人的詩篇。

長城和運河的課程教學設計篇十二

1.我能正確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2.我能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長城和運河兩項宏偉工程是我國古代勞動農(nóng)民的偉大創(chuàng)造,增加民族自豪感。

我能了解萬里長城和運河的起點和終點,知道他們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通過課外更多的中國建筑的介紹,進一步樹立學生民族自豪感。

(一)復習導入

聽寫生字詞。

(二)明確目標,教師引領

1.詩歌的兩部分都圍繞"奇跡"講了哪三個方面?

2.作者以什么樣的方式看長城和運河的?為什么要以這樣的方式看?

3.在作者的眼中他們是什么樣子的?

4.是誰創(chuàng)造了這人間奇跡?

5.文中運用了什么問句形式和修辭手法?

(三)自主學習,多元選擇

1.速讀,了解課文,圈點疑難。(課文中不理解的句子)

2.細讀,疏通文意,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讀通課文)體會人物對話時的神態(tài)和語氣。

3.研讀,深入分析,總體把握(分析理解課文)分析解決問題。

4.創(chuàng)讀,獨特感悟,情感升華,(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品讀課文,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

(四)分享提升,穿插鞏固

1.個人朗讀:挑選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或一句話,為什么喜歡?

2.根據(jù)課文中的插圖說一段話

3.組之間賽讀:聲音、動作、表情、各組學生的注意力。

4.比賽背課文

(五)小結(jié):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讀懂了什么?我們祖國的美僅僅在于兩大奇跡嗎?我們的祖先還創(chuàng)造了那些人間奇跡?(布達拉宮、故宮、蘇州園林、兵馬俑)

2.文章僅贊美了祖國嗎?(點明中心主旨)

(六)達標測評,反饋矯正

完成快樂導航剩余部分,組長批改,及時矯正。

長城和運河的課程教學設計篇十三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過程與方法:抓住重點詞句,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2、激起民族自豪感,產(chǎn)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的興趣。

重點:抓住重點詞句,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

難點:在了解了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的同時,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教具準備:課件(或圖片)、歌曲《長城長》。

一、音樂導入,渲染氛圍。

生:(出示)讀“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p>

我們再一起用贊美的語氣讀一讀這句話。

2、我們都知道奇跡是指(極難做到的、不同尋常的事情、不平凡的業(yè)績。是需要我們?nèi)?chuàng)造的!難能可貴的)。

過渡:為什么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呢?讓我們一邊聆聽音樂一邊觀看錄象走進長城。(播放錄象)。

二、圖文結(jié)合,感知長城――學習第一自然段。

1、現(xiàn)在,長城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a:生: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

(1)讀了這句話后,你體會到了什么?哪個詞讓你體會最深刻?

(3)這句話用了什么方法來體現(xiàn)長城長這一特點的呢?你覺得這樣寫好嗎?好在哪?

過渡:還有哪句話可以做這些圖的解說詞?

4、b:生: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里。這句話告訴了我們什么?“(長城長)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介紹長城“長”這個特點的?(列數(shù)字)這樣寫有什么好處?(更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長城長而壯觀的氣勢,這也是我們今后在習作中需要學習的把事物寫具體的寫作方法。)。

我們一起去認識一下這兩個地方。(出示圖片:山海關、嘉峪關)。

(2)現(xiàn)在你會用一個什么詞來評價長城?(真是氣勢雄偉……)。

(3)讓我們?nèi)嗤瑢W一起來讀一讀,相信更能把長城的氣魄雄偉讀出來。

過渡:讓我們繼續(xù)隨著作者從更近的角度去認識長城。

三、品讀詞句,品味長城――學習第二自段。

1、請同學們自由讀第2自然段,看看長城又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從課文中找出一個詞來概括。(高大堅固)。

2、長城的高大堅固體現(xiàn)在哪兒?誰能用課文中的句子說一說。

生:這一段長城修筑在八達嶺上,高大堅固,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成的。

生:城墻頂上鋪著方磚,十分平整,像很寬的馬路,五六匹馬可以并行。

生:城墻外沿有兩米多高在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磐臺和射擊用。城墻頂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臺,是屯兵的堡壘,打仗的時候,城臺之間可以互相呼應。

a、在讀的過程中,有什么句子或詞語令你感到很新奇嗎?

(1)老師邊出示課件邊解釋垛口、嘹望口、射口。

(2)、聽了老師說的后,你們試著用簡筆畫畫出長城的結(jié)構(gòu)圖:垛子、t望口、射口吧!

c、讓我們一起讀一讀這句話,重新感受一下長城的巧妙設計和高大堅固。

{資料:八達嶺城墻高6―9米,最高處達到10米:墻體都用抗腐蝕、抗風化、性能好、硬度高的花崗巖包砌,石條最長達3。1米,重1。5―1。7噸;墻體填滿泥土、石塊、用夯筑實;墻的上面填三四層方磚封頂,用糯米汁摻石灰粘結(jié)灌縫,城墻三面風雨不透。)。

四披文入情,傾情長城――學習第三自然段。

1、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作者想到了什么?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畫出作者想到的句子。

出示:“單看這數(shù)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shù)的肩膀無數(shù)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jié)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p>

a、想想古代勞動人民修長城會遇到哪些困難?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隨機指導:(1)建長城的材料:一塊條石一塊就有兩三千斤:我想問一下,你們的體重是多少斤?(50斤)兩三千斤重的條石相當于多少個同學的重量?(60個)。

(2)建長城的工具: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shù)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

(3)長城的長度:一萬三千里、或前不見頭,后不見尾。

出示:據(jù)記載,單是公元555年,北齊王朝修筑從居庸關到大同一段約900里的長城,就征調(diào)民工180萬。

萬里長城的工程量,據(jù)粗略估計,僅以明朝修筑為例,如果將其磚石、土方用來修筑一道厚1米、高5米的大墻,可環(huán)繞地球一周有余。如果用來鋪筑一條寬5米、厚35厘米的馬路,那就能繞地球三四周了。如果把所有朝代所修的總計10萬里來計算,則這道長墻可繞地球十幾周,這條馬路,可繞地球三四十周。

現(xiàn)在你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了嗎?(多少:許許多多,無數(shù))能想象出當時勞動人民的艱辛了嗎?讓我們再把勞動人民的艱辛讀出來。

4、文中又說長城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jié)晶?智慧體現(xiàn)在哪里?(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文,長城的長、高大堅固、設施齊全,能防御敵人又能進攻敵人。)。

5、此刻你想對古代勞動人民說什么?讓我們把這千言萬語轉(zhuǎn)變成一種崇敬之情把這句話讀一讀。

6、小結(jié)全段:逶迤綿延的山峰記錄了勤勞勇敢的古代勞動人民一個個堅實的足印,遼闊無邊的天空記錄了聰明智慧的古代勞動人民一聲聲粗重的呼吸,一曲曲嘹亮的號子。

五、拓展,激發(fā)自豪之情。

1、讓我們一起來讀課文的最后一段:“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的一個偉大的奇跡。”

2、同學們,學到這里,你明白長城為什么被稱為世界歷史上的一個偉大的奇跡?

六、拓展,激發(fā)自豪之情:

長城像一座寶貴的歷史豐碑,閃爍著中華民族文明和智慧的光彩,她象征著中華民族堅韌頑強、不屈不撓的意志,更吸引著千千萬萬的中外游人,許多海內(nèi)外的名人志士都把登上長城作為自己的夢想,世界上有一百多個國家的元首曾登上過長城。

1、讓我們來看看下面幾位國家領導人發(fā)自肺腑的贊譽之詞,指名讀。

出示:“只有一個偉大的民族才能建造出這樣一座偉大的長城!――美國前總統(tǒng)尼克松”

“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從未見過類似的杰作!――俄羅斯前總統(tǒng)葉利欽”

“設計者太偉大了,長城不愧為世界奇跡!――以色列總理拉賓”

七、布置課外選做任務:

長城和運河的課程教學設計篇十四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了解關于長城和運河的史實,理解她們的特點,激發(fā)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熱情。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詩歌。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關于長城和運河的史實,理解她們的特點,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準備:教學掛圖或投影片。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初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了解長城,理解長城的特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一、導入激趣。

1、在我們中國,有兩大建筑工程,一個像巨龍,一個像綢帶。她們蔚為壯觀,堪稱人間奇跡。你們知道她們的名字嗎?(師板書題目:長城和運河生齊讀課題)。

2、你們了解長城和運河嗎?(學生根據(jù)課前收集的資料自由發(fā)表后教師歸納小結(jié))。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1)各自輕讀課文,畫出不理解,不認識的字詞,說說課文是以什么為主線。

(2)引出主要內(nèi)容的。

(3)會讀會寫田字格中的生字。

(4)運用解詞六法,并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連綿起伏曲折蜿蜒譜寫不朽創(chuàng)造奇跡天堂。

2、教師檢查糾正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幫助后進生自學。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駕駛連綿起伏曲折蜿蜒嘉峪關譜寫。

不朽創(chuàng)造奇跡天堂杭州綢帶。

(2)指名逐個讀這些詞語。

(3)指名解釋詞語。

連綿起伏:這里指長城像巨龍一樣連接不斷,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這里比喻長城像巨龍一樣彎彎曲曲地爬行,生動的說明了長城彎彎曲曲,漫長延伸的樣兒。

譜寫:本文引申為編寫贊美的詩歌。

不朽:永不磨滅。本文指詩歌傳誦千古。

創(chuàng)造:本文指從無到有,艱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跡:奇異的景象。

天堂:這里指美麗的杭州。

(4)齊讀出示的生詞。

(5)指導書寫生字。

三、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看看詩歌的兩部分都圍繞奇跡講了哪三個方面?

2、學生自學后討論。

四。精讀課文第一部分。

1、導讀。作者為何要通過自己的駕駛著飛機航行引起奇景呢?

2、講讀。

3、比較:

一個奇異的'景象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

我看見了一個奇異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運用動畫)景象的奇異表現(xiàn)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7、“創(chuàng)造”分別跟前面的哪一個短語,跟后面的哪一個詞相照應?

8、“祖先”該怎么理解?比較:

是誰創(chuàng)造了這人間奇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

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創(chuàng)造了這人間奇跡。

9、最后兩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10、指導朗讀。

(1-4行)寫奇跡的出現(xiàn)和特點的句子怎么讀?(驚喜地)。

(5,6行)寫對奇跡抒情的句子怎樣讀?(贊美地)。

(7,8行)寫奇跡的創(chuàng)造者的句子又該怎樣讀?(敬佩并自豪地)。

14將第一部分三方面內(nèi)容分組讀。生評議。

11、指名讀,生評議。

12、齊讀。

五、作業(yè)。

1、用鋼筆描紅。

注意坐姿四訣和握筆姿勢。

2、觀察文中長城的插圖,用下面的詞語寫一段話。

巨龍連綿起伏奇跡曲折蜿蜒。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繼續(xù)學習課文,了解運河的特點,激發(fā)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熱情。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習導入。

1、寫生字詞。

2、名有感情地朗讀第一部分。

3、個詞表達了作者對長城的贊嘆?(不朽)。

二。精讀第二部分。

1、讀。

聽錄音并跟著默讀第二部分,然后畫出作者感嘆的句子。

(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

2、讀。

(1)觀察書中插圖,填空并回答問題。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銀光閃閃,伸向天邊?!边@句話是把比成它們之間存在之處,你能說說嗎?(相似之處在于:扁,柔,有光澤等)。

(2)比較。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

像綢帶飄落到大地。

像綢帶飄向大地。

(3)你從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這。

(4)句話讀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結(jié)構(gòu)上起什么作用?(過渡)。

“動人”一詞可否換成“不朽”?

3、導朗讀。

4、部分結(jié)構(gòu)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學們自己先讀一讀,聯(lián)系奇跡的歷史和特點,想一想:朗讀時的語氣是否也和朗讀第一部分的語氣一致?同學們不妨自己試著讀一讀。

5、說說兩大部分讀法的區(qū)別。

6、可分兩大部分互讀,互相糾正讀得不妥的地方。

7、讀,其他同學閉眼體會,聽后糾正。

8、兩部分相同的前兩句,男生讀兩部分關于描寫特點的兩句,女生讀兩部分關于抒情的兩句,齊讀歌頌古代勞動人民的兩句。

三??偨Y(jié)全文。

1、過今天的學習,你讀懂了什么?我們祖國的美僅僅在于兩大奇跡嗎?

2、章僅贊美了祖國嗎?

3、總結(jié)。

四、作業(yè)。

完成課后練習3、4題。

板書:

長城——連綿起伏曲折蜿蜒。

奇跡(像巨龍)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古代勞動人。

運河——銀光閃閃伸向天邊民的創(chuàng)造。

(像綢帶)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

長城和運河的課程教學設計篇十五

連綿起伏,曲折蜿蜒。

東起山海關,西起嘉峪關,

萬里長城譜寫了不朽的詩篇。

1、讀一讀這幾句話,你看到了一條怎樣的長城?(雄偉)。

2、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它的雄偉的?

“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簡介山海關、嘉峪關。知道山海關與嘉峪關之間的長城有多長嗎?怪不得把它稱之為――萬里長城了。

“不朽”――“不朽”是什么意思?你事怎么理解這句話的?穿插介紹古代勞動人民修筑長城的故事,突出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勤勞、不怕困難等。從而很好地了解“不朽”的兩層意思。

3、指導朗讀。

教學反思:

這是一首飽含強烈愛國情感的詩歌,在教學點撥上需要教師投入極大的激情熏陶,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懷,增強濃重的民族自豪感。作為語文教師在講授這篇文章時,不僅要遵循語文的傳統(tǒng)教學,也應該把這看作是給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傳統(tǒng)教育的一個極好機會。

全文由兩部分組成,分別描寫贊頌了長城和京杭大運河。值得注意的是,這兩部分結(jié)構(gòu)相同,均運用反復的寫法,一、二行與七、八行詩句相同;三至六行用簡練優(yōu)美的語言勾畫了長城與運河的雄姿。所以在背誦指導的時候要對學生進行方法上的指導。

在教學中,我結(jié)合多種創(chuàng)設情景的方法把學生帶入良好的學習情境中,激發(fā)學生不斷深入探究文本。教學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凸現(xiàn)年齡段識字特點,扎扎實實抓好字詞教學。我將識字教學與本冊的“習慣篇”對“自主預習復習”的要求結(jié)合起來。上課時,檢查學生的預習并著重對容易讀錯、寫錯的字進行指導。

二是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輕松自主的環(huán)境下學習詩歌,理解詩歌深刻的人文情懷。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課文插圖,撥動學生心靈琴弦,使之感受到長城和運河的“奇異景象”,從而明白為什么人們稱之為“人間奇跡”。

三是美讀成誦,深入感悟。因為這篇文章是一首能參雜進不少情感的詩歌,配上美妙的音樂,刺激學生多種感官,使學生在賞心悅目的氛圍中產(chǎn)生讀課文的興趣。力求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做到在讀中理解,進而會背誦課文。

教完后,感覺教學效果還是比較好的。

長城和運河的課程教學設計篇十六

這是一首飽含強烈愛國情感的詩歌,在教學點撥上需要教師投入極大的激情熏陶,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懷,增強濃重的民族自豪感。作為語文教師在講授這篇文章時,不僅要遵循語文的傳統(tǒng)教學,也應該把這看作是給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傳統(tǒng)教育的一個極好機會。

全文由兩部分組成,分別描寫贊頌了長城和京杭大運河。值得注意的是,這兩部分結(jié)構(gòu)相同,均運用反復的寫法,一、二行與七、八行詩句相同;三至六行用簡練優(yōu)美的語言勾畫了長城與運河的雄姿。所以在背誦指導的時候要對學生進行方法上的指導。

在教學設計中,我結(jié)合多種創(chuàng)設情景的方法把學生帶入良好的學習情境中,激發(fā)學生不斷深入探究文本。淺談我的.設計意圖。

一是凸現(xiàn)年齡段識字特點,扎扎實實抓好字詞教學。我將識字教學與本冊的“習慣篇”對“自主預習復習”的要求結(jié)合起來。上課時,檢查學生的預習并著重對容易讀錯、寫錯的字進行指導。

二是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輕松自主的環(huán)境下學習詩歌,理解詩歌深刻的人文情懷。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課文插圖,撥動學生心靈琴弦,使之感受到長城和運河的“奇異景象”,從而明白為什么人們稱之為“人間奇跡”。

三是美讀成誦,深入感悟。因為這篇文章是一首能參雜進不少情感的詩歌,配上美妙的音樂,刺激學生多種感官,使學生在賞心悅目的氛圍中產(chǎn)生讀課文的興趣。力求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做到在讀中理解。進而會背誦課文。

長城和運河的課程教學設計篇十七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地詞語。

3.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長城和運河兩項宏偉工程是我國古代勞動農(nóng)民的偉大創(chuàng)造,增加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

能理解“連綿起伏、曲折蜿蜒、銀光閃閃”等詞語。能了解萬里長城和運河的起點和終點,知道他們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通過課外更多的中國著名建筑的介紹,進一步樹立學生民族自豪感。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激趣。

1.在我們中國,有兩大建筑工程,一個像巨龍,一個像綢帶.她們蔚為壯觀,。

2.堪稱“人間奇跡”.你們知道她們的名字嗎?(師板書題目:長城和運河。

3.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1)各自輕讀課文,畫出不理解,不認識的字詞,說說課文是以什么為主線.

(2)會讀會寫田字格中的生字.

(3)運用“解詞六法”,并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連綿起伏曲折蜿蜒譜寫不朽創(chuàng)造奇跡天堂。

2.教師檢查糾正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幫助后進生自學.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駕駛連綿起伏曲折蜿蜒嘉峪關譜寫。

不朽創(chuàng)造奇跡天堂杭州綢帶。

(2)指名逐個讀這些詞語.

(3)指名解釋詞語.

連綿起伏:這里指長城像巨龍一樣連接不斷,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這里比喻長城像巨龍一樣彎彎曲曲地爬行,生動的說明了長城彎彎曲曲,漫長延伸的樣兒.

譜寫:本文引申為編寫贊。

不朽:永不磨滅.本文指詩歌傳誦千古.

創(chuàng)造:本文指從無到有,艱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跡:奇異的景象.

天堂:這里指美麗的杭州.

(4)齊讀出示的生詞.

(5)指導書寫生字.

三.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看看詩歌的兩部分都圍繞“奇跡”講了哪幾方面?

2學生自學后討論.

四.精讀課文第一部分。

1.導讀.作者為何要通過自己的“駕駛著飛機航行”引起奇景呢?

2.講讀.

3比較:。

一個奇異的景象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

我看見了一個奇異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景象的奇異表現(xiàn)在哪些地方?用。

5自己的話說一說。

6你覺得長城怎樣?“東起山海關,西起嘉峪關,萬里長城譜寫了不朽的。

7詩篇.”“不朽”有哪。

8兩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發(fā)譜寫了一篇又一篇詩歌,這里為何。

9要說是萬里長城譜寫的?這是一種什么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么好。

10“創(chuàng)造”分別跟前面的哪一個短語,跟后面的哪一個詞相照應?

11“祖先”該怎么理解?比較:。

是誰創(chuàng)造了這人間奇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

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創(chuàng)造了這人間奇跡。

12最后兩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13.指導朗讀。

(1-4行)寫“奇跡”的出現(xiàn)和特點的句子怎么讀?(驚喜地)。

(5,6行)寫對“奇跡”抒情的句子怎樣讀?(贊美地)。

(7,8行)寫“奇跡”的創(chuàng)造者的句子又該怎樣讀?(敬佩并自豪地)。

14將第一部分三方面內(nèi)容分組讀。生評議。

15指名讀,生評議。

16齊讀。

五.布置課堂作業(yè)。

1.用鋼筆描紅。

注意“坐姿四訣”和握筆姿勢。

2.觀察文中長城的插圖,用下面的詞語寫一段話。

巨龍連綿起伏奇跡曲折蜿蜒。

長城和運河的課程教學設計篇十八

1.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通過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激發(fā)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情感。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學會本課生字詞,激發(fā)愛祖國、愛人民的情感。

掛圖,多媒體。

1課時。

1.師:我們的祖國像一條巨龍,似一條綢帶,大家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2.師:你們了解長城和運河嗎?

3.師出示課件,認識長城和運河,指明說看到了什么。

1.自學課文。

(1)自由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字詞,會寫田字格中的生字。

(2)運用理解詞語的方法,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連綿起伏 曲折蜿蜒 譜寫不朽 創(chuàng)造奇跡 天堂

2.教師檢查學習效果。

(1)出示詞語。

駕駛 連綿起伏 曲折蜿蜒 譜寫不朽 創(chuàng)造奇跡 天堂杭州 嘉峪關

(2)指名讀,注意糾正字音。

(3)指名聯(lián)系句子解釋詞語。

連綿起伏:這里指長城像巨龍一樣連接不斷,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這里比喻長城像巨龍一樣彎彎曲曲地爬行,生動地說明了長城彎彎曲曲、漫長延伸的樣子。

譜寫:本文引申為編寫贊美的詩歌。

不朽:永不磨滅,本文指詩歌傳誦千古。

創(chuàng)造:本文指從無到有,艱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跡:奇異的景象。

天堂:這里指美麗的杭州。

1.默讀課文,看看詩歌的兩部分都圍繞“奇跡”講了哪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

2.學生自學后討論。

1.導讀,作者為何要通過自己“駕駛著飛機航行”引起奇景呢?

2.講讀。

3.比較:

一個奇異的景象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

我看見了一個奇異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運用動畫)景象的奇異表現(xiàn)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6.“創(chuàng)造”分別跟前面的哪一個短語,跟后面的`哪一個詞相照應?

7.“祖先”該怎么理解?比較:

是誰創(chuàng)造了這人間奇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

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創(chuàng)造了這人間奇跡。

8.最后兩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9.指導朗讀。

(1~4行)寫“奇跡”的出現(xiàn)和特點的句子怎么讀?(驚喜地)

(5~6行)對“奇跡”抒情的句子怎樣讀?(贊美地)

(7~8行)寫“奇跡”的創(chuàng)造者的句子又該怎樣讀?(敬佩并自豪地)

10.將第一部分三方面內(nèi)容分組讀。生評議。

11.指名讀,生評議。

12.齊讀。

1.導讀,聽錄音并跟著默讀第二部分,然后畫出作者感嘆的句子。

(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

2.講讀。

(1)觀察書中插圖,填空并回答問題。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銀光閃閃,伸向天邊。”這句話是把什么比成什么?它們之間存在的相似之處,你能說說嗎?(相似之處在于:扁,柔,有光澤等)

(2)比較: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

像綢帶飄落到大地。

像綢帶飄向大地。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結(jié)構(gòu)上起什么作用?(過渡)

“動人”一詞可否換成“不朽”?

3.指導朗讀。

5.同學們不妨自己試著讀一讀。

6.指名說說兩大部分讀法的區(qū)別。

7.同桌可分兩大部分互讀,互相糾正讀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讀,其他同學閉眼體會,聽后糾正。

9.師讀兩部分相同的前兩句,男生讀關于描寫特點的兩句,女生讀關于抒情的兩句,齊讀歌頌古代勞動人民的兩句。

1.師:作者把長城和運河稱作“人間奇跡”,你能說說“人間奇跡”是什么意思嗎?

2.為什么會把長城和運河稱作“人間奇跡”呢?

3.生分組討論,師巡視指導。

4.指名匯報交流。

5.引讀:是誰創(chuàng)造了這人間奇跡?

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

6.生齊讀這兩句話。

1.師:學了這首詩歌你都明白了什么?還想知道些什么?

2.指名匯報并質(zhì)疑。

3.師小結(jié)。

1.有感情地背誦全詩。

2.學習寫介紹長城運河的短文。

長城和運河

奇跡 長城——連綿起伏 曲折蜿蜒(像巨龍)

運河——銀光閃閃 伸向天邊(像綢帶)

長城和運河的課程教學設計篇十九

課時目標:

1、繼續(xù)學習課文,了解運河的特點,激發(fā)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熱情。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習導入。

1、寫生字詞。

2、名有感情地朗讀第一部分。

3、個詞表達了作者對長城的贊嘆(不朽)。

二。精讀第二部分。

1、讀。

聽錄音并跟著默讀第二部分,然后畫出作者感嘆的句子。

(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

2、讀。

(1)觀察書中插圖,填空并回答問題。

課時目標:

1、繼續(xù)學習課文,了解運河的特點,激發(fā)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熱情。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習導入。

1、寫生字詞。

2、名有感情地朗讀第一部分。

3、個詞表達了作者對長城的贊嘆(不朽)。

二。精讀第二部分。

1、讀。

聽錄音并跟著默讀第二部分,然后畫出作者感嘆的句子。

(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

2、讀。

(1)觀察書中插圖,填空并回答問題。

(2)比較。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

像綢帶飄落到大地。

像綢帶飄向大地。

(3)你從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這。

(4)句話讀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結(jié)構(gòu)上起什么作用(過渡)。

“動人”一詞可否換成“不朽”

3、導朗讀。

4、部分結(jié)構(gòu)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學們自己先讀一讀,聯(lián)系奇跡的歷史和特點,想一想:朗讀時的語氣是否也和朗讀第一部分的語氣一致同學們不妨自己試著讀一讀。

5、說說兩大部分讀法的區(qū)別。

6、可分兩大部分互讀,互相糾正讀得不妥的地方。

7、讀,其他同學閉眼體會,聽后糾正。

8、兩部分相同的前兩句,男生讀兩部分關于描述特點的兩句,女生讀兩部分關于抒情的兩句,齊讀歌頌古代勞動人民的兩句。

三??偨Y(jié)全文。

1、過這天的學習,你讀懂了什么我們祖國的美僅僅在于兩大奇跡嗎。

2、章僅贊美了祖國嗎。

3、總結(jié)。

四、作業(yè)。

完成課后練習3、4題。

板書:

長城——連綿起伏曲折蜿蜒。

奇跡(像巨龍)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古代勞動人。

運河——銀光閃閃伸向天邊民的創(chuàng)造。

(像綢帶)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長城和運河的課程教學設計篇二十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詩歌。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品讀詩歌,加深對長城和運河的理解,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4、引導學生搜集長城、京杭大運河以及祖先建造的其他偉大工程的資料,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1、課文中的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了解長城和運河的特點,能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準備:小黑板、卡片。

預習設計:

1、自讀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自學生字,劃出新詞,并給生字組詞。

3、查詞典理解:蜿蜒、不朽、奇跡。

4、思考: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兩大人間奇跡?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

2、理清課文脈絡,熟讀課文。

3、課堂習字,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板書,要求學生跟寫:長城。

2、讀詞,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長城吧――打開書本,看p6插圖。

3、誰來給我們說說你知道的長城?學生交流。

5、再跟老師來寫字:運河。

6、讀詞,看,p7,這條閃著光亮的河流就是運河,因為它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因此又稱為“京杭大運河”(板書)。

7、提問:關于京杭大運河,你還知道――?

8、老師補充: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最早、最長的人工運河,全長約1747千米,是與萬里長城齊名的偉大工程。

9、現(xiàn)在,誰再來讀讀這個詞語。

10、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題目就是――長城和運河,讀題。

11、這是一首詩歌,共有兩個部分。請同學們趕緊捧起書本來讀一讀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

各自輕讀課文,要求讀準確,讀通順,不多字,不漏字,不錯字。

2、教師檢查糾正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幫助后進生自學。

3、檢查自學。

(1)出示詞語:

駕駛譜寫創(chuàng)造――表示動作的.詞語。

連綿起伏曲折蜿蜒――形容詞。

奇異奇跡不朽――區(qū)分奇異、奇跡。

民族綢帶詩篇――注意平翹舌音。

山海關嘉峪關首都北京天堂杭州――表示地點的詞語。

(2)指名讀這些詞語,并關注同組詞語的共同之處。

(3)詞語來自課文,課文你能讀通了嗎?分部分讀課文,正音。

注意指導詩歌的節(jié)奏。

注意問句的讀法,語調(diào)上揚。

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評價。

(4)提問: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兩大人間奇跡?是誰創(chuàng)造了它們?()讀到這里,你感到――(自豪)。

(5)集體自豪地讀課文,培養(yǎng)語感。

三、生字指導,課堂習字。

1、看生字,哪個字比較難記、難寫?

2、重點指導“蜒、譜、族”的記法和寫法。

比較并組詞:延()譜()族()。

蜒()普()旅()。

3、習字冊描紅并書寫。

四、作業(yè)設計。

1、熟讀課文,嘗試背誦。

2、了解我們的祖先還創(chuàng)造了哪些人間奇跡,通過文字、圖片了解它們的奇異景象。

3、比較組詞,鞏固對生字的積累。

駕()朽()篇()綢()。

架()巧()遍()周()。

4、劃詞,準備默寫。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詩歌。

2、通過品讀詩歌,加深對長城和運河的理解,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3、能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長城或者運河。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聽寫新詞:

駕駛譜寫創(chuàng)造曲折蜿蜒不朽的詩篇。

中華民族綢帶奇異的景象人間奇跡飄落。

2、提問: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兩大人間奇跡?

3、長城很長,又被稱為“萬里長城”(板書)運河從北京直通杭州,被稱為“京杭大運河”(板書)。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隨著作者一起去仔細欣賞吧。

二、精讀課文第一部分。

1、打開書本,放聲朗讀第一部分。思考:作者在哪兒看長城?他眼中的長城是什么樣的,動筆把相關的句子劃出來。

2、閱讀探究:

(1)作者在哪兒看長城?(飛機上,空中)。

想一想為什么要這樣看?(居高臨下,視野更加開闊,看得更多)。

(2)提示讀――我駕駛著飛機航行在祖國的藍天,一個奇異的景象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

提問:這里有個詞――奇異,什么意思?給它找個近義詞――奇特。

文章中奇異的景象指的是什么?――長城。

哪些句子具體描寫了這奇異的景象?

(3)交流出示――像巨龍穿行在大地,連綿起伏,曲折蜿蜒。

對照插圖反復讀一讀這個句子,你覺得長城奇特在哪?與眾不同在哪?

巨龍――長大。

穿行――動感,好像是有生命的。

連綿起伏――建在崇山峻嶺之間,高高低低。

曲折蜿蜒――彎彎曲曲地延伸,長。

難怪我們稱長城也稱為“萬里”長城。課文中還有寫到長城的長,請你再讀讀課文,找一找。

(4)――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

補充介紹:山海關,又稱渝關,在河北省秦皇島市,是長城的起點。它北依角山,南臨渤海,地勢險要,有“天下第一關”之稱。

嘉峪關,在甘肅省,是長城的終點。

難怪我們把長城又叫作“萬里長城”。

誰來讀讀這奇異的景象?

你能用你自己的詞語來說說這奇異的景象嗎?――雄偉、壯麗。

(5)引讀――東起――西到――萬里長城――這里的“不朽”是什么意思?

讀懂了這個詞,你再讀這個句子,有沒有什么不明白的?

引導學生思考:長城建在哪兒?用什么建的?距今有多少年的歷史了?今天我們看上去依然怎樣?以當時的人力、物力,這一切我們能想象得到嗎?人們所想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就是――奇跡,讀詞。

(6)是誰創(chuàng)造了這人間奇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

讀到這里,你的心中充滿了怎樣的情感?

自豪地讀!

3、朗讀指導:課文的第一部分向我們介紹了我們祖先創(chuàng)造的人間奇跡――長城,我們讀這一部分,要注意什么?――讀出長城的雄偉壯麗,讀出自豪之情。

4、齊讀。嘗試背誦。小黑板出示:

我駕駛著――。

一個――。

像――。

連綿起伏,――。

東起――,西到――。

萬里長城――。

是誰――。

是――。

三、精讀課文第二部分。

1、我駕駛著飛機航行在祖國的藍天,還看到了一個奇異的景象,那就是――。

2、請同學們讀讀課文的第二部分,思考:運河“奇異”,奇異在哪兒?為什么說它也是個人間奇跡呢?讀的時候要像我們學習第一部分一樣,抓關鍵的詞語來體會。

3、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引導抓住關鍵的詞語來體會。

4、交流閱讀收獲:

(1)像綢帶飄落在大地,銀光閃閃,伸向天邊。

綢帶――輕柔,秀美。

銀光閃閃――水清。

伸向天邊――長。補充:全長1747千米。與我們這到北京的距離1105千米比較,還要長。

(2)動人:有了運河,兩岸的景色更加秀美,南方與北方的物產(chǎn)可以更便捷地交流。

(3)人間奇跡――是世界上開鑿最早、最長的運河,完全靠人工挖掘,同樣結(jié)合古代那樣貧乏的人力、物力條件下,做出這樣的工程也是令人難以想象的――奇跡。

(4)是誰創(chuàng)造了這人間奇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自豪地讀。

5、齊讀此段。

6、比較第一第二部分在結(jié)構(gòu)上有什么相似之處。明白了這些,對你的學習有什么啟示?(幫助背誦)。

7、嘗試背誦。

三、指導用自己的語言表述長城和運河。

在波瀾壯闊的渤海,在大漠孤煙的塞外,在拔地而起的山岳,在塵土飛揚的古道,飛舞著一條雄偉神奇的中國龍,這就是不朽的長城。

它像奔騰飛躍、氣勢蓬勃的巨龍臥在崇山峻嶺上。城墻隨著山峰的走勢,蜿蜒起伏。

在明媚的陽光下,遠遠望去,長城就像一條巨龍,盤旋在崇山峻嶺之中,沒有盡頭,在綠樹群山的映襯下顯得更加雄偉壯觀。

仰望,晴空萬里。遠視,京杭大運河如飄飄蕩蕩的碧玉帶,機動船牽引著成串的木船在破浪航行。北望,大運河從天邊白云深處排空而來;南望,大運河滾滾滔滔向無邊的綠色田野奔騰而去。

大運河像一面明鏡,映著兩邊的綠樹、青山、人家。河水晃動著藍天、白云、船只的倒影,多么生動的一幅畫呀。

3、學生交流。

四、作業(yè)設計。

1、背誦全文。

2、根據(jù)課后練習4的要求寫一段話在小練筆本上。

3、完成課后練習5,語文自習課上交流。

板書設計:

長城和運河的課程教學設計篇二十一

教學目標:

1.了解關于長城和運河的史實,理解它們的特點,激發(fā)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熱情。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3.能利用圖書、網(wǎng)絡等查閱關于長城、京杭大運河的有關知識,用簡潔的話進行介紹。

4.能根據(jù)課文中的插圖寫一段話,或仿寫一段詩歌。

5.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關于長城和運河的史實,理解它們的特點,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詩歌。

3.理解“人間奇跡”,明白在課文中的所指,明白課文外的一些我國奇跡。

教學準備:有關長城和運河的課件,學生收集有關資料。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的條理。

3.精讀課文的第一部分,了解長城的特點,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教學重點、難點:

初讀課文,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精讀課文的第一部分。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2.運用課件,相機出示有關圖片,揭題:〈〈長城和運河〉〉,生齊讀課題。

3.說說你所明白的長城和京杭大運河的有關知識。

4.下面,我們一齊來看看作者筆下的長城和運河又是什么樣的呢。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2)會讀會寫田字格中的生字。

(3)運用“解詞六法”,并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連綿起伏曲折蜿蜒譜寫不朽創(chuàng)造奇跡天堂。

2.教師檢查糾正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幫忙后進生自學。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2)指名逐個讀這些詞語,注意指導學生讀好介音母及多音字“曲”“折”“行”。

(3)理解有關詞語。

連綿起伏曲折蜿蜒譜寫不朽創(chuàng)造奇跡天堂。

(4)齊讀出示的生詞。

(5)指導書寫生字。

(6)交流問題:作者駕駛著飛機在藍天俯瞰長城和運河。因為只有(,才能(。

三、理清脈絡。

默讀課文,看看詩歌的兩部分圍繞“奇跡”講了哪三個方面。

學生自學后討論。(詩歌的每一部分都寫了奇跡的名稱和特點,然后抒發(fā)對奇跡的贊美之情,最后點明奇跡的創(chuàng)造者)。

四、仿寫練習。

1.觀察書上插圖,說說你的感想。

2.顯示課件,進行仿寫練習。

觀察文中長城的插圖,用下面的詞語寫一段話。

巨龍連綿起伏奇跡曲折蜿蜒。

(學生可從不同角度觀察,用不同的句式表達,按不同的語序?qū)憽?。

3.交流練習。

五、布置課堂作業(yè)。

用鋼筆描紅。注意“坐姿四訣”和握筆姿勢。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2.能根據(jù)課文中的插圖寫一段話,或仿寫一段詩歌。

3.能利用圖書、網(wǎng)絡等查閱關于長城、京杭大運河的有關知識,用簡潔的話進行介紹。

4.了解關于長城和運河的史實,理解她們的特點,激發(fā)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熱情。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關于長城和運河的史實,理解她們的特點,激發(fā)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熱情。

2.能根據(jù)課文中的插圖寫一段話,或仿寫一段詩歌。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新詞,回憶課文的主要資料。

二、朗讀感悟,進入詩境:

1.范讀,邊聽邊看看詩歌的第1、2節(jié)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交流,指導朗讀好1、2、句。

引讀:

(1)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到這人間奇跡的你從哪兒看出來的(航行在祖國的藍天。

(2)作者所看到的景象如何(很奇異)理解“奇異”,這就應怎樣讀呢(驚喜的語氣:個別讀、齊讀)。

3.作者看到了什么奇異的景象呢板書:長城運河。

4.長城和運河各有什么特點能用你的朗讀表達出來嗎學生自由練習朗讀。

5.課件出示長城的圖片:

(1)說說長城給你怎樣的感覺。

(2)書上是怎樣寫長城的(板書:雄偉壯麗)大家一齊讀一讀,結(jié)合圖理解:連綿起伏、蜿蜒曲折(在黑板上畫圖,幫忙學生理解)。

(3)引讀:萬里長城東起……西到……(課件顯示)她是多么雄偉壯麗。幾千年來她譜寫了……怎樣把這兩句讀好呢(范讀,生讀,小組讀)你能把寫長城特點的這兩句話背出來嗎(試背、指名背、齊背)。

(4)配音朗讀、背誦。

6.萬里長城是這樣的雄偉壯觀,作者還看到了什么奇異的景象(運河)。

(1)引讀:運河像……(板書:動人秀麗)。

(3)引讀:京杭大運河北起……南到……幾千年來,它譜寫了……。

學生再讀描述運河的這兩句。你能把這兩句背出來嗎。

(4)配音朗讀、背誦。

7.作者把“長城”“運河”稱作是“人間奇跡”,你能說說“人間奇跡”是什么意思嗎(板書:奇跡)。

(1)引讀:是誰創(chuàng)造了這人間奇跡……。

說明中華民族的祖先——。

(2)比較句子:

a是誰創(chuàng)造了這人間奇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

b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創(chuàng)造了這人間奇跡。

在語感上它們給你什么不一樣的感受(讓學生初步認識設問句)讀好書上句子a)(板書:古代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

(3)再讀這兩句,你能背出來嗎。

三、品味語言,遷移內(nèi)化。

1.學了這首詩,你有什么感想。

2.此刻,你理解為什么要“駕駛著飛機”觀察了吧。

3.你認為詩里邊哪些詞語用得個性好,好在何處。

4.欣賞錄象,激發(fā)情感,男女生配音朗讀課文。

5.此刻,你想說些什么。

6.我們偉大的祖國僅僅這兩大人間奇跡嗎你還明白哪些也想用詩歌來贊頌它嗎。

7.小組合作,完成詩歌仿寫:(課件顯示)。

我駕駛著飛機航行在祖國的藍天,一個奇異的景象出此刻我的眼前:像(,(,(。

是誰創(chuàng)造了這人間奇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子孫(祖先)。

8.總結(jié):長城和運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兩大奇跡,但祖國的奇跡還有很多。這些奇跡的確值得我們贊揚,然而最值得我們頌揚的是奇跡的創(chuàng)造者們,期望我們此刻學好本領,將來也成為創(chuàng)造奇跡的人!

四、趣味作業(yè),拓展實踐。

課件顯示:課后選取以下一個或幾個作業(yè),相信你會有許多收獲:

1.愛讀書的你,不妨有感情地讀讀背背《長城和運河》;。

2.愛寫作的你,請仿寫一段詩歌,贊美課文以外我國的一些“人間奇跡”;。

3.愛畫畫的你,請畫一畫長城或京杭大運河給你印象最深的地方;。

4.愛設計的你,請收集歌頌祖國山河壯美、人民智慧的短詩,設計一張《祖國頌》小報;。

5.愛上網(wǎng)的你,請上網(wǎng)瀏覽我國人民創(chuàng)造的一些古今人間奇跡。

板書設計:

雄偉壯麗動人秀麗。

古代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

奇跡。

長城和運河的課程教學設計篇二十二

課時目標:

1、繼續(xù)學習課文,了解運河的特點,激發(fā)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熱情。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習導入。

1、寫生字詞。

2、名有感情地朗讀第一部分。

3、個詞表達了作者對長城的贊嘆(不朽)。

二。精讀第二部分。

1、讀。

聽錄音并跟著默讀第二部分,然后畫出作者感嘆的句子。

(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

2、讀。

(1)觀察書中插圖,填空并回答問題。

課時目標:

1、繼續(xù)學習課文,了解運河的特點,激發(fā)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熱情。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習導入。

1、寫生字詞。

2、名有感情地朗讀第一部分。

3、個詞表達了作者對長城的贊嘆(不朽)。

二。精讀第二部分。

1、讀。

聽錄音并跟著默讀第二部分,然后畫出作者感嘆的句子。

(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

2、讀。

(1)觀察書中插圖,填空并回答問題。

(2)比較。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

像綢帶飄落到大地。

像綢帶飄向大地。

(3)你從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這。

(4)句話讀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結(jié)構(gòu)上起什么作用(過渡)。

“動人”一詞可否換成“不朽”

3、導朗讀。

4、部分結(jié)構(gòu)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學們自己先讀一讀,聯(lián)系奇跡的歷史和特點,想一想:朗讀時的語氣是否也和朗讀第一部分的語氣一致同學們不妨自己試著讀一讀。

5、說說兩大部分讀法的區(qū)別。

6、可分兩大部分互讀,互相糾正讀得不妥的地方。

7、讀,其他同學閉眼體會,聽后糾正。

8、兩部分相同的前兩句,男生讀兩部分關于描述特點的兩句,女生讀兩部分關于抒情的兩句,齊讀歌頌古代勞動人民的兩句。

三??偨Y(jié)全文。

1、過這天的學習,你讀懂了什么我們祖國的美僅僅在于兩大奇跡嗎。

2、章僅贊美了祖國嗎。

3、總結(jié)。

四、作業(yè)。

完成課后練習3、4題。

板書:

長城——連綿起伏曲折蜿蜒。

奇跡(像巨龍)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古代勞動人。

運河——銀光閃閃伸向天邊民的創(chuàng)造。

(像綢帶)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

【本文地址:http://www.mlvmservice.com/zuowen/15239168.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