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散步》教學設計篇一
第一單元閱讀部分有8篇課文,以不同的生活為背景,抒發(fā)了同樣感人至深的親情。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有: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體會課文表達的豐富多樣的親情。解決問題的途徑有:結合閱讀提示和課后練習,抓住重點難點問題,深化對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理解;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情感體驗,體味親情。
寫作的要求是“從生活中學習寫作”。“寫作導引”講解了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寫作生活的方法?!皩懽鲗嵺`”要求觀察并寫作秋天的景物、學校生活和家庭生活。
《散步》的解讀
“閱讀提示”提示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主題。
課文圍繞“散步”這一中心事件,寫了四件小事:“我”勸母親去散步,兒子發(fā)現(xiàn)有趣的散步隊形,母親和“我”的兒子發(fā)生分歧,“我”背母親、“我”的妻子背“我”的兒子,表達了豐富多樣的親情——“孝敬”“慈愛”以及中年人的“家庭責任”。
“研討與練習”第一題要求學生朗讀課文,把握文章的內容和主旨。這是教學的重點。第二題是理解文章關鍵句的含義,這一題有助于學生理解文章主題的深刻性。第三題是品味景物描寫的作用。第四題是品味對稱式句子的表達作用。第二、三、四題是教學的難點。
學情分析
這篇課文內容簡短,語言質樸親切,但意蘊豐富。初一學生朗讀和初步感知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沒有多大難度。但結合“研討與練習”清晰地理解文章的重點和難點,對初一的學生來說,還是有比較大的難度。
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一、正確地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基本讀準節(jié)奏,積累“信服”等詞語。(重點)
二、學習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理解文章所表達的豐富多樣的思想情感,加深對親情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對家庭的熱愛。(重點)
三、結合生活體驗,感悟文章關鍵句的意蘊,理解文章主題的深刻性。(難點)
四、了解景物描寫及作用,積累文中對稱式的句子。
教學設想
以朗讀為基礎,在讀的過程中通過師生的相互發(fā)問和探討,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和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情感的豐富性?!把杏懞途毩暋钡牡谌?、四題,可采用積累的方法摘抄在筆記本上,讓學生今后逐步理解。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正確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課文的思想情感。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播放歌曲《家是溫柔的港灣》
家是溫柔港灣/你我停泊的港灣/風雨再大都不怕/只要有個溫暖的家/愛是溫柔港灣/你我渴望擁有它 /旅途再苦也不怕/只要有個溫暖的家/多少年以后/所有的溫暖/哪怕只剩一句話/親愛的你好嗎……
家為什么如此令人魂牽夢繞?因為家里有親情。今天,我們一起來品讀重慶著名作家莫懷戚的散文《散步》,感悟家的溫馨。
2、我們一起來背誦李白的《靜夜思》
故鄉(xiāng)為什么令漂泊在外的游子魂牽夢繞?因為故鄉(xiāng)有家,家里有親人,家里有親情的溫暖。今天,我們一起來品讀重慶著名作家莫懷戚的散文《散步》,感悟家的溫馨和幸福。
二、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1、分段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試讀課文,訂正學生朗讀的字音和節(jié)奏。
(1)易讀錯的字 熬áo過 嫩nèn芽 分歧qí 霎shà時(剎那) 拆chā散 委屈qū 水波粼粼lín(嶙峋、魚鱗)
2、學生齊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3、問題:本文講述了怎樣一個故事?請不同層次的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然后引導學生結合“閱讀提示”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參考:“我”勸母親散步;全家一起散步,兒子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趣的景象;“我”的兒子和“我”的母親為走大路和小路發(fā)生了分歧,“我”的母親說走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別背起母親和兒子。
3、問題
(1)請用一句話概況本文的主要內容。(我們一家四口人在田野里散步)
(2)題目有什么特點?(文章主要事件的概括)
(3)文章第一段簡潔的內容交代了哪些內容?(此次可講解記敘的要素和文章開頭的特點)
散步的時間——初春,地點——田野,人物——我、母親、妻子、兒子,起因——母親老了,身體不好,經(jīng)過——發(fā)生了分歧,結果——走小路,“我”和妻子背著母親和兒子走過不好走的路。
三、品讀課文,感悟溫暖的親情。
1、根據(jù)“閱讀提示”回答:文章表達的思想情感有哪些?
2、齊讀課文,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你從哪兒感受到“孝敬”“慈愛”?除了這些?你還感受到了親人之間的哪些情感?(尊重、信賴、中年人的家庭責任感)
3、采用個人讀、分組讀的形式,引導學生通過質樸的語言品味其豐富細膩的情感。
參考:
(1)母親信服地點點頭,就去拿外套。
(2)她現(xiàn)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3)我的母親有熬過了一個嚴冬。
(4)“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p>
(5)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
(6)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
(7)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
四、問題探究,把握文章的內容和主題
1、請用最簡潔的語言,給本文重擬一個標題,并說說你的理由。
學生回答后,教師把關鍵性的詞語板書在黑板上:分歧、走小路、背、媽媽和兒子;孝敬、尊重、關愛、信賴、疼愛、慈愛、責任。
2、請學生把黑板的詞語分成兩組,并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兩組詞語的特點,最后歸納出給文章擬題目的兩個角度:內容和角度。同時也教給學生整體感知的方法:從題目入手把握文章的內容和主題。
3、自由發(fā)言:在這些題目中,你認為哪些比較好?說說你的理由。
五、課后作業(yè)
1、理解并抄寫“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
2、借助工具書,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1)母親信服地點點頭,就去拿外套。
(2)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
(3)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4)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出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出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
3、搜集關于“家”的詩詞、歌曲,并把精彩的句子摘抄下來。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品讀文章最后一段,理解景物描寫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回憶課文內容,強化對課文內容和主題的理解。
問:《散步》記敘了怎樣一件事?表達了哪些思想情感?
二、齊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流暢朗讀的能力。
三、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最后一段,然后品味其妙處。
1、有感情地朗讀最后一段。主要是個人讀,對讀得好的要給予掌聲鼓勵。
2、問題探討:你認為,文章最后一段,哪些地方寫的好?
參考:
(1)“在陽光下”烘托了詩一般的意境。
此處可拓展將本文的景物描寫及作用。(本文有兩處景物描寫,描寫的時春天田野里充分生機的景象,烘托了一家人散步時的溫馨幸福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生命、對生活的熱愛)
(2)“背”這一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了一家人互相關愛的溫馨與幸福。
(3)文章最后一句話的含義。抓住關鍵詞語“好像整個世界”,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好像整個世界”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方法,突出“我”和妻子的責任重大,因為作為中年人的“我”和妻子,肩負著孝敬父母和撫養(yǎng)孩子的家庭責任,維系著家庭的和諧和幸福。)
此處可拓展講講本文“以小見大”的寫法。(本文以“散步”這一小事,反映了家庭如何才能和諧和幸福這一重大的社會問題。)
3、可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背誦最后一段。
四、摘抄文章對稱式的句子,反復朗讀,品味其好處。
五、拓展延伸,探討問題,培養(yǎng)學生對家的關注、對親人的熱愛。
1、周國平說,如果把人生譬作一種漂流,家是什么呢?家是一只船,家是溫暖的港灣,家是永遠的岸。那么,你認為,家是什么呢?
2、模仿下面的形式,續(xù)寫幾句話,表達你對親情的理解。
親情是臍帶,維系著你的生命;親情是牽手,給予你溫暖與依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總結全文
1、齊讀課文或欣賞音樂《家是溫柔的港灣》。
2、《散步》是一篇秀美雋永、蘊藉豐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頌歌。它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悅而高尚的旅行。
七、作業(yè)
課外練筆:家是溫馨美麗的港灣,家是心靈愉悅的空間。家庭成員應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 互愛,使家其樂融融、幸福美滿!請拿起你的筆,描寫你們一家人在一起的溫馨幸福的情景。
《散步》教學設計篇二
一、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構想:
莫懷戚的《散步》是一篇表現(xiàn)家庭成員間真摯感情的散文,文質兼美。讀出它的深層含義對七年級的農(nóng)村學生來說,很不容易。新課程理念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我采取以學生活動為主的授課方式,讓他們自由閱讀課文,組織學生討論,學生、老師、文本之間平等地對話。讓他們通過討論,迅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解主題。讓他們自由選取感點欣賞,在研討中進入散文的意境,領略散文的美。
教學流程:設身處地,導入新課故事接龍,感知理解課文美點尋蹤,探詢美感。
二、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整體感知課文,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品味文中畫面的優(yōu)美和細節(jié)的動人。
2、過程與方法
(1)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課文來理解課文內容。
(2)引導學生通過品讀課文,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品味美,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勇于承擔責任的情感。
教學重點整體感知課文,培養(yǎng)學生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難點理解文章的深刻含義。
教學方法以學生活動為主,適時予以點撥,組織學生討論。
教具、實驗情況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活動一:設身處地,導入新課
辛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溫馨的,辛福家庭的生活細節(jié)也往往滲透著深情的愛,即使產(chǎn)生了分歧,其解決也體現(xiàn)了溫馨、和諧。
設想一下,晚飯后,全家人聚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jié)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卻喜歡看言情故事武打片,遙控器在爸爸手中,他會怎么辦?如果在你手中呢?
今天,我們共同欣賞莫懷戚的散文《散步》,看看作者家庭成員之間的分歧是怎樣解決的?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感知課文。
活動二:故事接龍,感知理解課文
(一)故事接龍,感知課文
1、《散步》寫了一件什么事?請大家把文章的故事情節(jié)分解成若干個小故事,我們來個故事接龍。
2、了解故事中得人物概括人物間的關系(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說,選取其中一種板書)?
3、教師點撥:據(jù)作者講,本文就是取材于一次全家三代四口的散步,正因為它來源于生活,是真實的,所以才感人。我們寫作文也應該學習這一點。
(二)再讀課文,理解內容
1、教師點撥:我們已經(jīng)初步把握了文章的故事情節(jié),這只是最表面的東西,還應該對其進行更深一層的探討,進而理解其內容,把握主旨。請大家再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我”勸母親、順母親、背母親分別說明了什么?
母親改變主意,妻子背兒子又說明了什么?
作者寫一家人散步這件小事,用了“分歧”、“責任重大”,是否大詞小用?試解釋?
④如何理解“一霎時……關頭時那樣”和結尾句。
2、學生分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適時點撥指導。然后推薦一名代表發(fā)表見解。最后師生共同交流,達成共識。
活動三:美點尋蹤,探詢美感
1、其實,一篇成功的散文作品,無非是三個方面:一是真,二是善,三是美。真就是真實,源于生活,前面已講過。文章宣揚了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這是善。美呢?大家再讀課文,用你們的慧眼來發(fā)現(xiàn)、文章中的美。(利用小組討論的方式,集體探詢,集中意見,說出發(fā)現(xiàn)。)
教師示例:文章的開頭很美,美在開門見山,美在一開始就是“我們在在田野上散步”這個有詩意的鏡頭。
(一)人物美和主題美
(二)語言美
(三)意境美(景物描寫)
總結
1、這節(jié)課我們從幾個方面發(fā)現(xiàn)了《散步》中蘊含的美,可以說接受了一次美的洗禮,希望大家課后對課文再進行品味,從中發(fā)現(xiàn)更多的美。
2、拓展延伸。
分發(fā)《父父子子》課外閱讀練習。
學生積極發(fā)言,各自在這種情況下的做法,其他同學評論,大家暢所欲言。
學生認真聽讀,感知課文,了解內容。
學生采取自己喜歡的方式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學生先同位討論,然后積極發(fā)言,其他人補充,最后師生達成共識。明確:
學生先討論,教師點撥,然后積極發(fā)言,
學生分四人小組,進行積極討論。
每組推薦一名代表,發(fā)表本組的討論成果。
師生共同交流,達成共識。
愛、尊、孝
疼、護
不,借散步反映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以小見大。
④參考課后練習一。
學生討論。
師生共同交流達成共識。
(一)人物美和主題美
人物:“我”誠懇孝敬;妻子賢良溫順;母親老邁順從而又有涵養(yǎng);兒子聽話懂事天真可愛。
主題:宣揚了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
(二)語言美
1、對稱。
2、含義豐富。
3、意在言外。
(三)意境美
第一處: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
第二處: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的景物
兩處景物描寫富有詩情畫意,蘊含著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以學生熟悉的家庭到導入新課學習。
為新課的學習設置情境。
加強對文章內容的感知和理解。
整體感知課文。
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使學生了解真實的重要性。
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培養(yǎng)合作學習的習慣。
使學生不僅理解課文,而且學會欣賞文章的美。
示例,給學生一個模仿的規(guī)范。
分組討論交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和習慣。
使學生對文章整體有一個全面而又深刻的理解。
使學生有所鞏固。
板書設計:(一)
愛護幼小的生命
成熟的生命人生的一種責任
善待衰老的生命
(二)
意(疼)依
主從
變孫
改散步子
互相敬愛
母親(老)和睦融洽兒子(幼)
(孝)背母親妻背兒(護)
(尊順母親我責妻子
(愛)勸母親任感委屈兒(愛)
使命感
尊老愛
幼
(三)
散步
莫懷戚
真:源于生活
善:尊老愛幼
美:物美、主題美
語言美
意境美
《散步》教學設計篇三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識記生字詞,理解文章內涵。
2能力目標:賞析文章美的特色
3情感目標:理解孝順是中國傳統(tǒng)的美德及青年一代所肩負的家庭的重擔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目標2、3
難點:目標3
三、課時: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散步》,散步這項活動,相信生活中很多同學樂此不疲,那么作者所講述的散步與我們的故事一樣嗎?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篇課文。
(二)檢查字詞
之前早讀課我們對這篇課文做過預習,檢查一下同學們的預習情況。
信服咕咕分歧霎時拆散水波粼粼嫩芽
(指名讀生齊讀)
【師】同學們預習,今天我們分為三個步驟深入文本:理解文意、朗讀文本、賞析文美
(三)理解文意
1、老師將這篇課文朗讀一遍,同學們可以參照屏幕上所顯示的問題,試著一邊聆聽一邊思考,找出問題的答案。(生搶答)
(1)散步的時間
(2)散步的地點
(3)散步的人有
(4)散步的過程中發(fā)生了
(5)結局是
2很明顯,文章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所以這是一篇敘事性的散文,同學們試著用一句話概括一下文意。
明確:我們一家祖孫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3讀至此處,同學們有沒有疑問:祖孫三代為什么要去散步呢?文章中說了,母親老了,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那作為一個孝順的兒子是不是應該讓母親多休息呢?
明確:今年的春天來得太遲、太遲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將到時候死去了。但春天總算來了。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酷冬。
指導:太遲、太遲了總算熬
【師】:初春正是萬物復蘇的時候,母親熬過了一個酷冬,出來走走,可以喚起母親心中的活力,所以一家四口出來走走。
(這里學生可能回答:兒子的勸說,可進一步追問,兒子為什么要勸說母親去散步。)
初春的景色很美,比如第三段,可追問母親為什么要欣賞這美好的景色呢?
4總結:到這里我們明白了散步的緣由、過程與結局,文題散步二字,簡潔、準確又富于內涵,有故事的味道又有畫面感。理清了文章的內容,我們要把自己對于文章味道的理解融入到我們的朗讀中去,下面同學們自由地朗讀這篇課文。
(四)朗讀文本
在朗讀之前,老師給你們一個小建議:讀的時候注意慢慢地、深情地朗讀,就好像在欣賞自己的作品一樣。
朗讀的要求:讀出敘事的波折性;
讀出角色的差別
通過朗讀最終的目的是為了理解三個人物的性格:“我”孝順善良、我的母親“慈愛親切”、我的兒子“聰明乖巧”、我的妻子“溫柔賢惠”
(五)賞析文美
聞一多認為詩歌有三美:音樂美、建筑美、節(jié)奏美,那么我們這篇散文你認為美在何處呢?
1畫面美(主要體現(xiàn)在兩處景物描寫)
第四段
第六段
2語言美
(1)小家伙兒突然叫起來:“前面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兒子的聰明與天真。
(2)我們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改句:我們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母親,我,妻子和兒子。
好在何處:連用兩個我的,顯示出我與母親、妻子和兒子之間的深厚情誼;突出我,顯示我在這個家庭中責任重大。
聯(lián)系:文章中顯示我責任重大的句子還有哪些?
文章第六段:“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領袖在嚴重關頭時那樣”
【師】在嚴重歷史關頭,民族領袖的決策和取向,影響著民族的命運和社會發(fā)展。人到中年,“我”是家庭的主腦,母親、兒子、妻子都聽我的。
3情感美
賞析最后一段(形容詞、比喻)
總結:作為中年人,“我”和妻子肩負著承前啟后的重任,對生活有一種高度的使命感。
對文本賞析到此處,相信本文的中心呼之欲出:孝順老人以及中年一代所肩負的使命感。
【補充說明】:本文的寫作背景
本文的寫作契機是兩個。其一是一次全家三輩四口人的散步,的確如文中所說:初春,南方的原野,哄了一陣才將母親帶上路……當時我兒子正上幼兒園。他叫“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也是真的。
第二個契機則是較有理性色彩。我與美國漢學家柯爾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異同進行淺層次交談。出我意料的是他對中國文化中的“孝悌”的看法——他反對“悌”(他說弟弟沒有必要高看兄長),而對“孝悌”卻大加贊賞,說中國人的敬老愛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說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yǎng)父母才是人類的文化之舉”,這個,全世界數(shù)中國人做得最好,云云。
我們自己丟掉的,發(fā)達國度的人卻拾起來,如獲至寶,這使我感慨不已,開始重新正視這份看起來很陳舊已無什么油水的民族遺產(chǎn)。寫作的念頭就產(chǎn)生了。
【師】可能對于我們中學生而言,中年人的使命感感受不是那么真切,但我們應該體會到父母的艱難,承載著兩代人的壓力。孝順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我們不能丟棄。希望同學們在課后能夠在實際生活中用行動關心自己的長輩。
(六)寫法探討
象這樣通過一件小事去反映一個大的主題,請你給這樣一種寫法取個名字。(以小見大)
一滴水可以反射陽光。只要用心去感悟生活,再平凡的事情也能夠發(fā)掘出深厚的主題,這種寫法叫“以小見大”。
活動:親愛的同學們,如果說轟轟烈烈的人生是一種美麗,那么平平淡淡的生活小事,也包蘊著無比豐富的情感。下面請大家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以小組為單位,談談自己家庭生活中平凡而感人的事。然后推薦一個同學給大家說說。
《散步》教學設計篇四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理解文章思想內容。
2、品味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
3、體會并學習“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
教學重點:
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體會欣賞本文的音韻美、景色美、親情美。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多少個日落,多少個清晨,我們和家人一起散步在公園的小路,散步在鄉(xiāng)間的田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莫懷戚的《散步》
二、“三讀”課文
通過“三讀”課文,逐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美和語言美。
1、“一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聽讀,理解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這篇課文是敘事散文,請用一句話概括全文內容。)
教師提示:(出示幻燈片)(什么人?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干什么?)
學生回答后老師總結,并出示幻燈片明確:(一家祖孫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圍繞“散步”這件事理出文章結構框架。
可指名回答。如學生回答不出,教師可圍繞“散步”這一中心事件來啟發(fā)學生。邊答邊板書。
師明確:“我”勸母親散步;全家一起散步;選擇大路小路的分歧;“我”決定委屈兒子;母親卻依從了孫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別背起母親和兒子。
師:家庭猶如一口池塘,有時波平如鏡,有時波浪起伏。在散步的過程中,這個三代之家就像平靜的水面涌起了波瀾。在岔路口,“我”的母親要走大路,“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大路平順,便于老人行走;小路難行,可是秀色可心。在魚與熊掌不可得兼的情況下,“我”決定舍魚而取熊掌。“我”認為,母親年老體弱,余年不多,伴隨她的機會已很少;兒子年紀尚幼,來日方長,伴隨他的機會還很多。于是“我”決定委屈兒子,順從母親,作出了“走大路”(板書)的決定。這個決定是明智的,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尊老”(板書)的美德。同時母親的選擇是——走小路。這又體現(xiàn)了我國另一種傳統(tǒng)美德,是——愛幼。)
(尊老與愛幼最好由學生總結出。)
2、二讀課文,把握文章主旨,體會親情美。
(1)學生討論并回答在整個散步過程中,誰做得最好?并簡單說說理由。
老師總結:其實這一家四口都做得很好,才有了文章中那一幅最動人的場景(明確:最后一段)
(2)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3)提問:營造一個如此和諧的家庭,奧妙在哪?
(引導學生扣住“尊老愛幼”“責任感”)
(4)投影出名人名言,學生一起朗讀
①老人和兒童屬于社會中的弱勢群體,他(她)們的生活狀態(tài),最能真實地反映一個社會國家的文明程度。
②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yǎng)父母才是人類的文明之舉。(培根)
老師總結:培根的話讓我們想到了中國已傳承幾千年的美德:孝。教師進行適當?shù)耐卣?,說說“孝”的寫法。
3、三讀課文,品味語言美
我們喜歡這篇文章不僅因為喜歡這家人,也喜歡這篇散文清新雋永的語言,請同學們根據(jù)以下提示找出你喜歡的語句,朗讀出來,并做適當?shù)狞c評。
(1)含蓄美:(找出你認為含義豐富的句子)
(2)對稱美:(找出前后對稱,形式整齊勻稱的語句)
(3)景物的烘托美:(找出文中描寫景物的語句進行賞析)
老師做一個示范,我選擇一句具有“對稱美”特點的句子
進行賞析
"他現(xiàn)在很聽我的話,就像小時候很聽他的話一樣。"
賞析:我小時候是一個乖孩子,很聽母親的話;母親現(xiàn)在老
而我已人到中年,母親很尊重我。母子之間互相尊重,相處和諧,充滿骨肉之情。
理解以下句子的含義: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p>
明確:
“世界”在這里大詞小用,突出中年一代責任重大,既要贍養(yǎng)老一代,又要撫養(yǎng)下一代,肩負著承前啟后的重大使命。家庭、民族、國家都是如此
景物描寫的作用:為情節(jié)展開作鋪墊
三、教師小結
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許是數(shù)以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著體溫的一枚硬幣……但“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值。(畢淑敏《孝心無價》)
老師在備課的時候有感而發(fā),根據(jù)這篇文章的內容擬了一副對聯(lián):
上聯(lián):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讓互敬
下聯(lián):祖孫三代風雨人生相親相愛
橫批:和諧一家
把這副對聯(lián)送給在座的每一位同學和老師,祝大家家庭美滿,闔家幸福!最后就讓我們在這首《相親相愛》的歌聲中結束今天的學習。
板書設計:
我勸母親散步
全家人一起散步
走大路(我)
路線的分歧走小路(母親)
分歧的解決我決定委屈兒子
母親卻依從了孫子
我背起母親,妻子背起兒子
《散步》教學設計篇五
教學設想:
《散步》是一篇秀美雋永、蘊藉豐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頌歌。它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悅而高尚的旅行。因此,我想,在本文的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品味揣摩語言,注重學生個人的情感體驗交流,增強學生的語感,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感染,讓這份濃濃芬芳的親情被學生所感悟、共鳴、升華、傳遞。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細節(jié)中表現(xiàn)的親情美。
2、培養(yǎng)尊老愛幼、珍惜親情、關愛家庭的意識和情感,促使學生為家庭親情建設盡一份力量。
教學重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細節(jié)中表現(xiàn)的濃濃親情美。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尊老愛幼、珍惜親情、關愛家庭的意識和情感,促使學生為家庭親情建設盡一份力量。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自制),預習,掃清字詞障礙。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親情
1、多媒體,歌曲《讓愛住我家》,展現(xiàn)親情圖片和歌詞。(課間播放)
聽了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學生自由發(fā)言)
2、出示一幅反映一家三口去散步的卡通圖,引發(fā)學生的想象,揭示課題。
導語:親情是無處不在的,每一個家庭都充滿了親情。家是讓我們遮蔽一生風雨的港灣。家因為有了深深的愛而溫馨,家庭生活因為有了濃濃的親情而美好。讓我們走進莫懷戚先生的家。跟他們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們家那濃濃的親情。
二、走進散步、感悟親情
1、聽讀全文,要用心來聽,并留意自己聽后的第一感受,按下列句式說一說:
——(人物)在——(時間)——(地點)——(事情),——(結果),我感受到了——
(可聽錄音或教師配樂范讀,目的是以深情的朗讀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一起走入文本,去體味那濃濃的親情)
2、自由閱讀全文:可以大聲朗讀,也可以輕聲品讀,也可以默讀。勾畫出文中最能表現(xiàn)濃濃親情的細節(jié)、詞語、句子,并說說你的心理感受。
3、同桌交流感悟。讀文中讓你最感動的細節(jié)、詞語、句子,并說說這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了怎樣的濃濃親情。
三、交流感悟、共賞親情
導語:讓我們來共同分享這一家人的濃濃親情(學生基本能說出以下句子,再結合學生的所說,適當加以點撥引導分析,并注意抓住重點)
(1)、“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兒子……”
引導: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我和妻子是否心甘情愿的背?
明確:一個“背”字體現(xiàn)了一家四口,祖孫三代之間關系十分融洽,非常幸福、溫馨的親情。
(2)、“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他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
引導:為什么一家人都會聽“我”的?
明確:“我”是一家人的主心骨,平日“我”就是一個講原則的人,家人都信任他。這是一個民主的家庭。
(3)、母親本不愿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她現(xiàn)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引導:母親為什么不愿意出來?而“我”為什么又堅持要母親出來?母親為什么又答應了兒子,試想如果“我”依從母親,把母親一個人放在家里,老人會怎樣想?母親最后出來了,當時,兒子會怎么勸?(可進行角色表演,勸的過程中可加入文中景色描寫的教學,并引導學生分析人物性格)
(4)、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說:“走大路?!钡悄赣H摸摸孫兒的小腦瓜,改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p>
引導:母親和兒子發(fā)生什么的分歧?“我”經(jīng)過思考,作出了怎樣的決定?
明確:在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的問題上,表現(xiàn)了我們一家人在散步中互敬互愛的動人情景,有一種濃濃的人情美。
(5)、他說:“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p>
引導:這句話可以看出他的兒子是個怎樣的孩子?
明確:兒子這句話極富童趣。他很天真可愛。他的新發(fā)現(xiàn)洋溢著一家人充滿溫馨的天倫之樂。聽了孩子的話,我們都笑了,為散步增添了很多快樂。
(6)、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重點研讀)
引導:母親和兒子并不重,但我和妻子為什么要走得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為什么說“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學生暢所欲言:
a、為了讓母親和兒子多呼吸一些新鮮空氣。
b、擔心背上的一老一小摔了。
c、為了讓母親和兒子盡情的欣賞春天的美景。
d、表現(xiàn)“我”對母親的孝心和妻子對兒子的愛心。如果走得很快,顯得不耐煩,不能體現(xiàn)濃濃親情……
老師小結:年老的母親和幼小的孩子,都需要我們的照顧和關心。每個家庭都是如此,這表現(xiàn)了中年人肩負著既要扶老又要攜幼的人生責任;從深層的意思看,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都是由每個這樣的家庭所組成。因而,中年人肩負的也是一種歷史責任。文章的結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進入了一個更高的境界,意蘊更深刻。
(注:每一處學生分析以后都進行朗讀的簡要指導,并適當?shù)耐诰蚱鋬仍诘囊馓N。通過學生試讀、老師范讀、集體齊讀等方式讓學生感受文中的親情美。)
(7)、總結: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很平常,但從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諧美好的感情,文中處處流露著濃濃的親情:它是一幅溫馨和美的親情圖。
讓我們再一次深情的朗讀全文,細細的來體會這份令人感動的親情。
四、悉心捕捉、訴說親情
導語:每個人從小到大,都和自己的父母朝夕相處,每個人身邊都有一份濃濃的親情,這份親情是無聲無息的,也是永恒的。我們要用敏銳的眼光去發(fā)現(xiàn),用善良的心去體會。
請同學們談談平時父母是怎樣關心和愛護你的,你又為他們做過什么?
學生準備1分鐘。全班交流。
(盡可能啟發(fā)學生把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感人故事講出來,敢于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盡可能讓學生在交流中進一步明白,要珍惜親情,懂得關愛家庭,關心父母。)
老師也有故事要講:從反面舉例,引導學生明白,要孝敬父母,尊重父母
五、情濃落筆、抒寫親情
導語:對親情,我們有說不完的故事,講不完的細節(jié)。情濃之時化為文,請同學們把自己對親情的感受寫下來。(配樂:薩克斯《回家》)
1、以親情為話題寫一組排比句來贊美親情
2、以親情為話題編一則50字左右的短信來歌頌親情
3、寫一首反映親情的小詩
4、根據(jù)本文思想內容擬一副對聯(lián)呼喚親情(選擇其一,暢所欲言)
學生動筆3分鐘。交流展示5分鐘。
六、真誠行動,營建親情
導語:親情不單靠今天課堂上的片刻時間來領會,它需要我們用一生的光陰來感悟。親情不僅僅是聲情并茂的述說,它更應該是落到實處的行動。親情不能只是父母的無償給予,它更應是兒女無言真誠的回報。家的溫馨和睦要靠家中每個成員的努力,家的親情營造建設,需要我們每個人盡一份義務。
回家以后,請同學們?yōu)樽约旱母改缸鲆患拢捍反繁?、洗洗腳、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并把你的真實感受和父母的真實反映用文字記錄下來,以后的語文課大家交流。
七、古今吟唱,傳承親情
導語:古往今來,親情被善良的人們代代傳唱,讓我們一齊朗讀唐代孟郊的《游子吟》來結束本課,并祝愿我們所有的家都永遠充滿著愛,永遠洋溢著濃濃的親情!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散步》教學設計篇六
教學目標設計:
__
知識與技能:
1、疏通全文,識記并積累“熬、霎、粼”等字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知親情。
操作過程與方法:
通過語音圖片的展示,讓學生整體感知這篇散文故事的內容,把握文章的線索,體會文章的主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學會感恩,學會孝敬,學會和諧處理家庭關系。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整體感知、品味、把握文章主旨。
難點:引導學生學會感恩,學會孝敬,學會和諧處理家庭關系。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1、播放音樂〈燭光里的媽媽〉引發(fā)學生情感共鳴,引入新課的學習。
2、檢查預習
提問2——3名學生再由教師給予肯定明確。
字音認讀
熬áo粼lín霎shà咕gū歧qí
(看來同學們下去還是非常認真的預習了課文的,這可是不錯的習慣??!大家可要好好堅持下去喲)
二、正課
1、作者簡介(可請學生來回答教師補充出示幻燈片)
莫懷戚:1951年出生,男,漢族。筆名周平安、章大明,當代作家。其中篇小說《詩禮人家》曾獲“四川文學”獎。著有《莫懷戚中短篇小說選》。代表作小說集《大律師現(xiàn)實錄》
2、請同學們聽朗讀
要求:
(1)注意對比自己在預習中勾畫出生字詞語的讀
(2)整體感知課文并體會作者筆下的美好春景。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p>
明確:這段話通過初春景色的描繪,表現(xiàn)了春天蓬勃的生機,暗示熬過了嚴冬的母親將會獲得新的活力。
3、學生分組自讀課文并探討回答以下問題。(幻燈片展示)
(1)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情,有哪幾個人物?主人公是誰?
明確:我們一家四口在田野散步。
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我的兒子。
(2)散步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怎樣的分歧?
明確:母親要走大路,兒子要走小路。
(3)我們是怎樣解決這一分歧的?當時是怎樣想的?
明確:我背母親妻子背兒子走小路。兒子還小以后陪他的時間還很多。(幻燈片展示年輕人老人小孩關系圖)請同學們根據(jù)這個示圖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明確:作者站在人生的中點上,一邊是長輩,一邊是后代,也處在生命之鏈的關節(jié)上。這里既有作者強烈的責任感,又體現(xiàn)了作者對生活摯愛。(引導學生把這種情感由個人上升到社會、國家。)
三、拓展延伸
同學們還記得學習課文前的那個大大的“愛”字碼,在課文中這種愛就是強烈的責任感和對生活的摯愛。請同學們帶上這個“愛”字回家后給父母寫一段感恩的文字。
四、小結
《散步》這篇文章篇幅不長,情節(jié)動人,語言富有內涵。她給我們展示了一個溫馨和睦幸福的大家庭。同學們可要認真體會?。?/p>
五、作業(yè)
請同學們在對課文初步理解的基礎之上對課文其他精美的語段進行研討。
《散步》教學設計篇七
一、教學目標
1、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揣摩詞句的含義,品味文章的語言美。從字里行間去感悟、發(fā)現(xiàn)。
3、培養(yǎng)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提高人文素養(yǎng)。
二、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語言,體會親情的美好。
三、教學設想
在教師充滿激情而富于親和力的語言引導下,學生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構建新的學習方式。
四、教學安排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出示圖片
同學們,家是溫馨的港灣。全家人一起中秋賞月,一塊共進晚餐,一同欣賞電視……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的尋常小事,也體現(xiàn)出濃濃的親情?,F(xiàn)在,讓我們一同走向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孫三代人的相親相愛,和和美美……敬老愛幼,是中國文化的精髓,莫懷戚的《散步》一文,就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愛幼更尊老的故事。(板書課題和作者。)
展示學習目標:(明確學習任務)
(二)整體感知,梳理文章結構線條
1、全班齊讀課文,要求學生邊聽邊思考下列問題。
明確:朗讀時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調、語氣、語調、語速幾方面。勾畫出文中有情趣的的句子。
2、思考問題,快速搶答
①用一句話概括全文內容。
明確:一家祖孫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啟發(fā):什么人?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干什么?)明確: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初春,田野。
②圍繞“散步”這件事理出文章結構線條。
教師可圍繞“散步”這一中心事件設計相關問題來啟發(fā)學生。邊答邊板書。
1、散步的緣由是什么?
明確:為了年老多病的母親?!拔业哪赣H又熬過了一個嚴冬”,既寫出了母親忍受痛苦度過嚴冬的情景,又寫出了“我”為母親最終安然無恙而慶幸的心情。
2、在母親不愿出去散步時,我怎樣勸說母親?明確: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在。(板書:勸)
3、一家三口散步是生活中常見的鏡頭,但我們一行人卻是與眾不同的。我和妻兒陪著又熬過一個嚴冬的母親去欣賞初春的秀美景色,大自然蓬勃的生機將會使母親獲得新的活力。請同學們找出景物描寫的句子。
明確:“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這段話通過初春秀色的描繪,表現(xiàn)了春天蓬勃的生機,暗示熬過了嚴冬的母親將會獲得新的活力。
4、我和母親的關系如何?
明確:“她現(xiàn)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边@句話表明母親明理,兒子孝順,相映成趣。生命原本就是這樣,代代相因,生生不息。
5、和美與溫馨是家庭生活的主旋律,但偶爾也會發(fā)出不和諧的音符。家庭猶如一口池塘,有時波平如鏡,有時波浪起伏。我們在笑聲中散步,在岔路口,卻發(fā)生了分歧?
明確:這個三代之家就像平靜的水面涌起了波瀾,“我”的母親要走大路,“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大路平順,便于老人行走;小路難行,可是秀色可心。(板書:分歧)
6、一老一小,不能兩全,只能顧一頭,面對矛盾,該怎么辦?(板書:讓)在魚與熊掌不可得兼的情況下,“我”決定舍魚而取熊掌?!拔摇闭J為,母親年老體弱,余年不多,伴隨她的機會已很少;兒子年紀尚幼,來日方長,伴隨他的機會還很多。于是“我”決定委屈兒子,順從母親,作出了“走大路”的決定。這個決定是明智的,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尊老”的美德。但母親的選擇是——
生:走小路。
7、又體現(xiàn)了我國另一種傳統(tǒng)美德?
明確:愛幼。奶奶疼愛孫子,總是謙讓,即使自己行走不便,也還是寵著孫子。
8、體現(xiàn)了奶奶是什么樣的人?
明確:奶奶是一位溫和慈愛,謙讓體貼的老人。
7、矛盾解決了,多和美的家庭啊!有意思的小路的確不平順,我和妻子怎樣做?明確:作為主心生命骨的我們,鄭重其事地分別背起了母親和兒子。(深沉朗讀末段)“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边@句話含義深刻。它以輕襯重,突出了“尊老愛幼”的重大意義,還寫出了中年人已意識到自己責任的重大,正在繼承和發(fā)揚“尊老愛幼”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譜寫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新篇章。這一“背”,實際上是背起了生活的重擔,架起兩代人心靈的橋梁。含蓄地寫出人到中年,肩負著承前啟后的責任,贍養(yǎng)老人撫育孩子的重大使命。(板書:背)
(三)研讀課文探究主旨,挖掘“尊老”內涵。
請大家默讀課文,思考:你最喜歡文中的那一個人?理由是什么?大家可以和同位討論。學生討論后回答。
(四)語言賞析,美點尋蹤,探究質疑:
1、找出你感受最深,覺得最值得體味的句子,讀出來,并說說你的感受。自己先思考,再在小組內交流。
提示:可以從寫景的句子和文章的主旨句下手。
1、你覺得這篇散文美在哪里?
(1)尊老愛幼的人性美
(2)景物描寫的意境美
(3)平實質樸的語言美
(五)聯(lián)系實際,展開想象,體驗感受。
1、設想晚飯后,全家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愛看戲曲,爸爸媽媽愛看電視劇,你愛看動畫片,遙控器在你手里,你該怎么做?
2、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處理不當,就會產(chǎn)生家庭矛盾,通過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不管做什么事,應先考慮老人的感受,先照顧他們,他們辛苦了一輩子,不容易。文中的“我”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孩子,原則上是一個“孝”字,當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的時,應該照顧老的一頭,這正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體現(xiàn)。)(小組討論)
(六)小結:“尊老”和“愛幼”都可貴,這既是一個人也是一個國家文明的標志,但我更贊成培根的話,“尊老”更可貴。因為這是人類特有的高尚情感,更是我們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珍貴美德——“孝”的集中體現(xiàn)。
送給同學們最真誠的話語。孝心,永存心頭。親情,永存人間。
(七)寫作指導作業(yè)
給予我們寫作的啟示。寫自己身邊真實的故事,說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用心靈的眼睛尋找真情,用你的手中的筆,抒寫實感。
作者懂得精心選材,以小見大,文章只是選取一個三代同堂的家庭的一次散步的小事來寫,就表現(xiàn)了一個重大的主題: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在新時代再次發(fā)揚光大。
【本文地址:http://www.mlvmservice.com/zuowen/1361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