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法制教育教案人教版(匯總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0 06:36:14
小學三年級法制教育教案人教版(匯總18篇)
時間:2023-11-20 06:36:14     小編:QJ墨客

教案是教師為達到教學目標,并組織和實施教學活動所制定的一種教學計劃。那么如何撰寫一份高質量的教案呢?首先,教案要遵循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目標,確保教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其次,教案要合理布置教學內容,注重知識的組織和連接,使學生能夠逐步建立完整的知識結構;此外,教案還應選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最后,教案還要注意評價和反思,及時總結教學效果并進行調整,以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合理的教案安排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小學三年級法制教育教案人教版篇一

1.指名朗讀生字、新詞,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導入:通過上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感受到了民族小學的美。這一課我們要急需朗讀感悟,我們會進一步地發(fā)現民族小學的美和課文的美。

二.分段讀議,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請各自輕聲讀第一段,想一想讀著這部分課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學生讀后交流。

可引導學生從上學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學生的服飾、到校后的活動等方面想象、講述。

c.大家一邊在頭腦中展開想象一邊朗讀就能讀得更入情入境,誰來讀一讀?

教師評點后再指名練習。

d.配樂朗讀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當,當當!當,當當!”大青樹上的鐘聲敲響了,民族學校的學生開始上課了。請各自輕聲朗讀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學的孩子是怎樣上課學習的,說說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學生各自讀課文,然后交流。

引導學生轉換角色,入境體悟窗外的安靜,體會仿佛是周圍的花草鳥蟲猴子都被教室里優(yōu)美的讀書聲吸引,靜靜地欣賞,不忍打攪。

反復朗讀這幾句話。

d.下課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場會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讀有關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這所民族小學留給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們參觀了這所民族小學,了解了他們上學、上課學習、下課活動的情景,多么美麗的民族小學,多么可愛的學生!參觀結束了,讓我們說上幾句道別的話。

c.抒情地齊讀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讀,比賽背誦

1.課文寫得很美,你喜歡哪一部分?請你有感情地朗讀一下。

2.把你喜歡的部分背下來,看誰先背出來。

四.抄寫句子,加強積累

把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抄在作業(yè)本上。

五.綜合性學習

你們的課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讓我們把每天的課余生活記錄下來??梢杂萌沼浀姆绞絹碛洠部梢杂昧斜砀竦姆绞絹碛?,以后我們再來交流。

小學三年級法制教育教案人教版篇二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感受五花山秋天美麗的景色。

2、抓住重點詞,滲透朗讀方法,通過朗讀領悟作者對樹林顏色的生動表現,初步懂得適當運用聯想的手法能使文章更生動、具體,并仿寫片段。

3、了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大自然的美,激發(fā)熱愛大自然并保護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領悟作者對樹林顏色的生動表現,初步明白適當運用比喻、聯想的手法能使文章更生動、具體。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剛才大家談了自己印象中的山,這節(jié)課,老師帶你們去看一座特別的山。

出示:我家住在大山里。你知道這里的山是什么顏色的嗎?

1、讀后問學生:從這句話中你知道作者想告訴我們他想寫什么嗎?找關鍵詞。

2、積累有關顏色的詞語。

二、初讀感知。

1、初讀課文。想知道作者從這座山上看到了什么顏色嗎?自己打開137頁讀讀課文,劃一劃作者寫了山的哪些顏色。

2、整體感知。

出示:春天的山是()。

夏天的山是()。

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種顏色了,有(),有(),有(),有(),有()。

因為擁有這么多的顏色所以此山取名為——揭題,讀題,釋題。

三、教學春天、夏天的五花山。

師:讓我們跟著作者的寫作順序先走進春天、夏天的五花山。

出示:2、3小節(jié)。

1、指名讀。

2、比較春天、夏天的五花山顏色的不同。

3、抓關鍵詞“冒、涂、染”指導朗讀。

四、教學秋天的五花山。

過渡:五花山上色彩最豐富的季節(jié)要數秋天了。

(一)自由讀。

(二)出示。

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種顏色了。

有的樹林變成了(金黃色)。

有的樹林變成了(杏黃色)。

有的樹林變成了(火紅色)。

有的樹林變得(紫紅紫紅)。

松柏不怕秋霜,依然(翠綠)。

你能說說什么樹林會變成這些顏色嗎?

預設??

出示:下過一場秋霜,有的樹林/變成了金黃色,好像所有的陽光/都集中到那兒去了。

1、與原句比較:

這句話和老師寫的哪里不樣?(劃線)。

啟發(fā)想象: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出示圖片組。

2、滲透“聯想”寫法。

師:我們看到了金黃色,就想到了和他有關或想象的事物——這就叫聯想,用上聯想的寫作方法可以讓句子變得更美。讀的時候可以一邊讀一邊想象。

3、朗讀指導。

讀好關鍵詞(根據學生讀的標出停頓和重音),邊讀邊想象(邊讀邊想象陽光的溫暖與舒適)。

預設二。

出示:有的樹林變成了火紅色,風一吹,樹林跳起舞來,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躍。

師:你從哪些詞語感受到了它的美?還有嗎?

1、抓關鍵詞指導朗讀。

2、朗讀展示。

預設三。

出示:有的樹林變成了杏黃色,遠遠望去,就像枝頭掛滿了熟透的杏和梨。

1、師:生活中你們見過什么東西的顏色是杏黃色?

2、師:看到杏黃色,就想到了——(豐收)作者用到了聯想。

3、引讀(讓我們一邊讀一邊想象著豐收的喜悅)。

(三)運用朗讀方法。

總結朗讀方法,自學其他幾句。

(四)交流。

(五)秋的整體感受。

1、指名讀。

2、配合讀。

五、拓展(機動)。

作者原來是想按一年四季的時間順序來寫五花山的,請你們試著來寫一寫冬天的五花山。

小學三年級法制教育教案人教版篇三

教學目標:

1、輔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課文內容,受到思想啟發(fā)。

2、通過教學配養(yǎng)和增進學生的自讀自學課文的能力。

3、本課要求會認的字有:怨、載、罷、沾、捷、悅。

教學重點:體會“為什么不反過來試試”這句話的意思。

教學難點:同上。

教法:以讀代講法、引導點拔法、指導朗讀法。

學法:朗讀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學法、

教具準備:掛圖、生字卡。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要學習“為什么不反過來試試”這一課?!盀槭裁床环催^來試試”是什么意思,課文為什么取了這樣一個題目呢?老師不作解釋,大家也不要去猜,要認真讀課文。你把課文讀好了,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2、這篇課文是略讀課文,需要同學們自己去讀去理解。

二、出示讀書提示,鼓勵同學們自讀自學課文,了解課文內容和人物表現。提示:

1、先要一段一段地讀,認真了解每一段的意思,然后再通讀全文。

2、自學生字新詞,認清字形,把字音讀正確。

3、注意了解課文寫的是誰?講了他的什么事?

三、檢查閱讀情況,了解學生的疑難。

1、抽讀課文。找三個人,每人讀一部分。讀后,請同學們評議,肯定優(yōu)點,指出不足,糾正錯誤。

2、提問:課文里寫了哪些人物?主要是寫誰的?

布斯是哪里的人?課文是講他什么時候的事?(英國人,1910年的事。)講了他的什么事?(研制吸塵器的事——他看到掃地機揚起大量灰塵,給人們帶來危害,下決心要研制不揚起灰塵的掃地機,經過反復試驗,終于成功了。)。

3、鼓勵學生質疑,老師對所提問題進行歸納,鼓勵學生思考答案或解決辦法。

四、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學習收獲,加深感受文章中心思想。圍繞的主要問題是:

1、什么事情引起了布斯的注意,使他產生了研制掃地機的念頭?(熟悉課文第一部分——“嗚嗚”的響聲,濃濃的塵霧,沾滿了灰塵,灰塵搬運機。)。

2、布斯的母親給予了他哪些幫助?(深入理解課文第二部分有關段落——母親很支持布斯的工作,想辦法讓布斯放松,幫助布斯動腦筋:“為什么不可以把木塞壓進去呢”?)。

3、布斯的研制工作陷入困境的時候,媽媽說的哪句話對他有很大的啟發(fā)?后來他又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媽媽說:“為什么不可以把木塞壓進去呢?”布斯說:“是啊,為什么不反過來試試呢?”)這時,布斯的腦海中閃過一個念頭,把“掃灰塵”變成“吸灰塵”,也許就不會揚起灰塵了。他又想到最近發(fā)生的一場龍卷風,把地面上的房屋和樹木都“吸”走的情景。如果把掃地機設計成一種小型的“龍卷風制造器”,不就可以把灰塵吸起來嗎?想到這里,興奮地布斯連忙放下已打開的葡萄酒瓶,找來一塊手帕,蒙住自己的嘴巴和鼻子,然后趴在地上。他猛地一吸氣,緊挨著嘴巴和鼻子的地面變干凈了。取下手帕一看,手帕上沾了不少灰塵。通過這種方法,可以把地面清掃干凈,而且不會揚起灰塵。)。

4、你認為布斯的成功說明了什么?(做事要有決心,肯動腦筋。布斯“為什么不反過來試試”的念頭,說明了他善于靈活調整自己的思維。)。

五、再讀課文,拓展思維。

1、讓學生再讀課文,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六、教師小結。(略)。

七、課后練習。

(一)、填詞語,讀句子。

(二)、課文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選擇正確的答案。

小學三年級法制教育教案人教版篇四

(出示圖片)剛才你們欣賞的是什么?(機器人)。

你們覺得機器人怎樣?(聰明、能干、有趣、可愛)。

是呀,因為機器人能做人所不能及的事情,所以人們根據自己的工作需要,生活需要極想擁有一些機器人。比如,熊熊燃燒的烈火會危害消防隊員的生命安全,科學家根據他們的工作需要發(fā)明了消防機器人,代替消防隊員深入險境排除險情。又如,社會上有相當數量的盲人,眼睛看不見使他們不能象正常人一樣上街購物,科學家根據他們的生活需要發(fā)明了導盲機器人,雖然僅僅是一個普通的鐵盒子,卻引領盲人走上街頭。

小學三年級法制教育教案人教版篇五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兒童詩。課文用擬人化的手法,把太陽當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她一天中的不同時間里,和不同國家的孩子游玩?!疤柺谴蠹业摹痹⒁馐恰笆澜缡谴蠹业摹保澜绾⒆庸苍谝黄{天下,分享太陽的溫暖、世界的和平和社會的安寧。詩歌描繪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鮮花上撒滿了太陽的金光,小樹在太陽的照耀下生長,小朋友們在溫暖的陽光下快樂游戲。詩人從“太陽普照全球”這一自然現象中提煉出詩意,把太陽當做所有國家的朋友,她從西山落下,走向別的國家,給全世界的小朋友帶去快樂和希望。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體會只有全世界人民和睦共處,加強信任和理解,人類才有更美好的明天;二是體會詩歌擬人化的寫法。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朗誦、背誦詩歌。難點是理解詩歌的含義。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背誦課文一二兩段。

2、以讀為主線,通過把書讀薄、讀厚的學習方法,引領學生把詩讀成畫、讀出詩情、讀出意境,從而提高學生想像、表達、感悟能力,并掌握一些朗讀詩歌的技巧。

3、讓學生在優(yōu)美的詩歌中體會到太陽對“大家”的愛,對太陽的愛胸懷感恩之情,明白只有廣博的愛才會讓世界的所有生物生活得快樂、和諧。

教學過程:

一、激趣談話,引出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一)簡介詩歌的特點。

兒童詩想像豐富,語言優(yōu)美,意境深遠,讀起來朗朗上口。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生字詞。

重點指導彤的讀音和書寫,理解“紅彤彤”的意思。

2、檢查讀課文。

指名四位同學輪讀詩歌,學生評價指正。

三、深入研讀課文。

(一)把詩讀成畫。

1、師范讀第一小節(jié),生邊聽邊想畫面。

2、指名學生描述想像中的畫面。

3、根據學生描述的畫面指導朗讀。

(二)讀出詩情。

1、感悟太陽做的三件好事。

(1)太陽做了哪幾件好事?

根據學生的回答,師板書:鮮花、小樹、小朋友。

(2)把三件好事讀成三個字:灑、拔、陪。

(3)從“灑、拔、陪”三個字中你讀出了什么?

太陽把金光往鮮花上灑,灑出了什么?透過“拔”你又看到了什么?太陽陪著小朋友在海邊干什么呢?(學生發(fā)揮想像,描述畫面。)。

2、指導朗讀第二小節(jié),讀出詩情。

(三)讀出意境。

1、第二小節(jié)中哪個詞,哪個標點表示太陽還做了很多好事?

2、朗讀“一天中太陽做了多少好事:”讀出太陽做的好事很多,讀出對太陽的贊美。

3、理解“……”,并讀出省略號的味道。

四、想像創(chuàng)作,升華情感。

1、用詩一樣的語言,把太陽做的其它好事寫出來。

2、交流、修改、展示詩句。

小學三年級法制教育教案人教版篇六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詩歌,積累詩歌中的優(yōu)美詞語。

2、了解詩中所描寫的景物特點,感受春天景色的美麗,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從字里行間流露出的對祖國的深深熱愛。

教學難點:理解詩歌內容,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力。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唱)在你的眼中,春天在哪里呢?(學生回答,春天在……)。

是啊,春天就像一個美麗、幸福的小姑娘,快樂地走遍了祖國的每一個地方,這節(jié)課我們就跟隨她的腳步到祖國各地領略春的美景,你們高興嗎?(高興)。

二、品讀詩文。

1、請同學們打開書,讓我們帶著幸福、快樂的心情一起來讀詩歌的第一節(jié)。(學生齊讀)。

2、春天這個幸福的小姑娘都去哪了呢?請同學們自己來讀詩歌的2—6節(jié)。

學生自由讀文。

指名匯報(田野、河流、草原、山岡、村莊)。

師問:你是如何發(fā)現的?

學生講述各詩節(jié)構段方式。

3、是啊,春姑娘帶我們走過田野,走過河流,走過草原,走過山岡,走過村莊,在那些地方她都看到了什么呢?我們先跟隨她到田野上去看一看。

指名讀第二節(jié),一邊讀一邊想,春姑娘的到來,祖國的田野有什么變化?(百花開放,農民開始播種,有的農作物都開始出芽了)。

你覺得春天的田野被作者描繪的美嗎?都哪美?(學生講解相關的詩句,并適當滲透擬人的修辭方法)。

誰愿意來讀?

4、春天來了,河流又有什么變化呢?請同學們小聲讀一讀詩歌的第三節(jié),并畫出能夠表現河流變化的動詞,講一講這一節(jié)的內容。

誰來試著說一說?(學生抓住歌唱、匯合、滾、流、沖講述河流的變化)。

從作者豐富的想象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是啊,河流也充滿生機,洋溢著生命的活力,你是否聆聽到河流的歌唱了呢?讓我們一齊來讀一讀,品一品它那高興的心情。

5、春姑娘走過田野,走過河流,還來到了哪里?(草原、山岡、村莊)。

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詩歌的第4、5、6節(jié),把你最喜歡的一節(jié)多讀幾遍,談一談春姑娘的到來給那里帶來的變化。

學生自由讀,學習小組展開研討。

全班匯報,抓住一節(jié)談具體,并鼓勵學生想象畫面,多種方式有感情地朗讀。

6、跟隨著春姑娘,我們走過了這么多的地方,你最想說些什么?(春天真美啊!……)。

作者也想說:多么美麗啊!祖國的春天,多么歡暢!

詩歌的最后一節(jié)是對全詩的總結,你們覺得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感情來讀?(讀出“歡暢”)。

全班齊讀。

三、欣賞意境。

1、春天是每年都要來到的,世界上的國家都有春天,為什么這首詩的題目是“祖國的春天”呢?(作者喜愛春天,更愛自己的祖國)。

2、是啊,我們要把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融入到詩歌中,才能真正感受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老師為你們的朗讀配上優(yōu)美的音樂,希望你的朗讀能帶給大家美的享受。

全班齊讀第1、7節(jié),指名讀2—6節(jié)。

四、拓展練筆。

1、春姑娘還會給祖國的哪些地方帶來變化?(街道、小院……)。

2、你也試著像作者那樣,用詩歌的形式寫一寫?

3、學生讀自己的作品。

小學三年級法制教育教案人教版篇七

1.(出示)讀一讀這首兒歌,注意帶有拼音的字,想想你有什么發(fā)現。

2.學生暢所欲言,談自己的發(fā)現,教師加以引導,讓學生明白這些詞語都是指的人常用的調料和味道。

3.(出示)這八個字擴詞。

4.說出另外的跟調料和味道有關的字。

小學三年級法制教育教案人教版篇八

1.掌握本課生字新詞。

2.學習第一段的寫法,從不同方面把一個地方的景色寫具體。

3.學習課文按不同方面連段成篇的方法。

4.了解海濱小城的美麗景色,體會作者熱愛家鄉(xiāng)海濱小城的思想感情。

1.抓住不同景物的特點,了解海濱小城的美麗景色,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習課文按不同角度連段成篇的方法。

一、談話引入:

1.我們偉大的祖國幅員遼闊,無論你走到哪里,都能欣賞到美麗的景色,今天,我們又要到美麗南國來欣賞,地處廣東海濱的一座小城的迷人景色。(板書課題:20海濱小城)

2.分析審題:海濱指的是哪里課文寫的是什么地方課文的寫作順序是什么,同學們,思考一下。

二、理清文章思路。

2.討論分析:

第一部分(1-3)海濱的景色。

第二部分(4-6)小城的景色。

三、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指名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海濱的哪些景物用“橫線”標出來。(板書:大海沙灘)

2.自由讀1-2節(jié),用“()”標出體現大海是美麗的詞語,加以理解。

3.學生找句子——抓詞語——談體會(板書:藍棕銀白白灰金黃)

小結:這兩段主要抓住景物的顏色進行描寫,表現了大海是迷人的,景色異常美麗。

4.自由練讀——互讀——指名讀(要求讀出顏色的美,大海景色的迷人)

5.默讀3節(jié),思考:這段主要寫了什么景物(板書:貝殼船隊)

6.投影顯示,理解帶點詞的意思,并思考:為什么會這樣

(1)這里的孩子見得多了,都不去理睬這些貝殼,貝殼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

(2)船隊一靠岸,海灘上就喧鬧起來。

7.二人互讀——指名讀——男女生分讀(要分別讀出海灘的寧靜與喧鬧氛圍)

四、學習第二部分。

1.過渡:剛才學習了1-3節(jié),了解了海濱是美麗的,下面用同樣的方法自學4-6節(jié)。

3.投影顯示思考題:

(1)課文寫了小城的哪幾個地方用“”標出。它們各有什么特點用“()”標出。

(2)抓住關鍵句體會:它們美麗在哪里

3.討論板書:

庭院——樹多花園——樹茂街道——干凈

4.投影顯示,理解帶點詞的意思。

鳳凰樹開了花,開得那么熱鬧,小城好像籠罩在一片片紅云中。

5.指導朗讀:作者把小城寫得這么美、整潔,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家鄉(xiāng)的熱愛、贊美之情,要通過你的朗讀,讓別人也體會到這種情感。

6.自由練讀——齊讀。

7.根據提示練背5節(jié),投影顯示:

小城的公園()。這里栽著()。一棵棵榕樹就像()撐開的(),樹葉(),可以(),()。樹下(),每逢(),()總是()。

五、總結。

1.齊讀全文,體會作者的熱愛、贊美之情。

2.結合板書,思考:課文是怎樣連段成篇的

小學三年級法制教育教案人教版篇九

知識、能力目標:

1、認識本課的6個生字。

2、能讀懂課文內容,知道神筆“神”在哪里,馬良用神筆為窮人做了哪些好事。

3、能正確快速的朗讀課文,并能一邊讀,一邊想,學會思考問題。

4、能分辨什么是善,什么是惡,為人們做好事就會受到人們的尊重。

人文目標:培養(yǎng)孩子名辨是非的能力。

教學重點:

了解馬良用神筆為窮人做了哪些好事。懂得分辨善惡為人們做好事就會受到尊重的道理。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課,揭題。

今天,老師要和大家學習一篇新課文《神筆馬良》(教師板書)。神筆“神”在哪里呢?好我們來看一下課文。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了解課文內容。

1、自瀆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指名朗讀課文:(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一件什么事。)。

3、指導朗讀。教師適當范讀,讓學生注意語氣。

三、探究性學習。

引導學生找出哪些段落是描寫馬良為窮人畫畫的,哪些段落是描寫馬良與大官做斗爭的。

(鼓勵學生大膽的說)。

引導學生討論,說說馬良是個怎樣的人?

(不畏強暴,淳樸善良)。

四、總結課文。

提出問題:馬良的筆“神”在哪里?

(馬良的神筆能出神入化地畫出他想得到的東西。其“神”。就在于馬良對待畫畫有一種執(zhí)著的精神,他經過刻苦的鍛煉才會有那樣的結果。

(要學習馬良的這種精神,而不是只羨慕那只筆。)。

五、說說如果你有馬良那樣的一支筆,你會怎樣用?

(引導學生用“神筆”來描繪自己的愿望和想象未來美好的生活,或為人們、為社會、為改變環(huán)境做更多的事情。)。

小學三年級法制教育教案人教版篇十

《七顆鉆石》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童話。它講述了地球上發(fā)生了大旱災,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一個小女孩抱著水罐出門為生病的母親找水,愛心使水罐一次一次發(fā)生神奇的變化。告訴我們愛心能創(chuàng)造奇跡,愛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樣晶瑩閃爍。在這堂課中,老師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超越文本,情深意濃,師生共同彈奏了一曲愛心的贊歌。

---、初讀,感知愛心。

教學開始,老師讓學生自由讀課文,了解故事的大致內容,然后交流,初步懂得水罐的變化是愛心創(chuàng)造的奇跡。閱讀教學從整體入手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心理特征,也為確立文本的價值取向做好了鋪墊。

二、品讀,體會愛心。

教學的重點是從水罐的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所以老師以水罐的神奇變化為主線,先讓學生找出表現水罐的變化的句子,然后想一想變化的原因是什么?通過交流,品讀,歸納出女孩有孝心、善心、同情心。同時,為了加深理解,教師抓住了幾個細節(jié),如:“小姑娘哪兒也找不著水”,這里的“哪兒”指小姑娘都到了哪兒呢?“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此時,小姑娘也是焦渴難忍,你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嗎?通過老師聲情并茂的語言渲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給課文補白,感受到愛心的偉大,愛心的力量。另外,利用多媒體再現愛心的神奇。教師抓住“接著從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鮮的水流”媒體出現:巨大的水流流入了草地,流入了河流,流入所有需要水的地方,大地復蘇了--透過語言文字,學生被小姑娘的愛心所震撼,朗讀課文時入情入境,達到了作者、文本、讀者的相通。

三、延伸,提升愛心。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生的語文能力要靠反復的實踐來完成。因此,學習快結束時,老師朗誦托爾斯泰關于愛的名言,讓學生記下,接著在“愛的奉獻”的樂曲中,學生暢所欲言,當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需要幫助時,熱情地伸出援助之手,并齊聲朗誦“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得更美好”。最后,老師讓學生把這個故事講給爸媽聽,并把學習此課后的體會寫下來。

總之,這節(jié)課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濃濃愛心溢滿堂,實實在在育棟梁。

小學三年級法制教育教案人教版篇十一

我們每個人都聽過掌聲,有此掌聲是你給別人的,有些掌聲是別人給你的。掌聲響起來,你的心情怎樣?(讓學生自由說說)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課文,出示課題:“掌聲”,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學習一讀課文(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生學借助拼音多讀幾遍,把字音讀準;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把句子讀順暢。

2、學生二讀課文(和同座合作讀),可以每人讀一節(jié),互相指正讀錯的地方。

3、學生三讀課文(指名讀或開火車讀),每人一個自然段,讀后請學生進行評價。指出優(yōu)點和不足。

4、學生四讀課文(默讀),想一想:課文圍繞掌聲講了一件什么事?引導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精讀課文,體會人物的變化。

1、屏顯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內容,讓學生自由讀,讀后說說英子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屏顯課文的第四自然段內容:指讀,讀后讓學生說說這時的英子又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聯系第一自然段,理解“憂郁“的意思。)。

3、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一和第四兩個自然段。

4、課文讀到這兒,你有什么疑問呢?

引導學生提出:英子為什么會有這么大變化呢?這個問題提出來之后,可作為下一階段學生自主閱讀的目標。培養(yǎng)學生邊讀邊疑邊悟的能力。

四、指導認字和寫字。

1、屏顯本課的生字。

2、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識記要求認識的字。

3、引導觀察要求寫的字。重點探討“姿、勢、吞、烈、普”這5個上下結構的字的寫法。教師板書給學生看。

4、學生練習寫13個字。及時展示學生寫的字,進行評價、指點。

五、拓展活動。

學生繼續(xù)搜集有關反映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關愛的名言和諺語。

小學三年級法制教育教案人教版篇十二

學習目標:

1、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從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

3、通過朗讀體會文中小女孩善良、美好的心靈,懂得關愛別人,用愛心對待生活。

教學重難點:

1、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

4、在讀故事中懂得關心別人,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

課前準備。

1、課前布置學生回顧自己讀過的童話故事,并從中選取自己最喜歡的,作一下簡單的交流。引導學生想一想故事的內涵,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了解一些關于“愛心”的故事。

2、幻燈片。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通過朗讀體會文中小女孩善良、美好的心靈,懂得關愛別人,用愛心對待生活。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閱讀興趣。

(生自由講)。

2、今天老師也為你們帶來了一個動人的童話故事,你們想聽嗎?(出示課件)這個故事正是我們今天所學的童話故事《七顆鉆石》(板書課題)。

(使學生認識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萬物才能繼續(xù)生存下去,沒有水,等待人和萬物的只有死亡。)。

2、如果你得到了一罐水,你最想干什么?在這個旱災面前,人人都渴望清涼清涼的水,一天夜里,一位小姑娘也拿著水罐走出了家門,為生病的母親找水喝。(出示圖片)。

二.新課探究。

1、初讀課文,提出自讀要求,并自由交流。

過渡:小姑娘找到水了嗎?她身邊發(fā)生了什么神奇的故事?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找找吧!讀課文2---4自然段。

(一)出示自學提示:(現在讓我們讀讀課文)。

1、找一找,小姑娘的水罐發(fā)生幾次變化,把有關的句子畫下了。

2、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3、畫出你認為神奇的地方,并想一想為什么?那個地方最讓你感動?

(學生自讀課文自由交流,教師巡視傾聽)。

4、小組匯報課文中神奇的地方,其他小組有不同也可以進行補充或更正。

(二)引導學生領會水罐的不斷變化的神奇,領悟小女孩的愛心不斷升級。

神奇的原因要引導學生盡可能展開想象,體會愛的力量:

第一次變化。

出示句子:

(1)小姑娘哪兒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著了。

小姑娘實在太累了,你看她睡的多香啊!

(2)當她醒來的時候,拿起罐子一看,一件神奇的事情發(fā)生了,找出神奇變化的句子并讀一讀。

罐子里竟裝滿了清澈新鮮的水。”(為什么你覺得這個地方很神奇呢?)。

(要是遇上這樣的情況,小姑娘當時的心情會怎樣?誰能在文中找出來讀一讀?突出“喜出望外,真想喝個夠”)。

從第1自然段中我們知道這是一場特大干旱,到處都沒有水,而現在罐子里竟裝滿了清澈新鮮的水,多神奇??!我想一定是小姑娘的孝心感動了上天,賜給了她一罐水。

(教師板書:孝心感天)。

第二次變化。

體會孝心和愛心帶來的神奇力量。

b.“她以為,水一定都灑了,但是沒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著,罐子里的水還是滿滿的?!?/p>

水罐掉在地上應該是灑水或摔壞罐子,可現在罐子和水都好好的,真是神奇。小姑娘得到這罐水時,她自己渴極了也累極了,她多想喝一口水滋潤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嚨呀??伤恍南胫鴭寢專谕嘏軙r被小狗絆倒。還是她的孝心使上天又給了她一個奇跡。(也突出孝心感動天)。

c.“當小姑娘再拿水罐時,木頭做的水罐竟變成了銀的。”

(為什么木罐會變銀的呢?)。

水罐由木頭變成銀的,實在是神奇!在那樣干渴的情況下,母親急需水,小姑娘也渴得要命,可她仍然把水分給了小狗一點兒,救了小狗一條命。小姑娘真的把動物當作了朋友,她的愛心又一次感動了上天,才有神奇的事發(fā)生。

(教師板書:愛心如銀)。

第三次變化。

d.“就在這一瞬間,水罐又變成了金的?!保槭裁淬y罐會變成金的呢?)。

水罐由木做的變成銀的,又變成金做的,神奇極了。母親又渴又生著病,她多么需要這罐生命之水,可為了孩子,她放棄了水,也就放棄了生命,這種偉大的犧牲精神使上天又一次創(chuàng)造了奇跡。

(教師板書:母愛似金)。

第四次變化:金水罐里跳出鉆石,涌出水流。

為什么會發(fā)生變化?小姑娘也想喝水,但看到過路人,她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呢?

e.“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遞給了這個過路人。這時突然從水罐里跳出了七顆很大的鉆石,接著從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那七顆鉆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p>

水罐里能跳出鉆石,能涌出救活萬物的生命之水,七顆鉆石能變成星星,真是神奇極了!小姑娘已經干渴到了極點,當她也忍不住要喝母親讓給自己的水時,卻又強忍住渴,把水讓給了一個素不相識的過路人。這種對陌生人的同情與愛,使天地為之動容,他們獲得了水,還擁有了七顆星星。

(教師板書:愛感天地)。

3、齊讀這幾句話,把它的神奇之處讀出來。

4、我們再次回顧水罐的變化:

空木罐木水罐銀罐金罐跳出七顆鉆石。

5、小結:課文開頭是一片荒蕪的旱景象,到最后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鮮的水流,人們、大地萬物將會是一片久旱逢甘露的景象。)。

這一切都是愛給帶來的,學了課文我們有哪些愛的收獲呢?

教會我們如何愛:愛親人、愛世間一切生靈、愛陌生人。

10、總結:老師愿你們的愛心像北斗七星一樣普照人間,愿你們都能成為充滿(愛心)的人,相信擁有愛心,會讓你充滿神奇的力量。

三、板書設計:

19、七顆鉆石。

空木罐。

有水孝心感天。

水沒灑。

變銀愛心如銀。

變金母愛似金。

鉆石、水流愛感天地。

四、作業(yè):

1、上網或查資料搜集關于北斗七星的資料。

2、為父母做一件事或是送上自己親手制作的小禮物,表達自己的愛心。并仔細觀察父母的反應,記下自己內心的感受,與同學交流。

小學三年級法制教育教案人教版篇十三

1.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楚王用什么辦法三次侮辱晏子,晏子用什么辦法反駁楚王,維護了齊國的尊嚴。

2.理解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學習簡單的推理。

3.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主要內容,排演課本劇。

了解晏子出使楚國時,如何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駁倒楚王,不辱使命,維護了齊國的尊嚴。

搜集圖片和文字資料,了解時代背景及人物關系。

一、導入。

1.板書:尊嚴。

(出示圖片)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末年,有一位出色的外交家,他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維護了自己國家的尊嚴,他就是——(板書:晏子)。

2.學生介紹搜集到的有關晏子的資料和故事。

3.補充板書:使楚。讓學生講講“使楚”的意思。

4.師:晏子出使楚國時發(fā)生了什么事呢?跟老師一起走進課文了解一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輕聲練習讀課文。

(1)把字音讀準,課文讀通順。

(2)邊讀邊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2.生接著讀課文,集體評議。

3.簡短概括: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板書:侮辱。

三、精讀課文。

1.問:楚王為什么要侮辱晏子?課文中幾次寫到他侮辱晏子?

3.生匯報自學情況。師板書:鉆狗洞笑無才押齊盜。

[課文由“進城門”“見楚王”“赴酒席”三個小故事組成。

4.師小結:剛開始,楚王抓住晏子身材矮小的缺陷,讓他鉆洞進城,對晏子的人格進行侮辱;在晏子見到楚王時,楚王諷刺晏子無能,侮辱齊國沒有人才;接著楚王借一個囚犯,把偷的罪名安在齊國人身上,侮辱齊國的分量一次比一次更重了。面對這些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一一反駁。

5.課件出示晏子的話。

(1)你覺得此時晏子的心情怎么樣?他是用什么語氣說這些話的?

6.生回答,朗讀。師板書:狗國最下等國強盜國。

7.這真是“一人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睅熒x文,再次體會晏子語言的精妙。

8.在晏子妙語連珠的反駁下,故事最后的結果怎么樣?(板書:尊重)。

9.學到這里,你覺得楚王是個什么樣的人?晏子是個什么樣的人?(生自由說)。

四、拓展。表演課本劇。

1.師敘述:這三個故事主要由對話組成,大家想要演好,先得過臺詞這一關,根據人物的性格特點,有感情地讀好他們之間的對話。

2.出示課件:排演要求。選擇故事中的一個人物,推想該人物說話時應帶的語氣。

師敘述:你想扮演機智勇敢的晏子,傲慢自大的楚王,還是故事中的配角——士兵呢?趕快行動起來。

3.展示。課堂是學生學習的陣地。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就需要創(chuàng)設富有情趣的教學活動。一味枯燥地讀背,學生就會喪失興趣。表演是學生喜歡的項目,學生為了演好角色,就要認真讀課文,揣摩人物的心理,模仿人物的語氣。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進一步了解了人物,加深了對語言文字的理解。

4.布置作業(yè)。小組內的同學排練課本劇《晏子使楚》。

小學三年級法制教育教案人教版篇十四

閱讀法、自主學習法、閱讀感悟、合作探究法。本課是一篇科學知識小品文,介紹了家政服務機器人的勞動本領及外形特點。文章趣味性強,生活化對話較多,很適合兒童閱讀,既能滿足兒童的好奇心理,又能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面。

小學三年級法制教育教案人教版篇十五

教學目標:

1、復習用方格數來表示面積,用面積公式來算面積。

2、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使學生學會運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觀察與比較等方法去掌握通過圖形割補的方法計算不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讓學生經歷和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3、通過讓學生計算生活中實際房屋的面積,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生活實際中的具體運用,感受數學與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系。

教學重點:

能夠熟練運用計算面積的兩種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通過圖形割補的方法計算不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

教學關鍵:

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學會計算生活中實際房屋的面積。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復習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小結。

你們真聰明,不需要一個一個的數格子,只要知道長方形的長和寬,知道正方形的邊長,就可以利用面積公式來計算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2、利用平移,半個格子湊整及軸對稱圖形特點求圖形面積平行四邊形,不規(guī)則圖形平移成為長方形,2個半格湊成一格。軸對稱圖形只要數一半,乘以2就能算出整個圖形面積。

小結:我們可以利用平移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轉變成為長方形,把三角形轉變成。

為正方形來計算出面積。把2個半格合并成一格,利用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快速計算出面積。

二、新授。

1.激發(fā)學習興趣。

這2個不規(guī)則圖形,哪個圖形的面積大呢?

究竟是哪個圖形面積大呢?

今天這節(jié)課就具體來研究它們的面積有多大。

(出示課題)不規(guī)則圖形面積。

2.圖形a我們先觀察圖形a,你有辦法計算它的面積嗎?

a、小組討論。

b、匯報各種計算的方法。

2×5+3+3。

4×3+2+2。

4×4……。

c、電腦演示并且總結出割、補、移三種方法。

同學們:你們認為哪種方法?為什么?

割的方法:4×4=16補的方法:5×4-4,這兩個方法!

師總結:無論是割還是補,分割的塊數,或者是補上的塊數越少,這種方法就越顯得簡單,也就越好。

3.圖形b。

圖形b也是個不規(guī)則圖形,你能用比較簡單的方法來求出它的面積嗎?

獨立思考,然后把結果寫在紙上面。

交流:(利用補的方法將它轉變成一個規(guī)則的圖形)。

4×4=16。

電腦演示生介紹的方法,并板書算式。

師:現在可以知道圖形b和圖形a誰大誰小嗎?

要準確知道哪個圖形的面積大,就必須進行正確的計算,在計算時方法越簡單越好。

三、鞏固練習。

這里有一些不規(guī)則的圖形,請你們仔細觀察,畫一畫,說一說,怎樣求它們的面積。

(在練習紙上獨立完成后交流)。

說說:求凸出來的圖形面積用什么方法好?

求凹進去的圖形面積用什么方法好?

小結:無論是割還是補,分割的塊數,或者是補上的塊數越少,這種方法就越顯得簡單,也就越好。

總結。

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了求圖形面積的方法,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小學三年級法制教育教案人教版篇十六

1.這叫什么?這叫"點"。

用筆在紙上畫一個點,可以畫大些,也可以畫小些。點在紙上占一個位置。

2.這叫什么?這叫"線段"。

沿著直尺把兩點用筆連起來,就能畫出一條線段。線段有兩個端點。

3.這叫什么?這叫"射線"。

從一點出發(fā),沿著直尺畫出去,就能畫出一條射線。射線有一個端點,另一邊延伸得很遠很遠,沒有盡頭。

4.這叫什么?這叫"直線"。

沿著直尺用筆可以畫出直線。直線沒有端點,可以向兩邊無限延伸。

5.這兩條直線相交。

兩條直線相交,只有一個交點。

6.這兩條直線平行。

兩條直線互相平行,沒有交點,無論延伸多遠都不相交。

7.這叫什么?這叫"角"。

角是由從一點引出的兩條射線構成的。這點叫角的頂點,射線叫角的邊。角分銳角、直角和鈍角三種。

直角的兩邊互相垂直,三角板有一個角就是這樣的直角。教室里天花板上的角都是直角。

銳角比直角小,鈍角比直角大。

習題一。

看看想想。

1.點(1)看,這些點排列得多好!

(2)看,這個帶箭頭的線上畫了點。

2.線段下圖中的線段表示小棍,看小棍的擺法多有趣!

(1)一根小棍??梢詸M著擺,也可以豎著擺。

(2)兩根小棍??梢远紮M著擺,也可以都豎著擺,還可以一橫一豎擺。

(3)三根小棍??梢韵裣旅孢@樣擺。

3.兩條直線。

哪兩條直線相交?

哪兩條直線垂直?

哪兩條直線平行?

4.你能在自己的周圍發(fā)現這樣的角嗎?

小學三年級法制教育教案人教版篇十七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對算法的比較探索,使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運用遷移類推進行計算,自己得出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連續(xù)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使學生理解“十位滿十向百位進1”的算理,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過程與方法:經歷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以及有順序地、有條理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3、情感態(tài)度:在自主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養(yǎng)成獨立思考與善于傾聽的習慣。

教學準備:

制作相關教學課件。

教學重點:

能正確筆算連續(xù)進位的兩位數加兩位數。

教學難點:

正確掌握連續(xù)進位的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引入。

1、眼急腦快(口算)。

利用羊村為了迎接亞運盛會,舉行了圣火接力賽,讓學生通過口算來幫助小羊勝利的完成任務為切入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逐一出示口算題,指名學生說出結果。

8+7=9+5=8+42=46+9=。

34+53=28+12=520+300=。

2、心明手巧(筆算)。

師:同學們很順利就迎接到了圣火,但如果想把火炬保留下來,必須打開密碼箱才行,你們有信心把火炬保管好嗎?現在請拿出練習本,用豎式算一算,密碼是多少,看誰算得好。

筆算下列各題:25+38=45+29=。

學生獨立用豎式進行計算后匯報結果并引導學生觀察。

師:仔細觀察這兩個豎式你發(fā)現了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同學的?

3、激趣引入。

師:同學們真聰明,很快就幫羊村完成了這意義重大的任務,村長為了表揚我們對他們工作的支持,決定請我們去參觀野生動物園,高興嗎?準備好,看看你認識那些野生動物。

伴隨悠揚的音樂,課件分別演示熊貓、東北虎、丹頂鶴、蜥蜴、青蛙、金絲猴、藏羚羊等受保護野生動物。

二、交流探索,解決問題。

1、分析統(tǒng)計表,提出問題。

(1)引導學生觀察中國部分動物種數統(tǒng)計表,注意思考從“已知種數”到“瀕危和受威脅種數”的數量有什么變化?并結合數據教育學生愛護野生動物。

(3)出示第一個問題:中國特有的鳥類和爬行類一共有多少種?讓學生思考。

2、嘗試解答。

(1)師:這個問題你會列式嗎?請用豎式算一算結果是多少。

(98+25=)。

(2)指名一生板演,其他學生獨立計算。

(3)師生齊分析學生完成的情況,并讓學生說出計算過程。

(4)結合課件的演示引導學生把這題的計算過程再說一遍,突出“那一位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

3、比較總結。

(1)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打開密碼箱的兩題和例題,同桌互相交流討論,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匯報交流結果,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

(3)通過比較總結出兩位數加兩位數(連續(xù)進位加)的計算方法、特點并引出課題。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神機妙算(直接寫出結果)。

65396743。

+78+86+95+88。

學生獨立計算出結果,教師巡視。

指名說出結果及計算過程。

2、拔蘿卜(用豎式計算)。

58+9468+5286+77。

(1)學生獨立用豎式計算出結果,同時指3名學生到黑板上板演計算過程,教師巡視學生的完成情況。

(2)讓3名學生當小老師,批改同學的計算。(提醒學生注意不要把算式的數抄錯)。

(3)集體評講學生的完成的情況。

3、配鑰匙(連一連)。

師:班長暖羊羊它負責小羊們的日常生活,但它不小心把小羊房間的鑰匙給調亂了,你們能幫幫暖羊羊,把鑰匙給配好嗎?同桌互相討論一下,看誰找得又快又準確!

58+9458+6759+7579+89。

125168152158134。

指名學生說說如何算得又快又準。

4、活學活用(解決問題)。

師:你會解答嗎?請把你的算式寫在書上。

巡視學生的解答情況,并指名說出解答的算式。

師:除了上面這個問題,你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5、想一想(擴展延伸)。

的兩位數加上的兩位數加和是多少?

四、回顧總結,反思提升。

同學們想一想,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兩位數加兩位數(連續(xù)進位加)。

98+25=123(種)。

98。

+25。

123。

答:中國特有的鳥類和爬行類一共有123種。

小學三年級法制教育教案人教版篇十八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薄短杖说纳睢愤@篇課文雖然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比較遠,但是淺顯易懂,適合學生自學本節(jié)課。針對略讀課文的特點,以探究“太空人的生活跟我們有什么不同”為主思路,為學生搭建自主閱讀、交流的平臺;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鼓勵學生在自主質疑、互相交流中構建對文本的自我認知。從而達到了解文章大意的目的。因此,在教學中,采用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合作學習,進行交流反饋,使學生學會合作,學會探究,逐漸的形成自己學習的能力。

1、教材分析:

《太空人的生活》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介紹了太空人與我們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讓學生在閱讀中產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

2、學情分析:

本單元課文分別從不同方面介紹了一些科學普及和環(huán)境保護的基礎知識,《太空人的生活》是最后一篇,同學們對一些科學知識已經有了一些興趣。特別是前一篇課文《給星星正名》,介紹得也是宇宙中的知識。有了前面的基礎,同學們會利用資源來收集一些相關材料的。但由于學校地處北京郊區(qū),外來借讀生較多,因此學生學習的差異就更為明顯,而這些學生的家長大多文化素質較低、對學生的學習關心不夠,學生的知識面比較窄。在教學中,教師補充了一些相關資料,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他們已有經驗,鼓勵他們大膽想象,大膽表達,從而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

3、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說明:

在教學方式上,學生自主閱讀、探究,質疑;在與小組同學討論;提出小組人解決不了的問題,利用多媒體課件,全班討論解決,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引導學生了解太空知識。

4、教學技術準備:

多媒體課件;課下收集與課堂相關的資料。

5、前期教學狀況、問題、對策說明:

引導學生用已有的學習方法閱讀文本、采用自主學習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說明。

教學目標:1、認讀4個字。

2、默讀課文。說說太空人的生活方式與我們有什么不同。

教學重難點:了解太空人與我們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四、教學過程描述。

(一)、激情導入。

1.師:誰看過20月日10月15日,中國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乘“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進入太空的電視直播?看錄像。(設計意圖:讓學生視覺感受人類進入太空時那震撼人心的一幕,激發(fā)學生想了解太空人的欲望,同時增加對祖國航天事業(yè)的了解,從而產生愛科學、愛祖國的情感。)。

2.你能簡單說說楊利偉的太空之旅嗎?(設計意圖:回顧剛看到的情景,了解學生對太空人的認識。)。

(二)、初讀課文。

1.看生字表,解決不認識的字。

自由讀,自己解決不認識的字。(設計意圖:學習生字,解決閱讀障礙。)。

2.同桌互讀,糾正讀音。

3.標出自然段指名讀課文(設計意圖:練習讀準課文,為自學課文做好鋪墊。)。

要求:讀準字音注意句逗停頓。

(三)、默讀課文,了解太空人的生活跟我們有什么不同。

1、自學課文:

(1)默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介紹了什么?

(介紹了太空人與我們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2)讀課文,了解太空人是怎么生活?

(課文從穿衣、吃飯、睡覺和洗澡上廁所等幾個方面來介紹太空人的生活的。)。

教師隨機指導朗讀。

(3)指名說說太空人的生活方式與我們有什么不同?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自學能力。)。

(四)、讀了課文之后,關于太空和太空人,你還有什么問題?

指名提出問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利用收集到的材料加以解決,對于比較難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課下再去收集材料,尋找答案。

(設計意圖: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五)、小結。

太空不再神秘,但還是有很多未知領域等待我們去發(fā)掘。

五、學習效果評價。

1、出示生字,學生認讀。2、介紹太空人的一些生活方面的知識。

六、板書設計:

吃太空餐。

睡覺睡袋里站著睡。

太空人洗澡吸水珠。

上廁所固定坐板及踏板上。

七、本次教學設計與以往其他教學設計相比的特點。

1、采用了自主學習的方式學習課文。

2、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好的利用了搜集到的材料進行學習。

【本文地址:http://www.mlvmservice.com/zuowen/13541983.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