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譯翻譯教案(實用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9 06:36:08
文言文翻譯翻譯教案(實用16篇)
時間:2023-11-19 06:36:08     小編:書香墨

教案還應(yīng)包含教學(xué)資源的準(zhǔn)備和教學(xué)活動的安排,確保教學(xué)過程的順利進行。教師要時刻關(guān)注學(xué)生的學(xué)習(xí)效果,及時進行評價和反饋。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教案樣本,希望對您的教學(xué)設(shè)計有所幫助和指導(dǎo)。

文言文翻譯翻譯教案篇一

高考文言文復(fù)習(xí):文言文字詞釋義是非常重要的,不斷積累基礎(chǔ)知識和解題方法,相信同學(xué)們只有更加耐心、細心的了解教材,大量訓(xùn)練,勤于思考總結(jié),才能更快的提高成績,并為今后的幾輪復(fù)習(xí)打好基礎(chǔ)。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文言文字詞翻譯,希望大家喜歡。

(1)宰相:總攬政務(wù)的大官。宰,主持,相,輔佐。

(2)御史大夫:其權(quán)力僅次丞相。

(3)六部:吏、戶、禮、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書?。褐醒胄姓C要機關(guān)。

(6)尚書:六部最高行政長官。

(7)太尉:軍事首腦。

(8)郎中:尚書屬下部員。

(9)宦官:宮廷內(nèi)侍,又稱太監(jiān)。

(10)侍郎侍中:官庚侍衛(wèi)。

(11)校尉:漢代軍事長官。

(12)翰林學(xué)士:管文件,圖書,侍讀。

(13)太史:記史,管文收。

(14)國子監(jiān):中央教育機構(gòu)。

(15)左右拾遺:唐代諫官。

(16)總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長官。

(17)巡撫:總攬一省行政軍事長官。

(18)知州:州一級行政長官。知,管理。

(19)太守:郡一級行政長官。

(20)主簿:秘書。

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所謂直譯,是指用現(xiàn)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yīng)翻譯,做到實詞、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

所謂意譯,則是根據(jù)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盡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盡可能照顧原文詞義。意譯有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符合現(xiàn)代語言的表達習(xí)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其不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這兩種翻譯方法當(dāng)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比如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沛公的侍衛(wèi)樊噲。者也是語尾助詞,不譯。

補,就是增補。(1)變單音詞為雙音詞;(2)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補出省略了的語句。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號。

換,就是替換。用現(xiàn)代詞匯替換古代詞匯。如把吾、余、予等換成我,把爾、汝等換成你。

調(diào)就是調(diào)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diào)整為現(xiàn)代漢語句式。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介賓后置句、定語后置句等翻譯時一般應(yīng)調(diào)整語序,以便符合現(xiàn)代漢語表達習(xí)慣。

變,就是變通。在忠實于原文的基礎(chǔ)上,活澤有關(guān)文字。如波瀾不驚,可活澤成(湖面)風(fēng)平浪靜。

古文翻譯,自有順序,首覽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題,搜集信息,由段到句,從句到詞,

全都理解,連貫一起,對待難句,則需心細,

照顧前文,聯(lián)系后句,仔細斟酌,揣摩語氣,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詞句之間,聯(lián)系緊密。

若有省略,補出本意,加上括號,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譯,人身稱謂,依照貫例,

吾余為我,爾汝為你。省略倒裝,都有規(guī)律。

實詞虛詞,隨文釋義,敏化語感,因句而異。

譯完之后,還須仔細,逐句對照,體會語氣,

句子流暢,再行擱筆。

文言文翻譯翻譯教案篇二

原文:有人從學(xué)者,遇不肯教,而云:必當(dāng)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從學(xué)者云:苦渴無日。遇言:當(dāng)以三余?;騿柸嘀?。遇言: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也。

譯文:有個想向董遇求教的人,董遇不肯教,卻說:必須在這之前先讀百遍。意思是:讀書一百遍,它的'意思自然顯現(xiàn)出來了。求教的人說:苦于沒時間。董遇說:應(yīng)當(dāng)用‘三余’。有人問三余的意思,董遇說:冬天是一年的農(nóng)余時間(可以讀書),夜晚是白天的多余時間(可以讀書),下雨的日子一年四季都有余。

文言文翻譯翻譯教案篇三

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譯文:

能夠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夠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能夠戰(zhàn)勝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夠戰(zhàn)勝自我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知道滿足而不妄想的人是富有的,努力不懈地去奮斗的人是有志氣的`。言行不離道之規(guī)律能夠長久,軀體雖死而精神永久的人才是長壽的。

作者簡介。

其為“老子”。漢族,楚國苦縣厲鄉(xiāng)曲仁里人(今河南鹿邑縣人,一說安徽渦陽人)。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xué)家和思想家,道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相傳他母親懷了九九八十一月身孕,將他產(chǎn)出,老子一生下來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稱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時期,曾在周國都洛邑(今河南洛陽)任藏室史(相當(dāng)于國家圖書館館長)。他博學(xué)多才,孔子周游列國時曾到洛邑向老子問禮。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關(guān)(位于今河南靈寶)寫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經(jīng)》(又稱《道德真經(jīng)》,或直稱《老子》、或《老子五千文》)。在道教中,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個化身.

關(guān)聯(lián)典故。

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唐太宗李世民通過貞觀之治取得的明顯效果,看到了優(yōu)秀人才在國家建設(sh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于是決定實施人才強國戰(zhàn)略,大量招納優(yōu)秀人才。有一次,他就這個問題征詢侍臣意見,說:“朕聽說國家太平后必有大亂,大亂過后必有太平。值此國家由亂到治,天下太平,百業(yè)振興之際,需要得到大量的賢才來使用。我思謀了一個招攬人才的辦法,打算讓他們自己舉薦,這樣做你們看合適嗎?”侍中魏徵回答說:“能夠了解別人的人,是有智慧的人(知人者智);能夠了解自己的人,是聰明的人(自知者明)。人貴自知,陛下廣開人才自薦之路,四方賢才必然紛至沓來,何愁得不到濟世賢才呢?!”于是太宗決定在全國實施人才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作品鑒賞。

智,是自我之智。明,是心靈之明?!爸苏摺?,知于外;“自知者”,明于道。智者,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內(nèi);明者,知己知人,內(nèi)外皆明。智是顯意識,形成于后天,來源于外部世界,是對表面現(xiàn)象的理解和認識,具有局限性和主觀片面性;明,是對世界本質(zhì)的認識,具有無限性和客觀全面性。欲求真知灼見,必返求于道。只有自知之人,才是真正的覺悟者。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勝人者”,憑借的是自我個體的蠻力;“自勝者”,憑借的是堅強的意志。能夠戰(zhàn)勝自我的人,是具有天地之志的人。天地之志是收獲大道、戰(zhàn)勝一切的力量源泉。只有“自勝者”,才是真正的強者。

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所,是心靈之所即大道。人生的目的,無不是為了幸福、健康、長壽。人們追求幸福、健康、長壽,卻忽視了心靈的自由,反而導(dǎo)致生命早夭。那些真正懂得厚生的人,始終關(guān)懷的是內(nèi)在的心靈,是以有形養(yǎng)“無形”,而不是以有形養(yǎng)有形,因此卻獲得了相對長久的生命。更有那些一生為了人民的人,雖肉體死亡了,但是他們的英靈永存,這樣的人才是真正長壽的人,因為他們的英靈是屬于人民的,人民永存,他們的英靈永存。

本章是老子對有道者的高度贊揚。指出人生當(dāng)自知、自勝、自強。唯有如此,才能實現(xiàn)。

文言文翻譯翻譯教案篇四

狼是初一語文所學(xué)的一篇重點文言文,以下是小編收集的相關(guān)信息,僅供大家閱讀參考!

一屠晚歸,擔(dān)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fù)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dān)持刀。狼不敢前,耽耽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睽,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jǐn)?shù)刀斃之。方欲行,轉(zhuǎn)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黔矣,而質(zhì)刻兩斃,禽獸之變作幾何哉?止增笑耳。

有個屠戶天晚回家,擔(dān)子里的.肉已經(jīng)賣完了,只剩下一些骨頭。路上遇到兩只狼,緊隨著走了很遠。

屠戶害怕了,拿起一塊骨頭扔過去。一只狼得到骨頭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著。屠戶又拿起一塊骨頭扔過去,后得到骨頭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頭的那只狼又跟上來。骨頭已經(jīng)扔完了,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

屠戶很急很怕,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擊??匆娨暗乩镉幸粋€打麥場,場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麥場里,覆蓋成小山似的。屠戶于是奔過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lián)幽闷鹜赖丁芍焕嵌疾桓蚁蚯?,瞪眼朝著屠戶?/p>

過了一會兒,一只狼徑直走開,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時間長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屠戶突然跳起來,用刀劈狼的腦袋,又連砍幾刀把狼殺死。屠戶正要上路,轉(zhuǎn)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見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鉆過去從背后對屠戶進行攻擊。狼的身子已經(jīng)鉆進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戶從后面砍斷了狼的后腿,也把狼殺死。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來誘惑敵方的。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會兒兩只狼都被砍死,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過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

文言文翻譯翻譯教案篇五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數(shù)十尺。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樹如瓜蘆,葉如梔子,花如白薔薇,實如栟櫚,蒂如丁香,根如胡桃。其字或從草,或從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其地:上者生爛石,中者生櫟壤,下者生黃土。凡藝而不實,植而罕茂,法如種瓜,三歲可采。野者上,園者次;陽崖陰林紫者上,綠者次;筍者上,牙者次;葉卷上,葉舒次。陰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滯,結(jié)瘕疾。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若熱渴、凝悶、腦疼、目澀、四支煩、百節(jié)不舒,聊四五啜,與醍醐、甘露抗衡也。采不時,造不精,雜以卉,莽飲之成疾,茶為累也。亦猶人參,上者生上黨,中者生百濟、新羅,下者生高麗。有生澤州、幽州、檀州者,為藥無效,況非此者!設(shè)服薺苨,使六疾不瘳。知人參為累,則茶累盡矣。

【譯文】。

茶,是我國南方的優(yōu)良樹木。它高一尺、二尺。有的甚至高達幾十尺。在巴山、峽川一帶,有樹桿粗到兩人合抱的。要將樹枝砍下來,才能采摘到芽葉。

茶樹的樹形像瓜蘆。葉形像梔子。花像白薔薇,種子像棕櫚。果柄像丁香,根像胡桃。

“茶”字的結(jié)構(gòu),有的從“草”部(寫作“茶”),有的從“木”部(寫作“[木荼]”),有的“草”“木”兼從(寫作“荼”)。荼的名稱有五種:一稱“茶”,二稱“槚”,三稱“蔎”,四稱“茗”,五稱“荈”。

種茶的土壤,以巖石充分風(fēng)化的土壤為最好,今有碎石子的礫壤次之,黃色粘土最差。

一般說來,茶苗移栽的技術(shù)掌握不當(dāng)。移栽后的茶樹很少長得茂盛。種植的方法象種瓜一樣。種后三年即可采茶。茶葉的品質(zhì),以山野自然生長的為好,在園圃栽種的較次。在向陽山坡,林蔭覆蓋下生長的茶樹,芽葉呈紫色的為好,綠色的差些;芽葉以節(jié)間長,外形細長如筍的為好,芽葉細弱的較次。葉綠反卷的為好,葉面平展的次之。生長在背陰的山坡或山谷的品質(zhì)不好,不值得采摘。因為它的性質(zhì)凝滯,喝了會使人腹脹。

茶的功用,因為它的性質(zhì)冷涼,可以降火,作為飲料最適宜。品行端正有節(jié)儉美德的人,如果發(fā)燒,口渴,胸悶,頭疼,眼澀,四肢無力,關(guān)節(jié)不暢,喝上四五口,其效果與最好的飲料醍醐、甘露不相上下。但是,如果采摘的不適時,制造的不精細,夾雜著野草敗葉,喝了就會生病。

茶和人參一樣,產(chǎn)地不同,質(zhì)量差異很大,甚至?xí)聿焕绊?。上等的人參出產(chǎn)在上黨,中等的出產(chǎn)在百濟、新羅,下等的出產(chǎn)在高麗。出產(chǎn)在澤州、易州、幽州、檀州的(品質(zhì)最差),作藥用,沒有療效,更何況比它們還不如的呢!倘若誤把薺苨當(dāng)人參服用,將使疾病不得痊愈,明白了對于人參的比喻,茶的不良影響,也就可明白了。

文言文翻譯翻譯教案篇六

原文。

譯文。

從素葉城向西走四百多里就可以到達千泉了。千泉方圓二百多里,南面是雪山,其他三面是平曠的陸地。

土地肥沃,河水潤澤,枝葉茂盛。暮春季節(jié),各種各樣的花像多彩的羅綺。因為此地有一千多個泉眼,所以稱作千泉。突厥可汗經(jīng)常來到這里避暑。這里的鹿群都佩掛著鈴鐺,已經(jīng)馴服了,不會被人嚇走。

可汗很是喜歡它們,命令下屬有誰敢殺害鹿的殺無赦,因此鹿群都能夠自然死亡。

文言文翻譯翻譯教案篇七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絕湘水。中濟,船破,皆游。其一氓盡力而不能尋常。其侶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為?”曰:“吾腰千錢,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應(yīng),搖其首。有頃益怠。已濟者立岸上,呼且號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貨為?”又搖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貨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選自唐柳宗元《柳河?xùn)|集》)。

咸:都。

絕:橫渡。

中濟:渡到河中間。濟,渡河。

尋常:八尺為尋,二尋為常,這里指平時。

腰:掛在腰間。

益怠:更加疲倦,疲憊。

蔽:蒙蔽,這里是糊涂的意思。

何以貨:還要錢干什么?

貨:財物,這里指錢。

溺:淹沒。

吾:我。

汝:你。

遂:于是,就。

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漲,有五、六個人乘著小船渡湘江。渡到江中時,船破了,都游水逃生。其中一個人盡力游泳不能像平常那樣游得遠。他的同伴們說:“你平時最會游泳,現(xiàn)在為什么落在后面?”他回答說:“我腰上纏著千錢,太重了,所以落后了?!蓖橛终f:“為什么不丟掉它呢?”他沒有回答,只是搖了搖頭。過了一會兒,他更加疲憊了。已經(jīng)游到岸上的同伴大聲的向他喊叫道:“你太愚蠢了!被金錢蒙蔽了!性命都保不住了,還要錢干什么呢?”這個人又搖了搖頭,結(jié)果淹死了。

我很可憐他。如果都像這樣,難道不會因為巨額錢財而淹死更多的人嗎?于是寫下了《哀溺》這篇文章。

文言文翻譯翻譯教案篇八

郅都者,楊人也。以郎事孝文帝。孝景時,都為中郎將,敢直諫,面折大臣于朝。嘗從帝入上林,賈姬如廁,野彘卒入廁。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賈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復(fù)一姬進,天下所少寧賈姬等乎?陛下縱自輕,奈宗廟太后何!”上還,彘亦去。太后聞之,賜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

濟南瞷氏宗人三百余家,豪滑,二千石莫能制,于是景帝乃拜都為濟南太守。至則族滅瞷氏首惡,余皆股栗。居歲余,郡中不拾遺。旁十余郡守畏都如大府。

都為人勇,有氣力,公廉,不發(fā)私書,問遺無所受,請寄無所聽。常自稱曰:“已倍親而仕,身固當(dāng)奉職死節(jié)官下,終不顧妻子矣?!?/p>

郅都遷為中尉。丞相條侯至貴倨也,而都揖丞相。是時民樸,畏罪自重,而都獨先嚴(yán)酷,致行法不避貴戚,列侯宗室見都側(cè)目而視,號曰“蒼鷹”。

臨江王征詣中尉府對簿,臨江王欲得刀筆為書謝上,而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以間與臨江王。臨江王既為書謝上,因自殺。竇太后聞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歸家。孝景帝乃使使持節(jié)拜都為雁門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從事。匈奴素聞郅都節(jié)居邊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門匈奴嘗為偶人像郅都令騎馳射莫能中見憚如此。匈奴患之。竇太后乃竟中都以漢法。景帝曰:“都忠臣?!庇屩?。竇太后曰:“臨江王獨非忠臣邪?”于是遂斬郅都。

(選自《史記酷吏列傳》)。

郅都是河?xùn)|郡楊縣人,曾以郎官的身份服待過孝文帝。孝景帝在位時,郅都做了中郎將,他敢于直言勸諫,能在朝廷上當(dāng)面駁斥一些大臣的意見。有一次他隨從景帝到上林苑,景帝的賈姬上廁所時,一只野豬突然也竄了進去。景帝使眼色讓郅都去救賈姬,郅都不去。景帝抄起兵器想自己去救,郅都就跪在景帝面前攔阻說:“失去一個妃子,可以再找一個,難道天下缺少這種人嗎?即使您不珍惜自己,如果萬一出點亊,那怎么向整個國家,向您太后交待呢?”于是景帝便停住了,而野豬后來也自己離去了。太后聽說這件亊,賞給了郅都一百斤銅,郅都從此受到了重視。

濟南郡的瞷氏是個有三百余家的大族,強橫奸猾,前幾任的郡太守都對他們無法管制,于是景帝就任命郅都去做了濟南太守。郢都一到任就把瞷氏的一些首惡通通滅了族,其余的.人嚇得個個心驚肉跳。僅僅一年多,郡中就變得路不拾遺了,附近十幾個郡的太守都像敬畏上級長官一樣敬畏郅都。

郅都為人勇敢,有魄力,公正廉明,誰給他私下寫信他都不看,誰送東西他也不要,不接受任何人說情。他經(jīng)常自勉說:“我既然離開父母出來做官,那就應(yīng)該奉公守節(jié)以身殉職,無論如何不能再顧及妻子兒女?!?/p>

后來郅都做了掌管京城治安的中尉。那時朝廷里地位最高待人最傲慢的是丞相條侯周亞夫,可是郅都見了他僅僅是作個揖而已。當(dāng)時民風(fēng)樸實,人人自重,都害怕犯罪,而郅都卻率先實行嚴(yán)刑酷法,他執(zhí)法不避權(quán)貴,使得那些諸侯王公和皇家宗室都怕得斜著眼看他,給他起了個綽號叫“蒼鷹”。

當(dāng)景帝的兒子臨江王劉榮被征到中尉府受審時,劉榮想要刀筆給皇上寫信謝罪,郅都不讓府吏給他。魏其侯竇嬰派人暗中給了臨江王。臨江王送出書信后就自殺了。竇太后聽說此亊非常生氣,找了一個別的借口說郅都犯了大法,將其罷職為民。而景帝則派了一個使者持著旌節(jié)去郅都家任命他擔(dān)任雁門太守,讓他從家中直接走便道赴任,并授予他遇亊可以隨機處里的特權(quán)。匈奴人早就聽說過郅都的為人,郢都一到任后,匈奴便自動地把軍隊撤走了,直到郅都死都沒有再靠近雁門。匈奴曾用木頭刻了一個郅都像,叫騎兵們練習(xí)射箭,結(jié)果沒有一個人能射中,郅都居然能使人怕到這種地步。匈奴把他看作心腹之患。竇太后后來又援引了法律陷害郅都。景帝說:“郅都是忠臣。”想寬釋他。竇太后說:“他是忠臣,難道臨江王就不是忠臣嗎?”結(jié)果郅都就這樣被斬了。

文言文翻譯翻譯教案篇九

原文:

魏王欲攻邯鄲,季梁諫曰:“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數(shù)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今王動欲成霸王,舉欲信於天下。恃王國之大,兵之精銳,而攻邯鄲,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shù),而離王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也?!?/p>

譯文:

魏王準(zhǔn)備攻打邯鄲,季梁聽到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來,來不及舒展衣服皺折,顧不得洗頭上的塵土,就忙著去謁見魏王,說:“今天我回來的時候,在大路上遇見一個人,正在向北面趕他的車,他告訴我說:‘我想到楚國去?!艺f:‘您既然要到楚國去,為什么往北走呢?’他說:‘我的馬好?!艺f:‘馬雖然不錯,但是這也不是去楚國的路啊!’他說:‘我的路費多?!艺f:‘路費即使多,但這不是去楚國的方向啊?!终f:‘我的車夫善于趕車。’我最后說:‘這幾樣越好,反而會使您離楚國越遠!’如今大王的每一個行動都想建立霸業(yè),每一個行動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國的強大,軍隊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鄲,以使土地擴展,名分尊貴,大王這樣的行動越多,那么距離大王的事業(yè)無疑是越來越遠。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國去卻向北走的人一樣的嗎?”

啟示:

想到達南方,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只有首先看準(zhǔn)方向,才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有利條件;如果方向錯了,那么有利條件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今天,我讀了一則寓言故事—《南轅北轍》。

這則寓言故事主要寫了從前有一個人,從魏國到楚國去,他帶上很多的盤纏,雇了上好的車,駕上駿馬,請了駕車技術(shù)精湛的車夫,就上路了。楚國在魏國的南面,可這個人不問青紅皂白,讓駕車人趕著馬車一直向北走去。它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首先要看準(zhǔn)方向,才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有利條件;如果方向錯了,那么有利條件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南轅北轍”的事情。環(huán)保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dāng)今社會,向人們呼吁保護環(huán)境的人有無數(shù),可是,人們卻充耳不聞。連倡導(dǎo)人們保護環(huán)境的人,自己都沒有做到,那么,其他人就更不會做到了。相信大家都知道,青藏高原的空氣有多么的清新,環(huán)境有多么的美麗,多么的潔凈啊!而我們這兒呢?滿街都是飄飛的塑料袋,一次性的瓶瓶罐罐。我們大家都生存在這個環(huán)境中,就要使這兒變得最美麗,不讓它被污染。既然,人們都有環(huán)保的意識,只不過行動與想法是背道而馳的罷了。只要我們在生活中,都能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xí)慣,從自己的一言一行做起,相信我們一定會擁有一個空氣清新,環(huán)境美麗的家園!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文言文翻譯翻譯教案篇十

齊奄家畜一貓,自奇之,號于人,曰:“虎貓?!笨驼f之曰:“虎誠猛,不如龍之神也。請更名為‘龍貓’。”又客說之曰:“龍固神于虎也,龍升天須浮云,云其尚于龍乎?不如名曰‘云?!庇挚驼f之曰:“云靄蔽天,風(fēng)倏散之,云故不敵風(fēng)也,請更名曰‘風(fēng)’?!庇挚驼f之曰:“大風(fēng)飆起,維屏以墻,斯足蔽矣,風(fēng)其如墻何?名之‘墻貓’可?!庇挚驼f之曰:“維墻雖固,維鼠穴之,斯墻圮矣,墻又如鼠何?即名曰‘鼠貓’可也?!?/p>

東里丈人嗤之曰:“噫嘻!捕鼠者,故貓也。貓即貓耳,胡為自失本哉!”

解釋。

1.畜:養(yǎng)。

2.號:名號這里作動詞用即取名號。

3.其:語氣詞表推測語氣相當(dāng)于‘恐怕’‘或許’‘大概’。尚:崇高這里是超過的意思。

4.倏:急速。

5.穴:洞。

6.丈人:老人家。

7.嗤:不屑。

8.本:本來。

9.尚:高超。

10.靄:霧。

11.飆:暴風(fēng)這里作‘起’的狀語。

12.圮(pi):毀。

13.故:通(同)“固”,本來。

14.自奇之:自認為它很奇怪。

15.維屏以墻:維,句首語氣助詞。以墻為屏障。

16.龍固神于虎也:龍確實比虎更神通。

17.風(fēng)其如墻何:風(fēng)和墻比如何。

18.東里丈人:作者假托的人物。

19.胡為:為何。

譯文。

齊奄養(yǎng)了一只貓,自認為它很奇特,告訴別人說它的大名是虎貓??腿藙袼溃骸盎⒌拇_很猛,(但)不如龍的神通,請改名為龍貓?!绷硪粋€客人勸他道:“龍確實比虎更神通,龍升天必須浮在云上,云比龍更高級吧?不如叫云?!绷硪粋€客人勸他道:“云霧遮蔽天空,風(fēng)突然一下就把它吹散了,云所以是不敵風(fēng)啊,請改名風(fēng)。”另一個客人勸他說:“大風(fēng)狂起,用墻就足夠擋蔽了,風(fēng)和墻比如何?給它取名叫墻貓好了?!绷硪粋€客人勸說他道:“墻雖然牢固,老鼠在它里面打洞,墻全都倒塌啦。墻和老鼠比如何?給它取名叫鼠貓好了?”東里老人不屑的說道:“捕鼠的本來就是貓,貓就是貓,干什么要自己失去本來和真實???”

高考常見失分點在高考文言閱讀中,是對文言知識點的一個綜合性考查。由于種種原因,考生總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失分,本文以高考題為例有針對性地指出三類失分點......

1.第15課老聃死了,他的朋友秦失去吊喪,大哭幾聲便離開了。老聃的弟子問道:“你不是我們老師的朋友嗎?”秦失說:“是的。”弟子們又問:“那么這樣吊唁朋友,行嗎?”秦失說:“......

文言文翻譯翻譯教案篇十一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世上(先)有伯樂,然后(才)有千里馬。千里馬經(jīng)常有,可是伯樂卻不經(jīng)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貴的馬,只是辱沒在仆役的手上,(和普通的馬)一同死在槽櫪之間,不用"千里馬"稱呼它。

鞭打它不按照(驅(qū)使千里馬的)正確方法,喂養(yǎng)它不能竭盡它的才能,聽它嘶叫卻不通曉它的意思,拿著鞭打面對它,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他們真的不識得千里馬啊!

《馬說》理解性默寫。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2)千里馬的悲慘遭遇是: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

(3)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5)食馬者“不知馬”的具體表現(xiàn)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7)表現(xiàn)“食馬者”以“知馬者”身份嘆息的語句是: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8)全文的主旨句是:世有伯樂,后有千里馬。

(9)有一位名人曾說過:“世上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庇纱宋覀兛上氲健恶R說》的一句話: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10)表明千里馬和伯樂關(guān)系的語句是: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11)能夠表現(xiàn)統(tǒng)治者平庸淺薄,愚妄無知的語句是: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12)領(lǐng)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14)表明作者對千里馬被埋沒的感嘆的句子是: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5)能表明千里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16)寫千里馬有異于常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盡粟一石。

(17)運用設(shè)問句表達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8)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當(dāng)中,有時我們?yōu)榱丝桃獾淖非笸昝?,往往忽略了身邊的美,使其遭受不?yīng)有的遭遇,使我們?yōu)橹z憾痛心,這種遭遇與〈〈馬說〉〉中千里馬的遭遇相似,相應(yīng)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

(19)點明伯樂對千里馬的命運起決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20)揭示千里馬才能被埋沒的原因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

文言文翻譯翻譯教案篇十二

王令。

東郭之兒,生而未嘗逢馬,意其四足而甚大者皆牛也。他日,適市而逢馬焉,驚而呼曰:“是牛,何以是班班也?”其聞?wù)咝χUZ諸市人,而市人笑之。東郭之兒自失焉,歸而語諸長者,則馬也。以是不語者三日。

東郭之先生,聞而過之曰:“孺子亦有所失乎?”曰:“非也。吾常以馬為牛,既知其為馬矣,吾慚而未言,將無以見市人也!”先生曰:“噫!馬信為馬矣,孺子以為牛,孺子之過也。市人乃能笑孺子者,是以馬云也。茍不以馬而以他使是非,幾不能不以牛為馬,其于孺子有間乎?孺子殆未之學(xué)耳,市人固不足慚也?!?/p>

東郭(地名)的一個小孩,有生以來未曾見到過馬,心想四條腿很大的動物都是牛了。一天,他到市場上碰見了馬,驚呼道:“這頭牛,怎么端莊強壯?。俊甭犚姷娜藗兌夹λ?。傳揚于市場的人,市場的人全笑他。東郭的小孩茫然失措,回家說給長者聽,原來是馬啊。因為這事他三天沒有說話。

東郭的先生,聽說后責(zé)備他道:“小孩也有覺得難為情的事嗎?”回答說:“不是。我一直以為馬就是牛,已經(jīng)知道那是馬了,我慚愧得沒什么說的,今后沒有臉面見市場上的人了!”先生說了:“唉!馬就是馬,小孩以為是牛,是小孩的錯。市場的人們可以取笑小孩的,是就馬這件事。如果不以馬的事而以其他的事來分辨是非,(他們)幾乎連指牛為馬都做不到,他們和小孩又有什么區(qū)別呢?小孩只是沒有學(xué)到而已,所以不必在市場的人們面前慚愧什么?!?/p>

文言文翻譯翻譯教案篇十三

文言文言簡意賅,故省略成分現(xiàn)象較突出。文言文翻譯的增補法,就是要把語句中省略的重要成分補全,使句子意思完整。文言文中大量省略主語、謂語、賓語、兼語和介詞、中心詞等,如“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捕蛇者說》)中就省略了主語“異蛇”,翻譯時如果不增補齊全,意義就不太明確。特別是一些句子成分省略較多的文言文句子,如“召入,使拜夫人”(《左忠毅公逸事》)一句就省略了主語和兼語,不增補全句子成分就譯成“叫進來,讓拜見夫人”,直接譯出來,讓人覺得莫名其妙,可是增補后的句子應(yīng)該是“(左光斗)召(史可法)入(家),使(史可法)拜夫人”,翻譯成“左光斗叫史可法來自己家里,讓他拜見自己的夫人”,大家一看就明白。

文言文中許多句子結(jié)構(gòu)和現(xiàn)代漢語語序不同,經(jīng)常出現(xiàn)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狀語后置、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等句式(在文言文中統(tǒng)稱倒裝句),如果原封不動地按照原句順序翻譯出來,意思就含糊不清。如“嘗學(xué)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琵琶行并序》)譯成了“曾經(jīng)學(xué)習(xí)彈琵琶向穆、曹兩位樂師”,讓人不知所云,調(diào)換成正確的語序“嘗于穆、曹二善才學(xué)琵琶”后就譯為“曾經(jīng)向穆、曹兩位樂師學(xué)習(xí)彈琵琶”。

文言文雖以言簡意賅見長,但有時為了表情達意,會增加一些字詞,刪減法就是把多余的文言詞語刪除。有兩種情況較常見:一是偏義復(fù)詞或同義連用中,要刪除這些詞中陪襯的詞素。像“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出師表》)中的“異同”就是偏義復(fù)詞,意義偏重在“異”字上,翻譯時要把“同”字刪去,譯為“不應(yīng)當(dāng)有所不同”。類似的有“死生,晝夜事也!”(《〈指南錄〉后序》)、“我有親父兄”(《孔雀東南飛》)等,都偏重在加點的詞上。二是有些文言文中有無實義的句首發(fā)語詞或句中助詞,在翻譯的過程中也可刪去不譯。如“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說》)中加點的“蓋”字就不用翻譯。

文言文中有時把幾件事情(或幾條線索)中相關(guān)的詞語并列在一起,或相互呼應(yīng)、相互補充,或起強調(diào)作用,這是古代漢語中常見的一種叫互文并提修辭手法,如“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出塞》)并不是說“秦朝的明月漢朝的邊關(guān)”,而是說“秦漢時期的明月啊秦漢時期的邊關(guān)”。翻譯這類文言文句子,要先找出相互呼應(yīng)、補充或并列的部分——即“互”,再一層意思一層意思進行翻譯——即“聯(lián)”。像“主人下馬客在船”(《琵琶行并序》)、“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到影?!?《三峽》)之類的句子翻譯都要注意到這一點。

需要引起同學(xué)們注意的是:文言文的學(xué)習(xí)是一個厚積薄發(fā)的學(xué)習(xí)過程,文言文的翻譯又是文言文知識和現(xiàn)代漢語表達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只有在夯實文言基礎(chǔ)知識之后,掌握方法才能更快更好地翻譯文言文。

文言文翻譯翻譯教案篇十四

文言文翻譯有兩種形式:一是直譯,即用現(xiàn)代漢語對原文進行機械地對應(yīng)翻譯,做到實詞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一是意譯,即不采取實詞虛詞字字都落實的辦法,僅是根據(jù)文章的意思翻譯,做到盡量符合原文的意思。但無論是采取直譯還是意譯都應(yīng)注意以下幾點:

(一)認真領(lǐng)會原文,把詞放入句中去理解,把句放入篇中去理解,不要望文生義。

比如《桃花源記》中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中的絕境就不能望文生義地理解為現(xiàn)代漢語的沒有出路的境地。因為從全文看,那里是世外桃源,不存在生活無著落的問題,因此,絕境應(yīng)是與世隔絕的地方。

(二)翻譯時要落實好關(guān)鍵詞語。

如翻譯《狼》中的其一犬坐于前,關(guān)鍵是弄清犬在句中是名詞作狀語,翻譯成像狗一樣,才能正確翻譯出這個句子。關(guān)鍵詞語落實了,句子翻譯就比較順利。

(三)文言中省略句較多,翻譯時應(yīng)注意補充。

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曹劌論戰(zhàn)》)譯為第一次擊鼓,士氣振作;第二次(擊鼓),士氣就低落了;第三次(擊鼓),士氣就泄盡了。這里的再三后應(yīng)補譯上鼓(擊鼓)。

(四)一般用直譯,如直譯不便表達意思時,則用意譯。

如明察秋毫,直譯為能看清楚秋天鳥獸身上新長的細毛,這樣翻譯無法表意,應(yīng)意譯為能看清楚很細小的問題。

(五)有些詞可以略去不譯。

在文言文中,有的助詞只起表達語氣的作用,有時可以不譯;有的助詞只是表示停頓,也無需譯;有的字在句中沒有意義,只是為湊足音節(jié),可略去不譯;有的字只是起某種連接作用,也可不譯。如夫戰(zhàn),勇氣也,此處的夫是發(fā)語詞,翻譯時應(yīng)刪去;又如久之,目似瞑,此處的之是音節(jié)助詞,用在表示時間的詞之后湊足音節(jié),無需譯。

(六)凡屬地名、人名、官名、號、帝號以及古今意義相同的詞,都可照抄不譯。

如侍中、侍郎郭攸之、費?、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出師表》),侍中侍郎是官名,郭攸之費?董允是人名,等古今意義相同,因此,都可照抄不譯。

(七)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的`語序和現(xiàn)代漢語不同,翻譯時應(yīng)調(diào)整語序,使之與現(xiàn)代漢語的表達順序相同。

如介賓短語后置句、賓語前置句、主謂倒裝句、定語后置句等。如屠懼,投以骨(《狼》),應(yīng)譯為屠戶害怕了,把骨頭扔給狼(啃)。

另外,還應(yīng)注意的是,譯文要保持原文的語氣,是陳述的應(yīng)譯成陳述語氣,是感嘆的應(yīng)譯成感嘆語氣,是疑問的應(yīng)譯成疑問語氣。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文言文翻譯翻譯教案篇十五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xué)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臺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著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

文言文翻譯翻譯教案篇十六

莫言及其作品被西方關(guān)注,美國漢學(xué)家葛浩文(howardgoldblatt)功不可沒。從第一部小說《紅高粱》到獲得諾獎的作品《蛙》,葛浩文已將莫言的10本書翻譯至國外。昨天下午,這位英文世界地位最高的中國文學(xué)翻譯家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希望中國作家寫的好小說,都能通過自己的翻譯走向世界。“我一般不看作品在中國的影響力,而一定要看將來在美國的影響力,選擇翻譯莫言之前,我考慮了一個禮拜。”

莫言不會英語不利宣傳。

作為莫言作品的譯者,葛浩文表示當(dāng)自己獲知莫言得獎時非常興奮?!澳灾暗闹形淖髌吩诿绹霭娴煤芏?,他得獎后市場更開闊是必然的,尤其是他獲諾獎的三個月內(nèi),書賣得真棒?!北M管如此,葛浩文還是不無惋惜地認為,莫言不會英語還是限制了他在國外的知名度?!斑^去很多得獎的人都會外語,這樣方便出國宣傳。但因為莫言不會講英語,他去歐洲、美國都要有翻譯跟著,這對于他到國外宣傳是一種制約。”

從事翻譯工作30多年的`葛浩文,翻譯風(fēng)格嚴(yán)謹(jǐn),被贊譽為“讓中國文學(xué)披上了當(dāng)代英美文學(xué)的色彩”。除了市場因素,談及自己的翻譯標(biāo)準(zhǔn),葛浩文表示自己偏重語言。“能朗誦的,語言美的,我非翻譯不可?!庇腥嗽f,莫言獲獎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葛浩文的翻譯?!霸u委們第一看的是瑞典語,法文、英文也看,但不能這樣說。翻譯的貢獻毫無疑問,可是最終還要歸到作者本人?!?/p>

國外評論家愛悲情故事。

葛浩文說,國外讀者喜歡哪種文學(xué)作品,很難判斷,但可以肯定一點,他們漸漸愛看長篇故事?!澳缘木庉嫲选敦S乳肥臀》交給我時說,莫言交稿時跟他說,40萬字一個字不能動。我翻譯的時候也就一字不動,但后來還是刪了一點?!蹦缘男≌f作品受到國外讀者追捧,在葛浩文看來,似乎并不感到意外?!白罱绹藵u漸開始喜歡長篇故事?!?/p>

“國外的評論家喜歡看悲苦的,但讀者一般愛看的是幽默輕松的?!闭劶爸袊膶W(xué)作品在西方的接受情況時,葛浩文這樣總結(jié)。“比如說,閻連科的小說與劉震云的小說就是兩碼事。我認為美國評論家還是比較喜歡閻連科,因為他比較批判,而劉震云是正面的。我給美國的代理人寄了劉震云的《我不是潘金蓮》,不到兩個禮拜,他們就打電話說:好小說!”

下一個得獎?wù)唠y有定論。

在翻譯莫言作品時,葛浩文和莫言并無過多的交流,但如果遇到問題,兩人就會通過傳真進行溝通?!氨热缭诜g《炮》時,我問他能不能畫個圖說明問題,他就真的畫了圖給我。再比如《蛙》,討論很久是單數(shù)還是雙數(shù),最后用的是雙數(shù)?!备鸷莆谋硎?,因為文化等因素的差異,譯者會有不同看法是很正常的。“這些作家們每次都會客客氣氣地回復(fù)我,這對他們和對我的翻譯都是有好處的?!?/p>

除了莫言,葛浩文還翻譯了蕭紅、白先勇、楊絳、馮驥才、賈平凹、劉恒、蘇童、王朔等20多位中國作家的作品,最近他正和夫人林麗君合譯阿來、畢飛宇等作家的書。對于中國作家有誰能夠成為下一個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獲得者,葛浩文笑稱難以有定論?!斑@就像我家有7個孩子,你問我最喜歡當(dāng)中的哪一個一樣,這個問題真的無法回答。”(李燕然)。

【本文地址:http://www.mlvmservice.com/zuowen/13207741.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