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 讀后感(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19 20:11:59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 讀后感(3篇)
時間:2023-01-19 20:11:59     小編:zdfb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讀后感。什么樣的讀后感才能對得起這個作品所表達的含義呢?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 讀后感篇一

書中談到,有一位30年教齡的歷史老師上了一節(jié)《蘇聯(lián)青年的道德理想》一課,聽課的教師聽得入了迷,竟然忘了記錄,課后一位鄰校教師問他,"您花了多長時間來備這節(jié)課?"這位歷史老師說:"對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jié)課,我都是用終身的時間來備課的。"在看書之前我聽我們組的語文老師說過這個故事,當時我就被其中的話語所感動,后來看了書之后我的心為之一震。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怎樣進行這種準備呢?那就是讀書。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

教師究竟是什么?其實,教師就是教師,教師與學生是一對互相依賴的生命,是一對共同成長的伙伴,每一天在神圣與平凡中行走,為未來和現(xiàn)在工作。我們的幸福不僅僅是學生的成功,同時應該是自己的充實與成功,教師可以利用的時間與空間決定了教師是一個幸福的人。人類幾千年的教育歷史中,創(chuàng)造和積累了許多寶貴的教育思想財富。閱讀經(jīng)典,與過去的教育家對話,是教師成長的基本條件,是教師教育思想形成與發(fā)展的基礎。作為每一個教師都應該讀些與學科科學、教育科學、心理科學有關的書籍。而對于每一個即將跨入教師行列的人來說應該在大學時好好學習這些課程。閱讀是教育活動中最重要、最本質的內容,教師“不讀書”,學生何求知。身負教書育人、授業(yè)解惑重任的教師都“不讀書”了,還怎么要求學生養(yǎng)成求知的欲望和習慣呢?

教師“不讀書”,不可能給學生傳授更多的知識。學生求知求學應該是十分廣泛和豐富的,課本之內只是一些基礎的、必備的知識。求知離不開課外閱讀。教師不讀課外書,怎么引導學生?久之,教師豈不成了教書“匠人”,學生豈不成了考試“機器”?教師“不讀書”,給學生帶了個“壞頭”。學生的求知欲和好習慣的養(yǎng)成,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師的影響,教師的舉止往往就是學生效仿的榜樣。教師不讀課外書,怎么要求學生廣泛涉獵知識?師生都只為應付考試“努力”,求知的道路豈不越來越窄?

如果說,教師“不讀書”是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無奈的選擇,那么,為人師表的責任何在?充實提高自己的自覺何在?這是身為教師者無法回避的問題。

我認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要讀好書,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勤于思考,二、享受讀書的樂趣,三、讓讀書成為習慣。

我盡量做到每天不間斷的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所以當我有空時就翻翻一些數(shù)學雜志,那對于每一位老師來說都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不但獲得了知識而且找到了快樂。我很慶幸在輕松愉悅的師范學校時沒有讓自己養(yǎng)成懶惰的習慣,所以現(xiàn)在還能靜下心看看書。

我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讓我每一個向善心靈的孩子們跟著他們那顆向上的心快樂地學習,快樂地生活,快樂地成為一個社會有心人。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 讀后感篇二

這幾年來一直在讀《給教師的100條建議》,每一次讀都會有不同層次的理解,這本書中有太多的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這本書給我?guī)砹撕芏鄦l(fā),這次給我很大觸動的是“怎樣才能使孩子好好學習”“要使知識活起來”,有些方面跟蘇翁有共鳴,更多的是收獲。

蘇翁指出“如果你想做到使兒童愿意好好學習,使他竭力以此給母親和父親帶來歡樂,那你就要愛護,培養(yǎng)和發(fā)展他身上的勞動的自豪感。這就是說,要讓兒童看見和體驗到她在學習上的成就。不要讓兒童由于功課落后而感到一種沒有出路的憂傷,感到自己好像低人一等。”

這個觀點給我的感觸很深,在學校里一種普遍的現(xiàn)象,就是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經(jīng)常受老師表揚,也就是因為有了老師的鼓勵,學習成績好的孩子會特別用心的去讀書,成績會越來越好。而那些一直處于班級后幾名的孩子呢,由于平時成績不好,經(jīng)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和家長的呵斥,他對學習的態(tài)度會越來越冷淡。這是學校里的兩個極端,顯然學習優(yōu)秀的孩子有了老師家長的表揚和肯定,他就是體驗到了學習上的付出給父母老師帶來了歡樂,自己也體驗到了學習上的成就感,學習勁頭就會越來越足,而學習差的孩子本身自己就覺得很失落,然后家長老師再跟上批評,他會更加的抬不起頭來。

每個班中會遇到學習成績差而且一直提高不上,而且年級越高越差,這樣的孩子也是我們經(jīng)常找家長交流的對象,最初的時候我跟家長交流都是學生哪里差,作業(yè)怎么怎么不認真等等總是擺出一大堆的缺點,后來慢慢的發(fā)現(xiàn)我們不應該這樣每次見了家長就分析孩子種種缺點,當你跟家長說了一通后家長回去也是這樣批評一番甚至有的還挨揍,并沒能改變孩子的學習現(xiàn)狀,從此開始感覺這些差生很可憐,他們并不缺少批評,很多時候他們作業(yè)做不不完,習慣差并不是孩子的原因而是家長,更多的是需要幫助。

就像我們班的小蔣同學,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很少見他在教室里嘻嘻哈哈,大說大笑,一般是自己默默的坐在那兒,尤其在學習好的學生面前他顯得特別膽怯。每次我留學生時他都會默默的坐在座位上半天直到老師發(fā)現(xiàn)他,有幾次他端著書走到我的跟前問我“老師這道題怎么做?”我特別高興趕緊給他講,當我給他講了解題思路后,他點了點頭:“嗯,我知道了?!钡腔厝ズ筮€是久久沒能完成這道題,我發(fā)現(xiàn)他會列式但不會計算。

可以看出,他們內心深處還是希望被人肯定,也想有一天能出人頭地,只是他們基礎太差,他們學習上的問題是一天一天的積攢下來沒人能幫助解決,到了六年級都成了毒瘤了,大家觀察一下這些孩子的家長一般都是不管孩子的,很多時候我就感覺心有余而力不足,因為我們面對的不是一個孩子,要面對70多個孩子,而且時間有限。所以心中總是有一個呼聲誰能來幫幫這些孩子,這樣的孩子我們該怎么辦呢?

我想這些孩子更需要老師的關心和愛護,記得第一次接班時,班中有個小女孩特別調皮,經(jīng)常欺負老實孩子,曾經(jīng)多次把同學的鉛筆掰斷,學習也特別不用心,書寫特別潦草,了解這些情況后我就跟她的家長交流了這種情況,當然家長特別重視,經(jīng)過這次談話后該生的書寫每次都是工工整整,我想家長的。配合是至關重要的。有一次在廁所里遇見她,我就跟她聊了幾句,她跟媽媽說:劉老師還在廁所里跟我說話。他感覺特別自豪,老師在廁所里主動跟她說話。后來他轉學到了五小,元旦節(jié)她給我發(fā)來了一份明信片,名片上是五小的平面圖,她在圖上工工整整寫著這是教學樓、這是辦公樓,一個一個的給我介紹,其實我并沒有刻意的做什么,都會引起學生的這般關注,我想如果我們對這些學困生有意識的去接觸,也許激發(fā)起他們學習的欲望,讓他們有學習的動力。

我女兒剛剛上一年級的時候,第一單元考試語文考了100分,數(shù)學考了98分,在回家的路上他說了一句話讓我特別震驚:“我這次可給爸爸爭臉了,給你丟臉了媽媽!”她一直特別看重自己的成績,可能是因為我們兩個都在學校當老師,他覺得爸媽在這當老師是他必須得學習好,最起碼要為爸爸媽媽爭光。

為什么要學習?我們的學生可能多數(shù)說不出來或直接不知道。蘇霍姆林斯基舉了一個例子,“有一個四年級學生柯里亞對我說:“我應當好好學習,我媽媽有心臟病。”這孩子感到,如果他的記分冊里出現(xiàn)了壞分數(shù),母親就會傷心難過。他希望母親能夠心情平靜。他知道,他能用自己的勞動安慰母親的心,不要使她操心和不安?!耙购⒆釉敢夂煤脤W習,就需要賦予學習一種人情味,讓孩子可以感覺到通過自己在學習上的努力取得的成就會讓父母覺得開心,能夠得到老師的表揚,孩子自然就會愿意去好好學習。

要讓孩子愿意去好好學習,就應該讓孩子體會到通過他們的努力可以為周圍的人帶來喜悅,也就是讓孩子建立起對學習的成就感。一旦每次努力,都得到合理的回報,孩子就會愿意好好學習。

要想讓孩子喜歡學習,我們還要懂得:對學生成績的評定,并不反映對兒童道德面貌的評定。我們不能簡單認為:好分數(shù)就是好學生。因為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具備同樣的能力,有的學生能夠很輕松的就得到90分,而有的學生得到70分就已經(jīng)很好了,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我們就應該區(qū)別對待,每次考試結束,我們如果不是僅僅的盯著分數(shù),而是跟學生一起分析試卷中出現(xiàn)的問題,我想學生會更容易接受,舉例:有一次數(shù)學測試結束后,我就對班中幾個考得不理想的孩子的試卷進行了專項分析,并在試卷上做了圈劃,并放學后跟學生交流他們出現(xiàn)的問題,其中一個學生叫孔令輝,這個學生學習習慣特別好,作業(yè)總是寫的特別工整,語文總是位居全班前幾名,數(shù)學是她弱項,自從我教后,無論課堂表現(xiàn)還是作業(yè)都很好,我覺得她的理解能力也很好,可是每次考試的分數(shù)我覺得都不是很理想,這次考試她考了可能79分,我認為她應該是90分的水平,為什么?在心中有了一個大大的問號,于是我就對她的試卷進行了詳細的分析,錯都出在計算題上,

(1)乘法口訣用錯就兩道題錯;

(2)小數(shù)點點錯;

(3)加法時忘了進位,出錯全在計算上僅僅計算題就失去了十幾分。跟她分析后他特別認同,也很重視,下一次考試就沒有這樣大篇幅的計算方面的錯誤。

我想如果當時,我上來就批評他,“怎么才考了79分,我覺得你應該考90以上呀!你這怎么回事呀!我想她會很反感,不但不愿跟你交流而且會對數(shù)學的學習更加抵觸,所以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想得到一個優(yōu)異的成績,她們更多的是需要老師和家長帶給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跟她一起來解決問題,提高自己。

讓知識活起來,老師的真功夫。蘇霍姆林斯基在第51條指出“許多有經(jīng)驗的教師認為,能夠教得使學生借助已經(jīng)積累的東西而不斷地獲取知識,這正是高度的教學技巧之所在?!?/p>

“在備課的時候找到那些乍看起來不易察覺的“交集點”,即各種因果聯(lián)系,時間聯(lián)系、機能聯(lián)系、交叉集結的地方,因為疑問正是從這些聯(lián)系中產生的,而疑問本身就是一種激發(fā)求知愿望的刺激物?!边@里的“交集點”我的理解就是教學重點和難點,能夠教得使學生借助已經(jīng)積累的東西而不斷獲取知識,也就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習不僅僅局限在知識本身,而是怎樣用這些知識獲得更多的知識。我想我們的課前小研究就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借助已有的知識而不斷獲取新知識,提供一個很好的平臺。大家都知道我們年級越高,學生的兩極分化就越嚴重,也是源于這種自主學習能力。在我們就有兩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在學習(史明陽)課件顯示題目張洪偉(扇形統(tǒng)計圖的認識)

前一個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就是處在模仿,死板硬套的那種,沒有掌握數(shù)學學習的方法,而第二個學生具備很強的數(shù)學學習能力,完全掌握了數(shù)學學習的真諦。

其實數(shù)學學習中第一種學生特別多,我們應該怎樣讓學生真正的會學數(shù)學,我覺得可以作為一個課題進行研究。

讓知識活起來,最關鍵的在于老師。蘇翁交給我們很多的備課、上課的方法和技巧,蘇霍默林斯基指出:你要知道在一節(jié)課上,那些東西是要講解透徹的,而那些東西是要有所保留而不必說盡的。這沒有說盡的東西,就好比是給學生的思維設置的誘餌。簡單的說就是老師該講的講,不該講的要放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

“還要注意使所有的學生都要獲得知識?!薄皩τ谀切┳钕麡O的和注意力最差的學生,應當用各種方法吸引他們開動腦筋工作。方法之一就是布置題目讓他們獨立工作。當他們把不懂的、不清楚的地方找出來以后,就可以建議他們:把一切好好想一想,要精力集中,把自己的思路用筆寫下來。”后面還講了要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在教學中有的學生“斷了線路”怎么處理,“在思想的交集點上即意義聯(lián)系的地方,特別注意監(jiān)視學社的腦力勞動?!?/p>

蘇霍姆林斯基從備課到講課給了我們很經(jīng)典的指導,從這些策略上來看,蘇翁不僅僅注重了數(shù)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更是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和推理能力,這也正是我們現(xiàn)在的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上最缺乏的。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 讀后感篇三

此書是站在現(xiàn)代化、信息化時代從教師的角色對教師的建議,而不是教育教學的某個領域。教師與其他職業(yè)的區(qū)別在于:教師工作的對象是人,教師將自己的精神世界作為職業(yè)資源,不以實際的可被清點的收益取勝。這就決定了教師這一職業(yè)的特殊性和復雜性。特別是在科學技術迅捷發(fā)展的今天,教師為適應社會的變化,面臨著許多挑戰(zhàn),知識結構的變化、觀念的更新、教學技術的改進、新型教學手段的嘗試等等,都是擺在教師面前的難題。如何解決這些難題,針對社會的變化來調整自己,此書給我們每一位教師提出了不少中肯的建議。讀了這本書后,我獲得了不少收益:感受到了擁有自己的精神空間對教師來說是多么重要;認識到了贊美的神奇作用;體會到了思索的快樂;知道了寬容也是一種精神……書中的一些精辟的理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們生活在一個效率社會,復雜的人際關系,快速的工作節(jié)奏,激烈的競爭,無形的壓力,使我們忘記了自己,每日像是一根繃緊的弦,整天腳步匆匆,把自己的人生視為一場又一場的比賽,世界似乎已經(jīng)成為一個角斗場,自己則是一臺疲于工作的機器,我們似乎根本沒有閑心去享受生活。這樣的狀態(tài)、這樣的心情怎能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任務?怎能教出適應現(xiàn)代化社會建設需要的人才?因此,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享受生活,適當?shù)胤潘勺约簩γ恳粋€教師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怎么調整自己,處理好工作與生活的關系,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只要我們打開所有的感官,每天給自己一小段閑暇,那平素里再平凡的點點滴滴,只要你靜下心來細細地品味,都有無限風光蘊含其中。”是啊,“防礙教師享受生活的,不是別人,而正是教師自己?!?/p>

我們所生活的社會,每天都在發(fā)生著變化,適應社會變化的人,才能成為生活的強者,反之,不能適應變化,或不愿改變自己去適應變化的人終究會被社會所淘汰。我們的教育工作也是如此。它正在經(jīng)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改革,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都深刻地體會到:老師越來越難做,壓力越來越大,面對擺在眼前的困難,你做怎樣的選擇呢?是退縮,還是前進?鄭杰為我們做了細致的分析:“如果我們退縮……我們將不僅放棄了人生難得的體驗,更是放棄了自己的生存權力。如果我們正視困難……每位教師都可以在解決困難中獲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機會,你越是往前,你的機會就越多?!钡拇_,只有將困難視為機會,才能從解決困難的過程中獲得事業(yè)的成功感。

如何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一直是困擾我們每位教師的一個問題。因為低效率的課堂總是枯燥乏味、浪費時間,而高效益的課堂總是受到大家的喜歡。學生喜歡高效益的課堂,家長歡迎高效益的課堂,教師也因課堂的高效益而愉悅。因此,如何提高課堂效率,將成為我們不斷探索、改進的一個課題。這本書讓我認識到了這一點。而要真正做到這一點,“從四十分鐘里榨出油來,”做短短課表的“守財奴”。是我們必然的選擇。

鄭杰的這本書,不僅有助于我更好地了解學生,也讓我了解了自己,我認為這的確是一本每位教師都值得一讀的好書!

【本文地址:http://www.mlvmservice.com/zuowen/114372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