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王國維人間詞話讀后感(匯總22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1 18:00:26
2023年王國維人間詞話讀后感(匯總22篇)
時間:2023-11-11 18:00:26     小編:碧墨

讀后感是一種表達和交流的方式,可以引發(fā)對書籍內(nèi)容的探討和討論。在寫讀后感時,我們可以參考其他讀者的評價和評論。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些優(yōu)秀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王國維人間詞話讀后感篇一

老實說,讀這本頗見考據(jù)功夫的書,把玩那些精辟的不刊之論,繼而小心寫出下面這些話,要先給自己壯壯膽,聳肩收拾一下自己的淺薄,然后再打開神游八極的冥想……評個五星吧,僅管文字編排上有些疊床架屋的味。

周濟(止庵)《宋四家詞選》里論作詞云:“初學詞求空,空則靈氣往來!既成格調(diào),求實,實則一精一力彌滿?!泵献佑性唬骸俺鋵嵵^美”?!肚f子·知北游》感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而今《人間詞話》獨辟詞品“三境界”說,繼而引詞論詞確為高格,萬象更新一語點破,謂之一切景語皆情語!沒有一些三腳貓的花架子,還真攬不下來瓷器活兒,更別說桌子底下放風箏了。

雖然佶屈聱牙面目拒人千里之外,但是一切生活部門都有技術(shù),骨子里的東西變化不易,于是評論就應(yīng)該有分寸,假如意象、主旨、趣味差強人意,就不用去評它。概其詩余盛于兩宋,但并非闕闕頂好、頂頂好、無雙第一,我們雖然可以夸獎這個成就,但是無須夸張、夸大,害得文學批評里數(shù)得清的幾個贊美字眼兒“五+二、白+黑”加班。

據(jù)說古希臘的亞歷山大大帝在東宮的時候,每聽到他父王在外國打勝仗的消息,就要發(fā)愁,生怕全世界都給他老子征服了,自己這樣一位英雄將來沒有用武之地。緊跟著偉大的詩歌創(chuàng)作時代而起來的詩人準有類似的感想。所以,前代詩歌的造詣不但是傳給后人的產(chǎn)業(yè),而在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向后人挑釁,挑他們來比賽,試試他們能不能后來居上、打破記錄,或者異曲同工、別開生面。假如后人沒出息,接受不了這種挑釁,那么這筆遺產(chǎn)很容易貽禍子孫,養(yǎng)成了貪吃懶做的膏粱紈绔。因之,有唐詩作榜樣可能是宋人的大幸,也可能是宋人的大不幸。在書中被作者反復提及的白石道人有言,“不求與古人合而不能不合,不求與古人異而不能不異”,有宋一朝,眾人拾柴,不僅把唐人修筑的道路延長了,還把疏鑿的河流加深了。

王國維人間詞話讀后感篇二

《人間詞話》作于1908~1909年,最初發(fā)表于《國粹學報》。該作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學思想之洗禮后,以嶄新的眼光對中國舊文學所作的評論。

在本作中,王國維提到兩個耐人尋味的概念,一個是“詩人之眼”,另一個便是“赤子之心”。

詩人之眼,是指不帶任何功利性的審美之眼;赤子之心指的是對美的感知之心。

詩人之眼,能觀有我、無我之境,便是所謂“喜怒時有我,作詩時無我“,無我之境”的“無我”,即為王國維《叔本華之哲學教育學說》一文中講的“無欲之我”。

所謂“理想”與“寫實”的提法,也是來源于叔本華使用的概念“理想”和“摹仿自然”。譬如”高館落疏桐”,“高館”“疏桐”均是靜景,以詩人之眼觀之,是無我之境。

能發(fā)現(xiàn)美,能描述美,同樣也是詩人之眼的重要特質(zhì)。

由于詩人的經(jīng)歷不同,所以眼中所觀的,筆下所鋪陳的不同,也造成了繽紛各異的文風。

“溫飛卿之詞,句秀也。韋端己之詞,骨秀也?!?/p>

溫詞句秀,主要體現(xiàn)在時有佳句,自成一景,譬如“雙鬢隔香紅,玉簪頭上風”不以虛詞劃分句意,故而一句成一景,顯得脈絡(luò)深隱。

韋詞骨秀,“桃花春水綠,水上鴛鴦浴”清麗婉轉(zhuǎn),無怪靜安評之“弦上黃鸝語”,情深語秀。

有一雙敏銳的詩人之眼固然是作詩的一方面,然更為可貴的是詞人的赤子之心。王國維曾評李煜,“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一個詩人,一個好的詩人,必有赤子之心——“天才的童心”。

孩子未必是詩人,詩人卻必是孩子。

同樣,孟子也說過“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不過,王國維的“赤子之心”,并不是脫胎其中。

叔本華認為,“在兒童期,我們的整個生活訴諸知力遠超過訴諸意志”。他們是單純的——“天真與崇高的單純”。

王國維曾引譯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首部之一的“靈魂如何而變?yōu)轳橊劊钟神橊勛優(yōu)楠{,由獅而變?yōu)槌嘧印钡摹办`魂三變說。

接著,又引叔本華的”天才赤子’論旁證。

正因優(yōu)秀詩人是以自己的生命和心血創(chuàng)作,所以他們必須具備一顆赤子之心。

尼采曾在《蘇魯支語錄》中寫道:“凡一切已經(jīng)寫下的,我只愛其人用血寫的書。用血寫書,然后你將體會到,血便是經(jīng)義。”

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句便工。

境中有人的作品,是總能抒發(fā)血淚之情的。

詩詞向來講究“性靈”,沒有詩人之眼與赤子之心的詩人是萬難寫出富有“性靈”,富有“神韻”的作品的。

我們還需記住,一個詩人的創(chuàng)作和批評家的評論與時代背景是分不開的,務(wù)必結(jié)合時代與個人進行分析。

王國維人間詞話讀后感篇三

讀書之意義有二,其一者悟前人之思想。文以載道。又曰:文如其人。屈子高潔,故其辭亦高潔;太白疏狂,故其詩亦仙逸。太史公能傳千秋,陶潛能閑萬世。因其境界者也。

思想各有異。中華數(shù)千年之思想,于文學與水墨畫中可見一斑。何謂?追求境界者也。水墨畫,寥寥數(shù)筆,形離而境界全出。古文亦如此?!奥湎寂c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寥寥數(shù)字,景象全出,境界神矣。西方文學類之于工筆、油畫,追求形似?,F(xiàn)代之蕭紅《火燒云》,此形彼狀,描繪甚豐,而讀者據(jù)其想象。所想所得仍是蕭之所描所繪,即有超出,模仿而已。思品示童以一米線等現(xiàn)象,亦似工筆畫,以此為戒,然其所識則為各現(xiàn)象,如后新狀現(xiàn),何以類?況所記亦有所忘,行之遠忘之疏矣。莫若中華之“非禮勿視,非禮勿聽”之水墨畫。何以為禮?類之生矣。以此為綱,行之愈遠,行之愈深,必無所越。

另有一支,即日本動漫,二者兼而有之。

讀書既多,素養(yǎng)漸成,益近于境界者也。所謂知書達理者也。以書踐生活,則現(xiàn)實之一草一木皆著理想之色彩。如能以此觀世界,如此待萬物,則積蓄豐,雖一草一木皆文章。如不能以此觀世界,則積蓄窮乏,縱乾坤倒轉(zhuǎn)亦只知尖呼耳。

積蓄既豐,則流沛且長矣。藝之生也。所讀之書必左右其藝。常觀油畫則思描思繪;常觀水墨畫則思水墨傳神;常觀日本動漫,則思光影波動。

如今之讀書偏此道矣。一切皆為應(yīng)試得分。而表露亦如此。八股滅而再生。立一主題,后則杜撰以證之。如表達“母愛”,常以雨中送傘,病中送診為證。文壇之以表達技巧杜撰故事以感動、啟迪之類靡漫。論文亦如此。要求于各行各處,然所積窮乏,故“天下文章一大抄”。吾甚厭之。然亦未能脫身于外。悲哉。

如我輩能褪偽俗,行本性于自然,直擊境界,理想之于現(xiàn)實者也。

王國維人間詞話讀后感篇四

四言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詩敝而又律、絕,律、絕敝而有詞。此古往文學演化,先真樸而趨工巧,王國維先生對于古代詩詞進化有著極深的了解,他直接道出了進化的本質(zhì):后人寫作會泥于原有的風格與形式,而不能寫出自己獨特的見解,于是就開拓了新的領(lǐng)域以自解脫。依我拙見,詩與詞雖詩在前,詞在后,卻難以評價兩者優(yōu)劣,因文體不同的,風格不同的,總各有千秋,未嘗有文體能達到萬事所具的地步,在我看來詞之所以情感更為隨性自然,與它的表現(xiàn)形式也是密不可分的,它不再拘泥字數(shù)的整齊劃一,因而更為隨性所欲。

文學體裁之所以一代代的衰落、更迭,是因為當一種文體在文學界流行起來,有太多的文學作者去嘗試和使用,這樣的后果一方面可以使這種文體發(fā)展的越來越繁盛,產(chǎn)生許許多多的堪稱瑰寶的優(yōu)秀作品,但一段時間之后,幾乎所有新奇的方式都被用盡,后人再也無法寫出更加超越的作品,有新意的作品,所以這種文體會陷入衰落。與此同時一些善于創(chuàng)造的想要有更寬闊展示空間的文人,就創(chuàng)造了新的文體,以發(fā)揮更多的聰明才智,創(chuàng)造新文體的輝煌時代。以此類推,代代更迭。這種再平常不過的的文學界的更迭現(xiàn)象,王國維卻能看到它的本質(zhì)原因,并且分析得極為到位,這讓我本人很佩服。同王國維一樣我不贊同文學后不如前,我認為無論四言,楚辭,古詩,律絕還是詞,它們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它們代表了每個時代每種文體中的最高水平。至于為什么會被取代,絕對不是因為文體本身有什么缺陷,而是因為它發(fā)展到了極盛極高的難以超越的完美水平,所以文人只好另辟蹊徑罷了。所以我認為文體之間是不可以被比較的,他們只是形式不同,時代不同,“不以是而分優(yōu)劣”。

對于王國維閱世深淺論,大多數(shù)人持反對觀點,認為詩人應(yīng)該將事實與藝術(shù)主觀能動性相結(jié)合,李后主不經(jīng)過國破家亡之痛何來“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等佳句?哪能以血書詞?但我個人認為,這其中的閱世并不一定特指參與世俗事務(wù),有人生經(jīng)歷。閱世深者,即知識面廣,所見人生更多元,接觸各行各業(yè)的人物,其作品多反應(yīng)世態(tài)眾生,生動形象地刻畫人間滄桑。而所謂閱世淺者,應(yīng)是保持自己與生具來個性,用真性情寫真感受,無所顧忌直抒胸臆的人。亦或閱世僅是一種創(chuàng)作取材的手段,閱世有時固然重要,但更關(guān)鍵的是閱世后是否對其進行進一步思考以“鐫諸不朽之文字”。歸根結(jié)底,藝術(shù)上沒有絕對的事物,凡事都是相對的。

王國維說“四言敝而有楚辭,楚辭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詩敝而有律、絕,律、絕敝而有詞?!贝司湓捊榻B的是由古而來的文體的轉(zhuǎn)變。王氏在以后為我們解釋文體“自成習套”,豪杰之士為解脫而作他體。

不難想象,文學的發(fā)展必經(jīng)過三種境界:一為新起,二為繁榮,三為衰敗。而此正是由于長期發(fā)展文體再無創(chuàng)新,文人再無樂趣于其中,所以后衰。這也體現(xiàn)了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某一方面的深入發(fā)展缺乏創(chuàng)新性。

但話不能絕對。以宋代為例,宋詞是這一時代文學的最高成就的體現(xiàn),但你并不能就此否決宋代在詩的方面仍然有不可磨滅的成就。

幸好王國維在最后總結(jié)中提到“就一體論”,表明了單個文體在自生發(fā)展歷程中始盛中衰的現(xiàn)象。

“客觀之詩人,不可不多閱世,閱世愈深則材料愈豐富、愈變化”“主觀之詩人,不必多閱世,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王國維的這兩句話頗具爭議,且多集中于后一句話上。

李后主是南唐亡國之君,如果沒有經(jīng)歷了國破家亡的慘痛,怎能使他寫出憂憤深廣的詞來?主觀之詩人,正是要經(jīng)歷了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磨難,才能有對人對事的深切之感,故能“真切如此”;而若閱世愈淺,那么性情之真就只是無痛呻吟而不能為世人千古傳誦了。

客觀之詩人,更多的是對材料的整合,故需要多閱世,這樣才能豐富材料內(nèi)容。但對他們而言,就不需要對事物有自己的看法么?所以客觀之詩人亦不可缺少真性情。

王國維人間詞話讀后感篇五

國學大師王國維的《人間詞話》堪稱文學經(jīng)典。讀完這本精妙獨到的詞評,令人最有感觸的,便是其中用三句宋詞精妙概括的人生三境界了。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贝说谝痪骋病_@第一境界便讓我產(chǎn)生了共鳴。一夜蕭蕭,西風凄涼,意境似乎有些悲傷。獨上高樓,極目遠眺天涯路,這又是何等的坦蕩!西風凋零了碧樹,眼前的形勢不容樂觀,眾多天涯路,我該走哪一條?這時就必須登上高樓,因為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遠。站得高,才能排除干擾,不會被眼前飄忽不定的浮云所迷惑。這樣,望盡天涯之路,看清人生的方向,才能確定好下一步做什么,決定好自己即將要走的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看清起點,找明方向,這將是一個成功的開端。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边@第三境界最為耐人尋味。世事無常,實現(xiàn)理想之路的羈旅漂泊最能磨練一個人的心智。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經(jīng)歷了上高樓,人憔悴,沖破了無數(shù)的難關(guān)與考驗,我們就會逐漸變得成熟,對事物有自己的認識與見解,知道自己要什么。眾里尋他千百度,正是有了千百度的苦苦追尋,才有那驀然回首時的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俗話說,功到事成,追夢路上,我們心中應(yīng)該不急不躁,耐心等待。即使千百度的追尋未果,也能安然面對,坦坦蕩蕩。淡泊間,真正想要的就穩(wěn)穩(wěn)地握在手里了。這就是經(jīng)歷了第一、第二境界后才能達到的最高境界——成熟與淡泊。我想,這也是人生真諦與價值的體現(xiàn)。

人生苦短,境界有三。《人間詞話》中的的人生三境界之說,仿佛就是從宋詞這片潑墨山水中辟出的世外桃源,給人以曠達,明朗的人生感悟。相信這三境界會成為我成長之路的啟明星,帶領(lǐng)我走向成功,踏入那最高的境界。

王國維人間詞話讀后感篇六

《人間詞話》是一部被人們奉為古典文學批評里程碑式的作品。初讀《人間詞話》就讓我沉浸于那精簡卻又華美的詞語中,王國維不僅將其深厚的美學功底盡展其中,而且段段匠心獨運。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作者的講解,第二部分為人間詞話原文。

讀書人之所以讀書就是為了明理,追求真理。若不能自由追求真理,生活就是一種痛苦。從書中可以看出,古往今來真正的讀書人都有其氣節(jié)在。若是沒有歷史知識做背景,讀本書只能領(lǐng)會詩詞表層的含義,對于詩詞里的深意,只有有心人才能領(lǐng)悟。作為初讀《人間詞話》的我,對書中的每個語言符號的微妙作用,豐富的內(nèi)容,只能領(lǐng)會其表層意思。正因為這本書,讓我真正懂了“詞之言長”的含義,只有你用心去領(lǐng)悟,才能懂得詩詞的內(nèi)在含義。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第一種境界是講人生有時需要的是一種求孤獨,求寂寞的心境。慢慢人生路,無論在哪個人生階段,都會遇到孤獨、坎坷。在那種惆悵的心境下,獨自一人登上高樓,望盡遠處的無盡之路。在絕望或孤獨的境界中,可以尋求精神上短暫的慰藉。但是,我們必須堅持自己的信仰,勇敢走下去。就如我現(xiàn)在,剛剛參加工作,許多事情還不能處理的非常到位;不應(yīng)該害怕犯錯,要勇敢面對自己的失敗,在失敗中才能成長的更快。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第二種境界講人生的種種,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得到的,必須堅定不移,經(jīng)過一番辛勤勞動,廢寢忘食,孜孜以求,直到人瘦帶寬也不后悔。不執(zhí)著無以成,王國維正是憑借著這份執(zhí)著與隱忍,才成就了他大師地位。正如現(xiàn)在的我們,剛剛接觸藥品注冊,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不能因為一點點挫折就放棄,要憑著那份執(zhí)著,守護患者用藥安全的一道關(guān)卡。要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在認真書寫審評報告時,還要不斷給自己充充電。只有自己知識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為公眾用藥安全服務(wù)。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第三種境界講人生需有專注的精神,反復追求、研究,下足功夫,自然會豁然貫通。這是一種豁然開朗的頓悟,往昔追尋之中的種種艱辛苦楚,在頓悟瞬間得到了完美釋放。第三種境界,也是最高境界,講的是在經(jīng)過不斷努力研究之后,會將之前所有的疑問完全釋放。藥學審評現(xiàn)正處于改革的關(guān)鍵時刻,應(yīng)不斷研究,改革應(yīng)體現(xiàn)與時俱進,同時應(yīng)穩(wěn)定步伐,守護好公眾用藥的安全關(guān)卡。

王國維人間詞話讀后感篇七

《人間詞話》,字字珠璣,讀來口齒生香。作者王國維先生,才情與睿智,令人嘆服。

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白蛞刮黠L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耙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氨娎飳にО俣?,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此語別開生面,鞭辟入里,渾融貼切,高矣。非此,無以配先生之大才也。思之于己,莫說燈火闌珊,就是第一重境界,尚不能獨上高樓,也只是昨日西風而已。求索無門,茫然無緒。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詞脫口而出,無嬌揉妝束之態(tài)。

初學詩詞,偶有涂鴉之作,亦嘗欣欣然而得意焉。然今觀之,終難登大雅。言情言景,嬌柔造作,失之本性而求奢華,可鄙之極。此是先生所言隔之障也。

先生又說,詞人之詞,有倡優(yōu)和俗子之分(此處不是原文)。倡優(yōu)之詞,在于娛人,雖有媚骨而可親也;俗子之詞,在于逞才,每有驕氣而不可近也。觀我之詞,俗子之俗子,驕不足而氣不盛,陋矣。

詞忌用替代字。

然我此弊連連,才墨不足也。昔時幼安化典于無形,不著痕跡,心馳慕往,雀然欲試。填江城子一首,猶東施之效捧心也,貽笑大方之家。

先生最推境界。曰: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此是我所不能達也。境界有造境寫境之分,又有有我無我之分。此處無心一一敘述,有意者返回原本,于汝詩詞之造詣,受益匪淺。

有時不曾填詞,非無心思,實不忍驚先生湖底幽夢。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王國維人間詞話讀后感篇八

《人間詞話》是中國近代最負盛名的一部詞話著作,在近代文學批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它的理論核心是境界說,理論熔中西美學、文藝思想于一爐,突破清代文壇某些學派的門戶之見,為中國美學、文藝理論研究開創(chuàng)了一條新路。他認為詞以境界為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讀了他的詞論后,再去讀宋詞三百篇,就更能體會到詩詞的意境之美。

《人間詞話》雖為論詞而作,但涉及的方面很廣泛,不限于詞,可以作為王氏一家的藝術(shù)論讀,是對人生的反思。它將個人自我拋入茫茫大塊的宇宙、大化流行、生生不已的永恒中,讓自我去面對注定的人類悲劇,甚至將自我做展示的人格分裂,作靈魂拷問,去追究人生無根莖的命數(shù)。是作者對宇宙與人生、生命與死亡等基本人生問題討問和思索的結(jié)晶。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的一段話: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贝说谝痪辰缫?。“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氨娎飳にО俣?,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國學大師王國維精妙地以三句詞道破人生之路:起初的迷惘,需要認清自我,選定道路,繼而的執(zhí)著追求和最終的頓悟。成功之道無出其右也。關(guān)于王國維的這“三境界”妙論,百讀不厭,給人深刻的啟發(fā)。

王國維人間詞話讀后感篇九

最愛宋詞,有“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的纏綿;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繾綣;有“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的神韻;還有“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的家國之恨。但往往只是流連于詞句之優(yōu)美,從未深究其中深意,偶然間讀了王國維先生的《人間詞話》,薄薄三十頁,深入淺出,全是深辨甘苦愜心貴當之言。

王國維對詞之境界尤為推崇,開篇就說“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边@是《人間詞話》的核心理論,詩家所說的境界包括物境、情境和意境三境。王國維的境界是指“言有盡而意無窮”。他說境界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皽I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笔怯形抑??!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是無我之境。無我之境,人只有在靜中可以得到。有我之境,從由動到靜的時候可以得到。因此無我之境優(yōu)美,有我之境宏壯。境界又分隔與不隔,王國維尤其推崇“不隔”,他認為“不隔”更體現(xiàn)作品的自然美,景物宛然就在眼前,境界自然浮現(xiàn),渾然天成。我覺得毛主席的詞尤其符合王國維的審美,都是渾然天成、意境恢宏,既有“風雪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的浪漫情境,又有“我失驕陽君失柳,楊柳輕揚直上重霄九?!钡谋瘋崮c,更有“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豪邁情懷……。

《人間詞話》中最為經(jīng)典的,還是提出了人生唯美三境界:古今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贝说谝痪骋??!耙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贝说诙骋??!氨娎飳にО俣?,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贝说谌骋病K萌酌枋鰫矍榈脑~,來對標人生的態(tài)度。人生的第一個境界,是需要一個目標,一個方向;第二個境界,是確定目標后為之付出的努力;第三個境界,當你有了目標和方向,并為之付出了努力,未必就一定能成功,那么請先緩緩,放松心態(tài),也許成功就在不遠處。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人間詞話》讓我領(lǐng)略到了詞的博大精深,人生唯美三境界讓我感受到了唯有孜孜不倦的學習,才能提升境界、永葆青春活力。(李麗英)。

王國維人間詞話讀后感篇十

關(guān)于“造境”與“寫境”;“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境界的大小”,在中華書局中的附錄中有所提及,其觀點主要是葉嘉瑩先生的觀點。

“有造境,有寫境。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必鄰于理想故也?!标P(guān)于“造境”與“寫境”,葉嘉瑩先生否定了以往認為“造境”與“寫境”乃是“理想與現(xiàn)實二派之所由分”,而是由于作品取材之不同而提出的兩種區(qū)別。

第四則中王國維寫道:“無我之境,人惟于靜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動之靜時得之。故一優(yōu)美一宏壯也。”王國維先生受康德和叔本華的哲學影響十分大,而關(guān)于“有我”、“無我”也是根據(jù)叔本華的意志哲學,叔本華認為世人莫不受意志之驅(qū)使支配而為意志之奴隸,故其哲學之最高理想便在于意志的滅絕。由此來看文學作品,就會感覺到大部分作品不外于意志、欲望的表現(xiàn),因此乃經(jīng)常與物對立,成為“有我”之境界。至于能超然于意志驅(qū)使支配而表現(xiàn)出“無我”之境的作者,按叔本華哲學來說,當然可以算得上是“能”樹立的“豪杰之士”了。

而境界之大小與作品之優(yōu)劣并無必然之關(guān)系。就整體來說,修養(yǎng)學力高的詩人,有時也寫“小境”的詩,反之,修養(yǎng)學力低的詩人,有時也寫“大境”的詩。如陶淵明之“幽蘭生前庭,含熏待清風。清風脫然至,見別蕭艾中。”與沈佺期的“皇家貴主好神仙,別業(yè)初開云漢邊。山出盡如云漢嶺,池成不讓飲龍川?!睌?shù)句相較,則陶詩所寫境界雖小,而意韻深遠,沈詩所寫境界之大,而洞然無物。由此也可見境界之大小與作品之優(yōu)劣并無必然關(guān)系。

王國維人間詞話讀后感篇十一

《人間詞話》在學界享有十分崇高的地位,得到了很高的評價,如朱光潛在《詩的隱與顯——關(guān)于王小靜安的〈人間詞話〉的幾點意見》一文中說:“近二三十年來,就我個人所讀過的來說,《人間詞話》為最精到?!蓖踟涝凇哆x擇、接受與疏離——王國維接受叔本華、朱光潛接受克羅齊美學比較研究》一書中說:“王國維寥寥幾萬字的《人間詞話》和《紅樓夢評論》比朱光潛洋洋幾百萬字的體系建樹在美學史上更有地位?!?/p>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第一章上卷提出“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

另提出三種“境界”:古之成大事者、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贝说谝痪骋??!耙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氨娎飳にО俣龋嚾换厥?,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贝说谌骋?。

唐代。一代天驕李白不僅是詩仙,他的詞也獨有千古。“太白純以氣象勝”?!拔黠L殘照,漢家陵闋”,一首小令《憶秦娥》,足以包含千百年來所有詩人的感慨和所有哲人的思索。如果說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來的天才詩人詞人,那么溫庭筠則是晚唐文化培養(yǎng)出來的另一天才?!帮w卿精艷絕人”?!笆嵯戳T,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頻洲。”造語精致細膩,綿密隱約。王國維對其評價是“飛卿之詞,句秀也?!蔽宕??!榜T延巳之詞不是五代風格而堂廡特大,開北宋一代風氣?!彼^五代風格,就是指追求婉媚、言情不離傷春傷別、場景無非洞房酒筵的詞風。而馮延巳獨造清語,“高樹鵲銜巢,斜月明寒草”疏散閎約,“細雨濕流光”五字便能攝春草之魂,難怪他在五代詞人中獨受王國維賞識。馮延巳的君主南唐中主李璟,多才多藝,善詩歌,其詞“菡萏香消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

王國維以遺老自居,更能玩味此中深意吧。李璟之子李煜,“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是后主為人君所短處,亦即為詞人所長處。”正因如此,興亡不出宮闕的經(jīng)歷,使他可以用整個生命去咀嚼命運的無常,一旦發(fā)言為詩詞,其深厚純絕非常人可比。李煜難為人間之王,卻極稱“詞中之帝”。詞之李后主而眼界始大?!白允侨松L恨水長東”、“流水落花春去業(yè),天上人間”,這些詞境的開拓以及它獨特的話語方式,為宋詞的繁榮奠定了深厚的基礎(chǔ)。

詞至北宋而大。不知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中的“未央宮”是否出自北宋詞人夏竦的“霞散綺,月垂鉤,簾卷未央樓”,但范仲淹的“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帳里,長煙落日孤城閉”的抑郁蒼涼,讓我想起了電影中杰王子帶領(lǐng)士兵進行決戰(zhàn)的那一幕?!氨彼我新暭页踝妗标淌夤び谠煺Z,詞作雍容和緩,溫潤秀潔。雖然其內(nèi)容多是抒寫相思離別之苦,含情凄婉,但是憂愁之中往往透露出對人生的反思和感悟?!白蛞刮黠L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等精彩的語句,深為后人稱許。與他不同的是,其子晏幾道一生耿介孤傲,把對歌女的相思愛戀作為他詞的絕對主題,他把對愛情生死不渝的追求最為自己的精神寄托,古之“傷心人”也。歐陽修是北宋初起承前啟后的重要詞人。受晏殊影響,歐陽修有“綠楊樓外出秋千”之句,僅一個“出”字便是后人所不能達到的。其《醉翁亭記》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讓我們了解到他的自然性情。王國維說,“永叔‘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guān)風與月’、‘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于豪放之中有沉著之致,所以尤高?!?/p>

近人對詞的看法。

王國維說,“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蔽膶W作品所關(guān)注的始終是人本身,即使是寫景之作,也不能抹去景物背后那雙情感的眼睛。王國維理解的“三種境界”?!肮沤裰纱笫聵I(yè)、大學問者,罔不經(jīng)過三種境界?!蛞刮黠L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娎飳にО俣?,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说谌辰缫??!蓖鯂S所謂的三種境界,第一種即入門前茫無頭緒,求索無門的疑惑與痛苦,第二種是叩門時以苦作舟、以勤未徑、上下求索的執(zhí)著與忍耐。第三種則是功夫到家參透真諦的喜悅與釋然。

王國維這段話鞭辟入里,假使晏、歐諸公在世,想也不得不嘆服王氏的才情與睿智吧。只是,這三種境界又有幾人能夠通通嘗遍呢?有的人未上高樓,就已經(jīng)先嘆息駐足了,更何消說為伊憔悴、驀然回首呢?學術(shù)知識如是,人生目標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為了尋找、追求人生目標,先迷茫、后奮斗,繼而反思,最后達到目標,然后接著進行下一次的追尋。人生目標并不唯一,但無論多少,成功的人生旅途中都交織著矛盾、執(zhí)著與喜悅。用王老的話給自己一個定位,我們現(xiàn)在處于上下求索的階段,或曰“潛龍勿用”。希望有一天,我們會乘千里風破萬里浪吧。

王國維人間詞話讀后感篇十二

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白蛞刮黠L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一境也?!耙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二境也?!翱v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三境也。

翻開《人間詞話》,始為自己步入了高雅??扇昼姛嵫?,便心有退縮之感,想一想,國學大師王國維是何等境界,豈是吾輩之人所能企及?再說那通篇的文言文,真的讓我感到頭痛。可是,放了一段時間之后,又心不有甘,于是當做任務(wù)逼著自己讀下去。

漸漸地,就像吃一種食物,開始吃不習慣,后來竟離不開一樣,我對《人間詞話》竟然愛不釋手。

境界,是王國維最為看重的一個詞語,也是全書的核心。“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闭嫒缃鹗瘮S地也。由此觀之,“境界”才是根本,只有根深方可葉茂。恰如國畫一般,意在“神”,所以王國維說“詞之雅鄭,在神不在貌”。

王國維人間詞話讀后感篇十三

從小念書的時候老師就灌輸“三重境界”,以至于“三重境界”越來越像是一個絕招的名字,而《人間詞話》就像是一本武林秘籍,讓人心生敬畏。這次機緣巧合讀完之后,竟有得到印證的感覺,很妙。因為一百多則詞話少則幾十字,多也不超過兩百字,但拳拳到肉,字字珠璣,王國維老師就像是一個集大成者,將這一門藝術(shù)的起源發(fā)展,門派特點,水平高低點評一番,同時道出其中精髓——境界。

什么是境界?我以為有兩個層面。

對于讀者而言,詞的境界是作者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個體驗場景,這里的境界需要對應(yīng)五感并加上作者的思想情感,憑空制造出一個突破時空的體驗場景,而且極具代入感。這里對應(yīng)王國維老師講的境界的大小,只要這個體驗場景足夠豐富,就沒有高下之分。

對于作者而言,詞的境界是其本身思維的投射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呈現(xiàn),其思想感情愈接近真善,創(chuàng)造能力愈強,境界愈高。當然除此之外,還受到時代觀念的'影響,比如更多的自省時境界更高的表現(xiàn)。

王國維老師講的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他在初讀時感受到的也是晏殊的原意——一個“孤獨寂寥,悲壯蕭索”的場景。這是晏殊以其創(chuàng)造能力呈現(xiàn)的思想感情的寫照,也是讀者初次進入這一場景的觀感。當王國維老師帶著“如何形容三重境界”的問題時,發(fā)現(xiàn)這一場景中可以抽取出來與他要表的的信息契合的內(nèi)容,這也印證了原詞場景之豐富。

我輩與王國維先生閱讀量有天壤之別,讀完全書后也只能留下淺薄的感想于此。如果把這三重境界看成“目標——行動——達成”的路徑,那把全書讀完一遍后去讀一讀書中提到的作品,只是上高樓的第一步。

王國維人間詞話讀后感篇十四

打開書柜,一排排的書映入眼簾,很多我都讀過了,在書柜的最后一排角落里,放著一本不起眼的書,它的名字叫《人間詞話》。

書中作者創(chuàng)新性地提出了“境界”說。他認為,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是第一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是第二境;“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第三境界。借用宋詞名句,以抽象為具體,用傳統(tǒng)的詞話形式和思維邏輯道出藝術(shù)的本質(zhì)特征,甚至人生至理,可謂匠心別具,獨出機杼。

這本書除了寫詩詞,還寫到了對人生、理想,充滿了警醒與啟示,作者一生最注重的是“真”,比如他的脾氣秉性,他說過,東坡之詞曠,稼軒之詞豪,無二人之胸襟而學其詞,猶東施之效捧心也。只有具備“真”的藝術(shù)境界,文學才能“與哲學有同一性質(zhì),其所欲解者皆宇宙人生根本之問題?!?/p>

著名翻譯家傅雷說過:“中國有史以來,“人間詞話”是最好的文學批評,開發(fā)性靈,此書等于一把金鑰匙?!膘o夜里,月色如水,蟲聲唧唧,翻開“人間詞話”,字字珠璣,讀來受益匪淺。

王國維人間詞話讀后感篇十五

《人間詞話》是王國維先生對中國傳統(tǒng)詞作的分析和總結(jié),并在書中提出了許多新穎獨特的個人觀點,其中一些沿用至今。并且這些觀點不僅僅對詞適用,對人生同樣適用。

《人間詞話》是王國維先生接受西方美學思想的洗禮之后,對中國舊文學反思所作的評論。王國維先生早年從事西方哲學的研究。但后來他厭倦了對西方哲學的研究,轉(zhuǎn)而致力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研究。《人間詞話》便是他這個時期的作品。書中雖然時時體現(xiàn)出他的一些西方思想,但就全書的體裁和批評方式而言,其實與中國傳統(tǒng)的詩話詞話一類作品,例如李清照的《詞論》,是相似的。

此書,在一開始便提出了“境界”這個概念,并且后面絕大部分內(nèi)容都是圍繞著“境界”二字展開的。一開始,王國維先生便說:一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人生同樣如此。我覺得一個無論什么樣的人,都應(yīng)該有自己理想,都應(yīng)該讀一些經(jīng)典著作,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培養(yǎng)出一種高雅的境界,一種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而有了這些,我們才能自成高格!

接著,他又說: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頗難分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于理想故也。不僅是詞,造境、寫境自唐詩便開始興盛。其代表分別為李白和杜甫,李白的詩,借意象描意境,顯得比較深曠,并且包含著一些對永恒哲學的思考,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nèi),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nèi),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nèi),故有生氣。而杜甫的詩大多借事說事,顯得比較務(wù)實。詩詞者,物之不得其平而鳴者也。故歡愉之辭難工,愁苦之言易巧。

“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樹立耳?!庇形覠o我之境用于處理事情同樣適用,若在我們處理事情的時候,皆是以我觀物,那么我們必定會以自己的喜惡標準去定義它們。這樣,我們很多時候都會覺得它們違背了自己的意愿,所以覺得很郁悶。荷爾德林說:人當詩意的棲居。怎樣才能做到詩意的棲居,每天都盡量讓自己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呢?最好的方法便是我們可觀的去對待一些事情。

王國維先生在這本書中提出了三境界的概念。這三個境界不僅是這本詞評的精華所在,同時也是學習、工作以及對人生的態(tài)度的精確的概括。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罔不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贝说谝痪辰缫?。“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贝说诙辰缫病!氨娎飳にО俣?,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睂τ谧髟~,在沒有接受系統(tǒng)學習之前,我們會覺得作詞會是一件很復雜的事,例如什么樣的詞牌名有什么來歷,適用于什么氣氛,應(yīng)該有多少字,韻律應(yīng)該怎樣,這些都是很復雜的。而對于學習和工作,我們剛開始的時候,由于尚未接觸過這類事物,所以我們總是覺得眼前的事物很深奧,很難懂,就像是一條望不到頭的天涯路。對于人生態(tài)度,在我們?nèi)松^形成的初期,難免會對人生發(fā)展的方向,人生理想感到迷茫,因此看不到前進的方向。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睂τ谧髟~,經(jīng)過初步學習,掌握了作詞的基本理論常識之后,便是要漫長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有意義的細節(jié)、培養(yǎng)自己的感覺。而對于學習和工作,當我們基本入門之后,便是需要大量的練習和實踐來熟悉所學的理論知識,同時也能鍛煉自己,而大量的訓練必定會讓我們覺得很枯燥無味,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堅持才能獲得進一步發(fā)展。對于人生態(tài)度,在我們明確了自己的人生目標之后,就必須的為著自己的人生目標而奮斗,人生的路畢竟是很漫長的,所以我們的奮斗也許只有到我們離開的時候才能結(jié)束吧。但無論是上述哪個方面,我們的付出都是為了我們的理想,所以再辛苦我們也得堅持,再辛苦我們也不會后悔、遺憾。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睂τ谧髟~,當我們經(jīng)過了時間的歷練,再回首自己的經(jīng)歷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其實最好的作品應(yīng)該是出自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而對于學習和工作,當我們經(jīng)過無數(shù)枯燥、機械的訓練后,我們會悟的很深奧的道理。當我們掌握了這些道理之后,再回首自己走過的路,其實我們早已超越了我們原來的目標。對于人生,當我們走到人生盡頭,獲得所有成就的時候,我們會覺得,其實在我們走過的路上,會藏著許多我們未曾發(fā)現(xiàn)但是卻更為深奧的道理。

王國維人間詞話讀后感篇十六

不論是讀八股經(jīng)文,抑或是閱新興文字,《人間詞話》賦其獨特靈魂。談詩詞境界,論時代思想,古言新詞皆大放異彩。閉門即使深山,讀書隨處凈土。品味《人間詞話》中的一字一詞,無與為樂。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西樓,望盡天涯路。

它出自北宋詩人晏殊的《蝶戀花》。讀此句,眼前便浮現(xiàn)迷惘之人獨自登高樓的情形,他望盡世間滄桑,固然有蒼茫之感和空虛的憂愁。但這空曠無礙,廣袤無垠的境界又使詩人獲得精神上的滿足,使其心中由困束在狹隘庭院中的悲傷轉(zhuǎn)為眺望廣大山河的悲壯?!度碎g詞話》一書中王國維更是將這首詞與柳永和辛棄疾的詞句一同比作治學的三種境界。此文雖寫閨思,但人,最可怕的不是情感受挫,而是失去了信念和意志。前路茫茫之時,人盡可以選擇在山頂?shù)哪翀錾险賳咎?,那么云雀的歌聲便是他翱翔于蒼天之上的翅膀。毫末又如何,累土又如何,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由累土所砌。而這一切所感所思,便是“獨上西樓”時所見到的'廣袤天地帶給他的。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上句出自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詩人筆下寫雕車寶馬,華燈初上,人頭攢動,香盈滿街,可辛棄疾在這焰光流火的浮華中依舊在苦苦尋覓著,他在尋什么?他在尋那個身處燈火寂寥處的女子。可與其說他是尋人,我倒覺得辛棄疾便似那女嬌娥。他高潔自持,寧肯孤身在“燈火闌珊處”,也不肯為“五斗米”而折腰屈志,去湊那浮華的熱鬧。辛棄疾早已身處至高的境界——無論外界如何變化,他都不會磨平自己的棱角或是忘卻本心。只有經(jīng)歷苦難,才能體會什么是幸福。未曾有過“為伊消得人憔悴”,又如何得來“驀然回首”時的欣喜?未曾在枯燥的日子中逐夢不輟,又如何得來意氣風發(fā)?當下,我們的祖國,正經(jīng)歷著繁榮盛世前的機遇與挑戰(zhàn),作為祖國未來的接班人,我們需要更加勤勉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即便在實現(xiàn)理想的道路上會經(jīng)歷理想的泰坦尼克撞擊現(xiàn)實的冰山,我們?nèi)詫⒉磺粨?、堅定不移、克服困難,無懼道阻且長。相信在歷經(jīng)千重磨難后方抵幸福彼岸。

無論你我是青絲或是白發(fā),無論你我暫時身處陰溝或山頂,讀《人間詞話》皆可品味人生百態(tài),踏盡壯闊山河。享受古詩詞之美,理解百年前王國維先生的深思,領(lǐng)悟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魄。合上《人間詞話》,你我已打開了人生視界。

王國維人間詞話讀后感篇十七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講“詞以境界為最上。境界者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倍卧~閑適優(yōu)雅的意境很是值得稱道。一方面,宋代在政治上重文輕武,再加上國家的內(nèi)憂外患,統(tǒng)治者對外政策的軟弱,宋代文人將很多注意力都轉(zhuǎn)移到關(guān)注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另一方面,禪宗和老莊思想在宋朝的盛行,也讓很多文人心性更加的超脫、達觀。而宋朝經(jīng)濟的發(fā)達,享樂風行,歌舞升平、酬賓贈妓、留戀光景者特別多,青樓楚館成為文人經(jīng)常光顧的地方,也反映了文人生活的閑適(雖說有一部分排遣內(nèi)心抑郁的因素)。“有我之境,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我,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蔽矣X得宋詞更多的將物我融為了一體,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下文人只有通過詞作來反映自己對于南宋朝廷茍且偷安的不滿,例如辛棄疾的《摸魚兒(更能消)》,似寫春意闌珊的幽怨,卻實是在寫自己對于政治的幽憤。

王國維評價李煜“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是后主為人君之所短,亦即為詞人之所長處。”對于李煜,我們不能單方面的評價他的好壞,作為一個帝王,他沒有承擔起他的責任,縱情享樂,揮霍無度,讓他最終淪為階下囚。但也正是人生巨大的反差造就了他的才氣。誠然他有一定的天賦,君王時期的作品卻多是描寫其后宮旖旎生活的,在藝術(shù)和思想上并沒有太大的成就。而這次人生變故讓的許多思想上有了升華與自我感悟,才讓他的作品能夠流傳至今,讀來仍能感受到亡國之主內(nèi)心的凄哀。

古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贝说谝痪骋病T谧非髩粝氲穆飞献⒍ㄒ邮苁浪椎难酃?,或者說“高處不勝寒”吧,很多時候,在成功之前,你的夢想在世俗面前只是遙不可及的.幻想,沒有觸及的可能。這個時候不要太在意外界的看法,成功者必須先要學會忍受孤獨?!耙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贝说诙辰缫?。同樣成功沒有捷徑,而機遇只會寵幸有準備的人。在奔向成功的道路上,艱苦的努力是必不可少的。就像那句歌詞“不經(jīng)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贝说厝辰缫?。追逐夢想的過程是痛苦的,但收獲成功的喜悅卻是無法復制的,仿佛仿佛追尋已久的夢中女神,恍然間就在自己觸手可及的地方。這種心情還可以說“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追逐夢想太過不易,在絕境中一次次告訴自己在堅持一下,那是一種不甘放棄的心在一次次堅持終見到希望后的顫動。

王國維人間詞話讀后感篇十八

初讀《人間詞話》,是在暮春時節(jié)的一個午后,窗外柳絲低垂,紫燕輕喃,獨自倚靠在窗前的榆木榻上,沏一壺香茗,在茶香繚繞中,細細品讀,任思緒在在字里行間慢慢流淌,而窗外,那投射進來的一米陽光,暖暖的,緩緩的,從榻首移到榻尾,恍然間,仿佛過了半個世紀。

我喜歡詩詞,也喜歡讀一些《詩詞鑒賞》之類的書籍。但是《人間詞話》是迄今為止我所讀過的最好的一本書評。嚴格說來,《人間詞話》算不上一本書,充其量是一篇讀書筆記。但在這篇筆記中,王國維老先生洋洋灑灑,揮斥如意,對由唐至清的詩詞曲賦逐一進行了評點,高屋建瓴,切肯中要,顯示了深厚的國學功底。全文由始至終沿著“詞以境界為最上”這一主線,重點圍繞“造境與寫境”,從“人與境”、“情與境”兩個方面著手,闡述了詞境的“虛與實”、“遠與近”、“動與靜”、“大與小”、“粗獷與細膩”、“豪放與婉約”,總結(jié)出詩詞的“三重境界”亦即“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的三種之境界?!保骸白蛞刮黠L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保耙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币约啊氨娎飳にО俣?,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薄?/p>

在這本書中,王國維先生如同一個博學的評委,為讀者點評了詞品的高低、詞境的大小、詞句的優(yōu)劣以及詞人的長處與不足;如同一個嫻熟的講解員,給讀者講述了由盛唐至早清中國詩詞曲賦的發(fā)展史;如同一個高明的導演,向讀者展現(xiàn)了“大漠孤煙直”、“寒波澹澹起”、“馬鳴風蕭蕭”、“亂紅飛過秋千去”、“紅杏指頭春意鬧”等一系列氣象萬千,風格迥異的雄偉畫面;如同一個出色的主持人,讓讀者認識了疏狂的李白、沉穩(wěn)的王維、豪放的蘇軾、柔弱的李煜、溫婉的李易安、凄楚的納蘭容若等一大批才情出眾、氣質(zhì)各異的偉大詞人。翻開書,我們眼中看到的是一行行流淌著的文字,掩上卷,我們眼前浮現(xiàn)的是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和一個個鮮活的人物。

王國維先生是我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國學大師,他一生中在考據(jù)、哲學以及文學評論等多方面均取得了較大成就,他博學多才,自視頗高,尤其對自己寫詞的功夫頗為自得。他曾說過這么一段雄視百代的話:“余之于詞,雖所作尚不及百余闕,然自南宋以后,除一二人外,尚未有能及余者?!?。我們姑且不論他的詞是否真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高明,但既然作為大師的他自己都敢這么講,那么估計他寫詞的水平也絕不會太差到哪里去,他寫的《人間詞話》也就能抓住重點,切中要害,評價得當,因而成為中國近代最負盛名的一部詞話著作,在學界享有崇高的地位,得到很高的評價。如朱光潛在《詩的隱與顯—關(guān)于王靜安〈人間詞話〉的幾點意見》一文中說:“近二三十年來,就我個人所讀過的來說,似以王靜安先生的《人間詞話》為最精到。”;王攸欣在《選擇、接受與疏離——王國維接受叔本華、朱光潛接受克羅齊美學比較研究》一書中說:“王國維寥寥幾萬字的《人間詞話》和《紅樓夢評論》比朱光潛洋洋幾百萬字的體系建樹在美學史上更有地位。”。

總之,《人間詞話》是王國維文學評論的代表作,它雖為論詞而作,但不限于詞,所涉及的方面非常廣泛,它以其見解之新穎,理論之獨創(chuàng),熔中西美學和文藝思想于一爐,突破文壇某些學派的門戶之見而為中國美學和文藝理論研究開創(chuàng)了一條新路,在中國學術(shù)思想寶庫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九二七年,五十歲的王國維先生在北京頤和園投湖而死,雖然他的死因至今尚眾說紛紜,但《人間詞話》確成了人間絕響。在這里我想引用杜甫的兩句詩作為本文的收筆,權(quán)當作對《人間詞話》這本書的簡要評價。

“此曲只應(yīng)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p>

王國維人間詞話讀后感篇十九

中學時聽到過做學問的三種境界:第一種是“昨夜西風調(diào)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種境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種境界說是“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后來才知道出自王國維的《人間詞話》。

《人間詞話》不同于當時有影響的詞話,它提出了"境界"說。"境界"說是《人間詞話》的核心,統(tǒng)領(lǐng)其他論點,又是全書的脈絡(luò),溝通全部主張。

王國維不僅把"境界"說視為創(chuàng)作原則,也把"境界"說當作批評標準,論斷詩詞的演變,評價詞人的得失,作品的優(yōu)劣,詞品的高低,均從"境界"出發(fā)。因此,"境界"說既是王國維文藝批評的出發(fā)點,又是其文藝思想的總歸宿。清朝詞派,主要有浙派和常州派。浙派詞致力糾正明詞末流迂緩淫曼的毛病,崇尚清靈,學習南宋姜夔,張炎的詞,不愿迫近北宋詞人,不師秦觀,黃庭堅,只學張炎,其流蔽在于主清空而流于浮薄,主柔婉而流于纖巧。于是常州派詞起而糾正浙派的流弊,提倡深美閎約,沉著醇厚,以立意為本,發(fā)揮意內(nèi)言外之旨,主張應(yīng)有寄托,推崇周邦彥而輕薄姜夔,張炎。

這的確使詞論前進了一大步。而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更是突破浙派,常州派的樊籬,克服兩者之弊,有了更進一步的發(fā)展。浙派詞主清空柔婉,結(jié)果導致浮薄纖巧,不真切,王國維的境界說提倡不隔,以糾正浙派詞的流弊。他強調(diào)寫真景物,真感情,要寫得真切不隔。這確實擊中了浙派詞的要害。對于常州派,他反對所有詞都必須有寄托的說法,認為并不是有寄托的詞才是好詞。

王國維是中國近代最后一位重要的美學和文學思想家。他第一個試圖把西方美學,文學理論融于中國傳統(tǒng)美學和文學理論中,構(gòu)成新的美學和文學理論體系。從某種意義上說,他既集中國古典美學和文學理論之大成,又開中國現(xiàn)代美學和文學理論之先河。在中國美學和文學思想史上,他是從古代向現(xiàn)代過渡的橋梁,起到了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作用。

王國維人間詞話讀后感篇二十

《人間詞話》,其實本身便是讀后感。表面上,它脫離了原詞,便成了只言片語;實際上,它又的確能獨立存在。用字字珠璣形容,絕不為過。而珍珠本身,不事雕琢,無需鑲嵌。

初讀《人間詞話》,是讀詞論;再讀,便是讀境界?!坝芯辰缱猿筛吒?,自有名句?!本辰?,是藝術(shù)的極致追求,也是全書的關(guān)鍵詞。

詞尤文也。小學生作文,要求結(jié)構(gòu)清晰、語句通順;中學生作文,要求文采華美、情感真摯;高中生作文,要求觀點正確、立意新穎;文人作文,講求視角宏大、境界高深。

境界是文章的精髓,卻往往被人忽視。為文如登山,絕大多數(shù)人在山腰徘徊。這是一種局限,也是一種無奈。有些人,是自賞;有些人,是自欺;有些人,是無力;有些人,是無方。自賞,是被眼前山花所迷,忘卻追求山巔之絕境;自欺,是自知低俗而不愿承認;無力,是聽聞別有佳境,卻身心俱疲,無力攀登。無方,是有心向上,精力十足,卻難窺路徑。其中,當是自賞與自欺者居多。無方者,往往將精力放在閱讀積累、技法探析等文字的外在形式上,而忽略了內(nèi)求自省。他們不懂得,再多的名言佳句、再妙的寫作技法、再新的選材角度,都是平面拓展,不能真正立體建構(gòu)自己獨有的藝術(shù)境界。

江上之舟往來如梭,乾隆應(yīng)是看到了盛世繁華,法磐卻只看到兩艘船,一為名,一為利。在游人眼中,不過是轉(zhuǎn)瞬即逝的景致。至于劃舟的人,應(yīng)該是無心于欣賞或思索,看到的只是自己苦苦掙扎的人生。同樣的事物,觀者的身份不同,體會也不同。同樣的寫作對象,用不同的格局去寫,便是不同的意境。

意境是虛構(gòu)的精神世界的花園,作者作為導游,將讀者引入自己的意境,便是共鳴。

境界有大小?!皷|坡之詞曠,稼軒之詞豪?!毙膽鸭覈邽榇蟆!吧儆卧~境最凄婉,‘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則變而凄厲矣?!备袘炎陨碚邽樾 ?/p>

境界有虛實。營造意境,便要“寫境”與“造境”?!皩懢场敝貙憣?,“能與花鳥共憂樂”。雖然生動真實,但易流于淺白?!霸炀场敝叵胂?,“以奴仆命風月”。雖然瑰麗神奇,但易失于空洞。文章是理想與現(xiàn)實的反映,“寫境”與“造境”相結(jié)合,便可回避無本之木的尷尬,達到虛實相生的藝術(shù)境界。

境界有高下?!度碎g詞話》中,最為人們熟知的,莫過于三種境界?!肮沤裰纱笫聵I(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蛞刮黠L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说谝痪骋?。‘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娎飳にО俣龋仡^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说谌骋病!?/p>

第一境,凄清孤獨,不為人知,前路漫漫。第二境,上下求索,不悔不棄,歷盡磨難。第三境,豁然開朗,空靈頓徹,無心偶得。

這是藝術(shù)的三種境界,也是人生的三種境界。人一生所悟甚多,“吃一塹,長一智”是凡夫之悟;“退步原來是向前”是智者之悟。每一種悟里,也都有這三種境界。悟之境界,便是人生境界。

境界有有無?!坝杏形抑?,有無我之境?!疁I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形抑骋病!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ㄥeF?,白鳥悠悠下。‘無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p>

有我之境,從“我”的角度去寫景狀物,外境隨著人的心境而變化,作品帶著作者個人的感情色彩。無我之境,“我”的心境與自然融為一體,物我兩忘。這是道家的“天人合一”,是儒家的“仁”,也是佛家的“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放下自己,才能包容萬物、關(guān)愛他人,也才能真正建構(gòu)與他人共賞的藝術(shù)境界。境界有大小、境界有虛實、境界有高下、境界有有無,文章境界,便是人生境界。

王國維人間詞話讀后感篇二十一

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

靜安先生以“境界”二字作為文篇開首,奠定了中心,一詞知因,至于這果,還是要細細來品。葉嘉瑩先生曾提出過《人間詞話基本理論—境界說》,縱觀各位學者,讀者的評價多以“境界”而起。

詞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行于宋。與詩似而大不同,相對而言,詞的規(guī)格,平仄,韻律更為嚴謹,卻較多數(shù)書讀者傾心。我個人自小愛詞就甚于詩,有些許受不了詩那種五言七律的正統(tǒng)規(guī)格,卻作詩多于詞,詩的主體更易把握,不易離神。而詞雖然熟知創(chuàng)作基準,稍有不慎便易離神,換種說法散神。與靜安先生所說“境界”差不多。

“有境界則自成高格?!笨梢姷?,境界之于詞在靜安先生眼中的重要性。其境界為人不同為人同,故可獨樹一幟,從詞的發(fā)展來看,出彩詞作便是向我們一一印證了其沉淀的瑰麗。

《人間詞話》是靜安先生的大作。古往今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其對詞的評價極到位,以西方美學的觀點定義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瑰寶,可是卻也如葉嘉瑩先生所言,受到中國封建古典文學的影響,使《人間詞話》沿用文言體,評價雖簡潔精煉,卻無法給讀者呈現(xiàn)出透徹的品詞之想,便略顯不足。這也是《人間詞話》被一些人所排斥的原因之一。

于我而言,其不然,這種言盡意未盡的表達方式,其實是給讀者擴展的空間。

王國維人間詞話讀后感篇二十二

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不可不歷三種之階級:「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梗掏濉兜麘倩ā反说谝浑A級也?!敢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梗W陽永叔《蝶戀花》此第二階級也。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梗ㄐ劣装病肚嘤癜浮罚┐说谌A級也?!鯂S王國維的這三境界是我讀師范時所了解的,當時就對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次有幸拜讀后,頓覺詞的世界是如此之大,如此之深,當你遨游其中使你會發(fā)覺自己的渺小與無知。

王國維一生在考據(jù)、哲學、文學評論等多方面成就俱佳,然而他對自己寫詞的工夫尤其自得,曾說過這么一段雄視百代的話,他說:「余之于詞,雖所作尚不及百余闕,然自南宋以后,除一二人外,尚未有能及余者?!雇鯂S說這話的時候剛滿三十歲,只寫過百來首詞,就輕易把八百年來的詞人幾乎全不放在眼里,寫作能寫到這等份上,先不說歷史評價如何,就算清狂自信也夠透徹的了。這位生于一八七七年,卒于一九二七年,在他五十歲的壯盛之年,跳入北京頤和園的昆明湖沒頂而死,其一生就是對人生問題不斷追索討問的過程。有人說他是遜節(jié)于清朝的遺臣,有人說他是憂心世道的烈士,也有人說他只是受不住羅振玉這位師長的長期欺壓,一口怨氣咽不下去,就投水自盡了。王國維戲劇性的死亡對歷史學者而言是舉足輕重的,但對于寫作或畫畫的人而言,他所留下的文字比他個體生命的終始短長更重要。

《人間詞話》是中國近代最負盛名的一部詞話著作,是王國維文學批評的代表作,在清代眾多的詞話中,《人》以其見解之新穎,理論之獨創(chuàng)熔中西美學、文藝思想于一爐,突破清代文壇某些學派的門戶之見,獨樹一幟,為中國美學、文藝理論研究開創(chuàng)了一條新路,在中國學術(shù)思想寶庫中占有重要地位。它雖為論詞而作,但涉及的方面很廣泛,不限于詞,“可以作為王氏一家的藝術(shù)論讀”(夏承燾《詞論十評》),它突破清代詞壇浙派、常州派的門戶之見,獨創(chuàng)一派。這《人》是在探求歷代詞人創(chuàng)作得失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作者自己藝術(shù)鑒賞和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切身經(jīng)驗,提出了“境界”說,為王國維藝術(shù)論的中心與精髓。境界說在《人間詞話》中提出一個觀點,即文學作品的意境是由作品所描寫的生活實際和它所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是主觀和客觀,理想和現(xiàn)實,情感和理智的統(tǒng)一所謂境界「非獨謂景物」,「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有造境,有寫境」,即有創(chuàng)造的'境界,有寫實的境界。在此,對境界的含意作了明確的說明,繼而又對境界的構(gòu)成作了具體闡述,「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于理想」,「雖寫實象,亦理想家也」,這就是說,境界是詩人模寫自然又表現(xiàn)理想構(gòu)成,成功之詩必然是理想與寫實的密切結(jié)合。譬如書中對于「境界」的闡釋有:

——詞以境界為最上?!辰鐒t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

——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集結(jié)了六十四篇短評的《人》,是王國維寫詞的心得,也是他的藝術(shù)觀之總結(jié),文章雖短,但篇篇四兩千斤,字字珠璣可貴,力可扛鼎。他用傳統(tǒng)的詞話形成以及反傳統(tǒng)的概念、術(shù)語和思維邏輯,較為自然地融進了一些新的觀念和方法,其總結(jié)的理論問題又具有相當普遍的意義,這就是他在當時新舊兩代的讀者中產(chǎn)生了重大反響,在中國近代文學批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度恕泛蛡鹘y(tǒng)詩詞的最大區(qū)別是:他不再僅僅關(guān)注人的倫理世情,去重復離別相思、寵辱升降的主題;而是將個人自我拋入茫茫大塊的宇宙、大化流行、生生不已的永恒中,讓自我去面對注定的人類悲劇,甚至將自我做展示的人格分裂,作靈魂拷問,去追究人生無根莖的命數(shù)。它是王國維的生命底蘊,精神生氣的灌注,不同于“羔雁之具”,模擬之作,是作者對宇宙與人生、生命與死亡等基本人生問題討問和思索的結(jié)晶。這也是我對《人》唯獨鐘愛原因。我喜歡他的“一切景語皆情語”;我欣賞他那三境界和他那對人生不斷探索的不懈精神;更羨慕他“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的那份灑脫與自由。

最后我想借用他人對《人間詞話》的一段評論結(jié)束我的這篇讀后感。王國維《人間詞話》在中西文藝思想交流融合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它觀點新穎,立論精辟,自成體系,在中國詩話、詞話發(fā)展史上看成是一部劃時代的作品。因此,它理所當然地受到國內(nèi)外學者的普遍重視。

【本文地址:http://www.mlvmservice.com/zuowen/10828902.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