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學分網 > 體裁作文 > 日記 >

以魯迅先生寫一篇作文【通用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2-05-27 09:31:47
以魯迅先生寫一篇作文【通用3篇】
時間:2022-05-27 09:31:47     小編:王同學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寫過。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以魯迅先生寫一篇作文【通用3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以魯迅先生寫一篇作文【通用3篇】一

這天,我們學習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文章,進一步了解了魯迅先生的特點。魯迅先生他那“高大”的身軀,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精神印在我的腦海里,久久不能忘懷。

魯迅先生是中國現(xiàn)代最具影響力的文學家。他年輕時學醫(yī),想為中國人治病,但他發(fā)現(xiàn)中國人弱點不在于身體,而是在于思想,他便棄醫(yī)從文。魯迅是一個愛國、愛人民的人。他寫出的文章、小說:《狂人日記》、《阿Q正傳》等,都是揭露了中華民族當時黑暗社會的典型,有力的打擊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他的書讓許多中國人清醒了過來。

魯迅在逝世的前一個月還半夜三更地寫文章。半夜時他不住地咳嗽,他家女傭阿三說:“周先生半夜寫文章,聽到他咳嗽我真替他難受,他總是惦記我,不讓我干重活,唉!”從這點就能看出魯迅是一個關心別人的人,他一生都刻苦鉆研,在病魔面前仍堅持寫文章、學習。

我想:魯迅先生這個人的身上有許多優(yōu)點值得我們學習。魯迅雖然只活了58歲便去世了,但他短短的一生卻都在為中國的革命而操勞。他雖然人沒有了,但他的思想、他的小說依然流傳在這個世界,他為別人著想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我們是21世紀的兒童很自私自利,我們更就應學習魯迅先生“蜂”一樣‘為誰辛苦為誰甜’的品質。我長大也要做一個像周爺爺一樣舉世聞名的大作家。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边@就是魯迅先生,一個值得我們敬佩,讓我們敬愛的人。

以魯迅先生寫一篇作文【通用3篇】二

戰(zhàn)士不是時時刻刻都在戰(zhàn)斗的。現(xiàn)代戰(zhàn)爭越來越重視后勤工作,甚至有的軍事專家認為,現(xiàn)代戰(zhàn)爭打的就是后勤。對于一個思想戰(zhàn)士來說,生活質量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戰(zhàn)斗的情緒和戰(zhàn)斗的結果。 魯迅是個非常有生活情調、生活智慧的人。 他的人生觀是: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fā)展。后來又解釋道:“我之所謂生存,并不是茍活;所謂溫飽,并不是奢侈;所謂發(fā)展,也不是放縱。” 魯迅很重視錢,絕不假裝清高。有個書商騙了我和余杰、摩羅等人的錢,我們跟他交涉,他卻對我們說:你們知識分子怎么這么庸俗、這么愛錢???你們是靈魂工作者?。∥也宦犓钠酆澹蛯W習魯迅,一定要跟他算賬。 魯迅的日記里仔仔細細地記著他的幾乎每一筆收入支出。他的收入主要來自三個方面:薪水、講課費、稿費。后兩者是不定的,所以他很看重固定的薪水。他在教育部每月可以拿300大洋。那時北京市民的最低生活標準是兩三塊大洋。一塊大洋購買基本生活品的購買力大約是今天一塊人民幣的七八十倍到一百倍。舉個例子:根據(jù)老舍的回憶,當時老舍當個“勸學員”——教育分局局長,每月100元,小學校長40元,小學老師25元,學校的勤務員6元。毛澤東在北京大學圖書館當臨時工性質的管理員8元,而館長李大釗300元。老舍說當時1毛5就可以吃頓很好的飯:一份炒肉絲,三個火燒,一碗餛飩帶兩個雞蛋,這些只要1毛二三,如果1毛5,就可以再來一壺老白干喝喝了。這一頓飯現(xiàn)在在北京,15元恐怕還未必能拿下吧! 在這樣的情況下,魯迅很看重他的300大洋。所以前邊說的,他跟章士釗打官司,也有經濟原因,一定要保住自己的鐵飯碗——章士釗免了魯迅的職,許多人等著謀他的缺呢。后來,他離開了官場,也離開了大學,由廣東到上海。領導教育部的蔡元培先生每月給他干薪300大洋,他也接受了。有人不理解魯迅的做法,說魯迅為什么拿著國民黨政府的錢,還要罵國民黨。在魯迅看來,錢是該拿的,但罵也是該罵的。跑到外國去,在帝國主義的大旗下面罵中國,那是沒出息的表現(xiàn)。我就在國內以筆作槍,貶惡揚善,這才是真正的愛國主義,真正的勇士,真正的豪杰。 魯迅有個學生叫李秉中,在軍隊當官,想辭職不干了,寫信征求魯迅意見。魯迅反對,認為飯碗可以跟理想分開。魯迅回信說:“人不能不吃飯,因此即不能不做事……我看中國謀生,將日難一日也。所以只得混混?!濒斞妇尤徽f出“混混”這樣的話,很不英雄吧?很不容易理解吧?其實重視飯碗,重視物質生活對于精神生活的決定作用,正是馬克思主義的唯物態(tài)度。魯迅不是從馬克思主義那里得到的這個真理,而是從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得到的。 魯迅在《娜拉走后怎樣》里說:“錢這個字很難聽,或者要被高尚的君子們所非笑,但我總覺得人們的議論是不但昨天和今天,即使飯前和飯后,也往往有些差別。凡承認飯需錢買,而以說錢為卑鄙者,倘能按一按他的胃,那里面怕總還有魚肉沒有消化完,須得餓他一天之后,再來聽他發(fā)議論。”所以,我也不避諱“錢”字。到飯店吃飯,我一般不說什么“買單”那種文理不通的話,我就直接說:算錢。而且還要檢查一下賬單——當然,如果跟女朋友吃飯,就算了。 可見,魯迅的生活智慧是建立在實實在在的日常生活上的。生活搞不好,仍然追求理想,當然也值得尊敬,我們應該幫助這樣的“有志”青年。但是不要把二者絕然分開,一味追求理想,不顧生活實際,那就可能成為“幼稚”青年了。 他在生活中的智慧,使他在思想上、在文章里都明察秋毫。 所以,他知道如何應付不同的場面。比如他說如何聽高人講話:“與名流學者談,對于他之所講,當裝做偶有不懂之處。太不懂被看輕,太懂了被厭惡。偶有不懂之處,彼此最為合宜。”(《小雜感》) 這是世故,但這世故背后是對虛偽的社會風氣的冷嘲。他也有直率的時候,比如日本請他主持中日通航典禮,他拒絕逢場作戲。他說:“不能把太太小姐敲碎一個啤酒瓶子的事要我做?!庇浾呒m纏說:“如果您不答應,我就非常為難了?!濒斞复鸬溃骸叭绻掖饝揖头浅殡y了?!敝腔鄄灰欢ǘ际菆A融婉轉的,有時候也表現(xiàn)為斬釘截鐵的果斷。 魯迅在《世故三味》中寫道:人世間真是難處的地方,說一個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話,但說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話。“世故”似乎也像“革命之不可不革,而亦不可太革”一樣,不可不通,而亦不可太通的。 然而據(jù)我的經驗,得到“深于世故”的惡謚者,卻還是因為“不通世故”的緣故。 那么,魯迅的世故到底是一種什么狀態(tài)的世故呢?他的好友許壽棠說:“有人以為魯迅長于世故,卻又有人以為他不通世故,其實都不盡然,只是與時宜不合罷了?!?/p>

以魯迅先生寫一篇作文【通用3篇】三

魯迅先生的文章是極好的,魯迅先生的心腸是極棒的,可就是這樣一個極好極棒的人,卻遭到了眾人的擠兌……

記得一開始對周先生的印象是嚴肅的,待事是認真的,可后來,接觸了他的文章多了,發(fā)現(xiàn)之前想的都是錯誤的。

蕭先生說周先生的笑是明朗的而他是發(fā)自內心的笑,有時候連煙斗都拿不住了。

周先生的精神是好的,常常夜里不睡,等到別人都快要睡醒了,他才躺在那搖椅上瞇一會。

自從學了魯迅先生的文章,我收獲了許多,也學會了許多,懷念罷,也許只有這樣才能補充那這個遺憾罷了。

【本文地址:http://www.mlvmservice.com/zuowen/4440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