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政策3+1+2是什么意思?隨著高考新政策的推出,許多人不了解3+1+2是什么意思,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了解高考新政策3+1+2是什么意思,代表著什么,以及新高考選科注意事項。
3+1+2模式中的3是指語文、數學、外語,是必選課;1和2是指:如果孩子選擇了一門文科課程,那么接下來就要選兩門理科課程;如果孩子選了一門理科課程,那么接下來就要選兩門文科課程。從選課的這種規(guī)定上大家可以看出,孩子選課時要費一番思量的不是3,而是1和2。這里就孩子如何選擇1和2談點筆者的看法。
1.把興趣擺在選課的首位。選課程而不考慮興趣,對學生來說,是盲目的;就以后的學習過程來說,是痛苦的。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選課時,學生必須充分考慮自己的興趣。興趣偏文,多選文科課程,理科選自己感到容易學好的課;興趣偏理,多選理科課程,文科選自己感興趣的。這是選課的首要原則。
2.自己的智力特點也不能忽視。有些學生雖然對理科課程很感興趣,但實際學起來很吃力,成績提高也很艱難;有些學生可能對文科課程感興趣,但對有些課程實際學起來還是力不從心,成績當然也就提高慢。因此,學生在選課時,一定要從自己的智力特點出發(fā),千萬不能隨大流。否則,以后后悔莫及。
3.還要考慮自己將來上大學讀什么。對大部分高中生來講,上高中的目的就是上大學。因此,在高中分科的時候,高中生就要對自己將來上大學打算學什么有個基本的心理準備。這樣,你所選的課程就會能給你未來上大學助一臂之力。
4.還要考慮自己未來走上社會干什么。選課程時興趣自是第一位,但在照顧了興趣的前提下,將來大學畢業(yè)后的就業(yè)問題也不能忽視 。當下,我國面臨的就業(yè)形勢十分嚴峻,作為未來就業(yè)大軍中的一員,高中生在選擇課程時,就業(yè)問題也不能純粹撇開不管,必須在高中階段就有就業(yè)意識。
5.還要考慮考研。有些學生大學畢業(yè)后還想考研,因此,在選擇課程時,這個問題也應當考慮進去。高中選的理科課程多,上大學、考研一般還是以理科課程為主;高中選的文科課程多,上大學、考研自然還是以文科課程為主。那么,這一點同考研有什么關系呢?關系還真不一般。
從我國每年各大學錄取的研究生比例上看,理工類專業(yè)比文史類專業(yè)要多得多;但從錄取難度上看,理工類和文史類相差不大。因此,考生在高一選科時,這個問題也要多多少少考慮一下。常言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對現在的高中生來講,高一選科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在給你以后的人生選擇一條適合你自己的人生道路:高一選對了,你以后的人生會很精彩;高一選錯了,你以后的人生可能會黯淡無光。
新高考3+1+2和3+3的區(qū)別
新高考模式“3+3”與“3+1+2”相比,最大的優(yōu)點之處就是滿足學生更多的選擇組合項目。但是針對于選科組合項目來說,表面上能夠使考生有更多的選擇。但是很多學校的教學條件,師資力量配置完全跟不上現行新高考模式的選擇組合。而且較多的組合會導致選擇科目混亂,考生沒有辦法進行完整的教學測評。選擇的余地多固然是比較好的想法,但是很多情況都是在理想狀態(tài)之下,具體實施起來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去完善。
新高考模式的改革,給與考生更多的選擇,實則是加重考生的負擔,而不是減輕考生的壓力。面對于“3+3”與“3+1+2”兩個組合來說,考生能夠選擇的余地越大,那么他們在高一高二就需要承受更多的學習壓力,因為只要沒有確定選擇的科目,那么每一個科目對于自己來說都是重點學科,都不能有松懈。相比“3+1+2”來看,“3+3”模式的考生可能會面臨更大的學習壓力。
采用新高考“3+1+2”模式的省份也都是高考教育大省,比如江蘇省、湖南省、河北省等省份。“3+1+2”相比于“3+3”屬于跨度比較小的新高考改革,它們在考慮“3+1+2”模式之前應該是借鑒浙江的新高考模式。浙江新高考模式推行的是“3+(七選3)”,在新高考實行的前幾年出現較多的漏洞,其中比較明顯的就是物理考生選擇考試的人數持續(xù)下降。而對于很多高校的理工科類專業(yè)來說,一般都要要求有物理背景。所以采用“3+1+2”模式來說,還是以傳統的文科理科為界限,讓考生能夠選擇的組合相對較多,應該是一個相對突破又保守的方案,有利于穩(wěn)步推進。
每年高考錄取以后,考生和家長最后悔兩件事:考出了好成績,但沒被自己喜歡的專業(yè)錄取,或者被自己喜歡的專業(yè)錄取了但高分低就。這是我們最不喜歡看到的。所以,應該找到成績和專業(yè)方向這兩個因素的最佳結合點。
專業(yè)方向因素是根本性的,它又由關鍵科目決定。在3+1+2模式下,已經選了1這個關鍵科目,意味著已經能在對應文理方向的絕大多數專業(yè)上進行選擇;在此基礎上,再根據選好的細分專業(yè)選擇相應的科目。在3+3模式中,選擇的靈活度更大,根據細分專業(yè)選好一門或兩門關鍵科目就可以了。說到這必須強調一下,考生應該提前準好比較科學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
在選擇好關鍵科目以后,其它科目的選擇只有一個原則:為了爭取更高的分數。高考考生眾多,1分之差就可能與心儀高校失之交臂。一般來說,有興趣的科目最容易出成績,即使在選科之前不太突出,選科以后會越來越好。最客觀的方法,把選科之前歷次重要考試的成績匯總一下,選擇綜合排名最靠前的科目應該沒有錯。
新高考選科只要能夠正確認知自我(通過高中生專業(yè)定位測評等方式),并且綜合考慮以下六大因素,便能做出正確合理的選擇。
一、學科基礎
基礎好,也就成績,相當于一個好的起點。選擇優(yōu)勢學科,其意義不言而喻。
二、提升空間
學科基礎代表的是現實狀況,提升空間則代表未來可能,它是學科后到高考前,影響學科成績變量的關鍵因素。有些同學在某些學科上或許基礎較差,但仍有可能在一年或兩年后超過其他人。
三、興趣傾向
做感興趣的事會讓人心情愉悅,選擇有興趣的學科進行學習,不僅可以增強學習動力,極大程度地減少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厭學、怠惰等負面因素,有時還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出奇效果。
四、大學要求
對于新高考改革實施地區(qū),各大學會發(fā)布各專業(yè)關于科目選擇的要求,唯有按照要求選擇了必選科目,高考時才能填報該專業(yè)。這是學生和家長必須了解的。
五、專業(yè)選擇
新高考改革的一大要點就是強調專業(yè)重于大學,因此,唯有正確選擇專業(yè),才能算得上真正意義的正確選科。專業(yè)選擇對于選科的影響,除了考慮上一條的大學要求外,還要考慮大學教育與高中教育的銜接問題。
六、職業(yè)規(guī)劃
職業(yè)規(guī)劃可以算作專業(yè)選擇的衍生,是在專業(yè)銜接基礎上更長遠的考慮因素?,F階段家長就應該開始為孩子規(guī)劃職業(yè)發(fā)展,高中生重視職業(yè)規(guī)劃是很有意義的。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于新高考3+1+2是什么意思以及新高考選科的注意事項,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相關內容,請持續(xù)關注可圈可點網。
@xuefen.com.cn 2013-2022 閩ICP備2023010389號-3 最近更新